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汛防台体系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建设内容
平阳坑镇防汛防台体系建设总体目标是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实用、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救援有效、保障有力。具体建设内容是“十个一”,即“一个机构、一支队伍、一套系统(设备)、一套预警设施、一批重点、一套制度、一套预案、一批物质、一批场所、一定经费”。
(一)一个机构。镇人民政府设立防汛防旱指挥部,由镇长缪德泵任指挥,并挂牌设立镇防汛办,由分管副镇长陈士勇兼任防汛办主任,农办主任林兴伟兼任防汛办专职副主任,兼职人员3名,农科员陈舜兵、畜牧员谢丙海、人武干事李锋翰,分别担任信息化管理岗、综合管理岗、防汛业务岗等,具体负责日常防汛事务处理。
42个行政村均成立防汛防台领导小组,村主任任组长,落实1名防汛兼职人员(村报账员兼防汛信息员),镇驻村干部负责监督村级防汛防台工作。
(二)一支队伍。建立镇防汛防台队伍,分别为水库山塘巡查管理队伍、监测预警队伍、人员转移责任人队伍、避灾安置管理队伍、抢险救灾队伍,防汛防台队伍的职责与工作制度均上墙明示,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每年组织一次防汛防台队伍培训活动和演练活动。
1座水库、6座山塘各落实1名巡查员,各村落实1名预警员,并落实人员转移责任人、避灾安置管理队伍,镇抢险队伍人员29名,各村抢险队伍人数8-15名。
(三)一套系统(设备)。防汛远程会商系统落实专人管理,设立AB岗,远程会商会议室设在五楼防汛办隔壁,并落实办公室2间、防汛值班室1间(与镇值班室合用),总面积达100平方米。配备办公电话2部、值班电话1部、电脑2台、传真机1部(专用)、打印机1台(专用),2KVAUPS一台,9KW备用发电机1台。村居防汛机构也要配备电话、电脑、传真机、打印机、备用电源等防汛防台工作设备。镇、村居至少要设立一处防汛防台宣传窗(栏)。
(四)一套预警设施。镇政府要因地制宜在人居密集且易受洪涝影响的地段补充设置水雨情的简易监测设施,如简易雨量筒、水位尺,村(居)要配备铜锣、手摇警报器、高音喇叭、无线广播等预警设备,有条件的村(居)还可以设立短信预警系统,不断完善预警手段,提高预警能力。重要水利工程、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险工险段、安置点、安置路线等需设置防汛警示标志牌,有人员转移任务的村(居)要对需转移人员登记造册,并向转移人员发放明白卡,明确责任人、联系电话、转移路线等,制作并安装人员转移安置路线、避灾安置点标志牌。
(五)一批重点。镇政府、各村(居)要根据防汛安全检查情况,确定一批防汛防台工作重点对象和重点设施。
重要对象包括处于小流域山洪和江河岸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病险水库山塘下游、高山风口和低洼易涝区及其他危险区应转移的人员及村庄、学校、企业、船只(造船企业)等。
重点设施包括水库、山塘、堤防、水闸、河道、危房、避灾场所、避风港、交通、通信、电力、供水设施等。
镇防办每年要按规定组织村(居)对山塘、小型水库、堤防、河道、水闸、危房、避灾场所、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建工程进行检查,并建立台帐和安全管理制度。
(六)一套制度。镇人民政府要制定防汛防台安全检查制度、防汛防台值班制度、防汛防台抗旱物资储备和管理制度、防汛防台抗旱抢险队伍管理制度、防汛防台抗旱紧急信息报送办法和防汛防台远程会商系统管理办法等一套防汛防台抗旱制度,以及制作“防汛防台重点设施分布及人员转移路线图”、“防汛防台组织结构图”、“防汛防台工作流程图”、“防汛防台主要工作职责”等。
村(居)民委员会要制定防汛防台值班制度、防汛防台抗旱抢险队伍管理制度、防汛防台抗旱紧急信息报送办法等一套防汛防台抗旱制度。有条件的村(居)民委员会要“防汛防台重点设施分布及人员转移路线图”、“防汛防台主要工作职责”
(七)一套预案。镇人民政府要编制镇防汛防台应急预案,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小型水库的还要编制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村(居)要编制村(居)防汛防台应急预案,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还要编制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预案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实用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明确各级组织指挥和防汛抢险工作人员的上岗标准,明确危险区的应转移人员,明确避险预警方式、转移路线、转移方式、转移负责人和安置地点。
(八)一批物资。镇政府、村(居)应按照分级储备的原则,以有关定额标准为指导,结合实际,储备必要的防汛抢险物资,或者委托有关部门集中储备,重点储备抢险救援物资。镇设立一个防汛仓库。
镇防汛物资储备参考数量:小型发电机1台、手提照明灯58只、救生衣10件、救生圈14个,雨具若干,编织袋1000-3000只、柴刀4把,铁锹10把、绳索、铅丝若干等。同时,要对区域内可调用的抢险机械、输工具、救生器材等抢险救灾设备和施工队伍,建立登记预备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二、工作重点
(一)坚持以安全度汛中心,切实抓好各项防汛工作落实。一是以安全度汛为中心,按照“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开展好汛前防汛大检查,推进防汛防台检查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加强对各类在建工程和涉水涉河项目的安全度汛进行专项检查,以及防汛物资准备、预案修编等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二是狠抓防汛隐患整改。对防汛大检查后进行的隐患整改工作进行督察,及时督办,限期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做好圩堤、土坝的加高加固,防洪墙修建以及水闸、排涝站维修等,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要继续做好水文巡测、水质监测和水文报汛工作,充实排涝抢险物资、设备的储备,特别是督促各镇做好“三场”缺口泥源物资的落实。三是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应急指挥系统,深化细化应急预案。尤其是要完善防台风预案,细化人员转移方案,并对预案编制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查漏补缺,形成较为完整的预案体系。四是把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防台各项责任制落实到防汛防台抗旱的全过程,使每一个环节都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同时加强对防汛防台抗旱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促和检查。
(二)坚持抓好政府实事工程建设,确保年度任务目标完成。一是按照政府实事工程的要求,严格标准,保证质量,完成好20*年5万亩标准化圩区建设任务。强化对已建标准化圩区的管理考核力度,确保已建标准化圩区的防汛能力和标准,确保标准化圩区建成一片,发挥成效一片;巩固和提高其他一般圩区的堤防建设和各类设备设施的完善配套。做好护岸工程服务工作,提高圩区堤岸的防冲刷能力,确保圩区防汛效能。二是根据省、市、县工作要求,按“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继续抓好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示范村建设要求,重点开展农村集中居住区河道的综合整治。加大各镇行政推进力度,重点抓好示范村样板河道的建设。因地制宜,继续抓好城郊结合部河道整治工程。抓紧做好县城区重点区域水系沟通方案。在整治过程中,突出“人水和谐”、“生态治理”理念,充分发挥河道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基本功能,确保全年160公里河道疏浚整治全面完成。
(三)坚持以灌区改造为重点,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一是全面展开灌区改造工程。做好*年度圩区、灌区计划调研,并以镇为主体以年度为单位统一实施招标。完成灌溉水利用系数、鲜切花灌溉定额测定工作。做好03-05年度圩改工程审计准备工作,以及标准化圩区管理考核工作。指导督促城西、南熟等开展省级补助资金项目实施。二是继续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和谐自主管理体系建设,指导各镇开展圩区(灌区)协会建设。完成好农田水利设施安全防范建设项目验收。完成项目审计,落实乡镇防盗报警系统长效运行机制,确保设施持续稳定发挥功效,减少水利设施失窃损失。
(四)坚持以监管工作为基础,稳步提高工程建管水平。一是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管理,严格招投标管理,抓好工程建设进度管理,推行工程管理监理制度。成立项目立项审批小组对项目进行审批,建立图纸会审制度,充分发挥建设管理的主导作用。二是抓好全县在建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以质监组为主体,对正在实施水利年度护岸、河道整治开展质监活动。每次活动后提出书面质监意见,并跟踪督办。定期进行研讨,分析受监工程各施工环节质量监督要点,落实下一步质监活动计划。通过质量监督活动开展,提高施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为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提供保障。三是继续抓好全县河道长效保洁。组织实施好《*县河道长效保洁管理办法》,对纳入保洁范围内的全县11个镇300公里主要农村河道进行经常性指导、检查和考核,确保农村河道保洁工作取得实效。特别是针对面广、量大的水葫芦问题,根据县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精神,提前制定好年度各镇水葫芦突击清除工作计划,根据“属地原则”,抓好清除工作。
(五)坚持抓好管理切实巩固一轮治太工程功能的发挥一是继续加强太浦河3个枢纽管理,严格收费。继续利用好红旗塘的水域、岸线、工程措施,增加创收。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工程观测,加大对汾湖堤等重点地段的巡查和管理。科学调度,充分发挥好红旗塘、太浦河工程功能的发挥,确保治太工程(太浦河、红旗塘、北排)的安全,努力为防灾、减灾做出贡献。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红旗塘、北排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二是有计划地开展设备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力量,提高人员整体技术水平。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做好水管体制改革工作,逐步推行管养分离,内部实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制,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一、全力以赴抓好三防工作我县三防工作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以“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为目标,全面落实各项三防措施,力求防汛防台防旱工作有备无患。一是开展宣传。围绕台州市首个防台风日活动,除组织防指成员参加市防指召开的防汛工作视频会议、上街举办防台风知识咨询活动、试鸣防台警报外,在《今日*》、县电视台、广播台连续宣传防台知识,向有关单位、村居、外来人口集聚地等发放防台知识读本等宣传资料10万册(份),在全县组织开展防台知识竞赛。开展防台骨干培训,县防指成员、镇乡分管领导等150余人参加了防台知识培训会。二是落实责任。4月29日,召开全县三防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三防形势,全面部署三防工作任务。县政府与各镇乡、有关部门签订安全度汛责任状,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同时落实全县水库山塘、海塘、水闸防汛保安巡查责任人,并在《今日*》上公布。三是落实措施。①编制完善预案。在编制预案时,坚持做到细化预案、体现科学性、可操作性,并分级编制紧急处理方案。《县防汛防旱防台工作预案》和11个镇乡、办事处的预案于6月底都已编制完成。②加强检查和督办。
从3月中旬起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三防检查,对水库山塘、海塘斗闸、河道等进行全方位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落实整改措施。7月11日,县长*亲自带队,到重点水库、河道、海堤进行了检查。同时,对水毁工程、隐患工程加强了督办。配合建设部门开展农村危房调查工作。③实施三防信息工程。实施8座小(2)型水库水雨情遥测系统建设,已完成5座。我县是全省较早一批实施市县镇乡三级会商系统建设,到6月底,包括鸡山、海山等偏远地区都实现完工并调试成功。④参加海啸预警演习。5月17日中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组织开展防海啸预警演习。我国作为成员国首次参加,涉及浙江、福建、*、海南四省。模拟演习内容是假设菲律宾北部沿海发生震级为8.8m的地震海啸,以此检验海啸预警系统中警报信息分发系统的有效程度。我县按照接到预警信息、紧急部署避险工作、进行人员转移三个步骤进行。⑤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7月12日上午,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并在我县坎门双龙村举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演练模拟了双龙滑坡点因暴雨出现滑坡的险情后,我县立即启动预案,部署抢险工作。⑥落实防汛物资和人员。
建设防汛物资储备仓库,规划总用地面积17132m2,建设用地面积10873m2。落实了11支抢险队伍,储备抢险麻袋6.5万条,并添置了钢管、钢筋等抢险物资。四是开展防汛防台。①科学调度。1—6月我县降雨量为908.5mm,比常年增加21%,但3、4月份明显减少,仅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61%。全县供水水库除小闾水库外,几乎都处于干涸半干涸状态,总蓄水量也仅有454.5万m3(5月15日数据),蓄水率仅24%。这使我县供水趋向紧张,一度实行了隔日供水,并发出旱情警报。5月中旬后,从台风“珍珠”影响我县开始,我县连续降雨,在不到1个月内降水量有600多mm,全县389座水库山塘大部分处于满库或近满库状态。面对台风和连续降雨,县防办科学调度,及时做好预泄工作,确保高水位运行下的水利设施安全度汛。同时,由于全县17座供水水库蓄水量达1491.24万m3(6月26日数据),蓄水率达78.7%,旱情也得到解除。②防御台风“珍珠”和“碧利斯”。1号台风“珍珠”于5月9日20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18日在*绕平到*之间登陆。受其影响,我县出现大暴雨,平均降雨量为102.2mm,最大降雨量为120.3mm(济里堂测站),17座供水水库蓄水达713.58万m3,较台风前增加了259万m3。4号台风“碧利斯”于7月9日14时在关岛以西洋面生成,13日22时在20分左右在台湾省宜兰登陆,穿过台湾北部,进入台湾海峡,14日12时50分在福建霞浦北壁镇登陆。由于台风范围大、降雨强,平均过程降雨量110mm,最大过程降雨量177mm(普青测量点),给我县造成严重灾害。全县11个镇乡受灾,受灾人数3.2万人,倒塌房屋32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60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4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200万元,其中水利损失800万元。7月份,还有3号台风“艾云尼”与5号台风“格美”影响我县,但未给我县造成重大损失。面对台风袭击,县委县政府县防指早部署、早行动,科学防范,并通过手机短消息形式第一时间将台风消息和汛情发给群众,使其及早准备,确保把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两次台风共转移群众12993人次,渔船进港避风1690艘次。
二、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我县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重点工程。漩门三期围垦工程总投资10.7亿元,围垦面积6.795万亩。主要工程项目包括长4087m的主堤、2座副堤和2座排涝闸。该工程自3月31日开工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3766万元,基本完成二个标段临建工程风、水、电、碎石加工系统和场地、码头等建设。开始目鱼屿闸、冲坦屿闸2座排涝闸招标前期工作。漩门二期工程五大主体工程实现完工,堵坝、海堤等8个单位工程全部通过工程验收。同时积极推进二期综合开发。台州二期供水*配水工程总投资1.57亿元,设计规模日供水6万吨,已完成投资1700万元,2号隧洞正在施工。大麦屿港围垦工程已启动实施,芳杜水库治污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二)千库保安工程。今年列入千库保安工程共有6座山塘水库。为确保水库工程如期完工,我们根据安全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加强监督和施工力量,加快工程进度。龙攻门已完成了除险加固工程,狮子坑水库正在进行扫尾工作,后坑水库已完成防渗灌浆。牛栏水库完成大坝白蚁防治,除险加固工程已启动。
(三)河道疏浚整治工程。今年疏浚整治任务为22.4km。其中疏浚14.5km,整治7.9km。主要对天开河、楚门河、庆澜河系等开展治理,其中天开河全长2.08km,现状20—25m,规划河宽40m;一期治理投资2000万元对其中1km河道进行疏浚整治,并对河上三座阻水桥梁进行拆建。为抓好该项工作,我们分解任务,与有关镇乡、部门签订责任状,一一落实任务,并将河道疏浚整治工作作为镇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之一。截止6月底完成疏浚整治河道5.6km、完成土石方15.8万m3。
(四)农村改水工作。一是开展农村农民改水工作。今年目标是解决改善46个村4万人的饮水问题。至6月底,已铺设管网15km,完成了28个村的改水任务,通过了14个村的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受益人数33467人(其中外来人数12560余人),占计划数的69%。二是实施水厂技改扩容工程。投资650万元,对楚门、坎门、城关水厂实施扩容改造,海山水厂建设已基本完成。上半年共改、安装“一户一表”2954户,实现售水量637.7万m3。三是实施“黄水”改造工程。加大对原有管道的改造力度,计划用3年时间每年投资200万元更换老化、破损严重的老管道,增加环保材料管道使用比例并对管网进行及时、经常性的排污,减少因管网陈旧老化引起二次污染。完成了城关石井小区、坎门胡沙头居等12km的老管网更新;同时加强水质监督工作,规范操作,增加水质检测设备,严格检测,确保出厂水水质,改善了群众的饮用水水质。
(五)水利基础和面上水利工作。重视水利规划,完成了《*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县打造节水型社会规划》的编制,落实了《*县城市防洪规划》和《*县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的编制任务。加强水利设计工作,推进面上水利建设。对坎门渔港防波堤、太平塘沉陷渗漏点和五门大门塘外镇压层进行加固修补。完成沙门玉岭水库、鸡山蕃薯坑水库、清港泗头闸除险加固工程的验收。完成维修水闸13座、加固山塘19座、溪坝整治15km。开展小水电安全检查,做好《浙江省滩涂资源管理条例》的学习和宣传,补办了城东围垦许可证。
三、加大水政水资源管理和执法力度加强水资源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大水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水事违法案件,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
(一)水法规宣传。开展《水法》、《水土保持法》和节水宣传,围绕世界水日主题“水与文化”、中国水周主题“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宣传。并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车在全县营造宣传氛围,切实增强群众惜水、节水意识。
(二)水保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地下水封井工作,今年计划任务是4口深井。加强用水管理,深入各取水户进行水表抄表;严把涉水项目审批,新办取水许可证3套。加强水土保持监督工作,重点是对76省道、华能*电厂等重点工程水保工作开展监督,完成楚门中学扩建等工程的2份水保方案。完成了小流域治理1.2km2。
(三)节水工作。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编制节水章程,实行严格的计划用水和阶梯式水价。根据全县水库蓄水的增加,6月份,及时提高了全县居民用水级差。同时加大工业节水力度,帮助企业进行水平衡测试,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四)水行政执法。坚持巡查制度,主动出击,积极配合县“双违”整治行动,及时制止和查处各类水事违法行为。上半年共受理水事违法案件48起(其中涉河案件44起,占91.67%),恢复水域面积649m2。主要的执法案件有配合县里对芳杜水库库区养殖户进行整治、对牛栏水库非法翻铜企业进行、对县日升豆制品厂擅自在芦浦分水山海塘管理范围内违法填石建房进行查处。
四、加强水利设施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水利设施的日常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发挥其抗灾减灾效益。
(一)水库管理工作。围绕水库安全和水质安全,积极有效地开展水库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在库区醒目位置设立警示牌,积极向库区周围群众宣传严禁库内游泳、洗衣等污染水质行为。二是增强值班力量,加强巡查频率。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和全天候轮班大坝巡查制度,对违法行为的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努力杜绝游泳等污染水质行为,确保原水清洁,确保安全无事故。三是完善制度,落实责任。根据巡查效果、值班次数,逐步实施激励机制,增强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海塘管理工作。加强对标准海塘的巡查,对标准海塘进行全面检测工作,并开展沉降观测、平面布置图测量工作,为海塘管理积累资料。完成了解放二塘管理房建设。
(三)河道管理工作。加强河道管理工作,落实经费,落实保洁人员,不定期打捞水上漂浮物,巩固治理成果。配合建设部门、城关办事处对城区三合潭及塘里河等河道进行疏浚。同时开展河道基础性工作。
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起良好的水利人形象。
(一)行风建设。①大讨论活动。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我局从3月3日开始分三个阶段开展“营造新环境、再创新优势”大讨论活动,至4月初圆满完成任务。主要内容有:一是召开动员会。于3月9日召开动员会,局长作动员讲话,机关全体人员及下属单位班子员参加会议。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大讨论活动日常工作。三是制定实施意见。明确了指挥思想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制定了具体的活动安排表和对照检查表,明确学习内容。根据计划和要求,分思想动员、对照检查、建立长效机制、深化提高四个阶段进行。四是落实整改措施。向社会各界、各单位发放征求意见函,并围绕如何圆满完成今年水利工作这一目标,制定整改措施。②开展供水部门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时间从5月—10月,分准备、宣传发动、调查征求意见、集中整改、总结五个阶段。评议内容涉及供水水质水压、服务质量、窗口服务等七大方面。
(二)议案办理工作。我局共收到党代表议案6件,人大议案70件,政协委员提案9件,合计85件,主要涉及农村改水、河道溪坝治理及山塘水库加固等方面。经过3个月的紧张办理,于7月上旬顺利完成答复工作。主要做法有:一是高度重视办理工作。成立工作机构,确定专人负责。把议案办理工作当作听取意见、加强联系的好机会,当作为民办实事、扩大影响的好机遇,当作履行职责、回报人民的好时机。二是落实办理任务。作为议案大户,积极落实办理工作,将85件议案、提案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科室和单位。在各科室、单位提出意见的基础上由局办统一组稿发文。三是做好沟通。将与代表沟通作为办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来抓,切实加强与代表、委员的联系,形成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工作局面,确保议案顺利办理。四是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代表议案的要求,切实做好水利建设项目的落实和技术指导工作,在水利专项经费较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对其中16件代表议案进行补助,共下达补助资金30万元。
(三)全程办事制。坚持依法办事和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全程办事制。坚持依法办事主要是严格行政许可制度,严格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主要是提高自身素质,改善服务质量,坚持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并调整内部职责,加强窗口职权。共办件125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2%。其中承诺件51件,补办件73件,退回件1件。
(四)党建、及其他工作。制定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思路,在9个水利工程中派驻纪检监察员,配合县里做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发展党员5名。重视工作,不断完善接待制度,落实包案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做好及时调解纠纷,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共受理案件13件(主要涉及水政监察)。同时加强内部管理,落实综合治理措施,及时做好档案归档工作,并组织老干部、妇女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五)办公楼装修。我局办公大楼建于1987年1月,高五层,砼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2303.20m2。该大楼因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已影响到日常办公。因此,我局实行公开招投标,从7月份开始办公楼进行加层、装修。回顾上半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做好水利工作的前提。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防洪、农村改水及水库保安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二是必须坚持强化管理。这是做好水利工作的关键。管理出效益,积极推行“建管并重”措施,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通过强化管理,强化责任和安全意识,既巩固了水利治理成果,提高了工程效益,又维护了水利设施安全,确保了安全度汛。三是必须坚持加强队伍建设。这是做好水利工作的组织保证。以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素质,从而推动水利工作的开展。
虽然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局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水利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城防和农村防洪能力还较弱,防洪工程进度也较慢,安全供水普及率还较低。
二是水利资金缺口较大。我县水利建设面广量大,加上水利资金还会被挤占,导致资金捉襟见肘。多种因素致使完工多年的标准海塘、还有水库除险加固资金缺口很大。
三是水政执法环境还不够理想。个别干部群众受巨大的利益驱使,使得水事违法案件还是屡禁不止,上半年涉河案件就较去年大幅度上升。水保工作还需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水保执法尚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是行风建设还需要加强,队伍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上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以使在今后工作中逐步予以解决。
一、工作目标:今年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和农村“”工程的各项任务。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以全省农业“”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
从今年起,省政府决定结合实施标准农田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具有亩产吨粮能力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同时建设100个现代农业园区、20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0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项目。省政府和省农业厅已经明确,今后几年要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将70%资金投入园区项目建设。根据省政府下达的任务,今年全市要启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4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0个。我县是传统农业县,粮食生产的立地条件比其他县市区优越,农业产业尤其是茶叶、食用菌、香榧、油茶等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的发展基础较好。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今年要争取建设1个粮食功能区、1个现代农业园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抓紧编制好园区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研究出台政策措施,积极做好项目准备,争取省里更多的政策性扶持资金,全面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2、以市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为抓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一是农民异地转移,实现异地搬迁人。其中高山远山农民实现搬迁人,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民实现搬迁100人;实现整村搬迁达到总数的50%以上。这项工作是重点难点工作,两个问题要引起重视。一个是小区、三期和小区目前土地指标均已落实,有关乡镇和部门要抓紧完成用地报批和征地工作,年底前开始农户安置。另一个就是有些转移出来的农户,补助资金下不去,核心问题就是老房子没有拆除,希望枫坪乡等重点乡镇重视这项工作。二是农民转移就业,实现农民转移就业6750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个,其中异地转移农民占%以上。三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万元,其中林农小额循环贷款万元;全面推进林权IC卡与农村信用体系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森林资源资产和林权信息建档到户率达90%以上。四是农村社会保障,推进全民养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全覆盖,确保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按规定领取到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推进全面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元以上、参合率巩固在%以上,把低保标准150%以内的农村低收入家庭纳入医疗救助保障范围。五是低收入农户增收,以去年初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数据为基数,除农村低保人口外,新增20%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元,累计%以上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元。六是农民收入增幅,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牢牢把握农民持续增收这个头等目标不动摇,抓住市委市政府“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不放松,落实好产业培育促增收、龙头带动促增收、异地转移促增收、创业就业促增收、结对帮扶促增收等五大举措,千方百计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确保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全面实现。
3、以全市“”工程和我县农村“”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中心村培育、后进村转化、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
根据市“”工程责任书要求,我县的任务是培育12个中心村,整顿转化41个后进村,创建289个生态文明村。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我县农村“”工程,要按照“六个化”:即布局合理化、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化、设施配套化、服务社区化和环境生态化要求,抓好中心村培育工作,今年将重点培育省级中心村5个、市级中心村8个,一共争取13个,确保12个。县政府将对培育成功的中心村和成绩显著的乡镇实行适当奖励。要以村级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班子建设为核心,全面开展65个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活动。要按照“一解决四推进”,即主要问题有效解决,主题教育活动、村级民主管理、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村级民主管理有效推进的工作要求,切实抓好41个后进村的整顿转化工作。
4、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把握住中央、省市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的契机,紧紧围绕我县“两区”建设目标,抓紧编制《县农业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做好与省市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衔接,积极储备、包装一批项目,尽量挤进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一是加强村庄整治工程建设。继续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为主的村庄整治工程建设,要围绕“山更青、水更秀、田更方、茶更香、村更美”目标,按照“点线面结合、山水房结合、江路景结合”的要求,重点推进沿江、沿景、沿路村庄的综合整治和整体改造,做到整治一个、带动一片,今年要确保完成40个待整治村建设。二是大力开展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以“强塘固房”工程和我县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试点县为契机,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松阴溪干堤加固工程建设,重点抓好水南段、段二期、新兴大石段、赤寿段工程,新建堤防7.88km;抓好庄门源、源、十三都源等主要支流重点地段防洪工程建设;抓好竹溪源、余庄源等水库除险加固以及11座山塘除险加固工程,着手开展庄门源水库工程建设;在基本解决全县农村饮用水困难人口的基础上,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三是多方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抓紧去年以前项目扫尾验收,尽快开工四都西坑片综合开发项目;积极争取今年新处外石塘片、小槎片、叶村麻寮片的项目,超前做好镇庄门源流域综合治理、乡内村源综合治理等项目。四是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步伐,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完成省级森林城市规划,着手开展延庆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新建市级兴林富民示范乡2个、示范村5个,绿化示范村6个;继续抓好独山及县城周边山体绿化彩化工作,完成林区道路建设100公里。项目工作是经济工作更是农业农村工作的生命线,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真正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开工。
5、以产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是富民之本,是推进“两区”战略之基,是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中之重,必须花大力气抓好。
大力提升茶产业。今年3月的低温冰冻冰雹洪水灾害,使我县农业生产遭受了重大损失。在灾害面前,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即行动起来,不等不靠,奋起抗灾自救,全力做好恢复生产的各项工作,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茶商大会/银猴茶叶节,使我县的茶叶生产实现了量减价升的目标。截止4月25日,全县茶叶产量1250吨,产值2.035亿元,同比分别减少%、%;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万吨,交易额亿元;同比分别增长%、%。茶产业问题,当务之急还是安全问题。现在春茶采摘即将告一段落,广大茶农将习惯性地喷洒一些农药。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在5月份组织开展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整治月活动,通过加强宣传、加强监管和严肃责任追究,把科学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的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全国平均农药成本30元/亩,而我县是200元/亩)。要认真落实好林书记去年在新兴乡统防统治现场会的讲话要求,加大统防统治和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快建设“院士生物防治示范区”。要积极探索茶叶农资配送、茶叶农资专卖店及茶叶责任医生等新办法,确保不发生茶叶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同时要把冰冻灾害的经验告诉茶农,一是冰冻来时采不采取保温措施不一样,二是用不用催芽剂不一样,三是要加快茶树结构调整,因地因时、错时错位选种一些新茶种,有利于减轻冰冻灾害影响和采工过于集中的矛盾,以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长效之计还是提质增效。一是要推进以茶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茶叶精品园、茶叶精深加工园区建设,集中各种要素向园区投放,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积极鼓励土地向规模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加快龙头企业紧密型基地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扭转安全工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应付局面。全年流转土地2500亩。二是加快推进茶叶市场三期工程建设。要加强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检测中心和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健全和延长茶产业链条,提高茶叶市场品位,促进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强化现代农业主体培育。重点支持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规模种植大户,大力推进茶叶企业QS取证工作。四是加强品牌建设,要围绕“一县一地”现代生态农业区域品牌和“银猴”系列品牌,着力做好品牌培育、宣传和管理工作,坚定信心,进一步打响“银猴”一千八百年历史文化名茶和“全国绿茶集散地、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现代农业区域品牌。五是加强督查考核。把茶叶安全、土地流转、统防统治、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等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并列为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全力推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着力培育香榧产业。把香榧产业作为又一个主导产业来培育,围绕打造“浙南香榧之乡”的目标,借鉴茶产业的成功经验,通过抓规划、抓扩面、抓投入、抓品牌,大力推进香榧产业发展。今年力争发展香榧亩,到年底全县累计达到2万亩。
积极发展油茶产业。以我县被列为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为契机,围绕打造“中国油茶之乡”目标,积极引导、、等宜植地区农户种植油茶,扩大种植面积。今年要新建油茶基地亩、改造油茶低产林亩。据说今年油茶苗木比较紧张,希望有关乡镇要早衔接、早联系,林业部门想方设法组织苗木,尽量满足农户种植需求。
扶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按照“一乡一品”、“多乡一品”要求,重点发展食用菌、笋竹林、干水果、高山蔬菜、吊瓜等产业。并按照“畜牧进山、养殖上山”的要求,加快“生态猪养殖基地”、“鹊山鸡养殖基地”建设,促进畜牧养殖生态化。此外,要加快农家乐示范村、来料加工专业村建设,使更多的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增收。今年要培养经纪人100名,发展加工队伍人,实现来料加工费万元。
6、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三位一体”体系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县、乡两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各乡镇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抓住重点、健全网格、优化服务、创出特色。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目标,抓住兴产业、聚人口两大重点以及各自的特色主导产业,组建政策宣传、技术培训、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各类服务团队,进村入户开展巡回式、菜单式、受理式等多种服务。要按照“乡镇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动物防疫机制,实行县管乡、乡管村、村管户、户管场的“四包”网格化动植物防疫责任制,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平稳;加强植物疫情的普查、防控和监测,做好柑桔黄龙病、梨枯梢病等疫情防控,确保普查率和挖除率达到100%。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供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强化属地管理,实行联防联控,全面开展“助世博、保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行动。县政府已下发了《关于做好供沪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农业部门已制定了整治活动方案,希望各乡镇按照《通知》要求抓紧开展自查工作,每个农产品种养殖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要建立管理台帐,明确责任人员,分片包干、定责到人,要通过签订责任状、承诺书等形式积极引导农户实行无公害生产,做到100%全覆盖。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我县供沪农产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二、当前几项主要工作
一是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各乡镇要结合春耕备耕工作,深入动员部署,将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田块,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粮农收入比上年有所增加(达到17.6万亩,总产量5.16万吨)。结合助农增收活动,加强惠农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服务,开展农资打假活动,严厉查处涉农违法案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同时,要针对前段时间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加强技术指导和组团式服务,抓好农业救灾工作,尽量减少损失。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上半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半年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围绕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扎实推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等各项工作,全省经济运行继续呈现“稳步回升、稳中有进”态势,发展质量逐步提升,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从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看,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与预期目标尚有一定差距(见表一)
(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今年以来,我省经济延续了去年二季度以来的企稳回升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3%,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比一季度回升0.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加快0.8、0.9个百分点;网络消费快速增长,网络零售和居民网购分别增长80.2%、56.1%。出口增长11%,同比加快5.8个百分点,其中对中东、金砖国家、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3%、17.3%、22.1%;服务贸易出口较快增长,增速达27.1%。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改善。从财政收入看,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5%,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从企业效益看,1-5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7%,比一季度回升3.1个百分点。
(二)产业升级力度加大。在稳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取得新的进展。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春粮种植面积、亩产、总产实现“三增”,分别增长1.5%、0.9%和2.3%。工业结构趋于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1%和9.2%,均快于规上工业增速。“腾笼换鸟”扎实推进,坚决淘汰了一批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4%,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4项指标减排任务进展顺利。“机器换人”成效初显,1-5月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减少1.4%,劳动生产率提高10.3%。服务业发展总体平稳,限额以上交通、信息、商务、科技等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4.8%,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社会铁路、公路、水路交通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增长3.4%和12.9%,同比分别加快1.2和8个百分点。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新进展,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71亿元、997亿元,分别增长26%、33%。
(三)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实施“411”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坚持不懈抓项目推进,抓要素保障。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全国同期1.9个百分点,也分别高于广东、江苏、山东5、1.9和2个百分点。实体经济投资增势良好,工业投资增长19.7%,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5.7%,同比提高18.6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外的三产投资增长29.5%,比一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产业转型升级投资提质增效,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及汽车制造等投资增速均在30%以上,明显高于面上投资增速;生产业投资增长37.1%,占服务业投资比重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势头良好,增长19.3%,比“十一五”时期高7.1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为62.2%,比去年全年提高0.3个百分点。浙商回归累计到位资金893.6亿元,增长26.1%,完成年度目标的59.6%。引进外资量质并举,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17家,实际外资77亿美元,增长22.3%,完成全年目标的56.8%。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0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50.7%;“411”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95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49%,其中127个20亿以上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9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59.6%,宁波南车超级电容器产业化一期、杭甬客专、宁杭客专、杭州东站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用。
(四)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核心战略位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创新投入不断加大,上半年财政对科学技术、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支出分别增长15.1%、20.2%,均大幅高于面上支出增幅;1-5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20.7%,高出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2.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出持续增长,上半年规上工业新产品总产值增长22.1%,增速快于规上工业总产值13.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24.1%,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也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2.8%和30.2%。创新型企业发展走在前列,我省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44家,居全国第三;新建中控智慧城市大型专用软件研究院等19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总数达74家;新增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4家省级高新园区,总数达23家。
(五)区域发展趋于协调。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政策落实,衢州、丽水等市发展提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上半年衢州、丽水GDP增速快于全省平均1个百分点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等增速也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加快培育,上半年完成海洋经济有效投资1022亿元。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步伐加快,6月底举办的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会签约33个项目,签约额达1670.8亿元;上半年投资增长22.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8.8%,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六)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就业和社会保障继续加强,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51.7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2.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8万人,均完成年度目标的70%以上,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4%;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参保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20461元和10878元,同比分别增长8.8%和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6.7%和8%,均比一季度增速有所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财政对民生支出加快,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72.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14.6万套、竣工7.3万套,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94.4%和78.5%。“三改一拆”顺利推进,拆除违法建筑5665万平方米,实施“三改”建筑面积4081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88.8%和81.6%。物价涨幅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与一季度持平,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
(七)体制改革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省级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基本完成,政府投资项目省级联合审批制度建立实施,绍兴县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试点、开发区园区化零为整前置审批试点、审批服务中介机构配套改革等扎实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成效继续显现,在创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检验监管模式、便利化通关机制和企业商事登记改革试点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在做大做强地方金融组织、拓宽民资投资渠道、创新中小企业抵质押贷款方式、促进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等方面积极先行先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绍兴、嘉兴和舟山等市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不断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嘉善县域科学发展改革示范点等30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加快推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挑战,具体概括为“三减缓、三加大”。
1.“三减缓”:出口、消费和居民收入增长减缓。
——出口增长趋势减缓。上半年我省外贸出口增长1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月度出口同比增速波动较大,对美国、欧盟出口分别仅增长4.2%和1.9%;出货值增幅呈现逐月回落态势,表明出口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分析原因:一是外部需求持续低迷。全球经济进入相对稳定但增速缓慢的阶段,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量继续低速增长,最近世界银行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2.4%下调至2.2%,加上国际贸易摩擦频发且多样化,抑制了我省出口的进一步扩大。二是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分别比去年年底升值1.7%、3.3%和16.7%,这不仅加大了企业出口的难度,还进一步挤压企业的生存空间。据省发改委千家工业企业监测显示,从影响出口制约因素看,二季度认为“汇率风险加大”是制约出口增长的企业占比跃居第一,为58.5%,比一季度上升10.4个百分点。三是出口订单的不确定性较大。据省商务厅监测,今年以来我省出口订单景气指数一直在100点荣枯线附近盘整,出口订单处于微弱景气至微弱不景气区间。企业反映,“有单不敢接”、订单转移及短期化情形更为明显。四是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减少。上半年全省有外贸出口实绩的企业4.45万家,比去年同期减少0.2万家;其中年进出口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减少7家。上述情况表明,受世界经济复苏不平衡、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下阶段我省出口基础仍较为脆弱,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考虑到去年我省外贸出口依存度为40.9%,出口增速放缓对经济稳定增长影响较大。
——消费增速总体减缓。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增幅低于去年全年0.9个百分点,也低于近7年我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主要表现:一是国家前期刺激消费的政策逐步退出。家电类、汽车类等传统消费热点逐步降温,上半年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6.7%,自去年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二是餐饮业、住宿业转型压力加大。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业、住宿业零售额分别下降4.4%和13.3%,同比分别回落14.9和20.4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股市持续低迷等影响财产性收入增加,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所下降。四是新型消费方式对传统零售业的分流影响加大。近年来网络购物、服务消费等快速发展,总量不断扩大,但目前没有全部统计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内,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消费增速。
——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减缓。虽然上半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总量均居省区市前列,但增幅有所放缓,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仅为6.7%和8%,其中城镇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个百分点,农村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均低于同期全省生产总值增速,也低于年初预期目标。从收入来源看,上半年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6.9%,财产性收入仅增长2.4%,导致总体增速逐步趋缓。农村居民增收压力持续增大,主要是化肥、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普遍上涨,土地流转费和农业用工成本涨幅较大,加上部分高档农产品价跌销缓、H7N9禽流感等影响,增收任务十分艰巨。
2.“三加大”:中小企业困难、财政平衡压力和部分领域潜在金融风险加大。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持续加大。中小企业普遍反映产品价格下降、综合成本上涨、盈利水平偏低,经营环境进一步趋紧。一是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降。广大中小企业受市场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严重的“双重冲击”,产品售价持续下降,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上半年我省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2.3%,已连续18个月负增长。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如化纤、光伏产品价格下跌加剧。二是综合成本仍在上涨。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2元,比一季度提高0.3元。特别是企业应收账款增长较快,小微型制造业企业资金面偏紧,短期融资成本上升。人工成本比去年同期上涨10-15%,且一线员工流失率较高、中高端人才招聘难的问题突出。三是盈利水平偏低。在价格下降、成本上升、企业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增产不增收、增产不增效”现象突出,行业和企业分化加剧,中小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尽管1-5月我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2.7%,但这是在去年同期下降19%基础上的恢复性增长,与2011年同期相比仍下降8.7%。
——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逐步加大。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5%,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支撑。下阶段,财政减收的结构性因素较多。特别是房地产业相关税收呈明显回落态势,二季度各月的增速分别为79%、55.4%和17.9%;制造业税收低位增长,企业利润状况难有大的改善;金融业税收增速大幅回落,上半年仅增长1.2%,同比回落40.3个百分点;“营改增”8月1日全面扩围的减收影响将逐步显现,都将对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刚性支出大幅增加,地方政府性债务进入还贷高峰期,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日益加大。
——部分领域金融潜在风险有所加大。当前我省金融运行总体稳健,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行业和地区存在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一是不良贷款仍存在较大上升压力。尽管6月份我省加大处置力度,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货款率均比5月末有所下降,但6月末全省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94.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5%,比年初提高0.0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的持续上升,对于银行信贷正常投放和我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带来一定压力。二是部分地区企业资金链、担保链断裂事件仍时有发生。个别地区部分行业出现了风险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蔓延的趋势,尤其是我省造船、光伏、钢贸等行业的企业偿债风险有所增大。加上担保链关系错综复杂,资金链断裂往往引发连锁反应,需高度关注和积极稳妥应对。
二、下半年经济走势判断与工作重点
从发展环境看,世界经济正在深刻调整中缓慢复苏,国内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内下行压力加大。我省正面临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和自身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考虑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长期性、经济转型升级的艰巨性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严峻性,考虑到去年我省经济增长前低后高的基数效应,预计下半年全省经济仍将以平稳增长为主基调,但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主要经济指标或将呈现稳中趋缓的走势,完成全年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的目标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改进作风、提振精神,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不失时机加快改革步伐,毫不松懈改善社会民生,确保完成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各项目标任务。当前,要按照“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坚持稳中有为、稳中提质,打好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组合拳”,突出“四个更加注重”: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以推进“四换三名”工程为着力点,更加注重转型升级;以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更加注重深化改革;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和谐稳定,着力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具体而言,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优化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要把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一是大力促进民间投资。采取更多有效措施落实国家鼓励民间投资42项实施细则,抓紧推出第二批面向民间资本招商推介重大项目,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为民间投资进入交通、社会事业等涉及公共资源利用的行业创造条件。以确保全年浙商回归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500亿为目标,梳理100个左右“实、大、新、高”项目开展对接洽商,推进48个省级年度浙商回归重大项目落地。10月组织召开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二是努力推动消费提速。筹备召开全省流通工作会议,出台实施我省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快出台我省鼓励消费的政策意见,完善促消费的工作机制。积极扩大信息消费等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杭州、宁波、温州无线城市(TD-LTE)国家试点建设,着力发展医疗保健、休闲养老等服务消费。积极开展老字号振兴工程等消费促进活动。抓好投资和消费的结合点,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提升消费潜力的重要举措,在加快都市区和城市群建设的同时,着力提高27个小城市试点镇、200个左右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商贸服务功能。三是积极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继续发挥展会的主渠道作用,扶持企业参展抢抓订单。积极推动企业创新拓展市场方式,加快推进“电商换市”,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相关配套政策落地;加快建设国际商务中心,推进电子商务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基地建设。加强“浙江出口名牌”培育,推动进入国外主流消费市场。
(二)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一根本问题,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加快推进“机器换人”。按照省政府关于促进企业现代化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率、装备智能化率、产品优等品率等重点目标,全面启动现代化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实施“百企装备优化提升示范工程”,重点支持100家左右企业开展存量装备优化试点,促进“机器换人”。二是全力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平台。加快省级产业集聚区创建高新区工作,抓紧制定集聚区产业指导目录,突出各地技术创新特色和新兴产业特色。进一步发挥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在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嘉兴科技城等重点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建立完善吸引人才等高端创新要素的体制机制。三是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组织实施新兴产业“百项工程”项目计划,重点推进100项左右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力争在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加快突破。制定实施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培育发展政策,力争年内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达到100家左右。完善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抓好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和工业强县(市、区)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同时,争取今年再新建30家左右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三)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要全面实施扩大有效投资“411”行动计划、年度计划、省重点项目形象进度计划,力争三季度明显提速、四季度如期完成,力争完成全年增长20%、投资总量2万亿元的目标任务。一是抓开工,确保全年开工“411”重大项目250个以上、新增省重点项目开工率70%以上,力争31个省领导联系省重点项目全部开工。二是抓续建,重点加快建设长安福特杭州乘用车、大榭石化馏分油综合利用、华为二期研发基地、甬台温和金丽温天然气管道、音乐学院等一批续建项目。三是抓竣工,重点推进上海大众宁波乘用车、南车轨道交通装备一期、省儿童医院滨江院区等重大项目建成发挥效益。四是抓前期,做好衔接和催批工作,加快43个左右“国批”前期工作,争取浙江LNG接收站二期工程、吉利罗佑汽车发动机生产项目等重大项目前期有实质性进展。五是抓储备,超前谋划生成一批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创新载体等标杆式重大产业项目,谋划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六是抓落实,组织开展全省扩大有效投资现场推进会、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企业债券融资对接等活动,重点加强要素保障,帮助好项目、大项目尽快落地。
(四)着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要牢牢把握产业升级这一主攻方向,努力在“提速”上下功夫、在“提质”上求实效。一是加快实施“三名”工程。加快制定建名企创名品育名家“三名”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综合评价标准体系,着力增强浙江制造的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家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制定实施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和产业联盟主导型等“五型企业”创建政策,实施小微企业“扶优助长”上规模培育计划。加快制定“浙江制造精品”重点领域、指导目录和扶持政策。二是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启动实施海洋经济“822”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年度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和两届海洽会签约项目,力争全年海洋经济项目投资超过2000亿元。全面实施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及新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建立新区建设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舟山自由贸易园区方案研究并申报设立等工作,争取新区陆海统筹试点方案、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方案尽早获批。三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实施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加大协调推进力度,确保今年264个省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453亿元的年度计划投资顺利完成。加大对108家省服务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创建第三批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四是加强农业“两区”建设。坚持把农业“两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平台,在各市县的“两区”中推进一个以上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建设,开展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着力将现代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入到“两区”建设平台中来。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大力培育发展现代种业、农业生物、农业机械、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高科技农业企业。
(五)着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要坚持先行先试,积极释放改革红利,大力破解体制障碍和政策制约。一是争取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早见成效。着力巩固前一阶段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加强对取消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后续监管,启动第二批取消和下放的审批事项梳理工作。加快实施企业投资便捷高效审批改革试点方案和开发区园区创新前置审批试点。全面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省级联合审批制度,抓紧制订出台省级联审平台的运行规则和管理办法。二是加快推进要素配置改革。针对我省土地要素制约的瓶颈问题,加快推进“空间换地”,建立“亩产论英雄”评价体系,加快实施“亩产倍增”计划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案,抓好海宁等地的要素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三是加大对区域金融改革试点的支持。深化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加快推进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争取在地方金融服务支持体系、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以点带面,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四是加快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30多项国家级试点。尽快出台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相适应的海关、税务、工商、检验检疫、外汇等配套政策和监管措施。完善综合交通物流平台,争取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加快推进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等国家级改革试点。五是扎实推进医改工作。抓好温州市社会办医试点以及嘉兴市等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六)着力帮扶企业。要高度重视、努力破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难题,尽心尽力帮扶企业。一是提振企业家信心。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强化对我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支持企业家创业创新的正面宣传,积极鼓励扶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技改投入,支持企业投资发展节能环保等新产业。二是努力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落实国家从8月起再取消和免征3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税费减免政策,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前置的强制性专业服务收费,严查各行业主管部门将职权范围内的事务交由事业单位、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其他机构办理并收费的行为。深化整治银行业不规范经营“回头看”活动,完善问责机制。三是帮扶企业拓展市场。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拓展市场,加快构建营销网络体系。推进浙江名品中心、省外营销中心建设,引导更多浙货进入省外销售渠道;强化对装备制造业企业拓展市场的支持,鼓励省内企业、支持政府性投资项目和政府采购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浙江制造重点装备目录中的产品。四是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差异化监管政策,推进“年审制”等适合小微企业的金融模式创新。强化省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的增信、分险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帮助企业批量化融资。五是积极化解担保互保风险。进一步落实加强企业资金链风险管理指导意见,加强对全省资金链、担保链变化趋势的跟踪,特别要对银行贷款依存度高、民间融资依存度高、生产经营不正常的企业进行重点跟踪,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七)着力加快“美丽浙江”建设。坚持不懈抓好节能减排,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是加快“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认真实施能源消费“双控”,制定实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预算管理办法,开展新增用能量以及现有用能存量有偿转让和交易试点。严格贯彻执行淘汰落后产能指导目录和认定标准,在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切实抓好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二是切实抓好水环境和大气治理各项工作。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大力推动浦阳江流域、平原河网整治,统筹实施饮用水源保障、工业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面源防治、河道内源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等六方面重点工程。加快编制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规划,强化对杭州湾、乐清湾、三门湾等重点海湾污染防治。以PM2.5防治为重点,落实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加快推进烟尘控制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黄标车限行区的建设,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三是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大力推进“三改一拆”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立行动项目台账,强化对各地实施情况的督查和通报。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四边”区域率先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加强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