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贸易市场调研

国际贸易市场调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贸易市场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贸易市场调研

国际贸易市场调研范文第1篇

1.中职院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都未曾改变,因此相应的也会限制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导致其教学质量已经无法达到现代化职业教育的要求了,尤其是对于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这一与市场相挂钩的课程。虽然说,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框架未发生变化,市场行情在变化,人们的消费理念在变化,所以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一般来说,学校的教材更新速度比较慢,所以如果单纯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是不可取的[2]。

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教学中,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具体如下: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经济学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老师单纯依靠教材进行理论知识会教学,学生难以理解,只能死记硬背,这样难免失去学习的热情;②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体系不完善。市场营销的学习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但是学校却没有抓住这一门课程的重点,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相关的实践性教学设施不完善,缺乏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学生没有机会去通过实习来体验职业环境;③课程评价制度不合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来说,采取同样的卷面考核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是不合理的,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悖。

2.中职院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课教学改革策略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明确,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双重培养。因此,学校应该以这一目标为基础,以教材为基础,合理规划教学方案,同时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和时效性,让学生先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再根据,再根据现阶段的市场营销模式,将一些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营销策略、营销理念、营销方法纳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教材上的知识,不过是一些有关于市场营销的核心理论,例如“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等,这些理论知识在教材上看起来内容繁杂,抽象难懂,过多的强调理论知识点额学习,其实并不利于学生提高知识水平,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太过吃力,失去学习的热情。在进行课堂教学后,可以设置一些实际性的教学任务,例如,以空调的销售为例,让学生通过多种手段调查去市场销售额,建立销售额走向图。完成这样一个任务,需要学生综合掌握市场调研与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践行方案,同时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的应用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并具备了扎实的理?知识基础后,就应该跳脱出教材,去体验自己以后将会处于的职业环境,明白理论知识到现实运用的转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现实运用能力。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新型教学体系中,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由老师选择典型的时效性市场营销案例,经过资源共享、学生分组、案例分析讨论、成果点评等多个流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其中优秀的市场营销理念与策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市场营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或者是模拟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营造出一种市场销售的情境,分组后,以某一产品为例,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国家市场营销环境以及消费者购买行为,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战略,到战略的部署实施,由学生亲自体验这一流程,发现自身知识盲点,不断补充提升自己。除此之外,和可以应用探究式教学法、沙盘模拟等新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2.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在学习完市场营销课程后,一般会通过卷面考核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这种考核制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是极其不合理的,会误导学生养成错误的学习观念,将学习重心放在教材的钻研甚至死记硬背上。要想进课程教学改革,就不可忽略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要想正确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应采取“课堂作业+期末考核”的评价方式,将一些实践性的课堂作业成绩纳入平时成绩考核的范围中,比如说模拟教学法的课堂表现,或者是市场调研课外实践的成绩,期末考评采用卷面考核的形式,但是要灵活出题,创新出题模式,增加讨论题的比例,增添市场营销方案制定等实践性考题,对学生的市场营销综合素质进行测评,作为总成绩的60%,剩余40%为平时成绩[3]。

国际贸易市场调研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对策

一、国际贸易风险

国际贸易也叫跨国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在商品或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买卖活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就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国际贸易大格局当中,特别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进一步加速了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国际贸易线长面广,涉及的中间环节较多,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形态、法律规范、社会环境、企业文化等因素不同,在国际贸易中,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风险,会出现各类纠纷。因此本文将围绕国际贸易风险的类别以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以更好的规避国际贸易的潜在风险,维护跨国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

二、国际贸易中的风险类型

国际贸易由于发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不同的背景,因此其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较多,如若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并对企业产生的消极影响。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国际贸易风险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营风险、政策类风险、市场风险、政治L险、资金风险等等,具体来说,这些风险表现如下。

(一)汇率风险

国际贸易既然是涉及跨国经济层面的交易,就必然会使用外币作为经济交易的交换手段。但由于国际贸易的交易时间跨度较长,交易双方一般不会立即给付所有款项,这就使得交易双方都面临了潜在的货币汇率变化风险。例如2015-2016年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有较大的浮动,这些影响都会对跨国企业带来潜在的经营风险。

(二)合同风险

国际贸易中的合同风险主要包括某些关键合同条款争议或不同语言间的翻译区别带来的潜在风险。在国际贸易合同中,对一些关键条款约定不明确或有争议都是合同风险的体现。一般国际贸易合同有双语合同、单语言合同或多语言合同,这就需要贸易双方约定一个标准语言,否则因为不同翻译带来的争议也是一种潜在风险。

(三)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国际贸易中经常碰到的风险还有产品的交易成本出现波动。国际贸易的交易额度高,持续周期较长,供需双方在一段时间以后,很可能会产生产品的交易价格发生变化。无论是变高或者变低,贸易双方中总有一方会有一定的损失。价格波动有时候还会因为市场供需关系改变,从而导致产品的价格产生变化。

(四)政策、政治风险

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形态不一致,在贸易活动中如果跟政局不稳定的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就要特别注意对方的政治形态,在一些政局动荡或有潜在战争危险的国家进行贸易活动很容易受政策变化、政局更迭、战争因素影响给企业带来严重的不利后果。

三、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对策

我们在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中隐匿的各种贸易风险 ,我们必须及时有效的预测各种潜在的贸易风险,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有效防范各种贸易风险。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提前着手国际市场调研工作

在企业进入一个国际市场前需要充分研究国际市场的生产和需求变动情况,还要充分考虑多种其他社会经济因素,比如说自然灾害或者战争等可能的因素对国际贸易市场带来的不同影响。然后我们就要较为准确的估计出未来的总体供需变动幅度和价格走势,从而引导国际贸易过程中的贸易洽谈、合同签定等重大决策,尽可能的规避国际贸易中的运营风险,取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有利于开展新的业务。

(二)充分了解贸易国的政策、政局、经济状况

国际贸易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不同的财政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采取得是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将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反之,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因此,任何一个国家进入到国际贸易领域中,就应该认真研究对象国或者贸易伙伴国的相关政策变化动态,随时关注国际社会的经济走向,尽可能的在国际贸易中采取主动的姿态,以避免遭遇潜在的贸易风险。

(三)正确选择计价货币,有效防范汇率风险

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中有效防范货币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就应该首先做好计价货币的正确选择,即出口尽量以硬币作价,进口尽量以软币计价。如果出现了特殊情况,就应该尽快调整产品的价格。具体来说,如果迫不得已的在出口的时候采用了软币计价,就要相应提高作价,而在进口时采用了以硬币计价,则要相应调低作价。如果选用的计价货币汇率波动幅度较大,就应该通过以汇率区确定价格的方式在合同中列入价格调整条款以更好地维护双方的利益。只有有效控制汇率风险,才能实现企业赢利最大化。

(四)做好国际贸易壁垒的防范工作,提高商品质量

国际贸易中,我国企业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产品竞争力,打造出响当当的产品品牌,争取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有利局面,从而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进行有力的反击。同时,我国企业还应重视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从而切实提升产品质量,开发出新型产品。

(五)充分借助相关保险措施,建议有能力的出口企业可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主要针对企业在出口贸易发生损失时给予经济补偿,分担出口企业对外贸易的风险,此外还有一些国际贸易的附件险种例如交货不到险、港口罢工险、战争险等,对一些重要贸易环节投保相应的险种有利于保障跨国企业的利益。

国际贸易市场调研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外向型经济;专业人才;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9.016

1引言

随着陕西省外向经济迅猛发展,对外向型专业人才的知识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增加。要更好更快的发展我省外向型经济,高等教育需要培养一批在质量,层次和种类上均有较高要求的外向型专业经济人才。他们要具有先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宽广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跨学科知识,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外语知识;要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在实践中与时俱进,更新知识,转化知识的能力;他们要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修养以及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此可见,知识经济时代不再是以单一技能为基础的时代,而是强调各类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综合。外向型专业人才,作为知识经济的主体,不仅要拥有工作中需要的宽广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掌握和能够应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跨学科知识。所以,外向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整合性,强调对各种知识的系统掌握、融会贯通、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能力。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细致分析研究,本文重点探讨了以陕西外向型经济结构为主导的外向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以期为培养针对各行各业的业务能力强,外语水平高的复合型,应运型人才提供参考。

2外向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分析

以陕西外向型经济结构为主导,不同种类的国有企业,对外贸易业,文化创意业和服务旅游业,对于外向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2.1传统国有企业外向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

传统的国有企业,如纺织业和机械制造业,其产品出口在陕西仍占主导地位。而且,陕西省已经实现了由“出口企业”向“企业出口”的历史性转变。这种新的以生产企业为主体,多路大军并举的崭新出口主体格局对本行业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知识和能力上的要求和挑战。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更是一个国际化和知识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所面临的各行各业的客观环境也和以前大不相同。现在的经济环境更加开放、更加互动和客观。对于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的外向型的专业人才来说,金融、法律、外语和计算机仅仅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工具。对于外向型企业的员工而言,外语这种国际语言是他们的工作语言。他们不仅要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要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用英语面对面和客户交接、处理一些业务;能够熟练应用网络,在网络环境里接收和撰写英语电子邮件。据此,外向型企业员工不但要具备本职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更要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而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工程技术等,更是常规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专业知识,是外向型企业员工必需精通掌握的。

2.2加工业和对外贸易业外向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

陕西的加工业和对外贸易业已经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向以工业制成品出口的重大转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市场实现由原来的港澳台向欧美日等高端市场的根本转变。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贸易模式已经被知识经济中的崭新的相互作用型的贸易模式所取代。随着新型贸易模式的出现,对劳动力劳动中的科技知识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强。这就意味着本领域外向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随之发生改变。知识经济时代的外贸专业人才要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原理等是外贸专业知识的核心。除此之外,他们必须精通外语,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在国内,他们善于整合优势,协调各方面的资源;熟悉国内经济贸易市场和其动态变化规律;在国际市场,他们及时了解和关注世界经济贸易市场的动态变化,与时俱进;他们也谙熟各国文化和外交政策,各国语言表达习惯和交际场合的禁忌语等,具有较强的对外沟通与外交能力和多文化环境下的工作经验;熟悉国际经济法、海关和报关政策,能够独立操作国际市场业务;能较好预见全球经济走向,懂得灵活应变。

2.3文化创意产业外向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

陕西是一个文化旅游大省,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沉淀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遗存和自然景观,这些都是陕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为陕西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国家发改委明确宣布要将西安打造为国际化大都市,这无疑是西安这座千年古城发展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国际贸易市场调研范文第4篇

为一个新兴产业,创意产业已经在众多国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意产品和服务也早已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较多学者在创意产业领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创意产业方面论述较多,少数学者通过重新构建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来比较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创意产业大国的创意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在阐述中国创意产业的国内发展状况和国际贸易表现的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TC)指数,比较分析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剖析了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创意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国际竞争力很强,但创意服务竞争力水平较低,资源优势有待于进一步发挥。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指出了提升中国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和建议。

【关键词】

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贸易不平衡

0 引言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国际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第五产业”之称。近年来,围绕创意产业展开论述的学者甚多,成果甚丰。聂聆(2012)研究了全球创意产业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拓展我国创意产业贸易,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尚涛(2010)通过分析1996~2006年的创意商品和1997~2005创意服务贸易数据认为,我国创意商品表现出很强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其优势进一步增强,而创意服务则整体处于比较劣势和较弱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劣势进一步增加。在已有的研究文献基础之上,笔者拟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并结合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TC)指数,来和主要创意产业大国比较分析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然后剖析中国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领域之于其他国家的优、劣势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创意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1 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概况

创意产业对一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往往是在国内发展壮大并带动相关产业共同成长的同时,也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承担重要角色。特别是创意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已经取代传统的制造业产品成为世界贸易中重要的出口产品。很多国家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积极扶持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在世界创意产业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潜力。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来察看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1.1 基于区域比较的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1.1.1创意产业的界定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有广义和狭义之分。UNCTAD从广义上将创意产业分为四大组,并依据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将其分为创意产品及创意服务两部分。UNCTAD所统计的创意产品部门包括手工艺品、视听商品、设计、音乐、新媒体、视觉艺术等7大类、25个小类。

创意服务包括版税和许可费,广告、市场调研和民意测验费服务,建筑、工程和其他技术服务,视听及相关服务,研发服务,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其他文化和休闲服务等7类。狭义的创意产业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尚涛、陶蕴芳,2011)。

1.1.2基于城市分部格局的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的2011年《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我国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众多大中城市相继将创意产业纳入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各地亮点纷呈,我国创意城市的分布出现新格局。胡林荣、李双宁(2011)认为国创意产业只要找到适合它生长的土地就会以爆发的速度成长。笔者选取其中部分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同类型城市,同梯队城市两种视角来考察我国创意经济的地域发展概况。根据2011年《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在4个直辖市中,北京创意产业发展状况位列第一,表明在创意产业所包含的影视文化、电信软件、工艺时尚等部门中,北京都具有很大优势;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广州、深圳和杭州位居前三,中部城市武汉和西部城市成都紧随其后;福州和苏州分别在省会城市和其他城市中排名第一,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由上表还可以看出,各类型城市创意经济中排名第一的都是东部城市;在所选取的城市中,除省会城市和重要的副省级城市如杭州、武汉以外,创意经济排名位列前五名的都是东部城市;西部城市仅有重庆、成都、昆明榜上有名。可见,我国创意经济的发展状况呈现出较明显的大城市占主导,中等城市起到重要作用,新兴城市发展迅速以及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型的分部格局。

1.2 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状况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用来衡量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该类产品出口量的比重;将其用于创意产业贸易,则反映一国创意产业出口量占世界创意产业出口总量的比重,表明一国创意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生产该产品产业的相对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见式(1)所示:

(1)

式(1)中Xij为i国第j类产品出口额,Xit为i国出口总额;Xwj为世界j类产品出口额,Xwt为世界出口总额。其中:RCA>2.5,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极强国际竞争力;1.25

就创意商品贸易来说,笔者选取了中国、意大利、中国香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部分年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横向对比。1996-2006年间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创意产品的RCA指数的数值均在2.5以上,部分年份数值大于3,表明二者的创意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意大利和英国创意产品的RCA指数除个别年份外,均大于1.25,表明二者的创意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法国创意产品的RCA指数除2006年外,均处于0.8-1.25之间,其创意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创意产品的RCA指数总体较小,其创意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但呈现逐步增大趋势,RCA数值在2006年大于1;德国创意产品的RCA指数除2005和2006年外,均小于0.8,其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2 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由中国创意产业现状分析可将我国创意产业国际贸易总体状况总结为三个不平衡:创意产品与创意服务发展的不平衡,其中创意产品一头独大;创意产业贸易进出口不平衡,其中创意产业出口一头独大;创意产品贸易部门结构不平衡,其中设计产品一头独大。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的分析得出了中国创意产业在国际上竞争力的一般结论。其中中国在创意产品领域有着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在创意服务领域竞争力较弱。针对这一基本现状,笔者拟借助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来探究其优劣势成因,并剖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

2.1 关于“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理论是国际贸易领域中继要素禀赋理论之后的又一新兴成果,在阐述竞争优势方面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该模型体系包括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柱产业和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4个主要因素及对产业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的两大变数――政府和机会。其完整体系见图1所示。

注:相关资料来源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生产要素:可分为初级要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非熟练劳动力等)和高级要素(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需求条件: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何;相关及支柱产业:主要是指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指企业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及国内竞争的性质;机会:指企业能否借助偶发事件形成和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政府:指政府政策与其他各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

2.2 中国创意产品出口的相关问题

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问题:

2.2.1生产要素方面

中国初级生产要素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且高级生产要素较为匮乏。我国劳动力和天然资源等创意产业的初级生产要素充裕,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低成本优势,所以在设计、庆祝用品、纸制品、时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部门竞争优势明显。然而初级生产要素的分部不均也导致了产业合力难以形成和“集群效应”的弱化,继而使得中国创意产业形成了典型的不同城市间集团梯队分部状况。但随着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我国出版类创意产品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等包含高智力的部门竞争力提高较快,这与中国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创意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有密切关系。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中可以看到,中国创意企业大专学历以上员工占总数的比率由 2004 年的37.05%增加到2008年的51.8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50.9万人,反映了中国创意产业有向知识密集型发展的趋势。

2.2.2国内需求方面

国内需求拉动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服务领域需求不足。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这是国外竞争对手所不及的。近年来,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支出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也达到5919元,与上年相比都有较大涨幅。这反映出了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明显的优化升级,成为拉动创意产品和服务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同时由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在诸如医疗保健、居住、交通和休闲文化等享受型消费方面显得不足,影响了创意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和“走出去”,这也是中国在创意服务领域竞争力不强的部分原因所在。

2.2.3相关产业方面

中国创意经济相关产业趋于完善但仍欠发达,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不足。波特的“产业集群”[ 出自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 关的各种行为主体之间形成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现象认为,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的。创意服务的主要关联产业有信息技术产业、旅游产业和教育产业等,在这些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具备优势,同产业内的企业难以在资源共享、创意激发、创意服务开发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相互推动,进而对其他产业的“拉升效应”也不明显。

2.2.4国际市场方面

中国创意企业规模小,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中国创意企业数量从2004年的385915个增长到2008年的699608个,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03%;从社会全行业来看,同期企业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15%,远低于创意产业。这表明,近几年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同时,由于中国在创意产品贸易方面与发展中国家间有着一定的替代性,因此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在所难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创意产业国际市场的开拓。

2.2.5发展机遇方面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与国内各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也深受国际因素的影响。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和目前的欧美国家债务危机,严重破坏了经济增长,影响了人民的就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各国需要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在此背景下创意经济已被证明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发展选择,成为近年来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但由于受到美国债务危机的影响,国内需求有可能减弱,同时也容易受到其他国家显性和隐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不仅对发达国家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发展不利,还会影响到中国相关产品的出口。

3 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对策

通过本文分析发现,中国创意产业及其国际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我国产业结构及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为维持和强化中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从政府角度看,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资力度。中国在创意产业方面缺乏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高级生产要素,进而导致在创意服务方面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因此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资力度,培养出更多有创新能力,能适应新环境,有国际视野的创意人才是当务之急。其次,要推动创意经济企业的上市和重组与并购。培养一批组织结构强,资本力量雄厚,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意企业。最后,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及贸易区域合作。基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的相似性和国际创意产业分工的格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创意产业国际贸易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因此中国应该不断地调整创意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实现创意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从企业角度看,首先,企业应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呈现出典型的大城市,中等城市,新兴城市梯队集团以及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型的分部格局。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相关企业应该在可行的范围内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发挥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其次,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相关,往往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其创意产业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将其运用到创意产业,使得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工艺美术品。最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加强创意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运用高新技术,提升创意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创造创意产品的持续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尚加力.我国创意经济资本市场发展问题研究.新疆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350-354.

[2]邵汝军.发展我国创意产业的策略研究.特区经济,2007,2007(7):189-191.

[3]尚涛.我国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结构与竞争力演进分析.财贸经济,2010,2010(8):42-43.

[4]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79-89.

[5]张欣,高长春.中日创意产业发展比较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10,2010(3):35-39.

[6]朱怡洁.我国创意经济产业的发展探究.中国商界,2010,2010(7):75-81.

[7]Michael 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Second Edition.Washington: Free Press,1998: 33-50.

[8]Lily Kong,Chris Gibson. Knowledges of the creative economy: Towards a relational geography of diffusion and adaptation in Asia.First Edition.2006: 173-194.

国际贸易市场调研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文化贸易;创新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181-03

中国作为文化贸易出口大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占比较小,在参与国际文化贸易竞争中,国产文化产品显得捉襟见肘。利用电子商务打造强势文化品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商务下国际文化贸易的变革

20世纪末以来,电子商务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它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和服务的全球化,对国际文化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文化贸易运行机制的变化。电子商务对国际文化贸易运行机制的影响充分表现在它将传统文化贸易市场虚拟化、将国际文化贸易的标的数字化、电子商务条件下便捷的信息流减少了国际文化贸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1)电子商务将传统市场交易虚拟化,将国际文化贸易的市场放置到因特网上,贸易双方的完成交易不再需要面对面,而是通过电子手段足不出户进行沟通,这种无形市场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解除了传统文化贸易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扭转了某些地区的企业在传统国际文化贸易运行机制下难以克服的区位劣势和竞争劣势。(2)在电子商务条件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表现都是数字信号,凭借价格可接受的软件、高带宽的宽带和指数化增长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消费者能够通过多种平台和装置,实时在线接触到文化产品的多媒体内容,因此文化贸易产品、服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加快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传播速度,增强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可贸易性。(3)电子商务条件下便捷的信息流使国际市场上的信息充分性进一步增强,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世界市场垄断进一步削弱,市场机制将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全球范围内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

2.国际文化贸易方式的变化。在传统国际文化贸易中,交易各方通过直接面谈方式或当面交换方式来达成交易。在传播与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国际文化贸易逐渐转向以电子方式进行交易。电子商务对国际文化贸易方式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其对国际文化贸易中商务数据交换方式和货物结算方式的影响上。电子商务条件下国际文化贸易的前期是交易双方通过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流、洽谈,交易后期是电子支付与交易标的物的运输与跟踪。(1)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将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商业报文标准化,使国际文化贸易所需的各个环节的商业报文在瞬间完成传递,极大地缩短了交易时间,电子商务“无纸化”的贸易特点节省了企业间传递信息的费用,避免了纸面文件的处理工作带来的重复率高、效率低、出错率高、费用高等弊端,简化了国际文化贸易商务数据交换的流程,实现了由纸面贸易单据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向数字化电子方式的转变。(2)电子商务对国际文化贸易方式的创新还表现在它对国际文化贸易支付方式的影响上,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传统国际文化贸易结算中的货币转变为电子货币,交易双方通过第三方支付体系完成货币支付。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下,国际贸易流程需要十九个环节,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国际贸易的环节缩短为七个,它的应用使国际文化贸易更加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和规模化,极大地提高了国际文化贸易的效率。

3.国际文化贸易营销方式的变化。电子商务引起市场营销的巨变,促进国际文化贸易营销方式的创新,产生了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电子营销。在这种营销方式下,文化贸易产品与服务的市场调研、广告宣传、公关等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单独或整合应用到电子商务中去,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时代传统广告与人员推销的“强势营销”方式不同,在这种“软营销”方式下,主动方是客户而非企业,体现出以客户为出发点,客户与企业不断交互的特点,它使文化产品的营销决策过程成为双向链,同时随着企业与客户之间了解的增多,营销与销售信息将变得更加定制,电子营销的发展趋势将大量的销售转向定制销售。

4.国际文化贸易宏观管理方式的变化。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对国际文化贸易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国际文化贸易宏观管理的改革带来新的契机。由于文化贸易产品与服务体现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许多国家对文化贸易涉及产品进行限制,电子商务的应用对文化贸易管理方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对出口文化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这样对外经贸管理机关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参与企业投资资格的审查,及时检查、跟踪、反馈并调整招标商品使用情况,实行对招标商品配额的动态管理,规范文化出口秩序。(2)发放电子出口许可证,这样可以排除发放出口许可证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增强透明度,有利于进行全面的进出口许可证检查,节省费用、提高效率。(3)对文化出口产品进行电子报关,在节省费用提高效率的同时,便于对文化贸易进出口产品进行安全管理,杜绝逃税现象,确切统计文化产品进出口流向。

此外,电子商务在国际文化贸易领域的应用推进了国际文化贸易政策的创新,由于部分国际文化贸易的交易标的具有无形性的特点,因此这类产品的贸易可以借助电子商务直接完成,不需要依赖物流,这种交易方式被称为“完全电子商务”,WTO于1998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电子商务会议达成的协议对永久性禁止对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积极的影响,这项政策将会对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电子商务下国际文化贸易创新的经济效应分析

从宏观来分析,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使得全球出现了统一的虚拟交易市场,文化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在全球公开、实时地快速传递,一方面减少了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另一方面又可以促使全球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同时,电子商务正在扩大文化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因而,电子商务贸易不但具有贸易扩大效应,同时还将出现贸易替代和贸易条件效应。

1.贸易扩大效应。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一个国家的进口商和消费者既可以通过提供商品价格比较网站,在全球寻求价格最低的商品,又可以利用网上拍卖竞价和集体议价等形式购买到较低价格的商品。这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降低了该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有利于该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和增长,形成贸易扩大效应。

2.贸易替代效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企业在全球寻求合作伙伴变得相对容易,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促进跨国公司生产布局的全球化。这样,企业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安排生产。比如,企业可以通过网上接收订单,然后按照就近原则,与当地企业合作,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和送货。于是,很多文化产品原来在国外生产需要从国外进口,属于进口贸易,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全球资源的重新配置,变成了由国内生产,从而产生了贸易替代效应,使得一国的货物进口贸易减少了。

3.贸易条件效应。在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的国家,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企业信息化程度高,原材料采购、交易磋商、信息沟通、售后服务等商业活动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完成,企业通过EDI技术,由计算机自动处理贸易单据,促使企业的交易成本下降。所以,相对于电子商务发展较慢、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的国家来说,这些国家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的总成本明显降低,同时,由于这些国家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于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价格低廉,因而提高了文化产品的竞争力,这更有利于文化产品的出口,也有利于扩大文化贸易出口量。因此电子商务不利于电子商务发展较慢国家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其贸易条件越来越恶化。

从微观上来讲,电子商务贸易给企业带来的最明显的经济效应是成本节约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销售成本控制效应。据有关资料表明,传统经济中,企业销售费用有时占企业总成本的40%~50%,使得许多企业对销售成本不堪重负。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销售成本从多个方面得到了控制。企业通过网上直销,控制了中间商的利润分成和销售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费用成本;企业通过E-mail、IP电话、网络会议等方式控制了交通和通讯费用成本;企业通过“FAQ”等栏目控制了售后服务费用成本。据统计,互联网出现后,企业的交通和通讯费用成本减少了30%左右。

2.交易成本控制效应。传统的贸易方式中,一笔国际贸易业务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造成交易成本非常高。而电子商务贸易中,通过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由计算机自动处理贸易单据以及使用电子邮件等电子化方式进行通讯,大大控制了纸张成本、重复输入成本、出错率引起的成本和买卖双方沟通成本。同时,还大大加快了买卖双方成交速度,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因而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据美国《福布斯》的统计,电子商务可以节省企业交易成本达5%~10%。

3.信息搜寻成本控制效应。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在互联网上供求信息,从而方便地寻求到采购商和原材料供应商。而且,还可以让全球的采购商和供应商直接在网上进行报价与竞价,因而降低了企业的搜寻成本。

4.库存成本控制效应。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通过SCM、JIT、QR和网上定制等方式,可以实现按需生产和按需购买原材料,既减少了产品的库存,又减少了原材料的库存。同时,因为库存的减少,还降低了仓库管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因而大大控制了企业的库存成本。根据《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报告》的数据,B2B电子商务使各行业成本节省的估计值由低到高分别为:煤炭:2%,食品配料:3%~5%,健康:5%,纸张:6%,通信/带宽:5%~15%,石油和天然气:5%~15%,化学制品:10%,维修和运营供应:10%,媒体和广告:10%~15%,航空机械:11%,计算机:11%~20%,生命科学:12%~19%,林业产品:15%~25%,货运:15%~20%,钢铁:17%,电子元件:29%~39%。这些成本的节省,是由于企业采用电子商务开展贸易以及企业间合作的结果。

所以,电子商务文化贸易将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出口贸易。除此之外,电子商务贸易,还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扩大了企业的市场细分范围、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率。

三、电子商务条件下中国发展文化贸易的对策

1.加大文化创新,培育文化出口品牌。近几年来,中国输出的文化产品50%以上是“文化硬件”,因此被成为世界文化硬件出口第二大国,而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软件”贸易却趋少。如中国以制造全球市场75%以上的礼品玩具、60%欧美市场销售的体育用品、制造全球近1/3的电脑、1/2的数码相机和DVD播放机来支撑“文化贸易大国”的头衔,然而,面对美国好莱坞大片、韩剧与风靡全球市场的日本动漫等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却寥寥无几。2001年与2009年中国文化贸易核心产品图书、期刊、报纸以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产业竞争力指数均为负数,在相关文化产品贸易中,旅游、广告、宣传与计算机信息服务的产业竞争力指数为正数,但数值较小。较低的产业竞争力使中国文化产业在与国际强势文化正面交锋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虽然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杂技、中国功夫与戏曲等纷纷步入商业化运作阶段,逐渐走出国门在海外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应该看到,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累了难以估量的文化资本,使中国具备了发展文化贸易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力和内驱力。在今天全球化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下,任何一种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均依赖不断的创新。

文化产品的出口分为文化展览、商业演出、新闻出版、音像制品、电影电视、工艺美术、乐器与音乐教育等八个重点领域,历史文化、自然和人文遗产对一国的文化贸易存在深刻的影响。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数位居世界前列,但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与人文发展指数却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各方重视对文化产业链的纵深发展,将一些具有优势的文化产品打造成精品,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出口品牌。

2.建立中国出口文化贸易的营销网络,改善中国文化贸易条件。从中国文化贸易的收支状况来看,中国核心文化商品的贸易收支呈现顺差,而核心文化服务的贸易收支呈现逆差,顺差商品的项目居多、金额大,但主要集中于低端商品,这类商品中包含的文化信息较少,在图书等高端核心文化服务贸易上,中国存在严重的逆差,其中版权贸易的逆差情况最为严重,2005年中国九个种类文化商品的贸易收支存在逆差,逆差总额近1.41亿美元,报纸及期刊杂志、激光唱片排在逆差商品前列,逆差额分别为1.11亿美元与0.08亿美元,当年软件类与电视节目类完全依赖进口。

中国文化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很多,其中文化产品贸易缺乏行之有效的国际营销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缺乏对国际文化市场运作规律的深刻把握,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商品以低端商品为主,产品的包装不精良、宣传不到位,纵使拥有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国文化贸易领域也缺少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这与国人历来奉行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有关,认为好的产品,自然会有市场,导致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中国出口的文化产品所蕴涵的文化因素不被目标地区的消费者所认同,这种“文化折扣”大大降低了中国文化产品的价值。因此,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要求相配套的电子营销网络的支持,同时通过搭建电子合作平台,利用文博会、中外文化年等载体,大力对外宣传中国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为文化贸易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强对电子商务条件下文化贸易管理的创新。电子商务时代的国际文化贸易已经大部分被简化了“完全电子商务”形式,产品在贸易双方之间的转移不再依赖物流企业,而是通过数字化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在这种背景下,文化贸易的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监管与规范措施,如对文化贸易配额进行电子招标、发放电子出口许可证以及文化贸易的报关与安全监管等,这些都需要中国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文化贸易管理方式进行创新,逐步建立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实时化与规模化的文化贸易管理模式。

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力量,文化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地球的每个角落,涉及越来越多的文化主体,游离于世界文化发展之外的“孤芳自赏”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合理性,电子商务手段的出现使文化贸易的发展速度更加迅速,因此,中国在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同时要避免西方国家“文化帝国主义”的渗透与威胁,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本土文化的“自觉意识”。

参考文献:

[1] [美]Y.拉皮德,等.文化与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M].金烨,译.杭州:杭州人民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