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基础,法治经济寓于市场经济之中。生产力水平的突飞猛进,导致经济迅速的市场化,经济活动空前繁荣和复杂。商品经济中,以等价交换为原则而进行的交易规模和频率也得以快速发展。法治经济根源于自由价格机制引导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为法治经济提供物质基础,生产资料的不断积累,生产资料的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因而对市场经济有了更高的要求,即法治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说,法治经济是以法规法理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其本质也是以市场为平台,以法律为引导手段的市场经济形式,这也正和近年来提出的“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这一观点相吻合。
法治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产物。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理论离不开具体的社会实践,而就目前的社会现状来说,单纯的市场经济不符合经济发现的需要。从理论上看,自由市场经济反对计划经济式的政府干预,主张通过自由价格机制来实现市场经济主体的高度自由和和平等,但这种自由和平等都是理想化的,市场经济本身其实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由于贪婪是人的天性,市场经济主体通常滥用谋取私利,从而导致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恶性事件,这就需要对市场施加道德和法律的压力,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以及法律服务等手段来对经济关系加以调整,从而在法理层面上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从现实状况来研究,市场的目的就是通过实现商品的价值来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这就导致了市场经济主体有着什么显著的功利性,再加上市场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从而出现了“僵尸”肉、皮鞋做的果冻、毒大米、毒奶粉、兑了工业酒精的酒、含避孕药的牛奶、烂水果制成的果汁、毒淀粉、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更警示相关组织不能对市场放任自流,必须加以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是统一的。法治经济立足于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充分加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并对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加以弥补,法治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对立统一
关键词: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1)-0059-04
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著名的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职能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会不断地以更大的比例增大。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乘数效应”理论,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可以通过乘数效应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这些理论都表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关系,合理量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使财政资金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文献综述
关于研究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文献有很多,Devarajan(1996)通过研究发现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Ram(1988)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杨瑞平(2014)利用1978-2011年的数据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支出与GDP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汤瑞丰(2011)以云南省为例,利用1994-2010年财政支出和GDP数据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以上研究表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关系表现明显不同。因此,对于G省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关系如何,财政支出能否真正推动GDP的增长,能多大程度推动GDP增长,需要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61-2014年G省GDP和财政支出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二、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1961-2014年G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与GDP数据,以1961年为基期,对名义财政支出和名义GDP数据使用GDP平减指数进行平减处理,得到实际财政支出和实际GDP数据。
财政支出与GDP都是时间序列数据,对于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伪回归问题,即如果两列没有任何经济关系的时间序列数据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对其进行回归,也可能得到较高的可决系数。Granger和Newbold曾经提出一个良好的经验规则:当可决系数大于Durbin-Watson统计量时,所估计的回归就可能有问题。因此,在对时间序列数据做回归分析前,需要检验数据的平稳性。
(一)平稳性检验
常用的检验平稳性方法是ADF检验,ADF检验通过对以下三个模型进行检验而完成的:
X■=δX■+■β■X■+ε■ (1)
X■=α+δX■+■β■X■+ε■ (2)
X■=α+β■t+δX■+■β■X■+ε■ (3)
在进行ADF检验时,首先估计出上述三个模型的适当形式,然后通过ADF临界值表检验原假设H0:δ=0。首先从模型3.3开始,然后模型3.2,最后检验模型3.1。只要其中有一个检验结果拒绝了原假设,就认为数据是平稳的。当三个模型检验结果都不能拒绝原假设时,则认为数据是非平稳的。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在做平稳性检验之前,对GDP和财政支出数据分别取对数,取对数后的变量分别为lnGDP和lnCZZC,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在10%显著性水平下,lnGDP非平稳,lnGDP一阶差分平稳,lnGDP是1阶单整变量。在10%显著性水平下,lnCZZC非平稳,lnCZZC一阶差分平稳,lnCZZC是1阶单整变量。
由于lnGDP和lnCZZC都是非平稳变量,不能直接建立回归模型,但两者都是1阶单整变量,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因此有必要对lnGDP和lnCZZC进行协整检验,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E-G两步检验法,另一种是Johansen检验法。前者是基于两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后者是多变量的协整关系检验。本文分析的是lnGDP和lnCZZC两变量的协整关系,所以采用的是E-G两步检验法。
第一步,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方程3.4式
1nGDP■=α■+α■1nCZZC■+μ■ (4)
并计算非均衡误差,得到
1n■DP■=■■+■■1nCZZC■+μ■ (5)
e■=1nGDP■-1n■DP■ (6)
第二步,检验的单整性。如果为平稳序列,则认为变量lnGDP和lnCZZC为(1,1)阶协整;否则,认为变量lnGDP和lnCZZC不存在协整关系。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残差项的平稳性检验采用模型3.1式时,残差项是平稳的,即lnGDP和lnCZZC协整检验通过,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lnGDP和lnCZZC进行协整回归,得如(3.7)协整方程:
1nGDP=2.94839+0.891841nCZZC (7)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验证了lnGDP和lnCZZC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两者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其检验步骤为:
第一步,构建lnGDP关于其滞后项的回归模型:
1nGDP■=α■+■α■1nGDP■+ε■ (8)
FPE(m)=■■ (9)
其中,T为样本数,m为滞后期,ESS(m)为模型3.8的残差平方和,滞后期m通过最小化FPE(m)取得。
第二步,在模型基础上加入lnCZZC的滞后项:
1nGDP■=α■+■α■1nGDP■+■β■1nCZZC■ε■ (10)
FPE(m,k)=■■(3.10) (11)
其中,T为样本数,m为滞后期,ESS(m,k)为模型3.10的残差平方和,滞后期m通过最小化FPE(m)确定,滞后期k通过最小化FPE(m,k)获得。
第三步,构造原假设H0:β21=β22=∧ β2k=0,构建检验统计量:
F=■ (12)
当原假设为真时,F统计量服从F(m,T-(m+k+1))分布,给定显著性水平α,若F>F■(m,T-(m+k+1)),则拒绝原假设,认为β■中至少有一个显著不为零,lnCZZC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此步骤用于检验lnCZZC是否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同理,若要检验lnGDP是否是lnCZZC的格兰杰原因,只需在以上三步中调换lnGDP和lnCZZC的位置。
表在5%显著性水平下,同时拒绝lnCZZC不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和lnGDP不是lnCZZC的格兰杰原因两个原假设,即lnCZZC和lnGDP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四)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误差修正模型的基本思想是:若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而这种长期均衡关系是在短期波动过程中不断调整而实现的;通过误差修正机制,在一定期间的失衡可以在以后期间得到纠正,通过短期调整行为,达到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
第二小节进行的协整检验表明,lnGDP和lnCZZC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以这种关系构成误差修正项。将误差修正项看作一个解释变量,连同其他反映短期波动的解释变量一起,建立短期模型
1nGDP■=0.4061nCZZC■-0.152(1nGDP■-2.948-0.8921nCZZC■) (13)
误差修正模型估计得到的参数均显著,同时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负,调整方向符合误差修正机制。模型结果表明lnGDP的变化不仅受当前lnCZZC变化的影响,还受到两者前一时期的非均衡程度的影响。滞后一期的非均衡误差ecm■的系数为-0.15,表明上一年度的非均衡误差以15%的比率对本年度的lnGDP做出反向修正。GDP关于财政支出的长期弹性为0.892,短期弹性为0.406。
三、结论
从平稳性检验结果可知,1961-2014年间G省财政支出和GDP数据非平稳,两者取对数后都是一阶单整变量,且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通过协整方程可知,G省GDP关于财政支出的长期弹性为0.892,从长期看,财政支出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将增加0.892个百分点。汤瑞丰以云南省为例,计算出云南省GDP关于财政支出的长期弹性为0.803,这说明,G省的财政支出对GDP的促进作用要优于云南省。
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知,GDP与财政支出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财政支出是GDP的“Granger因”,财政支出的增长能够促进GDP的增长;同样,GDP也是财政支出的“Granger因”,GDP的变化会引起财政支出的变化,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从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可知,本年度的财政支出变动一个百分点,将使本年度的GDP同方向变动0.406个百分点,即GDP对财政支出的短期弹性为0.406,短期弹性明显小于长期弹性,其原因可能是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滞后效应,当期的财政支出效应并不能完全体现在GDP的增长上。上一年度的非均衡误差以15.2%的比率对本年度的GDP的增量做出修正,此修正机制能够保证GDP与财政支出的长期均衡关系的成立。
参考文献
[1]Devarajan, Shantayanan, Vinya Swaroo Pand Heng-fu Zou. The composi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es, 1996.
[2]Ram, Rati. Government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 A New Framework and Some Evidence from Cross-section
and Time-series Data[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76(1):191-203.
[3]杨瑞平,敖小波.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4,(10):21-24.
[4]汤瑞丰.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12):57-63.
[5]宋军,张宗新.金融计量学:基于SAS的金融实证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The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scal
Expenditure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integration Theory and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QIAO Yong CAO Lidong SUN Jun XU Peng LI Guangzheng
(Wuwei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Wuwei Gansu 733000)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信息竞争力 信息竞争活动
联合国研究机构1990年首次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时至今日,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以及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空间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的技术群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以知识资源为基础,以知识为主导,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扩散、整合和繁殖的过程,累加和创新,产生最有价值的产品型知识和最重要的生产力。这一显著的特性,不仅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企业的运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思维和管理方法上的挑战。而知识管理正是企业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而做出的战略反应,企业加强对知识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知识管理的思想内涵
1.知识管理的概念
最早提出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概念的是“世界知识管理之父”斯威比(Karl-Erik Sveiby)博士。最早知识管理的概念主要是应用于企业,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经常引用的知识管理的定义来自资深知识管理专家、经济学博士Yogesh Malhotra,他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日益加剧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2.企业知识管理的思想内涵
企业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管理的狭义理解,即从企业内部来看,包含了对企业组织、信息和人三方面进行管理的内容。
(1)企业组织的管理。把知识管理引入到新的组织管理模式,扩大了知识的共享范围,使得组织成为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一个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系统。比如在企业不同管理层中设置承担宏观控制职能的知识主管(CKO),承担中层指导职能的知识管理项目经理(KMPM),以及承担微观操作职能的知识工程师(KE),他们构成了组织知识管理的驱动者和建筑师,这些便是企业重视知识管理的战略在组织结构中的体现。
(2)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管理的理论体系是知识管理的思想来源。它是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的基础,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 离开信息管理则不能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
(3)人的管理。知识管理更关注的是对人的管理,因为在信息获取的整个流程中人才是真正居于核心地位的。知识管理认为对人的管理既可以提供广泛的知识来源,又可以建立良好的组织方式用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有效运用,这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总的来说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其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实现知识共享,其二是实现知识创新。
二、企业信息竞争力
企业的信息竞争,就是企业为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有关企业自身、竞争对手、竞争环境,以及由此引出的竞争策略的情报所必需的信息而产生的竞争。企业的信息竞争力简言之就是企业在信息竞争的活动中具备的能力,是企业的一种基本竞争能力。其特征表现为创新性、智能化、数据化和高效化。
(1)创新性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知识”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范畴,而且是一个广泛的实践范畴、社会范畴和经济范畴,知识与人类社会的环境、社会主体和客体全面同步同向地前进。“知识”创新包括了产品创新、价值和行为表现变革等,知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2)企业智能化水平是衡量一个企业信息竞争能力的标准之一,是属于知识管理水平层面的标准,主要用来分析、评测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共享信息和分享思想。具备信息竞争能力的企业能够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智能化水平。
(3)数据化和高效化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就是对信息的处理。由各个管理层相互联系,形成等级链,矩阵链;链条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起着对信息的收集、筛选、加工和处理过程中的若干个功能。一个具备信息竞争能力的企业能缩短等级链的长度和矩阵链的规模,简化人为的协调,即可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从信息竞争力的三个特征来看,企业信息竞争的内涵已经大大拓展,它不仅仅停留在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只与技术相关;更是一个知识层面的竞争,是基于知识管理的一种竞争。
三、用知识管理的思想推动企业信息竞争力的建议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引起了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变化,知识管理理论更是为信息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和发展战略,已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管理界的共识,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知识管理状况的改善,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主要途径是:
1.有效编码企业知识
所谓知识编码化就是对知识进行输入、分类、标准化等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 使其便于共享和交流,并能够通过信息手段进行传递。可见,知识编码化是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提升信息竞争力的的基础性工作。
(1)显性知识的编码。对显性知识(包括专利、商标、商务计划、市场研究以及客户名单等)可以采用编码化的策略。可以从书面资料的电子化工作入手, 将企业内外部的相关资料通过文字输入或扫描方式形成电子文件, 建立一定的目录系统进行电子管理,这样就可以在组织内重复使用,这将为今后企业建设数据库、内部网络打下良好基础。采用这种策略,要着重激励员工,将知识记录下来。在欧美公司,强调搜集、分配、重复利用和测量已有的被编码的知识,实践者们运用信息技术捕捉和分配这些显性知识。
(2)隐性知识的编码。隐性知识体现于企业价值文化之中, 存在于员工的头脑里面,不易把握, 但由于它在企业知识中的比重较大, 价值含量也高, 企业还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企业知识管理人员组织各方面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相关人员,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市场竞争、长远发展和形成、保持竞争力的需要,采取知识地图、专家系统和知识工程等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地识别和挖掘。然后对所识别和挖掘出的隐性知识从重要性、获取难易程度、可共享性、独有性等方面进行科学分类和系统测度;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使零散、无序化的员工隐性知识有序化、组织化,最终实现编码化,逐渐培育和形成企业的核心知识。
2.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开创了一条简单快捷的通道,传统的以静态的数据或信息为特征的一次、二次文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 企业要想提高信息竞争能力,必须构建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充分考虑企业条件与用户的信息需求,并进行系统地综合和分析,必需支持网络信息技术。这样的系统应包括: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信息存储子系统和信息查询子系统。
(1)信息采集子系统就是企业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式对企业所需得信息资源进行搜集,并且将搜索到的信息资源交送到信息处理子系统中进行整理、标引建立相应的索引数据库,最后存入到信息存储子系统中。一般包括对信息的选择、下载、过滤、整理和评价这些基本模块。
(2)信息处理子系统主要利用强有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组织所采集标引的信息资源,形成索引数据库。这里可以说是企业掌握最新内外部环境的基础数据,也是用户了解企业最新动态的基础。
(3)信息存储子系统就是组织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信源组织的调整和重组。
(4)信息查询子系统是帮助企业员工、管理人员和用户查询信息资源。
3.建立企业知识库,实现知识共享
加快内部信息和知识的传递, 实现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 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条件和方法。尽管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客户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和员工数据库等,但是拥有企业自身知识库的却不多见。
知识可以理解为组织起来的信息,知识库就是将信息网织成各种关系的模式。当数据串连起来形成信息,再依次经过组合和重组并变成有意义的知识簇时,知识库的构建便开始了。
企业可以借鉴微软知识库建立的模式。首先知识库的内容要广泛,要尽可能包含企业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可把敏捷供应链的成员各自现有的知识识别、分类,进行加工和提炼,形成系统的、不断发展的知识资产。该系统应确定供应链中常用的和专业方面的知识,并且介绍掌握这些知识的成员,以及专家的情况,用数据库和网页作为载体,该知识网络应该为成员间的交流提供诸如电子件、声音邮件、在线论坛、音频会议与视频会议等基本的交流工具,并且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交流结果及时存入知识库中。
其次,企业知识库除了支持静态查询,还应支持动态的问题解决,可以提供一个搜索引擎,企业内部可以使用关键字、全文等多种技术搜索信息。这样的知识库更像一个传真支持热线,给人很不一样的感觉。
总之,企业知识库的建立,不仅可以积累、保持信息,让信息和知识有序化, 还有利于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流动,使知识库真正成为信息的源泉,实现组织内部的协作与沟通和对客户知识的有效管理。
4.培养知识员工
企业信息竞争能力不仅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资源,也是一个动态的能力实现“过程”。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竞争力的形成应该是一个知识生产以及利用的过程,它不仅仅与技术相关,还需要与“知识员工、过程”有机集成,需要充分与知识员工相联系。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成为核心资源,员工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员工与信息相互作用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动态联系。知识员工的管理也正是知识管理中对人的管理的体现。
按照德鲁克的观点,知识员工是指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通过一定的技能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的人。知识是由人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而生成。在知识转化为能力之前,必须先将其中包含的符号或数字翻译成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形式,这就是对知识的解码。知识员工就是从事这一复杂的创造性思维工作的人。因此, 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都将依赖知识的载体――知识员工来实现。在知识转换为竞争力的过程中,知识资源通过知识员工这一转换平台转换为竞争力。
四、小结
信息竞争能力是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而从知识管理的层面来提升企业的信息竞争能力更能对外及时准确地把握行情和技术发展动向,对内能灵活地对策协调自身力量,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就会更加主动,利于不败之地。因此,正确认识信息竞争和知识管理的关系,用知识管理思想提升企业信息竞争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将关系到企业能否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谢爱辉:试论我国企业信息竞争力[J].经济师,2005(2)
[2]袁单强:基于企业信息化的知识管理[J].价值工程,2006(9)
[3]曹如中等.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07(11)
[4]杨世清: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3)
关键词:韩国投资企业;竞争机制;投资战略;经营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F83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11-0041-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11.11
一、中韩两国经济关系的转化
中韩两国间的经济关系发展主要是以两国产业结构的互补为基础,具有伙伴关系的特点。如图1所示,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从不同的加工阶段来看,半成品比重占80%。据韩国贸易协会推测,韩国对中国出口半成品的73%是用于在中国的子公司[1]。这说明随着韩国国内生产基础逐渐恶化,韩国企业加快了对中国市场的急剧进军,把韩国国内生产的零件和半成品大量出口到在华韩资企业。
近年来,中韩两国经济的竞争关系逐渐深化、扩大,这点从两国交易中不同技术水平的商品结构中可以看出。从表1可看出,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以高新技术产品和中高新技术产品为中心呈增长趋势。与此相反,中低技术产品和低技术产品的出口逐年减少。然而,中国对韩国的出口结构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过去以产业结构的互补为基础的中韩两国交易近年来正逐渐发展成为竞争关系。
如图2所示,中韩两国在世界出口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在1995年相差不大,而2000年以后两国市场占有率的差距在扩大。由此可知,韩国的主力产业方面在受到中国的冲击,这说明韩国的出口商品正逐渐受到中国出口商品强有力的竞争。
可以利用贸易特化指数(TSI),从出口竞争力方面对两国产业在世界出口市场的产业竞争关系进行分析,即:TSI=(X-M)/(X+M),X和M代表相关商品全部的出口额和进口额。贸易特化指数是在以国家间的交易中具有竞争力商品的进口额高于出口额的前提下算出的指数,数值在-1至+1之间。即以0位中心,越靠近+1,商品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就越具有出口竞争力。相反,越靠近-1,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就越弱[2]。
如表2所示,韩国的IT机器、家电、汽车、船舶及其它运输机械等在1990年后仍表现出较高的出口竞争力,而半导体产业却以1995年为转折点呈现出特化指数下降的趋势。另外,纤维以及服装等虽仍占出口优势,然而特化指数也有所下降。而中国的家电和其它制造业、纤维和服装、金属制品、IT机器等保持了较高的出口竞争力。在中韩两国间的贸易特化指数比较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韩国被认为有出口竞争力的7大产业(纤维及服装、化学制品、金属制品、IT机器、家电、汽车、船舶等运输机械)领域,中国的贸易特化指数变化同样朝着强化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在韩国的主力出口产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并且两国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二、经营本土化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文把海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经营本土化概念分为战略性本土化和管理性本土化。战略性本土化是指子公司对各种附加值活动的配置以及对这些附加值活动决策权的自主性[3];管理性本土化是指当地子公司在决策上由当地人或本地录用的经营者来进行管理的程度,以及当地子公司里应用的管理方式与总公司相异而与当地公司相似的程度。战略性本土化又分为附加值活动本土化①和经营决策权本土化,而管理性本土化又分为人力资源本土化和经营管理方式本土化。
为了了解经营本土化类型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将4种类型的经营本土化作为自变量,把经营绩效作为因变量进行了多重分析。但考虑到经营绩效除了要受经营本土化类型的影响以外,还受到许多企业特征变量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与经营绩效有一定关系的当地子公司的出口(或内销)比例、持有股份、企业规模、投产期间等影响因素,先把这些特征变量导入方程式,再把4种类型的经营本土化导入方程,然后进行分层式分析,分层式分析的结果如表3所示。控制变量中的投产时间对经营绩效起正面影响,投产时间以外的其它控制变量都作为自变量计入,再计入经营本土化类型,显示结果为(模式2)R2的变化量为0.066,而随R2值的变化而变化的F值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可以断定经营本土化类型对经营绩效有重要影响。
更具体地看,在四种经营本土化类型中,附加值功能的本土化与经营管理方式的本土化对经营绩效没有起到重要作用。而决策权的本土化与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对经营绩效起重要作用,其中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最大,这意味着韩国投资企业今后要在中国当地提高经营绩效,就要实行人力资源的本土化。相反,决策权的本土化达到90%时对经营绩效起负面影响,这说明一味地扩大本土化的决策权,不如加强与母公司的密切联系,并适当对决策进行调整。因此,战略性的经营本土化中决策权的本土化与管理性的经营本土化中经营管理的本土化对经营绩效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这些都说明经营本土化与经营绩效间的关系不是单一方向的关系,随着各地文化、环境特征及企业特征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经营本土化类型,这将对经营绩效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具体的研究经营本土化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本文根据市场战略和企业现状对经营本土化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方法与前面的分层式回归分析法一致。随着市场战略变化的阶层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4可看出,追加导入经营本土化水平投资时,随着R2 价值的变化,F 值呈现规律性变化,这说明经营本土化类型也会给经营绩效造成一定的影响。具体来看,对出口为主的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和经营管理方式的本土化水平越高,经营绩效越能得到改善。而作为战略层面的经营本土化类型的附加值活动的本土化和决策性的本土化水平却不能对此产生影响。对以内销为主的企业而言,只有人力资源的本土化才能对经营绩效产生较有规律的影响。
按企业规模分析经营本土化对经营绩效所施加影响的分层式分析结果中,把控制变量以外经营本土化的类型导入了模式2的回归式里。随着R2的变化F值也呈现出较规律的变化,这说明经营本土化水平对经营绩效产生重要影响(见表5)。具体来说,本土化是中小企业当地子公司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和经营管理方式的本土化都对经营绩效产生正面影响。本土化是大企业的当地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对经营绩效产生正面影响,而经营管理方式的本土化则产生负面影响。
三、基于竞争关系的韩国投资企业经营本土化方案
随着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迅速提高,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为了提高外国投资质量水平而调整了吸引外资政策,促进一些大跨国企业研究开发投资的扩大。中国应作为“世界的R&D中心”而发展。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结果,中国国内外资企业的R&D中心已由2001年的200多个快速增加至2007年的1050多个[4]。由此可看出,前面所说的中韩两国间经济竞争关系的深化和中国当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中国国内外资企业的扩大有紧密关系。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对工业制品市场支配的扩大,今后的主要工业制品市场中,在华外资企业同当地企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化[6]。因此,在全球化竞争情况下,韩国经济应在进行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在中国内需市场构筑经营本土化的坚固基础,可根据市场战略和企业形态的不同构建有效的经营本土化方案。
如图3所示,根据在华子公司的市场战略进行适当的管理层面的经营本土化和战略层面的经营本土化,是成功实现当地经营的必需条件。选择以内销为主的市场战略的在华韩国企业,为了成功实现当地经营,在战略性的本土化方面,首先应保障能够适应完全不同于自己文化的各种附加价值活动有效配置的扩大以及子公司决策权自主性的提高。其次在管理性的本土化方面,对大企业而言只有人力资源的本土化重要;而对中小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本土化和经营管理方式的本土化都非常重要。
选择以出口为主市场战略的在华韩国企业,在战略性的本土化方面,韩国企业在华子公司应缩小附加值活动的有效配置范围和降低决策权的自主性程度;在管理性的本土化方面,对大企业而言只扩大人力资源的本土化程度,对中小企业而言须同时扩大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和经营管理方式的本土化程度。
四、结论
中韩两国的经济关系在一定时间内以两国产业结构的相互补充为基础,在数量上有很大的增加。然而,由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扩大和因此而产生的中国经济特征的变化,今后两国在经济方面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明显。因此,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今后的竞争关系,韩国政府应从宏观出发,在和中国建立理想的合作管理关系方面努力构建产业内横向合作关系。
中国经济的发展会随着地区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即东部沿海地区将可能进入高度产业发展阶段,在与韩国经济关系方面可能更多地呈现出竞争关系的特征。反之,内陆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还会表现出初期产业发展阶段的特征,从而与韩国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互补关系。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要考虑现有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及外资政策的变化,应通过不同行业、不同投资动机的投资地区的多元化或差别化,维持中韩经济关系现有的互补性。另外,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国际化经验和拥有的资源水平以及进军中国的动机等,制定合适的经营本土化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2]Gates, S.R.,W.G. Egelhof. Centralization in Headquarters-Subsidiary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6, 16(1),:71-92.
[3]Jarillo, J.C., J.I. Martinez. Different Role for Subsidiaries:The Cas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in Spai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0, 11(7):01-12.
关键词:检查机关 公正高校 法治
一、法治环境的评价体系
据研究表明,整个城市法治环境水平的高低从总体上看,受立法、执法与司法、政府投入、公民权利保障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当然也受到其他很多要素的影响,诸如政治、军事、经济等因素,还有社会突发性事件、灾害等的影响。而它的评价体系具体包括法治观念、法律制度、司法和执法组织建设、依法行政、法律教育与研究、法律宣传、法律监督、公民权利保障等十几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又由许多不同的部门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指标进行描述和评价。①通俗地讲,比如社会治安状况的变化,由公安机关刑事犯罪案件的立案率和破案率、治安案件的受案率和查处率,人民检察院的年批捕数和刑事公诉数,人民法院的判决数等来反映。可见,检察工作对于创造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创造公正高效法治环境的必要性
当前,番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刑事犯罪和治安违法现象增多、征地拆迁工作困难重重、劳资纠纷层出不穷等等,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相应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比较突出。创造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将为广州“南拓”战略提供最有力的保障。首先,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有利于从制度上保障广州“南拓”战略的实施,使得番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法律的权威和法制的保障,使得各项决策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也有利于依法规范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统一领导、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其次,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是改善番禺投资环境,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的保障。法律是市场交易的准则,是投资安全的保障,是政府行为的依据。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能够给投资者明确的利益预期,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是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信用保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治环境本身就是重要的投资环境。
再次,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有利于政府有效实施广州“南拓”新形势下番禺发展的规划,发挥政府在调动资金、技术、人才和克服各种障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行政效率,防止权力的滥用。
三、基层检察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检察机关作为创造公正高效法治环境的关键力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第一,如何处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密切,上层建筑直接反映和服务于经济基础。近年来番禺经济持续迅猛发展,生产总值和某些经济指标位居广州各区、县的前列。广州“南拓”战略和南沙经济大开发实施后,番禺的经济社会更是处于全面发展的攻坚阶段。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检察机关,更多地必须考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
第二,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社会治安管理面临巨大的压力。番禺撤市设区,带动旧城镇进行重新的改造,大学城、快速干线、外资办厂等项目工程的建设也推动了征地拆迁工作,利益冲突加剧,致使隐藏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群体性集体上访事件和暴力冲突不断增多,对社会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随着地铁三、四号线的开通和广州新火车站的建立,人流、物流量将不断增加,社会治安正面临巨大的压力。近年来番禺区的刑事案发率和案发总量已经表明我院在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遭遇的严峻形势。
第三,广州南拓后,项目工程和外来投资办企业不断增多,如何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为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保驾护航,已成为检察机关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建筑、水利、规划、医疗等领域,检察机关如何查处和预防,如何发挥反腐倡廉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四、基层检察院如何创造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参照法治环境的评价体系,针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检察机关应立足本职,发挥法律监督的职能,服务于经济大局。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为番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随着番禺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刑事犯罪发案率居高不下,我院坚持从严治检的方针,相应加大了打击刑事犯罪的力度,重点打击严重的和新型的刑事犯罪,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
二是加大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力度,坚决惩治腐败。我院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严肃查办影响恶劣、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查办了一批水利系统窝案串案;同时立足于检察职能,进一步完善了预防网络,突出重点工程项目的预防、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系统预防、发案单位的个案预防,目前我院已与工商、税务、保险等部门建立了同步预防体系。“南拓”战略的实施,对于重点项目工程必要时检察院可提前介入,避免“项目上马、干部下马”事件的发生,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是强化诉讼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做到坚持经常性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结合,在防止和纠正打击不力的同时,加强对诉讼中违反法定程序、侵犯诉讼权利等违法活动的监督;坚持维护司法公正与维护司法权威相结合,提高监督准确性。具体做到强化侦查监督,强化刑事审判监督和强化民事行政审判监督。
四是建立法制宣传网络,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检察机关可向重点企业派驻检察联络员,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和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及时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适时提出服务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职工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企业职工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同时重点抓好番禺农村基层群众的法制宣传,与村民建立长期的联系,可在村民中选出法制联络员,定期派员深入农村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做到普法、学法在基层。特别是当前农村城市化改革不断推进,群众集体上访事件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可通过法制宣传专栏、简报、标语、义务咨询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依法上访,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基层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