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

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首先,各大医院应该充分地做好电子病历档案的归档工作。对需要保存的电子病历主要内容的结构化信息建立详细的索引,以便于医务人员检索和医院的管理分析。其中检索的条件,包括患者的住址、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院科室、出院诊断等。

其次,相关人员要及时地反馈信息,补充电子病历档案数据信息。比如,医院应该保证电子病历和纸质病历的同步,实现病历的双轨制管理。当患者出院时,系统会自动地将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转换,传输到病历归档服务器,并且进行保存。同时,工作人员还应该做好信息登记工作。

最后,医院还应该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加强对电子病历档案的管理,定期对电子病历进行检查,以保障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出现病毒,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还应不断完善电子病历档案的内容,以更好地实现病历档案的利用价值,为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服务。

二、提升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病历档案系统的建设还需要不断地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第一,医院应该定期对病历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比如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计算机实际应用操作知识等,通过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其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二,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严格地保护好患者的个人隐私,并且及时地防止病历档案信息泄漏等。

第三,病历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历信息输入,要正确及时,核对无误,以保证病历信息的准确性。

三、结语

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

(一)信息化水平不均衡。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因人力、空间、物力、资源、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仍旧无法为每一个居民都构建相应的健康档案,即便是当前已经成功构建的一些居民健康档案当中,也难以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许多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仍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各个区域极度不均衡,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起点差异较为明显。(二)缺乏统一的标准。只有标准统一才能够保障整个居民健康档案进行有效共享。然而,当前关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应标准明显无法满足其发展的相关需求。各卫生服务机构所应用的软件来自不同的软件企业,因为各个软件缺乏统一的准则,并且不同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这就导致居民健康档案形成了信息孤岛,信息共享极为困难。(三)健康档案采集的难度大。社区卫生院是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采集的主体。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持怀疑态度。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陈旧、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有些居民对信息收集认识不足,戒备心理强,不愿意告知自己的真实病情,给健康档案的完整性带来一定的困难。(四)软件利用率偏低。通常来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软件都是动态管理的模式,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将各种随访、追踪的信息录入到系统当中,然而因为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较为繁杂,遗忘或者不能及时录入的情况难以避免。此外,因为专业问题,许多医务人员都存在不会使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自然也就不能利用软件去进行诊断,导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利用率不高。

二、加强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在台州新闻频道,老百姓都关注的栏目中,开设5分钟的健康知识,宣传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在每年的结核病、艾滋病等防治日中,发放宣传资料。(二)加强硬件建设。物质条件是进行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从硬件与数据库着手,在采购的时候必须要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不仅要保障硬件的先进性,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浪费。卫生局信息中心统一购入健康档案硬件设备,全区医院进行联网,这样病人无论在哪个医院,医生都能看到完整的个人信息,为诊治提供方便。(三)培养引进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发展需要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强的人才队伍,这个队伍应当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及一定程度的医学知识。由于社区服务中心人手少,既要调查,又要档案录入,这就需要积极培养或者引进对应的人才,同时加大在职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全科医生而言,应当构建一个注重实效、多模式、分类型、多层次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体系,尤其是对一些年龄较大的全科医生来说,应当进行重点的培训教育,保障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操作对应的系统,从而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利用率。(四)建立健全信息化标准规范。一套统一的标准规范是推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保障。健康档案成为基层全科医疗服务领域内重要的医疗法律文书。早在2009年的5月,我国卫生部就颁布了《健康档案基本构架与数据标准(试行)》,针对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问题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标准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软硬件投入难以满足管理要求

由于经费限制、管理者理念等原因,许多高校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软硬件投入上遇到了重重障碍,导致相关设备和软件难以满足管理要求。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档案信息不仅是学生、学校的宝贵财富,更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2服务方式和内容开发程度不够

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往往不强,且因循守旧,对于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缺少学习和研究,导致档案服务方式和内容开发程度严重不足,不能做好引导和档案信息的检索、输出工作,难以深入到信息层面,阻碍了由档案文献到档案信息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转化。

3档案信息的安全存在隐患

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仍然令人担忧:

(1)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存在隐患,容易受到各种攻击;

(2)电子档案载体的安全性也存在损毁的风险,一旦保护工作不到位,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甚至毁灭。

二相关对策

1转变观念

加快软硬件建设要全面实现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加快软、硬件建设,配置与管理目标和管理内容相适应的软硬件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存储器、服务器等。此外,还应配备或者聘请专业研发人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本校使用的专门的档案利用软件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便捷的操作系统和高可靠性的信息安全系统。诚然,软硬件的投入需要不菲的经费。这就需要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积极转变档案管理观念,不能再简单地将档案资料输入电脑等同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应认识到其重要意义,主动学习和接受新技术、新流程。这里要重点指出的是,相关领导应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做一个长远的规划,对档案管理做战略性思考,在推进本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做好总体规划,将理论与实践切实结合起来。如此才能产生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动力,进而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证软硬件满足信息化管理的目标要求。

2加强培训

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复合型人才队伍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人才的欠缺是阻碍档案管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人员非科班出身的人员占到了一大部分,即使是科班出身也往往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丢掉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十分不利,因此必须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建立一支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计算机硬件、软件人才,更需要信息加工、整合、分析与研究人员,数据库生产与维护人员,而且对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要求,单一的人才队伍已经难以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应建立起一支专业技术、信息综合能力都过硬的人才队伍,能够娴熟地进行信息的转换、存储、输出和利用,切实提高档案服务效率和信息开发深度。

3内外结合

保障档案信息安全以上已经提及,由于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档案信息面临较大的安全隐患。要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必须内外结合,从内因和外因着手。内因方面,主要是指管理人员和档案使用人员在操作时要遵循规范,增强档案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不能在档案网站上随意信息,对已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和管理,杜绝泄密事件发生;此外,电子档案信息的存储载体,如光盘、硬盘、磁带等必须选用质量好、性能优的产品,并按照存储介质的维护要求进行细心维护,控制好湿度和温度等,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介质损坏。外因方面,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各种破坏程序应提起高度注意,利用访问控制、加密签署、防火墙、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等多种手段进行信息安全防范和保护。

三结语

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在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发行的过程中,逐步留存了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这都是高校学报管理工作的重要凭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普及,在高校的学报管理中,尽可能地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更进一步完善学报档案资料;其次,从使用期限上开看,数字化的手段可以延长凭证的保存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价值;最后,高校档案网络化的前提是标准化。标准化是资源共享的捷径,可以避免学报人力、物力的重复浪费,方便了相关部门的参考、查询,把一些难以找到的资料变成大家可以共享的数据资料,因此,为高校学报档案管理提供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这些档案资料的再使用价值,已经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目前学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报档案的信息网络化管理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本校的学报档案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局域网、计算机、扫描仪、数码产品等实现对档案资源的收集、存储、检索和管理,是摆在学报管理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针对现状分析,目前的学报档案管理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以及不足之处:

1.1.1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学报编辑部的主要工作是编辑、出版、发行,因此也大多数编辑人员把精力重点到学报质量上,对“存档”工作意识较为淡薄,认为不是“正事”只要做好编辑校对工作就行了。长此以往,造成了管理人员对学报档案管理规范不了解,工作不积极的现状。这一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报档案工作成了整个编辑出版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另一方面,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教学辅助单位,长期得不到学校的充分重视,往往由非专业人员构成,因而在工作难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常常不是学习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对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在这一岗位上也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正规培训,大多都只能做做收集原始资料、整理档案等初步的工作,对学报档案简单地进行整理分类、建档保存的基本操作,缺乏进一步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专业素养。其次,由于服从学校的人事安排等原因,高校的学报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管理人员变更频繁、长期不固定等弊端,这样往往会导致学报档案的资料管理工作缺乏一致性,学报档案残缺不全、时间上缺乏连续性等,最终的结果就是等到要调用数据时难以找到原始资料,无从查证。

1.1.2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亟待转变

由于高校的主要任务在于教学和科研,因此学报档案管理人员往往会认为自己是教辅人员,工作即使再努力,也不会得到领导重视。这种思想观念的存在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经常出现人员“在岗并不爱岗,在职并不尽职”的现象。这种情况常常会导致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相关人员难以安心本职工作,忽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其二,在岗人员缺乏上进心,因而也就缺乏钻研业务的精神动力,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不足,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这一职能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将学报档案整理归类并编写卷综等存储备查,可以说,人员观念的陈旧保守和不思进取是高校学报档案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在思想上习惯于传统的简单管理模式,业务上依赖于手工操作方法,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由于许多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收集到的档案资料长期束之高阁,很少有人问津,既没有很好地分档归类,信息化处理文本信息、学报档案信息更是无从谈及,难以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价值。就现状来看,许多高校学报档案管理工作囿于种种原因,大多仍然停留在收集、分类、归档、保管等基础层面上,无论是档案管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以及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难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可以说,提高学报管理的整体水平已经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不容忽视。

1.2信息化学报档案管理的优势

学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宏观信息的掌握及领导阶层的决策分析。只有正确的数据资料才能导向科学合理的决策。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成果的进一步重视,学报档案的重要性也得到近一步体现。学报档案是学报发展历史演变轨迹的一种定格;所以,学报管理工作要得到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就少不了档案作为支撑材料和参考依据。学报资料都有作为档案保存的价值。从学报档案的性质来分析,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优势。(1)学报档案具有一次性建立、长期使用的价值。学报管理部门为学校建起信息化的学报档案,学校即可多次、长期使用。(2)学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更有利于科学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档案资源的在存储和调用方面的优势是传统的纸质文本所无法比拟的。(3)系统完善的档案也便于数据分析,在需要时,可以为校方及更高层领导决策层提供更为全面真实、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数据时代,高校可以利用高校学报资源与当地政府、企业加强联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例如,帮助地方政府、企业出专刊,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寻求足够的资金来源。这一切,都依赖于学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由此看来,运用信息技术来处理、保存学报档案已经是一种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这一举措有利于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学报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2信息化学报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2.1建立健全机制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

信息化的学报档案管理模式,首要的是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从建立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入手,从进人用人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奖金奖惩制度等入手,将个人业务素质的提高作为考核职工的重要指标,有效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创造性,使其充分发挥潜能。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信息化档案管理效率高低的关键,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转变观念,摒弃那种认为档案管理部门就是一个消化、安排闲置人员的部门的观念,从引进人才的业务能力开始作出明确要求,并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使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相关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

其次,学报档案信息化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忽视不断学习就无法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就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而言,要想适应新时期对这一工作的要求,就不能安于现状,需要正视个人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抓住时机,不断充实自己的档案学专业知识和网络化管理知识,提高档案管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应注重将计算机网络与档案管理相结合,提高个人对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注重学报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处理、调用、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条件具备的人员还应该积极参与学报档案系统管理软件的开发、调试,建立稿件数据库、作者数据库、审稿专家数据库等,提供准确、快捷数据资料,给学校管理部门,档案的信息服务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最后,做好高校学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尤其要重视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有效保障,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有效准则,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保障了我们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可以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例如学报档案原始数据的收集、制作、整理、归档、保管等,电子登记簿登记内容的规范性及统一性等。有些问题在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有一些问题却是随着信息化的过程逐步产生的,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及时处理,因而有效的制度保障至关重要。

2.2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学报档案信息

高校学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首先重视信息的标准化。关于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李杰在相关论文中指出:“是指在实现档案实体管理逐步转向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其内容归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档案信息采集标准化;(2)档案信息存储标准化;(3)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4)档案信息网络标准化;(5)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化。”这五个方面是学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与以往的历史档案不同的是,随着高校学报的发展,高校的学报档案也呈现了不少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使用过程中,很多档案数据资料需要及时更新和增加是高校学报档案的一个特点。这就要求相应的学报档案数据库的管理要实现保证学报档案信息的实效性,档案信息与学报期刊发行同时更新,同时,还要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检索功能,将期刊发行时间、卷数、期数等档案管理中的各个要素都作为检索条件,来编制有效的检索工具,最终实现提供高效、便捷的查询服务的目标。如果在管理上不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传统的手工编制的文本信息很难做到同步调整、更新,更无从谈及及时的资源共享。这就要求学校学报档案管理人员学会使用各种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及时收集各类档案资料,及时录入,及时更新数据,才能保证资料的时效性和使用价值。

高校学报档案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还需要注重数据信息的及时性。一方面在于信息的采集,要求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将原始资料转化成数字化档案资料,数字化存储是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要使档案信息能够及时实现数字化转换,这就要求学报档案的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化的设备、仪器,及时采集各种档案资料,制作并录入电脑中,形成数字化学报档案。只有这样,才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分类、检索、分析,建立起完整、准确的档案数据库。另一方面要注意信息的维护和及时更新,档案管理的关键在于数据库资料要随着学报状况的变动而同步更新,最终达到通过互联网及校园局域网等实现对学报信息的统一管理。

原始档案经信息化处理之后,再利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利用校园网来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与共享,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完整的学报档案的电子数据,便于专业人员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整理、运算、分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报档案的利用效率。学报档案信息要为高校的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便决策者能够从多角度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便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及时获取信息、准确把握科研和教学的发展成果,为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资料。

2.3利用校园网真正实现信息一体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资源日益朝着丰富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信息集成自动化程度将迅速提高,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是未来全球信息服务发展的基本标志。”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使高校办公自动化得以现实,因此在高校学报档案管理工作中,有必要利用先进的数据库以及网络技术实现高校学报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利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实现区域内的信息共享和数字化输入输出,在保障信息安全和资料保密的前提下,实现和国家主管机关、各院校之间的信息自由交流、查询、下载,这将是高校学报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学报档案的管理就必须要注重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要遵循国家标准,并借鉴社会上相关行业的管理标准和经验,不能因为自己是高校,就忽视了行业内信息化的发展;其二则是要借用学校其他部门的技术力量,办公自动化要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档案部门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信息技术问题,因此,搞学报档案管理不能闭封自守,要打破高校档案工作的僵化封闭局面,尤其是注重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信息传输技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在充分满足学报档案管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校园网上及时公开学校期刊出版、发行情况,这一做法,有利于全校师生对本校学报资源的关心和了解,也有利于增强师生各方对学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关注和关心,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关爱学校等校园文化的建设,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结语

档案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管理;信息安全

一、档案信息数字化的主要内容

档案数字化主要包括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以多种类型的检索关键字为基础以便于快速检索;载体档案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数字化的主体对象,如纸质档案、档案缩微品、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等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与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等新技术进行数字化,最后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与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制度建设层面缺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在开展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时,必须制定相应健全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档案信息数字化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有据可依。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对制度建设不重视,使得在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中,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工作行为,使其在档案数据采集与加工、档案数据存储及管理、档案数据查询利用过程中责任主体不明,无章可循。(二)技术上的不安全因素。1.使用国外技术和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档案信息系统所需要硬件、软件均没有实现国产化。我国数字化信息管理还处在较低的水平,这些国外的产品和技术特别是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2.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因素。要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便捷性,以计算机为终端,采用局域网和互联网并用的方式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不同应用系统(管理系统和利用系统)之间的网络系统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而且设有必要的防护措施,但是这样也无法完全保证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档案管理和利用便捷性和安全性的矛盾时刻存在。3.安全漏洞带来的安全隐患。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安全难题,虽然近年来我国计算机安全技术领域有了长足进步,但它们或多或少在技术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维护档案信息安全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三)管理人员的因素。无论是档案管理还是利用,实施这个过程的主体都是人,而人为的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会影响到档案数据的安全。例如,人为的操作失误,导致数字化档案误删、泄密;少部分人员职业操守欠缺,为私利对数据有意地篡改,将档案信息管理的用户与口令等信息向外部人员透露;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备份数据丢失、损毁等,这些都对档案信息安全构成威胁。

三、档案信息数字化安全的具体措施

(一)制度建设层面完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信息的采集录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与利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制度中,要根据工作人员不同的专业特长,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要有明确分工、明确责任主体、权限分明,做到在档案信息数字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发生泄密或其他事故时要有相应的倒查机制。明确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明确电子文件的管理人员;明确数字档案信息记录备份要求,对备份时间、格式、份数有明确记录,备份要有专人管理;明确定期对档案数据进行检查的内容和时间标准,指定检查的人员。(二)提高技术层面安全防护能力。档案信息数字化安全防护能力在技术层面上的提高是包括硬件设施、软件设计、网络防护、通信安全的一个综合性课题。(1)应提高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硬件及软件的使用率,在核心设备上可以用国产替代的,要坚决使用国产设备。(2)应保障存储设备的安全,建立符合标准的电子设备信息机房。(3)对内部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要进行物理隔离,防止外部网络对内网的非法访问。(4)应长期跟踪软件的使用效果,发现并及时修补软件的安全漏洞,并按要求配备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5)按照制定的备份机制与规范,及时做好数据的备份。(6)建立严格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防范机制,包括信息登录访问控制、用户权限控制、信息分类与安全控制。(7)在档案信息传输使用进程中建立数字化档案传输安全控制,包括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信息加密控制等。(三)注重管理人员培养。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技术手段最后都需要具体的人去操作。所以在管理人员的培养方面应注意:(1)做好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2)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使相应的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和较强的法纪意识。(3)结合档案数字化管理自身的特点,通过定期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档案信息数字化实施过程及后期的管理、应用中,需要从制度、技术、人员三方面入手,以制度的建立健全为纲,以人员管理为主线,以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基础,确保档案信息数字化应用的安全。

作者:杨玉宏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微波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