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信息化运维方案

校园信息化运维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信息化运维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信息化运维方案

校园信息化运维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智教育;高职;数字化校园

一、金智教育公司介绍

江苏金智教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智教育”)是金智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中国最大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公司业务起步于20年前教育部的“金智工程”,从为高等院校搭建IT基础环境建设,一路发展到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提供信息系统运行支撑平台及师生信息服务平台。金智教育在高等院校成功推进了信息服务移动化,两年内为超过百所高校提供个人移动端信息服务平台,并正在尝试为以开放有序的方式为基于3000万大学的O2O增值服务商进入校园提供通道;成功推进了高校在线教学平台,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好大学在线”已经为数十万学生提供线上教学及课程学分认证。

二、金智教育高职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

金智教育高职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是专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管理和教学特色,提供差异化的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满足学校聚焦教学,整体运营的建设要求。

(一)金智教育高职数字化校园的优势

1. 一体化设计

采用软硬件一体化、教学管理一体化的建设模式,以学校为单元进行顶层设计,覆盖了从校务管理到数字化学习的建设需求。这样的设计全面满足国家建设规范,方便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分布推进,减少系统集成与接口,简化实施过程,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2. 集中式校园ERP

打通校级管理的业务流和数据流,有效沉淀高质量的数据,及时获取决策所需的信息和统计数据。这样个业务部门在同一的工作平台上开展业务管理,师生可以获取一站式的信息服务,为校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 资源建设,互动教学

便捷的资源建设过程,高校的网络学习平台,完善的核心专业课程展示平台,促进学校优质小本资源的建设与沉淀,并以网络学习平台扩展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打造“网上课堂”。

4. 专业服务,价值保障

方案采用“产品+服务”的交付模式,以人均从业经验7年以上的服务团队,提供诸如管理咨询、个性化实施、资源建设等服务内容。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基础提供针对性的方案,保证软件产品真正投入使用,切实保障项目成效,是信息化建设能够服务全校,惠及师生。

(二)金智教育高职数字化校园的成功案例

1. 项目介绍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包含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等诸多功能,实现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档,同时进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制作、题库建设,让学生参与开展自主学习;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方便学员展示汇报,及时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人才提供方便。

2. 项目成果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为在校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习、学生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毕业生在职进修、行业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社会人员的自主学习以及社会化考试(如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同时也充分发挥出国家师范院校专业教育资源的优势。

目前,系统已连续使用2年,共建设资源数近5万条,网络课程66门,其中国家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覆盖到纺织、服装、经贸、外语等11个院系、52个专业。

三、金智教育的服务保障体系

作为专业的学校信息化应用集成商,金智教育希望能与学校结成长期的合作伙伴,与学校共同完成校园信息化的规划定制、软件开发实施、应用推广、运维服务的全过程,帮助学校共同实现信息化应用效果的螺旋式推进。

(一)咨询规划

金智以“提升客户价值”为使命,基于对学校管理模式的多年研究,近20年的用心耕耘和实践探索,向学校提供专业化、差异化、一体化的咨询服务。金智将根据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培养目标、管理模式,为教育提供IT战略规划、架构规划、实施规划三个层面的IT咨询,通过信息化技术帮助学校改进管理、改革教学、创新科研、延伸服务。

(二)实施推广

面对起步晚、业务范围广、行业标准不成熟的教育信息化领域,金智教育每年确保与经营独立的研发经费,坚持业务模式与技术能力并重的研发策略,结合校际差异、融合IPD和CMMI思想。构建符合教育业务需求发展的研发体系。

(三)运维服务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和定位的转变,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都是大势所趋。通过专业服务公司提供针对性很强的运维服务,无论是从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还是服务成本的角度都是最优的选择。关于辅助工具,金智教育提供一整套涵盖服务支撑、资源管理及监控预警等方面需求的规范化、智能化的辅助工具,为运维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四)IT培训

除系统使用培训、平台使用培训、协同办公系统培训、通用类培训,针对决策层、系部管理层进行数据中心、学校管理沙盘类培训;针对网络中心及其他教师,进行IT平台运维服务、平台的二次开发类培训。

校园信息化运维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服务管理 高职 ITIL 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089-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对教育信息化的日益重视,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数字化校园成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建设内容更加规范,应用日趋合理。[1]然而,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不同使用部门对服务的要求多样化,师生满意度需要提高;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学校对校园网的依赖程度及校园网的复杂度不断加大,师生总是抱怨网络速度慢;数字化校园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的服务流程等。

复杂的信息化环境给高职数字化校园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职能式”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既要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又要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的需求,缺乏科学、有效、规范的管理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去面对灵活多变的服务需求,提高数字化校园服务质量,提升校园信息化管理水平已成为高职教育管理者日益重视的问题。

1 高职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1 缺乏先进的服务管理理念

高职信息化建设成效的关键取决于信息管理水平及信息应用能力。[2]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校园服务上缺乏宏观规划和统一管理,指导思想混乱,结果是“人人都在抓,人人都未抓好”。数字化校园的服务还停留在传统的技术支持层面,工作效率和学校的实际需求存在冲突;技术人员数量和师生服务需求存在冲突等。如何从过去低效的、被动的、面向技术为主的系统维护管理跃迁到高效的、主动的、面向服务的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提高数字化校园服务质量,提升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价值,满足数字化校园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急需先进的服务管理理念的指导。[3]

1.2 缺少有效的服务管理手段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应用系统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数字化校园中涉及大量的技术应用,其复杂程度已大大超过以前,对服务人员的技术要求和响应要求也更胜以往。但是学校服务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都相当有限,复杂的信息技术环境给信息技术服务人员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在复杂的异构环境中管理服务等级、降低数字化校园的运维成本、管理不断增长的风险、应对灵活多变的服务需求、提高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水平,急需有效的服务管理手段来更好地支撑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对数字化校园服务的满意度。

1.3 服务管理机构及职能不健全

由于受学校发展、领导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负责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部门行政划分比较混乱、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目前普遍状况是,负责院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部门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文信息中心、网络中心等,目标不明确、工作不具体。[4]造成高职院校信息化应用效果不好,管理水平低下,信息化部门被反映服务质量差,效率低,和校内其他部门及师生矛盾增加。虽然数字化校园整合了学校的信息化资源,实现功能上的集成和数据上的统一,但是学校的机构设置并没有完全跟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

1.4 缺少健全的管理制度与规范

当前,高职院校从事数字化校园服务的人员仍局限于“救火员”的角色,对事件的处理也仅限于解决危机的层面上,对整个服务过程没有规范管理。一旦出现技术问题,信息技术人员随叫随到,随意性很强。技术人员忙于应付突发事件和常规问题处理,工作被动、效率低。此外,数字化校园缺乏统一的服务平台,经常有师生出现技术问题不知寻求何处,或将一切技术问题都归咎于学校负责技术的相关部门,抱怨它们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从事技术服务的相关人员也埋怨师生的需求超出工作范围。如何解决师生日益严格的服务需求和技术人员服务水平及服务效率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制定规范的服务流程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1.5 缺少科学的服务考核指标

目前,高职院校从事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的技术人员事务琐碎繁杂。技术故障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使得他们经常加班加点,全力维护数字化校园的正常运转、良好运行。一旦出现问题,责任重大。从事技术服务的老师们兢兢业业,疲于奔命,在辛勤付出的背后,有时却得到师生、领导的不解和抱怨。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大、服务质量和工作无法量化,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得不到提高。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校园服务方面,缺少科学的、可量化的考核指标。

2 高职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需求分析

如果说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信息化的战略规划,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则是高校信息化战术层面的调整和优化。高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需要良好的应用平台、完善的业务系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体系,来保证整个系统安全、可靠、稳定和高效地运行。这个服务体系既要能够解决数字化校园应用中的各种问题,又要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

目前,高职数字化校园的服务管理仍处于不断探索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ITSM(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Manage,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作为一个在国际上发展多年并取得很大成功的领域彰显了责权明细、透明可控和追求绩效为基础的管理理念,其所倡导的标准化方法和流程及最佳实践方案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可为优化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提供最佳方案,能较好地帮助我们应对数字化校园中信息技术架构及其管理的复杂性、降低信息技术运维成本,提高运维的灵活性,使得数字化校园服务结构能满足学校发展和师生需求。

3 应用ITIL理念优化高职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

3.1 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门户

为切实规范和提高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水平,需要对现有的服务进行梳理,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门户―服务台。服务台是服务人员与师生的统一联系点。师生在数字化校园中遇到的问题、投诉、建议、咨询等,只需通过服务台这个接口反映给服务台工作人员,而不必关心信息化部门内部的运作流程。

此外,要建立用户服务知识库,通过历史数据的记录和积累,形成服务方案库,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对出现的问题定位,迅速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协助服务台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信息化服务部门的形象。通过各种措施将服务台建设成一个集监控平台、信息采集平台、任务发起平台及用户接口平台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3.2 形成清晰的数字化校园服务组织机构

形成面向数字化校园服务全局的完整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机制。数字化校园服务的技术支持可由三级人员构成,一级人员主要由学校信息化部门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相关技术人员担任;二级人员由学校各院系及职能部门的二级信息技术管理员担任,可由一名教师负责,鼓励在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积极加入,这样既有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又能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特色;三级人员由技术专家、厂商及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支持人员担任。由于受高校用人机制的约束,要建立三级技术支持体系需要依据各校的现状借助各方力量施行。

3.3 规范合理的数字化校园服务工作流程

ITIL是按照流程来组织的。它把信息技术管理活动归纳为十个核心流程和一些辅助流程,然后利用这些流程进行有关信息技术管理工作。十个核心流程分为“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两组,其中服务提供由服务级别管理、IT 服务财务管理、IT 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5个服务管理流程组成,服务支持由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管理5个流程及服务台职能组成。[4]

依据ITIL的服务框架,数字化校园服务流程需制定一套服务内容和服务级别的管理规则。根据学校要求、部门现状及用户需求对信息部门的服务范围、响应时间等做出详细规定,明确各级服务人员的职责范围,使得他们能够协同工作,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3.4 制定科学的数字化校园服务考核指标

制定科学的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不仅能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也能够提高服务人员的成就感。分别从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响应时间、服务完成时间及师生满意度等方面构建数字化校园服务质量的评估模型,在服务台收集相关服务质量的评价数据,形成服务监管及评价系统,反馈评价结果,对服务质量进行持续优化。

4 结语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前期的规划到项目的实施以及后期应用及服务管理,需要统筹规划。ITIL服务管理流程清晰、责权分明,服务内容可量化,服务质量可考核的运作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的实践框架,各学校应根据办学特色、服务需求、人员现状等探索切实可行、持续发展的数字化校园服务管理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航.对当前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5(12):41-43.

[2] 陈航.刍议高职数字化校园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102-104.

校园信息化运维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ITIL;原型化开发;服务台;知识库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1-0055-03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高校信息化已基本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到深入应用和科学管理的阶段。高校各部门的信息化设施越来越齐备,资源量越来越丰富,应用范围和层次越来越深入,急需科学的管理模式来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TIL 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的缩写),是英国政府部门CCTA于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的IT服务质量而开发的一套IT服务管理标准库。它适用于IT行业的服务管理,可以让已有的各种信息化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ITIL在高校IT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新版的ITIL V3提出了服务生命周期的概念,并在服务生命周期内将ITIL分成了五大部分――服务战略、服务设计、服务转换、服务运营、持续改进。五大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在ITIL整个服务的生命周期内,生命周期运转的核心是服务战略;服务的实施阶段则分为服务设计、服务转换和服务运营三个部分;而对服务的定位和基于战略目标的优化改进则通过改进持续性的服务来实现。[2]

高校实施ITIL的主要目的是将各种信息化设施与各项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高校各种信息化设施的最大化利用。很多高校在引入ITIL时都对其寄予很高的期望,认为只要投入一套基于ITIL的管理软件和一些人力、物力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然而真正实施起来才发现这种“舶来”产品在应用推广时困难重重,远不像最初所想的那样容易。深入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模式的差异

ITIL V3 强调的是服务的提供,将IT部门当做一个提供服务的机构。而国内高校一般将自己的IT部门定位为技术支持或维护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只对IT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转负责,其它事情不愿意负责。这种现象的出现使ITIL在高校推广时出现较大的难度。

2.技术人员的抵触

技术人员对ITIL的认知不足,很多流程的更改会增加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原本很多技术人员通过个人经验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应用ITIL后反而需要经过更多的流程,增加事件处理的复杂度,技术人员体验不到ITIL所带来的好处,抵制情绪强烈,由此增加了ITIL推广的难度。

3.流程设计与实际不符

流程设计者在设计流程时不能与现有的工作流程很好结合,“为流程而流程”,忽略了本单位的“独特性”,以至于很多流程和实际的工作流程发生冲突,技术人员对流程的认同度不高,从而导致无法实现ITIL的真正运转。

二、基于原型化开发方法的ITIL应用模式的改造

原型化方法是一种快速确定用户需求的策略,在软件开发前期,用户对自己的需求还不是很清楚,开发人员在与用户交流时,需要对其提出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取出其中对系统开发有用的信息,然后就系统的主要需求与用户协商出一致的意见后,快速开发出一个软件原型并让用户开始试用,在用户试用的过程中会提出新的需求,开发人员则根据用户提出的新需求,对原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逐步完善,直到用户对整个系统不再提出新的需求为止。原型化开发方法对于用户自身需求不清和需求经常变化的小型软件来说非常实用。

高校在利用ITIL管理模式时,由于应用系统繁多,用户的信息化水平良莠不齐,再加上要将所有需求一次性全部搞清,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根据高校现有的流程和理念建立一个基于ITIL理念的管理模式的模型,然后基于“持续服务改进”的理念,在模型运营的过程中对该模型不断进行完善,最终建设成为标准的基于ITIL理念的管理模式。

ITIL理念在用法指导方面也提出,“ITIL理论的最佳实践指导方针不是强制规定的。每个组织都是独特的,必须‘适应和采纳’该指导,以适合自己特定的需要、环境和文化”。因此,我们在应用推广ITIL管理理念时应认真分析已有管理流程和理念的特点与ITIL推荐的方法之间的差异,并以现有的管理流程和理念为最初的原型,基于原型化开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分阶段弥补已有流程和理念与ITIL管理理念之间的差异,直到整个服务生命周期结束。

1.改进呼叫中心

原型I 以当前已经存在的管理流程和理念为基础,根据ITIL理念强化其部分部门的职能。其主要目的在于尽量不改变或少改变当前校园网的管理方式或习惯,以减少一个新的管理模式在启动时所遇到的基层员工的抵触心理,让基层员工在不知不觉中与ITIL的管理理念相靠近。

在原型I中我们强化的主要部门主要集中在“呼叫中心”,一般情况下,高校的信息部门为了方便对校内用户服务,都会公布一个客服电话,其主要作用是接收用户反馈的故障信息,并做简单登记,然后交给技术人员去处理,功能相对简单。而在ITIL理念中,“呼叫中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部门,在ITIL理念里习惯将其称为“服务台”或“帮助台”,在服务支持的流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完善的服务台可以成为校园网内的“帮助中心”,在“知识库”的帮助下,它可以直接处理大量的客户请求,快速帮助用户解决相关问题;服务台作为校园网用户与校园网内IT部门的唯一接口,可以将校园网用户的问题或请求快速分配给相关工作人员。

在本次功能强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呼叫中心”原有的“故障登记”功能强化为“事故管理”和“问题管理”两项功能。事故管理功能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将各种故障记录并归类,然后安排给相应的工作人员处理,并且做好整个处理过程的监督工作,保证故障能得到良好的解决;而问题管理主要职责是通过调查和分析现有的IT基础架构,分析出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以上强化可以让校园网内用户的故障响应速度和解决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问题管理功能可以有效防止类似事故再次产生,校园网的稳定性也会有一定的提高,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工作人员对ITIL的信心会逐步增强,为后续工作的展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2.改变服务流程

原型II 通过对ITIL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ITIL的核心模块是服务管理,主要由“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两个流程组组成。其中服务台、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管理共同组成“服务支持”流程组,如图2所示。[1]

在原型I中我们已经实现了服务支持流程组中的服务台、事故管理、问题管理功能,为了完善服务支持流程组我们还需要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管理”三个流程引入并明确其职能。[3]

配置管理流程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识别、确认并记录校园网内各系统重要组件的配置项形成校园网的基础架构的逻辑模型,为其他服务管理流程的运作提供支持。同时为了整个流程的安全性,配置管理流程还要检验配置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报告变更请求。变更管理流程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在变更实施过程中使用规范化、流程化的方法和步骤。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在变更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还要确保所有的变更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和跟踪并尽可能快地完成。[5]

管理流程的主要功能是将新增或修改的配置项导入到实际运行环境中,然后将导入的配置项进行分发以方便其他技术人员参考,在管理的流程中一定要确保只有正确的、经过批准和测试的软硬件版本才能导入到实际运行环境,将软件和硬件组合中出现错误或不正确的版本的风险降至最低。

3.优化服务流程

原型III 在原型II运行一段时间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会发现,ITIL为事件的处理所提供的这一套标准处理流程(事故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管理)为校园网用户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校园网的运营状态也有了较大改善,工作人员对ITIL的认识和接纳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ITIL的校网运维体系建设就顺利得多了。

依据模型II 我们发现校园网管理的流程主要包含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服务级别管理五个部分,接下来需要根据现有的设备和人员配置情况来对这些流程进行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处理;为了使校园网内的各种信息化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我们还要明确定义各个流程的目标和范围、运营步骤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义务、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为了将校园网的维护成本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们还需要明确各个流程成本以及该流程可以产生的效益。

经过以上三个模型的应用,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模式已经基本建成,但还需要依据ITIL管理理念中“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优化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并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

三、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流程应用

建设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系统需要将校园网内各种应用系统、各种监控系统平台以及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管理,最终目标是以ITIL的流程框架,缔造一个流程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的校园网的运维系统。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利用“原型化”的软件开发理念,通过以上三个模型的创建找到了一套适用的当前高校基于ITIL的IT管理模式,现将管理流程描述如下:

当校园网内监控系统或用户发现故障时,会触发某流程通知服务台,由服务台递交给“事故管理”流程,“事故管理”流程根据故障原因给相应的技术人员派发工单。在故障处理完成后,依据处理情况决定是否升级。对于可以解决的故障,事故管理流程会将解决方案报送给服务台,由服务台生成“知识”存放于“知识库”,为以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技术资料;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故障,便会将这个故障事件升级为一个“问题”并进入“问题管理”流程,通过开会讨论的方式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讨论出解决方案则进入下一个流程“变更管理”,变更管理流程会分析本次变更的必要性,对于没有必要的变更,变更管理流程会直接反馈给服务台,由服务台生成“知识”并存放于“知识库”;对于必要的变更,则要生成一个变更记录,便于后期查询。当变更发生后,变更流程会再次判断本次变更是否需要,如果需要则进入“管理”流程,将产生的变更信息出去,让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能看到,这样有助于以后相关问题的分析解决。[1]整个流程如图3所示。

小结

基于原型化开发的理念可以较好地解决ITIL管理理念在国内高校推广中出现的不能很好与本土已有制度流程融合的问题,并能有效加快相关工作人员接受理解ITIL理念的速度,可以有效加快ITIL管理模式的推广速度。

参考文献:

[1]张珂.基于ITIL的高校校园网运维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24-26.

[2]Service on the Front Line:The IT Help Desk in Higher Education.Online available in[DB/OL].http://educause.edu/ers0708/1507.

[3]王勇.基于ITIL架构体系的IT服务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浙江工业大学,2011.

校园信息化运维方案范文第4篇

故而,当“201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于10月11日~14日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国际展览中心正式开展之时,我们看到了来自于中国、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瑞典、阿联酋以及美国的1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0家单位参展,他们亦会在本次的展会上向大家展示自己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在这些应用和成果之外,更多的是我们对于创新与融合的理性思考――基于未来移动互联大众化覆盖应用的新价值、新构架思考。凭此,以作侧记。

运营思维决定网络价值

在本次展会上,我们感触最深的,即是中国的3G网络在经过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以后,逐步迈入全业务运营时代,为三大运营商带来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同时也意味着更加复杂的竞争环境,在这样的变化下,“如何做好全业务运营支撑以抢得市场先机,并获取更多的用户和ARPU值”已逐步成为运营商关注的核心问题。

早在2010年初,《新潮电子》就提出,“保持良好的用户感知,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动力,而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能再次带动良好的用户感知,建立用户感知的良性循环对于运营商来说至关重要”。简而言之,就是如何让每一位用户在各自的需求化应用领域得到舒适的体验。显然,在全业务运营条件下的用户感知问题,要比过去单一网络更复杂,并不断产生一些新问题,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用户感知。这些问题意味着运维的起点要以用户感知为中心,以提高用户感知为重点转变传统的运维思路和方式。

随着电信运营商各种新增业务的爆炸式增长,以往按照分散式体系建设的运维系统已经不仅造成了运维成本的增加,而且由于各个运维系统之间各自独立的状态,也使得整个运维的效率受到影响・集中化运维的理念应运而生。目前,从分散性维护向集中性维护转变已经成为世界电信企业运维管理发展的共同趋向,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不少运营商已开始积极探索并实践改变以往以单个国家或省份为单位分散建设并管理的运维体制,逐步开展区域、甚至全球运营支撑系统的集中化建设与管理工作,这些转变对电信服务提供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中化运维必然要求能够支持多厂家、大容量,甚至管理全球网络的网络运维中心、分析中心及相关的工具平台来从不同层面和地域支持运营商集中运维的需求一达到集中监测、集中分析、集中管理的目标,从而降低由之前的分散运维造成的高成本。

在“All-IP时代”,网络特性和运营商全业务发展的需求对运维人员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单一技能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运维需求。传统网络下的运维组织结构垂直且单一,缺乏明确的技能模型和认证系统,需要引入相关的技能评估和认证-以实现运营商在All-IP网络下组织的扁平化和矩阵管理。传统网络下的人员能力构成较为单一,缺乏明确的标杆及学习课程,也急需系统的、有步骤的知识技术培训来实现运营商在All-IP网络下人员能力的综合提升。

以上的趋势表明,当运营商的经营策略从“以业务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时,对于建立新的运营思维体系的思考、对服务供应商的期望、对相应技术实现手段的需求已经日渐明晰。在运营商思考自身运维转型的同时,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电信行业专业服务提供商,也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以支持运营商的运维转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华为已经与很多先进运营商合作,提供协同管理与综合代维、“ALL-IP”融合运营思维技能提升解决方案、集中化管理及用户感知管理等专业服务,这些世界范围内的经验无疑会给中国的电信网络运维带来更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通过运营思维新思路的实践。运营商们也将进一步认识到:运营思维不应该只是由战略、市场、销售、客户关怀等模块被动驱动,而更应该是与这些关键模块互为驱动。成为核心竞争力贡献者之一。运营思维需要由以前的简单支撑满足各种零散需求逐步转变为能开源节流、并提升用户粘度的新运维。全业务运营时代下的新运维体系将辅助运营商能够更好地进行市场营销,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创造新的网络价值。

201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热点解读

每届通信展都是统观通信发展大势的舞台,也是整个通信产业透析行业发展趋势,谋划未来通信格局的最好窗口。毫无疑问,本届展会的诸多热点亦正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核心内容。

中国3G的“第二步”现局

20lO年是中国通信业“新旧交替”之年,而推动这种交替的关键因素就是3G――当本届通信展举办之时,从终端大促销到校园大战,展馆外面的3G市场竞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中国移动为例――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在2008年通信展上,中国移动与TD―SCDMA产业联盟合建的那个“莲花”展台-那届展会上中国移动甚至没有建立自己单独的展台,显示出其全力拓展TD产业链的决心;而在2009年展会上,中国移动展出的内容却低调而平实,明确与网络技术有关的内容只有TD―LTE。但是却花费大量展台展出OPhone、Mobile Widget等应用合作开发平台,手机钱包、12580等业务应用也十分抢眼。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展台也与之类似,可以说――2008年人们看3G,关注的是技术,是产业链;2009年,大家关注的是业务,是应用,那么到此刻,所有通信人对于3G关注的焦点就将是客户,因为3G市场正在上演一场裸的客户争夺战。

移动互联的品牌效应

从2009年通信展上寥寥数款的OPhone手机,到不久前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众多国际大牌纷纷主动推出TD―SCDMA制式高端手机,中国移动这一年在TD品牌上已经有所突破,其最直接的成绩在于从自己吆喝・逐渐转变成产业链的整体互动。面对“G3”这个全新的品牌,中国移动迅速在网络架设、业务推广和终端丰富三方面下足功夫,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G3品牌为核心的3G品牌。已经离其所倡导的“G3引领生活”越来越近。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全面提升“天翼”品牌的脚步仍在加速。我们看到,从2009年开始,中国电信就陆续推出爱音乐、爱阅读、爱冲印、爱游戏等“爱”系列服务子品牌,这些产品短期内或无法为中国电信带来盈利。其最大意义在于通过业务 品牌系列的整合和聚焦。从业务层面默焦中国电信的服务理念,并向用户传达中国电信未来的清晰规划――其采用的“主品牌+子品牌”的双层体系。这也充分反映中国电信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努力和推进。

当然,中国联通的品牌营创之路似乎更加清晰有效――事实上,在联通“沃”品牌推出之初并不被看好,后期,由于其用户数大量攀升,“沃”又渐渐被业内推认为后来居上的典范。对此,付亮表示,联通在“沃”品牌的包装和维护上确实有所突破,在明星终端的推广上也成为三大运营商之首。但长期来看,联通仍需在业务、网络和终端三太支持品牌内涵的重要元素上持续突破。不过,目前联通在3G业务的研发和推广上仍未形成有机体系,在应用商店仍未推出,而在网络覆盖和网络优化方面,信号仍被用户所诟病:因此,而如何让花儿一直红下去,则需品牌推广背后的扎实努力。

为移动互联网找到“通信入口”

早在“移动梦网”时代,也许运营商并未预料到短信的风行,但是他们一定期望复制短信的辉煌。所以在本届通信展上,运营商们仍在寻找下一个“短信”和下一个“梦网”。显然・走进2010年,通信与互联网融合的脚步忽然加快,真实而没有界限的移动互联网将会成为现实。在硬币的另一面,终端的演进同样飞速。日韩欧美曾经的3G轨迹已经带给中国企业许多启示,对于苹果而言,iPhone的火爆仅仅只是表象,基于App Store(应用商店)的数据业务价值链的形成才是关键所在。

老生常谈的三网融合

本届通信展恰逢国务院三网融合政策出台和第一批试点城市明确之后召开,所以把主题定为“创新引领发展融合成就未来”。而其中“融合”二字更多地指向三网融合这一主题。实际上,早在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上,大众已经看到了广电系统的诸多身影,并感受到在业务、运营方向、产业链发展等各个方面三网融合已初现端倪。而今年通信展,大众则更明确地感触到运营商资源互补合作与产业链的整合能力。近一年来,三大运营商频繁与包括终端商、内容提供商、各地政府、行业领头羊等产业链各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故而通信展成为检验合作成果的最好舞台也就理所当然了。

融合,更广义的主旋律

在当前饱和营销大背景下,信息化市场无疑成为竞争焦点领域。可以预料-三大运营商都将在2010年通信展中展出其明星业务,如中国电信翼机通、中国移动千里眼和中国联通的3G轿车;在另一方面・凭借特色业务包打天下的时代一去不返了,三大运营商具有“打包”、“资源整合”等特点的解决方案将是展示重点。

中国电信将展示其具有行业代表性、被人熟知的应用和方案,可用于各行各业的全球眼,例如针对具体行业的司法e通、车辆定位等。在完成了“面向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各种业务布局之后,中国电信的信息化服务已经开始向企业之间的信息化需求拓展,基于物联网技术和泛在网络的更广泛信息化业务将成为中国电信展出重点,这也将是其下一步业务开发、市场开拓的重点。

中国移动将展出其较为成熟并能够带来一定收入的行业应用,这些业务将主要集中在移动信息化领域,例如企业一卡通、移动安防、物流信息化等;同时,基于光纤到户、光纤到楼、光纤到企业的各种信息化应用也将成为中国移动展示的亮点。

中国联通将展出其传统的针对中小企业需求的统一通信、移动OA和手机邮箱等应用;同时,凭借自己拥有的系统集成公司,中国联通还将拿出一些成熟的解决方案,以展示一个移动网络运营能力和固网运营能力相对均衡的运营商所拥有的信息化未来,即行业应用是互联网、移动、数据/IP/系统解决方案和网络接入业务的交互式运作和融合的产物。

人性IT与智慧支持

2010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在融合计费系统的建设上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例如,中国移动在合肥和六安业务支撑系统内对宽带P―BOSS(Product―BOSS)系统进行了试点,旨在解决固移融合计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上半年对计费系统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不过,此次的BOSS系统距离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计费目标还有点差距。值得欣喜的是,爱立信、华为、神州数码思特奇等厂商都推出了更加完善的融合计费解决方案,可以助力运营商应对融合计费的挑战,可以预计,上述厂商的融合计费解决方案将成为本届通信展的一大展示热点。

与此同时,实时性也是电信运营商计费系统必须具备的,三网融合就是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业务体验,让用户充分享受到生活的便利和快捷。例如,某用户在观看电视节目或IPTV时,相中了NBA球员的一双篮球鞋,他希望能够立即下订单买到这双鞋。这就要求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将这双球鞋的价格和订单栏显示在屏幕上,随着自动实时交易的发生,伴随着后台的订单、计费和客户服务也需要同时触发,从而完成一笔实时交费项目。目前,爱立信、华为等厂商推出的融合计费解决方案已经具备这些特性,电信运营商和用户在展会上可以深入探讨这些计费方案先进性,为未来计费系统的升级和建设提供帮助。

而随着运营商转型的加速,电信运营商推出越来越多的电信业务,这让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中的软硬件规模不断增长,国内三大运营商开始意识到ITSM在运维管理中的必要性(ITSM是一套帮助企业对IT系统的规划、研发、实施和运营有效管理的方法)。

智能终端

在延续2009年通信展终端领域的3G手机主题之后,2010年,智能手机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新的焦点,这又一次印证了《新潮电子》的一概观点。

在本次通信展上,依然可以见到两类终端厂商,一类是以开放市场为主,同时也非常关注运营商定制市场的终端厂商,例如三星等。而另一类则是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主要默焦于运营商定制市场的终端厂商,就这两类厂商今年的产品重心来看,智能手机已经逐步成为各自的重中之重,以三星为例,刚刚推出的SPhone系列手机就是同时针对三大运营商推出的三款Android智能手机,这三款手机同时也被三星称为挑战iPhone之作。而中兴、华为在经历了功能型手机的快速增长之后也开始迅速转战智能手机市场,以中兴为例。

校园信息化运维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OpenStack;数字校园;体系架构;统一身份认证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3-0084-02

1 前言

目前云计算技术发展势头极为迅猛,云计算有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高校建立的就是自己的私有云,在众多的云计算技术中OpenStack可以说是用范围最广,技术支持最为全面的。OpenStack是一种完全开源的云计算项目,完全可以用以建立私有云。对于希望整合自己的资源,同时进行各类实验的高校来说,开源的云计算产品更为实际。

高校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团体,信息化技术一直处于发展的前端;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各类管理系统之间没有耦合关系成为信息孤岛,服务性变差,同时每个管理系统都要重新采购建设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低,运维成本高。如何有效的将这些管理系统整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整合这些信息系统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将各个信息系统与之相连接,实现信息孤岛的联通。如果单独的建立这样一个信息中心势必又要重新采购硬件设备,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的浪费。使用云计算技术整合现有的服务器资源降低成本,同时在建设新的数字化校园时候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推动高校数字化校园信息一体化建设,向大数据时代迈进。

2 OpenStack介绍

OpenStack是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和RackSpace共同开发的一个开源云计算项目,其目的就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的部署操作平台,从2012年项目开始,全球各大IT公司、硬件生产厂商都纷纷加入其中,对其提供各类支持,基于OpenStack的各类云平台也陆续上市提供服务。OpenStack无疑是现在开源云计算中支持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OpenStack包括计算、对象存储、镜像服务、身份服务、网络和地址管理、块存储、UI界面、测量、部署、数据库等各个方面。其中OpenStack最为重要的7个部分:Nova是控制器;Glance是镜像服务器;Swift是一种分布式、持续虚拟对象存储;Keystone提供认证和访问策略服务的;Neutron提供虚拟网络服务功能;Cinder是块存储;Horizon提供给使用者的一个Web控制面板。

3 基于OpenStack的数字校园架构

3.1 OpenStack数字校园硬件设施部署方案

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与一般的企业不同,除了整体的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外,还存在各个系部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之间在物理上独立采购建设的,所以分布在校园的各处,日常维护起来运维成本十分高,同时各个系统的使用频率也完全不同,但在建设过程中每个系统所配置的硬件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如图1所示[1]。

采用OpenStack架构的数字化校园就可以利用其虚拟服务和网络架构、网络设备,如图1所示,将所有的信息系统集中在云上,只需要对云进行基本维护即可,不需要单独对每个服务器进行维护,如果需要更新某个服务器时,可以实例化一个新的服务器进行更新,更新结束后在替换原来的虚拟服务器即可,不需要将原来的服务器关闭。在进行硬件部署时候完全可以将原来的服务器归拢在一个机房内进行部署,既方便了部署,同时方便对其进行统一维护,降低了整体的运维成本。而原来的服务器管理员只需要通过基于openstack云的虚拟桌面对服务器进行操作即可,就好像在本机操作一样。具体硬件设施部署方案如图2所示。

3.2 统一身份认证设计方案

虽然同云架构有效的将服务器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并且通过OpenStack的管理可以有效的进行负载均衡,但用高校存在的多个信息管理系统在访问过程中需要多次输入来确认用户身份,对于日常使用十分不便。根据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OpenStack的数字校园体系安全架构。架构分为存储,应用组件,认证资源,用户四个层面。上层的用户根据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器进行统一身份设定与管理,限制用户访问某些资源权力,调节资源的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减少欺诈行为。认证资源就是高校自己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接口SSO API与统一身份认证应用组件相互连接,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的各项功能。存储层是数据库构成的,其包括了认证拓扑结构和数据两部分。数据库由授权数据库和认证存储数据两部分构成[2]。

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效果,本文将该方案以Python语言结合web API加以实现,并整合到数字校园架构的管理中间件层中,作为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分关键代码如下:

OIDCClaimPrefix "OIDC-"

OIDCResponseType "id_token"

OIDCScope "openid email profile"

OIDCProviderMetadataURL

OIDCClientID

OIDCClientSecret

OIDCCryptoPassphrase openstack

OIDCRedirectURI http://localhost:8888 /v3/OS-FEDERATION /identity_providers / /protocols /oidc/auth/redirect

AuthType openid-connect

Require valid-user

LogLevel debug

分析实际运行情况,基于OpenStack的数字校园可以满足单点登录,服务器可以合理分配CPU、内存、硬盘,达到基本的负载平衡,实现有效的资源调度。

4 结语

本文研究的一种基于OpenStack的数字校园体系安全架构要建设以目录服务和认证服务为基础的统一用户管理、授权管理和身份认证体系,将组织信息、用户信息统一存储,进行分级授权和集中身份认证,规范应用系统的用户认证方式。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实现全部应用的单点登录。为学校众多的应用系统提供安全、方便、稳定的统一授权和认证平台,使学生、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只使用一套帐号和密码就可以登陆所有授权的系统。采用分级授权机制方便学校管理人员对用户信息及权限信息维护,减轻工作量。新系统不用再开发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功能,节省了后期新信息系统开发费用。为第三方开发单位减轻信息系统开发难度,不用再考虑复杂的权限管理及用户管理。通过提供统一的认证服务、授权服务、集中管理用户信息、集中审计,有效地解决了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中硬件设施重复投资大,各个信息系统容易变成信息孤岛,云数据安全等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