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技术

病理学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理学技术

病理学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病理学;病理学教学;应用

病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疾病状态下的体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代谢等变化,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使教学内容能够生动、真实的呈现出来,与病理学的形态教学特点十分相符,病理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都有显著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多媒体技术结合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能够使信息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的眼、耳、脑等各种器官都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在病理学教学中,能够将病理形态变化过程直观、清楚地演示出来,病理学的各种抽象、晦涩、枯燥的信息都能具体化、生动化,并且从不同角度与途径收集并运用信息,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较容易地接受大量信息,并且深入理解了病理学知识,教学形式也更为新颖,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能够使较短的课堂时间有效地完成较多内容的教学。

二、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坚持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辅。教师必须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病理学教学的辅助手段,要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充分运用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从自身教学理念以及课堂设计特点出发,认真编写个性化的多媒体课件,在编写中,要避免简单堆砌文字与图片,要充分展现多媒体课件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教师的课件制作中,应该注意病理学理论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通过自己制作动画,使课件内容更丰富、更有针对性。2.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充分展示病理学的特点。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其重点与难点就在于病理形态的变化与发病机制,在传统教学形式下,这些内容是很难形象地讲解出来的,多媒体技术则避免了这一难点,通过图片以及形象的动画,在文字说明和教师讲解的结合下,就能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学生能够微观、清晰的认识到人体组织细胞在疾病形态下的变化,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与实际病例相联系。但在病因和结局的教学中,则要注意对传统板书与讲述的重点运用。对于晦涩的、语言很难讲述的知识点,辅以多媒体技术,也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要避免一味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突出重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一些实验内容,要从临床观察获得的知识,不能通过多媒体操作,甚至用多媒体资料的观察取代。3.控制好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病理学知识点既多且杂,而教学时间又较短,多媒体课件能够在短时间内添加大量知识点,但在信息量的添加上必须注意学生的吸收程度,要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设计信息量,避免接收到的信息成为无效信息,使学生知识储存产生混乱问题学生在面对大量的信息时,主要精力都用于接收,而无法分散过多的时间给予思考,学生思维发展就会受限,也无法对课件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地理解与接收。因此,每堂课的多媒体课件在图片上,最好控制在10-15幅内,每幅停留2-3min左右,让学生能够在接收图片信息的同时,还能够用耳朵听讲解与文字说明,用思维去思考。4.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病理学教学时,要注意运用手法的艺术性。首先,要注意科学性。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不会减少工作量,反而会增加课前准备与课堂讲解等时间内的工作量。教师仍然需要准备教材、学生与课件设计。在准备课件时,要充分了解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件,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准备教学,才能使教学过程更为得心就手,有效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其次,要注意技术性,运用多媒体技术时,要能够熟练操作,能够交互使用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形式,在播放过程中,能够掌握好前进、后退、播放、停留以及重放等操作的节奏。课件制作,要美观大方,色调要协调,避免过于花哨,使形式盖过了课件的内容。交替使用图片、音频与视频,调动课堂氛围,变换节奏要适当,避免学生注意力被过多吸引,甚至将注意力放在课件形式变化上。最后,要注意教育性。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要及时在课件中补充新的医学动态信息,注意运用教学技巧,在讲解时,适时提出问题,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的多样化回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探索精神。5.控制好教学节奏,加强课堂互动。多媒体技术扩展了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好教学节奏和进度。要注意信息量与知识重点的协调,在大量的信息中,能够突出知识重点,节奏适宜,能够让绝大多数学生接受教学进度,避免教学过程中只留给学生被动接收信息的时间。教师在讲授病理学知识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情况,控制好讲课进度,适当地将重点知识的板书等插入其中,并结合适当的提问,使教学过程丰富、灵活,重视提问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要让学生能够时刻保持注意力,主动接收教学内容,并不断思考。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能够极大地满足病理学教学的特点与需求,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对于病理学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是有显著的作用的。多媒体技术使病理学教学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问题,有效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合理运用,积极探索,在发挥好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病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朱崎 欧瑜 单位: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病理学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病理学教学 利弊分析 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日常教学中经常能看到多媒体的影子。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优势之处是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十分符合病理学以形态教学为主的特点。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不过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会对病理学教学造成一定的困扰。

一、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所起到的积极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加深了对病理学教学的理解

病理科一般分成实习课与理论课。实习课一般通过教师示教、带教的方式,让学生用肉眼或显微镜观测病例的变化;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通常都由教师讲解基本理论、概念,必要时附上图形、图像与图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交互性、集成性、时空性等优点大大充实了病理教学的内容,与此同时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变化。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中超文本的功能,把教学所讲授的基本原理、解说词与动物实验记录、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病例教学走出教材。除此之外,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学校都选择把病理学的教学大纲、课件、练习等放在专门的网站上,与学生共享资源,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优化病理教学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拓宽了病理学教学的途径

结合基础与临床,培养学生临床的思维能力就是病理教学最关键的任务。在病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拓宽教学的途径。在病理课中,举办临床病例分析研讨会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但因为学生对于临床的认识有限,一般很难完全理解病例,这时候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状况。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把病例的病史资料、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尸检所见等,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能够自由查看,由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病例;教师也要将生理学、生物学等知识汇集一起,提供给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病例,而且还能将知识横向结合一起,不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便于学生了解临床学科,大大开拓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更有信心和兴趣学习病理学。

二、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

(一)减弱了师生间情感的联系

教学活动并非单一的教与学,更多的是师生间情感的联系。多媒体技术越是先进,教师就省去了画图、板书等程序,只要对着电脑就可以进行讲授;学生也可通过电脑完成作业,不用与教师面对面。师生间的交流都由电脑或者网络为中介,这样就缺乏语言的交流、目光的对视、心灵的沟通,大大减弱师生间情感的维系。这个现象不仅存在于教学活动中,在整个社会中都很普遍。

(二)信息量繁多,学生难以记忆与消化

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多种符号信息集中起来,信息量繁多,但是学生接受和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如果单位时间内所接触到的信息量太大,反而阻碍了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尤其在病理教学过程中,在病例描述中存在机理的分析,临床实践中又包含基础理论,本身知识就比较复杂,若主题变换再过于频繁,学生很难清楚地理解知识内容。

(三)教师容易忽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尽管病理学是形态学科,是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教师还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按照形态学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教学中,每张玻片通常都含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变化或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学生要运用抽象思维,从繁芜丛杂的病例中探讨、总结出头绪,这样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但是,多媒体技术通常会忽视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因为多媒体技术让实物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直观明了,学生一看就明白,自然而然就会跳过自己思考的过程,没有养成这种习惯,何来培养思维能力呢?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加强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相关问题。

三、结题

所有事物都有利与弊,多媒体技术也是如此。虽然其能够推动病理教学的发展,但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多媒体技术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切合时展的趋势,目前任课教师需要做的是怎样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病理教学服务,推动其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慧,陈瑞芬,董晓黎,宋爱利,张长淮,王鹏,王小平.综合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4).

[2]李侠,胡沛臻,马世荣,张秀敏,黄杨,付欣,石丛艳.运用多种手段提高病理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3).

[3]王洋,陶立阳,吴晓辉,高丽,朱明华.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6).

病理学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教 多媒体 病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25-02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给予扶持职业学校的优惠政策,大批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读,我校招生人数由2005年的800多人上升到至今近3000人。虽然进校人数量不断上升,但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做过调查,一个班级60名学生,很少学生是自愿报名来学医的,绝大多数都是家长强制送进学校。进校第一学期学解剖组胚学、生理学等课程,等到第二学期学病理学时,相当一部分同学原来学过的知识此时已忘得差不多了。《病理学》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间的桥梁学科,主要根据患病时病变器官、组织在肉眼及镜下的形态变化来描述疾病。因此,上课时需要大量的图片资料,以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病理学课堂与实验的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与教学的实践,淡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制作优质的课件,是教学的关键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课件制作应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对象与目标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文字描述要简洁、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合理设置同一页面内文字的字数、字体,文字颜色与背景颜色要对比鲜明;病变图片要典型,有代表性;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图片、声像、动画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避免滥用造成课件过于花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课件质量影响教学效果,部分病理学教师缺乏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课件质量较差,直接把课本的文字和图片进行翻版,缺乏改革与创新。部分教师制作好了课件以后,“一劳永逸”,不分专业年级,不论学生特点,一概照用不误,缺乏更新,缺乏因材施教。极少数教师甚至借用他人制作的课件授课,对课件内容不熟悉,授课过程照本宣科。以上种种情况,都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

课件必须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已经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脚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亲自创作。设计课件时应该自然的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不仅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容易接受。

2 深化课堂与实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质量

2.1 加强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及主体效应 教育学理论认为,在革新课堂教学方法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1],教师起主导作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及主体效应始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 老师一面要操作电脑,一面要组织教学,老师关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削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相对会少一些,所以上课时老师要提醒自己注意教学中情意目标。如:授课时避免总站在多媒体展台前,不操作机器时要走到学生中去,讲课时眼睛注视学生,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授课的语音不仅要准确,更要抑扬顿挫、做到优美动听,富于感染力。面带微笑地授课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受,也能松弛自己的心情。讲授时应多采用启发性语言,向学生提出设问,使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必要时可下讲台去检查辅导,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2.2 突出教学重点,促进教学内容的消化与吸收 病理学是从形态改变上认识疾病,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以图像带动文字,图片要典型,文字要简洁,重点要突出,具体内容要注重口头讲解,分析透彻每个病变,切忌“图片堆积,走马观灯”,更忌“繁杂冰冷的文字”。例如:讲解组织坏死的镜下观时,利用图片播放顺序的功能,边讲解边用箭头表明细胞核的变化,形象的图片直观明了,简洁的文字变得更生动,易于理解记忆。

2.3 “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学生主动性的学习 “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esd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启发性问题,运用引趣、设疑、比较、联想等方法剌激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老师不能“满堂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生才会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3]。例如在讲解肝硬化时, 先对学过的知识提出问题,正常肝的形态结构?(展示正常肝肉眼,镜下图片)引导学生积极回顾,然后再讲肝硬化的形态改变(展示病变图片), 正常与病变对比鲜明,记忆深刻。在讲解临床与病理联系时,先引入临床病例,从症状和体征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假如你是医生,大叶性肺炎患者为何出现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通过症状和体征,反向思维大叶性肺炎患者相应器官的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在使学生所学的病理知识得到升华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对疾病的诊断思维。

2.4 “病例图案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同其它教学方法一样,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品质,这种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可以利用的。如果按教科书的顺序照本宣科地机械播放课件内容,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更不愿开动脑思考。在讲解某些章节疾病时,以临床病例的图案作引导。例如讲授DIC章节时,先放DIC的病人图片,针对病人的瘀斑(广泛出血)、血压下降、休克等临床表现,展开DIC的病因学、发病学、及临床病理联系的讲解,并组织临床病理讨论会。又如“一个骨折病人猝死之迷”。患者左踝骨粉碎性骨折,在行手术复位及钢针固定,住院第三天出现左下肢显著肿胀,第五天突然口吐白沫,全身抽搐,随后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鉴定(图片展示病变)。教师用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手势、丰富的表情、通过层层设疑,不断的启发诱导,一点一点地把思维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5 多媒体实验教学,重在检测 病理实验课的大部分内容是让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为强化形态学认识疾病加深印象,对病变典型的重要病理切片常要求学生镜下绘图。为提高病理实验教学效果,首先制作出与实验室标本(大体及镜下切片)相适应、风格统一的实验课件,并编写与之配套的实验报告册。然而,课前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分析图片或幻灯图像作引导,启发学生独立观察标本显得十分必要。课后整理资料,总结分析实验报告,评定镜下绘图成绩。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的进取心,应拉开档次有利更好地反映其真实水平,用五级记分法(优、良好、较好、及格和不合要求五个级别)较好。对镜下绘图的病理实验报告作好准确评定,且将成绩比例记入学科总分中,能起到⑴促使学生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认真观察标本切片。⑵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分与能”的关系,使他们在学习动向上进行自我调节平衡,主动向“能”方向(用眼能看,提笔能写,张口能说,动手能作)锻炼,使观察、辨别、描述和操作诸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使整个学习质量,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

3 及时测评,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教学质量评估是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可以起到规范教学的作用。每次课后,应及时测评。测评有问答、判断、选择等形式,记分纳入学生成绩,并穿插在多媒体教学整个过程中,一是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起到吸引学生课堂上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素质教育来看,单一试卷考试将改革为形式多样的考核。如通过试卷考试、与学生交流、实验报告、观察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相互评价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将学员教学活动全过程纳入考核,逐渐地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4 深入调查,反馈信息

对2009级护理、影技专业科任班级的学生针对课件、课堂与实验教学等方面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当场收回问卷980份,其中有970人给予满意或十分满意的答卷(占95%);对病理学多媒体教学作出了较高的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优点:

1.课件制作,设计好,有特色

2.形式多样,多方面刺激,启发思维,效率高,接受快

3.简洁明了,条理清楚,利干记忆

4.图片逼真,直观易懂,使书本知识不再抽象难记

5.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减轻负担

6.举例生动,调动思维,学以致用

7.实验教学,结合标本,印象深刻

建议

1.多媒体上课人数不超过120人较好

2.设计多媒体教室室内光线要暗,没有教室回声

注:均按学生在调查问卷上所写原语摘录整理

多媒体教学给较为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活力,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并且大多数学生客观反映多媒体教学能激发他们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要克服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必须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秦小云,曾思恩,陆明深.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形态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2, 16(3): 145.

病理学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90-01

0引言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它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临床检验的重要内容,它连接着医学的各个学科。一直以来,高职高专病理实验教学并没有体现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色,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考核只是与临床医学专业的传统方法相似而已,为了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任职岗位的需求,我们要积极改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病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调整病理实验教学内容

1.1 适当整合病理学传统实验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及培养目标,病理学教材中涉及到十几个章节的实验,它的传统实验教学中内容很多,我们要对其进行整合、序化。例如在病理学各论中将部分章节融合,为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我们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常见疾病的病变情况。而在组织细胞损伤与修复、炎症、肿瘤实验方面,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各类细胞及病变特点,掌握基本病变的形态表现,使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得到切实的加强。

1.2 增加病理检验技术实验在病理学实验中适当安排病理检验技术内容,重点学习病理标本的处理方法、常规病理石蜡切片制作技术,对冷冻切片、免疫组化等技术及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加以介绍,让学生熟悉病理学常用仪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了解病理检验工作程序、要求及其它常用的制片及染色技术,拓宽学生就业途径,使一部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能从事病理检验的技术工作[1]。

1.3 学习脱落细胞学检查知识脱落细胞学也称细胞病理学、诊断细胞学,包括脱落细胞和细针吸取细胞二大方面检查,其对肿瘤的诊断具有初筛、确诊及普查的意义,临床应用范围广,深受欢迎[2]。脱落细胞学检验是一门形态学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学生在学习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基本技术操作和涂片标本的观察。在实验教学中先以示教形式让学生对脱落细胞的形态有一基本认识,继而让学生详细阅读脱落细胞玻片,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1.4 开设临床病理讨论临床病理讨论具有复习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训练分析、综合、判断和鉴别能力的作用[1]。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病理讨论素材与讨论内容上增加或强化了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内容,利用典型的尸体解剖检验资料,把临床病历、病理切片发给学生,训练学生把相应的临床检验指标、临床表现、形态学改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病例的能力。

2选择适合的实验教学方法

2.1 加强实验技能操作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来说,显微镜的使用十分重要,要求学生操作要相当熟练,另外病理切片制作技术、脱落细胞玻片的制作技术及阅片的基本功要进行训练,认识各种正常细胞、变性坏死细胞、炎性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形态,在实验中增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适应临床检验的需要。

2.2 充分将现代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引入和应运,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了推动作用[3]。在病理学实验课方面有了多方的改进,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等等。运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针对教学切片讲解全面细致,课堂气氛活跃,对学生学习过程全程监控,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切片的学习上,通过教师对教学切片紧贴实验内容适量绘制模式图边绘边讲,对于难于理解的抽象内容,通过肢体语言及丰富的临床实验经验去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2.3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增加学生学习的机会在完成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教学任务外,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各种实验内容的开放,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目的,采取多种开放形式。实验室坚持全面开放、资源利用最大化及因材施教的开放原则。如定时开放病理技术室和资料室,全天开放病理标本室和显微镜室,教师值班辅导,充分挖掘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让学生查找所需的病理资料和进行病理切片和脱落细胞玻片制做的练习,实验室开放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弥补了由于课程学时少,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的技能,拓宽了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范围。

3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我们通常将考核分为实验理论考试、组织切片考试、实验作业和出勤率等,将实验考核计入总成绩,占30%,实验技能的考核尤为重要。这种综合的评定方式,既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又考核了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达到了实验课的培养要求。

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目前检验医学教育着重研究的问题就是高职高专的教育问题。为了适应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卫生单位检验工作的要求,体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特点,我们必须将高职教育的鲜明的教育特点展现出来。在病理实验教学中,要真正体现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病理实验教学的特色,改革传统的病理实验教学中不适宜的地方,树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育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楠,刘德纯,葛霞.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2):144-145.

病理学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临床分析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一种类型,被FAB协作组定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简称M3)。2004年4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共诊治M3患者138例,其中12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占8.70%。现将其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旨在探究M3并发CNSL的临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4年4月至2008年10月诊治的急M3并发CNSL患者12例为研究组,男7例,女5例,年龄17~56岁,平均33.47岁。其中发生于诱导期2例,缓解期7例,固化治疗期3例。以同期诊治未发生CNSL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6例为对照组。

1.2 诊断标准 本组138例M3患者诊断均符合《内科学》(第五版)M3诊断标准[1]。12例并发CNSL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有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450 mg/L,白细胞计数>0.01×109/L;糖定量减少;③脑脊液涂片见到白血病细胞;④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脑脊液改变。

1.3 治疗方法 所有M3患者均采用维甲酸60~100 mg/d,分次口服诱导至缓解,以阿糖胞苷100~150 mg/d巩固强化方案治疗。治疗组加用甲氨蝶呤10~15 mg+地塞米松5~10 mg,缓慢鞘内注射,每周2次,直至脑脊液细胞数及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改为甲氨蝶呤5~10 mg/次,鞘内注射,6~8周1次,直至全身化疗结束。效果不佳者改用阿糖胞苷30~50 mg,用法与甲氨蝶呤相同。

1.4 研究方法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化疗用药时间、死亡率及复发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研究组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多发于青少年,未经治疗病例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近年来,M3 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病例逐年增多,并被公认为白血病复发的最主要根源[2]。

有动物实验证实,CNSL的发生除血脑屏障阻止化学药物进入脑循环,导致白血病细胞长期“潜伏”外,还与其释放RARαPLZF融合蛋白作用有关[3],而所有M3患者体内均有RARαPLZF表达,提示M3并发CNSL存在必然性。本组12例合并CNSL 患者血研究组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本组12例CNSL患者复发6例,复发率达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M3化疗效果仍不理想,白血病细胞和人体对化疗药物耐受性的反比例关系是制约用药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参 考 文 献

[1]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26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