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农产品 进出口贸易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214-01

1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

随着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不断地公开和制度,我国农业不断地融入全球贸易是势在必行。由于我国不断参与国际贸易进程,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不断与国际进出口贸易制度相适应,所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不断出现新特点,虽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农产品出口还小于进口;还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变为逆差,并且逆差的趋势还越来越强。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存在的风险高于市场多元化趋势,这是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是相符合的。

2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口易于出口的现象显著

由于国际市场价格长期高于中国农产品价格,对农产品的进口采取非关税政策。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力度比较小。我国农产品的很少参与国际交流。导致现在主要的进口产品就是原来的出口农产品产品。

2.2 我国农产品出口不断受阻是因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在国际贸易中有些国家以保护生态和人类健康环境为借口,设置一系列苛刻的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国外农产品的进口采取的限制政策即为绿色壁垒。在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将的情况下,绿色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冲击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有效手段。传统农产品的优势被严重削减,导致我国农产品走向市场受到严重的冲击。

2.3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不能适应国际贸易竞争力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不及其他国家,尽管入世以来中国农业科技不断进步,但是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还是没有竞争优势,特别我国大宗农产品中的科技含量更为低级。我国农产品科技远远不能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中国农产品在质量方面尽管不断创新改进,但还是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还是占于主导地位,从根本上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增加农产品的数量、改善并且进行加工。对于我国的农产品来说,普遍存在这各种风险。

2.4 我国出口体制尚不健全且竞争严重影响出口

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世界贸易经济潮流。我国农产品要适应国内市场经济的变革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何况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农民的利益不断受到损失及不能及时的了解国际贸易状况的信息,不能及时调整生产出符合需要的农产品与这种生产与贸易分离的状况是严重相关的。并且由于出口企业内部的不妥善竞争产生了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由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偏低,严重冲击出口国家的国内市场。我国根本不存在倾销的倾向,但是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价格确实很低,这主要是出口企业相互竞争,自相压低价格造成的,但是由于出口值明显落后于出口数量,所使我国的利益受到很大损失。

3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3.1 按农产品技术彼岸准组织生产,实施绿色品牌战略

作为一个发展大国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贸易相关的环保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远远不及发达国家。自入世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要冲破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只有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不断加强宣传环保教育加强全民意识的广泛宣传。利用媒体对对外贸易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的情况进行报道,使人们深刻意识保护环境的严重性及重要性。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环保是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建立、健全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严格关注国际标准适用来适应国际贸易潮流,使我国出口产品在环境标准方面达到国际要求,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扩大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推进环境标准制度,开发环境标准产品;发展绿色市场、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伴随着保护环境与保护资源意识的不断加强,同时开发环保成本低,质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产品。采取适当的环境贸易措施来适应新的国际领域市场,严禁国外污和不和标准的产品向我国出口。不断提高环保意识拉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3.2 依靠高新科技和规模经营,降低单位农产品成本

为了用技术创新来创造良好环境可以建立可行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和农业科技产权激励机制,使科技工作者培育农产品等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提高其创新活力;鼓励采用“产研学”等形式,着力发展农业科技产业用来加快科技成果的创新和应用。

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世界贸易组织;对外服务贸易;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2-0029-05

收稿日期:2013-10-28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路径研究(2012SQRW235)

作者简介:孙艳(1978-),女,安徽淮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国际贸易。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since entering the WTO

SUN Yan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Trade, Anhu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 Trade, Huainan, Anhui 232007, China)

Abstract:Since joining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hina ha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in foreign service trade.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achievements in foreign service trade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s in foreign service trade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on Chinese foreign service trade in the future with regard to the framework of WTO.

Key words:China;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foreign service trade; problems; development strategy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方。在世界贸易组织基本运行规则指引下,在世界贸易组织三十个协定,特别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保障下,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取得了可喜成就。在对外服务贸易规模方面,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 705.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5.6%,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其中,出口为1 904.4亿美元,同比增长4.6%,居世界第五位;进口为2 8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居世界第三位(见表1)。在对外服务贸易行业分布方面,2012年,旅游业居首位,进出口总额1 520.1亿美元,同比增长25.6%;运输业第二,进出口总额达1 247.7亿美元,同比增长7.5%;咨询业第三,为534.7亿美元;保险服务业第四,为239.3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第五,为187.9亿美元;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第六,为182.9亿美元;建筑服务业第七,为158.7亿美元;广告宣传业第八,为75.2亿美元;金融服务业第九,为38.2亿美元;通信服务业第十,为34.4亿美元;其他商业服务总共为479.8亿美元(见表2)。在对外服务贸易目标市场分布上,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目标市场前五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中国香港、欧盟(27国)、美国、东盟和日本。我国与上述五个国家(地区)的服务进出口贸易额超过3 100亿美元,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二。在对外服务贸易企业结构方面,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企业结构为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体上是4∶4∶2的格局。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依然是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唱主角,民营企业力量相对薄弱。在对外服务贸易国内地区分布方面,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地区分布仍相对集中于沪、京、粤三地。其中,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 515.6亿美元,居全国第一;北京首次突破千亿美元,位居第二;广东为713.1亿美元,排名第三;同比分别增长17.2%、11.7%、15%。三地合计占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9%。在对外服务贸易收支平衡方面,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为逆差,金额为897亿美元(见表3)。

表1 我国入世以来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及世界排名(2001~2012)

表2 入世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分行业情况表(2001~2012)

表3 入世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2001~2012)

综上所述,入世以来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我们又看到,现阶段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剖析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寻促进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服务贸易主要成就

(一)对外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2001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额为719亿美元,世界占比为2.4%,世界排名为第13位。201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额猛增至4 706亿美元,增长了5.5倍,世界占比为5.6%,提高了3.2个百分点,世界排名为第3位,位次上升了10个位次,已经成为世界对外服务贸易大国。

(二)对外服务贸易结构渐趋优化,高附加值对外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12年,我国旅游和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8%,比2001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高附加值服务中的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出口快速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22.5%、18.6%、40.1%、17.8%、18.2%;通信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进口增势显著,增幅分别为38.6%、158.4%、20.7%。

(三)重点领域服务进出口贸易成效显著

首先,2012年,旅游和运输等传统服务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58.8%,规模优势继续巩固,贸易效益继续提升。其中,旅游服务进出口贸易额为1 520.1亿美元,比2001年的317亿美元增长了3.7倍,居各类服务之首;运输服务进出口贸易额为1 247.7亿美元,比2001年的159.6亿美元增长了6.8倍,位居第二。其次,我国服务外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年均增长率在50%以上。2012年,我国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38.5亿美元,同比增长34.4%,执行金额336.4亿美元,同比增长41.1% ,使中国攀升为全球第二大离岸外包承接国。再次,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呈现良好势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9、2010、2011年文化产品核心内容的对外贸易额分别为97 882.52万美元、135 083.25万美元和145 170.65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 。最后,我国技术进出口贸易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2006年至2011年,我国技术进出口总额从226.1亿美元上升到535.6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1倍多。

(四)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更加健全、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2006年,商务部开始成立了服务贸易司,专门负责拟订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制订我国服务和技术进出口贸易政策,并负责对我国对外服务贸易进行监督和管理。2011年,商务部把服务贸易司更名为服务贸易与商贸服务业司。

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制订了《服务贸易“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服务贸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贸易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同时,在服务外包、技术贸易、会计服务、文化贸易、中医药服务贸易等服务贸易重点领域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五)对外服务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已经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对推进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还多次成功举办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重庆)高峰会、中国(大连)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等大型展会,为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六)对外服务贸易基础工作不断夯实

入世以来,我国出台了《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使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每年都用中英文对外《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全面分析研究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的成就和不足,为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另外,还适时出版发行《服务贸易简报》、《中国软件出口发展报告》等资料手册,以指导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七)服务市场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入世以来,我国认真履行承诺,为国外服务商提供了包括金融、电信、建筑、分销、物流、旅游、教育等在内的广泛的市场准入机会。“在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分类的160个分部门中,中国开放了100多个,开放范围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2011年,中国新设立服务业外商投资企业15 000家,利用外资大约500亿美元,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近50%。我国的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2011年已达到了7.25%,处于世界中等水平。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服务贸易主要问题

(一)对外服务贸易规模仍偏小,且持续逆差

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对外贸易总额为43 375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4 706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8%;货物贸易38 669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89.2%。世界各国对外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平均水平为18.6%,而我国仅为10.8%,显然,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比重偏低;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际货物贸易的比重为10.5%,而我国服务进出口贸易额仅占国际服务贸易总额的5.6% ,只是货物贸易占比的将近一半,服务贸易规模明显偏小,这与我国的经济总量、与我国的对外货物贸易量是不相吻合的。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就一直处于逆差状态。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且最近两年迅猛增加,2011年为549.2亿美元,2012年更是高达897亿美元,已处于严重失衡状态。

(二)对外服务贸易结构失衡

一是服务贸易部门结构失衡。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仍以传统行业为主,2012年,传统的旅游和运输服务占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总额的58.8%,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仅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21%左右,部门结构明显失衡。

二是服务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2012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相对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约90%的服务进出口贸易是由我国东部的11个省份完成的,其中沪、京和粤三地服务贸易进出口就占到了69%,远超其他省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而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落后。

三是服务贸易国别(地区)结构失衡,目标市场过于集中。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目标市场过于集中,中国香港、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最主要的目标市场。特别是中国香港地区,2012年与我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1 345.5亿美元,占到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28.6%;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占我国服务进出口额的比重则高达65%,而很多的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和地区却几乎为零。

(三)服务业整体发展滞后,开放度不高,竞争力不强

由于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层次低且相对落后,导致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对低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或接近70%,而中国现在仅为43%,占比相对偏低。一个国家如果服务行业整体发展滞后,势必会影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中,垄断经营现象严重,诸如金融、保险、证券、运输、邮政、电信、医疗、教育、商业、科研等部门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经营。因为垄断,这些部门和企业往往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压力,市场开拓和竞争的意识和实践就会淡化和弱化,其后果就是保护落后、工作懈怠、效益低下、竞争力疲软等。

四、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对策构想

(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

现代服务业具有“三高”等特点,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方面,要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商务服务行业;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加快发展动漫服务业、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创意服务业、会展服务业等。同时,还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多式联运、物流配送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

以开放促发展,是我国未来服务贸易发展的总趋势。我国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与国际接轨,放宽市场准入,消除市场壁垒,不断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并利用国外服务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手段,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在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同时,可通过服务贸易“商业存在”模式,实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开放型经济战略转型,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战略升级。

(二) 多渠道扭转服务贸易逆差

一是要适度管控汇率波动。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额高达897亿美元,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一定要坚持有管控的汇率政策,控制住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扬,为服务出口企业减压。

二是要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同发展。以货物贸易带动服务贸易,发展与货物贸易相衔接的服务贸易。为了增强我国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拉动作用,需要不断发挥服务贸易高附加值优势,逐渐提高货物贸易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延长货物贸易价值链。同时,要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在对外出口结构中的比重,改变因大量进口资本密集型设备而阻碍制造业对生产业需求的状况,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步提升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形成上下游完整的制造业产品生产链条,促进国内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

三是要有序引导服务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开拓和占领国际服务市场。对外服务直接投资有利于绕开国外贸易壁垒,有利于降低对外服务贸易成本,有利于国外服务市场的开拓和占领。因此,政府要引导、扶持我国服务企业克服困难,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加快服务出口步伐,以推进服务贸易进出口均衡发展。

(三)调整和优化对外服务贸易结构

要着力提高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文化、咨询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现代服务贸易占服务进出口贸易的比重,优化服务贸易部门结构。同时,要继续加快发展重点优势领域的服务进出口,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跨国公司在华服务外包业务,扩大我国服务外包市场份额,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建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我国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各地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有重点地发展特色对外服务贸易,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同时,充分发挥对外服务贸易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构建充满活力、各具特色、区域协调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格局。诸如,上海、北京、广东等地,银行设置比较密集,就可以狠抓对外金融服务发展;而沿海地区港口比较多,就可以大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贸易;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丰富,就可以优先发展对外建筑服务;有些中西部地区城市大学比较集中,就可以大力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软件服务等。

参考文献:

[1] 张莉.中国对外贸易监测报告2011[M].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

[2] 周柳军.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12[M].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3.

[3] 商务部.2011年服务贸易工作要点(商服贸字〔2011〕1号)[R].2011-1-13.

[4] 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012[M].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3.

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FDI;进出口贸易;区域经济;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005-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并非齐头并进,而是有先有后、有强有弱,不同的省市、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与FDI和进出口贸易在区域空间分布上存在的显著差异有密切关系。[1]本文以我国三大地区(30 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95年以来我国整体的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FDI和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对我国的外资引进和外贸发展情况提供一个全面和清晰的了解,便于发现三大地区间的不同和差距,以寻求缩小地区经济差异、促进不同地区引资和外贸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

本文借鉴韩家彬等(2012)的做法,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技术进步、出口、进口和FDI也引入生产函数,把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可观测的因素设为μ,则传统的生产函数被改写为:。[2]为了减少异方差和统计数据中的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数据波动的不平稳性,对上式取自然对数,得到本文计量回归分析的面板数据模型:

Y为各省市的经济增长,用CDP来表示;A为技术进步,用各省市的研发投入表示;K为资本量,用各省市的国内投资表示;L为劳动力,用各省市的就业总人数表示;EX用各省市的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表示;IM用各省市的货物和服务进总额表示;FDI用各省市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净流入量表示;c为随机误差项;j表示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i为省份;t为年份。

本文大部分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少数缺失的数据利用中值法计算得出。进口、出口和FDI数据利用人民币对美元各年的年均汇率换算得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由于所缺失数据太多,故未将其纳入模型)。[3]

二、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为了检验各个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回归之前需要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防止“伪回归”,本文主要采用LLC检验,IPS检验和ADF检验法。通过分别对LnY、LnA、LnK、LnL、LnEX、LnIM、LnFDI进行检验,发现各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存在单位根;对其一阶差分后的序列进行检验,发现各序列都是平稳的。故可知,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变量的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为I(1)过程。

(二)协整检验

各变量的时间序列是同阶单整的,故可进行协整分析。本文采用建立在Engle and Granger二步法检验基础上的面板协整检验,具体方法有Pedroni检验和Kao检验(结果见表1)。Kao检验显示,全国和东、中、西部的P值都是0,在1%的显著水平下;Pedroni检验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各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存在协整关系。

(三)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文利用Hausman检验来分别确定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面板数据模型的影响形式,结果都拒绝了原假设,故其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FDI、进出口贸易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就FDI而言,从全国范围内来看,FDI流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总的来说不是十分强烈,为-2.05%,东部和西部分别为-11.22%和-6.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东部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最早引入了大量FDI,这些外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一旦FDI的流入减少甚至出逃,会对经济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4]随着产业和资本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中部地区流入的外资不断增加,但由于中部经济发展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劳动力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低等原因,使得利用FDI的效率低下,并没有推动经济增长,甚至反而造成了大量资金的闲置和浪费。1999年以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西部吸引外资提供了良机,由于西部地域辽阔,技术和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涌入的外资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起到明显作用,短期内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进出口方面,从全国来看,进口和出口都能推动经济增长,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比进口大,这符合“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假说。东部地区的进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均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中部地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但力度小于东部,而进口的推动作用不显著;西部地区进口和出口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东部地区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进出口贸易平稳发展,进入了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国际化模式;中部地区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出口发展迅速,但薄弱的基础使得进口贸易发展滞后,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明显;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出口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将会逐步显现,进口虽然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但强度不会太大。

最后结合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来看,全国以及东、中、西部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东部地区的劳动力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全国及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而言,中部和西部地区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低于资本和劳动力,而且中部地区资本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西部地区。可见,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是影响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1993―2013年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FDI、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和启示。

(一)结论

在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FDI、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三者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从全国整体来看,FDI和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十分显著,其中进口和出口贸易均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于进口贸易,而FDI却对经济增长起着负面影响;东部地区的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最为吻合,虽然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仍大于进口贸易,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以及FDI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地区,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而进口却不显著,FDI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和FDI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进口贸易则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但均不显著。另外,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仍是影响全国及区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二)启示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三大区域应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特点,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基本要素,制定出具有特色的、适合本地区的综合发展策略,避免盲目跟风和一刀切。

第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对外贸易发展成熟且与经济增长形成了良性机制,进口、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大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故相关部门应注重优化进出口商品的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商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国内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外,东部地区引入的大量外资已经渗入到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外资流入的减少或出逃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动会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故东部地区应逐步减少对外资的依赖,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率,并积极、有效利用国内资金,合理分配内资与外资的比例,防止外资独大。

第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拉动,进口贸易发展萎缩,外资流入量少。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除了要大力发展出口贸易以外,要更加注重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外资投入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吸引高质量的外资以解决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管理经验,努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使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而提高进口贸易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由于开放的时间相对较晚,进出口贸易和外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不显著。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等优势,并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政策以及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大力完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从而吸引FDI从东部和中部向西部流动并带动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促进西部地区企业成长、产业升级,尽快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5]

参考文献:

[1] 赵春玲.湖北FDI、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2] 韩家彬,张 振,李豫新.进出口贸易、FDI对金砖5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11):66-73.

[3] 邓淇中,郭 丹,刘 涛.FDI、进出口贸易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差异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6):107-109.

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影响因素;优化调整策略

作者简介:张颖(1972-),女,辽宁本溪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贸易研究所研究员、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01-03

一、辽宁省出口商品的现状特点

(一)入世以来对外贸易总额显著增加。从2001年到2012年,辽宁省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都呈现一种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出口贸易总额,增长幅度更是非常大,从2001年的197.9亿美元到2012年的601.5亿美元,增长了近两倍(见图1)。而且贸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在全国的沿海城市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位居前列,各个行业的产品出口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仅就农产品出口状况而言,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12.3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5.2亿美元,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左右,且这种增长的势头仍在继续,目前辽宁省的农产品出口额和出口量仅次于山东和广东两个省。

(二)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增长速度强劲。辽宁省出口贸易以一般贸易和来料、进料加工贸易为主要的贸易形式,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达到出口总额的90%。2012年,辽宁省一般贸易出口额为295.6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32.7%,占贸易出口总额的将近一半;而加工贸易出口额305.9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17%左右,同样也呈现出占贸易出口总额近一半的状况,这两种贸易方式均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增长速度。另外,由于辽宁省大量保税区和保税仓库的存在,因此政府的优惠政策也比较多,这使得仓库出境货物和仓库转口货物的贸易额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三)进出口贸易比例趋于合理化,国际进出口收支呈现基本平衡。辽宁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上涨,但是其增长速度却逐年下降,且出口额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下降,出口贸易占总贸易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55.8%升至2012年的57.8%,进口贸易占总贸易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4.2%升至2012年的52.0%。从入世至2012年,尽管出口贸易额一直高于进口贸易额,但是辽宁省的贸易顺差不断地缩小,进出口比例趋于合理化,国际进出口收支基本平衡。(见图1)

(四)出口商品结构日趋优化完善。虽然辽宁省的出口商品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科学技术进步浪潮的推动和省政府优惠政策的鼓励下,辽宁省传统产品出口附加值也在提高,一些较低级产品的出口量正在减少,出口高科技产品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如农副产品和纺织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省内重要的出口产品仍为这些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辽宁省也注重出口商品的多样化,使省内的出口贸易发展形式呈现出较为平均的局面,如现在省内增加了办公产品、建筑材料、日常生活用品的出口量。此外,省内机电产品出口额和第三产业的贸易额度也在不断上涨,增长速度也较以前有所加快,2011年机电产品出口225.5亿美元,2012年机电产品出口1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4%;2011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922.6亿元,2012年的增加值为1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目前,辽宁省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从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型,由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进行转型。

二、辽宁省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商品的层次较为低级,贸易方式比较单一。辽宁省进出口贸易商品层次较低,以缺乏具有时代竞争力的、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主要出口商品为小商品、小工业品和原始重工业产品,而高新科技产品的出口量在整个辽宁省出口贸易额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同时,由于省内的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较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因此,省内的出口贸易方式表现的比较单一,主要是一般贸易、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据统计,2012年,辽宁省一般贸易出口额295.6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额为305.9亿美元,而高新科技产品仅为50.9亿美元。

(二)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省内进出口贸易的商品层次较低,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占据辽宁省出口贸易形式的半壁江山,因此辽宁省出口结构形式较为单一,出口的范围较狭窄。由于省内的企业多为代加工企业,主要为国外的企业提供劳动力,而本省内的企业又多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没有新型的科技产业,没有产业的核心技术,更没有自主创新力。所以,辽宁省内大多数进出口贸易企业一直扮演着国外企业的产品加工者和贸易代工者的角色,自身无法拥有科技含量高且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大的产品。在整个国际贸易结构中,处于劣势地位,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三)出口的市场比较单一。入世后,辽宁省出口贸易市场结构虽然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出国的国家数量也在增加,但是主要的贸易对象仍然是日本、韩国、朝鲜和美国等国家的企业。根据辽宁省政府统计公告显示,辽宁省与日、美、韩之间的出口贸易总额占了整个出口贸易额的70%,按照进出口总额排列,日本已经成为了辽宁省最大的贸易伙伴,其后依次是美国、韩国、中国香港。虽然近几年对这三个国家出口占据辽宁省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呈现出少许下降的趋势,但是在短期之内,日、美、韩这三个国家仍是辽宁省主要的贸易对象。这就使得辽宁省的出口贸易过多的依赖这三个国家,容易受到这三个国家经济形势和国际政策的影响,不利于辽宁省的日后经济的发展。而辽宁省对欧洲宽阔的市场并没有过多的涉足,出口额度较少。(见图2)

(四)出口贸易主要以省内大城市为主。辽宁省的进出口贸易主要分布在省内的大城市,分布不均匀,布局也不够完善,主要集中在沈阳和大连两个城市,两个城市的出口贸易额占辽宁省整个出口贸易额的50%以上。近几年营口、本溪等城市的出口贸易额有了显著增加,其中营口的出口额从2005年的第七位升至2012年的第三位,本溪也在2012年成为了全省出口贸易额的第五名,增加了168.2%;而锦州、辽阳的出口贸易额则仅仅有小幅度的增长,在2012年分别成为第七位和第八位,但是这些城市仍有非常多的市场潜力需要挖掘和发挥,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有待于提高。(见图3)

(五)贸易对外依赖较强。贸易对外依存度,一般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以及同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该地区和国家加入国际分工、国际市场的程度。对外依赖性越强,则表明该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发挥的作用越大,与外界的经济联系越多。然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依存度越高,则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会越多的依赖国际市场,就越容易受到国际上其他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同时风险也就相应的增加。目前,辽宁省经济发展迅速,而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利用外资投资的金额也保持快速增长的势态,从入世的35.9亿美元到2012年的267.9亿美元。同时,辽宁省大多数贸易额也是依靠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加工贸易创造的,这些加工贸易的存在无形中增加了辽宁省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同时,辽宁省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技术比较落后,这使得辽宁省的工业制成品必须依靠国外的先进技术才能更好的进行出口。

三、辽宁省商品结构优化调整策略

(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技术进步是一个地区比较优势动态变化中重要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促进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性因素。为了增加省内品牌自身的价值和改变出口商品的低层次,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则显得至关重要。以创新为全省出口发展的核心环节,以加大力度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出口为主要手段,以尽快提高辽宁省高科技产业在总出口中比例为最终目标。首先,辽宁省需要全面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应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产品,在传统的重工业和初级产品生产中注入高新科技和先进高效的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其次,辽宁省还需要提高创新能力,结合各个城市的区位和科技优势,生产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调整了全省通过依靠出口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而获得出口贸易额的商品结构,增加全省出口能力,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大做强本土企业。截止到2012年,辽宁省对外贸易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和仅为出口总额的50%。所以,省内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如增加民营企业出口退税、对那些可以采取先进生产技术或拥有自己品牌的企业给予优惠策略等其他鼓励政策,做大做强省内本土企业,刺激更多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增加出口量,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据省内的出口贸易主导地位,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省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统筹兼顾的作用,监管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产品,组建内资企业,集中省内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各个企业技术和人才的优势,鼓励内资企业与跨国企业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竞争,从而使辽宁省的商品结构向着更全面、更积极的方面发展。

(三)实行开拓多元化市场的策略。目前,辽宁省出口市场更偏重于亚洲,尤其是日本,每年出口贸易额比重占辽宁出口贸易额的60%以上,所以辽宁省应该在巩固美、日、韩这三个出口贸易国的主要地位的同时,应进一步开拓和加强同欧洲各国、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合作。辽宁省和这三个国家的出口贸易几乎达到一种饱和的状态,基本上出口额度上涨空间不是特别大,然而,非洲、拉美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既是一个崭新的市场,又是有发展空间和潜力的市场。随着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外交关系的发展,辽宁省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对这些国家贸易往来的优惠政策,使得这些国家的市场成为辽宁省新的贸易出口增长点,扩大辽宁产品在拉美、非洲市场的份额,促进辽宁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等其他第三产业。辽宁省的出口贸易多以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为主,但是为了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提高辽宁省全面的出口竞争力,所以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来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一条必经之路。首先,辽宁省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充分把国际旅游和劳务输出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尽快完善和优化服务贸易的环境,加大政府对现代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同时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体系,大力增进文化产业、保险和金融等部门的发展,打造出属于辽宁省服务贸易龙头产业,使本土的服务贸易做大做强。其次,辽宁省还要加快改造传统服务贸易结构的步伐,改善全省服务贸易的管理方式,在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贸易品牌,让辽宁省的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进一步促使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

(五)以区域创新促进商品出口的发展。首先,要在充分发挥沈阳、大连的传统核心优势地位和科学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发挥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等辽宁沿海工业带城市的优良海港的地理优势,同时还要挖掘省内其他内陆地区城市的潜在优势,进一步发掘省内不同城市的潜力,合理进行产业分布,采取划分出口商品结构层次的方法,建立分市场、分种类的加工区,做到以出口地区为基本目标市场,按照出口市场的需求规划生产规模,以各城市不同的贸易优势促进出口产业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从而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其次,辽宁省应该在依托沿海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滨海公路与空港、海港的贯通,大力发展集装箱贸易和物流业,成为外贸出口新亮点。

(六)合理引进和应用外资。国外直接投资对辽宁省贸易结构优化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过技术和资本等流入省内,改变辽宁省的贸易结构,从而促进辽宁省的贸易结构优化;第二,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使得辽宁省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提高,改变全省的消费结构,进而进一步改变了贸易结构。因为省内进出口贸易主要是产品加工贸易,需要依赖于国外企业的需求和国际市场的需要,缺乏支配市场的能力,使得辽宁省容易被国际市场所牵制,所以需要合理的引进和利用外商投资。针对国外直接投资在辽宁省中的效能,需要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以加工贸易为主要的出口贸易,使得辽宁省对国外的技术依靠较多,所以需要结合未来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各个城市的优势,增加引进外资的种类,合理的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或者加工环节,并充分学习其中各个环节的先进技术,将其应用到辽宁省相类似的产业中,以提高全省本土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发展层次,增加其出口竞争力。同时,把好引进加工环节对环境影响的关卡,不引进或少应用对辽宁省环境影响大的加工贸易。其次,应将利用外商投资与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效的结合起来,加强外资对辽宁省企业的宏观和政策上的引导,优化外资投入结构,使其朝着有益于辽宁省出口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发展。另外,需要创出辽宁省自己的品牌,出口到国外市场,增加GDP,从而形成一种尽量较少的依靠国外投资来增加辽宁省居民收入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蓝天、曲鑫.辽宁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战略思考[J].对外经贸,2012,(10).

[2] 李辉、韩晶玉.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3] 于春萍.浅析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4] 丁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03).

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 进出口 银行

1 国际贸易融资的概述

国际贸易融资以国际贸易为服务对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完善,国际贸易要求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我国近几年来随着外贸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而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融资重点往往放在各种常见的贸易融资操作流程和贸易风险、贸易欺诈等等表面的问题上,并未根据我的基本国情和相关银行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并且依据客观分析去确定融资对策,不断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作为一项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和进出口有关的融资活动,首先它具有综合性效益,收益率高,利润丰厚,是现代银行有效运作资金的理想方式之一;另外它也有效的解决了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同时作为国家贸易传统意义而言国际贸易融资在广义上是指外汇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所有融资活动,即狭义的常规贸易融资,也包括在此基础上的创新;狭义而言,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外汇银行在为进出口商办理汇款和信托的结算业务时,对进出口企业提供的与结算相关的融资便利,其基本方式包括出口项下的打包放款、押汇、票据贴现,进口项下的押汇、信托收据、提货担保等等。

2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由于贸易融资涉及多方面的风险,并且我国的银行在外汇业务相关处理程序上比较落后,而且国家本身也缺乏相关的健全的风险监控机制,所以造成了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此外,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方式简单,不同于发达国家繁多的贸易融资方式,在我国,就实际应用而言,各银行的业务范围以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为主,主要是信用证结算和融资相结合为主,而对于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复杂的业务涉及范围有限;其次是我国国际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这源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结构体制,我国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往往成为资金的主要投入方向,这就意味着,非国有体制的企业则相应的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无法进一步完成企业的国际化转型。另外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惯例存在一定差距,这和我国从事国际贸易融资的时间相对较短有关。同样的我国的进出口企业作为国际贸易融资的一方,也同样面临风险缺乏有效防范,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缺乏等等问题。

作为政府方面,一方面我国并未形成相对完善的国际贸易融资法律环境,而且,我国的进出口信贷体系并不完善。这都是我国当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中应克服的问题

3.1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机制

面对日趋复杂与国际化的国际贸易融资,考虑当前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我国必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主要是为了紧跟国际形势发展,收集处理风险信息,建立国家级别的风险信息中心,完善风险信息机制,即时公布信息,以作为银行和企业的参考标准,防范于未然。

3.2 不断创新改革融资手段

由于我国当前融资形式单一,业务素质落后,所以根本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根据我国国情不断拓展业务,提出符合市场要求的融资方案,扩大保付、福费廷等国际主流业务,以满足企业的融资要求,推动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业务人才

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多方面的风险,所以我们必须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监管。要切实调查相关单位的资信状态、企业经营能力、盈利状况等等,同时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方,实行贷后监督跟踪调查等等,以便及时作出决策降低金融风险。与此同时,我国应建立相关体制培养通晓国际惯例,熟悉技术操作,精通信贷业务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队伍的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和风险意识。

3.4 健全法律体制

由于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这会让本来就存在很大金融风险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无法可依,会加剧风险的不可控性,同时阻碍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合理利用科技手段,建立专业商务平台

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发展的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大大节约时间与资金成本,也规范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一方面节约了时间和资金成本,另一方面也规避了金融风险,并且可以实时更新与交流经济信息。

4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健全,缩小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迅猛发展,进出口企业和银行对贸易融资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我们要结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国际形势不断完成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变革。(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姜学军.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及风险控制.东北财大博士学位论文.2003.

[2] 周海平.国际金融与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3).

[3] 关平安.国际商务新操作.中信出版社.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