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商务培训学习心得

电子商务培训学习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商务培训学习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子商务培训学习心得

电子商务培训学习心得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创新措施

    [作者简介]杨加猛,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江苏 南京 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177—03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而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每年都将超过20万人,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延续。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政府、高校、企业等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2000年底,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2001年,首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13所高校开始招生。此后,普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2003~2005年,全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为1.5万人/年,专科招生超过6万人/年。截止2006年6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306所,高职高专类院校864所,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超过10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约7万人。

    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由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安邮电学院等高校组成的“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5月对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数量基本适度,但教学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其中,师资状况上,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中,讲师和副教授合计占总体的67.4%;教师毕业专业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和经济学三类合计占71.9%。学生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的人数与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差较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知识结构、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等方面较为突出,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一定不足。就业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存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与就业率略低于平均水平的反差,人才供需双方需要进一步对接、人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二、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和经济形态,电子商务带来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一次巨大变革,需要一支浩大的、有新型商务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但相比其他较为成熟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间短、内容新、任务重,正处于初步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向细分不足。相比许多传统专业的明确定位,部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上相对宽泛,培养方向上缺少细分,“高级、复合型”的培养初衷与实际结果存在反差。例如培养模式上,高校工厂化培养与企业个性化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知识结构上,学生宽厚的经济、管理学基础与社会专业化导向间存在反差;就业意向上,本科生从事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或技术的预期与众多企业的操作性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等等。

    2.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从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分为技术、商务和管理等几大模块,但各大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这一状况与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宽泛、专业定位不明有着较大的关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明确各模块功能和课程内容的导论(概论)课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同一模块的前后课程在内容上有所重叠,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另一方面是实验、实训,尤其是综合性实践项目相对缺乏或效果欠佳,没有达到有机融合各大模块的目的。

    3.重理论、轻实务。强于书本,弱于实务,是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中相对普遍的一个问题。实务训练对于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状况是,部分高校仍存在着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乏味听讲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电子商务教材本身,又存在着或偏于定性描述、或偏于具体技术、深浅不一、案例和实训内容缺乏等问题。有些即使是重视实务环节的高校,也只是以软件模拟为主,且面临着软件简单、陈旧、脱离现实等困境。

    4.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综观培养方向细分不足,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重理论、轻实务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师资相对缺乏。据“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仅为1.9%;而在国际交流经历和专业实践经验上,8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44.4%的专业教师没有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由于本身较少参与实践活动,导致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指导实验和创业等方面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当然,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这一问题,也与电子商务专业成立时间短,电子商务内容广博、学科交叉大,引进企业高级实务人员存在困难等原因有关。

    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创新措施

    1.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b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复合型教师,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除了积极引进熟悉中国电子商务实践的海归人才和有较高实务经验的企业人才以外,高校和青年教师自身都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具体应注重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扎实的专业培训,学术带头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人才培养中的有关问题与专业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建议青年教师从讲授电子商务导论和带实验课开始,注重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手段,多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二是多参与实践项目或活动。专业教师应积极争取、参与或主持本领域的科研和社会项目。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进一步融入电子商务的真实环境,熟悉企业的网络商务应用模式,并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三是与企业或其他高校开展师资合作。通过与企业或其他高校联合申请课题、开发课件或出版教材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青年教师了解学科前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细分培养方向,明确核心课程。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很广,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实现对学生面面俱到的培养。而培养复合性人才也并非是技术、商务或管理类课程的简单叠加。因此,高校需进一步把脉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做到前宽后窄、先博后精,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在技术、商务或管理的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在培养方向上,高校可以按照电子商务内容,如电子商务物流、营销、贸易或项目管理等进行细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行业进行专业定位,如医药电子商务、化工电子商务、农林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行业知识和电子商务策划、应用能力。建议推行本科导师制度,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分类指导,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符合企业的细分需求。

    在专业定位上,不同高校可以结合其行业或专业优势进行细分。但作为同一个专业,其核心课程应予以规范,以体现一个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和对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个相关高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望在近期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规范和教学质量标准。

    3.改革教学方法。电子商务专业反映了技术和商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其教学方法也应突破常规。例如,根据企业具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完整的商务项目,让学生了解一个项目的策划与运行全过程,以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和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建立、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网站,一方面为学生下载优秀论文、辅助案例和前沿教学内容,以及提交作业、交流学习心得等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为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丰富网站内容等提供实践机会。

    4.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无论是原有的偏管理或偏技术的培养模式,都必须着眼长远,又切合我国社会信息化初期的市场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此,实践性教学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已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建议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进一步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高校除引进、更新电子商务开发及模拟软件,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以外,还应充分借助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创新学生实践、实习方式。一方面,校园内的招生、宣传、图书设备采购、网络教学、后勤服务等逐步电子化,学生可以利用高校的电子商务氛围,学习、研究校园生活的电子商务内容;另一方面,以相关电子商务竞赛为载体,借助阿里巴巴、淘宝、腾讯、各电子银行等电子商务平台,使学生接触企业真实问题,了解各种商业模式和典型应用。此外,还可以探索高校教育与社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的机制,创造专业理论与企业实践无缝连接的电子商务培养环境,建立起学习、实践的“生活化、商业化”培养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完善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社会实践在内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子商务培训学习心得范文第2篇

一、技工教育中的校园网建设

技工教育校园信息网络的核心部分是校园信息中心,该中心主要由中央交换机、服务器、广域网连接设备以及网络管理系统等共同组成,校园中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交换机来实现信息的交换,而教学楼内的局域网络是校园网络中的接入层,因此信息是通过各种双绞线来与教学楼内的设备进行连接,不仅如此,校园网中的各个教室、实验室以及宿舍楼等都应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方便,尤其是在技工院校中,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能利用这些来学到更多知识。校园网交换中心的设备是由中心交换机以及拨号服务器来组成的,拨号服务器能够提供很少的端口作为校园外接入补充,也能相应的建设起网络用户管理系统,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校园网的建设为技工教育提供了帮助,能够让技工院校的学生学到更多的先进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二、互联网+教育的变革

教育信息化已经将技术与教育相互融合起来了。在这个阶段,互联网的开放性正改变着传统教育的封闭性,而构建起新型的教育服务体系。随着互联网技术、教育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任何教育需求都能够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来解决,因此传统商业领域的体系变革会在教育领域重演,也会产生更多的互联网+教育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也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挑战,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构建起开放的教育服务体系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时代人们对教育问题的需求,技工院校作为培养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学校,要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为主要宗旨,将提高职业能力作为核心部分,提供更高质量、更多内涵的办学方针,同时,技工教育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技工教育中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技工教育的良好开展对促进人才就业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优势

互联网+技术能够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将教师课堂上的讲授转变为课前的教学,这样节省了教师讲授的时间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的新形式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有很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课堂中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在一些技工院校中就已经引入了互联网教学方式,为了改进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就要更好地运用互联网资源,从而才能提高技工院校教学的整体水平,网络资源有着资源共享、更新迅速的特点,在网站上搜索各种有用的资源,对于技工院校来说也是如此,技工院校的教育与普通大学教育是相同的,不能得到老师及时的解答也能在互联网上自行搜索,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将计算机技术投入到技工院校的日常教学中,如可以放在学习论坛中,学生在网上尽情交流学习心得,同时还能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让学生认识到更多的新朋友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还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教学实施,保证技工院校的各种教学设施齐全,我的技工院校也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政府部门也要给予相应的支持,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以兴趣为前提,学生只有认识到计算机技能的重要性,才能对学习提高兴趣,积极打造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到学习平台中,对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计算机使用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数字化平台提升教学质量

利用数字化平台来提升教学质量对发展技工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对于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可以先进行模拟操作,例如,利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数字万用表上会有二极管的符号,先分辨出二极管的正负极,有白线的一端是负极,另一端就是正极,然后使用时可以移动鼠标将它们连接,操作正确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操作不正确会出现提示信息。在这套系统中,能够充分了解到操作的正确性,也方便学生的课后复习以及巩固知识,学生只要登录平台,就能学习里面的内容,主要设置了网络学习、考试中心、数字图书馆等多个模块。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内容丰富多样,教学资源库可以提供资源上的支持,数字图书馆里有大量的图书可以下载,点击校园门户板块就能与数字化的校园平台进行切换。对于技工教育来说,学生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因此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还要不断学习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对课上的知识进行重温与复习,不用依靠任何工具就能学到自己想学习的知识,目前,数字化教学平台系统还在不断的建设、完善过程中。在数字化教学平台功能中,还要针对技工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培训。可以说,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技工学校学生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学,不断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最终实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五、为互联网+产业培养人才

为互联网+产业培养人才是技工教育的一个新挑战,也是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技工教育中的必然结果,一些技工院校还在申报互联网+电商物流实训中心的项目,这也是为电子商务专业、物流营销以及其他互联网相关专业提供更大的平台,建设起互联网+电商物流实训中心,就能够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利用更先进的手段,形成信息化实训类的教学平台,这样就能很好地将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学校电子商务类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要形成一整套的培训体系,通过真实的企业环境来实现,这样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到自己喜爱的企业去工作,对学校学生的培训以及技能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对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开发工作也是重点,在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互联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技工院校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开展更多的人才培养工作参与到企业科研项目中,从而为互联网+产业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

电子商务培训学习心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特征与内容 实施难点与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对会计理论及会计实践都将产生深远的。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全面以机技术、技术与通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它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而,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会计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与会计电算化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信息化

会计信息系统是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的技术基础和信息平台。会计信息化涉及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和会计管理等所有会计领域,是会计系统的全面信息化,是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与决策到会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是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要求对会计流程的重整和会计模型的重构。

2.智能化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具有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特点,因此,会计信息化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手工方式的"傻瓜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3.多元化

①信息来源多元化。在一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会计信息化系统通过对企业内外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广泛接收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宽敞,信息量更大;②信息提供多元化。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期间不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既可以按既定的月、季、年来披露会计信息,也可以根据需要实时生成、提供会计信息,还可以对系统实施实时控制;③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如存货计价可以同时采用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在实际成本法下,也可以运用多种计价方法进行试算,比较差异,选择相对准确的计价方法。此外,由于系统接收了大量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便于系统运用有关数学模型,进行财务、预测和决策;④信息空间多元化。借助于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的结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信息的空间非常广阔。会计信息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用户可以各取所需;⑤提供信息形式多元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也可提供图形化信息(如财务分析、预测的直方图、折线图)以及语音化信息(如有声财务分析报告)等等。

4.共享性

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通过Internet可以使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监会、政府管理部门、银行、税务、企业)实时交换数据,相互获取信息,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届时,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孤岛,它将逐步成为开放的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5.阶段性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同时在各方面都一步到位,是从手工会计方式-会计电算化阶段-初级会计信息化阶段,到会计领域全面的信息化阶段,进而实现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乃至全社会信息化,显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渐进发展过程。在不同阶段,会计信息化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在企业主要表现为建立新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化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要求在会计的所有领域充分依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领域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进行重整,通过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来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

基于经济社会的传统手工会计基本理论,如何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如何构建信息社会的信息化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是目前会计学界正在探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应根据信息社会的特点,在会计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报告原则等方面形成新的会计理论体系,并将这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在会计信息网络系统中公示,让关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有识之士都能在网上随时了解会计信息化的新成果,并就有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使会计基本理论在开放式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也占据一定的位置。

2、会计工作信息化

会计工作信息化主要是指按照会计信息化的要求,重整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包括企业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会计人员职责、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等的建立和完善。显然,会计理论体系的变革与信息技术手段在会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对手工会计模型下的会计业务流程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建立在手工会计模式基础上的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必将进行适应性变革,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凭证的传递、审核等都将根据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和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会计实务工作的信息化实际是社会信息环境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的创新和会计实务工作手段与方法的创新。

3、资料信息化

会计资料信息化包括会计数据的搜集、加工、处理和会计信息的输出、使用等的信息化。会计资料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会计工作信息化的直接结果。

4、会计信息化

在信息环境下,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建立会计教育系统,面向学校、面向,让在校会计专业学生、教师、会计和实务工作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在会计教育网上最新的会计知识,讨论热点,进行学术辩论,交流学习心得、工作经验、失败教训等。会计教育信息化可以使会计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在校会计教育、后续会计教育、终身会计教育提供信息资源平台。

5、会计管理信息化

会计管理是指财政管理部门对会计的管理工作,包括会计人员管理与会计信息管理两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会计人员信息系统和会计证管理系统,还可通过发达的教育培训网络,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知识的继续教育,使新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新制定的会计业务处理规则等,运用现代化的网络培训及时地传达到广大的会计人员中。会计信息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财务法规、会计制度、财会规定等方面,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这种规范和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环境的,为会计理论与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提供合法性支持和动力。

三、会计信息化实施的难点与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在此基础上实施会计信息化必然会遇到新问题,就来看,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难点主要是人才匮乏、软件功能针对性不强、财务与业务协同化程度不高、数据的效力、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针对这些难点,笔者认为主要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目前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只是利用电脑处理会计的基本核算,而大量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工作,仍采用手工操作,很多单位因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使财务管理成为空谈。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无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具备电子商务知识,懂管理,善理财,他们既是专才,又是通才,真正既博又专。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既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对会计学、管、机等学科培养目标的挑战。对传统的教学、教学和教学手段进行变革,在会计学、管理学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是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2、完善ERP软件的智能化与人性化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

我国会计软件正在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管理决策型方向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正在向功能综合化和技术集成化方向发展,软件系统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全面,但是针对性和适用性却比较差。商品化ERP软件、会计软件都不是针对某一类开发的,通用性比较强而专用性不够,所谓好的软件不一定适合自己,合适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软件才是最好的。ERP软件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和平台,商品化ERP软件必须智能化、人性化,各个使用单位可以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业务处理流程,能够轻松实现对软件重整,可以按需要进行拆卸和加载,真正发挥ERP软件的强大功能,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处理,实现数据高度共享,为实现会计信息化、进而实现企业信息化奠定技术基础。

3、确立电子数据的合法地位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人工会计的模拟系统,其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基本上是把手工的一套移到电脑上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依然是纸介质形式,那时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而会计信息化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不仅仅是观念上的转变,更是时代的要求,是会计发展历程中的一场革命。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证、账、表不可能再以纸介质传递,会计数据可以在系统内外直接获取,业务与财务完全可以协同处理,根本没有必要像会计电算化系统那样,将电子数据转化为纸介质以确认业务的发生等,因此,电子数据如果不能合法化,如果不具法律效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需要法律上的支持,电子数据需要取得合法地位。

4、实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保证信息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主要措施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数据输入的管理。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虽然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但必须严格进行授权控制,对来历不明或者没有经过审核的业务数据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二是加强数据处理的控制。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可以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两种控制方法。集中分散式控制是指各个工作站分散输入业务,由网络服务器对全部业务进行集中序时处理,并对数据库实施统一管理;授权式是指各个工作站可以根据权限访问网络服务器,服务器则根据当时的忙闲决定是否接受访问。三是建立数据双备份制度,以避免因误操作或突然事件引起信息丢失;四是建立系统安全维护机构,由专业人员实施安全维护,提高警惕,随时防范黑客攻击和不法之徒的非法入侵,保证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提供安全保障。

资料:

1、会计信息化:21世纪会计革命的催化剂 谢诗芬 中华财会网 2003.10

2、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 徐少春 中华财会网 2002.1

电子商务培训学习心得范文第4篇

Q:集团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两次飞跃,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有创新。您怎么理解当前形式下期刊集团的内涵式发展及突破? 

A:“十二五”期间,原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名称变更了两次。这两次更名是集团调整发展思路的结果,也是内涵式发展基础上扩大自身影响力、向外拓展的举措。但这不过是集团抓住了两次发展机遇,还不能说是“飞跃”,更谈不上“创新”。我们仅仅是为未来的发展做了一些准备,做了一些尝试。其实,广西期刊传媒集团目前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目前,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还是传统期刊的发行,集团在互联网时代的期刊出版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个探索阶段也许需要几年。 

这也是目前期刊界同人都面临的问题:传统期刊经营面临危机,新的业态尚不明朗。正是基于这样的期刊业现实,我和同事们强调,要对传统期刊出版和以媒体融合为特点的新的期刊模式同样重视,并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期刊出版模式。 

2015年,很多名刊大刊经营业绩下滑,微信朋友圈里的期刊界同行时不时发出某某期刊停办的消息。焦虑、悲观的情绪在弥漫。我也在思考期刊行业的走向。如果能静下心来,认真读读年度期刊行业的数据分析,我想,大概能了解各类期刊的走势。这些年来,一个很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少儿出版物在各类出版物中逆势上扬。另外,我和同事们分析全国期刊经营状况时发现,越是个性化和专业性越强的期刊越有生命力。那么,我们认为,既然是“期刊传媒集团”,还是要立足于“期刊”,由期刊出版经营为基础,向跨界传媒发展,并在传统期刊和媒体融合发展并重中探索互联网时代期刊出版经营模式。这也就是这几年来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思路。 

广西期刊传媒集团的前身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以少儿期刊的经营出版见长,出版了品种齐全的小学生期刊。《作文大王》《奇趣百科》《数学大王》等是国内少儿期刊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作文大王》还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最近这些期刊的发行量还在增加。近几年,集团在各期刊编辑部的基础上成立各期刊杂志社,引导各杂志社独立核算,提高出版经营效益。同时,由集团统筹,下大力气为传统期刊引进新技术,实现读者线下阅读与线上参与性阅读相结合,实现传统期刊出版与互联网技术的衔接。集团所属的少儿期刊社不仅仅要编辑出版一本纸质期刊,还要围绕“作文大王”这一品牌做大量的编辑出版工作。一方面,基本上做到通过新技术实现对读者的立体增值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多介质的编辑出版活动探索数字化出版模式,引导读者参与到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来。这大大增加了传统期刊的内涵和外延,扩大了传统期刊的影响力。  

例如,一位小读者花钱订阅了《作文大王》,除了每月能获得期刊,同时还能成为集团少儿期刊的读者会员。在不久的将来,“作文生态圈”建设好以后,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自主建构自己的“作文生态圈”,在平台上创办自己的《作文大王》。“作文大王”这一品牌是广西期刊传媒集团的,也是所有中小学可以使用的。在传统期刊出版时代,《作文大王》每月只能出版一本纸刊,通过邮局发行到全国各地,《作文大王》是出版活动的中心,读者订阅《作文大王》,多是被动阅读、被动接受。而现在,除了纸刊之外,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作文生态圈”把期刊出版经营活动的外延扩大了,每位读者都可以把自己的作文上传到平台上,通过自助编辑平台编辑自己的专属电子期刊,自己设计封面,自己画插图,也可以通过与其他读者协作,完成电子期刊的编辑工作。多媒体技术使《作文大王》从静态纸质期刊延伸到动态媒体融合的复合性期刊,读者可以上传音频展示“口语作文”,也可以上传视频展示“作文”的背景资料。这种读者专属的数字期刊可以伴随读者成长,即使将来读者长大了,他们的数字期刊还保存在我们的“作文生态圈”里,见证读者成长的足迹。当然,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所学校都可以在“作文生态圈”里创办自己的《作文大王》电子刊。这样一来,“作文生态圈”也具有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功能。把互联、互通、共产、共享的互联网生态思维模式真正融入“作文生态圈”的构建。我认为,传统的编辑出版职业功能也将自然升级到“新版本”,《作文大王》的编辑将由纸媒的筛选内容、编辑出版、期刊转型到为读者提供开放式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文化创意与读者实现作文这一文化活动的共享。而作文是什么?作文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学习作文也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作文应该是一个人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活动,其基本的功能就是社交功能。“作文生态圈”将把作文作为国民的基本素养和国民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期刊这样的“内涵式”发展,既是媒体融合的必然,又拓展了传统期刊出版经营领域,提高了传统期刊的传播价值。 

如果集团所属的期刊都能围绕受众(读者)做好这样的媒体生态圈的建构,我们的期刊就不会没落——比如《作文大王》。或许《作文大王》的纸刊将来会消失,但“作文大王”这一文化品牌还会存在,围绕这一品牌的期刊传媒活动也还会继续,消失的只是出版活动的一些介质。 

基于对期刊出版这样的认知,我觉得集团“内涵式发展”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没有内涵式发展,也就没有拓展外延的基础。 

Q:在这种内涵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广西期刊传媒集团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什么? 

A:期刊产业,或者说期刊界,近十年来我所感受到的突出情绪就是焦虑不安,以及焦虑不安情绪下行动上的挣扎。所谓“内涵式发展”,从消极意义上说,或许是因为期刊社对媒体大变革时代及外界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的茫然不知所措,而回过头关上门来思量怎么打理自己的领地;从积极的意义上看,是期刊社想通过打理好自己的领地,靠修炼内功谋求发展。这样的“内涵式发展”是不是互联网时代媒体企业发展的大趋势?我觉得未必。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且不谈如何发展,先考虑如何生存,可能更现实。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广西期刊传媒集团的主办单位。两年前,分管出版的副校长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同人座谈,谈到出版社是出版社员工“安身立命”的同人事业。“安身立命”这个词用在这里,让我颇有感触。正如稻盛和夫所说,我们处在一个“不安的时代”“看不清未来”。个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文化影响力是所有效益的保障,我们做有精神追求的传媒集团” 

“广西期刊传媒集团为什么而存在?”这是我经常反思的问题。一个期刊出版企业的存在意义,在于“开启民智,传承文明”。对企业内部而言,能够使每一位同人在工作中提升心性,完善自己;对企业文化影响力所到之处,能够让作者、读者感受到企业传播的情感和精神,这就是存在的意义。我的老师、古典文学家张葆全教授曾和我谈到一个出版企业的文化影响力,比如开明书店。虽然开明书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开明书店出版的教科书影响了一代人。文化影响力就是开明书店的灵魂。张葆全老师希望广西期刊传媒集团也是有灵魂的文化企业。 

所有的企业都要谋求利润,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以利润作为文化企业是否成功的基本衡量指标,在浮躁不安的变革时代,期刊传媒业在发展中容易迷失方向。我想把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做成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传媒集团。这种精神追求就是在企业发展中的每一步,我们都不忘初心,以文化影响力作为企业经营业绩的基本衡量指标。正是因为不以利润为最核心的经营目标,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在经营发展中能够以比较宽松的心态,给经销商更多的利益,给作者更多的利益,给读者更多的利益,给员工更多的利益,给更多的关联方更多的利益。那么,利益都给出去了,企业的利益在哪里?我想,能够给集团的关联方的利益越多,集团获得的利益就越多——因为集团的最大利益就是文化影响力。 

我记得十多年前,广西期刊传媒集团的前身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给少儿期刊的每一位作者复信,与小作者、交流思想,评点小作者来稿。按照这一办刊举措,社里聘请了一百多名大学生复信员,每年增加了数十万元的投入。也就是说,仅仅为了给小读者增加个性化交流的“利益”,杂志社每年在账面上就减少数十万元的利润。这对一个几十名员工的杂志社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因此每年十多万小作者、小读者都能收到我们的复信,直到现在,很多当年的小读者已经大学毕业了,还会想起我们这个杂志社,想起他们订阅过的《作文大王》等少儿期刊。还读者来桂林旅游时,专门来寻找他们少年时发表信交往过的栏目主持人“阿木老叔”。小作者、小读者从我们出版的杂志里,从我们类似复信这样的办刊活动里受到了影响,这就是我们收获的利益。再如,集团把更多的利益给员工,让员工与集团一起成长。新入职的员工一年有几十次培训,把行业内的名家请到集团来给员工讲课,让新员工一入职就能向行业内领军人物学习,与在行业内取得良好业绩的同行交流。集团推荐员工外出参加各种行业内的培训,并鼓励员工把学习心得在集团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同人在各个层面的“读书会”等进行交流。在员工生活方面,集团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稳步提高同人收入,使大家在桂林、南宁等城市能够有中等收入,不必操心衣食住行。这样把利益向员工倾斜,集团的利润看似降低了,但每位员工都能保证相对宽松的生活状态,过上体面的生活。员工的工作状态良好,集团不但稳定了团队,培养了一批同集团成长的同人,也形成了开放的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吸引了大批广西区内外大学毕业生进入集团,也有留学英国、法国的研究生进入集团工作。这些新员工进入集团,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眼光,这便是集团发展的动力。人力成本不应成为企业的负担,当人力成本被认为是负担的时候,企业就要找自己的问题。  

“集团经营管理也要数字化螺旋式发展,厚积薄发、简约不简单” 

集团经营管理中谋求简约化,尽可能减少损耗。梁漱溟在《思维的层次和境界》里说:“辨察愈密,追究愈深,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个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研究学问是这样,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是如此。这些年,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图书出得不少,企业管理成为显学。在期刊传媒集团的发展中,我觉得似乎不能以一个“管理”为中心。制度化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过度强调制度管理却忽略文化企业从业者的职业尊严和自我发展诉求,往往会陷入制度的烦琐化,消耗掉文化企业的生命力。我认为,制度可以有,但是这样的制度多是束之高阁的。当集团发展与同人个人发展融为一体,每位员工都把自己的工作当作愉快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时,企业管理制度的存在就只是一个影子。 

当然,这样的简约也是由繁复来的。近十几年,广西期刊传媒集团一直为期刊出版流程管理纠结。这一过程经历了期刊出版流程由编辑部管理的模式到由杂志社管理的模式,总结起来,还是以人来管理,由编辑部主任到杂志社社长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要由编辑部主任或杂志社社长掌控每种期刊的出版流程,对文字编辑、美术设计、印刷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人来说,是被动式管理,编辑部主任或杂志社社长要在各个环节上协调,管理工作繁重。前年,集团建成数字化期刊出版平台,解决了期刊出版流程管理问题。通过数字化期刊出版平台,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我们很快把出版流程透明化。每位责任人的工作计划、工作状态、工作预期都在线上显示,且能做到各方面即时交流沟通。 

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在广西期刊出版界率先研发并使用了“全媒体期刊协同编纂平台”,使困扰多年的期刊出版流程管理问题迎刃而解。这个“全媒体期刊协同编纂平台”不仅让一本期刊的出版流程管理简约化,也使集团跨地域整合期刊出版资源有了管理上的技术保障。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总部在桂林,以前,跨地域组建期刊编辑部、跨地域整合期刊出版资源相对容易,但对这些期刊进行有效管理却颇费心力。有了这个系统,所有的期刊编辑流程都能够在网上完成。十几年前,集团主办的《新营销》杂志,为了便利一线城市的采访组稿,分别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派驻组稿编辑,在广州组建编辑部完成编辑流程。当时,我负责《新营销》的终审工作,每月要求广州编辑部用快递把初审复审后的稿件邮到桂林来终审,由于要考虑到期刊发行的时效,稿件到终审环节,离印刷时间已经很短了,终审往往流于走程序,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除重点把握书稿导向及选题价值外,我对里面稿件的取舍很难决断。现在有了这个系统,这一问题已经不是问题。期刊的终审责任人能够在线即时调阅稿件,与复审责任人进行沟通,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可以即时响应,异地协同完成编辑审稿工作。这个系统被评为广西数字化出版转型的示范项目,也是广西期刊传媒集团作为“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应用试点单位”所承担的一个子项目,这个项目的实施,对期刊出版的集约化及实现期刊集团的跨地域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兼容、共享,携手共进打造期刊出版文化‘生态圈’是集团的未来。”  

2015年11月起,我有一年时间在北京大学出版业管理研修班学习。在这个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教育司和光华基金主办的研修班上,同学们来自各个出版社、出版集团。课间大家讨论得最多的是互联网思维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传媒业发展趋势。互联网已经成为传媒生存发展的生态背景,这个话题已经超越以往经常讨论的数字化出版的问题。互联网思维是“道”,数字化出版是“术”。很多时候,我们为“术”的瞬息万变而焦虑,纠结于“术”的不断更新,被动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