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彰显公平就业,保障残疾人合法就业权益,为残疾人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提供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

二、工作目标

(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就业工作的总体规划,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体系和各项保障措施,构建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管理能力,将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纳入城镇就业失业登记管理范围,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公共就业服务和实施有效的就业援助。

三、工作措施

(一)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贯彻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扶持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法制化和残疾人就业长效机制的建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联合残联组织共同推动《条例》的深入贯彻实施,强化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的法制责任,提高广大残疾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工作。

1.加强面向残疾人的就业服务工作。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场所要为残疾人开放,免费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街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加强对辖区内残疾人就业情况的调查登记工作,协助指导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失业就业登记,按照《关于开展城镇残疾人员失业登记工作的意见》(粤残联〔*〕164号)精神,将城镇登记失业残疾人纳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情况统计(劳社统就业6号表)的范围。

2.实施重点就业援助。各地要把残疾人纳入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特别是在“再就业援助月”、“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等专项活动中,积极联合残联组织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多形式和广泛地开展就业援助专项活动,帮助残疾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3.重视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组织残疾人参加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并按相关规定给予培训补贴;要利用劳动保障系统所属的就业培训机构和技工学校,配合残联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好残疾人培训工作,使我省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残疾人均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其培训率达90%以上。

4.鼓励创业,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采取非全日制、季节性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指导和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或接续手续,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要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与残联组织的协调,共同帮助残疾人根据市场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创业项目,在政策保障、资金扶持、创业开业条件等方面给予帮助,并为他们做好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和后续扶持等工作。

(三)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待遇。根据《*省扶助残疾人办法》,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和当地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确保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并按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待遇。

(四)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就业权益。进一步加大对用人单位贯彻《条例》情况的监察力度,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坚持日常检查、举报调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依法严厉遏制拖欠工资、超时加班加点、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等侵犯残疾人合法就业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残疾人就业合法权益。

(五)加快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为残疾人就业工作提供全覆盖的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与同级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联通和信息共享,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促进残疾人就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重要举措。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把残疾人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切实抓紧抓好。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对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多形式地开展残疾人就业宣传工作,要使全社会了解《残疾人就业条例》的精神和有关规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就业,营造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为了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扎实有效的开展,区残联积极与区人社部门联系对接,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一是召开专门会议,制定活动方案,并明确了活动责任人和联系人;二积极与区人社对接,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三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手册、主题日历等形式,深入基层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开展政策宣传,营造了全社会都来关注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走访,调查摸底

本次活动以零就业残疾人家庭为重点,通过深入村(居)方式,摸清辖区内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确定重点援助对象范围,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重点开展专场招聘活动,集中为有就业需求的援助对象提供合适的岗位信息,本次共走访4户家庭,登记失业残疾人4人。

三、以人为本,开展活动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务实节俭、注重实效,真正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心落到实处。一是积极组织援助对象参加2021年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活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组织20余名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参加招聘会,集中为有就业需求的援助对象提供合适的岗位信息。二是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将任务分配到各乡镇(街道)残联,并向各地提前拨付了就业培训资金1万元,要求开展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技能培训。

四、走访慰问,真情服务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面对困难,西安市残疾人就业中心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没有气馁,在工作实践中,他们认识到分散按比例就业就是当今形势下实现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工作中出现困难,不是目标不对,而是实现目标的方法不对。

建设制度着眼长效

为了打破困境,实现突破,西安市就业中心对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的兄弟城市进行调研,然后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确定财政代扣、地税代征、残联年审的模式。经过大量的协调工作,市残联于2000年底向市政府建议以政府令的形式实施这一模式。2000年12月,《西安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颁布,确定了该模式。

此后,西安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从社会化工作方法入手,取得了显著发展。一是制定政策措施,出台配套文件。与财政、地税、劳动、统计等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和措施,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机制。二是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年审手段。首先,切实做好财政拨款单位年审工作,对省、市级财政拨款单位的年审,采取主动上门的方式,在全市起到了表率作用,促进了企业年审工作的开展。其次,重点做好企业单位年审工作。在地税年审工作期间,在各地税征收大厅、科所设立“年审咨询处”进行现场办公,集中年审。报税期结束后在就业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年审。对尚未参加年审的单位通过地税稽查、下发信函、电话联系、下发“行政决定书”等多种形式清查追缴。三是广泛宣传与动员,形成良好氛围。结合年审工作,印制了《年审手册》、《文件汇编》、《西安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报表》、《年审须知》向各单位发放。在报纸上开设了“助残热线”,就残疾人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在西安主流报刊上年审公告;利用网络残疾人就业信息及工作动态;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10余个栏目,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竞相报道,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

通过上述措施,近几年西安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已取得了质的飞跃。全市参与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的单位由2000年前的每年1000家,猛增至5万余家;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997年至2000年的4年总和仅为540万元,2001年就达到1790万元,2002年达到2690万元,2003年突破了3800万元,2008年达1.4亿,每年都以千万以上的数字在递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累计数由2000年前的6800余人,增至目前的2万余人,年均新增1000余人就业。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工作方法实施以前残疾人就业状况表现为残疾人求职数量大,单位用人需求少;残疾人就业市场只有供应方,没有需求方。通过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和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这一经济手段的强化,促进用人单位残疾人用工需求不断增长,为残疾人就业市场创造了需求方,拓展了残疾人就业市场,残疾人就业状况显著改善。

依托项目推进就业

事例一

27岁的齐小琴家在农村,小时候患小儿麻痹后遗症致残。家里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上学的孩子,自己和丈夫又都是残疾人,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为了生计,她走出农村在城里租房寻找工作,但房租和吃喝等生活开支又成了他们新的负担。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他们家最急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齐小琴得知西安市开展的《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免费为残疾人进行高科技技能培训,喜出望外,立即报名参加。经过筛选她被确定为受益残疾人,参加了为期10个月的“数字影视设计师专业”培训,取得了“Adobe视频设计师”证书,被西安某科技公司聘用,从事网站管理和网络维护方面的工作,月收入1000余元,有了相对正式、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家里的生活。

事例二

24岁的陈磊下肢致残,但聪明的他凭着顽强的毅力,考入西京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在大专的最后一学期,他报名并被确定为西安市《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受益残疾人,参加了“JAVA软件设计师”专业,学习了10个月,顺利取得“JAVA软件工程师技术资格证书”。谈到在校学习和项目培训学习的区别时,陈磊说:“在学校理论性多一些和实际联系不太紧密,而项目培训学习和实际紧密联系,应用性强。”

现在,他在西安一家公司从事网络维护工作,月收入1000余元,并且有“三金”保障。这已经超出了他原来的就业预期。

有了这次培训和在单位的工作实践,陈磊的就业设想更加具体,人生方向和目标也更加明确。他有一个心愿:如果《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能有适合在职人员的半脱产学习,他很愿意参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他还希望该项目能开设英语翻译等专业课程,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多元化的培训需求。与此同时,陈磊想通过自学考试拿到本科学历,提高自己,把工作当作一个平台,使自己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齐小琴和陈磊,是西安市实施《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的受益残疾人中的两个。

2007年6月底,西安市就业中心前往太原参加了《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专项会议,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0个执行试点单位。市就业中心为圆满完成该项目,加强组织领导和人员力量,加班加点起草实施方案、筛选办法,设计残疾人摸底筛选表、用人单位调查表等相关资料,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将所有材料上报市残联理事会。启动的第一个月(即2007年7月份),共召开有关《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的大小专题会议18次。《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迅速在全市范围内铺开,现已列入陕西省“民生工程”实施项目之一。

在工作实践中,西安市残疾人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认识到,高科技助残就业培训,是实现残疾人稳定就业、体面就业的正确思路。而短短两三个月的培训,要想让残疾人掌握某项高科技技能和实现高科技岗位就业比较困难。因此,他们紧跟就业市场需求和残疾人培训需求,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不断对培训层次、培训专业、培训内容进行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残联《长江项目》确定的目标任务是高端10人、中端10人、低端200人。西安市2008年完成的情况是高端17人、中端108人、低端95人。为了实施好《长江项目》,他们多方筹措,2008年共投入培训资金140余万元,超过中国残联的84万元项目资金的要求。

西安市的“长江项目”工作,受到中国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的充分肯定。李嘉诚基金会执行董事李玉光先生同高级项目主任陈瑜、助理项目主任鲁航一行到西安检查指导时,李玉光先生听完汇报、看完资料后表示:“很受启发和鼓舞,感受很好,很系统,工作做得很细致,可作为一个标兵在全国推广。”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一、工作回顾

(一)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健全完善

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要求,切实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努力形成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残疾人组织网络,不断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提高镇残联工作者的业务素质,5月举办了乡镇残联理事长理论业务知识培训班,重点对残疾人工作者素质要求、“十一五”残疾人工作内容、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进行培训。上半年我们确定了7个村开展了村级残疾人组织建设和康复社区建设工作,残疾人专职委员配备到位并切实发挥作用,完善了相关工作和职责,各村建立残疾人工作联络站,实现了残疾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络健全的工作管理体系,为推动基层残疾人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上半年在巩固、完善、提高社区残疾人工作水平的基础上,新建达标社区10个。社区工作者不断完善工作手段,将落实残疾人生活保障,有效开展社区康复服务、促进社区残疾人就业、广泛开展助残活动和维护社区残疾人合法权益作为社区残协和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重点,进一步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开展第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活动

5月17日是第十九个法定助残日,我县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具体的助残活动:18日组织了大规模的街头助残活动,全县各医疗单位开展了义诊和捐赠药品活动,义诊人数达300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4000余元;司法局、148法援中心为残疾人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教育局、残联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传单3000余份,老年秧歌队沿街进行了宣传活动;18日下午,县四大班子及教育局、卫生局、残联等领导看望慰问了二完小残疾儿童培智班和隆兴昌镇敬老院,并为二小弱智班的孩子赠送了校服、学习用具和体育用品,为敬老院的肢体残疾老人赠送了轮椅和拐杖;助残活动期间有108个县直单位对118户残疾人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并送去价值24000多元的生活用品,解决了这些困难户的燃眉之急;县直中小学就近、就便到残疾人家庭开展助残活动,校园健、残学生开展了“手拉手、结队子、献爱心”活动,通过一周的助残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增进了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对提高社会助残意识,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其它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和市残联下达的任务,我会认真开展好各项业务工作。

1、康复:完成白内障登记85名,其中4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完全免费的复明手术,直接支付医疗费4万余元;为全县15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每人补助药费500元,共计7500元;为一名重度聋儿装配了价值近万元的助听器。

2、教育:开展了残疾儿童少年就学情况调查,为17名初、高中应届毕业生每人发放了300元助学款,共计5100元。

3、危房改造:实施二期残疾人危房改造50户,现已入住40户,10户正在建设中,已发放补助金10万元。

4、就业:开展了残疾人就业情况调查登记,上半年登记21名,城镇社区安置就业18名,职业技能培训30名;农村稳定就业230名,扶持盲人就业2名,重点扶持10户残疾人发展养殖业,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

5、残疾人:半年来接待来访300人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60多件。

6、办证:县残联对《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工作精心布署,周密安排。先后成立了办证组织领导机构和残疾评定专家委员会,各项工作准备就序,核发换证工作已全面铺开。

(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布署,4月1日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并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任务。学习期间班子成员撰写了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6月2日召开了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还发放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评议表。与会人员对领导班子客观、公正、全面的进行了评议。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按照自治区政府6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投入,按覆盖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1元落实投入经费。需要政府以全县人口基数安排康复经费30万元,并年度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有康复需要的残疾人都能享受康复服务。

残疾人就业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 弱势群体 教育 政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125-02

农村弱势群体是指农村里由于种种原因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如农村留守妇女、孤寡老人以及残疾人,等等。对于农村来说,由于经济进一步转型,社会两极分化,弱势群体问题日逐渐凸显,在一定程度对社会稳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农村弱势群体也引起了国家及社会的高度关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已上升到政策层面。本文结合国家及社会相关法律政策,探讨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帮扶方面问题。

一、从政策层面上提高认识

一是明确政府责任。帮扶弱势群体,政府是第一责任人。政府与社会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往往拷问着政府与社会的良知。令人可喜的是,目前政府与社会已经关注到了这一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到《特殊教育条例》等,都强调了政府的责任。毕竟作为政府,在注重教育公平的同时,更需要向这些弱势群体倾斜,用政策来解决事实上的不平等。为此,政府可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资金补助,乃至教育培训方面投入更多,让农村弱势群体感受到政府的温暖。

二是重视农村弱势群体,重新认识农村弱势群体。农村绝大多数弱势群体并不是一开始就处于弱势的,而是经济发展的一定产物,他们有着内在的自身原因与社会的客观原因,他们当中一部分为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做出了牺牲。因此,政府、社会、社区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这一点,真正关心、尊重他们,为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当前,国家已经意识到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薄弱,而重视弱势群体教育却是当前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最近高考改革方案中,就针对农村学生进行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从2012年启动,到2014年扩大至22个省份832个贫困县的5万名学生,提升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同时,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招收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力争到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明显增加。种种措施,表明政府在关注教育公平的同时,更是着力提高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地位。

三是落实教育先行。过于由于地方政府特别是一些农村干部一味地重视经济,强调优先发展经济,从而对农村弱势群体存在着一定的忽视。对此,政府需要认识到,农村弱势群体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更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这就需要政府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意图,关注农村弱势群体教育问题,尽力帮助农村弱势群体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例如,针对农村孤寡老人的经济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优待;针对残疾人的教育、帮扶,等等。这些政策的推进可以进一步让农村弱势群体感受到政府的春风,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二、从技术教育上进行帮扶

国家扶助是一方面,而要让农村弱势群体变成“强势”,更需要的是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自食其力,不再成为家庭以及亲属的负担。也就是说,应让他们真正能够通过劳动换取别人的尊重。因而国家与社会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不能仅仅是经济上,应更多的是就业培训帮扶。而这一工作重点应放在残疾人以及农村留守妇女上。

一是残疾人就业。《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中曾专门列举一章节谈残疾人的就业保护措施。毕竟相比正常人而言,残疾人缺乏优势。比如第二十三条提到政府“开发或者购买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帮助农村残疾劳动力向城镇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就业”。第三十五条要求各级企事业单位“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总人数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第三十七条要求政府与社会“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还有第三十九条提到“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个人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种种措施,不仅从残疾人自身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他们就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上进行扶持,让他们有事可以做,有业可就,这样就能多途径给残疾人一种关怀,从而让这些农村弱势群体真正变得“坚强”。

二是留守妇女就业。相对而言,留守妇女比较艰辛,不仅担负照顾家庭的重任,而且还由于缺少经济收入沦为“弱势群体”。因而对于她们的帮扶最恰当的办法就是让她们真正顶起“半边天”。关注留守妇女,解决她们生计,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因而在政策层面上,要完善留守妇女小额贷款担保工作,促进她们再就业。这是其一。其二,全国妇联曾要求各级妇联把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作为农村妇女工作的重点,要求着力在留守妇女权益希望维护、生产农忙期待帮助、子女教育期盼指导、精神心理渴求抚慰、人身安全需要保护等方面进行帮扶,同时还积极筹建农村“妇女之家”,让她们真正成为留守妇女的“娘家”。而社区教育中心,则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这一功能,着重对留守妇女进行技术培训,做到与企业挂靠,着力给她们选企业,给企业选员工。这种桥梁、培训的作用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扶留守妇女走出困境,而且还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从教育资助体系上尽快完善

一是建立教育资助科学体系。虽然从政府、社会已经意识到了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重重原因,目前我国对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帮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对于政府与社会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完善、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除了基本减免农村弱势群体教育费用外,还需要加大补贴,比如对农村老年大学的补贴、对留守妇女培训的补贴等。而且还需要把这一层补贴提到省一级,这样就能在资金上得到保障。同时,作为社区教育中心,可以积极筹备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基金会,负责筹集、管理和发放弱势群体教育补助资金。

二是解决弱势群体子女入学问题。弱势群体子女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更多亲人的关爱。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因而在帮扶弱势群体教育体系中,重要一环就是帮助他们的子女享受受教育权利。这除了需要在政府上倾斜外,更需要做到违法必究,让国家法律政策成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武器,从而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三是加大救助力度。对农村弱势群体来说,技术帮扶才是主要的,这也是弱势群体教育最根本的意义。毕竟相对而言,他们之所以弱势,除了年龄、身体残疾等外,更多的是缺少一技之长。而要真正对他们资助,最根本的还是通过社区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在这一方面,成人教育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政府与社会需要积极宣传社区教育的意义,加强对社区教育管理力度,积极开展针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帮扶工作。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全额买单,用财政购买服务的形式或者依靠社区捐赠的形式积极加强社区教育中心服务工作,给农村弱势群体一些政策倾斜,给他们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让他们的受教育权真正得到关注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