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声乐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声乐教学;音准控制
数字化技术介入声乐首先解决了声乐教学中主观听觉和客观听觉不一致的情况。人们感知自身声音大体分为3个类型:外传导听觉,内传导听觉,内、外传导复合听觉[1]。歌唱者听到的自己演唱的声音和老师听到的声音是不同的,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感到不理解甚至疑惑。在普通教学中,通常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对老师指出学生的问题,但学生一脸茫然,并未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不是老师指出的不对,而是学生由于自己听觉的偏差导致没有领悟老师所说的问题,传统的声乐教学会出现教学效果不好、效率不高等现象。
一、数字化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数字化技术介入声乐首先解决了声乐教学中主观听觉和客观听觉不一致的情况。人们感知自身声音的方式大体分为三个类型,外传导听觉、内传导听觉、内外传导复合听觉。歌唱者听到的自己演唱的声音和老师听到的声音是不同的,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感到不理解甚至疑惑。在普通的教学中通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指出学生的问题,但学生一脸茫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不是老师指出的不对,而是学生由于听觉的问题导致没有领悟老师所说的问题,传统的声乐教学会出现教学效果不明显,效率不高等现象。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录音技术和后期分析处理来记录声乐演唱,目的在于帮助声乐学习者认识自己的演唱状态,建立良好的发声听觉习惯,了解自身声音特点,对音准、节奏、情感进行客观技术性分析和主观判断,从而有效提升声乐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实验比对。例如,在本课题研究的阶段中,参加对比演唱学生录音中,由于学生演唱能力的局限,歌唱的肌肉和气息支撑比较弱,在歌曲演唱的录制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音准、节奏方面的偏差。我们通过重复播放录好的音频片段,指出其中的音准问题以及分析其出现的原因,让演员们清晰明确地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以便在下一遍录制中注意及时更正。在这次录制中,我们邀约参与课题的徐老师的学生演唱音乐剧唱段《天边外》进行录制,在录制过程中,不断通过录音和对比聆听去调整学生状态,在状态较好的时候开始录制。但在音准方面还有诸多明显偏低的状况。这时候聆听录制后的音频,学生自己很快就听到了自己在声乐技术、音准、情感表达中的缺点。随后,对该片段进行音准修正后,学生更加明白了正确音准的听感,再次在声乐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声乐技术的调整,二次录制音准明显好了很多。在完成多次录音后,通过老师对角色唱段的讲解、通过对原唱音频进行对比聆听,以及软件音准数据比对,让学生和声乐教师一起总结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定制计划帮助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声乐学习中需要做到什么样的演唱状态。对比大师的演唱,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以及课后练习要注意什么,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下一个阶段学习的目标方向。数字化技术运用在声乐教学中极大改善了声乐教学的教与学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的进步程度大幅度提高。通过实际教学录制我们总结出,适当的先进数字化技术的引用能解决传统声乐教学中的不足,帮助老师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声乐问题。通过不断实训,客观的录音数据分析能让学生清楚感受到自己的学习进度,一步一步扎实地提升自我技能。最后,通过一个完整声乐作品的录制,能客观记录这一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变化的轨迹,和第一次录音的数据进行比对更能看出学生的提升幅度。该课题的思路并非颠覆现有的声乐教学的方法,而是引入数字技术对于声乐教学的帮助作用,在学生演唱歌曲之前,教师通常都要指导学生进行练声训练,这是指导学生把握歌唱状态的有效手段。此时,教师可以分别录制学生在进入状态前后的声音。并引导学生进行波形对比,鼓励学生积极分析造成波形差异的根本原因,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2]。这就如同在医疗体系中,传统的医疗手段对疾病也可以进行诊疗。但是,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后,可以快速辅助医生诊断疾病。数字化技术介入到声乐教学中能帮助声乐教学更有效率,更好地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使学生客观听觉得到快速提高。
二、数字化技术在国外声乐专业教学中使用现状
数字化音频录音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国外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声乐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此,我专门咨询了在多个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了解了欧洲、美国和韩国的音乐院校的录音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普及程度。在访问中了解到,近年来韩国的声乐专业数字化录音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传统的美声教学、音乐剧教学,特别是流行演唱。由于韩国录音技术非常发达,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录音棚中会参与大量的录音实践,通过录音后对学生演唱状态的分析帮助学生客观的对自己有一个认知,同时也要求学生课下通过录音的方式完成作业进行提交。通过郑玉萧同学跟她留美的韩国的声乐教师交谈了解到,美国以伯克利音乐学院为代表的学校大量的采用数字化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所以韩国的教师将这样的教学习惯和风格带回了韩国普及和推广,使得声乐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关于欧洲音乐学院我访问了在德国定居的中国音乐人梁金女士,她了解到在法国法兰克福音乐学院的声学系和德国汉堡音乐学院音乐系中,录音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多,虽然德国的录音技术起步较早,但在艺术学院中,一直以独立专业存在,没有实现跨专业的融合教学与发展,她本人也和德国从事录音的朋友聊了之后,都认为很遗憾,在欧洲其实更应该像美国和韩国那样,应该普及数字化音频技术在声乐学习中的使用。由于韩国的艺术院校对于数字化录音技术介入声乐的教学应用相对较多,加上良好的硬件设施,在声乐教学,特别是流行声乐教学中经常使用录音的手段,帮助学生认知和提升声乐演唱水平。所以韩国近年来的声乐教学水平在亚洲异军突起,美声、音乐剧,尤其是流行演唱的水平日益提高。
三、数字化技术在国内声乐专业教学中使用现状
在国内以“数字化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为关键字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检索到相关论文至少20余篇。大多数论文存在以下问题:研究者通常是从事声乐专业的教师,并未涉及数字化技术对于声乐教学研究的核心和实质。研究者不太了解数字化技术中的技术环节,用什么计算机、什么声卡、什么话筒、什么话放,什么录制软件,什么软件做音准分析。文章中涉及技术环节的要么忽略掉,要么就是引用,也没有查看技术描述的年代,以至于不少文章中错误不断出现。有的2015年的研究居然还在使用1994年的计算机及软件,甚至还有张冠李戴出现软件名称拼写错误的情况。不少论文在谈及数字技术的部分竟然出现不少论文内容雷同的情况。
(一)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如何纠正音准
传统声乐教学中对教师的声音审美、声音科学的判定标准及原则、听力、教学经验、体力、综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中因教师个体差异及心情、体能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完全尽如人意的实际情况。引入数字化声乐教学手段就变得非常迫切和必要,在技术方面的帮助下,能够在师生中依靠更加客观的第三方记录和回放声音尤为重要。实际传统声乐教学中很早就采用手机录音或摄像的手段及方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对自己的辨识,发现其演唱的问题。但是手机、摄像机等设备对于声音录制的品质、后期的技术处理及分析完全无法与先进的数字录音设备相比。在传统声乐学习过程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和固定,一般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亲身教授为主,辅助教学工具大都为钢琴或音响,学生通过钢琴音高的提示和教师的描述来寻找正确的发声方法和音高位置,当学生出现音高和音准错误时,由教师及时叫停,并进行错误回顾,此时学生可能已经忘记刚才的音高位置了,一般教师会对刚才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模仿,并做出正确的示范,以此种方式试图让学生领悟,然后让学生重新再唱一次甚至多次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正确,在没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介入的情况下,一般需要通过教师的一些抽象讲解来提示学生音高的位置、呼吸的调整、腔体的打开等这几个需要同时注意的方面。这种形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曲折性。有一些悟性高的学生领悟较快,能够通过教师的示范感受到自身问题所在以及立刻掌握如何调整呼吸状态、肌肉运用来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音准,但仍有许多学生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明确地感知自己的错误或不能马上改正。这样一种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会出现教师讲授吃力、学生吸收不好的情况,长此以往,音准纠正方面师生双方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教学效果往往不甚理想。
(二)数字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对音准控制的作用
声乐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时代性,多元化的声乐教学形式可以更好更快地满足当下人才培养需求,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及深造奠定更好的基础。在拓展声乐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可利用数字化技术作为载体实现全方位多视角的声乐教学,扎实推进学生舞台表演与演唱的技术技能训练,实现数字化技术与声乐教学的融合发展。近几年来,由于线下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一种新的声乐教学形式——线上声乐教学应运而生。师生借助当下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远程上课,有通过直播手段上课的、有通过发送录制音频视频来上课的、也有利用各个视频软件上课的,新型授课形式大大突破了之前的单一模式,丰富了声乐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面对当前社会的强烈需求,也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有志之士共同研发提升数字化技术与声乐教学融合的网上课程,使学生即便身在异地也能接受老师的亲身教学。在此次课题研究过程中,本人通过实验法,对声乐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跟踪录制,总结每个学生的录音文件对比分析其音色、演唱特点、音准偏差,通过技术分析,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演唱的问题和不足。在研究过程中师生共同确定参与录音的选曲,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内容,制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提高学生对声乐曲目中音准的控制能力。总结出好的经验加以运用、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探索高职声乐课程的教学规律。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既增强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又增强教师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的结合既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又对学生今后从事社会音乐教育和音乐推广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艺术高职声乐课程设置增加录音棚实训课,选择教学曲目中代表性的声乐作品进行录音实训。根据艺术高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确定录音实训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考虑到现有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合理加入新的实训环节。实验所用到的软件硬件设备:录音场所是在本学院用于教学实习的专用录音棚,装修具有良好的建筑声学特性。声卡采用德国RMEfirefaceUFX,话筒放大器是AMSNEVE103,话筒采用的德国NeumannU87。课题录音用到的软件是美国AVID公司的Protools2021。该软件是最早在计算机中开发的数字录音软件,迄今为止已经成为业内的行业标准。音准分析软件是Celemony公司的MelodyneStudio,这个音准修正软件也是业内最为出色的软件。该课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参与项目的学生及收集数据,通过多名学生的录音数据收集,录制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现阶段自己的声乐演唱的状况;第二阶段做比对分析,研究过程中,已经完成多次录音后,通过讲解,对比聆听,及软件音准数据比对,和声乐教师一起总结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定制计划帮助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声乐学习中需要做到什么样的演唱状态;第三阶段通过两个阶段的实训,能解决在传统声学教学中的不足,帮助老师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声乐问题。通过不断实训,客观的录音数据分析能让学生的学习一步一步提升。最后,通过不断校准音准后,完成一个高水准声乐作品的录制。总之,该课题的研究及应用使声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有效增强学生(特别是流行演唱方向)的就业竞争力,保证了课程的严谨性和教学的客观性,探索了如何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适应多种舞台演唱的教学规律,确定了学生毕业可达到的能力标准,为学生上岗就业提供“无缝对接”。通过这次教学研究,也可以提升学院声乐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要求。同时,对传统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推动及优化作用,可大大促进声乐课程的教学改进。
参考文献
[1]樊华.数字化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5(20):156.
关键词:英语教学; 优化阅读教学设计; 培养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14-003
一、引言
2013年,社会又一次把英语教学推上了风口浪尖。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英语,中国应该怎么考?》,中国青年报报道《近20年的中学英语改革是一种倒退?》。民众广泛认为“英语耗时多,收效小”、“中小学英语教育掉入应试泥潭”。英语教育专家们也承认“英语教育有问题”。在“学习内容”方面,“英语教材内容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不符,教学要求降低了孩子们的智商”,在英语教学上,缺乏“深层次探讨”和“有思想、有内容的表达”。
笔者经历了近20年浙江省所有英语教学改革。80年代以《How Karl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为代表的文学经典类教材用了将近15年,1996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了《高级中学教科书》,当时英语教师一片欢欣鼓舞,不管从听说还是读写都觉得有了时代感、有了生活气息,到了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编著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然后就是现行的教材。虽然现行教材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一直在不断努力中。同时我们一线教师也从未停止过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本文笔者思考的是如何改进阅读教学设计,让学生对阅读内容、阅读过程充满兴趣和好奇心,进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最后达到“有思想、有内容的表达”。
二、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英语教育界出现了一批一线教师积极研究基于评判性思维的评判性阅读教学(葛炳芳,2013;贵丽萍,2010;欧阳护华、熊涛,2013),但是高中生的评判性思维还处于起步阶段,思维能力要求过高的任务会令他们无所适从(朱旭彬,2012),也有老师认为评判性阅读教学是“贵族”教学,收益人群往往只是部分优秀学生。笔者认为阅读课中并不是处处都适宜设置评判性的任务,因此,本课例的思维能力并不专指评判性思维,而是广义上的思维训练,即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
本课例的文章《The Rescue》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主要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阅读文章,完成老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步骤一: 导入
Today we are going to read a story “The Rescue” by DH Lawrence, who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Britain. “Rescue” is the act of saving sb. or sth. from a dangerous or difficult situation. Can you name some dangerous or difficult situations in which people need rescue?
【预设答案】earthquake; flood; typhoon; hurricane; fire; robbery; war; explosion; traffic accidents; tsunami; lost in the forest; snow storm; sand storm, etc.
【评析】利用头脑风暴导入主题,搭建了一个训练发散性思维的平台。词汇量大的同学会输出一些其他同学不太熟悉的词比如:tsunami,这样可以丰富其他同学的词汇。同时每位同学想到的危险处境不尽相同,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步骤二:阅读,理解文本
Activity 1: In the story, there are two main characters: Flora and Jeff. They are facing a dangerous situation. Read the first few sentences of the story and guess what it is?
Flora heard somebody shouting. She looked around and saw Jeff running. Before she could move, she heard a loud noise, which grew to a terrible roar.
【预设答案】A terrible flood was advancing towards Flora and Jeff.
【评析】阅读被看成是属于接受技能(Receptive Skill)的范畴,往往被看做是一种“被动”、“消极”地接受信息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预测,能变“被动”为“主动”。由于它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进行大胆、积极、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它将极大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时刻准备接收所需信息的思维倾向。对于根据上述文本的预测,有学生认为是There was a terrible earthquake,也有学生认为是A building was falling down.
Activity 2: Read more sentences and you will have a clear idea.教师展示更多的文本信息。
She looked at Jeff, who was waving his arms. She looked around, behind her. There she saw a wall of water that was quickly advancing towards her. She was so surprised that she couldn’t move. She wanted to watch it. However, before she could think twice, the water was upon her.
【评析】读到此处,学生恍然大悟,几乎齐声说 “A flood”.
Activity 3: What damage will a flood cause?
【预设答案】Things will be washed away; people will lose their lives; crops will be destroyed…
【评析】学生回答“a flood”后,教师顺势提问学生洪水会带来什么危害。目的是要求学生利用已知信息来限定将要阅读到的内容可能会涉及的范围,为了让学生积极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匹配自己预测的内容和最大限度地获取未知信息。
Activity4: Keep on reading till “Flora started crying” and underline the damage the flood caused. Don’t worry about the missing words.
“____1___!”Jeff shouted, ____2___ her arm.
The next moment the first wave swept her down, swallowing the garden. Jeff __3___ her towards the house. Everything went so fast, she couldn’t think. Before they reached the house, a new great wave came, sweeping down trees, and sweeping them down too. They both went down under water.
Then Jeff pulled her up. He was standing, __4____ a tree that grew against the wall. Flora’s head was above the water but she couldn’t stand up. She ___5___, but could not get on her feet. Only his hand was holding her hand. She fought for her life, and finally ___6__. Now, the water, which was cold as ice and flowed faster than a river, was above her knees. Jeff and Flora looked into each other’s face with a look of fright.
“____7____!” Jeff shouted.
It was only just around the corner: four big steps! She looked at him, but she could not move. When the water seemed to go down a little, they ran. As they got to the steps, they heard another great roar, and the wall of the house shook. The water flowed around their legs again, but Jeff had opened the hall door.
Flora quickly began ___8___. Boom! Another wave struck the house, and a strange cracking noise again. The water moved up like a sea. Flora ran up the stairs. There she stopped, listening to the strange sounds, while the whole house moved. Flora, whose beautiful hair and dress were all cold and wet, started crying.
【预设答案】swallowed the garden; swept down trees; moved the hous……
【评析】 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自主查找、梳理信息点,主动建构信息网,以帮助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准确理解。
Activity 5: Flora and Jeff were in real danger. What do you think they should do?
【预设答案】climb to a high place; hold onto something firm or strong enough; catch sth which can float; call 110; send SOS signals etc.
【评析】为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的时候该如何及时、妥善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Activity six: Finish the last part of the story and answer two questions:
“The house is falling down!” shouted Jeff. “Where is the chimney? Which room? The chimney will stand.”
Jeff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Below, the water swept past the house like a wild river. Tree after tree went down, cut down by the water, which must have been three meters deep. The garden that was once so beautiful was completely destroyed, swept away by the wild water.
A terrible noise went through the house. A part of the house had gone down and the floor moved up and down under their feet. For some moments both were silent.
“This will stand. This here will stand. See! That chimney! Like a tower. Yes! All right! All right!”
Question 1:What was Jeff looking for? Why?
Question 2:What does “stand” mean? Choose one sentence in which “stand” has the similar meaning as the one in the passage.
A.The salad improves if made in advance and left to stand.
B.Stand the plant in the open in a sunny, sheltered place.
C.There are very few buildings left standing.
D.I reached for the lamp, which stood in the middle of the table.
【预设答案】1. Jeff was looking for the chimney, because it was the highest place in the house.
2.C
【评析】猜测词义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因为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生词我们不可能每个都去查字典。像stand这一类“熟词生义”,学生还容易受先前学过的语义干扰。为了猜准词义,学生必须全神贯注,联系上下文,理顺文本前后逻辑,大脑始终处于思维状态。
步骤三:阅读,赏析语言
seizing, run, pulled herself up, struggled and struggled, climbing the stairs, dragged, get to the steps, ran up, holding onto
Activity 1: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and decide what the missing words should be. There are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help you.
What do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have in common?
【预设答案】1.Run 2. seizing 3.dragged 4.holding onto 5.struggled and struggled 6.pulled herself up 7.Get to the steps8.climbing the stairs
All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vividly convey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were eager to rescue themselves.
【评析】这项任务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正确把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准确理解词义。
通过对单词短语的分析,概括出故事主人公奋力自救和互助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Activity 2:How did the writer describe the terrible flood? Read the whole story again and underline the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to describe the flood.
【预设答案】
【评析】这是要求比较高的一项任务。作者是从洪水的声音、速度、形状和力量四个角度描写,描写过程中分别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对比等修辞。学生要完成这项任务,需要有较强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启发,举例子等方式帮助学生思考完成任务。
步骤四:读后,评判、创造
Activity 1:Since the writer did such a detailed and vivid description of the flood, can we use a “A Terrible Flood”to replace the title “The Rescue”?Why?
【评析】好标题应做到概括性、针对性、醒目性三原则的有机结合。本文虽然有大篇幅描写洪水的来势汹汹,但作者想突出的主题是主人公在如此凶猛的洪水中如何自救和互助,所以文章标题更适合用The Rescue,而不是A Terrible Flood. 这是训练学生们评判性思维能力。
Activity 2:The story we learned today is only part of a novel.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to Jeff and Flora?
【评析】续写故事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情节,充分理解情节的中心、人物、主要事件,然后顺着原文的思路开展合乎情理的想象,想象事情的发展结果。写作手法与语言风格也要和原文保持一致,使整篇文章没有做作的痕迹。这样的练习,既可以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语
有老师评价,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像是做了一次大运动量的思维体操,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分析、推断、预测、归纳、概括、评价等。
“学而不思则罔”。在外语界“思辨缺席”的现实背景下,每一位英语教育实践者都应该积极探索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不仅在阅读中实践,也可以在听、说、写中培养。让孩子们能对我们的学科感兴趣,帮助他们成为善于思考的一代。
参考文献:
[1]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贵丽萍,黄建英,周勇,林妮.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欧阳护华,熊涛.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三维批判性阅读模式[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1):37-39,2013
解决问题犹如医生治病,需要对症下药。那么,要彻底解决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问题,首先需要了解“病因”,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这种现象的出现。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的原因包含很多因素,有的因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教师如何转变观念和总结教学经验,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减少 “后进生”,扩大“优生”面,这是一个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出现分化的原因
1.记忆出现困难、失去兴趣和自信心。初学英语的学生读书声音大,学习兴趣高。随着学习的深入,词汇量的增加,部分学生对一些词汇不记不背不写,导致语言材料的脱节,词不能句。学生出现困难,最根本的原因是失去兴趣和自信心,并非因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差异,也非教师教得不好,更不是教材的毛病。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缺乏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学习英语的意志。
2.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法。英语是一门语言,是要进行交流的。刚开始学英语的学生都能大声的朗读出来。但是,学语言必须有相当的语言环境才行,由于我们现在初中每周只有几节英语课,有时一天一节,其余的时间很多学生不可能运用英语,导致部分学生开始对学英语很感兴趣到兴趣逐渐减弱,由开口讲到闭口学,由积极主动学到消极被动学,步入恶性循环中。
二、如何有效抑制两极分化的方法:
1.讲究教法,因材施教。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七年级阶段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八年级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英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2.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八年级 学生要是能听懂老师和同学说的,自己能用表达简单的思想,能读懂简易读物,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就会产生,所以每堂课都注意让学生有练的内容,有练的时间。给学生留同步训练作业,以开阔学生眼界。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3.帮助后进生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大多数后进生往往是“笨鸟慢飞”,教师就只好常带着他们先飞。利用辅导课帮助差生预习新课,帮助他们多次温习音标,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律、正确发音,熟悉词性及词义,试读课文,翻译等。和差生一起预习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正确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跟上其他同学的节奏,才能有机会慢慢赶上并超越其他同学。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后进生之所以落后,没有奋斗目标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对每位差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长短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是否实现,根据情况及时修改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复习和预习,课后或在家里认真复习老师讲课的重点,大声朗读几遍后并记住。再读几遍,试着找出问题,写在笔记本上,以便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然后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预习,在自己认为重点的地方记上记号,以便与老师所讲的重点进行对比,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就在学习中掌握了主动。上课认真听讲,要集中精力,做到看书或看黑板时“眼”到;跟读或发言时“口”到;听老师讲或同学发言时“耳”到;做以上事情时“心”到。
5.后进生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让他们觉得课外阅读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然后选择一些生词少、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又有趣的文章、异国他乡的风俗习惯、名人趣事等,教会他们查字典,当差生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看懂一两遍文章时,他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而这些点滴微小的成功会促使他们继续去阅读。
总之,作为教师要对具体学生作具体分析,对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更要多关心、尊重他们,宽容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只有从正确的差距观出发,持有正确处理差距的方法和态度,作为教师才能从实际出发,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尽可能地缩小这种差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日常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25-01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一项新的“质量工程”,要求高校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改革人才的培养的模式。但是目前大多高校对卓越工程师班的日常管理办法还没有一套成熟的培养体系,卓越班的学生在评奖评优管理办法、保送研究生等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还存在疑惑。
本文从更好服务“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学生出发,在日常教育和管理方面提出一些创新性的看法,从班级设置、评奖评优、保研推免、科技创新、国际化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调研和探索,鼓励学生们选择卓越,成就卓越。
一、单独设置“卓越班”,“工程师”们有归属
鉴于“卓越工程师”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学生采取小班授课的模式,因而设置“卓越班”,例如2013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1班。“卓越班”属于虚拟班级,既卓越计划的学生不再单独编排学号,其日常的一些管理还是归口于原来行政班级。这样,既方便了“卓越班”小班单独授课的要求,又不影响卓越计划学生日常的一些管理,如学生管理中的零汇报制度等。在“卓越班”里设置班干部,倡导有自己的班级文化,“卓越班”也有资格参评各个层次的优秀班集体、团支部等,这样也激发了“卓越班”学生追求优秀的动力,从侧面也会促进其专业学习,让优秀无处不在。
二、奖学金推免有保障,卓越班学生动力强
“卓越班”学生相比其他同学在相同时的时间内要学习更多的科目,进行更多的实践,因此,其奖学金评定往往容易出现科目不统一、学分不一致等现象,也让学生在评定过程中出现混淆。根据学生所在专业实际情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现制定了以下计算奖学金学分绩的备选方案:通常情况下,必修课与限选课成绩按照学分制进行加权平均得出n1;每门公选课成绩乘以学分乘以千分之二,再将计算后的各科成绩相加,得出n2;最终的学分绩为N= n1+n2。“卓越班”学生同学期要多修若干门专业实践类课程,为鼓励学生,将这几门专业实践类课程算作科技创新学分,计入学分绩中,得出最终的综合测评,与普通班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专业排名,评定奖学金。
在推免政策上,计算推免成绩时,“卓越班”学生在选择参加测评的公选课科目时,也可以选择多修的科目进行冲抵,扩大了公选课成绩的可选择面;“卓越班”学生既可以推荐免试学生型研究生,也可以推荐免试专业型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卓越班”学生在申请推荐免试专业型研究生时给予优先考虑。
三、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常抓不放
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其之所以“卓越”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科技创新方面,对“卓越班”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
首先,需要培养“卓越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核心,需要贯穿于“卓越计划”的培养方案之中,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的实现过程中得到不断地培养和提高。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这个创新平台对“卓越班”学生也是十分重要,应该鼓励“卓越班”学生参与到大创负责人的申请中来,要求其在大一大二期间班里的每位同学都能获得一项大创立项,投身科技创新。
接下来,需要培养“卓越班”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好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实现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衡量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支持下,学生也有资金参与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活动。针对“卓越班”学生,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在不同年级给出相对应的科技创新活动,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尽可能制定“卓越班”的学生都要达到的毕业标准:以第一作者身份拥有专利和论文,都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
四、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卓越工程师
引导“卓越班”学生追求卓越,拓宽其国际化视野。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有良好的留学专业传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拥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认证资格等,都有助于“卓越班”学生走出去。目前,与专业相关的2+2、2+3等联合培养出国交流项目,公费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几个国家的大学交流机会较多。以机自专业为例,针对该专业有德国卓越计划项目,只要成绩符合要求,参加语言考试可比较方便的申请到TU9的知名高校。作为“卓越班”的学生,更应该有国际化意识,在考取国际化证书、出国留学上应该有更高的比例。
在政策上,针对“卓越班”学生,若参加雅思考试超过6.5分获参加托福考试高于90分,给与补贴该次的考试费用;在教育管理上,通过在卓越班内成立出国留学兴趣小组,通过多开展出国留学宣讲会、与我校国外留学生交流互动等形式,让“卓越班”学生近距离感受出国留学、认同出国留学、踊跃出国留学,做一名有国际化视野的“卓越工程师”。
以上针对“卓越工程师”计划目前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上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探索,为了更好的服务卓越计划。做好“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也要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开展对应形式、规模、内容、对象的思维创新活动,让学生们更加清楚自己所应该关注和提高的能力,让卓越成为生活中的一项习惯。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
[2]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 32(2):47-55.
[3] 史泰冈 高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
关键词: 英语报刊 英语阅读 跨文化 交际能力
现代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实现“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目标。英语新课程的改革在培养学生情感素养、知识素养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知识、深入思考、创新的实践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交流能力,大胆使用英语交流和沟通。当前中国英语教育模式主要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接受能力、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和课本知识的记忆,缺乏对英语自身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导致跨文化交流能力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是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自我阅读、自我疑问、自我探究的阅读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形成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学习英语文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思维、创新文化理念,探讨英美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英语是一门复杂的有序的符号语言体系,英语的学习不仅仅靠习得而成,更多的需要通过有意识掌握英语的文化体系,掌握一定的文化体系才能组织复杂的句子,才能表达出深厚的思想感情和内心诉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国家的人生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语言体系中的重要的“隐性技能”,一直贯穿于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在学生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却困难重重[1]。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很头痛和棘手的问题,文化内容繁多,了解不多,难以记忆。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面对学生毫无积极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态度和狭义的文化学习途径,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不仅需要传授相关的英语基本知识,更要对英语文化进行讲解,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从学生角度而言,学习英语是掌握这种新的沟通工具,只有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更好地站在英美文化的角度全面进行交流。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语言同时传授一种文化。教学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如何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摆脱“详解规则、反复举例、重复练习、强化印证”,“题海战术、重复记忆”的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英语学习的跨文化交流的目标。
二、如何在英语报刊阅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阅读英文报刊创设英语文化情境
“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学习理念[2]。阅读英文报刊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英语学习中,通过英语报刊的阅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文化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及了解英语的乐趣[3]。阅读英文报刊的本质就是从“情”与“辞”、情”与“理”和“情”与“境”的辩证关系出发,运用英美的区域文化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对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学生而言,教学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语言使用环境和英语文化的知识背景,学生通过阅读英文报刊营造一个融听、度、视为一体的英语文化学习氛围和环境,有助于学生准确感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交流兴趣。
(二)阅读英文报刊提高英语交际规范性
英语是难以记忆的语言,如果一味地由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和乏味,学习效率降低。如果教师能够将生硬的语法知识和生动风趣的报刊阅读相结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些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会出现典型的中国式英语“I not went to school yesterday”,”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morning good”,”how to say”,”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
通过大量的英语报刊阅读,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氛围里将难记的英语知识融入到阅读中,感受英语学习和交流能力。同时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背景。
(三)阅读英文报刊增强英语文化背景
当今社会可谓处处阅读皆学问,阅读英语报刊可以让学生了解异域的风土人情和奇异故事文化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创新,敢于人先,创造英语宽松的报刊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环境中自由思考,自由想象,增强英语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结语
学习英语是使用这种语言与来自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掌握英语语言,更要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语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英语教学形式实现多样化和艺术化。通过报刊方式使课堂艺术化,寓教于乐,激发学生探索英语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乐学、愿学,激发他们浓厚的文化学习理念,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巩庆民.报刊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教师,2011.03.
[2]刘爱格.英语阅读在英语教育中的情境、情趣、情感.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