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二下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势在必行,促使交换生项目快速发展。交换生项目在日趋增多的同时,新问题也不断涌现。本文着重阐述了开展交换生项目的意义,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完善交换生项目的对策。
关键词 交换生;意义;影响因素
实施交换生项目的意义
1.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优化教学资源。
2.可以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扩大学校开放的程度。
3.加快高校国际化进程,促进知识传播,加快高校国际化进程。
4.提高学生素质,增加国际就业机会。可以提高学生素质,增加国际就业的机会。学生交换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学会国际交流、分享、合作,提高国际竞力。
交换生项目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对项目内在校171名学生,进行了关于交换生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项目内几乎全部的学生都愿意参加交换生项目,但是在考虑是否去交换的时候,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1.家庭经济能力的制约
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跨境交换生项目的开展。根据双方院校的交换生合作协议,双方高校通常互免学费,但是交换生需要自行承担护照签证、往返机票、住宿和当地生活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很多欧美国家居民的收入而言,我国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学生愿意承担的费用是有上线的,过高的费用会使学生顾虑重重,望而却步。
2.交换学校的知名度
项目中有40%的学生在考虑交换生项目的时候最关注交换学校的知名度,可见国际国内对学校的认可非常重要。问卷显示,60%的学生更倾向于去美国的大学,35%的同学对欧洲的大学更为青睐。可见,发达国家的高校在国际知名度、教育质量、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地融入国际理解的知识,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国外的历史、地理、政治、价值观,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加了趣味性。
在教学手段上,学校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学辅助手段,将教学信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考核形式丰富多样:在线考试、上机考试等考试形式,既提高了时间使用效率,又提供了准确、全面的考试成绩分析,为教师评学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在教学评价方面,名校除采用传统的期中检查、期末考试、平时测评等方法外,还有研究报告、小组讨论及汇报、案例研究等方法。因此,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需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在将教师评学、同学互评、学生本人自评等都纳入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体现在既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包括学生课外作业和实践的完成情况;既考查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考查学生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既关注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更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评价。
3.交流的时间是否合适
有近17%的学生选择了要考虑合适的交流时间。项目交流从大二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都有,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17%的同学愿意在大二下学期出国,57%的同学愿意在大三上学期出国,22%的同学愿意在大三下学期出国。可见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生涯考虑,希望能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出国,而不影响自身的学习计划。
笔者认为,在大学三年级出去交流可能是最好的时机,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将要学什么,想要学什么,有了自己看法和见解;另一方面,学生经过前两个学年的积累,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大四的学生更多地面对求职和升学的压力,学习和生活的重心转移,交换效果不高。
4.学分互认体系健全与否
学分互认,指实行学分制管理的不同高等院校之间,互相认可学生跨校所修的学分。学分互认条件是已修读课程与应修读课程课名称相同或相近,学分大于或等于应修读课程学分,且任课教师或课程所在学院认同两门课程可以互认。
有13%的学生认为学分是否能够互认是交换生项目重要的考虑因素。学分转换制度和学分认证制度是交换生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之一。
建立统一的学分认证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国内外高校间的学分转换,需逐步制订、验证、协调和实施相关课程学分指标体系。一是开展交换生项目的学校间应对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语言培训课、综合素质课等尽可能统一名称,例如公共必修课及选修课在国(境)外称之为通识教育课程,对各门课程所要达到的学分作出明确规定。对于相应学科所要完成的学分、要求各学科之间的学分换算方法及原则作出详细规定,并签署协议。二是学校内部各部门如教务处、二级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之间要作好协调。三是出国(境)学习的学生,不管是学习专业还是学习语言,都应在接收学校学习相应的专业课,并取得一定的学分。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陆高校的跨境交换生项目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既有学校层面的,也有学生个人层面的;既有管理方面的,也有不是管理本身的问题,却存在于管理过程中,制约着交换生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问题。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不断增强的趋势,我们应在国际交换生项目中不断地反思,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尽快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不断扩大交换生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交换生学习的质量、管理工作水平。
提高我国大陆高校的交换生管理工作水平绝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学习国外高校在交换生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立足于我国高校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推进我国大陆高校交换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12-24].moe.edu.cn/edoas/website18/zhuanti/2010zqyj/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33-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发展,社会上的用人观念也在转变,创新与实践结合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重要方面。[1]这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而目前的状况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薄弱、动手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加上中小学阶段的培养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还普遍存在“只知道教过的内容,学了却不会用”的现象。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对知识更新、岗位转换等各方面的需求。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并进行终身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养成创新意识,抓住条件不断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如何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理论
自主学习是以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2]其中一个角度把自主学习界定为三种能力:进行客观的、评判性反思的能力,做出决策的能力,以及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研究认为主要应包括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如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能力,运用客观资源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过程中动机、态度、自我效能感等心理特征。
如果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在学习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到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结束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2]这样的方式会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美国近些年教育改革中最具活力的就是对建构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在做中学。其对我们探索有效的自主学习人才培养途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创新实践能力则是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的驾驭和运用能力。[3]要求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与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1.刚入大学时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学方向把握不准
笔者经过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大一新生以班级为单位采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不明确自己上大学的目的和意义,他们只是觉得经过十几年的中小学教育,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目标,考上了大学。经调研发现新生大部分专业选择不是自己选的而是由父母、亲戚代选的,或接受专业调剂来到学校后对所学专业完全不了解。
虽然新生入学后经过了专业教育、专业认知实践,但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基于新入学大学生对专业理解的原有空白状态,很难形成直观印象。紧接着就进入大学的学生生活,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真正进入应有的状态。经过三四个月的暑假彻底防松,几乎把学习扔到了一边,而面对大学一年级入学时校园的课外文化、社团活动,加上年青人的情感交错,致使突然脱离父母和中学老师视野的这一群体很难准确把握好自己的学习方向。
2.传统教学模式占主要地位,学生自主学习很难形成强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还占主要地位,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主要职责是备好课、顺利完成授课任务,由于授课学时的不断减少,而授课内容还是一个刚性任务,致使不少教师课堂上只能“满堂灌”,再加上受教学经验的影响,教学方法也不一定得当,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学习及教学效果等问题。就学生来说,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上的事情习惯让老师包办,上课依赖教师的讲解,课后被动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自主学习课外知识、发展兴趣、培养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等方面自主性差,意识淡薄。
3.学校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学校学院两级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做了大量的实质工作,包括课程改革、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来说,形成了院级、校级、北京市甚至全国多个级别多个项目的竞赛机制,还组织立项北京市本科生科技计划,在教师配备、经费投入等多个方面都给予了良好的条件。但在学生当中却并没有积极发展起来。从参与面上来说,只有少部分学生参加,有时甚至多个项目都是那少数几个学生在参加,覆盖面很小。从参与学生构成来说,主要是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低年级学生还不清楚在干什么,而高年级学生则由于考研和出国等安排,时间和精力不能满足。
4.受环境和客观条件限制,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环境没有良性运行
近些年,随着教学经费的大力投入,学校在教学硬件平台的建设方面有了飞速发展,但是受到空间场地的限制,相对于班级人数较多的现状,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可用于学生活动学习面积等教学条件十分有限,很难满足大部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需求。另外,师资队伍相对来说也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充分开展自主学习教学的要求,选修课的开设仍然是教学计划执行,难以满足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未来需要的选课要求。开放实验、课外科技活动等是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方式,但是只能小范围开展,否则教师课时多、班级学生数额大,对于开展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指导、过程性检查评估带来了一定困难,教师难以应付超负荷的工作量,教学质量不可能得到保障。
三、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
1.抓好入学教育,促使新生明确大学学习目的,建立自主学习全体意识
上大学不是只为了考取研究生、出国或工作,入学教育要使学生深刻思考并认识到自己将来不管是在什么行业、什么岗位都应该能够胜任自己想做的工作,进而促使其做好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生涯规划。
对此可以通过入学教育、专业认知、主题班会等形式,由班主任、辅导员主持邀请学长甚至已毕业学长开展专题研讨,让刚入学的大学生在认识大学生活各方面与中学不同的情况下,建立自主学习全体意识。
2.专业早介入,导向学生自主规划大学学习四年计划
目前大部分学校培养计划仍然是在学生普遍不了解专业内涵的情况下开展并完成了大一及大二的基础课教学。基本上学生不知道学习学得是什么、学了为什么、学了对将来有什么用,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导向其学习自主性。
对此,尽可能让学生早些介入本专业,了解自己将来能干什么、现阶段需要储备什么。基于现有条件,可以采取开放实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专业教师科研项目转化教学等形式,依托实验室资源,充分调动专职教师积极性,以为学生服务的姿态辅助大一新生及早认识专业内涵,并给所指导学生第一个课题,让其自主规划大学学习四年计划。
3.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导向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强意识
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进行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教师作用主要体现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机制上,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潜能,并给予学生主动性学习适当的指导。自主学习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有自和自我管理权,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4.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品质与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
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进而使学生学有所获。
对此采用严格管理与合理的自主学习计划结合,锻炼学生学习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5.改进教学方法、掌握学习策略,教学生学会学习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讲授方法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法、实践锻炼法等,指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动机。并指导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过程中坚持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不要做,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要多讲,引导学生采取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如主动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合作学习等。
6.组织好课内实验、课外实践,让学生学有所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在开展好课内实验的同时,组织好课外实践的开展。比如开放实验,让学生从项目的角度,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不同年级的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完成不同难度的项目任务。选题可以从科研成果转化或联合企业需求,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状态和不足。
另外可由专任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合理参加各种级别的学科竞赛,使学生的专项技能得到提升,所学知识得到转化,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
7.转变评价方法、实施过程评价,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积极性
逐步实施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使考核与评价对学生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日常学习起到导向作用。如平时成绩要客观计入课程总成绩,学生必然会认真对待整个过程,每次完成作业后,都会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和补救。调动了学生日常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语
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只有清楚把握目前学生学习现状,找出影响培养效果的各方面主客观原因,才可以借助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实践。总体来讲,大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按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运用科学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去不断实践与创新,使得培养的大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卢艳敏,卢昭.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