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诚信教育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又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爱德作为人的本能需要,它是爱己与爱人的立足点。“爱党爱国爱国土、爱亲爱友爱自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要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爱德工程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莱州国土全国争一流”的伟大事业。德能不仅使万物成长,更进而用反运动将万物带回大道,融入生命本原。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喜人之所喜,忧人之所忧,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爱祖国,就是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鼓励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奋勇当先,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既反对盲目排外,也反对在对外交往中丧失国格、人格的行为。
爱劳动,就是要提倡诚实高效劳动,鼓励劳动创造,支持勤劳致富,劳动创造光荣,勤劳致富光荣。既要尊重体力劳动,也要尊重脑力劳动。反对消极怠惰、不劳而获、以权谋私和一切采取非法手段谋取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爱人民,就是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提倡一心为公,服从大局,同时坚决维护人民的**权利,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一切不顾公共利益、欺骗他人、只图私利的思想和行为。
爱科学,就是要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提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鼓励发明创造,大兴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风。反对轻视科学、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努力克服各种愚昧落后的思想、行为和习惯。
爱社会主义,就是要发扬为社会主义努力开拓、奋发进取的精神,提倡忠于职守,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增加生产,为社会提供物质财富。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浪费、贪污、盗窃及一切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和行为。
人活着总要有追求,即追求一定的道德目标和人生目标。人们之所以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其背后都有着一定的道德目标和人生价值取向。因此,人的道德价值目标和人生价值取向的确立,对人们道德行为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爱德工程”从几个带有根本意义的方面提出了公民应当追求的道德目标和人生价值取向。这就是说,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个人只要选择了为祖国、为人民、为劳动、为科学、为社会主义作贡献的道德目标和人生价值取向,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他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爱德工程”为全社会树立了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统一的道德标准,这对统一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有很重要的社会价值。一个单位的道德风尚如何,一个人的品质怎样,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道德评价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而道德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所作的一种判断。
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变化,依赖于个人的社会实践。这里的社会意识当然包括评判是非、正邪、善恶、荣辱等等的道德意识在内。这种道德意识长期地、一贯地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支配作用,就成为这个人的个人道德品质。忠诚老实、勇敢进取、谦虚谨慎等这些个人的道德品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奉行的道德原则相规范,认真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地钻研、学习专业技术。敬业好学意味着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意味着热爱学习,对自己的工作、业务、技术、学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勤奋努力,不辞辛苦地劳动或工作,不断地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珍惜劳动成果,爱惜时间,不懒惰,不奢侈浪费。虚心好学,永不自满,不盛气凌人,不高傲自大;意识到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尊重别人的人格,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平等态度。自觉遵守和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和维护所在党团组织的章程和纪律,遵守和维护国土资源局的一切规范性决定和纪律,使个人言行符合法制要求和纪律规定。人的言行要合乎科学的要求和礼节的规定,尊老爱幼,孝亲敬长,说话和气,以礼待人,服饰朴素大方,行为端庄,举止文雅,合乎道德规范。
现代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通过观看一些教学实录,使我体会到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根据学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要不断学习,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现代远程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还应是教师的事业,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了传统的援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的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未来性,管仲说:“百年树人。”我国未来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的祖国的下一代。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为此,我们应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由于好恶而疏远或亲近谁,我们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我们创造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二、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
三.通过远教的培训,使自己重新认识到语文教学重视交流与沟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重要性。
有句古话说得好:“学而无友,孤陋寡闻”。在学习过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远程网络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网上交流的方式,除了自学之外,尽可以与同学、教师自由沟通,探讨与学习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当你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应正确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尽可能获得家人、朋友和教师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鼓舞学习信心,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消除不良心理影响,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
远程教育系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这需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不能把学习封闭化,应提倡寻求合作、协同学习,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组成学习小组,在各自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教学信息之后,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体会,互相提问、评价,交流知识,并与所学的东西相联系,便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各类丰富的专题讲座等,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实时视频教学更是使远在千里的同学都能感受到课堂上课的氛围。通过网络,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可轻松地学习,参与网络评论给我们增添了许多乐趣,上面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同学和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讨论。
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学习,虽然很紧张,但我们觉得很充实,我要把我所学到的带到我的课堂,尤其对课堂导人这一方面加强努力,把学到的传给我们的老师们和学生们,也要使我的课堂更加有效、有质量。让师生在同一片蓝天共享优质资源,为素质教育的提高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信号与系统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信号与系统》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地位比较特殊,它是学生学完《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电路原理》课程之后,为了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而设置的一门过渡课程,所以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大多数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方式的启发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是教学中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信号与系统》课程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一、以通信系统为背景,以分析系统对信号的响应为主线,先连续后离散、先时域后变换域、先确定后随机。
《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知识结构,可以概括为一个任务,两种系统,两类方法,三大变换。
一个任务:分析系统对信号的响应;
两种系统:连续时间系统,离散时间系统;
两类方法:时域法,变换域法;
三大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斯变换,z变换。
从连续信号分析入手,系统介绍信号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基础(物理,电路分析等);以学生熟悉的电路为例,加深理解。信号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紧密结合,即不同的信号分解方式引出不同的系统分析方法,以适应系统分析的不同需要。
先时域,后频域。时域表达式符合学生以往的习惯,容易入手;与微积分中的微分方程求解方法相连接。
连续和离散的概念区别明确,易于学习和掌握。但不能将两大信号与系统孤立的进行讨论。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之后,专门安排了微分方程近似为差分方程,卷积积分近似为卷积和。在离散时间频域分析过程中,专门讨论了各种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连续信号的频谱与其对应的采样序列的频谱之间的关系。
将单、双边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并重且分开讨论,而从双边开始,这一方面可使从频域变换到变换域分析的过渡比较自然,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单边变换的应用,但是,必须要解决好单、双边变换在应用时的关系与区别。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专业应用背景,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加适合学生学习。
充分考虑到后续课程的需求,更新课程知识体系。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应用背景:对于通信专业,加强调制解调的介绍;对于自动控制专业增加对反馈系统稳定性判据的介绍。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信号与系统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传授基础理论知识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灌输式向启发式、研讨式和主动式学习方式改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的教学意识从“教为主导”向“学为主导”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信号与系统理论的枯燥、抽象,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避重就轻的畏难情绪,而基本原理部分如果不理解透彻,将会直接影响到后面内容的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所以当遇到枯燥无味、难度较大而又十分重要的内容时,不妨把这些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用“活生生”的事例来比喻那些枯燥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收新知识并理解。比如,在讲解系统响应时域求解问题时,学生对于零输入、零状态、全响应这几个概念没有特别印象,容易混淆。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可以拿沈阳地铁举例说明,研究的目标是车上乘客的实时数量。零状态响应可认为地铁2号线在起始站三台子,开始车上一个乘客也没有,要发车时乘客开始上车,所以乘客数量与上车人数有关;零输入响应则相当于乘客到了终点站了,只下不上,没有新的乘客补充客源;而全响应是在某些站点乘客有下有上,车上乘客实时数量与上下人数都有关。再比如讲解变换域求解时,很多同学分不清时域与变换域的关系,可以将时域比喻为中国婆婆,频域认为是外国儿媳,为了婆媳二人的正常沟通,中间需要一个翻译进行沟通交流,而这个翻译就是儿子――拉氏正变换和反变换。这样一比喻,学生听起来很有趣,也容易加深理解和认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实践证明,凡是比喻恰当的地方,学生就容易掌握,只要我们认真地去探索和联想,课本中许多枯燥抽象的问题,都能与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从而使它们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接受。
(2)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参考书和习题集的作用。在大学阶段应该摆脱学生对习题集之类的材料的过分依赖。习题应该是考察自己是否掌握相关知识点的途径。习题解答在大学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淡化,应该强化参考书的作用――博览群书。为了避免学生过分的依赖参考书,每次在留作业的时候都把学生的个人信息放在里面,例如,在用单边拉氏变换求解系统响应时,可以让系统的初始状态就是每个人学号的后两位。
(3)正确认识电子教案和网络教学的作用。为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在增加信息量的同时,也注重提高教学水平,引入并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形象感强、信息量大,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像、动画、文字等各个方面的结合互动,对学生产生刺激,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知识点更容易被学生吸收。例如在讲解傅里叶变换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时,用动画演示调制解调的过程,学生对频谱的变化一目了然,记忆深刻。但对于调制解调问题的理论分析可以采用板书教学的教学手段,虽然讲课效率较多媒体教学有所降低,但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的思维,进行一步步的分析与思考,使知识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让学生加深印象。
上课不管使用板书还是多媒体课件,都属于“讲授型”。当学生自学或课后复习时,由于没有教师的讲授和解惑,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所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适合现代教育技术向开放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因此有必要对信号与系统课程进行相关的网络建设。应该在教学大纲和原教案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补充、修改、完善,利用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制作出既适合多媒体教室集中讲授使用,又适合网上课件点播要求的多媒体课件系统。将课程的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习题库、现场教学录像等网络化,以多媒体形式在网上开放,方便学生基于Internet的远程学习、浏览和下载。并可在网上设立讨论区、答疑区、测试区等,使学生在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的优良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但不能够替代课程教学。课堂教学依然是大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其特有的交互性和针对性是其他教学方式不能够替代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学科间呈现出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高校教师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通过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参 考 文 献
龙华山黄林小学:丁邦
课标解读工作自上而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2012年3月12日上午,我们在市实验二小参加了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会,感触颇多;特别是秦院长对于数学素养的解读,及其风趣的举例,更让我印象深刻。在这个活动中,我的体会颇多。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2、通过新课标解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应当是学生和教师互相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3、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4、通过新课标的解读,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把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当然解读课标需要认真的态度,更需要常常进行研读时时体会。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让自己再度成为学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体会我们的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5、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关注的不再是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学生是否学得有趣,同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自觉不自觉地学会学习。而教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促进者,引导和促进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
在香农提出信息论之后,信息论给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信息论基础》已经成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信息论是学生理解与通信专业有关的专业课的基础,为此,国内外高校都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开始《信息论基础》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在专业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南京邮电大学很早开设了《信息论基础》的教学工作,2006年,该课程评为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选择了曹雪虹老师主编的《信息论与编码》 [2]作为上课的教材。参考书是傅祖芸老师编写的《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3]以及王育民老师编写的《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4]。本文主要讨论了本人在该课程讲授过程中的体会以及改进措施。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引言部分,第二章主要是讨论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第三章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第四章是总结部分。
1 教学体会
在一学期的《信息论基础》的教学工作,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中,我的教学体会如下:
1.1 明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性,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论基础》的课程目的包括:掌握信息论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理解用随机统计方法研究信息及其传输的实质;了解用信息理论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信息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信息论是其它通信相关课程的数学理论基础;信息论是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理论,信息科学大厦的地基; 信息论是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1.2 通过电子网络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上好本课程,我们借助于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南京邮电大学的校内课程网络资源上,我们建立了《信息论基础》的电子资源。另外我们还给学生介绍了不少校外和国外的关于本课程的学习资源。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信息论国家精品课程;MIT开放课程;stanford的信息论课程等。
1.3 通过加强课堂讲授的效率和课外的学习辅导,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提高课堂讲授的效率,我非常认真的备好每一次教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课程安排。为了解决学生课外学习中的难题,我认真批改每一次布置的作业,除了在课上讲授作业批改上出现的问题外,我要求自己每次上课提前30分钟到教室给学习答疑。另外我还鼓励学生通过Email跟我交流学习上的一些难题,提高学习效果。
2 改进措施
本部分将在课程考试中所反映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中找出问题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我们对该课程试卷进行了分析,考试成绩比例分布如表1所示:
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的改进措施:
1)继续提高课堂讲授的效率,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外电子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通过树立学习典型,并采用学习互助小组的形式,帮助在课程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大家共同进步。
3)增加对作业辅导的时间和次数,提高学生运用本课程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