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企业道德主体;企业契约;社会资本

[作者简介]董军,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哲学博士,安徽 合肥230009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ll-0001-04

在上个千年的最后一年,韦尔斯王子企业领导者论坛和Conference Board两家组织发起了一个千年之际有关企业责任的全球民意调查,揭示了世界公民最希望公司在2l世纪里做好下列事情:

通过行动表明他们信奉社会价值观,并在人文、环境和经济方面对社会作出贡献;

为使社会不遭受公司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

与包括股东在内的公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共享由公司活动带来的利益;

表明公司是能够通过做正确的事去赚更多的钱。

这个千年之际的调查在其结论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正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期望,要求企业从战略上予以全面的回应,要把伦理规范和企业社会责任确立为企业方方面面工作开展所应遵循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社会责任为什么正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期望,人们为什么最希望企业通过行动以表明他们对社会共同价值观的信奉并在人文、环境和经济多方面作出贡献而不仅仅满足于他们的经济贡献?企业社会责任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理论内涵?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否夸大了企业的使命?

历史似乎转了一个圈,又将人们带回了原地,面对日益昌盛的企业及其带来的愈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人们又不得不重新思考企业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试图对企业责任作出新的解释。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牵引之下,企业在追求利润过程中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给社会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这就是企业存在于社会的最大价值,也是企业的根本责任。毋庸置疑,为社会创造财富,这的确是企业的最大价值和根本责任,但问题是单凭企业创造的巨大财富就一定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吗?单纯地追求经济上的成就就一定能保障人类社会的福祉吗?企业除了这种生产性的责任以外难道就不再负有其他责任了吗?如果不是从机械的决定论出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无疑是否定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财富的积累不能保证普遍的福利和社会的公正,也不仅仅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物质与文化的全面协调,而是因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给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在给人类提供无限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众多的伤害和无比的忧患。

实际上早在20世纪初,海德格尔就曾从技术批判的角度严肃地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潜藏着不断加剧的急难与危险,指出技术对人类的“双刃剑”作用;同样道理,如果把企业仅仅作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工具,那它也就是一把“双刃剑”,在这样的发动机推动之下,人类社会将会是一架徒有肥硕外表、内脏却千孔百疮的躯体。

尤为不幸的是,主流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和现实中的多数企业行为并不是从为社会创造财富出发,它们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追求最大化利润,社会财富仅仅是他们实现利润目标的副产品。显然,以这种副产品作为企业存在于社会的价值基础肯定是不充分的。企业发展对社会的溢出效应和现代社会本身的发展都要求企业重塑自身的价值,重新确立存在于社会的合理性根据,以一种对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更加负责的姿态存在于社会,而不仅仅是创造财富。“人们期望今天的企业不仅能创造财富,生产和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要成为道德角色的表率――作为在道德框架下开展业务的深具责任心的代表。因此,人们希望它们能够坚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坚持价值判断。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包括好事和坏事承担责任,对他人的利益和需要做出积极反馈,管理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承诺。”

这些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能够以道德价值观作为行为的判断标准、积极尊重和回应他人利益和社会需要的期望和要求,即是现代社会赋予企业的社会责任。它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实现自身利润目标之外对社会所应负有的义务,是对社会福利的普遍维护与增进之责。维护社会福利意味着要避免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包括避免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的伤害、遵守社会秩序;增进社会福利意味着企业要为社会成员创造利益、改善和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社会进步、提升人类的尊严。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内含着两条伦理原则:不伤害和利他。按照不伤害原则,企业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劳动者、消费者和其他有关主体的利益,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按照利他原则,企业应当不仅仅关注自身的角色义务,在一定程度上,它要求企业超越自我的利益,超出自身的传统角色范围,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公益事务,关心社会的全面发展,关怀他者、奉献社会。

因此,从本质上说,企业社会责任更多的是对社会规范和社会共同价值观的遵从与考量,强调的是一种为他者(除企业自身和股东以外的其他相关者)的责任,它体现在法律和伦理两个层面,法律和制度作出明确规定要求的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责任,如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伦理和道德层面上的要求是一种依靠企业自觉履行的社会责任,如更高的环境保护标准、更高的质量标准、慈善事业等。如果说追求经济效益、实现利润目标是企业的经济责任,那么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经济责任以外所应承担的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一起,应该是企业的双重目标。企业,只有在创造财富、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承担起具有更高要求的社会责任,才能够满足社会的期望,获取自身生存的充分价值。

那么,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企业能够担负起经济责任以外的所谓的社会责任吗?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否夸大了企业的使命?企业社会责任有无存在的合理性,抑或是个伪命题?如果不是,它的合理性何在?

如本文开头所述,传统经济理论对企业目标的设定仅仅限定在承担经济责任上,他们在本质上是根本否认企业社会责任的。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

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私利的经济人,而且追求私利的经济人,往往表现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根据这个理论,作为资本所有者所创办的企业,其唯一的目标就是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在此基础上,古典经济学理论进一步认为,只要保证资本所有者及其出资设立的企业最大化其利润,即可以普遍增进全社会的利益,因为,“各个人都不断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那么,单纯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怎么可能达致社会利益的普遍增加呢?古典经济学认为这不是经济人所要考虑的问题,国家也无需干预,因为市场机制会自动对此予以引导,或者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会自然地指挥、调节,即“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由此不难发现,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都是要求企业以实现最大化利润为其唯一目标,无需考虑企业有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无需考虑企业为获取利润所采取的手段的伦理合理性,因为一切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自动调节。显然,这种对企业目标的定位,意味着企业不必考虑社会利益,也不必承担社会责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密尔顿。弗里德曼曾明确表示,如果说企业有社会责任的话,那么企业的社会责任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增加股东的利润。不容否认,经济人假设、市场机制及其最大化原则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与此同时,这种理论对社会责任目标的忽视潜伏着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除市场机制造成的财富过于集中、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以外,企业在最大化其利润的过程中无视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劳动者和消费者利益的经常受损、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的恶化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可以说,企业的逐利动机及其现行行为如果不加以必要的限制将会对人类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威胁。这不仅要求从理论上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进行修正,要求企业负起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二元目标,而且要求现实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行为中维护、增进劳动者与消费者利益,保护好自然环境,避免资源浪费,注意生态平衡。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保证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需要。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既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又有其经营发展的现实需求。

首先,企业组织的道德关涉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生成提供了伦理基础。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是人类活动的实践主体,同时也是道德主体,具有道德行为人的人格特征。其行为不仅可以接受道德价值观的约束和评判,而且也具有一定的道德行为动机。这就为企业自觉遵从社会伦理价值观、考虑他人利益和社会需要提供了可能。诚然,企业毕竟不同于自然人,其道德主体身份不可能完全等同于人的道德主体身份,它也不可能完全享有人所具有的道德权利、承担人所具有的道德义务,因为企业是有限的,它只是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企业提出一定的道德要求,并不妨碍我们对企业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理查德・乔治明确指出:“企业既不是机器也不是动物。它们是由人来运行的组织,而且正因为如此,即使它们不是道德人,但是却具有了接受道德评价的道德身份。”为此,夏普・佩因提出了“公司人格”观,认为公司是道德的行为人,而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样公司是无道德的纯粹的功能性机构。公司不但能够执行某些重要的职能,如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新、开发新的创意等等,它们也能够作出选择,具有独特的人格,并且能够和社会中的其他道德行为人进行交往。作为道德的行为人,人们至少可以期待它们通过遵守法律和基本的公正原则来履行对社会的义务。人们理想中的公司应该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它们在开展活动时应该遵守广泛接受的伦理原则,为它们的错误和不端行为承担责任,在经营运作过程中为别人着想,作为社区的一分子为社会作出贡献。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涵范文第2篇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中央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事关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报告共分八个部分,包括前言、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调查、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典型案例、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选择、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促进机制。

报告前言阐述了研究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

报告第一章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演变历程着手,立足适应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了原创性的探索。

报告系统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国际上的发展,按照社会关注的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个别研究、广泛关注、全球发展三个阶段。在个别研究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焦点主要在于理念的纷争,争论的重点是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否应该承担利润目标以外的其他社会目标。在广泛关注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展,研究主体从学者、NGO一直覆盖到研究机构与政府;聚焦重点涵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和动力等各个维度。在全球发展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众多国际组织都试图提出标准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此外,报告还简单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我国的发展,从简单的贸易壁垒认识、公司法学角度的研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已经在我国形成了初步共识,即企业不仅要对所有者负责、追求利润目标,而且要对员工、用户、供应商、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以追求可持续发展。同时,报告指出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需要。

报告重点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报告在深入分析国际国内超过50个定义的基础上,原创性地提出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维度:内容(履行哪些责任,WHAT);方式(如何履行,HOW);动力(为什么要履行,WHY)。报告按照WHW三个维度对国际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分歧和不同的关注重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炼,为未来我国研究人员剖析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内容与结构奠定了重要基础。

报告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应该满足四条标准:一是有利于准确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二是有利于指导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深入推进;三是符合常识和中文的表达习惯;四是符合企业社会责任深入研究的需要。按照这四条标准,报告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应该系统回答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企业要履行哪些社会责任,如何履行,为什么要履行;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专业术语,实际上是中文表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简称;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应该引入利益相关方概念,这样既能适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需要,又符合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基本趋势。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引入利益相关方概念,有利于深入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方式与过程,同时适应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客观需要。

报告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循法律、道德和商业伦理,自愿在运营全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按照这一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是指企业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任的行为,所谓负责任是指企业行为要符合法律的强制约束、社会道德的价值规范和企业推崇的商业伦理,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或内容,按照企业能否自我选择的程度,可以划分为必尽之责任、应尽之责任和愿尽之责任;按照企业负责的对象不同,可以划分为利益相关方责任和环境责任。利益相关方责任又可以划分为:股东责任、员工责任、用户责任、伙伴责任、社区责任、社会公民责任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可持续发展责任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一是要把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全面融入企业运营过程;二是强调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自愿追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包括:两大内部动力,分别为价值观推动和企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两大外部动力,分别为法律规章和社会道德的约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发展方式提出的要求。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本质是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机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推进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括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法律规范的自觉遵守;第二,道德伦理的高尚追求;第三,企业价值的充分体现。

报告在分析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和中央企业需要面对的主要社会责任议题基础上,提出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履行社会责任是中央企业的天然使命,也是社会对中央企业的普遍期望,并且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议题,既包括了一般企业的社会责任议题,也包括了中央企业的特殊社会责任议题。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可以按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中央企业作为整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报告梳理了八个方面;二是中央企业作为特定个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报告梳理了两个层次,基本责任和表率责任,各包括六个方面;三是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报告梳理了六个方面。

报告第二章回顾了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主要理论。介绍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两次著名论争。分析了企业社会回应思想和企业社会绩效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三个主要支持理论:利益相关方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和“社会投资”理论。并重点介绍了利益相关方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贡献。介绍了企业社会绩效与公司财务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企业财务业绩的提高。

系统整理分析了欧盟、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多个西方国家和机构的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规政策及其发展的情况。从公司法、环保政策法规、劳动法、产品责任与消费者保护四个方面介绍了上述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的演变过程及其企业社会责任法规政策环境的特点。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健全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环境对我国的启示:一是创造条件让职工参与立法,二是公司法中企业社会责任的条款应为授权型,三是改善我国慈善捐赠减免税收制度,四是征收环境税,五是政府公共环境信息,六是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七是完善劳动立法,八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九是发挥中间力量和非官方机构在政策法规制定中的作用等。

综合归纳了当前国际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发展的五方面趋势:一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力量多元化,二是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化趋势日益发展,三是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呈现标准化趋势,四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五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约束力量不断增强。适应国际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当形成多种力量共同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局面,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与提高企业竞争力密切联系起来,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报告第三章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系统梳理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规范,从人权保护、就业促进与社会保障、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反腐败与反商业贿赂、公益捐赠与社区共建等方面介绍了有关政策法规的基本内容。研究了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十个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消费者、环境保护力量、员工、媒体监督和责任评价、责任投资运动、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商业伙伴、世界社会责任运动和研究人员。按照国有企业、外资在华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类型划分介绍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的情况。

报告第四章根据调查问卷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为今后推进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从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看,当前中央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社会责任意识总体水平较高,对国有企业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认识较为统一。积极看待社会责任作用,认为提高企业形象和员工凝聚力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驱动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量力而行。从利益相关方看,中央企业最为重视股东和政府的需求,外部利益相关方并非其履行社会责任主要压力,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多是出于“内生”考虑。从社会责任内涵看,许多企业认为保持良好财务状况、确保企业利润、技术自主创新并非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多数中央企业认为社会责任的具体范围应该根据企业的需要来确定。从社会责任实践看,中央企业表现良好,企业经济业绩突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积极反对商业贿赂,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客户关系,接受客户反馈意见,重视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审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事业。从社会责任保障机制看,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社会责任的管理机构,没有在董事会决策中建立保障利益相关方利益的机制,绝大部分企业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的融合程度很高,与股东、员工、社区的信息披露和沟通及时,向社会信息的渠道不够畅通,社会责任报告的比率不高。

报告第五章介绍了六家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实践,按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了国家电网、中国海油、中远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移动的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

报告第六章介绍了近年来中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中央企业在上缴国家财政税收、保障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承担完成国家重大项目、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成绩突出,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报告提出中央企业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努力成为国家的经济栋梁和社会企业的榜样。一是要做依法经营、诚信守信的表率;二是要做坚持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的表率;三是要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表率;四是要做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表率;五是要做以人为本、推进和谐创建活动的表率;六是要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表率。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涵范文第3篇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细胞,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砥柱。在中华民族实现民族振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打造世界一流、履行国企的社会责任,是新时期国有企业建设与发展应尽之责。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目前尚无统一定义。笔者认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国家、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对环境的责任。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对员工的责任。企业和员工之间是契约关系,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应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首要责任。

二是对债权人的责任。债权人是与企业密切联系的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民间金融公司,以及与企业进行交易的相对人。我国《公司法》第1条将“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做为立法目的之一。对债权人的责任,也是公司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是对消费者的责任。所谓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生产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公民个人和单位。公司的价值和利润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为了实现企业的利润和价值、为了保障消费者利益,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必须真诚的向消费者承担社会责任。

四是对社会公益的责任。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开始出现形式多样的企业公益活动,不仅带动了公益事业的发展,也树立了企业的公众形象,企业在付出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收获。

五是对环境和资源的责任。企业对环境和资源的社会责任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承担可持续发展与节约资源的责任;二是承担保护环境和维护自然和谐的责任。

六是对国家的责任。国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流砥柱,是国家经济的主动脉,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保证,有义务和责任遵从政府的管理、接受政府的监督。政府依法对企业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为企业的运作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

二、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不断提高盈利水平的同时,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日益增强。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部分企业缺失社会责任的现象并不鲜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外部环境的刺激。

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动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不断强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所有制结构由公有制结构演变成为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格局,各种所有制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不均等的,国企承担的较多,而其他所有制企业承担的相对较少,存在逃避现象,导致社会责任缺失严重。

第二,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法律在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立法上仍存在一定缺陷。尽管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和一些专门法中有许多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然而在道德上要求企业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并对资源和环境履行义务是缺少约束力的。因此,构建系统的法律制度,通过国家强制力来有效遏制企业侵犯社会利益的行为势在必行。

第三,企业自身问题。

有些企业考虑到履行社会责任增加开支或成本,有意识地逃避社会责任。部分企业由于经营者素质不高,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责任心,认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不必对环境、消费者、社会负责任。

三、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监管机制,坚持教育与监管并重的方针,是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性和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第一,国有企业要当好“教育者”,培育企业“源于社会、奉献社会”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企业党、团组织具有强大的宣传和组织功能,强化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感。

第二,国有企业要当好“监管者”,建立企业“重质量、求信誉”的经营理念。一要维护产品质量。二要促进安全生产、保护环境。三要推动节能减排。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涵范文第4篇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早在1924年,谢尔顿就把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这种崭新的哲学思想主张,公司经营战略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有利于增进社区利益,社区利益作为一项衡量尺度,远远高于公司的盈利。

企业社会责任从其产生的伦理基础到最根本的内涵都对责任概念有所改变。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每一个企业不仅要根据他们自己的企业来定义适合他们的企业责任概念,确定它的内涵,不断地进行内部的一些评估;同时,还要求每一个企业对企业之外的社会、政治、经济甚至环境的其他社会责任方面进行评估。所以说,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基础是道德伦理,并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开展,又获得了社会和政治的内涵。

与责任概念相对应,企业社会责任也就是指企业或其组成人员不能任意地行动,企业经理层在进行商业决策时应受到某种限制,即要求企业管理者对决策事项作出解释、说明或表白。所以,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向谁负责。这里主要是指企业或其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谁承担责任,是企业股东、特定的利益相关者、一般公众、环境、社区或国家?

第二,为什么负责。这里主要是指企业责任设立或履行的类型和性质,即为了充分有效地履行企业的承诺或义务,企业应当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第三,责任主张的基础。这里是指主张企业承担责任的基础或理由是什么?从描述性的角度而言,它可以指对企业作为或不作为进行解释或说明的预期,也可以指对提供上述解释或说明的能力和/或意愿。从说明性角度而言,它是指对企业作为或不作为进行解释或说明的规范性需求。这里强调的是,举证的责任落在了企业及其人身上,即由他们解释作为或不作为的理由。

第四,责任的严格程度。企业活动的某些领域是受到国家限制的,在这些领域,当企业的作为或不作为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限度,就有可能受到责难或惩罚。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可能不受国家限制,在这些领域无论企业的作为或不作为,既不会受到严格的非难或责备,也不会受到特别的惩罚。此种意义上,只有一定程度的责任才会变成企业的义务。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观

尽管企业社会责任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定义,但它却有本质上国际上普遍认同的理念,包括: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观应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公平正义。

第二,诚实信用。

第三,遵纪守法。

第四,尊重人权。

第五,经济高效。

第六,尊重环境。

第七,节约资源。

第八,信息分享。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参照要素

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看,确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学者探讨问题的出发点和视角的不同,会导致他们采用不同的标准为自己的理论服务。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并且使公众满意,则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国际社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确立也存在着分歧。标准的具体事项可能不同,但主要方面却大致相似,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动机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执行其责任,特别是社会、道德和环境责任,他们必须从某种动机或某一套动机出发吗?他们必须以意图帮助某些个体而非他们自己,或帮助某些群体而非股东才意味着承担了责任吗?他们的某些责任会涉及履行某些完全自愿的行为,即并没有法律和强大的社会压力要求他们去做吗?动机标准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潜在标准,该标准往往通过企业的行为才会显现出来。

盈利

是否有牺牲企业的获利能力的企业责任?企业高于一切的责任就是经济责任吗?盈利标准是否为企业责任的唯一标准往往成为区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试金石,尤其是当企业的盈利标准与其他社会标准相冲突时如何取舍。

受企业决策影响的群体

是否要求企业管理者直接帮助某些个体而非企业股东?如果是的话,会是什么样的受益个体或群体?这个标准也是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主要的来源,利益相关者如何确立或划分成为理论争论的焦点。

行动的类型

对企业管理者的预期或要求是什么,是仅仅对其他人的目标的绝对不干涉,还是积极帮助实现这些预期的目标?随着企业对社会影响的日益增强,企业的任何活动都会与社会相关联,会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跨国公司则将其影响扩大到了全球范围。

影响的类型

企业管理者是只要考虑其行为的直接影响,还是也必须考虑行为的间接影响?影响的类型是直接与利益相关者的范围相关的。

受影响群体的已知的或理想的利益

企业管理者要对受到其决策影响或干涉的某个群体或某些群体的已知利益负责,或者对被证明的或最佳的利益负责?

这些标准是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时必须做出回答的。它们虽不能代表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部内涵,但的确表达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方面。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责任底线体系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责任底线体系,是指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从事或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应当依法承担的基本责任体系,即法律责任体系。它主要包括对国家和社会的市场秩序维护责任、对股东的经济责任、对员工的安全与福利责任、对消费者的产品责任以及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责任。亦即企业应当依法对国家、社会、生态环境、消费者、员工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承担的市场秩序维护责任、经济责任、环境保护责任、消费者利益保护责任、员工安全与福利责任和对股东的责任等基本法律义务。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企业在这里承担的不仅是责任,更是其应尽的法律义务。

在一个法治社会里,企业作为法律拟制的“人”,作为企业公民,当然要遵守法律的规定,满足法律要求其履行的法律义务。我们常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当然要承担其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法律义务,如缴纳税费、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诚实信用等。所以,企业首先应承担的责任就是遵纪守法,做一个守法的企业公民。这也是企业能够生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这种经济组织是被设计来创造利润的,也就是为赚钱而来的。所以,企业的经济责任就像人活着需要呼吸空气一样的正常和必须。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的基本条件,但企业盈利不能以违法手段获取,而应遵循市场规律,诚实经营合法获取。另一方面,企业的存在首先来源于股东的投资,如果没有股东的投资行为,也就没有企业的成立。所以,企业当然要遵守股东大会的意愿,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维护股东的利益。

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是企业的上帝。因此,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如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要求与国家标准。企业不得以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欺骗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等方式牟利。

任何企业的活动都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企业所需的原材料、能源以及其他资源都来自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企业在其生产活动中又会向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排放大量污染物质。企业就成为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污染与破坏的最主要的责任者。如何在生产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保护改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之间取得平衡,正是企业需要依法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

企业要生存必然要进行商品交换,就必然会与其他人和组织发生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这些与企业发生经济利益关系的人或组织,我们常称之为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等。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与存续离不开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也对他们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如加强对员工的安全保护、不断增加员工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加强对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管理等。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伦理高位体系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伦理高位体系,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的情况和现状,应对国家、社会和公民承担比底线法律责任更高的道德伦理责任体系,主要包括对国家的政治和安全责任,对社会、社区和公众的伦理责任与公益责任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责任体系中,某些责任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或可以承担,如国家政治与安全责任问题可能就主要落在诸如国家电网公司这样的国有大型企业身上。我们不能苛求私有或小型企业去承担这样的责任。

当今社会,企业经济组织已经变得日益强大,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和干预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在我国,国家重点抓的120户试点企业集团,在沪深两地股市上市的股份公司,国有的几家商业银行,铁道、石油、钢铁和电力能源公司等在国内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都是很明显的。企业集团对这种国家与社会的影响力使得国家也会赋予某些企业一定的政治任务或责任,如像国家电网公司这样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就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也要承担一定的政治责任。国家安全是现代社会民族独立国家的首要任务。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企业的利益和责任决定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目标。企业经济目标的缺陷体现在其利益最大化原则,往往重物不重人。企业的道德伦理责任则强调企业不仅需要经济目标,而且也需要道德目标,即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必须具有道德价值,把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结合起来。正如著名的哲学家怀特海所言,“一个社会的行为,主要受商业心态的支配。在社会中,若经商者看重自身的功能,这必能成为好社会……今天,企业正以昔日教会支配社会的方式支配着社会。这一历史现实给予了企业一种重大的道德上的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涵范文第5篇

摘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注重企业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着企业各个利益的分配平衡,为了企业利益最大化,本文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管理的内涵,提出了基于社会责任的财务管理变革,推动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提升企业形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管理;变革

一、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管理概述

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承担对股东、员工、客户、国家和社区及环境等的责任与义务。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企业文化责任、企业生态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伦理责任等。

(1)企业经济责任。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是缩减成本,利益最大化。所以企业经济责任是企业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2)企业文化责任。企业在追求利润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劳动合同问题、劳资纠纷、生产安全与职业健康问题、加班费问题、社会保险问题、妇女权益保障问题以及环境污染等。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引着企业的前进方向,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自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3)企业的生态责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工业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最大,所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对企业生产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负责,承担环境治理费用并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这就是企业的生态责任。

(4)企业法律责任。根据国家与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要缴纳税收,自觉接受政府与社会公众的监督。另外,企业应该帮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保障员工的人财安全。在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应该本着负责的原则,生产或提供有保障的安全性高的产品和服务。

(5)企业伦理责任。企业还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加大对公益慈善事业的投入,履行企业伦理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

2.财务管理与社会责任的相互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之间存在目标的一致性和矛盾性,一方面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达成,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经济效益,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展示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广告效应,获取顾客的认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达成。财务管理目标的达成又使得企业有更多的经济实力去履行社会责任,从而构建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元素,企业纷纷通过社会责任的履行来提高品牌竞争力。但是,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还存在严重的法律意识淡薄、为经济效益而罔顾消费者的利益、推脱社会责任、逃避社会责任等现象,必须不断加强社会责任和财务管理的变革,加强基于社会责任的财务管理变革,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管理变革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引导财务管理的方向,并且决定着企业利润的分配,协调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以达到利润、股东财富、企业价值、经济增加值和相关者利益等最大化的目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这就要使企业管理目标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企业的利益群体可分为股东、消费者、员工、社会环境等群体。在市场经济下,企业遵守竞争和市场的规范,建立财务管理政策,从而实现企业相关利益者最大化,均衡兼顾各方利益。

2.企业财务政策的变革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进行调整,企业财务政策也要相应地变化。企业要选择稳健的信用政策、资产结构、债务结构和股利政策等,兼顾企业经济和社会责任。在进行经营投资时,除了投资对股东利益有利的项目,还要对社会公益事业、环境保护以及员工利益等相关方面的项目进行投资,综合考虑社会、企业和环境等因素,承担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利润分配也需要兼顾股东利益和员工及企业未来发展等,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变革

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政策,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维护各方的利益,有效控制企业财务行为。企业财务共同治理有利于公平利益分配,完善共同财务收益分享机制、共同财务决策机制和共同财务监督机制。企业财务相机治理可以改变利益分配,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行为的约束,使各个利益群体都能掌握企业财务控制权。企业财务相机治理机制包括股东的相机治理、债权人的相机治理、职工的相机治理、客户和供应商的相机治理等。

4.企业财务评价的变革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财务评价分析,从而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财务评价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来开展,完善健全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避免出现企业因忽视企业法律、生态及伦理责任的履行而导致企业被迫停业或终止经营的现象。形成以分析企业经济责任指标为核心的财务分析体系,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信息与决策支持,满足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需要。

企业经济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有企业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责任指标。企业法律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评价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情况,包括小时工资率、工资支付率、社保提取率、社保支付率及资产纳税率等。企业生态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需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企业持续发展为准则,主要有材料用废率、耗水耗电率、排废量等。企业伦理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用员工人均年教育经费、单位员工利润增长率、就业贡献率等指标来评价企业伦理责任。企业其他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用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及职工劳动生产率来评价企业其他社会责任的执行情况。

5.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变革

企业财务报告不仅是对企业财务资产流动的报告,还包括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记录,如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和提品和维修服务的贡献、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和对企业所在地区的贡献。企业财务报告可以清晰地展示企业资金的流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财务管理变革,推动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提升了企业形象,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企业生态责任和伦理责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张安琪.社会责任视角下的公司财务管理变革[J].中国证券期货,2013,04.

[2]张博.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J].商业时代,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