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

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

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的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的实践、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必须具备的技能。

新课程改革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眼点。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将如何顺应时展的潮流,构建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新教学模式呢?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又将如何整合呢?对于这些问题,我结合自己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谈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建立素材资源库和课件制作相结合,资源共享,共同探讨

1、素材资源库的建立和课件制作相结合的整和思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建立素材资源库。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素材资源库,并将资源进行分类。教师能自如的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课件。制作的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为课堂教学所用,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也解决了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上和使用上相互脱节的弊端。

2、资源共享的整和思路。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并且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因此,网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技能。

现在一些资源性网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试卷、教案、课件和素材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这些资源是全国千千万万教师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这些资源被上传到网站和其他教师共享。拿物理学科来说,形成了网上物理学科资源库,物理学科联盟,教师联盟,真正的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就从物理课件的共享来说,不同的教师通过下载这些课件和素材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具有自己风格的课件来,适应自己的教学需要。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这样既解决了教师自己独立制作课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困难,也解决了自制课件的水平可能不高的问题,从而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的软件困难。

3、共同探讨的整和思路。如今很多教师都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论坛、博客和空间等等。把自己制作的课件、编写的试卷、撰写的教案和论文等放在其中,其他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通过互联网来访问这些网站、论坛、博客和空间,进行物理教学的探讨和交流。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发起问题讨论,交流教学心得,物理教学改革讨论,寻求帮助等等。互联网的出现使教学的共同探讨的参与人数达到了最大化。作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利用好这一点,积极的参与到这个大讨论中。

二、模拟物理演示实验,建设虚拟物理实验室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更积极,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动手能力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下面谈谈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的实践。

1、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物理演示实验,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物理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结论、得出某些规律,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能够使学生"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然而,在物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实验仪器和实验环境的限制,有些实验的效果很差,学生很难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这些实验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必须正确认识的是,模拟的实验应是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决不能任何实验都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物理演示实验,弥补了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和实验现象的不明显,从而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2、建设虚拟物理实验室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室中存在一些弊端和困难,主要体现为:①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传统的物理实验室有专门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诸多限制,不能更好的,全面的进行科学探究。②由于传统的物理实验室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存在实验效果不好和现象不明显等诸多缺憾。③有些实验,实验室不具备完成的条件,如没有实验设备。

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第2篇

学方法;互动;交流;课

堂评价;角度调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2—0074—01

一、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在备课时,我充分考虑一个单元的内容都围绕同一主题这一特点,站在单元的角度来处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单元的角度出发去搜集资料。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字”时,我先让学生搜集有关数字的资料。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不限制搜集资料的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搜集资料的类型。如,有关数字的“故事”“谜语”“儿歌”“科学知识”,还有“数字的作用”“数字的不同表示方法”等等。

实践证明,让学生搜集有关数字的资料,不但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的内容,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了基础,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重视互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积极组织学生交流,这既是学生展示自己劳动成果的机会,也是学生互动交流、资源共享、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扩大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

如,在教学完“数字歌”后,学生们还搜集到了许多有关数字的儿歌。这时,我将课堂变成“学习成果会”,让学生进行交流,并让他们自己挑选最喜欢的几首儿歌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们的已知世界在课堂上得到延伸的同时,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

三、家校结合,提高搜集能力

一年级第一学期,由于学生识字量很少,搜集资料的任务大都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因此,安排搜集资料的次数不宜过多,以一单元搜集一次,一周搜集一次为宜。具体时间安排在周末,以便家长能有充足的时间协助学生完成。

刚开始搜集资料时,我发现有许多学生虽然在家长帮助下搜集了许多资料,可自己不会读,有的甚至连资料内容都一无所知,这样搜集资料就失去了意义。于是,我及时要求学生:资料的内容应该让家长告诉你,不一定要多,关键是你要对资料内容有所了解。为此,我制订了一个评价办法:搜集到资料的学生可得一颗小红星,知道自己资料内容的学生可得两颗小红星,能大声朗读的学生可得三颗小红星。

同时,为了减轻家长和学生的负担,在家长会上进一步明确搜集资料的作用,不要求每种资料都写在资料本上,可根据情况灵活处理,应尽可能帮助孩子了解资料内容。针对个别家长搜集资料有困难这一问题,我向家长介绍了一些少儿工具书。如,《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动物大世界》等,并请有经验的家长在家长会上谈谈他们的做法。这样家校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四、注意调整搜集资料的角度,挖掘学生搜集资料的潜力

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多媒体;效果

【中国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整合高中政治课教学资源,开发A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

由于网络具有资源共享性,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上述各种途径的互补,教师通过整合各种媒体和途径的信息,极大的扩大了信息量,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由于网络的互动性,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掌握和经验,把握学生对新新鲜事物的敏感和喜爱,对新事物的吸收和释放,结合整治教学的内容,达到师生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而由于高中政治课本身就与事实紧密相连,而网络明显的时效性恰好能满足高中政治老师对时事的把握,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都是高中政治最好的教育资源。同时,教师还能够利用网络开展网上论坛,“教育现场”“专家释疑”“动感天地”等活动,在网上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高中政治方面的教育,将高中政治课的教育阵地扩大到网上,突破课堂教学的单一、呆板,使高中政治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就教师而言,通过网络,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教师能够迅速而便利的流通教育信息、教育方式、教学心得等,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课下、课上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网络教学有利于教师协同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互连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库,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了互连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市场交易原则”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一框题的课件,并针对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删、补,优化了网上教学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拓宽学生视野实效性是网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同志指出:"要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高中政治课教学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三、把握多样的教学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思想政治课因其固有的特点即理论性、现实性、开放性更适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学生可以从网络的资源库中各取所需,针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网上自主学习、讨论、分析、解决,并撰些小论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在提高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效率、与当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相符合方面有其不可替代优势,也正因为如此,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学的交互性。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就其根本来看,多媒体课件教学仍然是一种演示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学生所要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是一种程序性的教学模式。二是未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人机互动,教学中的信息源是在同一时间同时展示,不能真正体现 “面向全体”,也未能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资源共享)这一基本功能。

四、网络教学有利于创设新情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运用基础知识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高中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把大量鲜活的正在发生的现象呈现给学生,而网络教学则可利用互连网的优势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及时把一些热点现实材料下载给学生或学生自己上网浏览,让学生分析、讨论,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既提高了政治课的时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入世、李娜大满贯夺冠等重大新闻通过互连网及时传递给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法”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围绕社会热点尽量展开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分析、评价、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五、网络教学有利于创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

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载体,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民主式、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各种表现手法、手段的应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自主性,从而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捷的方法得以解决。

近几年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疑加速了教学模式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变革。讲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讲,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多媒体计算机和视频会议系列等硬件环境。软包括网页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聊天室,电子邮箱,电子公告牌等软件。人的因素包括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和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的学习者。

在网络环境下整合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教学使得教学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原始,但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与传统教学所不同的是整合课的交互信息增容,手段增多,频率增加。由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

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第4篇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及终端接口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是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以至于上学、购物、看病、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也能借助于电脑网络。看影碟不必一张张地买,直接就能从网络上观看。我们可以不必订阅报纸,打开电脑,就能随时随地获得最近的新闻等。那个时候,电脑和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影碟机、音响设备,已经集成在一台机器之中,并且已经高度智能化,成为家庭机器人,能自动为我们提供服务,起到保安、保姆、秘书的功能,自动判断客人的身分,为客人留下信息,并自动转移到主人身边。它能帮助照顾小孩、老人,自动向医院发出病情报告,能自动收拾房间,做饭等。它还能根据信息的有无自动开、关机,做到绿色节能,保护环境。信息技术是学习活动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作为协作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主要讲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二、在初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那么他会非常主动地去学习,学生也不会畏惧那些难题,他会主动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兴趣对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例如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图片、声音等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享受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的盛宴,让学生知道音乐是非常神奇有趣的。音乐能使人身心愉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例如,教学《中国进行曲》时,老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先用PPT对《中国进行曲》背景进行一些介绍,且在介绍中加入一些图片,让学生全方位感受该歌曲,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一些小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在了解该歌曲上进行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教学相比,该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一直是值得老师思考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改变以往其在课堂上睡觉的现象,让学生能够集中精神,认真学习音乐。老师要认真制作精美的PPT,在PPT上面增加一些特别的丰富多彩的内容。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音乐

音乐鉴赏能力可以给我们很好的综合素质,音乐鉴赏能力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了解创作者的生平以及其创作的来源,所以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与音乐家产生共鸣。例如,在欣赏选自舞剧《天鹅湖》的《那不勒斯舞曲》时,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该歌曲所表示的情感及其创作背景,让结合舞剧《天鹅湖》进行思考与联想。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那不勒斯舞曲》。让学生对音乐课上的音乐鉴赏重视起来,让其知道音乐鉴赏不是简单的听听就好,音乐鉴赏是要切切实实地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爱上音乐。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进行课外交流

老师可以利用QQ和微信等交流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可以布置一定的音乐鉴赏作业,例如每个人都回去写一段对某某音乐的欣赏,也可以谈谈自己对那些音乐比较感兴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音乐等开放性的问题,老师可以就学生讨论的点作一下要求布置一些小作业,也可以让学生编辑自己喜欢的音乐,添加一些自己的想法做成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这些作品。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使之更加理解音乐达到教学的目的。老师也可以通过QQ、微信等工具进行答疑,老师可以及时回复,增强师生交流,师生的交流的次数增加,学生有疑问也可以即刻解决,提高学?的效率,使学生想学多一点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增强。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的难点一直是困惑老师的难题,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尽管老师用尽手段,但是教学的难点依然难以突破,因为音乐是生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音乐的更具抽象性与意境性的特点,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发不足,采用音频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音乐,化抽象为直观,例如,在教学《踏雪寻梅》这一歌曲的时,可以播放梅花的视频或者是图片,也可以播放人们雪中玩耍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踏雪寻梅的诗意与悠闲。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意境。只有学生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和体会歌曲的情绪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够达到让学生更好的歌唱这一目的,这是我为《踏雪寻梅》设置的情景:在一个停雪的早上,一位穿着暖和棉衣的姑娘提着一个小篮子跑出门去寻找在大雪后依然绽放的美丽的梅花,梅花在枝头上傲然的绽放,展示自己最美的姿态。这样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充分理解《踏雪寻梅》的意境体会歌曲的情绪。

谈谈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第5篇

        摘 要 文章通过对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分析,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统一认识和规范,改变观念,整体规划,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有效的整合资源,充分实现地方文献资源共享,为地方文献的占有者和使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工作 资源建设

    地方文献是记载某一地域内自然、社会和历史发展变化及影响的特定文献,素有“一地之百科”的称誉,它对了解与研究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物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当地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982年文化部颁发的《关于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了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搜集、整理、保存地方文献”;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中地方文献作为专项指标被列其中,地方文献工作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各级公共图书馆十分重视并纷纷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就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1.现状分析

    地方文献工作一直受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视,一般都有专人负责,而且有着良好的征集地方文献的经验。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却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规范,缺少一个统一协调的机构,给用户带来了一些不便。

    1.1对地方文献概念理解不一

    虽说市级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工作都加以重视,但由于各馆对地方文献的概念认识不同,理解不一,在具体的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差异。有的馆设立了专门的地方文献部,而有的则依附于其他业务部门,职责范围不清。尤其是对地方文献概念理解的偏差,在地方文献征集中范围不确定,收集的重点不明确,简单地把收到的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一律处理为地方文献,甚至出现应属征集范围的未征集,而征集来的却不是地方文献。

    1.2 地方文献工作缺乏统一规划

    由于地方文献具有独特的地方特征,是了解与研究地方人文地理、政治经济、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越来越受到公共图书馆的重视。但是地方文献的收藏不只是图书馆一家,其他各系统如档案馆、博物馆、文保所、地方志办公室等也都在收藏,他们保存着很大一部分地方文献资源。如宁波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宁波市图书馆一直来都非常重视地方文献工作,有着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并有专人负责。与此同时,宁波还有几家单位拥有大量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如天一阁、文保所、博物馆等单位收藏的古籍和实物;档案馆收藏的一部分地方文献,作为档案保存;地方志办公室所藏的地方文献,为修志或研究之用;宁波大学所征集的地方文献,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一些收藏家和个人也藏有一些珍贵的地方文献。由于这些单位和个人没有隶属关系,各自为政,互不交流,使地方文献工作处于群龙无首的无序状态。而他们收藏目的的不同,揭示的手段和保存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没有形成统的规范,给地方文献的用户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1.3 地方文献收藏的品种载体单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化的进展,地方文献的载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单一的印刷型书刊发展到现在的音像、光盘、多媒体、网络等多种载体和形式并存。由于地方文献征集的范围广、工作量大,市级公共图书馆征集地方文献基本上着眼于现代出版的和已经成为历史的纸本书刊和光盘,征集的对象大都是一些独立存在的单件,而很多有价值的散落于文集、报刊、网上、电视中的地方文献或一些非正式出版物基本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征集和保存。而事实上,现在一些学者对地方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一般首先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网上和电视中也充斥着大量的地方文献信息。由于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停留在传统基础上,受观念、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限制,对分散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和散布在网上、电视中的有关地方文献资料信息基本无人涉及、无能为力,这使得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的品种载体过于单一。

    1.4 地方文献资源利用率不高

    地方文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其独特的使用价值毋庸置疑。市级公共图书馆大都十分重视地方文献的征集,但对地方文献的利用却重视不够。很多图书馆只重视征集的数量,而对质量却很少在意,对征集到的地方文献的使用情况则更少关注,出现了为征集而征集的现象。同时,由于公共图书馆高素质的地方文献研究人才的缺乏,地方文献中很多蕴藏着的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造成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偏低。

    2.问题思考

    基于上述对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现状的分析,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2.1 正确理解地方文献的定义

    地方文献的征集是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要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地方文献,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地方文献采访条例,从而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上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就明确提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区的一切资料。”它是反映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等方面情况的文献资料的总称,既有一般文献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地方文献最本质的特性是它的地方性和资料性,这是广义的地方文献概念。经过几十年的地方文献工作实践和理论探讨,目前学术界对地方文献的概念有了新的更为科学的定义,以中山大学骆伟为代表:“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上具有地方特征并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这一概念强调了“在内容上涉及该地区”的文献,从而排除了内容不涉及本地区的地方人士著述和本地出版物。这就是说,地方文献是一个独特的文献群体,它指的是“内容上带有地方性,同时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只要具备以上二个特性,则无论其出版地、出版期、文种、文献形式、文献载体如何,都应纳入地方文献的范畴之内,属于我们征集的范围。国内一些地方文献工作较出色的馆,如甘肃省馆、湖南省馆、首都图书馆均遵循这一原则。

    2.2 创新地方文献集藏观念

    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变过程中,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市级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上所作的努力仅是局部和零散的,与社会发展和读者要求相差甚远。由于地方文献的资料性和广博性及其出版发行的无规律性和收藏部门的分散性,图书馆不可能也没必要刻意追求“大而全”,追求占有多领域多专题的原始地方文献。这就要求图书馆转变传统狭隘的“占有”观念,向广博的“拥有”资源转变。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原来很难复制的文献变得可以复制了,市级公共图书馆可以“用”为出发点,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加强与其他文献收藏单位的横向联系,本着共建共享、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协作协调,有重点有目的地搜集获取占有单位的地方文献资源,避免重复交叉的收藏,实现从零散局部的占有到有重点、有特色的最大限度的合理拥有。建立网站或互联平台,为用户提供收藏线索或获取文献信息的路径。

    2.3 整合地方文献资源

    传统的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不管是正式出版物还是非正式出版物大都以印刷型文献为主,网络化环境下文献的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反映在地方文献资源的征集上就是多种载体文献并存。作为市级公共图书馆应该有责任收集有关文字资源、图片拓印资料,以及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图册、历史照片、录音、电子文献等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源,注重网络上、电视节目中的有关地方文献信息等,为研究地方历史留下宝贵的资料。依托网络技术对收藏的地方文献进行整合,让更广地域的更多人群可以最大量、最快捷地共享地方文献馆藏资源,以实现文献价值最大化。通过对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和统一的文献内容揭示格式来共建共享地方文献数据库,把散落在各收藏地的地方文献虚拟集中起来,提高地方文献利用率。

    2.4 成为当地地方文献中心

    地方文献的出版发行往往是无规律和多渠道的,除公开出版物外,绝大部分的地方文献经常以内部形式出版,形式多样,载体各异,追溯与传承年代久远。地方文献中非正式出版物(非卖品)多的特点和部分以实物出现(如碑刻等)的情况,使大量地方文献基本是在本地区相关系统内散发,且多为一次性,不会再版,被相关部门收藏。这不仅突出了地方文献和地方人文资料的珍贵性,同时也增加了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难度。市级公共图书馆在整个地区的文献信息链中据有不可替代的集散中心地位,理所应当担负起本地区地方文献中心的重任,合理安排地方文献资源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形成自己的收藏体系。建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网络,密切与所辖县公共图书馆的关系,加强与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地方志办公室、党史办公室、市政协、档案馆、博物馆、文保所等部门的协作、协调,使地方文献资源得到系统完整的收藏。

    2.5 揭示地方文献内容的形式亟待规范

    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整合地方文献资源的目的,在于更快、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社会和经济。但是从目前来看,地方文献的揭示方式、著录内容、揭示的深度等还没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这无疑阻碍了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也给书目数据库的标准化规范化带来了困难。由于地方文献中非正式出版物多,版式不同,载体类型也多,这就要求我们对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版式的文献进行规范整理。在国家还没有统一规则和标准出台之前,笔者认为可由省公共图书馆牵头,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规范地方文献的整序、编排,以达到省内一个标准。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纵向的基层单位接受省图书馆的业务培训,为地域性的资源共享,实现计算机联网做好必要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王效良.构建当代地方文献体系的几点思考.津图学刊,2003(1)

    2.胡长锋.地方文献保障系统建设构想.宁波大学学报,2002(2)

    3.杨卫东,刘成林.济宁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回顾与思考.山东图书馆季刊,2003(3)

    4.谢水顺.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3)

    5.金沛霖主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1

    (陈金菊,女,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