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学教学计划

会计学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学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学教学计划

会计学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学基础课程 多元化教学法 应用

会计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围绕会计基本理论、基础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为核心。其理论知识是否理解得透彻,基础是否扎实,关系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告分析、管理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的好坏。目前,各高校开设的会计学基础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质量。因此,为了增强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都将会计学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但是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尤其是会计学专业以外的学生。教学效果较差的原因如下:

1.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

会计学基础课程主要是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述理论,而学生却是填鸭式地接受,因此他们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各自为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听课任务。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没有建立情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从主观上并不接受。这样教师讲得疲惫不堪,学生学得很吃力,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只能消极应付。

2.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会计学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造成学生自发性学习能力不足,不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会计学基础属于较为抽象的课程,其“三基”内容仅通过理论讲授,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能深刻体会,尤其是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不是用语言就可以描述清楚的。

3.理论与实践脱离

长期以来,会计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一个角色出现,但他们基本没有会计工作经验,仅是就书本讲内容。学生也没有到企业单位进行过实地参观,对会计这个专业没有一点概念。同时,即使有会计实践也仅是在校内进行教学软件的实验,并没有真正接触到实际业务。会计教学与实务脱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为薄弱。这种教学使得会计学基础的学习教条化。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有必要对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教学方法体系。通过多年讲授会计学基础课程的经验,我结合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特点综合设计了一套有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我们所采用教学方法中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实际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道理,启发学生行为的教学模式,遵循“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的方式。案例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该教学法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但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又难以理解,教师在选取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案例时要根据课程具体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将教学理论融入案例之中。案例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案例选择应结合社会实际经济工作,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否则学生很难把握。案例最好是来自学校周边的企业或学生非常熟悉的知名企业,而且是新近发生的案例。如果学生对该企业已有初步印象,那么他们在分析具体的案例时更容易进入案例描述的场景。例如:我们在讲原始凭证时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原始凭证及其特点,然后讲授会计凭证的意义和具体内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2)相关案例的选择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案例内容应当符合所讲授章节的内容,要覆盖该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及达到教学目的。尤其是在讲授会计理论等抽象内容时,应选取切合理论内容、重点形象突出的教学案例。例如教师在讲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时,应当以经典的案例——融资租入设备的业务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先讲解融资租入设备的确认条件,再讲述其法律形式上的认定,最后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再如: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的关系,教师可以选择社会中学生熟知的著名企业集团与其子公司为案例结合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二者的关系进行讲解。

(3)典型性案例应选择能反映企业实际业务中常见的经济业务事项。会计学基础的教学内容趋于一般性、基础性。学生作为会计学的初学者,对会计知识的认知和贯通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学习。教师应以学生能掌握基础的会计内容为宗旨,在设计教学案例时不仅要简单、通俗易懂还要选择最常见的经济业务。例如:销售收入确认的业务中,因不同的结算方式会导致销售收入确认的处理各异。教师在本课程教学中应设计以货币资金结算或者赊销的业务即可。

2.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法是教师根据所讲授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最后师生共同进行总结的教学方法。我们在讲解复式记账法实际应用时,尤其是讲解每一个会计账户具体结构时,可以提前设计一些有关该账户借贷方发生额的经济业务练习,让学生思考并作出相应会计分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该账户的具体结构。例如:在讲解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赊销业务的练习,而在讲解贷方发生额的时候可以设计收回货款的业务练习。然后通过学生自我思考后完成会计处理,归纳总结出应收账款的账户结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该账户。

3.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若干个课堂讨论议题,要求学生合理分组,并于每次授课后留有一定时间由学生上讲台汇报,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讲评。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讨论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不易掌控学生情绪状态,达不到教学效果;二是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有针对性,能紧扣教材重点难点;三是要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将书本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四是议题要有典型性,能使学生发现或捕捉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的问题可选材于社会中的某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全班的交流是课堂教学的,是形成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加强互动教学的过程。

4.图示法

会计学基础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仅凭教师理论讲授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进行会计实践或者会计认知实习又存在诸多条件限制。图示法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例如:在讲授错账更正法时可以用图片来讲解如何更正错账,根据例题展示错误的凭证和账页图片,然后根据正确内容的图片讲解更正的步骤及正确的方法。又如:在填制会计凭证和账簿时,可以将书写规范和填制要求用图片演示出来。对于一些经济业务的流程也可以采用图示法,如讲解商业汇票的使用流程时。我们在讲解业务内容时通常会借助账户结构演示如何进行经济业务核算,这就需要运用图示法进行形象的展示。

5.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可以分为校外现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校外现场教学法通过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实习单位进行一天的观摩,使学生对于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堂实践教学的好处在于可以随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直接理解授课内容。但是由于会计学基础课时较短、场地限制、实践材料不足等原因,我们只能在填制会计凭证及部分账簿和编制报表的环节采用课堂实践教学法。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内容购置一些凭证和账页,在课堂上由任课教师讲授完理论后立即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填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加清楚凭证和账页填制的要求和程序,也能够更形象地模拟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活动。现场观摩和动手操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相关知识的掌握,使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6.整合教学法

整合教学法就是通过关键要素将与之有关的、分散的其他各要素有机接合起来,达到前后相连、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会计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论,会计核算方法中每个内容都有相互关联性,每笔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账户之间都有联系性,即使不同的会计报表之间也存在钩稽关系。整个会计就是一个严密的系统。教师要掌握本课程的主体结构,把握住各章节内容的联系性。在讲授某一重点内容时教师要联系其他有关章节内容,可以预先为以后需要讲解的内容做铺垫,也可以在后期教学中重新提示前期相关的内容。总之,教师要做到以点为面、前后呼应。例如:我们在讲授六大会计要素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整合教学法。虽然从定义和内容上看六大会计要素之间并没有相似性,但是就其有关的经济业务上我们可以找出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反映同样的经济业务内容。业务内容越复杂,涉及的会计要素和账户就会越多。教师可以通过选好题材,做好教学计划,引用具体经济业务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会计要素和账户,然后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会计分录。另外,我们也可以借助会计要素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会计报表的意义和具体内容。在这种授课方式下,学生不断受到教师的启发,仔细思考教师的选题,注重本科程各重点、难点的相关性和联系性,更好地领会整个课程的教学体系,全面综合掌握全课程的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就某一内容采用几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这样不仅可以基本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相脱节的状况,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原理、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明确如何应用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完善整个会计学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文杰.《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法探讨[J].科教导刊,2011.9.

[2]陈容,朱波强.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1.2.

[3]陈艳秋.会计学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当代经济,2009.5.

会计学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教学计划 实践能力

一、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高校培养学生根本在于向社会输送人才,因此高校应当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并依此设置该专业的教学计划。目前引起众多学者普遍关注的是实践能力培养问题。会计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无论是本科、专业还是职业教育,都应当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会计学专业应用性的特点。我国教育部将会计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因而目前国内会计学本科专业教育相对于会计学专科和职业教育的培养方案而言,更重理论而轻实践。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众多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也同专科或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一样,选择到企业从事会计工作。虽然许多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课程和实验课时,但由于课程数和课时数较少,无法适应会计学本科培养目标,造成会计学本科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实践能力也不高。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也常面临用人单位要求有工作经验的困扰;用人单位则反映,许多会计学专业的本科生动手能力差,不会填写支票、汇票,不会点钞,甚至编制凭证、登记账簿时也常常出现眼高手低的错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在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中,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形成以理论为主、兼顾实践的培养模式。

二、建议

(一)增加实践课程和实验课时

目前许多高校都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而实践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动手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增加实验课以及实验课时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许多高校中,虽然有部分实践课程如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但数量极少,部分课程内增加了实验课时,但门数不多,课时也较少,相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就应当广泛开设实验课程。在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可以分别用2周的时间,开设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成本会计模拟实验、管理会计模拟实验、审计模拟实验以及毕业实习实训等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另外还应当在现有理论课程当中增加实验课时,适合增加实验课时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多门课程,每门课实验课时不应低于16个课时。

(二)调整实验模式

目前开设实验课程的高校大多采用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利用会计实验室课程配套的软件。首先由教师提供实验资料,然后学生各自根据资料通过实验室电脑进行实验。第二种不借助实验软件,而是通过纸质材料在实验室完成实验。由教师提供试验资料,学生通过填制纸质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完成实验。这两种模式除采用方式不同外,都是由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实验,只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实验能力,忽视了团队协作。同国外本科生相比,国内学生最大的劣势就是不善长“group work”。在实验课中,不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实验。如在购销业务实验中,让学生分别作为购进方和销售方,让销售方向购进方开具销售发票,并根据记账联记账,一个作为会计登记收入明细账,一个作为出纳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购进方根据发票联确认购进,抵扣联则作为抵扣增值税的凭证,购进方一名学生作为会计负责登记存货明细账,一名作为出纳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通过这种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及工作内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广泛采用案例教学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中,教师采用讲授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决定着讲授的内容和方法,学生只是扮演了听众的角色,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并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这种授课模式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不相适应的。在教学计划中可以考虑增加案例课。案例教学通过对会计案例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会计理论知识融合到会计实际工作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会计实务中的典型案例为素材,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讨论前由教师将案例资料提前发给学生进行准备,上课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案例中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由学生做主导,教师必要时进行引导。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对学生认识不足之处进行修正,对其认识不全面之处进行补充。案例课结束后教师应当及时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案例教学水平。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实务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综合能力。

(四)加强校企联合

学校可以同企业加强联合,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将模拟实验搬到企业中来,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真领会会计理论知识,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校企联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可以开设会计实务课程,聘请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讲授。授课内容紧紧围绕会计实务工作,分成若干个专题展开。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讲授会计实务相关知识,可以避免纸上谈兵的缺点,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领会。校企联合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在毕业前夕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务操作。这种方法一个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直接接触实务,在企业通过直接从事出纳等工作,将会计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还可以同实习企业签订就业合同,为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同时也为企业选择人才提供了方便。

(五)鼓励教师在企业兼职

在国外,如澳大利亚讲授会计专业实务课程的教师许多都任职于企业财务部门,或者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等工作。这些教师直接接触会计实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实务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就目前来看,国内高校招聘的教师大多为应届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这就导致许多会计学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进入高校工作,没有接触过会计实际工作,实务经验相对缺乏,对相关会计知识的理解也都是教材层次的书面理解,缺乏实务层面的认识。教师实务经验的缺乏,必然影响授课的效果和质量,限制了学生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因此国内会计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国外做法,鼓励会计学专业教师在企业财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兼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加深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通过对接触到的实务案例的讲述,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能够真正的理解和领会。

(六)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目前许多高校在对会计学专业课程进行考核时,大多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以期末考试或结合期中考试为最终成绩,考核形式过于单一,以一两次考试定“生死”的考核方法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同时闭卷考试的试题题型大多以选择题等客观题为主,有些课程考试试题还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等题型,即使涉及到计算或简答等题型,也大多是记忆性问题,分析题以及综合题所占比重较低。这就使得学生靠期末或期中突击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这种考核模式也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以记忆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死记硬背掌握所学会计知识,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明显违背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考试中,应当改革考核模式,变单一的闭卷考试为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可以考虑将学生平时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或实验报告等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组成部分,也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的重视。另外在闭卷考试中还应当改革考试题型的设置,减少选择题等记忆性试题的比例,尽量杜绝出现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等题型,增加业务综合题和案例分析题的比重,培养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分析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程锦.澳大利亚会计学专业教学的经验与启示[J].滨州学院学报,2011,27,(4):122-124.

2.孙合珍.会计高等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5):131-134.

3.李峰.关于我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基于国内各层次高校本科会计专业的调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6):111-113.

会计学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会计电算化 实训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随着会计学理论、会计法规与制度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处理与传递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远影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多年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呢?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会计学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会计;会计电算法;教学方针;思考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立志于培养出真正有技术、有能力的学生,不少学校相应设置了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在会计专业中目前备受关注的是会计电算化课程。学生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运算,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会计软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方便、精准,现如今社会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大、对学生会计电算化的能力要求高,因此,中职学校应增强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育,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的能力。本文将对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做以下阐述。

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中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通过使用电子计算机完成会计相关问题,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对数据进行计算。传统的会计专业学生是手账计算,亲力亲为地对每一个数字进行分析计算,这个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计算错误、疏漏等情况。而运用会计电算化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人为的、不可避免的误差,更精准、更快捷、更方便地解决数据问题。会计电算化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会计电算化有效缩短了数据处理时长,提升了数据时效性、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规范性。会计电算化提升了会计行业的技术能力,创新了会计技术与方法,积极促进了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因此,会计电算化在会计专业中有着决定性的提升。

二、会计电算化在中职学校中的教育现状

(一)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学生学习知识有限

会计电算化是在运用电子计算机的基础上,解决会计方面的问题,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在中职学校中开设时间不长,拥有专业电子计算机能力的会计老师不多,导致学校会安排电子计算机教师顶替会计电算化的教师。但会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两个专业,大部分教师对会计学知识了解不够,便更多地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生使用电子计算机上面,导致会计专业的学生只是掌握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而脱离了会计专业本身。同时,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科书选取的仅是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书籍,并不是专业全面的教科书,并且学生使用的学习软件是教科书自带的体验版,与学生未来工作所用的软件大不相同,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足,在未来的工作中自然就会出现不少漏洞。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会计软件,这对学生今后踏入社会寻找工作有着重要的帮助,但由于中职教师自身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学生能够学习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范围小,今后职业竞争能力弱。

(二)学校教育方式落后,学生无法实现立即就业

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教师仍然遵循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听取基础知识讲解、完成知识相关作业的学习模式下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禁锢在知识理论的框架中,学生缺少实际操作的经验,徒有理论知识。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但实际上一些学校存在教学设备不齐全、学生实践课程无作用的情况。学校由于资金、教师等各种原因,没有配置与会计电算化课程相匹配的设施设备,学生无法使用与真实企业会计相同的软件,导致学生进入社会,无法快速适应岗位,无法高效、正确地完成工作内容。

三、中职学校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师能力素养,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

在学校中,教师能力足,学生未来发展也能先人一步。尤其是中职学校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技术,成为应用型人才,那么便要求学校教师在相关教学能力方面不仅会知识讲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能运用知识。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相应的教师应在电子计算机方面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将会计专业知识与电子计算机融为一体。因此,学校在招聘会计电算化教师时,首先应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的考查,要求教师有一定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基础。学校在面试教师时需要检测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要求教师进行一节课试讲的基础上,进行现场实践,现场一项专业问题,要求教师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解答。同时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适当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如电算化软件应用培训班。科技是不断变化的,教师更新自身对科技的理解也应定时定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来源于教师本身,教师足够优秀,学生对其的崇拜便会更多,学生对教师的兴趣度增加,相应地提高课程的专注度,由此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这不仅包含教师的知识能力,还包含教师的授课能力,课堂氛围好,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于是,教师应注重自身的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授课方式,在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不应忘记让学生进行实践。由此从根本上提升教师资质,壮大教师团队。

(二)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

学生在几年学习之后无法胜任工作的情况不止存在于会计电算化中,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有较大的出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过是行业中的冰山一角,当真正进入单位需要实际操作时,便会发现,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远不及工作中需要的十分之一。而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不少中职学校缺少针对本专业的设备设施,往往是与其他计算机课程共用设备,许多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无法使用,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中模拟真实全面的企业工作流程。因此,中职学校应加大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投入,建设真实、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实践内容。如输入设备所需的触控板、光电自动扫描仪、扫码器,处理设备所需的性能高的CPU,存储设备所需的存储器,输出设备所需的显示器、打印机等。学校可以降低建设规模,只建设一两间完整专业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通过对不同班级上课时间的安排,提高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利用率,也能降低学校的经济压力。同样,学生知道学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视,能够增强自身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视程度,明白所学专业在未来工作企业中有着重要作用,以便增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学习欲。当学生能够体验到与真实企业工作相似的实践内容时,便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强化基本的操作知识。

(三)创新教师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

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大多教师的教学目的都朝着学生毕业需求方向前进,在会计上岗证中包含了一些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于是教师便将教学目的自动地放在学生能否成功通过考试上,导致教师教学内容单向地指向考试内容,从而忽略了学生对其他会计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即使能够顺利毕业,完成考试,但缺乏工作能力,进入工作之后无法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思想,在保证学生考试通过的基础上,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全面、优秀的学生。如教师可以多向学生模拟真正企业中的会计工作,利用不同的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实践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通过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了解金蝶K/3标准财务软件的处理流程,让学生加深对会计电算化的理念知识的理解、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熟悉真实的会计处理方式、学会运用会计电算化解决问题。从建立账套来说,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会计账务核算的全部过程,提升对会计工作的认知度,增强自身对会计专业的了解度,为今后发展做初步打算。

(四)制订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学生到中职学校进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拥有一项专业技术,技术成为中职学校的重点,因此学校应制订符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中职学生有着与普通高校不同的特点,学生大多不喜欢对知识理念背诵记忆,更多喜欢的是动手操作,教师应利用学生对实际动手能力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学习。但在此之前教师应打好学生知识理念的基础,在中职第一学年教授学生课本知识,让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有准确的认知,了解基础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知识,以便学生进入第二学年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时,能够快速上手,感受到职场中的氛围。中职学校讲究的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社会就业岗位中需要学生掌握怎样的知识,学生便学习怎样的知识,但中职学校应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对软件的运用能力,将学生的学习与今后的职业联系起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会计行业。学校可以相应地设置实践活动,模拟企业中会计工作内容,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会计行业运用会计电算化技术成为未来趋势,无论哪个行业都需要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相比传统的会计技术,会计电算化技术有着自动、高效、精准的技术特点,将会在未来取代手工记账的方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增大,因此,中职学校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将在学校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如何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不断整改与调整,以真正培养出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中职学校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教师能力、学校设备、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观点,以强化学生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能力。但真正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水平需要学校不断摸索,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何秋萍.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思考:以能力培养为视角[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0,37(3):140-144.

[2]罗华红.中职《企业管理基础》教学方法探索及思考:以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今日财富,2019(12):89-90.

[3]张德春.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170-171.

会计学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日益凸显出它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而会计电算化是这种商业语言最先进的表达方式和书写方式。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熟练地运用会计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正确地处理”已成为会计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自然也成为各层次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

一、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与金蝶K/3软件

为了能更好地进行会计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会计软件的复合型人才,我院建设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配备了60余台电脑,安装了金蝶K/3V10.0教学版管理软件。我院在进行金蝶K/3V10.0教学版管理软件的教学时,选择的教学对象是大三的工商企业管理(财会方向)的高职学生。

二、我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院采用的是“理论讲授”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时安排比例为1:1。理论讲授――教师用PPT展示教学内容重难点,强调注意事项,以软件演示每个操作步骤,并在演示过程中再次重点难点以及注意事项;学生上机操作――在讲解完教学内容后,让学生使用各自的帐套进行上机练习,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与解疑,对于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和错误,及时进行总结和修正。

2、教学软件有待升级

会计电算化要求配备充足的软硬件设施,即既要有足够数量和性能优越的电脑,也要有先进的完整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配套教程和考评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帐套号在课程未结束时就已经过期,造成学生无法继续使用原帐套,前期所做的会计信息全部丢失,后续教学内容无法使用,只能从头开始,给学生造成很大的打击,影响了他们学习内容的连贯性,也对教师教学造成了影响。

3、教学内容较为狭窄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由于课时和资金的限制,我院只开展一种财务软件的教学,即金蝶K/3。事实上,不同的会计软件功能界面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有差异的,对于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碰到生疏的会计软件,会束手无策。

4、教师数量与能力双不足

我院财会专业师生比例不足。目前由两位教师承担120多名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一旦有一位教师因事无法上课,会计电算化教学将处于半瘫痪状态,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无法按时被授课。精通会计软件的教师少之又少,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三、建议探究

1、科学调整课程设置

鉴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性强的特点,建议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上机操作课程学时,将“理论讲授”与“学生上机操作”的学时比例由现在的1:1调整为2:1或者更高,以解决学生没有足够时间上机练习。

2、加快升级软件设施

目前正使用的金蝶K/3V10.0教学版管理软件在使用上有些障碍,建议先购买正式版的最常用模块(总账、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现金流量和工资管理等模块),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再购买其他模块。在购买了一款正式版财务软件之后,其他版本的财务软件,可以与财务软件商协商,申请使用试用版本。

在教学中,课程考核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有效地完成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还需要使用配套的考试软件来完成,所以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还需要安装专用的会计电算化考试软件。

3、合理增加其他财务软件的教学

在具体教学软件的选择上,以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一种财务软件进行授课,如金蝶或用友软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其他常见的财务软件为辅,让学生尽可能的接触到多种类型的财务软件。就目前我院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情况,应以完善金蝶K/3软件为必修课程,用友软件、管家婆软件等作为选修课程。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相对落后的情况,应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还要鼓励教师提高自学能力,将会计电算化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作为会计专业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

首先,要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一是要充分挖掘我院魅力,按需招聘会计学专业全职教师;二是要聘用来自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电算化精英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或开办讲座。最终构建和发展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会计电算化“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其次,我院可以选择和国内主流的财务软件公司(金蝶、用友)合作,聘请财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定期前来学校为会计专业教师培训,以及时追踪到财务软件的技术革新和掌握操作技能。

再次,我院应积极创造机会让会计专业教师进修或深入企业实践。鼓励会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的使用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

5、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

我院应密切关注、积极创造条件让会计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全省、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在比赛中了解其他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情况,扬长避短,不断提升我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科研水平和效果。

一是借比赛激起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兴趣,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促使他们认真学习、相互竞争。

二是借比赛促进会计专业教师加强与校外教师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讨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进,合作编写教学材料。

三是借比赛促进会计专业教师加强与财务软件公司、校外教师的研讨,建立科研课题,合作创造造会计电算化领域的科研成果。

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我院在会计人才培养上要加大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力度,并要始终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期间,我院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软件、课程内容、师资队伍等多维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力促我院会计电算化教学达到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琦.如何改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7).

[2]刘娜.浅谈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东盟博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