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目的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模式。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供给和需求逐渐向着实用性和多样性的方向转变。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不断变化,农民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目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在供给总量、供给结构、供给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1.1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首要问题之一就是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存在严重的不足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使其难以发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作用。

1.2 城乡及区域间公共产品供给不均衡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域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城乡区域间之间的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一般而言都是城市的公共产品供给总量多于农村,东部地区多于西部,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使得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呈现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公共产品对于促进农村发展的贡献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1.3 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结构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使其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问题长期存在。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所必需的公共产品供给长期不足,而一些需求较少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却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剩,比如有大量的资金被一些形象工程等占用。很多地方政府对农村硬件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足,这种决策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质量。

1.4 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偏低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体制使其对资源的实用效率十分低下,难以达到公共产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目前我国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实施的是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上级政府直接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决定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这种模式难以反映农民对公共产品真实的需求情况,也难以真正满足农民的需要。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是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在供给方面呈现的重要问题之一。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建议

2.1 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还难以满足农村发展和农民的需要。因此必须首先要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要根据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增加在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在一些形象工程等方面适度减小投资,以确保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

2.2 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和投入力度

要重点对地方政府农业管理职能进行调整,按照市场经济发展机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重新确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支出,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另外,要充分重视目前农村地区迫切需要的财政资源,加强对必需品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针对农业生产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逐渐进入到农村生产和发展等领域,搞活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系。

2.3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运行机制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必须要通过完善相关运行机制来完善公共产品的供给。首先,地方政府要深入调研,充分了解到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对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破除行政力量的过分干预,使得广大农民能够自主决定其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对关键性的公共产品进行大量的供给。并对现有的运行机制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使其能够长期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2.4 逐步将农村居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目前所实施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农村地区还显得相对薄弱。因此要想使得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取得应有的效果就必须要将农村居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医疗、教育、养老等保障体系目前还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重点实施“扶贫”项目,解决农村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为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

总结

从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只有不断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投入力度、完善供给机制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才能够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出现的诸多问题,并有助于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研究与探索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在经济生活的广泛应用,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电算化会计工作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起步较晚,但是,其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 

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我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风险存在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人为因素,舞弊造假。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有些系统内部工作人员窃取口令、文件,用来作弊。或非法转移资金、掩盖各种舞弊行为泄露商业秘密、等。 

    (二)会计软件自身缺乏安全性与保密性。不少单位由于各方面原因,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模式是选择购买通用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由于通用使得一些非法用户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违法操作,造成企业的严重损失。还有一些会计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客观上增加了追究责任的难度和产生风险的几率。 

   (三)会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电脑无与伦比的运算速度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但由于部分会计人员对计算机风险缺乏了解,思想上不够重视,许多单位也忽视安全防范教育。 

    (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少单位非电算化会计人员随意操作、至使系统软硬件故障等,导致会计数据错误、丢失或被篡改。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容易被截取、盗用,甚至被篡改。同时,由于审计取证难度大,同时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五)病毒侵袭造成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当前,计算机病毒防不胜防,在网络环境下,一台计算机染上病毒,能够导致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也感染病毒,它可以通过软盘、u盘等途径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和电子邮件进行传播。有些黑客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或其他利益而入侵单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盗取机密资料、文件、数据等,从而获得非法利益。 

    二、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防范对策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从内控制度抓起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l、对一般工作上控制:一定要避免兼职,因为组织与管理控制的基本目的是减少发生错误及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要相互分离,互不兼任,同时还应定期轮换,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业务处理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要严格分离,除了执行业务记录的职能外,不能负责业务的批准和执行,也不能保管除计算机系统以外的任何资产。 

    2、对应用过程的控制 

    (1)关于输入控制:经审批的业务数据能准确、完整地输入系统,被系统发现并拒绝的错误数据,能经恰当的改正后重新输入系统。所有业务数据输入前必须经过恰当的审批手续,只有经审批的数据才能输入系统。所以输入操作是保证系统数据正确的关键环节,要有严格控制;会计软件必须具备必要的防范会计数据输入差错的功能。  

   (2)关于处理控制:处理过程的现场控制应该将前个过程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现场检索,经过系统核对、验证无误,确认该处理过程正确无误后才可以进入本次处理;业务时序控制是会计数据处理过程中,一个处理过程的运行结果取决于若干个相关条件过程的完成;数据备份及可恢复控制是将机内会计数据进行备份,是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防范措施。 

    (3)关于输出控制:在账簿无误的情况下再进行输出报表等,这便是时序控制;根据账簿、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设置控制程序对输出的数据进行核对,是数据稽核控制授权输出控制就是只有经过批准的人才能执行输出操作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 

   (二)进一步完善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软件管理制度 

    电算化会计系统投入运行后,首先应保证会计软件运行的安全会计软件必须具备安全和保密功能模块。软件设计者应开发权限设置、自动校验、提示功能、保护功能等模块,并融合到系统软件中,引入各种控制机制,使各业务系统成为基于同一种操作系统平台的大系统。各种业务之间能相互衔接,相关数据能够自动核对、校验、备份。为了会计核算资料安全保密,任何人不允许直接使用命令打开数据文件对数据操作,或使用工具软件直接对会计软件的文件进行操作,能够自动进行数据备份,保存会计档案资料以磁性记录形式并进行加密存储。 

    (三)关于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硬件管理制度 

    为了尽可能减少硬件故障率、减轻硬件故障造成的危害,应加强硬件管理。因为硬件是会计软件运行基础。严格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单位应根据工作的需要,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层层防范系统各模块要设置相应的口令;执行严格的权限控制措施,严格遵守操作程序,每次操作完毕,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系统,以防数据丢失。遵守上机登记与运行日志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由会计软件自动生成的运行日志,系统管理员要定期检查等。实现对用户使用系统的及时跟踪。 

   (四)切实加强病毒的防范和控制 

    对于计算机病毒应采用“防、查、杀”相结合的方式,坚决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一定将病毒对系统的潜在破坏性减到最少。防范工作应从这几方面进行:必须使用正版软件。由于购买的盗版软件从非正规渠道,则可能携带病毒,要提高对计算机异常现象的警觉。发现计算机有奇怪的现象的出现可能意味着计算机感染了病毒、计算机中存在有问题的软件或出现了硬件故障;及时升级反病毒软件。定期备份数据。数据一定要至少每周备份一次,通常要进行异地备份;对外来软盘要进行防病毒检查专机专用,决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 

   (五)关于网络安全控制 

    企业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已是整个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互联网得到充分的应用。关于用户权限设置,从业务范围出发,将整个网络系统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对各种数据的读、写、修改权限进行严格限制,拒绝其他用户的访问。关于密码设置,每一用户按照自己的用户身份和密码进入系统,对密码进行分级管理,避免使用易破译的密码。对重要数据加密,传输重要数据前对其进行加密,接收到数据后作相应的解密处理,并定期更换加密密钥。关于设置网络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对于需要与外网进行数据通讯的单位,需要安装网络防火墙。网络防火墙主要安置在网关处,对流入、流出单位内部的数据进行安全防范。能够防范众多的攻击手段,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另外,为了防范内部的网络威胁还需要配置入侵检测系统。两者互为补充,可以极大的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秀玲,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5,(7): 60;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摘要平安农机建设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农机主管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农机的重要举措。就平安农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平安农机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

平安农机建设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农机主管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农机的重要举措。对照农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省市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通知要求和农机安全示范县(市)的创建标准及相关规定,平安农机创建工作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不平衡[1-4],现总结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行动迟缓

一些同志对创建平安农机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态度不够积极;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不到位,安排部署不及时,认为创与不创区别不大,主动性不够,靠上级点名硬推才做,有的至今没有真正行动起来。农口单位改革后,部分入编的农机监理人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机安全监管上,个别乡镇公益性人员中仍无农机安全监管人员,造成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滞后和缺位,安全监管力量有所削弱。

1.2创建工作不够认真、扎实

有的地方习惯于一般号召,满足于做表面文章,没有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重点不突出,措施不到位,要求不明确;有的敷衍了事,重大隐患长期存在,甚至边排查治理边发生事故。少数地方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还不够扎实,人员和资金投入不足。个别已建安全镇村没有及时巩固发展,有回流现象。

1.3方法不得当,效率不高

从整体情况看,创建工作不平衡,确实存在差距,一些同志思想没有开动起来,特别是在向地方党委政府及时汇报、争取支持以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牵头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1.4基础设施差,人员素质低

有的地方尽管也做了不少工作,但随着农机具日益增多,流动频繁,部分机具老化,更新资金短缺,乡(镇)、村农机人员办公场所、乡村道路、桥梁等必要的基础和安全设施严重不足,有的乡镇连一间象样的办公室都没有;加之部分机工逃避管理,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根除。另外,乡(镇)农机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不快,年龄老化,基层农机监管队伍面临断层,农机事业后继无人;加之文化水平不够高,业务不精,导致后劲不足,创新内容不多。

2对策

2.1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完善考核制度。要按制度和计划开展工作,县(市)、乡(镇)、村及农机管理部门与机手都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确保各项任务、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有专人负责并落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有力、工作到位。

2.2 强化宣传,营造农机安全生产氛围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农机安全活动日、安全宣传栏、固定标语以及通过举办技术讲座、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有效形式,结合开展“农机安全月”、“农机安全专项治理”等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使农机安全生产家喻户晓。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要常抓不懈,以增强广大机手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2.3强化牌证管理,抓好农机安全源头治理

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重点抓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管理,严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考试、发证关。同时,积极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机合作组织及办证点开展好服务,搞好机具检验,确保作业机械处于良好的安全技术状态,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为平安农机提供基础保障。

2.4强化监督检查,净化农机安全生产环境

结合“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切实组织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查处无证驾驶、无牌行驶、不按规定参加检验、违法载人、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突出抓好三夏、双秋重点农时季节和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监督检查。同时,组织农机监管人员,对辖区内农机生产企业、经营修配网点、农机拼装市场等进行认真排查,净化农机安全生产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机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农机事故隐患。

2.5强化协调,形成农机安全工作合力

把平安农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创新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着力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推动 “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努力形成“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支持、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机、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管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在信息通报、事故处理、安全检查等方面的沟通配合。

同时,积极争取财政等部门对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投入,不断改善装备与手段,从而为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创造有利的条件。

2.6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可持续发展

创建平安农机需有一支政治思想好、法律法规精通、业务技能精湛、作风正、守纪律的农机安全监管队伍,要突出抓好农机安全稽查组织建设和农机监理人员及村级农机安全协管人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为创建平安农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要从适应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需要出发,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农机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人员素质差、工作不到位的现象。要围绕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责要求,抓好在职在岗人员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对现有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确保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可持续发展。

2.7抓好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安农机建设夯实基础

农机安全监管基础设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质量。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思考、谋划和组织农机安全生产基本设施配套建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安全监管单位应具备安全监管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要由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予以保证,以确保基层农机安全监管机构有统一执勤标志(服装),有交通和通讯工具,有考核、检测和事故处理设备,有农机安全监理服务窗口和安全监管及培训基地,从而为平安农机建设夯实基础。

3参考文献

[1] 黄新卓.创建“平安农机”的工作思路及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0(2):40-41,43.

[2] 郭晓勇,章建文.浅论农村农机安全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机,2010(1):20-21.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 水利建设 “三农”

一、前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实现农村各方面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新农村建设,农业是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指的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农村水利重要内容的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所以水利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必备条件,村容整治离不开清洁水源,生活富裕离不开饮水安全,改变生态环境离不开水资源的科学配置。

二、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水利设施投入不足

近年来,虽然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但由于投入力度与国民经济收入增长不相称,各级财政对农村水利补助标准偏低,省级补助标准一般仅15%左右,而县级财政困难,对农村水利设施投入有限,配套补助标准较低。特别是随着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两工”和农业税的取消,村民事务实行“一事一议”后,基层政府组织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难度越来越大,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全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当地农村生活、生产和经济推进。

(二)工程建设工程质量差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属于小型工程,是群众自筹自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现象,导致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维护养护很难达到标准的要求,使得建设工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及随意性,重复工程建设;工程建设缓慢,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小规模建设工程,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工程从立项到建设的资金到位需要很长时间 在建设过程中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质量即得不到保障,致使施工进程缓慢,耽误农业的正常生产。

(三)基础设施养护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部分是重硬件而轻软件建设,很多地区往往是将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大规模的重建、扩建,有的水利工程是上世纪修建的,并且排水标准低这些已有的各种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导致由于年老而功能弱化,不能满足农田灌溉要求,还会导致河床逐渐升高,蓄水能力下降,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灌溉作用。

(四)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

由于投入不足,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些减灾水利工程由于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群众就认为没有什么效用,不自觉地对其产生人为破坏。

三、加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一)确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方针

农田水利是一项以公益性为主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主导,也离不开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农田水利作为提高与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财政收入不断提高,政府应当而且有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采取更加民主的组织决策方式,农民有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在激励政策的引导下,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社会有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应尽快确立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农田水利工作方针。

(二)加强管理,确保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采取以村或组为单位,统一管理,加强更新配套及日常维修护理,使灌溉工程安全正常运行,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要加大农村水利执法力度,对恣意破坏水利工程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水利工程不受人为损坏。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农村水利工程经营,搞好监管,确保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不重复投资和违规建设。政府补助的水利经费、农民群众自筹的专项资金和收取的水费真正完全用于水利事业上。

(三)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是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要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质量标准,就必须要建立健全合理的监督机制。首先,工程设计及招标过程要严格,任何水利工程的建设都要有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招标,工程实施图纸要经过有关部门的认证,加盖资质认证章才能使用,要根据所审批工程的规模及项目要求,完善工程施工资质认证制度,保证聘请一批高素质人才;其次 建立施工准入证,必须持有施工准入证人员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建立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在工程进入一定的施工阶段之后,施工建设单位就要将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组织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对工程实施的各部分进行检验,并详细填写检查记录表,一些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部分,严格进行鉴定,以保证工程质量为目的。

(四)重视人才的培养

要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就离不开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事队伍,为了加强水利工作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使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还要加强对本地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队伍的管理,建立符合本地区发展的水利发展体系,同时,还要重视农田水利的科学研究,建立合理的且能够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的农田水利技术,将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的技术结合起来,不仅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水利研究和管理人才,还需要加强农田水利技术科学研究,研究出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有效技术 为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四、结语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应该运用到农业建设中,让农民也体会到科技的力量。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坚持不懈的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体系,建设过程中科学管理,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同时,还要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使项目能够长久有效的发挥其效益,促科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叶明东.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科技导向,2011,(30);

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当代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236-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日趋凸显,已成为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探析当代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已成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根据自身经历,对此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1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不足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资金具有明显的差补性特征,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当地群众的自行筹措。这样的资金来源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和地方在财政预算管理上不能做到有效统一,资金到位困难,更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并受到当地群众主观性观念的限制,致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1.2 工程建设缺乏严谨的科学性

对农田水利建设,只是单纯地考虑某一方面的利益,未将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去进行思考,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严谨的科学性,以致于工程建设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主要体现在工程投入建设前,规划不科学合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较差。农村水利建设队伍人员的匮乏,建立起来的水利建设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1.3 水利建设竣工速度不及时

高质高效的施工企业都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可农田水利建设地处农村,施工环境有一定的困难,提高了其建设成本,加上规模较小,使得这些企业不愿意参与此类工程。再加上资金到位情况不及时等多种客观原因的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直接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1.4 对水利建设设施的保护不力

在我国农村的水利建设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工程建设,相对忽视水利建设的改建、维护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地区只是单纯地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只要建好就行,认识不到水利建设建成后的改造和维护工作的重要性,这就导致水利建设设施的功能下降并给农业正常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2 对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干部在筹措资金时,因为政策的转变,存在畏难情绪,害怕激化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筹措工作畏首畏尾,无所适从。二是,我们国家出台一系列有关支农、惠农的相关政策,农民群众出现认识误区,认为水利建设是国家大事,与己无关,在劳力与资金的支持上出现消极对待的现象。

2.2 工程建设缺乏科学性与工程进度缓慢的原因

目前农村水利建设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掌握存在着真空现象。同时对农村水利建设队伍的管理不力,以及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时常出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当地政府缺乏相对理想的激励机制,不能吸引优秀施工企业参与到农村水利建设中来,还有工程建设资金的拖欠等因素,都是造成工程进度缓慢的原因。

2.3 水利建设设施保护不力的原因

对水利建设设施疏于管理,一是农村树立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不足,以致在客观上不能对水利建设设施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造和养护;二是思想认识上的不足,没有将水利建设设施的改造和养护放到与水利建设工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去。

3 对策措施

3.1 扩大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财务机制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当地群众的自行筹措,应当将眼光放得更宽更广,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这样一来,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就多元化、灵活化,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增大,促进水利事业快速科学地发展。与此同时,建立健全财务机制,提高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率,不仅节约成本,还提升了水利部门的形象,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水利建设资金体系。

3.2 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水利建设队伍

按照科学地管理方法,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进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使农田水利建设落到实处,妥善安排水利建设的具体事宜,为工程正常运行提供有力条件。当地水利部门应当多对水利员进行再培训,向他们灌输新技术、新科技,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水利建设队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业务水平。

3.3 科学规划,依法治理,保护和巩固水利建设成果

在水利建设成果的巩固过程中,与水利专家进行反复的探讨和论证,对水利建设设施的管理进行科学地规划,并对续建的水利设施或者改造、养护已建成的水利设施进行依法治理。转变过去的错误的思想意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较为彻底地治理水利建设设施。同时,笔者认为对水利建设成果的保护还应该纳入法律的范畴,把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相关人员身上,严惩懈怠人员,提高相关人员对水利建设的保护意识。

总之,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农田水利从业者多角度地探析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对策作出更趋科学的诠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