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高考考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范文第1篇

1.研读考纲,抓纲入本(“本”指课本),梳理整合基础知识,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考试大纲》是高考的风向标,是复习备考的依据和指导性文件,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在充分研究剖析考纲,正确把握复习方向的基础上,抓纲入本。第一轮复习要遵循“自然地理――透,人文地理――活,区域地理――熟,中国发展问题――用”的复习原则,以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主要目标,进行基本知识点的梳理。在构建和整合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把落实“双基”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面对新问题的时候,既能快速迁移出所需的地理知识,找到答题的突破点,又能较为全面地整理答题思路,灵活而高效地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2.研究高考试题,探索命题角度,感悟命题趋向,规范解题思路

研究高考试题,特别是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从宏观上明确文综试题的基本特点,领悟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探索高考试题的命题角度,感悟文综试题的命题趋向和发展动态。通过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可以发现,地理学科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主线和高频考点。例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已把气候这一高频考点考得“淋漓尽致”,不论试题命题方式、情境材料、依附的地理区域怎样变化,呈现的命题角度都是非常明确的:突出考查气候因素、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体现了高考考点与课本知识的对接。

3.强化主干知识,重视过程方法,培养思维品质,形成综合能力

对地理主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是高考考查的基本目标,也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目标。因此在对地理规律、区位理论等主干知识复习时,就要强化对规律、原理的理解,比较异同,呈现过程,寻求联系,归纳方法。例如,在复习热力环流这一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时,可从热力环流示意图入手,逐一揭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更主要的是要通过图像分析热力环流这一基本原理所隐含的以下关系:温度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压的关系等,从而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明确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4.重视地图复习,掌握读图方法,实现图文转换,提升地理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灵魂,读图训练是形成地理技能的重要途径。在目前的高考地理试题中,无图不成题,利用大量新颖丰富的地理图像,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图像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成为高考地理试题考查的主线。不论是原理图、分布图、示意图,还是区域图、景观图,都承载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因此,学好图、用好图就成为地理复习备考中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提升地理技能的关键。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把填图、绘图、读图、用图、判图、析图贯穿于复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确定地理区域、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特征、再现地理原理、提炼地理规律、寻求地理联系、突破解题关键,实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图表转换,增强应对高考地理试题中新图像、新材料、新情境的能力。

5.优化区域复习方法,构建空间思维地图,建立区域分析模式,突出区域基础地位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区域地理知识为高考试题提供了背景材料,有机地联系了有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区域地理试题能更好地让同学们将所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运用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体现了目前高考能力考查的主旨。因此,搞好区域地理的复习是高考取胜的关键。这就需要同学们从自然到人文、从整体到局部地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理清知识线索和思路,构建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和空间思维地图。

6.重视试卷讲评,弥补缺陷漏洞,完善解题思路,实现规范答题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范文第2篇

一 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让学生“会”学习

为了使高三学生复习地理有明确的方向,教师应对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了解透彻,同时认真研究高考地理试题并把握其命题思路,进而从根本上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加强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们自发地努力学习并拓宽知识面,发现、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才能满足高考及社会的需要。

二 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其中对于以下两点应引起特别重视:

1.重视透彻的理论讲解与事实之间的联系

原理与事实之间的联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教师对于理论的讲解要十分透彻。而在学生理解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发散与拓展,则是掌握原理的前提。以自然资源为例,其定义用以理解内涵,其分类用于加深对内涵拓展;如国土资源、国土整治的概念内涵,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机制以及防治的科学依据,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的形成原理等都要在原理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给学生系统地讲解其中的关系,使他们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的民主性

师生合作的民主性表现在师生之间对于问题进行共同商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以及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学有裨益。为了使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更有深度、建立的知识构架更加完整,学生自身应当重视初高中知识的整体联系,培养读题解题、自我检查、独立思考和深入辨析的能力,以及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习惯。

三 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以适应“时少事繁”的高考复习。而老师应把自己的总教学计划与学生分享,引导学生按总的教学进度来制定学习计划,使其相互协调。老师与学生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般截止次年三月,重点是老师参考教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该阶段要求复习的深度与宽度,而不能刻意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老师将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为数个专题,意在帮助学生知晓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侧重于能力的提高,该阶段的复习一般为期两个月;在第三阶段,即直到高考前夕,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为高考做好准备。

四 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以往的教学与学习中,我们往往把重点放在零散的知识点上,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所带来的巨大价值,结果使得学到的知识难以成为深入研究的基础。在我们整理加工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诸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这个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时,可以准备一个问题本,提醒自己勤加思考、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自己从根本上、真正地消化吸收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

五 加强空间思维训练,提高空间认识能力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如同“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这些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成为了命题素材。在试题中要求考生推断时差、判读地图、分析和判断世界或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等考点都是为了测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认识能力。因而在高考地理复习时要着重练习考查空间能力的试题,以训练空间思维的能力应对相应的考点。

六 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原理与规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助于我们更严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理解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观点的基础上,对于训练解题思路以及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有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参考:

1.解题时要全面思考,对比分析

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其相互联系,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要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按时间顺序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如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在地理范围上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另外,还可用列表分析或通过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等方法,来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通过对比相似问题的异同,以及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排除干扰因素,把握概念的实质,最终形成正确概念。

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题水平

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的新趋势是题目条件设置不明显,有多层逻辑障碍,迫使考生必须对已知条件进行仔细的判断、分析、推理,从而发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再以推出的条件为基础层层推进,才能正确解答题目。

3.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灵活运用

高考向来注重考查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在题中将地理知识与热点、焦点问题相联系,检验学生将理论和原理转化为解决问题之方法的能力。学生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时,无形中拓展了其对知识本身理解的深度与宽度,也通过这种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令其理解与掌握一些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如此一来,便达到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每位高三学生在地理复习中总有各自独特的方法,但是主线总是一定的,都要夯实基础知识,再参考教学大纲建立自己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知识框架,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从整体出发,详尽地分析问题和严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依照现实中的地理现象,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去理解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内涵及拓展;紧扣知识主干,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以便提取题中的关键信息。学生要通过对复习内容的深入思考和适量的练习来熟悉高考内容,完善知识体系,磨练自己的审题、解题技巧,努力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考复习;教师;作用

一、前言

高中地理是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一门特殊学科,它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同时高中地理作为高考语数英加小综合(政史地一张卷)中一门重要科目,重在考查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深刻性,以及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因此,学生能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三阶段的复习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在备考复习中既要巩固和深化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又要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综合思维能力。高考复习是学生发展地理思想、熟练掌握地理方法的难得的教学过程,同时地理教师的备考复习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吃透《高考考试大纲》,把握高考趋势,有的放矢

《高考考试大纲》着重强调考查考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和核心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研读《高考考试大纲》既可查漏补缺,免走弯路,省时高效,又能熟悉高考题型、题量、难度分布特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近几年的地理高考中,更多偏重在能力考核方面。首先,将原来旧大纲地理十大方面的能力要求整合为获取和解读、调动和运用、描述和阐释、论证和探讨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将原有地理基础知识要求认识记忆训练修改为调动和运用;对地理信息的认定、判断及反思的训练改为对地理信息的调动和运用。其次,强化能力考核。《高考考试大纲》更强调考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要求,高校和社会都需要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人才,因此考试相应增加了对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能力的考查,也增加了对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核。第三,地理作为综合科目考试的其中一门,考试内容所占比例较少,故对该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就尤为重要。从近年来高考试题分析,试题引用了课本以外不同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必须落实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没有变,不回避已考查过内容的命题思路没有改变。领会《高考考试大纲》的精神实质才是关键,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才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三、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而且是活水。教师要想尽快适应高三的教学,就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责任心,在高二教学期间就要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高考复习阶段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的教学和工作。在除正常的上课时间外,还要在课外能挤出较多的时间来吸取营养,例如博览群书:看课本、教参、课外参考书、试题调研等。课本是高考的依据,教师必须掌握课本上所有的知识,同时更需要教师知道如何讲,有哪些方法可以讲,才能让不同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如果一位教师只有一种方法教授课本里的知识点,他又怎能教好全班甚至几个班的学生呢?充分利用教参中指明了重点、难点和考点,结合课外读物和网络地理教学资源,学习理论和专业新知识、新思维、新规律,与新课改同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其次,地理教师要积极开展高考的教育教学研究,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条件。教学一线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而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于他们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同样对于高三地理教师而言,对每一届复习教育案例和对每年的高考地理深入研究,列出所复习中的注意事项和知识点的明细表,以便教师自身把握好考生情况和新高考的导向,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第三,地理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分析,做反思型教师。一名优秀的高三地理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不断的进行反思,进行记录,在反思和记录中成长。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看到自身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进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这才能成为真正的为人师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不断地发现自己,才能够不断克服教学中的错误和不足。同时运用反思和记录的方法,通过表达、交流与其他地理教师共同分享自己在地理学习和探究中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四、注重备考方法,提高地理复习效率

1.积极创设适度备考方法。针对普通高中学生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等现状,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与之配合,这就需要适度复习方法。所谓“度”,就是指课堂复习要求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程度、复习的速度和训练的强度等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复习中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基本要求和能力要求,要求内容如表1。

2.强化学生学习方法和地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描述和论证的能力。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高考试题中运用了大量的地图和图表考察学生此项能力。因此在复习中,教师既要强化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又要学生必须掌握各种地理图表的分析方法,例如等值线图、统计图表、联系框图等。

表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基本要求和能力要求

3.注重高初中地理知识的整合,提高复习效果。区域综合题是地理学科考试中常见题型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和解决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所占的分值较大,但学生往往失分较多,学生还怕此类题型,而该地理试题难度大的原因之一是知识的跨度大,综合性强。因此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把高初中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轮系统的复习,用高中地理的原理、规律去解释初中地理的地理事实,以初中地理的区域为载体,去考查高中地理的原理、规律。在初中地理的复习中主要是加强地图及相关常识的复习,更要熟悉各大洲常见地区地图的基本特征,包括重点地区地形地貌、气候天气等特征。而在高中地理的复习中,要以高中课本的知识体系为依托,把精力投入在结合本学科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方面。

4.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思路。在培养学生单科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首先,教师需具备相关学科知识并能正确地运用,从而在知识的交叉点着力。如讲环境和人类的对立统一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讲人口迁移时,联系历史上殖民活动;讲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体中时,用生物化学进行解释说明。其次,注重综合各科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形成以综合思维为核心,并以思维的综合、全面、深刻、敏捷等为其特征,如西部开发,教师运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西部开发的范围、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探讨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经济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并进行预测。同时结合历史知识分析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对西部进行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因素,西部起步较慢,开发较迟,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国水平,西部开发要吸取美国西部开发遭到大自然报复的教训,从实际出发,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建立和运用综合思维的能力。

总之,在高三地理备考复习过程中,通过上述几点措施,不仅有利于我们每个高中地理教师转变和更新观念,完善和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的结构水平,紧跟地理高考方向,及时调整备考复习策略,达到与时俱进,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考地理;复习教学;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院G63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673-9132(2016)27-0230-109

教师应该把“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作为教学理念。教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其养成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高考,适应社会的需要。如何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是高中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是高三地理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如果到高三仍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到高考时肯定是要吃亏的。那么,如何教授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呢?

一、应该以引导为主

高考知识点多,而且分散,复习时间紧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学习计划。在引导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时,教师应该先把自己的教学计划告诉学生,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与之相符合的学习计划。由于高考的很多知识都是以初中知识为基础,利用高中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解答,所以,在复习计划的制订时,应该以高一的地理课本为主,而高一的选修课则是把知识点深入化了。

二、应该使学生按照基本的备考环节进行复习

地理高考考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地理 能力考查

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A

1考点分布

从知识点考查对比看,近三年的考点主要侧重于等值线、大气、水、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考点,难度很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在最近两年连续出现,但都是以基础考察为主,且都为一道题目,多联系日常生活考察。值得注意的是,三年的考试对自然地理的大气、等值线和人文地理的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的考查占的分值很大,充分体现了重基础、重主干知识的考查特点。

2分值占比

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占的分值对比看,13年和15年自然地理的考查基本占56分左右,人文地理部分占34分左右。14年人文地理部分占比较高达到46分。占比变化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题若考查农业区位条件所涉及知识多自然地理有关,若考查工业区位所涉及的问题多和人文地理有关。

3图表考查对比

从图表考查的数量看,每年都延续了无图不成题的传统,且图表的类型越来越丰富,除常见的区域图之外,像坐标图、等值线、景观图基本上也是每年必考的一部分,今后备考过程中要针对这部分图表的读取、分析能力对学生加以训练。

从区域考察来看,命题者并不规避区域考察的重复,同一年某一区域可以多次考察,例如2013年和2015年对北美的重复涉及;某一区域多年也可连续考察,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以青藏高原为背景的相关知识的考察连续三年都有出现。

与此同时,区域地理的考察还有以下两个显著趋势:

(1)越来越注重对小尺度区域为背景相关知识的出题。如2013年东非维多利亚湖、2014年青藏高原错那湖、2015年美国的大盐湖;

(2)新课标卷对区域考察有个明显的特点:往往越是热点的知识高考基本都不会涉及,历年的热点区域都会被命题者完美屏蔽。这也给我们的高三复习提供了一个启示,那就是在后期复习中不应太在意或纠结热点区域。反倒是北美、非洲、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之前是,未来也应会是高考的主要出题方向。

4试卷总结

近三年文综卷地理部分结构稳定,知识点分布合理,无偏、繁、怪题,整体难易适中,难度系数整体在0.48左右。突出课标上强调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体现出“知识切入,能力考查”的高中新课改命题要求。

4.1突出学科特色,重视对图表系统的考查

地理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除文字外,还有图表。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学科特色,重视对图像的考查。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在试卷中都有呈现。试题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读图能力的考查进一步加大。其中区域图的解读在复习中更是作为重点知识,应在今后复习中需不断巩固。

4.2贴近生产与生活,渗透新课改理念

这三年来的地理试题关注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问题,紧密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解答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例如2014年太阳能光热电站和错那湖的风沙2015年的雨水花园和青藏铁路沿线的冻土防治等,总之,这几年来试题都在贯彻课标要求的突出主干知识,通过联系现实中的生产生活问题结合会越来越密切,充分说明了地理学科的应用性,符合平时讲练的知识核心,符合地理学科特点。这也对我们高三学生对日常生活地理事物要具有关注。

4.3开放性设问历年都有出现

开放性的设问无标准答案,考察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组织论据材料的能力,提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如2013年“攀枝花是否能称为我国冬季避寒胜地”的讨论,2014年在“在甲乙两地选址作为硅酸盐工业的”讨论,2015年“大盐湖是否应该继续扩大卤虫的饲养”的探讨。相信2016年不出意外也会有相关题目出现。对于这类题型应让学生在平时多接触,课堂上多有意设问,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4.4主观题的阅读量越来越大

主观题的文字数量不断增多,尤其以2015年37题青藏高原冻土防治最为典型,题干将近400字,即便一般的题目题干也有100字左右,加之图片信息,在考场中学生的阅读是相当大的,而题目答案的很多要点往往都分布在材料的图文之中。这就强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养成良好的分析题干和图文信息的能力。

4.5“新概念”地理事物的考察明显增多

“新概念”地理事物即我们平时学习和练习中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但在高考考卷中出现。一般考生对其都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尤其是在时间如此紧张的高考当中。例如2014年太阳能光热电站和氮沉降的考察,2015年雨水花园、海冰等日数线、冻土防治冻土和热棒等。这些“新概念”题目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考卷内容超纲,其实只要考生能静下心来将相关解释文字看清楚,解答起来其实也不会很难。

参考文献

[1] 刘林.新课标改革下教学方法改进初探[J].新课程,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