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学习方案

初中生学习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学习方案

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第1篇

一、研究背景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痰热腑实型中风病属中风急危症,病情演变快,病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与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单一通腑或单一开窍法治疗脑病的临床、实验均有报道,但查阅资料未发现以针灸醒脑开窍与中药汤剂以化痰通腑合用之脑肠同治法对急性出血性中风作用的系统研究。在对中西医治疗出血性中风病的对策进行分类基础上,通过构建演化对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种类的对策进行尝试性的评价与比较。因而本课题首次开发与构建“以针灸醒脑开窍与中药汤剂以化痰通腑合用之脑肠同治的方案”对急性出血性中风病进行干预研究。预期该方案达到治疗痰热腑实型中风病疗效肯定且降低其医疗成本的目的。以期能对中医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病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救治方案,丰富发展中医急症理论。

二、研究依据

1、“肠病及脑”理论溯源

诸多文献论述了肠病对脑神的影响。《内经》及《伤寒论》中认为肠胃有病可致烦躁、谵语、喜忘、不得眠、不得卧、癫狂、不知人等脑神改变。充分体现在《伤寒论》阳明篇中。如《伤寒论》“阳明病,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213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215条)等。

2、神经胃肠病学的建立为脑肠同治开辟了新篇章

在80年代,研究人员提出肠神经系统概念,神经胃肠学研究认为,消化道壁内分布丰富的神经元,它们构成肠神经系统,像一个“小脑”具有独立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分泌、吸收、血流及水电解质转运等功能,ENS由胃肠道、胆胰系统中所含的神经节及其间的网络组成。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即在脱离中枢的情况下参与对器官实现一定程度的局部整合,通过感觉、中间及运动神经元完成一定的功能。

3、生活习性、环境的变迁,成为本课题研究的时代需要

环境及食物的严重污染正向全人类敲响警钟。大气、水源、蔬菜、谷物、水果等中的污染物,通过呼吸和进餐侵入体内,铅、铝、汞等重金属严重影响大脑神经细胞,促使人类早衰、智力减退或引发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同时,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肥甘、精食之品成为时尚。膏粱之变,足生内毒!大肠腑气不畅,传导障碍,势在必然。

4、治疗脑病经验

多年来我们治疗本病善用通腑之法,获显著疗效。中腑的病理特性是邪入于腑,影响了六腑的“传化物而不藏”的生理功能,导致传导失职,通降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糟粕内积,浊气内停,而出现脘腹胀满,大便秘结,不思饮食,舌苔黄厚腻,脉象弦滑数等腑实证候。此时通腑是关键,否则,腑气不通,中焦浊热下降无门,反蒸于上,与风阳相结,加重窍闭神昏证候;或致腑气败脱,出现二便失禁、神志昏迷,使病势向中脏的危重阶段发展,或腑实内阻,气机不通,气郁化火,形成腑实热结之证,同时灼伤阴液,阴虚火旺,加重风阳上扰和气血逆乱。目前,单一通腑或单一开窍法治疗脑病的临床、实验有部分报道,但查阅资料未发现以针灸醒脑开窍与中药汤剂以化痰通腑合用之脑肠同治法对急性出血性中风作用的系统研究,因而本课题首次将针灸以醒脑开窍与中药汤剂以化痰通腑合用之法治疗痰热腑实型出血性中风。

三、临床研究技术方案

在对中西医治疗出血性中风病的对策进行分类基础上,通过构建演化对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种类的对策进行尝试性的评价与比较。

接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基础疗法的基础上配合通腑醒脑汤200ml口服,日一剂。有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不能口服者,予以点滴灌肠或鼻饲管注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术:取穴人中、内关、三阴交。手法:人中施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内关施通腑醒脑法捻转提插泻法,施术手法一分钟;三阴交施提插补发,以下肢抽动三次为度。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于治疗前后观察中医证侯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总的生活能力。采取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四、临床研究技术分析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共治疗82例, 均为住院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 对照组40例。两组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中风积分(分别为16.91±7.16和17.03±7.36)、既往史积分(分别为5.84±2.95和5.88±2.21)、伴发病积分(分别为6.41±4.61和7.41±3.74)等临床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制定:①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②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③病情进展迅速, 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④多有高血压病史。中医诊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制定:①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②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③常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④应注意与痫病、厥证、痉病等鉴别。

痰热腑实型辨证标准:参考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86,1(2):56~59.)及1994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54.)中中脏腑痰热腑实型证候标准: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1.3 临床病情分级

Ⅰ:清醒或嗜睡,不同程度的失语和偏瘫。Ⅱ:朦胧或昏睡,不同程度的失语和偏瘫,,瞳孔等大。Ⅲ:浅昏迷,不全或完全偏瘫,瞳孔等大或轻度不等大。Ⅳ:中度昏迷,偏瘫,单或双侧病理反射阳性,病灶侧瞳孔散大。Ⅴ:深昏迷,去大脑强直,双侧病理反射阳性,病灶侧或双侧瞳孔散大。

1.4 病例标准

1.4.1 纳入病例标准

①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辨证属痰热腑实型且发病后72h内入院治疗者;②无严重心衰及其他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并发症者;③病情Ⅰ~Ⅲ级及一般情况较好的Ⅳ级患者(姜道心.脑出血穿刺时机及再出血[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6):370)。

1.4.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在入院后24h内死亡或入院后24h内病情急剧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积分增加达到40分以上者。②除外脑干、小脑、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病、肿瘤及外伤所致的颅内出血。③出血量大于70毫升或病情Ⅴ级及部分Ⅳ级合并脑疝形成者。④有继续出血倾向或一般情况差且伴有多种严重疾病者。⑤有严重心衰及其他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并发症者。⑥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2、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起采用基础疗法,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高流量吸氧;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以及一般支持疗法;颅内压过高时予以脱水,用20%甘露醇溶液125ml,每8~12h一次快速静脉滴注,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加用速尿静脉推注或肌肉注射;合并感染者则予有效抗生素;舒张压超过100mmHg(13.3kPa)者给予适当的降压药治疗;颅内压已不高但神志恢复不佳时,加用脑活素静脉滴注;治疗中风急性期的合并症,如应激性溃疡、心及肾功能不全等。疗程为4周。对照组在基础疗法的基础上配合通腑醒脑汤200ml口服,日一剂。有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不能口服者,予以点滴灌肠或鼻饲管注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术:取穴人中、内关、三阴交。手法:人中施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内关施通腑醒脑法捻转提插泻法,施术手法一分钟;三阴交施提插补法,以下肢抽动三次为度。

2.2 观察方法

治疗前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治疗后复查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总的生活能力(即病残程度)。

统计学处理:应用586微机内置统计软件包统计,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检验。

3、疗效评定标准及治疗结果

3.1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病类疗前评分与疗后评分百分数折算法:(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81%;显效≥56%,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

3.2 西医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标准》评定疗效(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痊愈:病残程度0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少8分以上,且病残程度在1~3级;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不足8分,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9分以上。结果见表2。

两组疗效经Ridit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3 两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按照卫生部药政司《新药(中药)治疗老年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证候评分及疗效评定方法[11]结果见表3。

3.4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按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病类诊断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见表4。

表4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x±s)分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平均积分及中医证候平均积分相似(P>0.05), 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两组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但治疗组治疗后平均积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3.5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未见不良反应,复查肝功、肾功、三大常规均无异常。

五、理论探讨

(一)中医认识

1.升降出入是正常神志活动的重要保证

头为神明出入之枢,与气机运行密切相关。《读医随笔》载:“人之意,神识能用者,皆曰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则不能用也”。李东垣《脾胃论·省言箴》中云:“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

气机失常,一方面三焦运化水液受阻,可留痰积饮,而痰饮则是导致神志异常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气滞导致血瘀,阻碍脑脉,血不养神,脑病遂发。再者气郁甚则化火,火邪扰脑,或火邪灼津成痰致痰火上扰,则生烦躁不眠、坐立不安、癫狂抑郁、昏不知人等。

2.脑肠同治体现了调畅气机之法

(1)脑窍清明,则脏腑气机通畅

脑主元神,是清灵空窍,若有热、痰、瘀等病邪影响,则脑窍失灵,发生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也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因而脑窍开则五脏六腑之功能得以发挥,即肝可主疏泄,肺可主治节,脾可主升,胃可主降等气的功能正常。脑窍失聪,则五脏六腑皆摇。

(2)通畅腑气,可调理脏腑气机

“魄门亦为五脏使”(《素问·五脏别论篇》),无论是大便秘结不通,还是水谷齐下的大便洞泄不止,不仅仅反映胃肠的病变,又常是全身状况的反映,且魄门启闭功能正常,又能协调脏腑气机之升降,否则会影响五脏六腑、上下内外的协调统一,产生种种气机病变。

①脾升胃降,枢纽得以发挥

脾升胃降,为中焦气机升降枢纽。脾胃转枢正常是维持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有序的可靠保证,由于五脏为神志活动的主体,脾胃既化生营血精微为五神脏产生神志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又具有协调脏腑气机的枢纽作用,因此说脾胃在五神藏中占有重要地位,脾胃与神志活动密切相关。

统计研究表明:在运用药物治疗有关神志病的137则病案中,以调治中焦脾胃气机药物为主者有70则,适当运用调治脾胃药物者(即涉及调治脾胃气机法)有13则,二者占用药治疗病案的60.58%。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涉及癫痫、癫狂、惊悸、脏躁、不寐等神志病变门的686例医案分析发现,治疗药物的五脏系统选用频率均以脾系统占优势(居第一或第二位)。此即体现出古代医家在治疗诸多神志疾患中,重视脾系统或调理脾胃气机的思想。因此,调畅脾胃气机在治疗神志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脾胃为作用主靶点,治中央以调四旁,则可杜绝病理因素的产生或加速秽浊之邪的排泄,从而达到治疗神志疾病的目的。

《灵枢·本输》中有“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胃主纳、肠主出,纳出协调,气血化生有源。由于“脾合胃”,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以通畅下降为顺。其气通降,六腑之气随之而畅,亦有助于脾气升达;其气如果不通,六腑之气自然受碍而失于和降顺畅,脾气亦因之难于升布。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说:“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水不滞。”直接了当地阐明心、肺、肝、肾之气机升降,皆取决于脾胃枢轴之斡旋,而大肠的气机通畅与否,直接影响着脾胃的气机。

②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运行

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起着平衡、协调、调节作用。肝的这种疏泄功能主要通过协调脾胃气机升降而完成,使清阳之气升以助脾的运化,浊阴之气下降以助胃的受纳腐熟以及大肠的传导排泄,清升浊降,魄门启闭有常,糟粕粪便有规律的排出体外又促进了气机的和畅顺达。若腑气不畅,下降不及,一可影响肝气的升发不足,气机的疏通和发散障碍,二可影响中焦枢纽的升降功能从而导致气机不畅。

③肺为华盖,一身之气可主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则腑气不降。肺气下降,则大肠传导有力,由于肺气的升降出入带动着全身的升降出入,故肺气的宣发肃降与周身气机的调畅关系密切。喻昌《医门法律》概括说:“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利。”肺与大肠配合,对气机的调畅起重要作用,《本草述钩元·五果部》载:“肺与大肠为表里,贲门主往来,魄门主收闭,为气之通道。”一旦肺肠受病,则易出现气机障碍。肺为水之上源,肺病则水津停聚,酿痰化饮,津布不均而肠液减少或停留。因此,大肠的气机不通,不仅影响肺脏的气机,也影响其气血津液的生成代谢,从而导致清灵之府脑的功能失常。

(二)西医认识

脑肠联系的物质基础—脑肠肽

研究发现,许多原来认为只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肽类物质也存在于消化道中,反之,原来认为只存在于消化道中的肽类,也在神经系统中被发现。这些以神经系统、消化道双重分布为特点的肽类物质,具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双重效应,在脑病的生理病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脑肠肽不论是在胃肠道作为胃肠激素,还是在神经系统作为神经信息的传递物质,在产生、释放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一些共同点,显示了神经系统和胃肠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一研究,虽处于开始阶段,但十分活跃,它已成为神经内分泌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受到广泛重视。近几年来在中枢和外周神经元中已发现有50多种肽类物质,具有脑肠双重分布这一特点。

基于以上观点,结合多年治疗本病的经验,采用宣肺通腑、化瘀利水、清热化痰、醒脑开窍等为治疗大法,针灸与中药并施,脑肠同治。方中肉苁蓉当归养血润燥;黄芪、当归益气补血;大黄荡涤肠胃;瓜篓清热化痰,降气通腑 专走经络,善去风痰;枳壳宽肠下气,升麻清宣升阳,则浊气自降。配合针刺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共奏宣肺通腑, 调理气血, 化瘀利水, 醒脑开窍之功, 共同起到宣、下、清、消的综合作用, 切中中风腑实证复杂的病机。

六、研究结果分析

1、该课题研究具有科学依据

通腑法治疗脑病近几年临床开展较多,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对脑中风的治疗已成基本或主要的方法。通腑法对急性出血性中风病呈现良好的治疗态势。醒脑开窍针刺术历来是中医治疗各种急重症导致意识障碍的主要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脑中风、流脑、乙脑、肝昏迷等多种危重症的抢救。目前单一通腑或单一开窍法对脑病的研究内容较多,且有临床、基础及实验报道。强调单一治法仍是目前主流,忽视了中医整体观运用的指导意思,较深层次的理论或学说未有揭示。我们构建“以针灸醒脑开窍与中药汤剂以化痰通腑合用之脑肠同治方案”对急性出血性中风病进行干预治疗,其疗效肯定且降低了医疗成本。具有科学依据。

2、该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该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本病“肠病及脑”的学术思想,提出了“通腑安脑,脑安腑畅”的学术观点,采用针(醒脑开窍)药(化痰通腑)并施,脑肠同治。丰富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理论。具有创新性。首次开发与构建“以针灸醒脑开窍与中药汤剂以化痰通腑合用之脑肠同治的方案”具有先进性。临床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通腑醒脑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痰热腑实证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中风急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

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第2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要求初中生物老师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生物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生物知识,增强自身的生物学观念。本文为了探究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途径,立足于改善教学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素质教育

初中生物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观、掌握生物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一门重要学科,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贯彻新课程深化改革的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本文具体分析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自然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思考,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生物实验教学正需要这样的动力。初中生物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如在“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一课实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鼠妇的了解甚少,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捕捉一些鼠妇供学生观察,再介绍鼠妇的日常生活环境,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危害等,以此激发学生深入实验探究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被称为情境激趣法,与之相对应的有矛盾激趣法、悬念激趣法。如在进行“淀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这一内容实验时,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设置悬念,如:“同学们都知道老式的相机在拍照时使用的是胶卷,那你们知道绿叶也能拍照吗?绿色拍照用的是什么?”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为教学制造矛盾,设置悬念,而学生急欲知道答案,必然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进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次是生活激趣法,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以实际生活案例指导学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效率。

二、合理设置实验目标,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其中,所谓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为了有效实现初中生物的三维目标,需要准确抓住“能力与方法”这个关键点,全面提升初中生物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种子的呼吸作用》相关实验演示时,老师可先将实验目标告知学生,再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罐头瓶、水杯与吸管等材料分别替代广口瓶、试管与导管,将小麦、玉米、菜豆等种子作为实验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掌握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的条件;然后,将煮熟的种子与萌发的种子分别放入不同的瓶子中,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瓶中的燃烧情况,紧接着将萌发的种子按照课本中的要求封装起来,待两三小时后,将清水注入瓶中并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会发生变化。最后,将萌发的种子与煮熟的种子分别装入不同的暖水瓶中,并插入温度计,让学生观察装有不同种子的两个暖水瓶其温度的变化情况。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便总结出种子在呼吸过程中会吸收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从而产生热量。因此,通过合理设置初中生物实验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积极性,为学生之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分配实验小组,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各小组之间互相帮助,进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首先要求老师合理分配实验小组,坚持优劣互补的原则,促使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弱势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过程中,教师便可将生物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和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中,这样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全面提升生物实验水平。

四、优选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强化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为增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首先老师要合理选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案,突出教学重点,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实验教学。如在“生态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计与“蒜苗的生长”相关的实验展开教学。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学生合理分为若干小组,然后将植物分别置于朝阳、背阴、潮湿与干燥等不同的环境中,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并总结蒜苗的习性与适合其生长的环境。这样的实验几乎没有条件限制,方便学生观察,不仅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生物实验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水平。

五、结论

为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标准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应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发展学生思维作为教学重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效率,为学生将来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华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学案导学;分层施教;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学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满足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要求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施教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一、初中生物“学案导学,分层施教”的现实意义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性致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同时还致使学生产生思维依赖性、缺乏课堂体验等。而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学案教学,分层施教”的教学方式,通过“学案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各项基本能力,而“分层施教”的教学方法则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得每个学生都得以全面化的发展。

二、初中生物“学案导学,分层施教”的具体策略

1.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学案导学,分层教学”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使得课堂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成了以练为主;同时使之前的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教学目的转变成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所谓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则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还使学生始终对生物这门学科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都得到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应先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每个小组设计一套教学方案。例如:在学习《人的呼吸》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根据不同的小组设计出基础学案,增强学案,提升学案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使得学生在掌握有关人的呼吸相关知识点的同时,使每个学生的自身能力得以发展,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化的发展。2.自学思考,小组探究教师在将教学方案精心设计完成后,在讲授相关内容的前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堂内容的同时,并对课堂内容进行自主预习,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着重听讲,提升学生听讲的高效性。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时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速率,着重讲解学生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部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加强引导学生讨论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分组过程中,应注意分组的科学合理性,按照学生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分组,使得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讨论中。例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采用“自学思考,小组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学习情况设置不同的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然后在上课时,再让学生针对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在当所有小组展示完成后,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同时对表现良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在加强学生进行独立性思考的同时,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达标检测,及时反馈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不断探索研究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检测题时,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展示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例如:在学习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一章内容时,教师便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达标检测,针对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的共性错误统一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二次记忆理解;针对个别错误,教师便可以一带而过,提升课堂效率。通过学生的检测题,可以较为直观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对教学策略以及讲课速度做出调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转换教学理念,使得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情况下,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学案导学,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以最大化的来满足学生个人发展为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加强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为更好达到以上目的,还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达标检测,用成绩反映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程教学方法,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太龙.初中生物中考高效复习的方法及途径探究[J].科普童话,2015年19期

[2]刘敏.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4(03)

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第4篇

一、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表现

1.教学目标的合理与否

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所以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就必定会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合理可以极大地促进阅读教学,从而使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2.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老师要改善教学方法,根据初中生的实际状况调整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如何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更乐于学习,从而融入教学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喜好,抓住他们的性格特点。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吸引学生,从而投入到学习中,因为现在的初中生接触了电影、手机等电子设备,不愿意看课本。所以,他们更享受看电影的那种感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课堂气氛更加轻松,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2.要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他们是存在差异的。有些学生理解力强,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而有些学生的理解力差,所以学习的效果就较差。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他们因材施教,对理解力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对于理解力差的学生就要耐心指导,让他们理解阅读的内容从而加以掌握,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3.教学方案要科学合理

老师要运用合理的方法设计出符合这个时展要求,接近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的教学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初中生的阅读内容在不断改变,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写出符合初中生阅读爱好的教学方案。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更加乐于阅读。

4.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培训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文化素质带动他们,积极地引导他们。因为学生都佩服那种出口成章、知识渊博的老师,所以老师要加强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作用。

5.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习惯成自然,当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那么他们的阅读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具体可以让学生在课外书上搜集好的词汇、优美的语句,鼓励学生多从课外书中去找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这个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相应地提高。然而,让初中生去做到对阅读形成一种习惯,做到对阅读持之以恒,或许会比较困难,因为在这个爱玩的年龄,没有几个孩子是愿意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的。所以老师就应该多布置阅读的课外作业,让他们在指挥中前进,在压力下提高。

6.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

初中生学习方案范文第5篇

1. 情趣教学法的内涵

“情趣”在本质上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教育,是对情感交流智能的开发与探索。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能力提升、记忆力增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学生来讲,最直接的影响是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因此,保持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积极影响的。情趣教学从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两个层面,对于教学的本质进行了深度的探索,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和实验研究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是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不再是采取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在主导的地位,根据学生逐步适应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使得学生接受得更加容易。

2. 情趣教学在初中译林牛津英语中的实际应用

2.1 英语教材适于开展情趣教学

初中译林牛津英语适应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设计学习板块,将初中生的学习特质融入到了教材当中。教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学习资源,学生依靠教材来把握课程学习的要求和主要目标。同时教材也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主要利用的工具,通过对于教材的解读,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大纲为学生制定相对完整的学习计划,将考查目标列入不同的教学阶段,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初中译林牛津英语在教材方面做的工作相当到位,首先在材料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参考了初中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其次在题材内容的设计上,主要融合了实际生活中对知识应用的要求,注重对初中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再者在语言能力的锻炼上,增加了相应的语言能力的概念,包含许多英语国家风俗文化的内容。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初中译林牛津英语教材为情趣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2情趣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特点

第一,学习情境生动活泼。初中译林牛津英语教材本身的轻松活泼为情趣教学创设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是初中译林牛津英语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展开情趣教学的主要前提。情趣教学方法在实际课堂的应用当中,将学习内容设计紧紧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创造相对真实的学习情境加大学生使用英语的力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整合了教材的主要内容,给学生不断提供一些使用英语用来交流的真实情景,让学生时刻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愿意用英语进行交谈的欲望和兴趣。

第二,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情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做到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要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从初中生的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一种易于学习的平台。教师还要能够将教学内容扩展到教材之外,使学生收获到的不仅只是教材的固有知识,更多的应该是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将情趣教学应用到初中译林牛津英语当中时,可以结合这两者的共同特点,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利用多种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模式,让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3. 情趣教学在初中译林牛津英语实际应用的效果

情趣教学实际应用到初中译林牛津英语之后,适应了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创造出了愉快的课堂氛围,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情趣教学设置多种的学习方案,为教师教学提供多种参考模型,为课堂活动的丰富多彩创造了多种可能。情趣教学主要通过兴趣教学、情感教学、情景教学的方式,创造出新颖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结合了初中译林牛津英语的教学特点。在学生方面,不断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语言交流能力;在教师方面,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