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数学论文

中小学数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数学论文

中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在课堂教学环节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包括课前备课环节、教学环节、课后反思环节。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素质。在备课环节,教师不仅要深入探究数学教学大纲,还要和学生进行积极地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为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供前提。在教学环节,教师要通过和学生的互动来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对他们的思路进行点拨和启发,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课后反思环节,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来反思存在的问题,同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谈谈学习的感受和看法。在互动教学中,不仅使学生和教师的情感加深,还能让教师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二)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水平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收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针对学习能力和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始终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并给他们布置一些较难的学习任务,利用这些学生的好胜心来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到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通过主动探究知识来提高数学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关注,让他们从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树立起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通过逐步提高数学问题的难度,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的数学能力不断提高。通过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使课堂学习氛围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实现了高效教学。

二、根据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指在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时,在理解新知识时存在疑问的心理状况。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为基础的,只有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一些疑问,并运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这些疑问,才能让他们真正内化新知识,增加数学知识的积累量,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注重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对他们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并让学生掌握分类、归纳的方法,使他们初步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通过探究数学知识主动提出问题。在自主意识的学习下,他们对探究知识具有很大的热情。

(三)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

利用情境教学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中,使他们在思考问题时能有效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探究要学习的内容。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具有明确的探究目的。在目标的指引下,他们能真正对运用数学,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四)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善于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使他们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多种思路解决这些问题来使数学创新思维获得发展。

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断提高。

四、总结

中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好地渗透数学文化,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端正的态度对待数学文化,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要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紧贴实际生活,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身的数学文化知识储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阅读中外数学名著,为将数学文化渗入小学数学教材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方面要从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应用价值、数学教学目的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够保证在渗透数学文化的过程中保持其中心思想不变。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自我提升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自身教案研究设计的能力。如湖北某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利用在小学数学教浦祝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措施研究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为中心主线,平时利用课余时间阅览了多部数学名著,比如《数学的发现》《爱丽丝漫游数学奇境》等,在此基础上大大提升了自我的数学文化认识。

二、充分将数学文化和小学数学教材有机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其中往往会增设部分与数学有关的趣闻等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利用一个奇妙的故事首先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再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世界,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知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历史,以数学历史为主线可以让学生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归纳、类比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数学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前备课时,要充分理解教材编纂的用意,要运用最恰当的数学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文化素养。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认识万以内的数》中就增设了算盘的相关内容,介绍了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在2600多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利用算盘进行记数和计算,并且陆续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家,这不仅加深了小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还潜在地提升了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教师在讲《数一数》过程中,可以利用图片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拿出一张动物园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归纳,图片中有多少种小动物,都有哪些种类的小动物,让小学生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对回答得又快又准确的小朋友进行及时的表扬。在结束课堂教学进行总结时,教师告诉学生在进行数数时,可以从左往右数,也可以从右往左、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数,这样在数数的过程中就不会有遗漏了。整个课堂小学生不仅认识了各种小动物,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三、利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展现数学文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增设丰富的教学活动能够较好地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师通过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导向,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顺利进行数学教学。各种数学小游戏、数学趣闻故事、智力游戏和竞赛都是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教学活动的开设都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必须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苏教版第三单元《分一分》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七巧板等,通过比赛的形式看哪位小朋友能够最快、最好地将不同形状的七巧板进行分类,通过分类的小游戏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有规律地进行分类。又如小学数学教师播放《拍手儿歌》让学生认识前、后、左、右,然后提问“你前后左右的同学都是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还培养了小学生合作意识。

四、考试内容中融入数学文化

在考试内容中融入数学文化不仅能够较好地反馈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进一步升华小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在考试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对数学知识点的考查,更多的是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提升,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设计考试内容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将数学文化融入其中。比如在试卷中设计这样一道题:“小明帮助妈妈去买菜,白菜每斤2元4角,妈妈要求小明买两斤,小明应该付多少钱?”这种贴近生活的考试题目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五、结语

中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设问;研究

精心设计悬疑问题,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可以改变传统的平铺直叙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融入课堂教学活动。

一、创设故事化的教学问题

创设故事化的问题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从而运用多元化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7的加减法”时,可以先让学生看“老鼠背土豆”的图编故事:小老鼠从地里偷了7个土豆,但是在回家的路上,装土豆的袋子破了一个小洞,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小老鼠背土豆回家的路上,有可能会掉几个土豆?带回家几个?”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练习,并动手模拟实际情况,最终得出不同的答案:有可能丢掉1个,还剩6个,算式为:7-1=6;也有可能丢掉2个,剩下5个,算式为:7-2=5;还有可能丢掉3个,剩下4个,算式为:7-3=4;也可能全都丢了,算式为:7-7=0。这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发挥了创新能力。

二、联系生活设置有效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呢?”学生回答:“足球、皮球、车轮等”,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足球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如果做成三角形会怎样呢?”以上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会立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对圆形的认识更加深刻,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设置问题深化理解与掌握

中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1.学生文化水平、美术专业基础差别较大

针对于艺术类专业高考热,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专业在前些年招生困难,大部分热爱美术的学生都选择高考入大学,选择职业学校的少之又少,近两年来美术设计专业招生形势才有好转。其中一部分是有着美术功底、文化课等基础课极差的学生;另一部分是没有美术功底,喜爱美术的学生。在就读美术设计专业后,其文化基础、专业基础的不等造成美术教学的诸多困扰。

2.美术设计教育的培养方式与市场需求错位

中国制造业的强大是急需美术设计人员的,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的产品最缺乏的就是创意设计和自己的知名品牌,优秀设计人员的缺口急需得到补充。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各种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层次的设计人才,另一方面美术设计专业的热潮兴盛不衰,每年培养的专业学生大部分却拥挤在广告、包装、室内设计等以装饰为主的服务行业中,一些制造产业急需的设计专业如家电、家具、玩具、珠宝首饰等却不见一席之地。

3.课程设置及师资结构不合理

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由于多年来受到高职、大学的打压,未能形成成熟的美术课程体系,针对中职教育学生培养目标,设置适合中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很多学校授课方式还是以绘画或美术基础为主,加上工艺与简单的设计课程,大部分都在“画设计”,而对设计艺术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更缺乏对现代设计艺术的本质认识。另外,师资结构不合理,美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绝对不是简单的以绘画基础加设计或工艺课程,更需要一些相关专业的渗透,如广告设计需要有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等师资,但是大部分学校依然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现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形式,是职业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办出特色的基石,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应当遵循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实质是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职业化的基本训练,这种训练的基本方法是“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其实质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共性沟通、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实现共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整体共赢)。中职美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到位

当前中职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的实施者,受益者主要是学校和学生,多数企业没能直接受益,这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美术专业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合作方式让企业觉得有利可图,更无法让企业愿意合作。很多企业普遍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没有对教育投入的责任。而且企业对美术设计的用人没有向一线工人那么大的用人量,合作起来比较麻烦,学校没有给企业动力。

2.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国家虽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企业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但对企业的约束并不大,表现为学校“热”,企业“凉”,这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3.中职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1)实训基地建设条件距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由于中职美术设计招生能力决定学校再美术设计专业的投入一般不会很大,导致实习实训基地设备不足,“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教学实现不充分。(2)教学管理不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正因为校企合作不深入,无法形成有效机制,使得中职美术专业教学管理无法满足要求,不能做到在教学管理运行中,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工学交替进行,工学衔接合理。

三、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建议

1.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美术设计专业要找到校企合作的突破口,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例如,在校内成立设计工作室,帮助企业设计宣传册、广告单、包装等等,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学校以低廉的收费优质的服务成为企业的好助手,吸引企业与其合作。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学校应加入到设计行业活动中去,多邀请美术行业、相关企业的专家来校讲座,让美术设计的学生对设计有更本质的认识,要有认同感。中职学生见识不高,心智不够成熟,多与专家交流、学习,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企业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会更了解学生,从而能够参与到学校的美术专业建设中来,让专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确定美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3.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美术学生就业特点是比较分散,难以管理。学校必须有较为完善成熟的监督管理机制,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管理机构,让企业对用人放心,学生呆得住,干的好,能成长,才会吸引企业对学生的关注,进而加深校企合作。

4.良好的师资队伍

学校的美术设计专业教师,都应是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不但可以从校企合作中通过实习实践对实际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可以帮助企业从事一些培训、设计工作,为企业服务。而企业的资深设计人员也可以到学校讲学,将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教给学生。这样的师资队伍构成,将会为美术涉及学生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5.建设实训、实习基地

中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1.概念的定义类型对概念的不同定义类型进行分析,不仅能够促进学习者对概念的更好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习者领会概念定义的不同种类及含义。北师版教科书中的有些概念没有明确定义,而是采用直接给出的形式,这在低年级教科书中比较普遍。通过梳理教科书中明确定义的概念并从逻辑学角度对概念的定义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将北师版教科书中数学概念的定义概括为:发生定义、关系定义、语境定义、列举定义、实指定义、描述性定义。发生定义是指从被定义的词项所指称的事物的发生、来源方面揭示种差定义的形式。例如最小公倍数,通过从公倍数中选择最小的倍数来定义;关系定义是指以事物之间的特殊关系作为种差的定义,例如,倒数是以两个数的乘积为1的特殊关系来定义的;语境定义是指将定义项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然后用一个意义相同但被定义项在其中不出现的语句来给被定义项下定义,这种定义强调具体的上下文语境;列举定义属于一个概念的外延的对象数目很大,或者种类很多,无法穷尽地列举,于是就举出一些例证,以帮助人们获得关于该概念所指称对象的一些了解;实指定义通过用手指指着某个对象,从而教会儿童去认识事物和使用语言,这种定义能够通过具体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语词既有用法的报道或描述(如表4所示)。

2.概念的呈现方式这里所讲的概念的呈现方式是指教科书中以什么材料来呈现概念:有些概念只用文字语言来呈现,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些概念的呈现可能既有文字又包括图形,在不同的概念呈现中二者的比重不同。通过总结,可以把呈现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图形主导文字辅助型、图文并茂型和文字描述型。图形主导文字辅助的这种呈现方式主要分布在北师版低年级教科书中,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皮亚杰关于儿童的发展理论中的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对于文字的认识、理解、使用等方面的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不能在头脑中很好地实现文字与其所代表的具体事物的转化。采用直观图形为主,文字辅助的方式(如图1所示)有利于学生从直观的图形获得对于概念的有效理解。这种呈现方式的概念有: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圆、线段、射线、直线、角、平角、周角等。图文并茂呈现方式(如图2)[6]指的是图形与文字在呈现概念时不分主次,处于同等的地位,这种呈现方式大多分布在中、高年级的教科书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于文字的理解力也逐渐增强,从图形和文字不同方面对概念进行理解,有利于对概念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实现文字与图形之间的联系,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这种呈现方式的概念有:锐角、直角、钝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垂直、周长、面积等。文字描述的呈现方式[7]是指仅采用文字语言来描述概念,没有搭配对应的图形。这种概念呈现方式一般分布在高年级的教科书中,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水平和使用文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这为理解文字奠定了基础。文字描述的概念呈现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文字与概念对应的原型之间的转换,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呈现方式的概念有:表面积、体积、容积、小数、分数、速度、正数、负数、循环小数、自然数、整数、倍数、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偶数、奇数、质数、合数、倒数、中位数、众数、约分、通分、方程、比、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等。

二、对概念呈现现状的分析及建议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科书中的概念有些仅给出了概念的名称,有的只是描述了概念外延的一部分,有的则是采取了定义的方式,这些不同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概念;同时,北师版教科书概念的呈现情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促进概念的学习。

1.概念的结构方面对北师版教科书中呈现的概念的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书中对于概念的反例的呈现数量明显少于正例,甚至很多概念没有呈现反例。例如,在方程的概念结构中,只给出了像x+5=10,4y=380这样的正例,对于不是方程的反例却没有给出。又如,在最简分数的概念结构中仅呈现了像13这样的正例,同样也没有给出不是最简分数的反例。这说明北师版教科书对数学概念结构的呈现并不全是完整的,存在缺少反例的现象,而反例对于概念的学习至关重要,正如Markle所说,反例在概念的学习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概念学习本质是对概念属性的辨认,而例子则是概念属性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对概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8]每个人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就会理解例子的重要性,正如有关研究表明,核心概念教学时,如果没有后继的样例学习和练习,儿童数学问题解决水平较低。正例让学习者明白概念是什么,反例让学习者晓得概念不是什么,这种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明确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学校教育中,教科书对教学有重要的影响。然而,正如McKinney等人所指出一样,大部分的教科书中都没有呈现概念的反例。因此,适当增加教科书中概念的反例数量,以符合学生思维特征的方式呈现它们,并且合理组织正反例,让学生在正例、反例的对比中去重新认识、理解概念。

2.概念的分类方面对概念进行分类,有利于学生弄清楚概念的含义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教科书中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分为三部分内容,在每个单元里介绍其中一部分内容中的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概念,但是同时不利于学生沟通其他部分内容里的知识的联系。因为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头脑里的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概念教学不能只满足于告诉学生“是什么”或“什么是”,还应让学生了解概念的背景和引入它的理由,知道它在建立、发展理论或解决问题中的作用。[11]所以教科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按照数学课程内容分类的概念是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分类。例如,面积的概念属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但学生头脑中有时把面积看成数与代数的内容,因为在用数格子法求面积时学生仅仅关心面积的大小是多少,而忽略了图形的形状。由此可见,教科书应该鼓励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概念分类,这有利于从不同角度看概念,从而沟通概念之间的联系。

3.概念的定义方面定义在概念学习中是十分有用的,通过定义学生更好地辨别概念相关属性,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从教科书中的概念定义可以看出,几乎所有概念的定义方式只有一种,这说明概念的定义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概念。而且,概念的定义在教科书中出现的次数较少,有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只出现一次。针对教科书中定义方式单一,建议采用两种或多种定义方式结合的方法定义概念。例如,可以先给出分数概念的发生定义,再利用列举定义给出该概念的一些外延。另外,定义方式要与年龄特点相符合,低年级阶段要多采用实指定义,再逐步发展到用文字叙述的其他定义,例如低年级定义正方形,可以指着图形说像这样的图形叫正方形,高年级可以定义它为四边都相等的长方形叫正方形。同时,在概念学习的不同阶段,用不同形式的语言去定义概念,让不同形式的概念定义多次出现,这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概念。

4.概念的呈现方面整体来说,北师版教科书中概念的呈现运用了大量生动活泼的情景、直观形象的图形、简明易懂的文字。但梳理后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图形主导的呈现中多数图形都是从现实物体抽象而来,没有把图形与现实物体联系起来。文字描述的概念对应的图形有些不是概念的最佳实例,例如,树叶和简易鸽子的图形不是学生日后学习周长中常用例子,且鸽子的图形相对复杂,有些学生借助它理解周长的概念可能会遇到许多障碍。因此,第一次出现某种图形时,图形要与实例一起呈现,同时实例最好是符合概念的最佳实例。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但这种力量必须在文字被理解的情况下发生。而教科书中存在一些呈现概念的文字较难理解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因此,教科书中不能用学生难懂的文字去定义概念,尽量在定义中避免学生不明白的语言。例如体积定义中的“空间”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而美国加州版教材中关于体积定义“物体所能容纳的单位立方体的数目”[12]给了我们定义体积的另一种角度。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