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诚信教育计划

诚信教育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诚信教育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诚信教育计划

诚信教育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电脑游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3-0106-02

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本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也是最容易出现叛逆心理的阶段。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如果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他们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主动参与其中;相反,教学枯燥,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那么就会引发学生一系列的消抵触情绪与消极心理,这样自然无法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信息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寓教于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学生智力活动中非常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实现寓教于乐,让整个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从而激起学生内心求知的火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为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征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寓教于乐、富有学科特色的魅力课堂、活力课堂。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来实现寓教于乐、活化教学呢?

1 将抽象深奥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熟悉的事物

学生的认知是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过程,这决定了成功的认知活动要将抽象而枯燥的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事物之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从而达到对抽象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信息技术正是一门极具抽象性、专业性、系统性与实践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深刻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系统操作,而这些理论大多是专业术语,抽象枯燥、深奥难懂,学生往往容易失去学习的激情。

上机课是学生所喜爱的,而理论课大多学生则视为痛苦的经历、艰难的旅程。为此教师要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对理论课教学进行全面改革,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来将抽象深奥而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生动而熟悉的事物,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与生动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同时更能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牢固地掌握。

如在学习“菜单”时,如果只是单纯地就这个专业名词来讲解,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呆板沉闷,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这个专业术语与现实生活中的菜单联系起来:我们点了菜单上的什么服务,就会相应地提供给我们什么样的服务[2]。如要运行“Word”程序,就需要在计算机里打开“开始菜单”,点击“Word”程序,自然就可以进入Word界面;在Word文档里输入文字后想要保存,就需要点击“保存”;等等。通过将抽象的专业术语与学生所熟悉的直观事物联系起来,可以大大降低知识的难度,从而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激起学习激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开展丰富多彩又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要想寓教于乐,就要顺应学生的天性,来为学生构建活力动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所喜爱的,学生才能愉悦地接受,激起参与的激情与动力。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入游戏机制,为学生设计一系列集知识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自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乐此不疲,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熟悉各种操作。

直接选用电脑游戏 计算机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此可以选用一些电脑游戏,以游戏来吸引学生,带动学生,激起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展开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索,并且通过不断挑战来实现超越。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取富有学科特色的、学生所喜爱的游戏,如电脑自带的纸牌等,抑或是所下载的趣味游戏,从而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来掌握相关知识,灵活操作[1]。

灵活设计制作游戏 教师可以根据某一章或某一节的课程内容来设计操作类游戏,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来参与游戏。对于学生的成果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更能将全体学生纳入游戏中来,让学生成为参与者与评价者,在游戏中学习与运用,在评价中改善与提升。如教学图文混排,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来选取自己所喜爱的文字,并配上直观而生动的图片来进行设计与编排。在学生完成后再引导他们来展开评价,评价是多方面的,可以就整体的编排格式,也可以针对学生编排内容的选择,抑或是所用到的知识点。这样更能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

当然在引进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盲目,为了引进而引进,以避免学生沉迷于游戏,而无法将注意力与思维转移到知识的学习上来;而是要把引入游戏的出发点放在学生身上,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通过游戏将学生的思维转移到知识本身上来,从而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来掌握相关的理论与操作,才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学玩结合。

3 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操作实践的机会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其学科特征决定了成功的教学不是看学生记住了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能否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之中。这决定了教学重点要放在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提高上。同时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来亲自动手远远比让学生安静地听讲、机械地记忆更有吸引力,更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为此在教学中要坚持精讲的原则,为学生的自主操作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符合学科学习规律,更加利于学生操作能力与综合水平的整体提高。

除了要与教材一致,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时采用边操作边讲解,并让学生自主操作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将学科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运用的机会。这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现个性、释放潜能、实现提升的重要契机。如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为本班设计班级主页,为学校设计宣传网页,为家庭来制作外出游行的图册,或是在网络上创立专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是学生尽情释放个性与潜能的重要场所,更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样自然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信息技术学科,培养较高的信息素养与综合实践水平。

总之,寓教于乐,能够让学生在“乐”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更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促进自身信息素养与综合水平的提高。为此在教学中要以新课改为指导,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来指导行为实践,进行全面改革,为学生打造一个有乐趣的魅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沈莹莹.信息技术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J].新校园,

诚信教育计划范文第2篇

古人云:“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说明了我国早就对诚信问题极为关注。如今,诚信的理念已经根植到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心目中,成为我国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得人们对这个问题日益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进行专门的研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诚信教育的作用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1、诚信诚信就是人们常说诚实和守信。虽然从字面上来看,诚实和守信是两种个人品质,但在现实中,一个人只有诚实才能守信,借助一个人是否守信才能评判一个人是否诚实。可以说,诚实和守信是一对连体兄弟。一般来说,人们评判一个人的诚信通常通过以下的品质决定,诸如真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重承诺、讲信誉等。2、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即围绕诚实守信核心内容展开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诚信教育就是通过高校这个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实践活动。从实际来看,大学生诚信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与大学生文化教育不同,诚信教育更注重的是大学生行为教育。也就是说,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核心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达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诚信教育的作用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坚守诚信道德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从现实生活来看,由于各个领域诚信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拆迁政策下的“强拆”政治欺诈,各种高科技手段掩盖下的“毒物(如瘦肉精、添加剂等)”,充斥高校的学术造假等种种不诚信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亟待建立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就不仅仅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具有诚信道德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识别社会中的种种不诚信行为,自觉抵制这些不诚信行为,在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同时,推动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的发展,为我国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建立高效、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为我国培养四有新人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从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比较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着部分不诚信现象。诸如考试作弊、代人替考、毕业论文抄袭、就业悔约、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以上行为轻则影响学生个人,重则导致高校的声誉受损,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对大学生、高校和社会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究其原因不外乎有社会、家庭和高校三方面的因素。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中,不难看出,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诚信教育缺乏严格的规划诚信教育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但从实际来看,高校诚信教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仅仅是被高校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内容。高校在安排诚信教育相关内容教学时,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划,没有明确诚信教育的目标,没有明显界定相关的教学内容,没有制定诚信教育的相关结果评价。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没有凸显出来,诚信教育也很难发挥相应的实效。2、诚信教育的教育方式不当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范畴,相关的诚信道德规范的实践性较强。但高校的诚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缺乏借助有效的实践加以论证。一般来说,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通常只是告诉大学生哪些行为是不诚信的,不可取的。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在诚信教学课堂上所罗列的行为在社会上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相关不诚信行为长期以来给大学生的示范是被姑息乃至不被发现,仅凭理论上的讲述很难使大学生认识到不诚信带来的严重危害,造成高校诚信教育缺乏足够的说服力。3、教育者的诚信素质缺失高校教师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普通群体,饱受着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诱惑,部分高校教师在利益面前失去抵抗力,丧失道德底线,在学生面前失去了教师应有的威信。有的高校教师私下接受学生的礼物将考试试题泄漏给学生,或者在评优评先中暗箱操作,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等。高校教师的不诚信行为不仅损坏了教师在大学生面前的形象,也使大学生对师道尊严和诚信教育产生怀疑。高校的诚信教育难以收到预期的成效。

(二)高校诚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对诚信教育不够重视高校之所以对诚信教育缺乏规划,一方面,高校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诚信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涉及的诚信教育内容并不多,诚信教育的随意性较强,也就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更不用说形成诚信教育的完整体系。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严重缺失,使得高校对诚信教育产生消极态度,认为依靠教育并不能改变社会的不诚信行为,产生不愿意重视诚信教育的不作为。2、教育的功利性由于教育的功利性,使得高校更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将较多的功夫用在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上。片面认为学生考到好成绩、找到好工作才能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由于诚信教育的结果很难在短期出成效,且不容易借助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查,导致学校疏于对诚信教育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大学生只能接受几乎与小学等同的教育方式,教育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3、利益机制的驱使实际上,高校教师的示范行为并不一定就能完全影响学生。由于大学生本身也受一定利益机制的驱使,使大学生面临两难选择。以大学生毕业论文中数据编造的问题为例。一个体育系的毕业生为了证明其某种特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时间限制,难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成绩因此而有明显的差异。而一旦根据其采集的数据进行检验的话,他得出的结果对论文写作是极为不利的,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学生就可能面临着不能毕业。为了证明自身结果的正确性,大学生就会在利益驱使下,选择不诚信行为。

三、解决高校诚信教育问题的途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作用,对诚信教育进行阶段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引导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已经具备成熟的理论素材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了开展诚信教育不可替代的壁垒。高校可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诚信教育进行阶段规划。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诚信教育。高校通过分析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面临的诚信问题,有重点、有目的地制定各阶段的诚信教育计划。例如,对于刚入校的新生,高校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助学金申请的诚信教育、考试诚信教育等,通过各种行为的列举,伴以相应的处罚行为、严重后果告知大学生,让学生学会自觉抵制不诚信行为;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将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论文编写、毕业资料提供、及时偿还助学贷款、信守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等的诚信教育。这样,诚信教育就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面临的核心诚信问题,增加诚信教育的实效,使诚信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诚信教育计划范文第3篇

1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生人数占绝大多数。她们的数学基础差,学习意志薄弱,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数学感到吃力,她们认为数学是“豆芽学科”,在幼儿园中组织各项活动不会用到现在所学的数学;他们的“专业思想”狭隘,偏科现象十分严重。我校周洪老师曾采用《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进行过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倾向性特征,她们的学习风格倾向于序列型学习者,习惯于按线性步骤理解问题,每一步都合乎逻辑地紧跟前一步,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寻找答案;序列型学习者能对主题的特殊方面知道许多,但联系到同一主题的其他方面或不同的主题时,她们就表现得很困难,同时她们不喜欢抽象概念的学习,因此畏惧数学。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非常活跃,她们喜欢在集体讨论中学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用日常学习行为(记笔记、做作业、认真听课)的变化去影响和改变她们对数学学科的认识;需要顺应学生的数学学习风格,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数学教学情境。

2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用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需要用到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画出二次函数的大致图象,因此,需要了解学生对以上知识的储备情况。虽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多数学生的初中数学底子薄、基础差,但是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利用判别式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并利用求根公式去求解。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是抛物线,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学生对此了如指掌。但是,什么情况下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有几个交点,什么情况下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就不明白了。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结合起来,二者相联系即可达到目的。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掌握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领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时涉及到用语言传递信息、通过引导探究、分组讨论寻求解答、以实际训练解决问题等方法,故使用谈话法、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系统深化。此内容紧紧围绕教师组织,学生探究,知识运用的顺序开展教学活动。

1引入

由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引入一元二次不等式,让学生用解不等式组的方法结合两数相乘的符号的确定方法解答一元二次不等式。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讲评,说明用解不等式组的方法解答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便之处,引入新的解答方法———数形结合法。

2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在何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何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何时没有实数根,有实数根时,求根公式是怎样的。

3教学实施

引导学生考查方程(x+2)(x-3)=0(即x2-x-6=0)的根的情况: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和3。画出二次函数y=x2-x-6的图象,引导学生分析方程(x+2)(x-3)=0的根的情况与二次函数y=x2-x-6的图象的关系:方程(x+2)(x-3)=0的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此处可以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图象,分析二次函数y=x2-x-6的图象,研究其图象与不等式(x+2)(x-3)>0的解集的关系:位于x轴上方的图象所对应的的范围就是不等式的解集{x|x<-2或x>3}(此处可以分组讨论)。让学生再实践,探索一元二次不等式x2-x-6<0的解集。通过两个题的解答,让学生归纳总结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步骤:首先求出与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方程的根(的情况);其次根据方程的根的情况画出对应二次函数的图象;第三,观察分析二次函数的图象,结合不等式的不等号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这一系列过程都让学生亲自动脑、动口、动手,这样可以达到浅入深出,从相等到不等,从特殊到一般,从方程到函数、从函数到不等式,层层递进,很好的体现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

4课堂练习并总结

美国作家安奈特•布鲁肖在《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中关于数学练习的重要性运用中国谚语进行了说明,他这样写到:我听说了,然后又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练习设计既要使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出练习的层次,设计巩固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促进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在理解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后进行变式训练:解不等式-x2-x+6<0、x2-x+6<0、x2-x+6>0。5.5课后巩固提高同学们基本能掌握用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之后,可以加强练习,巩固提高,加深记忆,此时不仅让学生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还要求能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答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书上练习题的第4题)。

作业反馈

绝大多数同学能正确使用数形结合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个别同学把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画反了,导致解集取错。开口方向画反的原因是,学生忽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平方项系数是负时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平方项的系数也是负,做题过程中不够细心导致。

教学反思

诚信教育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经济 对策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诚信缺失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诚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道德基石,市场经济以等价交换为特征,是一种合同与契约的经济。交换的双方必须诚心诚意、恪守信用,结成相互信任的经济关系,交换才能完成。西方发达国家交易方式大都采用信用交易,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经济活动也难以健康发展。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加入了WTO,大学生要想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胜,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所以,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都对大学生诚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在经济生活领域的诚信教育是市场经济对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从发放助学贷款、助学金,申请困难补助等涉及经济利益的事情入手,使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意识,把大学生培养成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二、大学生经济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经济诚信缺失是指大学生在处理与自身相关的经济问题时出现的不诚信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率低。据中国工商银行长沙市支行提供的资料表明:长沙市某大学2002年享受助学贷款的学生按期还贷率仅为25.4%。国家助学贷款是用来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部分学生不讲信用的行为却使得这项政策难以为继。笔者的调查中,有31.5%的学生没有表明会“自觉遵守合同,按时还贷”。

二是在申请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时,许多学生为了得到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蓄意夸大困难程度,甚至家庭富裕的学生谎称家庭经济拮据,有的学生找熟人打招呼,增加了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发放工作的难度。得到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的个别贫困学生,不知道珍惜用好这笔钱,很快挥霍一空,在师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三是恶意欠缴学费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十分棘手的事情,个别学生将家长多方筹措的学费不按时交纳,大吃大喝,挥霍殆尽,既给家庭造成新的经济负担,又给学院解决特困生问题带来干扰和困难。个别学生的恶意欠费,导致一些学生心理不平衡,盲目效仿,将学费存入银行,迟迟不缴学费,以达到心理的平衡。

四是表现在与父母、师生及社会的经济交往上。例如,个别学生向父母谎报消费需求;偷盗本校同学甚至本宿舍同学财物;在与外界经济活动中更是存在投机侥幸心理,人民日报2005年7月26日报道了大学生手机打爆就换卡的现象,手机欠费后就换卡,有的一年换五六次卡,严重的损坏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

三、大学生经济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竞争为核心的经济,其本质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是诚信原则。它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各利益主体之间纵向的上下依关系,使得优胜劣汰、等价交换和关注自我成为社会生活基本准则,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使人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个人潜能得到开发,开拓进取、于创新的精神得到促进;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诚信保障机制还未建立,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效益原则导致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淡化了部分人胸怀大局的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了社会上诚信缺失行为的大量出现,从而也影响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树立。

2.学校因素的影响。第一,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经济诚信教育缺乏正确地认识。许多院校把考试作弊、学术作假作为高校诚信教育的重点,认为大学生的经济活动较少,所以存在着忽视经济诚信教育的现象。例如在贫困学生的认定,奖助学金的评定等方面规章制度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到位,对学生的经济行为约束不力。第二,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不公正现象。一些学生工作干部和教师原则性不强,在评定奖学金、助学金,甚至发放困难补助款时照顾熟人关系,这些做法本身就违反了诚信原则。目前大学校园的不诚信现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品质的形成,恶意欠费、不遵守还贷合同、不遵守就业协议、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就是因为高校的一些工作人员没有把诚信教育贯穿在自身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

3.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主观修养不够也是造成其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义利面前,部分大学生往往站在利的天平上,个别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不惜考试作弊;有的学生为了获得助学金等困难补助,在申请书上作假;有的学生为了签到更好的单位很少考虑用人单位利益和学校声誉,从而任意毁约等,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经济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学生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不够和法律意识淡漠。

四、加强大学生经济诚信教育的对策

1.营造诚信氛围,强化诚信教育。解决大学生经济诚信缺失问题,需要良好的社会诚信大环境的支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风气,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其次高校在诚信教育中要充分地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校报、宣传橱窗等宣传手段进行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要进行诚信理论宣传。大力宣传诚信的内涵,诚信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对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价值以及当前信任危机的危险性等,加深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识与理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使恪守诚信者受到舆论的褒扬,让不守信用者受到舆论的谴责,从而使高校诚信教育有一个很好的氛围和导向。再次,高校要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广泛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加快高校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和测评体系,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特别要注意理解学生在银行信贷、就业竞争等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走出“两难选择”的困境。学校教育不仅要端正学生在诚信问题上的价值取向,而且要帮助他们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既符合诚信的道德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合情合理的行为选择。

2.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力度。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还要建立大学生诚信的考评体系和大学生诚信档案。在全校营造出诚信的法制氛围,用校纪校规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警示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关注自己的形象,切莫因小失大而断送自己终生的前程。第一,注意规章制度建设的整体性和教育的导向性,保证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协调一致,形成管理工作的合力。如陕西省教育厅制定的《陕西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及《陕西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暂行实施办法》等就对切实做好困难学生的认定和资助功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在严格要求、执行纪律的过程中加强诚信教育。对在涉及学生切身经济利益的工作中违反工作纪律的教师和弄虚作假的学生严肃处理。

3.加强社会实践,增强诚信意识。“艰难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人只有在亲自从事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深化对诚信的认识和把握。教育者在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和认识社会,正确对待诚信的人和学会做诚信的人。诚信教育的关键在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交往、处事中养成诚信习惯,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地对人、对事。所以从教育的途径和手段上,诚信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课堂和讲坛,要走向实际生活,走向社会实践。学校要在校内校外为学生创造参加实践活动的条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活动中锻炼和体验自己的诚信品质,调动自身内在的品质力量应对外在环境的诱惑和挑战,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不讲诚信的危害性和诚实守信的必要性。

4.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诚信榜样。教师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一方面是诚信道德的宣讲者,另一方面是诚信道德的实践者。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有的高校教职工,包括教师、行政人员、服务人员都应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做到诚信为人,诚信做事。尤其是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遵守诚信规范。围绕诚信指标,有步骤地实施集认知、情感、行为三位于一体的教育计划。只有高校的领导和教师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首先做到诚信,才有达到言传与身教的完美统一,才能培养出诚实守信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双兴:构建大学生诚信意识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事业的发展[J].事实求是,2004(2):69-71

[2]崔佳:巨额话费催缴无门手机恶意欠费拷问大学生诚信[N].人民日报,2005-7-26

诚信教育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41-03

Research on Algorithm and Program Design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WANG Weixia

Abstract Aimed at emphasizing the programming language, neglecting

design capabilities in traditional algorithm and programming, this paper conquers bottlenecks in algorithm teaching, and presents th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can deepen student understanding of programming desig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gorithm and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model

1 前言

人类总结改造自然过程的认识和经验形成了知识,通过消化吸收这些认识和经验为我所用,形成了技能[1]。教学的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知识与技能不等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具有立足现实的技能,形成对自然过程的正确认识,不断去实践这种认识,并转化为技能。因此,教学过程的完成并不一定达到教学的目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分析、判断、推理、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技能,才能立足于现实,达到教学的目的。

新课标指明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目的是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作用,明确算法和程序设计学科在实际应用中所处的地位[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从简单问题入手,设计相应的算法,同时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实现程序设计,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所应用的思想方法及对工程思想的挖掘。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本文不再将抽象的算法和枯燥无味的程序代码作为讲解重点,取而代之的是问题求解思路,从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算法只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算法思维训练,在程序框架设计的过程中锻炼逻辑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计算机的约束和实现机制的同时提高创新、开发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算法与程序设计现行教学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3-4]。

1)教师往往把基本语法、变量定义、程序的控制、函数应用作为讲解重点,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主要用来强调这些细节的应用,然而这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通过通俗的手法或例子让学生真正去理解与吸收,在枯燥的讲解中没能达到教学目的,更是让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难以让学生从系统的思想贯通算法的思维,理解程序设计的真正用途。

2)过多的课时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基础理论的讲解与上机操作分开进行,在强硬灌输的课堂上,学生学得似懂非懂,云里雾里,当再去上机操作的时候也不知道基础理论讲解的是什么或上机操作有什么作用,只是跟随教师的指令去点击鼠标或敲击键盘。

3)评价手段单一。算法与程序设计学习成绩的评价只是在学时结束时,教师针对课堂讲授知识点,按照考纲考点编制试卷进行笔试,或者在计算机上形成题库让学生上机作答,最终以学生所答试题的得分为考评依据。这种考核方法很难对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做出评价,并与课标的设计目的脱轨。

2 基于信息技术教学模型的设计

教学模型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提供了多种高效的教学手段[5-7]。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教学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提高学生系统性思维,培养以计算机及编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多种信息化技术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一门课程的首要条件是对其感兴趣[8]。就像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里用“hello world”例子将学生引入程序设计,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计算机及移动终端,像智能手机、iPad上各式各样游戏软件、应用软件五花八门,“hello world”这样的例子对他们已经产生不了吸引力。为结合课程的讲解,本文教学模式将以现实场景为基础,结合物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编程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现一个程序设计的现实场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课程开始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和姓名唯一匹配的身份标识卡,当学生带着这张卡进入教室时,RFID读卡终端将该学生信息读入计算机,将学生信息及进入教室的时间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并通过多媒体系统显示在大屏幕上。当上课时间到了,大屏幕上会显示课堂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提出及分析问题 问题的提出紧跟刚上课时场景,针对这套系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记录总结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标识卡是怎么与学生姓名唯一关联的?当人经过教室门口时并没有与任何东西接触,计算机为何能知道?计算机是怎么知道人进入教室的具体时间的?在上课时间到了后,计算机是如何知道缺课人数的?

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问题的分析与基础知识的讲解:当学生带着标识卡进入教室后,标识卡进入终端的识别范围,通过无线射频信号[9-10],终端读取了具有唯一ID号的标识卡;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把标识卡的ID号与学生姓名进行关联,当学生持卡进入教室后,计算机读取系统时间,并进行人数统计,在上课时间将最终统计结果与缺课人数显示在屏幕上。整个教学案例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

算法设计与程序编写 根据问题分析及系统框架结构,将整个系统分成三部分:以计算机为中心,RFID和计算机连接部分、数据库服务器和计算机连接部分、投影仪和计算机连接部分。按照框架硬件的三部分,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完成计算机对RFID终端程序的调用、数据库数据结构的建立、计算机对数据库的访问及数据统计结果的显示,在各组完成自己的内容后,两组交换内容,直到三个组完成全部程序的编写。RFID程序的编写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作为本课堂的教学内容。该部分内容设计为对已有RFID程序的调用,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编写这部分内容。

各组任务明确之后,针对所需内容讲解基本知识,包括变量的定义、函数的编写、数据库的访问、课程安排上不占用过多课时,尽量多地让学生知道在程序编写的过程中用到什么、查什么、学什么,有目的地去学知识点。这样将往常课堂上“要我学”的模式变成“我要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会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单纯教授学生某个知识点。

程序的检验与课堂展现 所有组别的学生完成三大部分的编程后,对程序进行调试,当程序编译不通过时,要针对编译出错的地方进行分析。如是架构问题,如模型图反过来理清问题,清楚计算机要执行的功能,进行架构调整;如是算法与语句问题,利用程序平台有效的纠错手段进行程序纠错。此模块可提高学生对整个系统框架体系的把握,从全局着手分析编程问题,在修正过程中熟悉编译环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译通过后,对程序进行封装,并完成程序的安装。分组完成课堂展现,将所有硬件设备连接完成,让各组别的学生拿着自己的标识卡进入RFID终端识别范围,看看自己所设计程序的最终效果,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进一步提高对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

课程的综合考评 该模型中从算法的有效性、程序的可读性、学生思维的扩展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对简洁高效的算法设计要多加分,对可读性强的程序要多加分。另外,对在课堂设计内容要求之外,自己丰富程序功能的学生要多加分。比如在该案例系统中,学生信息有的只是以文字内容来显示,有的学生加入了学生照片的显示,丰富了程序的内容,增强了教学案例的趣味性。

3结论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型,以当前流行的物联网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单调、评价模式单一的弊端,丰富了教学的现场内容,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果做出综合客观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系统性思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曙光,李新生.基于“知识+技能”的高职教学模式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3(5):29-31.

[2]高淑印.基础教育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内容标准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33-36.

[3]胡志洪.《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的有效教学[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21-23.

[4]赵楠楠.在多维一体教学模式下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9):225.

[5]徐前.论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172-173.

[6]李军民,傅云凤.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过程无缝融合的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6):648-650,662.

[7]袁晓斌.继续教育教学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316-317.

[8]安海.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