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聚合物材料的特点

聚合物材料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聚合物材料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聚合物材料的特点

聚合物材料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聚合物 水泥 水泥混凝土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105-01

一、高聚物改性水泥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作为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等级路面和大型桥梁。但是它最主要的缺点是抗弯拉压强度值较低,是一种典型的强而脆的材料。如能借助高聚物的特性,采用高聚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则可弥补上述缺点,使水泥混凝土成为强而韧的材料。

当前采用高聚物改性水泥混凝土主要有下列三种方法。

(一)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是已硬化的混凝土经干燥后浸入有机单体,用加热或辐射等方法使混凝土孔隙内的单体聚合而成的一种混凝土。

1、材料组成

聚合物掺加量一般为水泥重量的 5~20%。使用的聚合物一般为合成橡胶乳液,如氯丁胶乳、丁苯胶乳、丁腈胶乳;或热塑性树脂乳液,如聚丙烯酸酯类乳液 、聚乙酸乙烯乳液等。此外环氧树脂及不饱和聚酯一类树脂也可应用。

2、技术性能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由于聚合物浸渍充盈了混凝土的毛细管孔和微裂缝所组成孔隙系统,改变了混凝土的孔结构,因而使其物理力学性状得到明显地改善。一般情况下,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普通混凝土的3~4倍;抗拉强度约提高3倍;抗弯强度约提高2~3倍。此外,徐变大大减少,抗冻性、耐硫酸盐、耐酸和耐碱等性能也都有很大改善 。

(二)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是以聚合物和水泥共同起胶结作用的一种泥凝土。生产工艺与聚合物浸渍混凝土不同,它是在拌和混凝土混合料时将聚合物(或单体)掺入的。因此,生产工艺简单,与普通混凝土相似,便于现场使用。

1、材料组成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基本上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同,只是增加了聚合物组分。常用的聚合物有橡胶乳液类、热塑性树脂类、热固性树脂类。此外,还要加入某些辅助外加剂如:稳定剂、抗水剂、促凝剂和消泡剂等。

2、技术性能

硬化后的聚合物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较,在技术性能上有下列特点:

(1)弯拉强度高渗加聚合物后,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和抗弯强皮均有提高,特别是作为路面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抗弯拉强度,提高更为明显。

(2)冲击韧性好由于掺加聚合物后,混凝土的脆性降低,柔韧性增加,因而抗冲击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这对作为承受动荷载的路面和桥梁用混凝土是非常有利的。

(3)耐磨性好聚合物对扩质集料具有优良的粘附性,因而可以采用硬质耐磨功岩石作为集料,这样可提尚路面混凝土的耐磨性和抗滑性。

(4)耐久性好聚合物在混凝土中能起到阻水和填隙的作用,因而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水性、耐冻性和耐久性。

(三)聚合物胶结混凝上

聚合物胶结混凝土是完全以聚合物为胶结材的混凝土,常用的聚合物为各种树脂或单体,所以亦称“树脂混凝土”。

1、材料组成

聚合物胶结混凝土由用于拌制聚合物混凝土的胶结材料、高强度和耐磨岩石组成的集料和粒径为l~30mm的填料组成。其中填料常用的有碱性的碳酸钙系和酸性氧化硅系,需根据聚合物特性确定。

2、技术性能

聚合物混凝土是以聚合物为结合料的混凝土,由于聚合的特征,因而给混凝土带来新的技术性能:

(1)表观密度轻由于聚合物的密度较水泥的密度轻,所以聚合物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亦较轻,通常在2000~2200kg/m3之间。

(2)力学强度高聚合物混凝土与基准水泥混凝土相较,不论抗压、抗拉或抗折强度都有显著的提高,特别是抗拉和抗折强度尤为突出。

(3)与集料的粘附性强由于聚合物与集料的粘附性强,可采用硬质石料作成混凝土路面抗滑层,提高路面抗滑性。

3、聚合物混凝土应用

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和聚合物混凝土这类材料性能的全面了解,这种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包括混凝土管、隧道衬砌、矿井支柱和过梁、堤坝面层、溢洪道的保护层,及各种装饰性构件。

(1)瑞士规定所有铁路、电缆管道都必须采用聚合物混凝土。用作铁路轨枕,物理性能和使用寿命大大超过普通混凝土轨枕。

(2)日本最先把不饱和聚酯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还将聚合物混凝土用于各种公路工程预制构件。

(3)德国将聚合物混凝土广泛应用在铁路、桥染和隧道的修复工程中。

(4)美国分别用到公路路面、水坝坝面、电站消防池、工厂地面及屋面等处。

参考文献:

[1]肖力光,周建成.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复合材料结构形成机理及性能.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

聚合物材料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质聚合物;固体废弃物;胶凝材料;新型建材

1 地质聚合物的概念

地质聚合物是在地球化学功能抑或地质合成功能的影响下生成的矿物聚合物制。不过这一含义从最开始到现在主要是包含了全部使用天然矿物质抑或固体垃圾制造生产出来的是由硅氧四面体以及铝氧四面体通过共用氧原子交替键合。地质聚合物拥有很好的强度,普遍在一天左右其抗压的强度就能够到十五到三十兆帕斯卡,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相对比,抗压能力一样的情况下,其抗折能力更强。在市面上能够见到的进行买卖的地质聚合物大多是要加入水进行搅拌之后能够产生地质聚合物功能的粉状物料,这种商品自身是还没有聚合的配料。

2 地质聚合物的制备

最开始制造生产的地质聚合物的实验大多是由高岭土经过煅烧为基础材料,把高岭土加热到六百到七百摄氏度进行煅烧6h,高岭土中的水分几乎全部流失,没有水分的高岭土称之为偏高岭石。这种物质其实就是半晶态到晶态形状的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构造不紧密,拥有微米级以及次微米级的细度,所以拥有自主性。地质聚合物的生产制造大多使用Na2SiO3抑或K4O4Si调制的水溶液和氢氧化钠亦或者氢氧化钾溶合调制为PH值达到12-14,之后再和已经经过煅烧形成的偏高岭石的粉状进行调节形成浆状的形状浇在模具内,放置在七十摄氏度的室内进行静养,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后就能够硬化并且具有强度。国际市场上进行买卖的地质聚合物是粉状的,包含各种材料,同时已经混合均匀,在运用的过程中添加水就能够使用。地质聚合物能够粘结各种状态的石块、砂砾、固体垃圾还有能够抗碱性的有机固体。

国内在探索地质聚合物方面还在刚开始的阶段。主要有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一起进行研究。位于北京的中国地质大的研究小组使用富钾板岩提炼到钾之后的废物占量百分之三十五、细粉煤灰占量百分之六十、氢氧化钠占量百分之五,制造生产出的砖样品其耐压能够达到五十二点八兆帕斯卡,每一块最小的耐压性能都能够达到四十六点一兆帕斯卡,别的功能都能够达到JC/T446-2000规范中优等品的标准。这种物料还拥有很强的抗酸性、抗碱侵蚀性,抗酸性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完全达到了国家GB8488-87规范中耐酸性能砖的标准;抗碱性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二,完全符合玻璃马赛克国家规范中GB7697-76中的标准。北科大使用首钢废渣以及高炉废渣生产制造出了力学性能达到42.5级别水泥标准的地质聚合物质,并且生产费用只占前者的一半。现在正在研究更加的参数配比,希望能够研究出力学性能能够达到62.5级别水泥标准的地质聚合物质。

3 地质聚合物在新型建材中的应用方向以发展前景

3.1 地质聚合物板材

国内的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在经过了十七年的开发、探索、策划以及使用,占据的市场规模依旧不大,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使用水泥以及填料进行制备这种物料工作程序很繁琐,品质不好掌控并且费用高。水泥在平时的温度下水化热比较不快,但是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材流水式的生产模式也不可能对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材进行长时间的养护。多以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材原料中很多水泥对板材的强度起不到作用,导致浪费以及功能的不安稳。不过地质聚合物自身就拥有很快能够硬化、早期就有高强度的优点,不用特意进行养护就能够形成高强度。在制造过程中减少了养护的时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费用的支出、提升生产速度。并且制造地质聚合物主要使用废物为原料所以生产费用是制造普通水泥的一半,所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材的生产费用。

地质聚合物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达到膏状时拥有很好的塑性。在利用水泥制造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时,为了加强胶料的塑性可以加入大量的CMC,加入的CMC成本差不多占了整个成本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运用地质聚合物替代了水泥的位置后几乎能够避免使用CMC材料。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生产费用。和水泥相对比,地质聚合物质其强度更高、硬化更快、耐酸碱腐蚀性更好的优点,所以使用地质聚合物制造出来的墙板非常适合用在新型的墙体外面作为保护构造。并且地质聚合物的耐久性使得墙板能够使用的时间更长,更稳定更安全。

3.2 建筑用地质聚合物块体材料

这里建筑用块体材料主要指建筑用标准砖、各种尺寸的建筑砌块及铺路砖等。由于地质聚合物具有快硬早强和不用蒸养的特点,再加上地质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可塑性,比水泥更适合制备建筑用块体材料。特别是利用含硅铝酸盐类固体废弃物为粗骨料和细骨料制备建筑砌块还能发挥固体废弃物本身的活性,形成聚合物与骨料之间的化学结合及梯度界面,从而达到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由于地质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折强度和耐久性,用地质聚合物材料容易制成光泽度较高的彩色屋面瓦制品。根据地质聚合物的性能特点,如果能够用其代替水泥来生产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大型薄板状波形瓦将比传统的水泥-石棉瓦具有更好的耐久性、更高的强度和更低的成本。

3.3 地质聚合物的其它应用

3.3.1 地质聚合物灌浆材料

灌浆材料按成本和用途可分为中低强度型和高强度型两类。中低强度型灌浆材料主要用于充填地下溶洞、矿山采空区,以保证在其上面修建公路、铁路或进行建筑施工以及在今后长期使用中的安全。这类灌浆材料一般用量巨大,但不要求有高的强度,如能使用地质聚合物来胶结就地取材的固体废弃物、黄土或细砂等材料将会使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能够保证有良好的整体强度和耐地下水溶蚀的能力。高强度灌浆材料的主要用途之一是用来加固锚索和锚杆的地下部分。地质聚合物把作为锚索或锚杆的钢筋或钢绞线握裹在中心,四周靠地质聚合物与围岩的粘合力和一定的膨胀压力,需采用具有一定膨胀功能的地质聚合物-和围岩结合在一起。这种锚固结构失效的主要方式是内部钢筋或钢绞索的锈蚀。由于地质聚合物特有的低孔隙率、高密闭性和高抗溶蚀性,因此具有好的防锈蚀能力。

3.3.2 地质聚合物密封固结材料

地质聚合物特有的降低固体废弃物内金属离子溶出的功能,使得地质聚合物成为比水泥更好和成本更低的用于固结高重金属固体废弃物及放射性固体废弃物的固结材料。有些高金属含量的固体废气物如果用普通水泥来固结,会因其重金属的溶出较高而不能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地质聚合物作为固结材料则有可能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聚合物材料的特点范文第3篇

1.1聚合物砂浆薄层罩面首先刷涂树脂底涂层,然后施工由2.6kg/m2胶结料、3.8kg/m2硅砂和2.7kg/m2硅粉组成的聚合物砂浆层,聚合物砂浆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采用度量耙施工以控制厚度。表面撒布断级配集料,随后洒布0.68kg/m2树脂材料。

1.2复合层聚合物混凝土薄层罩面其典型特点是树脂的涂刷和碎石的撒布,分多层施工直至设计厚度,一般为2层或者3层。树脂采用喷洒或者橡胶扫帚进行施工,完毕后立即撒布断级配集料,以布满为准。胶结料固化后,去除松动的集料,然后以相同的工艺施工第2层。第1层沥青用量和集料用量分别为1.1kg/m2和5.4kg/m2,第2层分别为2.2kg/m2和7.6kg/m2。复合层的施工可采用石屑撒布机进行

2.3预拌聚合物混凝土薄层罩面预拌聚合物混凝土罩面一般要撒布0.41kg/m2的底涂层以增加粘结力,聚合物混凝土经过预拌后,采用振动刮平板施工。振动刮平板的作用是使混凝土表面平整,也可采用铺装设备实现连续作业。聚合物混凝土施工完毕后,为增加表面摩擦力,一般采用划痕或者撒布粗集料的方式进行表面处治。混凝土的预拌和施工有多种方法:可采用电动钻头带动的浆叶式搅拌器在容器里拌合,也可采用滚筒式搅拌器进行拌合,施工可采用电力刮平、手工刮平和静力刮平3种方法。

2材料性能及要求

2.1聚合物砂浆罩面:聚合物砂浆罩面要求施工前将树脂材料与集料一起拌合。对于一些粘度比较低的胶结料,如环氧树脂和甲基丙烯酸树脂,要求使用具有良好级配的细集料用以提供支撑,使较大的集料颗粒在厚度方向均匀分布。该种罩面推荐使用环氧树脂和甲基丙烯酸树脂。复合层聚合物混凝土薄层罩面:适合于基面整体性和耐久性好但表面不太美观的罩面工程。为了保证树脂涂布均匀、厚度比较薄并且与下层粘结良好,同时表面碎石能够很好地和罩面层粘结,胶结料的粘度应较低。另外,胶结料中溶剂或非聚合化学成分中的含量应足够的低,防止水渗透。应保证聚合物混凝土的施工时间,并在碎石层撒布后固化。推荐该种罩面采用环氧树脂。预拌聚合物混凝土罩面:预拌聚合物混凝土罩面适用于表面不平整的桥面维修。预拌聚合物混凝土罩面的胶结料性能要求和复合层聚合物混凝土罩面类似,但由于要进行预拌,同时为易于渗透进集料表面空隙中,树脂的粘度和流变性应该比较低,以能够提供良好工作性为底限。该种罩面推荐使用环氧和聚酯-苯乙烯。

2.1底涂层预拌聚合物混凝土罩面和聚合物砂浆罩面通常要求涂布1层底涂层以保证聚合物玛蹄脂和面板间具有长久的粘结能力。对于聚酯-苯乙烯树脂混凝土来说,底涂层通常是一种高分子甲基丙烯酸树脂,它能够充分地渗透进混凝土表面,从而使聚合物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之间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另外,底涂层还能够保护聚酯以免在潮湿状态下受碱性环境的长期腐蚀。应特别注意的是,底涂层材料应和基面修补材料以及上层的聚合物混凝土具有相容性。

聚合物材料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O65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53-02

自然界和生物体内分子识别在活性发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多数生物分离技术都依赖于分子识别作用,但是生物识别分子的分离和制备十分困难,而且在操作中对环境要求比较高,人们一直希望合成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介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分子印迹技术,由于其卓越的分子识别性能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机械特性等优点,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1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将模板分子与选择好的功能单体通过一定作用形成主—客体复合物,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和功能单体共同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除去模板分子后,刚性聚合物中的空穴记录有模板分子的构型,且功能基团在空穴中的精确排列与模板分子互补,从而对特定的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而达到分离混旋物的目的。分子印迹分离技术是一种有着特殊专一选择性的新型分离技术。与天然抗体相比,具有高选择性、高强度(即耐热、耐有机溶剂、耐酸碱)、制备简单而且模板分子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的特点。

分子印迹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在一定溶剂中,具有适当功能基团的功能单体通过与模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聚集在模板分子周围,形成稳定的复合物。②加入交联剂后,过量的交联剂使得功能单体上的功能基团在特定的空间取向上固定。③将聚合物中的印迹分子洗脱或解离出来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见下图)。

2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分子印迹技术的核心。简单地说,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高分子聚合物。该聚合物拥有与模板分子大小和形状相匹配的立体孔穴,同时孔穴中包含了精确排列的与特定结构的模板分子官能团互补的活性基团。所以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特异“记忆”功能基团。MIP的制备方法通常有本体聚合、沉淀聚合、表面印迹、溶胶凝胶、两步溶胀等方法。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重要分子识别材料,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以使交联聚合后把模板分子的结构固定在聚合物的母体中,产生识别位点。此外,功能单体的用量对聚合物的识别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但功能单体—模板分子比例过高时,所制备的聚合物具有更紧密的结构和更好的耐溶胀性能。因此,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选择对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至关重要。

2.1模板分子的选择

印迹过程可以形成与模板分子形状及功能基排列互补的孔穴有关,因此研究模板的分子结构对MIP分子识别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用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部分羟基数目及羟基位置不同的羟基苯甲酸化合物为模板分子,采用非共价印迹技术制备了相应的MIP,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了模板分子中作用基团的数目及位置对非共价MIP分子识别能力影响的规律。模板分子中含有较多作用基团有利于得到对模板分子具有高印迹亲和力的印迹聚合物,即得到高印迹效率的MIP。当模板分子中作用基团间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时,印迹效率降低。这是由于印迹过程中模板分子的分子内氢键削弱了其与氢键型功能单体丙烯酰胺的结合,从而降低了模板分子的印迹效率。

孙宝维等就模板结构与分子印迹效果间关系提出:大多只有一个极性基团的化合物,与功能单体作用的数目较少,不易产生印迹效应;一般含多个极性基团,少数含一个极性基团并具有一个大的疏水结构的化合物在印迹过程中表现出协同效应;具有多个极性基团,而且同时具备部分刚性和柔性结构的化合物,可更好地与功能单体作用。

2.2功能单体的选择

在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过程中,选择合适功能单体种类及与模板分子的配比至关重要,下面是几种筛选功能单体的方法。

(1)紫外光谱法

根据紫外光谱原理,当价电子与氢原子形成氢键后,电子的能量会发生变化。同时张力或偶极作用迫使分子轨道发生扭曲变形,电子跃迁概率发生变化,导致吸光度发生变化。因此,根据紫外光谱的变化,可推测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间相互作用强度和复合比例等有关信息。

(2)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光谱法(NMR)可以提供有关确切作用位点和作用强度的大量信息,是一种更具潜力且准确的筛选方法。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分子间氢键对模板分子的活泼氢产生强烈束缚作用并使其屏蔽作用变小。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功能单体对活泼氢化学位移的影响,从而找出最佳的功能单体和最佳的配比。

(3)荧光光谱法

对于具有荧光性质的模板分子,荧光光谱法是选择功能单体的比较好的方法。荧光供体分子(模板分子)与荧光猝灭剂分子(功能单体)之间借助分子间力,彼此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不发荧光的基态复合物,而导致荧光强度减弱。即静态荧光猝灭现象。

(4)计算机模拟计算

随着计算机和量子化理论的发展,计算机模拟技术已经应用到分子印迹体系中。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摸索实验的次数,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品浪费。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常用半经验计算方法,大致过程为,第1步,用软件优化各种可能的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及其复合物的构象,选出最小能量构象。第2步,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利用下式计算:ΔE=E(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复合物)-E(模板分子)-E(功能单体)。ΔE越大,说明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作用越易形成氢键,且形成的氢键越牢固。

3分子印迹技术的膜和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

3.1新的膜制备技术

(1)多层自组装膜

通过化合物分子之间不同的作用力结合而成。这种作用力主要包括共价或配位作用、氢键、静电力、疏水作用力、π2π堆积作用以及阳离子π吸附作用。多层自组装印迹膜是在印迹聚合物表面通过不同的作用力结合形成膜,然后反复在聚合物混合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形成多层膜结构,将印迹分子洗脱,得到多层自组装印迹膜。自组装方法包括共价(或配位)自组装、氢键自组装、静电自组装。张希等 报道了用光交联法和多层膜自组装方法制备的以5、10、15、202四甲基氨基苯21H、23H 卟啉为印迹分子的多层自组装印迹膜,与其他方法制备的印迹膜相比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2)纳米管印迹膜

一种印迹孔穴具有纳米管形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纳米管印迹膜的出现标志着分子印迹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这种膜的制备是由王小如研究组首先提出的,他们将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分子印迹技术原理相结合,使用多孔阳极氧化铝薄膜(AAO)为载体膜并用32氨基丙基三甲氧硅烷进行表面硅烷化处理,将ATRP 引发剂22溴222甲基丙酰溴接枝到AAO 的表面,然后与金属有机催化剂1、4、8、112四氮杂萘并苯铜、功能单体42乙烯吡啶、印迹分子β2雌二醇或孕酮和交联剂的乙腈溶液混合,在N2 保护下进行热聚合得到聚合物膜,除去印迹分子后形成纳米管印迹膜。结果表明,这种结合位点具有纳米级的孔径和几纳米管壁厚度的印迹膜对目标分子具有高选择性、高亲和性、高容量和快速的结合能力。

3.2新的材料制备技术

(1)分子印迹磁性材料

磁性材料从材质上可以分为金属及合金磁性材料和铁氧体磁性材料两大类。铁氧体磁性材料又可以分为多晶结构和单晶结构材料。从应用的功能上来分,磁性材料又可以分为软磁材料、永磁材料、磁记录2矩磁材料、旋磁材料等。结合磁性材料的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MIPs称为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修饰过的磁性微球在聚合过程中嵌入MIPs母体中,从而使MIPs具有一定的磁性。MIPs在再识别吸附过程完成后,分离传统MIPs和溶液需要离心或过滤等烦琐的步骤。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则只需外加一个磁场即可以实现与溶液分离,其操作简单且分离时间短。在磁性分子印迹技术所应用的磁性粒子主要为Fe3O4。Fe3O4为无机化合物,不能和有机体系相容,因此磁性微球先由聚乙二醇4000/6000等活性组分进行活化得到有机相容性磁性复合微球,磁性复合微球在聚合过程中包埋于MIPs中。也有通过溶胶2凝胶使硅包裹磁性离子。

(2)分子印迹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尺度中有一维以上处于纳米量级(1~100nm),即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有较低的熔点、较小的体积、巨大的比表面积、强化学活性和催化活性,此外其还有特殊的比热、光学、电学、磁学、力学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

分子印迹技术利用纳米材料巨大的比表面积制备印迹聚合物,可以充分地暴露印迹识别位点,大大减少吸附过程当中的传质阻力,增强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进而提高吸附量。纳米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形式主要为纳米粒子、纳米管和纳米膜。张忠平等以硅为基质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分别制得了对TNT有特异性识别的纳米粒子。其制得的纳米粒印迹材料的印迹位点密度大约为普通印迹材料的5倍。其动力学研究表面,纳米印迹粒子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也只为普通印迹材料的1/3。

(3)分子印迹复合材料

多种材料相互补充使复合材料的性能更为优越。除了单一的膜材料、磁性材料和纳米材料外,出现了复合材料如纳米膜材料、磁性纳米材料等。这些复合材料已经应用于分子印迹技术中。王小如等合成了纳米管膜应用于化学分离,并用多孔性氧化铝为模具合成了磁性分子印迹纳米线。复合材料为分子印迹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4结论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MIT 以其高亲和性、高选择性等独特优点迅速吸引了各国研究人员的注意并蓬勃发展,至今已被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等各大学科及其分支领域之中。MIPs 的合成与应用方法已日趋成熟,但目前的MIT 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其尚不能将某些类似物完全分离。随着计算化学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建立完整的单体交联剂库,利用虚拟反应来指导MIPs 的合成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此外,大力发展水相中制备方法,减少对有机溶剂的依赖,不仅能模拟生物体的识别模式,而且会极大地扩展其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金红华,王娟,张兰,等.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J].化工环保,2006,26(4):295-298.

[2]周勤,袁笑一.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J].科技通报,2005,21(1):110-114.

[3]Ramstrom O,Ansell R.Molecular imp rinting technol2ogy:challenges and p rospects for the future[J].J Chirality,1998,10(3):195-209.

[4]GVlatakis,L I Anderss on,R Muller et al.[J].Nature,1993:361,645-647.

[5]姚伟,高志贤,房彦军,等.沉淀聚合法制备咖啡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J].化工进展,2007,26(6):869-877.

聚合物材料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Soilfix聚合物溶液---用于稳定柔性道路基层。

中图分类号:U416.2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当前水泥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有反射裂缝、温缩裂缝、干缩裂缝等普遍而又不易解决的病害问题,为降低重载车辆的敏感性,达到减少道路养护频率和费用,近年来聚合物稳定材料在国际筑路工程中广泛应用。通过聚合物稳定碎石基层在北京东礼路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对聚合物稳定材料的工程特性进行了验证、比较,以此倡议酷核武材料在我国筑路工程中广泛推广应用。

北京东礼路改造工程面层结构设计

面层:厚度4cm,密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AC-13C;改性乳化沥青透层。

基层:15cm聚合物稳定碎石(CBR大于等于160%压实度大于等于98%);15cm石灰粉煤灰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等于0.8MPa)。

底基层:15cm石灰粉煤灰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等于0.8MPa)。

一、聚合物Soilfix的稳定原理:

Soilfix是液态、深褐色的、长链式分子结构形式的路用聚合物材料。

Soilfix聚合物基层材料是通过采用多种特殊压力敏感性树脂及多种有机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共聚物溶液,它可以溶于水并以水为传导媒介均匀分散到土石等稳定颗粒材料表面。经有效的压实和水分挥发过程,在道路结构层内部的土石固体颗粒表面形成有机粘膜,将其牢固地粘结成整体,并形成强而韧的柔性结构层特性。

性能特点:由于聚合物稳定材料可以提高承载比强度CBR到200%以上,并显著提高道路整体的抗疲劳寿命,再加上聚合物 稳定材料对温度不敏感,抗干缩能力强的特点。杜绝了现有道路反射裂缝和车辙病害的产生,延长了了道路寿命。

二、与众不同的材料—Soilfix介绍:

Soilfix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树脂聚合物溶液,自身具有很强的胶黏性。

1、具有环保性

Soilfix聚合物材料是一种无毒无害不腐蚀无重金属的环保产品,对水源和土壤无任何破坏,国外曾应用soilfix的衍生产品作为饮用水水渠的防水材料。

2、具有经济性

Soilfix的性价比优于常规沥青混凝土路面,20公分沥青混凝土造价约为200--300元,而Soilfix只用沥青混凝土造价的一半就达到了全厚式沥青路面的效果。Soilfix结构只对Soilfix以上的薄磨耗层进行养护,避免了开膛破肚式的养护和翻修,又不出现裂缝,显著降低养护成本。再加上工期缩短,寿命延长,附加价值是巨大的。

3、适用范围广

Soilfix聚合物材料耐腐蚀、耐酸碱。Soilfix可以稳定各种酸、碱性材料以及破碎的混凝土、建筑垃圾、旧路铣刨破碎料等。

4、工期是半刚性基层的一半,施工快捷设备简单

高等级道路采用厂拌法和摊铺机摊铺可以更好的提高效率和铺筑质量。一般道路也可采用路拌法施工。Soilfix稳定层经日照,稳定层表面干燥后即可铺筑沥青面层,完成12米宽的公路,Soilfix稳定层拌和铺筑的时间一般只需2-3天/公里。

5、当天可开放交通,不需要洒水养生

与半刚性材料不同的是Soilfix稳定路面结构施工不需要洒水养生,仅需常温条件自然养生即可。随着水分挥发,Soilfix聚合物材料胶结强度逐渐提高。结构层压实后可以保证12小时内开放交通。晴天日照充分时,压实后可以立即开放交通。

6、混合料存放时间长

Soilfix混合料拌和后堆积存放保持水分的情况下可以在5天内继续使用,超过此限只需添加少量Soilfix和水重新拌和便可重新使用,这为道路施工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7、有效抑制路面产生裂缝

Soilfix是多种树脂及多种有机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共聚物材料。它宜与(路基)土石材料或(路面)碎砾石材料稳固地粘结后,体现出强而韧的柔性稳定层特性,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有效解决半刚性基层路面难以避免的温缩裂缝、干缩裂缝的反射病害。

8、避免产生车辙

Soilfix聚合物材料稳定路面结构层高温稳定性优于常规沥青混凝土面层,其强度和韧性兼备的特性避免了路面高温车辙的产生。

9、防水能力好,不受雨季影响,水稳性好

Soilfix在雨季也可以施工,只是要求具备适于碾压含水量即可,一旦压实成型,其抗水侵蚀能力显著,不会发生翻浆或磨耗松散现象。

三、Soilfix结构受力分析对比:

Soilfix柔性路结构应力分散;传统半刚性路结构应力集中存在反射裂缝。

四、Soilfix结合料的材料选择:

五、厂拌法施工

二级路以上公路和高速路采取拌合楼或中心站厂拌

四级路、三级路采用临时场拌法施工:1)土基压实 2)级配碎石+ 石屑干混 3)分两次添加Soilfix溶液、调整最佳含水量4)均匀搅拌、存放静置 5)按摊铺系数摊铺 6)振动压实 7)乳化沥青封层 8)铺筑沥青面层

六、结语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我们应考虑各种因素,在保证施工质量情况下节约资源,灵活运用指标进行设计,认真总结经验,科学管理,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进行施工,为施工企业带来良好经济效益,为社会带来安全效益。

七、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胶体与聚合物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

网络聚合物材料通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

高分子通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