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创新案例

社会创新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创新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创新案例

社会创新案例范文第1篇

一、明确公安机关社会管理职能

(一)推进公民参与社会治安警政制度在我国行政法中有一项重要制度为行政参与,是指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公民能够间接或者直接参与到公共行政中,将自己的合理诉求进行表达。治安主体多元化理论认为,应该为民参与社会治安构建多样化的渠道。建立服务型公安机关,赋予联防巡逻队、企业保安队、群众保卫组织、社区保安队、社区团体等相关单位明确的功能和职责。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警察的做法。早在1981年起,新加坡警方就开始着手于建立完善的社区警务,采取了包括“邻里警岗”计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使得新加坡罪案率大幅度降低。到1989年,新加坡开始全面推行社区警务战略——“邻里警察战”制度,将原在邻里警岗的警员集中到邻里警,而将原归警署管理的巡逻队下放到各个邻里警局。这样一来,邻里警局的警员不仅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常规社会治安服务,还起到犯罪预防中心和信息中心的作用。与此同时,他们还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家访,负责本区巡逻,还举办座谈会和预防犯罪展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将部分警务工作回归到社区,实现社区与警察的社会治安管理互动,将原来由警方独立完成的工作转为多元化参与。实践证明,新加坡警方在治安主体多元化理论指导下,警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二)构建社会治安管理大格局社会治安管理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而是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必须实行多元化综合治理才能够完成。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如果想要有所作为,那么就必须深入挖掘社会潜能,调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支持来为公安工作服务,使社会治安管理成为全社会、全民共同参与的工作。应结结合实际,适当向基层授权,比如,在农村应该深入开展“大调解”,以院落为单位,由派出所聘任在当地有声望,公道正派的村民担任调解员。在城镇,可以联同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设置社区警务工作站将社区保安员当辅警员管理使用。

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依照公安部颁布实施的《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关于辅职位和专业性较强职位实行聘任制的规定,应该将社会治安管理主体丰富化,大力加强文职制度的实施步伐,将目前极其有效的警力投入到更为需要的地方,以便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治安主体多元化理论强调取消社会治安管理服务供给的垄断性,广泛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的个人和组织以竞争机制的原则参与到社会治安管理中,以提高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治安管理的多元化发展是社会形式所趋,势在必行。如果合理有效的搞好社会的治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一)职能移交公安机关应该根据需要进行细化,将一些非政府性质的文艺表演、营利性娱乐活动的安保工作任务可以转交给诸如保安公司之类的非警察机构去完成。为了解决目前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应该将着装警察最大限度地用在侦查破案和一线执勤实战上,而在办公室工作、文字工作等地方适度聘雇文职辅助警察。(二)对外承包、义务竞标公安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部门的某几项操作业务,对外承包,可以交给物业,或者保安公司,也可以通过市场招标的方式,转移给相关的私营企业或者社会团体,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得有公安部门负责。例如:机动车安全检验业务就可以由公安部门监督,具体操作由取得检验资格且经过培训的公司和企业来负责。另外,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的治安。适当的可以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将他们的热情充分发挥出来,使其投身于社会治安的管理。因为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工作中了解到的信息远比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的多,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公安人员管理治安提供大量的线索,最终提高了社会管理的效率。从总体上讲,社会治安的管理非常重要,社会在进步,治安管理的难度也会不断的增加,实现社会治安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势在必行。从政策法律的层面界定政府和社会各自的职责,帮助公安机关工作人员集中注意力履行其核心职能,另外,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以及他们对社会服务和奉献意识,使得人民群众乐于服务于社会,效力于社会,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警民之间的关系,创造警民一家亲的和谐社会。

作者:苏俊锋单位:新疆警察学院

社会创新案例范文第2篇

【摘要】档案信息化实质就是数字化、网络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将大量的档案信息用数字来表达、存贮,再通过网络来传输交流,实现档案资源高度共享的时代。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是档案工作在网络时代的必由之路,是深化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档案信息网络化

一、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必要性

作为档案信息化,我认为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据报道,保存大量珍贵档案文献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将馆藏的“大事材料”转换成了便于下载保存的图像、文本等形式,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进行传递与交流,以满足社会利用者的多样化需求。而在我国,利用网络技术环境开展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仍然主要以馆藏介绍、目录查询等为主;馆藏档案的全息上网、档案信息的网络利用在国内较为鲜见。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差距显得尤为突出,这说明我国目前档案信息服务的可获得性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因此,《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较长时间内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工作始终还处于从属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一是档案信息形式多样、年代跨越大、内容宽广,很难把握,同时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少、事情杂、整天忙于简单的琐碎的工作之中。而对所藏档案价值也不完全了解,更不可能去研究,所以就无法超前地为社会开发提供服务,利用率就不高;二是档案面对的利用者,是一群要求各异又是及其复杂的需求者。档案人员很难预见利用者的利用意图,显然就不能按需主动提前编辑提供利用,也就只能是被动的要什么找什么的服务方式。就主动而言,也只是简化查阅手续、熟练查阅工具的一种初级形式,而不能象计算机网络那样真正实现档案查阅快捷、准确、高效化;三是档案传统利用方式决定了档案的从属性。档案的价值是早已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体现出来,但是不被人们所重视,故而人们在档案发展上投入不足,造成人为的制约档案工作的发展。

信息网络时代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打开计算机,网上浏览一圈,就知天下事。这是信息网络时代的突出特点。人们在小小的电脑前,可以快捷、准确、高效,远距离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真是方便又明了。这就是信息网络时代对档案利用者带来的优越,也是档案工作的一种变革,更是一种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的连通,档案工作者只有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自己,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用档,才能准确、高效地为利用者服务,才能让档案信息体现出真正的有效价值。

二、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必备条件

随着网上政府工程的完善,电子文件的运作将成为办公的主体,作为政府直属的部门来说也不例外,也要积极地响应政府的号召,努力实现档案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把档案信息和网络化融为一体。2001年,重庆市政府已开始利用政府办公网并向区、县政府、市各委局发电子文件,要求上传的文件等均须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上报。2002年,我区政府也实行了网上办公。实现档案信息网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其主要条件是,一要有储存和传输信息把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档案并传输上网的硬件设备;二要有档案信息上网、利用、组织等系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三要有过硬的编辑和操作档案信息的高技术人才。现在就对这三个条件分析如下:

1.档案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配置。档案信息上网,一要有输入、输出的终端设备计算机;二要有储存、管理档案信息的中央处理器;三要有编辑档案信息的管理软件;四要有将纸质文件转换成数字信息的扫描输入器。这是四个基本设备。这四个设备的配置,关键就是领导的认识、重视和资金的投入。实现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开通,从大环境上讲,这些条件容易实现。但对于档案界这个小环境而言,还摆不上席位,档案工作的资金完全来源于财政,一些党政领导对这项工作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本来财政资金就困难的情况下,投入就更少,根本就无法购置现代化设备。人为的因素和资金的短缺制约了高科技在档案管理和利用中的运用,所以许多档案管理还处于手检档案的低级阶段。

2.制定统一的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规范。第一,档案信息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极其复杂的信息源。要保证人们轻松、快捷的在网上查档,就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上网目录标准。否则,形式各异的检索目录,就会影响利用者快速、准确的查阅档案。第二,档案具有保密性,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文件的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应进行全程管理,涉及到文件的流程、管理规划、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对重要的、保密的程序和数据要加密并备份,随时进行病毒检测、制定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和电子文件管理制度,规范重要的场所(如机房、库房等)的出入规则,制定保护政策、管理规划、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从而建立一个涵盖档案信息资源、计算机全部管理活动的目标体系、程序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第三,档案信息资源保管单位利益的保护,也应有一定的规则。因此档案信息的编辑、保管、转载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由于网上用档、利用者与管理者不直接接触,该收取的一切费用,就只好在网上进行,这样就应该建立档案信息利用收费网站。国家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和自动计费软件。对每次的访问收费,都必须有一个系统而详细的规定。这样才能保证利用和管理人双方利益均等或不受损失。

3.建立一支会计算机编辑、会操作计算机网络的高技术管理人才队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馆(室)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档案队伍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对策

随着网上办公、网上用档的普及,档案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针对网上用档的条件,我们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档案实现信息网络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加强网上用档管理理论研究。为了更好地开展网上工作,保证提供系统、完整、真实的电子文件信息给利用者,我们必须加强归档电子文件的理论研究,其探讨的理论主要包括:(1)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时应有文字存储格式、属性和文字处理平台的说明材料。(2)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像电子文件,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等如何归档的理论研究。(3)档案信息上网后信息如何管理、利用的理论研究。(4)档案信息源如何系统编辑上网的理论研究等等。

2.加强档案部门网上办公先进设备的配置。现阶段档案部门设备十分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争取社会的支持,争取政府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再就是要把档案事业推向市场,让档案体现其经济价值,把档案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经营,增加社会对档案事业的投入。总之,要采取多种方式来解决档案资金的不足,以便档案界配置先进的管理设备。

3.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确定事业成败,档案事业发展与否,关键在人才。网络时代,档案管理人才必须重新更新自己的知识,争做档案信息网络管理软件的编辑开发人才,争做网络档案信息管理人才,争做网络档案信息源组织编研人才和其它载体形式的管理人才。

4.加强网上用档的法律、制度的制定。必须加强风上用档工作立法和制度的建设,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档案资源的齐全完整。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1)加强网上用档的立法规定,对那些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线路窃听等形式的犯罪分子,要以法律为武器进行坚决的打击。(2)制定应急计划,进行安全检查和审计,撰写安全情况汇报的规定;(3)严格进行权限管理,包括授予完成工作所需最小特权、回收特权的规定。(4)网上查阅档案信息目录的规定。(5)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不断改进、优化系统的规定。

社会创新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措施

从当前我国基本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内社会基本养老制度逐渐成熟起来,尤其表现在社会参保的人员不断增多,保险资料档案管理的数量也处于持续提升的状态,所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极大重视。正是因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量不断增加,相应也就使得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难度持续加大,因此要想使得全新形势下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那么也就需要展开创新研究。

1当前形势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

因为社会保险档案数量是较大的,所以需要展开的工作环节会显得相对较为繁琐,再加上国内有关领导不重视,所以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环节的投入也就会显得相对较少,具体表现为某些社会保险档案部门缺少专门的档案室,各种类型的档案管理分室存放,到现在都没有配备专职档案员,所以应当归档的社会保险资料,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理,这样也就直接造成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混乱与严重流失。细致分析此类问题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这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所造成的,所以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此予以重视。

1.2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机制

国内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从整体的角度观察看来,其发展的速度与水平都是较好的,但是也存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不一致的情况,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具体来讲,在国内众多社会保险档案类型中,只有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真的实行了垂直管理,另外的失业、医疗以及工伤等仍然是一种地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会造成多头管理的问题,使得不同档案分属于不同的部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过程会显得较为困难,最终直接影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

2新形势下科学展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有效措施

根据本文的第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国内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处理,也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升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具体的创新措施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思考:

2.1增强宣传加大投入力度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增强宣传加大投入力度,具体的措施是要从增强档案意识以及档案法治意识的角度入手,力求在全社会中加大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声势以及力度,激发社会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意识与责任意识,这样在制定档案管理措施的时候,才能更加重视起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还需要将整项工作摆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上,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通过资金以及人力投入的不断加大,切实的解决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以及库房紧张的问题,最终才能够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更为良好的氛围以及有利条件。

2.2全方面引进先进技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在创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我们应当全面化展开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其目的是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具有信息化的特点。落实到具体措施上,有关社会保险企业应当要增加先进技术引进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管理的基础设施投入,这样能够非常有效的优化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水平。从另一方面来讲,因为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资料的自动快速编目,能够起到较为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也就可以考虑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运用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但是需要确保社会保险纸质材料与电子档案材料是较为协调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电子信息系统更加完整的输入。最后还需要时常检查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如果档案资料出现了缺失,则需要及时的展开补充。

2.3完善现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制

对于全新形势下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创新工作来讲,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措施,因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机制创新,能够尽可能的将社会保障的职能工作,集中到一个职能单位当中予以完成,并且还能够构建出“五险合一”的档案管理机构,具体来讲也就是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以及生育等社会保障工作。当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会得到完善之后,未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将会更好避免各职能部门存在的重复交叉问题,全方位的实现社会保险档案集中管理,最终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由此可见,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制的完善工作,对于整项工作的开展来讲,所具有的意义是非常突出的,有关工作人员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展开这方面的考虑。

社会创新案例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工作格局,为全辖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社会管理,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管理好一批特殊群体、人员,管理好一些特殊地区,确保不发生重大有影响的恶性案件和事故,提升公众安全感。

三、组织机构

成立花园街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四、管理重点

(一)重点人员:精神病肇事肇祸者、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滋事扰民、艾滋病患者、监外执行人员、人员、闲散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流动人口。

(二)重点区域:网吧、娱乐场所、治安混乱地区、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工业园周边环境。

五、工作措施

(一)调查研究,对症管理。在全辖区范围内开展重点人员、重点地区管理的调查研究,查找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症结,召开研讨会议,针对我办具体实际情况交流研讨管理措施。

(二)建立档案,落实责任。对全辖区重点人员和重点地区进行调查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逐一建立档案;对管理对象逐一落实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管理措施到位,效果明确。

(三)公秘结合,稳妥管理。对重点人员、重点区域实行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管理,宜公开的则公开管理。不宜公开的则秘密管理。公开管理要形成威慑力,秘密管理主要是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四)抓住重点,发动群众。根据辖区工作实际,抓住管理重点对象,把社会管理的触角深入到各村,强化服务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增强管理实效性,加强社会管理队伍建设,消除管理盲区,变松散管理为系统管理。

(五)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在街办综治委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层层明确责任,分解落实任务,将社会化管理目标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单位。

社会创新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消防;安全;社会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090-0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我国现行的消防管理运行机制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因此,必须消防工作改革创新,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方面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1 社会化消防安全工作管理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

1)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力量薄弱。社会单位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也是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重点对象。但随着社会体质改革,经营方式趋于多样化,导致了一些社会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是经营业主消防法制意识淡薄。“重经济、轻安全”的思想长期存在,许多经营业主只关注经济效益,往往忽视或者缺乏对消防安全的认识,放松对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对员工不进行消防教育和培训,不购置消防器材,火灾隐患不同程度存在。二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企业消防安全员形同虚设,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就直接参与消防安全管理。这些都给消防安全管理留下极大隐患。三是消防安全设施少而旧。许多社会单位在建造厂房、库房和办公房时,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没有依法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施审核和验收。同时,其消防器材和设施也比较缺乏,难以满足火灾预防、扑救的需要;

2)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消防管理组织机构逐渐弱化。首先,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随着消防改革的不断的深化,人们对消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更显示出强化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的紧迫感、必要性、重要性。但是,社会化消防管理工作确是我们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安全管理不正规,在消防设施上舍不得花钱,不能熟练掌握基本消防常识。对于日常消防培训、宣传等流于形式。导致员工消防知识匮乏、扑救初期火灾技能差,不能合理处置突发的初期火灾。其次,消防管理组织结构弱化。由于经济体质改革后,很多国有企业职工逐渐下岗分流,原来一些上规模的企业把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变成了兼职人员,企业消防人员往往一岗多职局面出现,员工出现很多的抵触情绪,一些单位的消防管理组织机构明显弱化。还有一些单位没有真正建立起消防安全组织,没有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导致消防工作职责不明,各项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无法落到实处;

3)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员工安全意识淡薄。首先,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很多单位仍然认为消防安全是由消防部门管理,与自己无关。仍在存在“轻消防、重效益”的思想,消防档案建设不规范、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消防设备不完整等现象,并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程序、内容、职责和奖惩措施没有完整的管理思路。同时,即使有的单位明确了相关工作内容和责任人,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过于笼统等情况发生。其次,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很多单位领导不重视消防安全工作,从不给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也没有让员工清楚的认识到的火灾的危害性,从而导致员工也从根本上不重视消防安全工作。造成单位内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器材的配备维护等经常性工作无从落实。

2 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能力

1)以务实的理念深化消防宣传。首先,继续深化消防宣传社会化。宣传要建立长效机制,利用规范化的社会各行业在职教育,妇女、儿童、学生的经常性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实现消防教育的连续性、系统性、长期性运作,做到消防安全“防范于未然”。同时,通过宣传取得的实际效果,切实通过宣传推动消防社会化进度,逐步提高全民的消防意识;

2)建立健全消防组织机构,明确逐级消防安全责任。首先,健全消防组织机构。在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下还普遍设有保卫处等消防管理归口职能部门,并设有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同时,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都应当成立具有一定人员数量的消防队组织,并在当地消防部门的业务指导下进行管理工作,确保单位在应急状态下的统一指挥、协调。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单位提高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能力,实现消防设施正常化、消防管理制度常态化的日常管理新格局,也是提升社会化火灾防范能力的根本所在。其次,形成单位各级人员对消防工作的自我管理意识。建立层层负责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是增强单位各级人员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的有效办法,更能使单位自身火灾隐患自查整改、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等职责的落实成为可能。因此,单位明确自身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应从实行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度、确定各阶层、部门的负责人为该责任区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从根本上消除单位消防管理盲区和消防安全责任空白点;

3)把消防宣传工作纳入到社会化中。由于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涉及诸多部门、社会企事业单位、社区、乡镇农村和家庭,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活动各个领域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把消防安全宣传工作进行全部覆盖,以宣传教育为中心,开展有效的社会舆情监测与分析,构筑“防火墙”工程。切实有效地激发大家主动参与消防管理、维护社会化消防安全的积极性。

3 结论

总之,安全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是永恒的主题。随着消防工作的社会化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素质不断提高,消防安全工作会辐射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因此,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不仅具有现实作用,而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竟章,胡舟.社会化消防安全的特点及措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