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少儿影视教育

少儿影视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少儿影视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少儿影视教育

少儿影视教育范文第1篇

教育装备 优越性 负面影响 建议

近年来,现代教育装备迅速发展,投影仪、电子白板、录播一体机、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大有颠覆传统教育方式的态势。但是,任何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教育装备具有能够帮助孩子融入到现代化的生活中的优越性,同时,我们也必须理性地认识它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幼儿成长的负面影响。

一、现代教育装备对幼儿心里、生理、能力的负面影响分析

1.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

(1)暴力倾向。网络是教育装备的一个重要部分,远程教育和网络学习也使得现代的孩子早早就学会了上网,也似乎成了孩子必须掌握的技能。但是,在孩子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很容易使青少年受到网络和影视片的暴力镜头的不良影响,形成暴力倾向等问题。不良心理会影响日后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延续到青年期后,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等,阻碍其一生的发展。网络游戏、电子游戏,有开发智力的一面,固然是好的,但是众多的迷恋于网络而成为问题青少年的案例,已经警示我们,教育装备需要合理的管理,才能在教育中发挥好的作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2)自闭心理。看电视看电脑的习惯,养成孩子的自闭心理,缺乏沟通合作的能力。但是,现代孩子的童年基本上都是在看电视、玩电脑中度过的,看动画片是现代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孩子爱看动画片,75%以上的孩子有宅在家里看电视的习惯,更有甚者会形成自闭心理。许多动画片中的故事情节有教育意义,这不可否认,但是动画片中表现只可能是生活的一部分,和现实还相差甚远。动画片中教育孩子要相互团结,也许可以让他认识到团结是对的,但是生活中他有能力融入到小伙伴中间么,我们曾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缺乏创造力。现代化的教育装备强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学习,使学习变得简单,但是这种便捷也会使人懒于思考。正如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一书中提出的:电视等媒体,正在把人们引向“低智商社会”的深渊。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电视、游戏、网络等新媒介的出现,人类大脑接收到的信息量在飞速增长,大脑会变得更加灵活。事实恰恰相反,“低智商社会”中的人拒绝思考。他们觉得每一位亮相媒体的人都是“专家”,他们信任别人远胜于信任自己。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小时候没学会思考,长大后就不会思考。

2.现代教育装备对幼儿身体健康方面的影响

(1)视力。眼明才能心亮,为此,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等多个政策文件。但是,学生近视眼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进行的多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青少年近视率位居世界前列。

看视频节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对12名家长的访谈中得知,其中10名幼儿都有钟爱电子游戏或视频的情况;从对6所幼儿圆的调查发现,所有的幼儿园均有视频播放设备,如投影机、白板,最简单的也有电视,并且所有幼儿园都有每天看动画片的情况,甚至有个别幼儿教师为了减轻自己工作量,放任幼儿长时间看视频。更有一些多媒体教室,为了达到合适观看效果,会用幕布挡住从窗户透过来的光线,从而使教室内的光线变暗,然而这样会伤害人的视力。根据人的生理特点,当视野内明暗急剧变化时,眼睛不能很好的适应,将会引起视力下降。因此,看电视或多媒体视频是威胁幼儿视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辐射。在对一个高中教师的访谈中,他提到电子白板时,对学校给配备一流的现代化装备感到很骄傲,似乎印证了那所学校的先进形象,但问到他是否每天都使用白板上课时,他说仅是很少的时间在用,因为这种设备让师生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处在强光的照射当中,时间长了,眼睛不舒服,虽然他本人没有明显的疾病,但总是担心,长期处在这个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健康。现代化的教育装备,尤其是电子设备,基本上都要用电工作,由此产生的辐射有害于人的健康。幼儿还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更容易受到伤害,虽然目前还没有关于辐射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报道,但现代化教育装备充斥教育教学的环境的同时,一定对幼儿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3)缺乏锻炼。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就是说人的健康体魄是通过运动锻炼得来的。现今的状况是,除了体育运动器材,几乎所有电子教育装备基本上都是需要人以一个静止的状态去使用的,这就使得人们运动锻炼的时间减少。成人尚且长期持续地锻炼,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肌肉骨骼更需要锻炼。医学调查结果显示,肌无力患者常由于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玩麻将后发病的,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电脑、网络的普及应用,也是颈椎病、腰椎病这些个静止病逐年增多的因素之一。2007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又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3.社会生存(综合能力)能力的影响

社会生存能力,即帮助自己在激烈社会竞争中的生存的技能。包含个人的知识技能、社交及人际关系处理技能、求职就业的技能、婚姻情感生活处理技能、个人理财的财务技能即FQ,等等。社会生存能力是作为现代社会个体的个人必不可缺的技能。

教育装备很多是在虚拟化基础上开发的程序化的设备,对教育装备产生习惯性依赖必然会阻碍人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宅男宅女是近些年出现的词,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的兴趣便是他们宅的主要驱动力。宅的时间增多必然会导致社交活动的减少,从而参与社会实践的经验就会相对缺乏,综合能力就会变的薄弱。教育应该多重视社会生存能力,人的综合素质。

二、应对教育装备负面影响的方法:正确认识、合理使用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未来,他们有着最稚嫩的心灵,需要细致入微的教育,稍有疏忽就会断送健康的人生。所以在教育装备的应用中需要正确认识、合理使用,才能为他们的成长护航。

一方面,要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努力提高教育装备的质量,不仅符合人的生理发展,从而尽可能少的损害人的健康,还要符合人的心理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教育装备是学习的工具的属性,不能让教育装备左右人的心理发展。再则,还要关注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幼儿看动画片不超半个小时,每天定时做两次眼保健操,静止的脑力活动和体力锻炼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谢军.负面影响的调查分析.江西教育科研,2005,(12).

少儿影视教育范文第2篇

未成年受众的接受心理

受众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类型,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儿童在1岁以前就会对电视发生兴趣,特别是注意电视广告和经常反复播出的电视主题曲。到3岁时大致已经能看懂儿童节目。在电视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儿童从3岁起平均每天要看2至3小时电视。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认识、判断开始具有独立性,同时又以实际经验为主,表现得片面、武断,情绪变化大,易冲动;自我意识随着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社会地位的变化、活动交往范围的扩大而扩大,他们在探求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又常常会发生矛盾。其次,青少年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同辈文化的遵从,即他们从事某件事情的理由是“别人也都这么干”,模仿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标新立异,具有反叛精神。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儿童很少预存立场,“自我防御功能”弱,容易相信传媒信息,常常对电视里的事深信不移。

大众传媒会对未成年人产生长久的影响。传播效果呈现的状态有两类:一是显性效果,一是潜在效果。显性效果是从受众情绪、态度、行为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观察到的效果。这种模仿行为可以通过媒介不断强化,形成长期行为。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电视传播的显性效果,更要考虑到其长期的、隐性的效果。

电视暴力的影响

暴力、商业化、性已经成为电视媒体对少儿危害最深的内容。

到目前为止,一般对于电视暴力的防范主要在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中,其实电视新闻的影响更大。英国独立电视委员会、英国广播公司、广播标准委员会及英国电影分类局联合进行的权威调查显示,电视新闻所呈现的真实暴力比电视剧中的暴力,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可能更大。

少儿看多了暴力电视镜头,常常会误以为暴力镜头反映的就是社会现实,以为暴力是解决冲突或达到一定目的的直接方式,并当成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暴力镜头对少儿有暗示作用,少儿长期耳濡目染后,比较容易在类似的生活情境中表现攻击行为。

电视广告的影响

儿童节目附有大量的广告,许多节目是为了推销玩具和其他商品。西方社会认为广告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导致社会趋向物质主义,广告不断宣传新产品,令人喜新厌旧;广告中使用产品来解决问题,令人误以为所有健康、容貌、社交等问题,均能通过物质消费途径得以解决;还有就是侧重物质拥有,忽视精神生活的需要;只追求社会进步、经济繁荣,而牺牲了社会公义,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有调查显示,中国少儿经常接触广告媒体,其中少儿认为最重要的媒体是电视。事实上,电视已经逐渐取代父母成为儿童了解新产品的最重要的信息渠道。包括儿童在内的我国消费者,经常接触到大量欺骗性的广告。据国家工商总局2000年的统计,当年一共发现了13986宗非法的药品广告、5213宗非法的食品广告及1149宗非法的医疗设备广告。我国在保护儿童免受过多的或不良的电视广告和其他媒体广告的影响方面已经作出了一些努力,但是还缺少具体的法律与法规。

解决之道:培养媒介素养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媒介素养教育。西方不少国家在中小学纷纷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目的是为了学生能独立地评判、接收并分析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媒介素养教育最早发端于英国,目前已经成为英国中小学校的必修课,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美国都在中小学乃至大学开设了这一类课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极力倡议传媒素养教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差不多每10年便举办一次传媒教育的国际会议。1992年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全球传媒教育的新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一股世界潮流。在中国,香港成立了传媒教育协会,台湾则已正式《媒介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表明对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认可。

媒介素养教育把运用媒体的权利交给少年儿童,帮助他们理性地辨别信息的意义,辨别媒体真实与社会真实,形成对媒体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提高对负面信息的辨别能力,并学习如何使用传媒、如何利用传媒发展自我。

少儿影视教育范文第3篇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应包括具有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了解幼儿心理特征的能力、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建立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能力等几方面。笔者对5所幼儿园的教师通过座谈、观察、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不容乐观,工作中对幼儿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也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往往采取斥责、惩罚、讥讽、冷漠的方法处理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一)幼师生在校期间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水平

独生子女自身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倾向,在校学习期间,由于幼师学校缺少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干预,使学生更缺少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直接导致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对幼儿心理健康缺少针对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本身心理问题的增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来自于社会、家庭以及教学任务的多样化、复杂化、教育对象年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由于幼儿教师心理问题的增多,又缺乏社会干预和正确的自我调节,把不良的心态带到幼儿园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

(三)由于幼儿园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到重要的地位

我国推行的幼儿教育改革在给幼儿园园长、教师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给她们带来不少压力。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就是教师素质的竞争,幼儿园为提高教师素质,对教师的培训也只是重视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以及弹琴、唱歌、跳舞、朗读、绘画、写字六项基本功的训练,忽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三、对策

(一)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用良好的心理影响幼儿

1. 注重幼儿教师在校期间心理素质的养成。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定期深入幼儿园实际的教学实践,逐渐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环境以及人际关系。同时,要通过开展专题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使他们的情绪得到调节,建构良好的心理结构,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 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应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保证幼儿教师轻松、愉快地投入工作。幼儿园管理者应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给她们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使教师之间加强相互间的了解,从而降低心理压力。

3.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教师要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二)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少儿影视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视文化;幼儿;语言;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2-137-3

一、电视文化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一)电视文化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含量

语言的发展是以词汇的增加为基础的。幼儿语言表达中常常出现用词不当,或缺乏连贯性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少,词汇贫乏造成的。丰富幼儿词汇是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的基础。在以前,幼儿丰富词汇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获得;二是通过与他人交往获得。但是,幼儿阅读因识字有限,所以必须要在家长的参与下才能完成。通过对家庭基本情况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三口之家的家庭结构。年轻的父母们处于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使他们已经很难有时间来与孩子进行交流,更遑论需要大量时间的阅读活动了。当幼儿脱离婴儿期后,家长与幼儿交流时间的减少,使幼儿从家长那里获得语言学习的机会也相应的大大减少了。而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与社会现状又使幼儿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降低了,即使有交流的机会也会因为同为幼儿,生活经验及词汇量相差无几而获益不多。在这种情形下,电视便弥补了上述不足,随之产生的电视文化便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它在用直观性、多样性赢得了广大幼儿喜爱的同时,其幽默风趣、优美生动、简炼上口的电视语言也极易得到幼儿的喜爱,并且便于其记忆和背诵。它同时也可以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并且有词汇量大,词语更新速度快、语言结构时尚等特点对于幼儿词汇量的丰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电视文化有利于提高幼儿发音的正确性

清晰、准确、优美的语言,不仅能充分表达人的思想,交流感情,而且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幼儿时期,因为发音器官尚未完善,发音时常常出现吐字不清的现象。除幼儿语言分析能力不强,不能分辨语音的微小差别的原因外,幼儿还极易受到方言的影响。因为幼儿语言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以模仿为基础和手段。而电视文化所包含的语言发音大多是以标准的普通话进行的。所以幼儿在看电视的同时便会模仿正确的语音,从而能够发出正确的音节。

(三)电视文化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动画片的形式和内容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对幼儿有较强的吸引力,对幼儿的语言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小鲤鱼历险记》中的动画角色生动可爱,语言简单,贴进幼儿的日常用语。如《黑猫警长》、《蓝皮鼠和大脸猫》中的形象不仅亲切,而且幼儿再次运用后很容易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海尔兄弟》中不仅为幼儿塑造了两兄弟的英勇形象而且还有好多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使幼儿在娱乐中学习,在看动画片中也增加了不少常识。当然动画片中就少不了《蓝精灵》、《灰姑娘》、《猫和老鼠》这类动画片,还能使幼儿感受到其他国家的语言的特殊风格。

(四)电视文化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所谓社会化是指幼儿不断学习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或行为规范,并朝他所的社会团体对它的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相对于书籍而言电视是一种解构性的力量,书籍让社会化上午主体拥有文化优势,而电视则剥夺了他们的文化优势,儿童通过看电视可以缩小他们与社会的距离。电视让幼儿在家就可以了解现在的流行趋势,也可以知道现在有哪些受儿童欢迎的节目、活动等。

(五)电视文化有利于促进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言语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通过言语实践逐渐发展起来的,语言交往实践的多少,对幼儿言语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研究表明从小受到较多言语刺激的幼儿,其言语发展也较快。电视文化的特殊声音艺术,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言语刺激,幼儿在这种良好的刺激中,能逐渐掌握正确的发音、发音技巧和规范的语法,还能丰富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

二、电视文化对幼儿的消极影响

(一)电视文化容易使幼儿失去在交往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幼儿语言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运用,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够发现问题,在与别人(尤其是同伴)的交往和交流中才能够激发起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现在幼儿在看电视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独自一人观看,缺少与其他人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幼儿即使从电视中学得了一些语言,也很难使其在言语交流中得到运用。长此以往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幼儿对电视文化过于信赖造成语言发展中的错误

我们常常听到幼儿用:“电视上就是这么说的!”来反驳家长这种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幼儿对于电视的信任。由调查结果中可以知道,幼儿对电视文化的信赖程度是很高的,电视的影响是以持续不断的方式进行的。幼儿本身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又不强。久而久之,幼儿很自然就会将其中的一些错误信息当做正确的信息来接受。这一现象表现在语言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广告词、歌词以及小品台词等的影响力。有很多广告为了达到促进销售,上口易诵,宣传产品等商业目的而任意窜改词语,比如“领先一步”被改成“领鲜一步”。而且,这种改动又大多都是突出的重点,色彩鲜明,容易引起注意,识记和再认也更为容易。

(三)电视内容选择不当,造成幼儿语言不文明现象

幼儿在收看电视时不会加以选择,电视节目又良莠不齐,幼儿在一味的接受过程中,由于本身能力所限,不会加以分辨,只是单纯的将这些话做为了一个新的词汇来进行学习与模仿,但是若不及时加以纠正仍然会造成幼儿语言不文明、不优美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家庭与家长的影响力是很大的。调查中表明家长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其收看节目类型对幼儿看电视的选择、指导有一定的关系。家长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幼儿语言不文明现象出现较少。

除去上述两个方面的影响外,电视文化对于幼儿语言的发展还有着一些很难将其归类的影响存在。

三、家园配合,发挥电视文化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家长与孩子一起看电视

家长与孩子一起看电视,首先便于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收看电视的习惯,如吃饭不看电视等;其次,便于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电视中的内容,因势利导,使孩子逐渐形成善、恶、丑正确观念,从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以及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再次,便于加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促进孩子的发展。和孩子一起看电视,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增进亲子感情,活跃家庭气氛。一项研究表明: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可以大大减少电视中暴力镜头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

(二)发展幼儿兴趣减少对电视的依赖

兴趣广泛的孩子,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要比那些没有任何爱好的少得多。因此,要培养孩子的某种爱好。如:绘画、音乐、舞蹈、体育等,养成饭后散步的习惯,使孩子避免过度迷恋电视。另外,鼓励孩子和同伴交流,扩大孩子的社交能力。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时间、空间和必要的材料去玩。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能在玩中增长智力,同时玩也可使孩子摆脱肥胖症的侵扰。多给孩子买些有利于他成长的玩具。张令振和彭聃龄(1989)考察了有玩具和无玩具时儿童观看电视的特点。结果发现,有玩具可玩的儿童与单纯看电视的儿童相比,前者对电视注意的时间会降低一半,但在后来的理解测试中也发现前者对节目内容的理解并未受到影响。

(三)为幼儿选择好的电视节目

为幼儿选择好的电视节目是十分重要的。幼儿的分辨能力低,模仿能力却很强。好的电视节目能使幼儿学习到诸如正确的发音,语法及修辞等有利于语言发展的知识,反之对幼儿造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四)父母应加强对幼儿看电视的限制

父母对儿童的管教可以用来预测儿童的观看行为,也可以预测父母与儿童一起看电视的行为模式,当父母鼓励儿童观看电视节目时,儿童观看的是最高水平的知识型节目而不是高水平的儿童娱乐型节目,与那些父母观看限制较少的儿童相比,那些受父母观看限制较多的儿童较少观看儿童非知识型节目和一般观众节目,因此限制型父母较为成功地控制了儿童对非教育型节目的观看时间。

(五)幼儿教师应注意教育艺术的运用

幼儿园是孩子交流收视内容的场所,老师应通过对某一时期热点节目进行点评,尽量减少电视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的扩散。还可通过开展“小主持”等活动,增强幼儿在收视行为方面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对电视节目的初步鉴赏能力。

幼儿喜欢看电视虽然有受电视视听信号吸引的因素存在,但是也不排除幼儿缺少人陪伴的因素。家长陪伴幼儿看电视既可以控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又可以为幼儿选择电视内容,同时为幼儿讲解电视内容使孩子真正理解,学会分辨是非,避免盲目模仿。总之,电视对幼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影响也是可以调控的。只要我们科学地对待电视教育,就可使幼儿充分吸取时代产物的营养,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辉,税蓉.电视文化与幼儿的发展及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6).

[2]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朱静.有效运用各种渠道促进幼儿语言发展[J].学前教育专版,2005,(2).

[4]李明伟,冉慧勤.电视传播与儿童的社会化[J].新闻传播研究,2007,(6).

[5]严志娟.学龄前儿童的电视接触与电视广告影响研究[J].儿童广告研究,2006,(4).

[6]王乃正.幼儿语言发展中的环境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8).

[7]董玉妹.在幼儿活动中实现语言教育功能的新转变[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

少儿影视教育范文第5篇

通过对行为问题儿童少年的调查发现,行为问题儿童少年形成的原因与家庭环境的恶劣、影视文化的影响、教师的放任自流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一、问题儿童的成因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父母对子女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或是视为掌上明珠,一味满足子女物质、精神、生活上的需求,造成亲情过剩;或是粗暴生硬、呵斥、打骂,往往“恨铁不成钢”。据调查,在10-16岁的儿童少年的调查中,家长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的占20%,对子女溺爱、娇宠、纵容的占20%,发现子女有问题采取吊打、捆绑等简单粗暴方法的占19%,对子女违规违纪包庇默许的占9%。

其次,是家庭关系恶劣。一是家庭充满矛盾,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和谐关系,父母的激烈冲突,造成子女往往性格内向、孤僻自卑或向攻击敌视方向发展。二是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上受到严重创伤,有的子女因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从而导致说谎、逃学、偷窃等。

第三是家庭行为对子女的影响。一是家长的的言行有风范。文化素质、道德水平底下,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如赌博、打架、骂人、偷窃等等。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这都是自己应当学习和具备的。二是有的父母生活作风不检点,不正派等,这些都是在思想上给子女造成负面影响,客观上助长了子女在与异往中随便与轻率。三是暴富的父母“宠坏”了子女,有的父母认为自己有钱,家境富裕,父母视子女为心肝宝贝,养成任性、孤僻、内向、骄横、脆弱的心理,子女身上经常有成百上千的钱,有了钱就和同学吃喝玩乐,寻求刺激,拉帮结派。

第四是影视文化对儿童少年的影响,由于儿童少年的辨别能力差,在影视文化中有许多反映暴力、色情、犯罪的影片,如不加控制的来者不拒,尽数收看,势必成为儿童少年的模仿教材,不但未使儿童少年受到教育,反而成为教唆、诱发儿童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

第五是教师的放任自流。学生出现问题,教师不是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了解真实情况,纠正规范其行为,而是大声呵斥,打压,简单处理,把学生推到对立面,认为学生难以教育,从此不闻不问,把责任推给家长,推向社会,让他破罐子破摔。

二、问题儿童教育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不断挑战,我国既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也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必然多元化,既需要各种专业人才,也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专家、学者是人才,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也是人才。因此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各种有用之才。各级评价要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勤政廉政、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学校办学水平的改善、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等多方面对学校进行评价,期末抽查所有学科的学习情况。学校拟定方案从教书育人、教学教研能力、教学效果、教研科研实绩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身心素质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师德修养,刻苦专研业务,打造“三心二意”的“一现”教师。“三心”指有良心: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学生;有爱心:指爱教育工作,爱学生;有信心:指对学生要有信心,对自己也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虽不能做得最好,但一定能做得更好,不断地超越自我,那也是人生的极致。“二意”指教师要明白生活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改善更多人的生活。“一现”指“你的存在要体现你的价值――尽自己微薄之力,助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首先,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证,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学校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以免造成不良影响,遏止了校内的不良成员进行破坏,避免“留守儿童”结识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其人格发展能够“弃恶扬善”。

第一,开设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辅导和教育,要开设成人心理,少年儿童心理教育以及家长品德行为修养教育和一些儿童少年教育知识方面的教育。

第二,社区要加强精神文明道德建设。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向上的活动,让家长有健康的娱乐方式,以及开展“五好家庭”评选,帮扶问题家长解决问题和困难,让每一个社区都成为健康家庭的有力柱石。

第三,形成舆论谴责机制。媒体和社区对不良行为的生活方式要加以谴责和制止,造成舆论压力,让家长有所顾忌。

第四,家长要控制学生的收视权利。对于反暴力、反色情、反违法犯罪的影视,要控制收看,或要边看边讲解,提高子女的辨别力。要严格控制子女的打电子游戏和上网的行为。因电子游戏多是激烈对抗的内容,容易造成子女的对抗心理,而上网则什么内容都有,色情的、低级的、网恋的等等,容易造成子女早恋或养成性格孤僻,沉浸于虚幻世界,厌恶现实生活。

第五,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育学生关心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教育、不管理学生,是教师失职和渎职的表现。教师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人格魅力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条件。

第六,要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学生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对症下药的进行教育,使学生走向教育的对立面。从而导致学生否认教育、抵制教育。为此,要创造条件,使教师有机会不断地更新和提高自己教育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参加各种进修和观摩,派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的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