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传播的功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1-0134-02
新闻编辑是伴随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出现而后出现的,随着人类传播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进而出现了广播电台编辑和电视新闻编辑,传播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是新闻编辑工作的一次变革。而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更是对传统新闻编辑工作的一大挑战。
一、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的出现虽然以网络为代表,但是发展至今已不仅仅局限于网络这种单一的形式。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内的移动通讯设备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年轻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
各种针对手机用户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一些传统媒体在开设网站的同时推出了自身的手机客户端以适应移动用户的需求。
从网络以及手机这些信息传播终端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特点主要有:
(一)信息容量巨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可以运用各种图文声像组合来对新闻进行报道,加上超链接的应用,同一条新闻的信息容量大大增加。
(二)更新速度更快
新媒体可以做到实时更新信息,尤其是现在的手机客户端,只要有移动网络,智能手机用户就能够看到最新鲜出炉的新闻。
(三)新闻的互动性加强
用户可以实时参与互动,对信息进行反馈和质疑。新媒体的互动性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互动性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参与性。新媒体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
(四)新闻的来源不再单一
正因为互动性增强,用户任何一条新反馈或者质疑都有可能成为新的新闻来源,可以说人人都有麦克风。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确有着很多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优势,比如信息容量、传播时效、与受众的互动等。但事物总有两面,尤其是新生事物,不可避免的有着缺陷。与优势相伴而生的就是新媒体的硬伤,信息容量过大,更新速度过快,受众就会不自觉的在海量信息中花费大量的时间。互动性的增强,信息者的增多,造成了信息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削弱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
一般来说,传统的新闻编辑有三大功能,分别是策划功能、把关功能和组构功能。策划功能包括对受众的定位,对受众需求的了解,编辑出版物题目的选择和确定,组稿以及营销的策划。编辑的把关,即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更是编辑决定传播什么、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必经程序。 组构功能即是对信息进行组合加工,并构成整体的、有序的出版物化系统,包括稿件的组织与配合。这些功能都是在以报纸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传统的编辑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
策划功能上,传统媒体在时效性和刊播方式上无法与新媒体相抗衡,因此,就会在报道深度和信息权威性上下功夫。同一事件,新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更新动态,传统媒体就应挖掘事件背后的新闻,弥补时效上的缺失。另外,网络上的信息来源鱼龙混杂,“据说”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传统媒体可以在信息来源上加以甄别,获取第一手资料,而非经过多次转述的信息,增强信息的权威性。不过随着报网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很多主流报纸都开设了自己的网站,网络信息的可信程度略有增强。
在传统大众媒体中,编辑在整个传播活动中居于中心位置,决定着信息的采集、取舍、过滤、整合。也就自然成为传统传播方式中的“把关人”角色,这种“把关”是大众传媒外界人员无法参与的。但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下,传播权力的广泛分布,专业的传播组织不再拥有传播霸权,因而“把关人”的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
虽然网络新媒体以个人化的服务代替了传统的批量生产,传播形式也不再单一,但“把关人”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多种不同的形态,例如删帖、发帖未通过、封杀微博账号等等。这些把关行为既有组织性的,也有个人选择性的。从宏观上看,网络新媒体的把关人有一下几类:
(一)有传统媒体做背景的专业新闻网站
这些网站有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有丰富的新闻资源,实际上是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延伸。
(二)各类商业网站
这些商业网站开设新闻频道,以提高自身的关注度和竞争力。但他们的新闻绝大多数来自传统媒体网站,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政治时事更是如此。因此目前商业网站扮演的只是新闻信息整合的角色。
(三)普通网民
网络的个人化、交互性的特点使普通人有了信息的权力,但在发表个人看法的同时,一些谣言或欺诈信息混杂其中,使个人的消息缺乏可信度,所以网民只是网络上部分信息的把关人。
(四)中央政府
这是最权威最有力度的把关人。从宏观上看,在网络新媒体中,我们可以自行选择内容的自由度增加,这意味着把关的减少。不过从微观上看,新闻网站所接受和提供的内容大大增加,这也就需要有更多的筛选,因此个别媒体网站对自己内容的把关反而强化了。在网络时代,“把关人”有着三重身份,并在这三重身份之间互相转换。一是信息提供者。传统的信息把关人为用户提供新闻信息。二是信息分类者。传统把关人运用专业知识对信息进行分类,为用户提供指导。三是规范的倡导者和监督者。传统把关人比一般用户更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因此在网络运行规范上,传统把关人应该有所作为。四是网络社会组织者。传统媒体中已经具有权威性的把关人可以成为网络传播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网络传播更有序也更有效。
组构功能上,网络新媒体中也经常会出现同题集中,专栏,配发评论、资料、图片等形式,网页的版面编排与报纸的版面编排在操作上区别不大。
三、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新闻编辑的应对
(一)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
传统编辑要在新媒体应用技术平台上,学会音频、视频的剪辑和加工,学会处理网络碎片化的图文信息,学会管理网络互动社区,成为复合型的新型编辑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
(二)重新闻的权威性、独创性、特色化
网络传播的新闻信息量巨大,新闻来源也很难确定,而且大部分都内容重复、相互复制引用,其中还存在虚假、媚俗等等的不良信息,面对真假难辨的泛滥信息,用户很难在短时间里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传统媒体应该凭借自身长期形成的品牌,用专业化的新闻队来筛选、加工信息,为受众提供来源可靠、传播规范的并且具权威性、独家特色的新闻报道。
(三)加强受众理念,积极拓宽与受众交流的渠道
鉴于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传统媒体编辑应该从内心消除长久以来由于信息单向流动形成的心理优势,站在与受众平等的位置上,树立为受众服务的观念,拓宽与受众交流的渠道。比如电视节目可以更多地采取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报纸可以邀请新闻人物与读者进行座谈对话,也可邀请读者们与编辑记者们进行交流,倾听读者真正的需要。
(四)打破区域限制,树立全球理念
网络新闻传播突破了区域限制,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着世界各国的新闻,网络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地球上任一个角落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编辑更应该适应信息发展的规律,打破地区限制,树立全球理念,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郭全中.Google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比较研究[EB/OL].人民网-传媒频道,2010-10-25.
[2] 任志明,张洁.网络新闻的传播特点[J].陇东学院学报,2009(6).
[3] 严志武.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的挑战[J].兰州学刊,2000(5).
高校校报的传播功能分析
网络媒体和报纸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传播载体,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网络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容量大、互动性强等优势,它的出现使高校校报所处的媒体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从高校校报所处的宏观媒体生态环境来看,网络媒体的出现带来了两种全新的传播模式:一是复合型传播,二是全员传播。所谓复合型传播,是指在网络媒体平台上,可以综合运用所有的传播形式。全员传播是指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比如以博客、播客等形式进行个性化的传播。网络媒体的这种传播模式满足了个性化需求,加之社会分层呈现“碎片化”特征与个性化趋势,网络媒体出现后,受众对媒体选择的主导权增强,高校校报有效传播的难度加大。
其次,从高校校报所处的微观媒体生态环境来看,高校校报在高校内一元主导的新闻传播格局已被打破,高校网络媒体以内容的广泛性、大容量,势不可挡地夺走了大批受众。
在网络媒体出现后,高校校报的传播功能有哪些变化?先分析一下什么是传播功能,媒体有哪些传播功能。
传播功能是指新闻传播媒体能够对受众施加的影响和提供的实际帮助。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有三种社会功能,即环境监视、使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相关联以适应环境和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从传播的娱乐出发,赖特在拉斯韦尔总结的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之外增加了娱乐功能。在此基础上,施拉姆等人将传播的功能归纳为监视功能、协调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我国新闻传播学者则将新闻传播的功能归纳为报道新闻、引导舆论、刊播广告、传播知识和提供舆论五个方面。②
从这五个方面功能分析,在网络出现前,高校校报的主要功能是报道新闻、引导舆论,同时担负一定的传播知识和提供娱乐的功能。在网络媒体出现后,高校校报的报道新闻功能受到严重冲击,提供娱乐功能在强大的网络媒体面前也显得无足轻重。但引导舆论和传播知识功能仍在发挥作用。在网络媒体背景下,高校校报要发挥作用,必须在引导舆论和传播知识两个功能上寻求突破。
而实际上,对我国高校校报而言,引导舆论和传播知识一直是其天然职能。200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文件明确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高校校报担负着在高校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
高校校报在履行传播功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媒体背景下,高校校报可以而且应该在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方面发挥作用,但在实际办报实践中,高校校报在办报理念、传播内容和传播手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这两种功能的履行。
第一,从传播理念来看,过度强调新闻的宣传教育功能,把传受双方置于不平等地位
目前高校校报一般是由高校党委主办,承担着大量新闻宣传任务。“办报只是为了完成宣传任务”、“传者本位、报人至上”、“居高临下的教育者,我讲你听的灌输者”等思想观念在校报中还很流行。能否转变这种传播观念,回归新闻传播本性,树立校报“权威的新闻提供者”、“主动的信息服务者”、“平等的双向交流者”的理念,决定了高校校报未来的发展走向。
第二,从传播内容来看,新闻时效性不强,信源内容的周期性特征突出
根据全国高校校报协会的调查,在全国高校校报中周报仅占校报总数的1.9%,旬报占5.2%,月报占41%,有些学校的校报是不定期出版的。出版刊期相对较长,影响了高校校报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在网络新闻“迅捷”、“首发”优势的映衬下,高校校报新闻越发成为“迟到的重复者”。另外,作为育人的基地,高校教学、管理等诸方面工作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反映到高校校报的报道中,其信源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比如每年固定的4月招生、7月毕业与就业、9月新生开学等内容。“年年岁岁花相似”,周期性的雷同内容必然使高校校报传播力大打折扣。而且,校园内部媒体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高校校报受关注度下降。
第三,从传播手段来看,传播手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报纸的传播手段主要为文字、摄影、图表等,有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文体。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灵活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做到图文并茂,体裁多样。然而,目前高校校报普遍存在制作技巧单一、制作技术低下等问题,如图片过少或太小,标题长而不实,消息体裁运用过多,深度报道、评论等体裁鲜见。报纸的传播手段以静态为主,如果不灵活运用且缺乏创新意识,在网络的音频、视频等动态传播手段的冲击下,高校校报对受众的吸引力将进一步降低。
如何提升高校校报的传播功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高校校报的传播功能履行并不到位。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内部媒体,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然而,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面临着种种困境,阻碍着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此,本文分别从电视新闻传播面临的困境和创新之路两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帮助。
关键词:
电视新闻;传播;功能;新媒体
1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面临的困境
1.1缺乏时效性
电视新闻价值在于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为观众传达最前沿的新闻资讯,“快”和“新”是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1]。然而,一条电视新闻想要呈现在观众面前,需要经历“采访—制作—审查—上传”一系列繁琐的过程,由此一来,电视新闻播出时已经距离新闻事件的发生有一段时间。但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要比电视新闻传播速度快得多,通常情况下,借助手机或网络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能够将新闻事件的相关信息出去;同时,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或网络随时随地去浏览和了解新闻信息。相较于新媒体传播而言,电视新闻传播缺乏时效性,尤其是在一些重大新闻的报道上尤为明显。
1.2接受方式单一
人们想要收看电视新闻,必须要满足有电视机和能够接收到电视信号两个条件。因此,人们只能局限于有电视机的地方来收看电视新闻[2]。然而,新媒体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上就打破了人们接受地点和方式的局限性,人们不仅可以借助新媒体随时随地观看电视新闻,而且形式多样。
1.3互动性差
在电视新闻传播中,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及时地将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表达出来。然而,人们通过新媒体(手机、网络)浏览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可以编辑信息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表达出来。可见,电视新闻传播与观众之间缺乏有效交流与互动。
1.4缺乏个性化服务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与传播是面向大众的,不可能为了满足某个人的需求而做出改变[3]。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既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而提供个性化服务。
2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功能有效发挥的具体策略
2.1提高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时效性越强,就代表着新闻价值越大,越能够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为了加快报道的速度,可以进行现场直播。虽然新媒体对新闻事件信息的更新速度比较快,但是更多是借助单一图片、视频和文字的形式进行更新,没有专家的评述。如果在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过程中,除了与现场记者的连线、事件信息的实时更新外,加入有关专家的分析和解读,将有效地促进电视新闻传播功能的发挥。
2.2丰富传播内容,提高传播互动性
首先,在电视新闻传播中,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新闻素材,而且能够有效补充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出现的盲区或遗漏等,从而使新闻内容更加饱满、真实、客观,使电视新闻报道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其次,互动理念在电视新闻传播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更应该提高互动性,使观众能够及时将自己的意见或想法表达出来,使电视新闻传播的有效性、真实性得到提高。
2.3创新舆论的引导方式
电视新闻传播是面向大众的,其具有传播范围广、公开程度高、收视率稳定以及社会影响力大的特点,同时还承担着代表和反映民意的重任。因此,电视新闻应该将焦点放在基层上,不仅要将镜头对准基层民众,在日常新闻报道中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同时也要关注网络上与现实中基层民众的观点和意见。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应该加强舆论引导方式的创新,通过对新媒体的有效利用来加强自身的舆论引导。
2.4保证电视新闻传播的权威性
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在追求时效性和互动性的同时,还应该保证权威性。相较于新媒体信息而言,电视新闻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同时,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和理性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正能量的传播,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电视新闻在追求时效性和互动性的同时,还必须严把信息质量关,保证信息传播的权威性。
3结语
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面临着时效性、互动性差,接受形式单一以及缺乏个性化服务的困境,阻碍着其功能的有效发挥。电视新闻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多种功能的发挥,就必须要加强创新,借鉴新媒体成功的优势和经验,推动新闻直播,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和节目互动性,同时保证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创新舆论的引导方式,最终推动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志峰.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创新发展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22):14.
[2]赵功报.新媒体视域下的电视新闻传播刍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97-98.
《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结构、功能、效果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项目成果。作者从结构、功能和效果三个角度,解析了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独特运行轨迹,阐释了互联网新闻传播与中国社会全方位的互动。该书对媒体网站、商业网站和网民这三类互联网新闻传播的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实证方式对中国新闻网站的影响力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探究了公民新闻活动的机制及其对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格局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该书还从互联网新闻传播与民主化进程的互动、互联网新闻传播与社会生态系统的互动等角度,对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功能进行了深入剖析。从信息传播结构、传播环境、受众心理、权力关系以及网民的阶段性特点等五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
作者彭兰、高钢都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贴于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新闻这一概念也随之而出现。其作为一种新的媒体传播形式,网络新闻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相比于纸质媒体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速度更快,更加方便阅读。也因此,网络新闻的发展前景非常好。笔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于网络新闻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利,而且也能帮助相关工作者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如今,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网络新闻也开始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其发展前景非常好。
1 网络新闻的特点
1.1 能随时的进行传播
网络新闻能随时随地的进行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人们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够及时的查看和传播网络新闻。不仅如此,人们还能自己成为网络新闻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微博微信以及其他的通讯工具,都给人们提供了传播新闻的平台。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新闻传播,是网络新闻的重要特征。同时,这也是新闻传播的优势所在。
1.2 帮助受众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
网络新闻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够帮助受众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比如,微博有评论的功能,其可以更好的整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大家还可以自己一些新闻线索,网络媒体对这些新闻线索进行鉴别,然后甄选出真实性强的,有价值的新闻。同时,新闻媒体也可以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反馈来进行改进,使网络新闻的传播更方便,更快。
1.3 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功能
信息技术处于不断的发展当中,网络新闻也随之而不断的改进,提高传播的效率。如今,网络新闻已经不再和纸质新闻一样。网络新闻更加具有自身的特色,而且服务功能非常多样化。举个例子,人民网最近开辟了新闻信息服务功能,针对大家的阅读需求,制定出了包括关于不同类型新闻的定制服务,比如军事新闻、娱乐新闻以及社会新闻等。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新闻的需要。
2 网络新闻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2.1 缺乏监督,涉黄现象严重
如今,网络新闻媒体虽然在竞争当中赢过了纸质新闻媒体,但是相比起来,网络新闻因为缺乏严格的监督,不但容易涉黄,而且在报道深度上有一定的欠缺,这就是网络新闻的缺点。由于网络如今已经普及,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网络来查看一些本地新闻。但本地新闻媒体因为缺乏监督,常常为了吸引:眼球,不惜采用“奸杀”、“尸体”、“美女”之类的字眼。尽管赚取眼球很重要,但是这也会对阅读新闻的人产生不好的影响。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后发现,一家新闻网站在一个月的时间段内,社会新闻里涉及到性的占了39.4%,涉及到犯罪的占了32.6%,灵异类的新闻占了12.3%,这几项内容占了所有新闻的84.3%。除此之外,关于宣传正能量的新闻、正面性强的新闻仅仅只占了10%左右。
2.2 网络新闻的侵权现象严重
除了以上两个缺点,网络新闻还存在侵权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如今,大部分新闻媒体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为了取胜,不惜制造虚假新闻,夸大事实,因此造成了侵权的现象。因为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比较起来,具有交互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所以难免会出现侵权的现象。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对著作权的侵权。根据网络的内容进行剿窃,占据别人的作品,所以侵犯了著作权。除此之外还有名誉权的侵犯,名誉权对于公民而言非常的重要,一旦在传播新闻的时候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对事实进行捏造,给他人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如今,网络上这样的事情非常多,越来越多的网络新闻侵权事件发生。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人权非常重要,甚至超过了一切。甚至还有一些国家制定出了关于人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在我国,因为网络媒体的发展太快,监督力度不够,所以很容易出现侵权的现象。
2.3 网络新闻的文字表现形态及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
如今,我国的网络新闻大多数来自于纸质媒体和其他媒体,新闻网站对于转发来的新闻都有所标注,有的甚至更改了新闻的题目,对原文进行了简单的编辑。大部分内容都是一致的。因此,网络新闻和其他媒体传播的新闻有非常大的形似之处。所以,我国的新闻媒体传播比较单一,和纸质媒体具有太多的相似。除此之外,媒体没有关注到新闻阅读者的需要,更没有根据网络的特点来对新闻进行撰写,因此我国网络新闻的文字表现形态及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
3 网络新闻的下一步发展趋势
3.1 网络新闻将进一步细化
在未来,网络新闻将会朝着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过去,网络新闻被几家媒体所垄断,这几家媒体分别是雅虎、新浪、以及搜狐等等,其传播方式非常单一的。而今后,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新闻也会被无限细分,并且向着无差异、大规模向个性化、集中化的方向进行转变。这样的转变将会给人们的阅读带来越来越多的方便。而且新闻的传播方式也不再单一化,而是呈现出纵向与系统连贯性相结合的特点,把某个相关领域的信息做深、做透,从背景、功能、前景等等各个方面都要涉及到。与此同时,新闻媒体还会根据人们的需要来设计新闻的传播方式,最大程度上满足大家的阅读需要。
3.2 网络新闻将对从传统媒体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层加工
尽管网络新闻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也和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联系。预测以后,网络新闻不会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翻版,更不再只是对纸媒中的新闻进行照搬。而是对传统媒体当中的新闻进行甄选,然后再加工,将更好的新闻呈现给受众。网络具有很多的优势,其中一个优势是其拥有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媒体要优胜劣汰,发现好的信息和资源,再对资源进行加工,这样就能呈现出好的新闻。
3.3 网络媒体将与传统媒体进行资源共享
当前,网络媒体虽然在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但是传统媒体仍然存在,网络媒体必须和传统媒体共同发展,共同借鉴。两者既有合作关系,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只有达到了合作共赢、共同竞争的目标,才能呈现给受众更多高质量的新闻信息。网络媒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有的网友都可以在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当中不乏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但是很多媒体并没有引起一定的重视,更没有进行采纳。如果能结合网络媒体的优势,和传统媒体进行结合。将一部分网络新闻发表在传统媒体上,这样就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