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残疾人技能培训方案

残疾人技能培训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残疾人技能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残疾人技能培训方案

残疾人技能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为加快推进我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不断满足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促进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类指导、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公共资源、社会资源,逐步建立以专业托养机构为骨干、社区托养为基础、居家邻里照料为依托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形成经办主体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运作机制长效化的具有XX特色的残疾人托养模式。

二、服务对象、服务标准和服务内容

(一)服务对象

优先用于建档立卡、低保户中16-59周岁有托养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

(二)服务标准

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

(三)服务内容

一是寄宿托养,指残疾人在机构享受相应的专业护理和托养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服务;

二是日间照料,指以托养服务机构为依托,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三是居家托养,指由固定机构或人员为居家残疾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类、料理个人卫生类、康复护理服务类、卫生保健服务类、精神慰藉服务类、家政服务类等服务。

三、机构类型及条件

(一)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按照托养服务对象分为肢体残疾人托养机构、精神残疾人托养机构和智力残疾人托养机构。

按照登记、管理层次和开办主体分为区(县)级、乡镇(社区)级二个级别,共同构成我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各级托养机构按照托养模式分为两类,即残疾人寄宿托养机构和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机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可以是专门机构,也可以依托福利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等老年服务机构设立。

(二)申请资助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依法建立,手续完备,经县级以上残联确认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

2、机构设施设备、功能用房、活动场地等能基本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起居,技能培训、康复训练等托养需求,符合无障碍设施规范要求,且正常运行半年以上;

3、具有一定托养规模,并配有相应的专业护理和服务人员;

4、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行良好,服务到位,信誉良好,残疾人满意率高;

5、与托养服务对象或其监护人签订一年以上托养服务协议。

四、组织管理

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应到有关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镇办残联负责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监督管理。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提供针对性的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辅助型就业和支持性就业等服务,以及加强本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行政、托养、工(农)疗生产、安全、财务等档案齐全,逐项建档,一人一档。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托养的残疾人一般在10人以上。

五、资金用途

托养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生活技能培训、无障碍环境建设及改造、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管理,服务人员以及补贴残疾人生活补助和托养条件改善等支出,不得以现金形式发放给接受托养服务的残疾人。

六、工作要求

(一)各镇办残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责任意识,高标准抓好落实,稳步推进全区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工作。

(二)各镇办残联要加强资金监管和风险防控,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严格审核、审批手续,严格把关,并通过公告、公示等多种形式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

受理申请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奖补资金到位后,要及时把资金发放到位,不得截留、挪用,对弄虚作假、违反专款专用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三)建档立库,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要建立专门档案,完整反映本级受助机构和家庭、受助残疾人基本情况,并逐一登记,据实录入《中国残联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管理系统》。

残疾人技能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半年来,我县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在县残联的高度重视和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紧扣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以强化培训质量为手段,以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为目标,开拓创新,求真实务,稳步推进我县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

截止目前,我县共举办残疾人培训班5期,培训残疾人409人,完成培训任务量(511人)的80%。实现残疾人就业375人,完成就业任务量(337人)的111%。其中:

1.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训残疾人16人,就业15人。

2.贫困残疾妇女精工织补培训班,培训残疾人46人,就业46人。

3.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共举办三期,培训残疾人347人,就业314人。

另,报送市残联培训学习24人,就业19人。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做好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县残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2019年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专人负责。

2、加大宣传力度

为充分调动全县残疾人提高学习各项技能的积极性,形成残疾人自立、自强、自谋出路的良好局面,我们通过公示栏、电话通知、下乡入户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培训中除了对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还设置“残疾人自立自强”的激励小课堂,在普及残疾人就业培训政策的同时,引深残疾人就业创业成功案例,极大的鼓舞了残疾人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3、积极开展摸底调查

为了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培训工作,我县残联通过摸底调查,一是将有劳动能力及参与培训能力的二、三、四级残疾人员,尤其是贫困残疾人员,确定为培训和扶持的重点对象;二是大量收集整理残疾人培训意向,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贴合残疾人切身利益的培训项目。

4、认真组织就业培训工作

(1)每期培训前做好残疾学员的摸底筛查,确定培训对象,制定培训项目,选择培训地点等工作,以最大限度的考虑残疾人利益,确保做到精准培训。

(2)培训期间,认真加强培训督导工作力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充实,通俗易懂,确保了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培训内容和形式上,贴近残疾人利益,增加“残疾人自强、自立”激励小课堂及师生互动环节,现场答疑,且根据残疾人需求,灵活授课形式,及时增加新的培训内容。

(4)部分培训邀请企业亲临培训现场,详解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等,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

(5)用心做好残疾人培训的全程服务工作,每次培训安排五名工作人员负责安保及服务,保障学员专心上课及人身安全。在精工织补培训中,年轻的学员母亲带着几个月大的婴儿参加培训,为了保障学员能认真听课,培训期间都有我们工作人员专职帮其照顾孩子。

(5)认真做好培训的档案整理及归档工作,努力做到严谨、细致,零失误。

5、做好残疾人就业指导

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民政、教委、扶贫等部门制定残疾人就业政策,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总结推广地方残疾人就业经验,指导地方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公益岗位就业、社区就业、居家就业、辅就业等多元化就业。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上半年的五期培训班培训效果显著,受到残疾人的一致好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1、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思想认识、文化基础都比较低,身体状况也有着很大不同,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更多残疾人的需求。

2、培训班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3、残疾人的就业意识还比较薄弱,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很多残疾人不敢也不愿走出家门,订单式培训推进有困难。

3、扶贫、再就业、阳光工程等项目培训的残疾人信息收集工作还不到位,培训的残疾人数量还不能准确掌握。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1、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倡导求真务实精神,了解残疾人的情况,解决残疾人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

2、全面加大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各项投入,深入贯彻落实好各项针对残疾人的专项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困补保障等工作。

3、继续开展有益于残疾人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培训项目,确保今年培训任务的圆满完成。

总之,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培训理念,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全面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和增加收入,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圆满完成今年的就业培训任务。

 

残疾人技能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330-01

残疾人就业是随着经济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在现实生活中,残疾人就业有着非比寻常的困难,但是由于残疾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根据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指根据社会就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的确定就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向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经过长期的调查和摸索,采取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方面的解决方案是最为有效的。

1残疾人就业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1.1残疾人就业总体水平低,整体质量不高。有关数据表明,当前残疾人就业率只是非残疾人就业率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城镇有百万残疾人未实现就业,大批残疾人下岗,待业。农村有近千万的残疾人未脱贫,残疾人就业稳定性较差。残疾人的就业选择和工作类型受残疾程度的约束。不同的残疾类型对残疾人工作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像,比如视力残疾的人就不能从事那些对视力有要求的工作,语言听力残疾的人也不能从事教师,口语翻译;智力残疾不能从事脑力劳动和技术工作;肢体残疾不能从事强体力劳动,智力残疾不能从事领导,安排,接待等工作;不同残疾程度对残疾人的工作能力有重大的影像,是残疾人很难再更为广泛的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干,制约了残疾人再就业上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

1.2残疾人在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时缺少法律基础。残疾人由于从小接受教育少,教育程度低,大多数是农村出来打工的人,他们没有接受过法律保护自己这个概念,很多时候不知道社会的用工价值在何处,用怎么样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在有的用工单位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用工单位在一方面蓄意加长残疾人的劳动时间,由于残疾人一般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工作,在体力劳动方面有时每天的工作量比正常超出两到三个小时,由于残疾人工作机会较少,很多残疾人尽管知道自己的工作时间超标但是也还是忍住。另一方面,用工单位蓄意不给残疾人上社会福利,保险等等,利用残疾人对法律常识的漏洞在经济方面对他们进行打压。并且让他们去干一些正常人不干的脏活累活,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极差,也从某种程度上虐待了残疾人。以上几种现象残疾人完全可以通过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在签订用工合同的时候规避这些现象,但是由于残疾人在法律知识方面的空白,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1.3残疾人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由于残疾人接受教育程度少,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也相对比较贫乏,往往只能从事比较单一的,一般的,不稳定的工作,就业结构比较单一,可代替性高。例如,盲人虽然可以从事盲人按摩,但是由于这一工作或行业所容纳的劳动力有限,使得它逐渐饱和,就业前景也不是很乐观,很多残疾人的依赖思想也比较重,导致他们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

2解决残疾人就业的方法

2.1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残疾人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因此文化程度低,一些专业技能差或基本没有什么专业技能,所以,在政府而言,就必须让一些技能培训中心或者学校和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对接,让残疾人能够迅速的学到一些就业技能,以便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雇佣,在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重点联系些培训基地,鼓励一些用工企业,劳务中介机构与其合作,把用工讯息和职业资源培训结合起来。让残疾人可以快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且可以很快的被社会接纳;二是要提高培训技能,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首先要找到适合残疾人做的工作,其次,要狠抓质量,努力提高就业前培训的质量和培训后的就业率。

2.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实行应有措施。加强《残疾人就业条例》和《残疾人保障法》的宣传。通过广泛的宣传营造社会关心支持的残疾人就业和良好气氛,让全社会支持残疾人就业的良好范围政府部门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现有基础,以经济,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少量的行政措施,再就业政策制定,资金援助,岗位提供等就业环节予以扶持。一是加大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力度,二是制定和完善残疾人足主场也的扶持政策,是更多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走向工作岗位,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公益性岗位,为残疾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对不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又拒不足额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单位,由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法力度不够,效果不会明显。

2.3加强就业指导的职能。相关部门应完善就业指导的体系和职能,首先应该让大多数残疾人知道或是了解有这样一个机构专门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就业指导所负责的具体事务首先是需要搜集用人单位的用工信息,介绍给残疾人,供他们选择,其次要选择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定期向残疾人做宣传,最后定期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在这其中还应该对残疾人在就业形势和政策,求职技巧等方面进行群体指导。

残疾人技能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按照“积极、慎重、稳妥、准确”的原则和“宣传劝导、分类处置、扎实有序、有情操作”的要求,依法整治电动三轮车非法营运,切实加强城市交通管理,认真落实电动三轮车营运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各项措施,着力解决电动三轮车营运人员实际困难,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我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属地管理,以块为主。各街道办事处为电动三轮车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对各自辖区内的电动三轮车整治及营运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负总责。充分发挥社区的主力军作用和公安、交通、、市容、工商、民政、劳动保障、残联等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合力推进电动三轮车整治工作。

2.突出重点,分类处置。整治工作的重点为城区范围内非法营运的电动三轮车。区分颍州籍、颍州以外籍电动三轮车营运人员以及失地农民、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实行不同的政策措施。

3.依法整治,有情操作。坚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整治工作,严禁粗暴执法、不文明执法,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地整治电动三轮车非法营运。认真落实失地农民、下岗职工、残疾人等电动三轮车营运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的各项措施,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关怀与温暖,保障电动三轮车营运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实施步骤

(一)谋划准备阶段

1.成立颍州区电动三轮车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人员和工作场所。

2.由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工作人员全面核查电动三轮车营运人员家庭情况,并登记造册。

3.做好低保手续办理、免费就业培训、推荐就业岗位、落实有关经费等各项保障措施的准备。

4.对二环路以内的人民路、颍州路、清河路、颍上路实行严管。

5.制定维稳工作预案。

(二)动员部署阶段

1.区委、区政府召开整治工作动员大会。

2.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造浓舆论氛围。

3.大力开展电动三轮车源头治理工作,严厉打击非法生产、改装、销售等行为。

4.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干部逐一上门做好电动三轮车营运人员的思想工作。

5.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和各项配套方案,做好有关政策措施合法性论证及完善工作。

6.组建区、街道办事处两级联合执法队。

(三)全面实施阶段

1.各街道办事处和劳动保障、残联等部门介绍就业岗位,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办理安置手续,落实就业岗位。

2.实施相关优惠配套政策。

3.公安、交通、市容等执法部门上路执法,在全区范围内依法取缔电动三轮车非法营运。

(四)巩固提高阶段

全面检查各项配套政策落实到位情况,补缺补差,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加强联合执法工作;区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严防电动三轮车非法营运反弹。

三、配套政策

(一)对颍州城区籍电动三轮车营运人员,属失地、无业农民的,按有关政策给予办理低保;属下岗职工的,给予就业技能培训,尽量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属于残疾人的,除享受残疾人有关优惠政策外,尽量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本人因身体等原因不能就业的,政府帮助推荐其配偶或子女就业。对以上人员的养老保险、就业保障、自谋职业补助补贴和减免办理手续费用、低保及医疗救助、配偶及子女照顾(“半边户”农转非、子女上学资助)、特殊救助、下肢残疾人代步车置换等具体政策按市政府统一制定的政策执行,由各地及区直相关部门实施。

(二)对颍州城区以外籍电动三轮车营运人员,属本区各乡镇的,由乡镇政府帮助将其车辆托运回原籍,并做好稳定工作;属本区以外户籍的,按市政府要求执行。

四、职责分工

(一)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各项相关政策,审定有关工作方案,统筹组织、协调、监督方案的实施等。

(二)各街道办事处及区直有关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电动三轮车营运人员摸排登记、妥善安置、低保办理、开展就业培训、筹措公益性就业岗位以及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置换等,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三)区委宣传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区宣传工作方案,会同各街道办事处做好宣传引导等工作。

(四)区残联负责制定和落实好残疾人优惠政策,负责残疾人新型专用代步工具车的选型工作,并办理置换后的残疾人专用代步车辆保险,配合各街道办事处做好残疾人营运人员就业培训、就业安置、车辆置换及社会稳定工作,为残疾人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五)区物价局负责配合市物价局对车辆进行分类评估定价,并协助有关部门对依法处理的车辆进行处置。

(六)区财政局负责落实所需资金,加强对资金运作的指导和监督。

(七)区劳动保障局负责研究、制定、协调、落实有关电动三轮车营运人员筹岗推荐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政策实施到户到人等工作。

(八)区民政局负责将电动三轮车营运人员中的失地无业农民家庭按政策和程序尽快纳入低保。

(九)区工商分局负责制定落实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电动三轮车主自谋职业办理营业执照方面的优惠政策,依法查处非法销售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残疾人专用车行为;会同质监部门加强对电动三轮车、摩托车维修店铺的日常管理,对非法改型、改装车辆的店铺,依法取缔并吊销其许可证、营业证等证照。

(十)区建设局负责协调市建委做好空白薄弱地区的公交线路的扩展延伸工作,科学合理安排公交车辆投放等。

(十一)区房改办负责研究制定落实困难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电动三轮车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相关政策措施。

(十二)区质监分局负责协助区残联和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做好残疾人专用车的选型工作;依法查处非法拼装、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残疾人专用车行为。

(十三)区局负责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投诉,会同交通、公安、民政、市容、残联、劳动社会保障及各街道办事处做好上访接待工作、协助处理有关突发性事件。

(十四)区交通分局负责做好依法取缔电动三轮车非法营运及车辆处理工作。

(十五)区市容局、区交通分局负责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对违法车辆进行查处。

(十六)区法制办负责对活动中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并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开展行政执法监督。

(十七)区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车辆处置和相关政策落实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依法、依纪查处违法、违纪和失职、渎职人员;对于伪造证明、弄虚作假享受政策的,在坚决取消其非法所得的同时,责成相关单位直至司法部门从严处理。

(十八)区公安分局负责制定依法取缔电动三轮车非法营运的联合执法工作方案和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做好取缔电动三轮车非法营运的联合执法工作及电动三轮车交通秩序集中治理和长效管理工作;负责下肢残疾人专用代步车辆登记上牌工作;制定社会稳定工作预案,处置突发事件。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定工作信心。电动三轮车专项整治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情况复杂,稍有松懈,就会反弹,将给整治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城市文明创建的角度看,电动三轮车早晚都要整治,早整早主动,晚整成本会更高、代价会更大。要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务必要整、整要整好的工作信心,坚定不移地取缔电动三轮车非法营运。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区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区局局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等任副组长,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颍州区电动三轮车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政策保障、宣传教育、就业帮扶、车辆处置协调、源头治理、联合执法、稳定、督查等八个职能组,具体负责整治工作的指挥与协调(人员名单附后)。各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切实加强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执法和处罚主体,切实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坚持宣传引导,做细思想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和各有关部门要紧扣“特殊关怀、以人为本、依法整治、有情操作”的主题,统一口径,把握导向,加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等基层干部深入细致地做好电动三轮车营运人员及相关群体的思想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配套政策,确保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取得各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四)明确工作责任,实行分工包保。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是专项整治及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三级包保责任制”,即:区领导分工包保街道,街道领导分工包保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分工包保电动三轮车营运人员的三级责任落实和工作推进体系。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成立“五包工作小组”,建立包政策宣传、包入户调查、包推荐就业、包车辆处置、包社会稳定的“五包工作责任制”。

(五)坚持依法行政,力保社会稳定。各街道办事处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整治工作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办事,坚决杜绝粗暴执法、不文明执法行为,避免激化矛盾。法制部门要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解答工作,加强法制监督。公安等部门要综合考虑各种不稳定因素,制定完善各类工作预案,会同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妥善处理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全区社会政治稳定。

残疾人技能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记者:2013年就业援助月开展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黄副局长:按照省人社厅《关于开展2013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的通知》(闽人社文〔2012〕421号)的要求和统一安排,于2013年1~2月份期间,在全省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活动由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组织、共同推进。

记者:2013年就业援助月主要有哪些工作目标?

黄副局长:一是宣传到位。使辖区内有相关需求的居民知晓各类就业扶持政策及经办程序,使辖区内的残疾人知晓相关政策并向他们承诺上门服务;使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了解税收、金融、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及具体申报程序,使招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了解集中安置残疾人和按比例吸纳残疾人的有关政策和具体要求。二是登记到位。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等援助对象进行实名登记,摸清底数,掌握就业需求,将其全部纳入就业信息监测体系。三是帮扶到位。根据援助对象的不同需求,分类提供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有针对性的公共就业服务。

记者:就业援助的主要对象有哪些?

黄副局长:就业援助的对象是各类就业困难群体,主要包括:1.符合认定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2.残疾登记失业人员;3.零就业家庭中的登记失业人员;4.家庭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其他需要援助的人员。

记者:福建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通过哪些措施来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

黄副局长:一是加强普查摸底。依托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对辖区内每一位就业困难人员情况进行上门摸底,掌握就业困难群体基本情况,并将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录入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做到“一户一册”,不漏一户一人。二是实施岗位援助。主要通过深入企业、基层,收集一批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岗位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直通车,搭建就业平台。同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直接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三是强化培训工作。针对就业困难人员个性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四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为有创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广泛征集创业项目,通过落实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场地安排、后续扶持等服务,帮助其实现创业。

记者: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主要可以享受哪些扶持政策?

黄副局长:凡是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可以享受相关部门提供的就业援助和就业支持政策,如免费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属于就业困难重点群体的,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视其情况特点,优先将其安排到公益性岗位就业;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的,可以享受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

记者:如何进一步强化就业援助效果,保证就业援助的长效性?

黄副局长:在常规援助的基础上,福建省各地还建立起重点援助对象跟踪帮扶责任制度,重点依托街道、社区基层工作平台,开展服务进社区、“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形式的援助行动,将每一位援助对象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

同时,健全就业援助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各项扶持工作,建立“出现一人,认定一人,扶助一人,稳定一人”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对援助对象指定专人负责,分类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沟通联系,动态掌握援助对象就业状况的变化,确保其尽早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

对已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及时落实政策、兑现补贴;对暂时尚未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根据其实际情况,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为他们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方案,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

记者:黄副局长能否介绍一下2012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开展情况?

黄副局长:好的。福建省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组织开展了以“帮扶到人、岗位到手、政策到位、服务到家”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

通过认真制定援助计划、强化援助责任、提供就业岗位、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等有效措施,2012年的就业援助月取得较好成效。

援助月活动期间,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13052户,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9960人(其中残疾就业困难人员1691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906人(其中残疾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876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14994人,认定零就业家庭户数1057户,帮助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户数901户,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974人。

记者:2013年还有没有面向残疾人的专场招聘会?

黄副局长:有的,2013年福建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还将联合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在收集就业岗位信息的基础上,举办专场招聘会,帮助残疾失业人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就业,请密切关注。

记者:如果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要到哪里报名?

黄副局长: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期间,各地将针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具体要到所在的社区或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名参加。

记者:如果想了解专场招聘会活动的信息,要到哪个部门咨询?

黄副局长:在援助月期间,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将展开宣传活动,到时候可以通过这些宣传活动获取相关信息。另外,也可以到所在社区索要相关活动信息和优惠政策内容。

记者:除了就业援助月活动,福建省还有哪些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