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务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

商务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务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务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

商务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商;服务业;信息时代;互联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进步发展,并且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又带来新的机遇,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及现代通讯技术进行任何形式的商务运作、管理或信息交换。

一、电子商务的产生发展

电子商务的产生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日渐成熟,都为电子商务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由于信用卡已然成为全球性的便利的支付手段,并且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支付结算系统,使之成为电子商务中重要支付手段。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电子商务,政府也不断提出相应的扶持政策。

近年来,在电子商务领域出现很多成功案例,阿里巴巴无疑是一个典型电子商务成功案例,阿里巴巴的成功不仅为马云带来了巨大收益,对于我国经济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

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电子商务服务业不断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在我国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以来,尽管国际经济环境仍然处于低迷状态下,我国国内宏观经济市场也面临一系列改革,尽管在电子商务投资领域出现泡沫,但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态势仍呈现稳步增长的状态,电子商务服务产业规模进入大踏步发展阶段。2011年我国电商服务产业收入突破千亿大关,并且在2012年已经突破两千亿。根据IDC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服务商数量比“十一五”期间增长数倍。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也呈增长趋势。

三、电商进步推动服务业发展

服务行业向顾客提供的是无形产品,强调的是信息的传递以及顾客服务关系的经营,且就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而言,物流已然不再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并且可以及时通过网络为消费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也可以将分散资源重新整合规划,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消费环境。将两者结合,服务行业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对潜在客户需求进行发掘,对此不断拓展新领域,创新研发新产品。这样既能使企业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又能增强企业效益。电子商务与服务业的结合,会使服务业企业成本降低,消费者通过浏览网站就能掌握即时信息,为企业节省了极大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服务业市场竞争激烈,服务业与电子商务结合,有利于增强服务业竞争力,打造个性化服务,为服务业业务创新带来新的机遇。

电子商务进步推动服务业发展,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可以为服务业创造新的价值,首先,由于电子商务应用网络技术,网络效应可以使服务产业增值;其次,电子商务与服务业相结合有利于减少开发、生产及运输平均成本。最后,在经营环节中电子商务采取线上经营管理模式较传统服务业来说,有利于节省经营管理成本。

当今越来越多的服务行业企业选择网络营销,主要是由于网络营销可以充分利用客户数据库,并且通过网络提供各N信息服务,省去很多交易中间环节,简化操作流程。不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也提升顾客满意度,使得企业公共关系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而且电子商务正在逐步渗透到服务业中,逐渐成为服务行业企业重要竞争手段。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促使产业结构加速转变,电子商务业也促进了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增速加快。电子商务通过技术不断革新,对客户信息不断完善,有利于服务业企业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

电子商务推动服务行业服务方式进步,电子商务的营销手段相对于传统营销手段更加个性化、更加便利。服务企业可以建立网站并完善服务产品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访问网站了解相关产品信息。并且企业可以在线上与消费者进行及时沟通,并且及时为顾客解决相应问题,不仅如此,服务业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与消费者进行感情交流,拉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对服务企业的产品研发起到一个关键作用,研发更贴近消费者的产品。

四、结论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对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更加重视,但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高速发展的顾客消费需求,由于网络科技的普遍应用,使得当今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及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服务业依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日益膨胀的消费需求。因此,将电子商务与服务业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当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可以用过电子商务的技术革新,加速服务业的职能转变。电子商务近年来成为我国带动国民经济的一大主力军,并且我国目前急需产业结构升级,使第三产业比重增速加快,因此,将服务行业与电子商务结合,由于参与电子商务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多,那么对于服务产品消费的消费者自然增多。这样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的消费环境,也为服务业企业降低成本。电子商务的进步推动服务业不断发展,不仅是消费者数量的增多,同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少企业经营环节。

参考文献:

1.马志姣. 我国B2C商业模式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商务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河南省;生产业;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719.1 [文献标识码] B

河南除坚实稳定的农业发展,为国家提供大量丰富的优质农副产品外,经济增长主要靠工业拉动。进一步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重点培育和支持生产业,是促进河南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一、河南省生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业发展滞后、竞争力不强

目前,河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偏前阶段,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但生产业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服务业比重的上升。截至200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2%,其中22个高收入国家为65%,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2%,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43.5%。2008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2%,尚达不到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同期河南省的这一比重仅为29.9%,比全国水平低10.3个百分点。2003年以来,河南省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增加值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徘徊不前,见表1所示。

在全国31个省市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排名中,前六位分别是上海、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它们的服务业竞争力得分分别是:79.30、78.04、77.46、72.20、67.70、66.73;河南省服务业排名第17位,得分是41.97。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河南省当前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其竞争力,从而实现河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生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众多充满活力的竞争性企业参与。2008年,河南省主要生产业吸纳就业人口超过690万人,其中,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占主导地位,吸纳就业610.56万人;其他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商务服务、软件外包、金融证券等新兴生产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发展明显滞后,见表2所示。

(三)生产业从业人员较少且缺乏专门人才

生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像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技术、电脑软件、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河南省的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科技研发、信息技术、机关团体、金融运作等部门,多数现代服务行业是专门人才稀缺。据河南省人才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因市场经济应运而生、极具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非公有制服务行业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从业人员的比重除科研技术及地质勘察业有三成以上外,其他非公有制现代服务行业中的比重普遍较低,见表3所示。

(四)企业盈利能力较差,经营风险偏大

从总体上看,河南现代服务企业除了所有者权益报酬率6.47%,略高于全国0.37个百分点外,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分别为0.44%和3.84%,比全国低0.68个和6.03个百分点。影响河南现代服务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企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企业的盈利能力低。河南房地产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分别是0.24%、0.86%和1.01%,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13.6%、13.4%和2.2%;河南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率分别是1.54%、2.49%和4.41%,仅为全国水平的21.1%、20.6%和20.0%。河南现代服务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93.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7个百分点,经营风险偏大。主要原因是金融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9.97%,经营风险很高,比全国水平高4.49%。此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资产负债率55.11%比全国水平高2.83%,见表4所示。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河南省现代服务企业发展存在着各自为战的局面,因规模小而影响效率,且存在资源浪费情况。河南省现代服务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省政府部门的信息量有待充实。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上海、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地区。

二、河南省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带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造适宜生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生产业发展不仅要有好的物质环境——信息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商务楼宇,更要有好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人才环境和政策环境。从经济学上说,提高城市厂商控制力的关键在于这个城市有比较低的交易成本,低交易成本和生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具体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管制的解除。目前生产业发展中依然存在相当程度的管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格管制,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邮政电信、银行利率等,都有明显的价格管制;二是审批资格管制,如文化、音像制品、电脑制版、律师、会计师、建筑师等营业执照的管制等。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必将经历从管制逐步向解除管制的转变。为此,要形成有利于生产业发展的体制性环境,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市场竞争,一方面河南要加强向中央政府的政策寻租能力,另一方面要在既有政策下寻求局部的创新与突破,这需要发挥政府与企业的合力。

2.人才战略的实施。生产业所包含的多数行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如信息咨询业、金融保险业、专业技术服务、研究与开发等。要利用高等学府的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也使得中外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不断涌入河南,为生产业发展提供了专业人力资源的支持,要逐步形成人才集聚河南的“乘数效应”和“规模效应”。在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应该为人才才智的发挥提供长效机制保障。

3.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其他产业一样,优惠政策的支持对于降低中介机构市场进入门槛,推动生产企业的初期发展十分重要。支持政策应该是一个相互关联促进的体系,它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扶持、产业布局、产业技术等组成部分,涉及到财政政策、融资政策、土地政策、激励政策等诸多方面。

(二)确定生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

生产业的行业可以进一步的细分为金融、保险、会计、管理咨询、科研、通讯、软件、物流等十多个门类,对于这些生产业需要根据河南的资源禀赋、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区别对待,才能使有限的生产要素发挥最大的市场价值。对此,笔者建议,河南生产业要重点发展国际金融业、商业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

1.金融业。不断优化河南省的金融发展环境,构建功能丰富、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吸引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河南。着力推动产权交易和风险资本市场发展。发挥金融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扩大区域金融交流与合作。

2.商务服务业。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一是提高认识,加强引导。二是转变政府职能,确立商务服务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应由行业总会履行的职能移交给行业协会。三是加强监管,规范商务服务企业行为。四是联合重组,鼓励商务服务机构“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支持服务企业同时取得多种资质,开展多项服务;鼓励对外对内开放,包括引进国外同类企业到我国设立代表处,支持国内企业联系国外业务。五是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3.现代物流业。河南物流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水平相比还较落后。除在市场、设施装备、制度等方面受到约束外,物流业发展尚存在一定盲目性,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对现有路网、传统物流节点等开发和改造力度尚显不足,物流资源没能充分利用。目前我们要紧密依托新郑机场、铁路和公路枢纽等重要的物流集结点,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完善物流设施,着力打造物流配送、仓储运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融资结算等功能的现代物流业,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一批专业化的物流园区,构建完善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确立郑州、洛阳在河南乃至覆盖豫西及周边省份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地位。

4.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一是依托于邮政和电信基础业务,在改善传统业务的同时,发展增值业务,开发新兴业务,促进普遍服务。二是立足于电信业务结构调整,发展互联网产业。三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法律环境、信用和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安全、便捷的在线支付服务平台。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推广面向中小企业、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四是推进电子政务。整合网络资源,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构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数据交换中心、数字认证中心,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开发基础数据资源和办公资源,完善重点业务系统。健全政府与企业、公众互动的门户网站体系,依法开放政务信息,促进办事程序规范。培育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开发利用公益性信息资源。

5.旅游业。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形成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加大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提升旅游产品品位,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多层次的旅游产业体系,使旅游业成为新兴主导产业。将河南建设成为包括游客集散、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信息咨询在内的中原旅游服务中心。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发展各类旅游公司,组建旅游集团,提高旅游组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开发民间手工艺品、名胜古迹纪念品、地方特色产品旅游商品;提高商务酒店档次,完善旅游交通、导游、信息、安全、咨询、投诉服务系统,形成旅游咨询服务网络。

6.文化、体育产业。此类行业虽然目前总量不大,但成长性强,对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品位影响较大。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发掘传统中原文化精华,做好重要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开发,逐步形成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区级文化馆、乡级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建设。壮大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推进文化创新,繁荣文艺创作,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积极创作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河南省文化中心的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

(三)高度重视宣传河南形象,加大招商引资

知名度是一种可贵的无形资产,是吸引外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集聚的重要“引子”。河南省以历史文化名城享誉海内外,近年来,河南省的快速发展态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到河南投资,这既是河南省加大宣传力度的结果,同时他们本身和他们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也是河南形象的宣传员,对宣传河南形象的作用不可低估。要坚持“省外即外”,在认真总结近年来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吸引更多投资者投入河南建设,在为河南省建设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扩大河南的影响力。

(四)建立健全决策体系,完善生产业统计调查和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服务业工作协调领导和办事机构,理顺政府管理部门职能,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出目标,确定主攻方向,把目标分解到单位,把任务落实到人,加强跟踪监测和督查考核,狠抓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

加强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对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完善行业运行状况的监测系统、抽查方式和统计网络。确定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渠道,建立对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社会福利业、体育和娱乐业12个行业大类正常的抽样调查制度,按省、市两级总体分步实施。完善指标体系设置,弥补数据缺口。强化统计调查手段,摸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貌,搞准现代服务业的调查统计数据,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正确决策提供及时服务。以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服务业投资总额比重、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比重、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等为核心指标,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办法,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考核。

[参 考 文 献]

[1]河南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题研究报告之七.河南工业产业集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EB/OL].河南统计网,2007-12

[2]河南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中国统计网,2010-01

商务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现阶段,信息化、网络化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近年来,“互联网+”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进一步加快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脚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不容小觑。研究表明,中国电子商务业正在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中国信息经济的基础。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也是全球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截至2012年6月底,全球网民数为24亿,其中22%来自中国。 

从阿里巴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效果,便可窥见电子商务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作为全球电子商务的领导者,阿里巴巴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之一。超过千万的企业会员与数亿注册会员。2011年中国网商规模已经突破8300万人,淘宝网卖家已经超过600万家。《2010年度网商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交易额为2118亿元,同比增长105.4%。由此可见,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经济贸易方式,细化了传统企业的经济社会分工,信息化、系统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使其生产流程更加清晰、易于管理,优化了组织结构,整合了现有资源等;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刺激了其相关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例如物流服务行业、金融服务行业、信息服务行业、电子商务认证服务行业、电子商务信用服务行业等等,扩大了经济市场,刺激了消费,提高了经济贸易的效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价值,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测度研究可以反映电子商务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所占的地位,可以反映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也可以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预测及决策的支持服务,所以研究存在理论与现实上的双重意义。 

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发展及其内在转变 

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等,这些都是电子商务诞生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消费等各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蒸蒸日上的电子商务产业备受瞩目。 

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促进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从表面上看,电子商务扩大了市场、刺激着消费,提升了国民生产总值;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着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物流服务行业、金融服务行业、信息服务行业、电子商务认证服务行业、电子商务信用服务行业等,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往深层次看,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商务活动的消费方式,细化了工作分工,优化了企业组织结构,大大提高了商务贸易的效率。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发展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局势下,计算机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网络系统也日趋完善,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高效化成了社会的主要特征,电子商务逐渐登上了经济发展的舞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发展表面上的改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二是电子商务相关服务行业的诞生和发展。 

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消费等方面,无论是工农业、国际贸易还是家庭理财、个人购物都能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实现,电子商务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大环境。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贸易的市场不断扩大、产品及服务多元化、服务质量提升、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更是刺激了消费,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民生产总值。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相关服务行业相继发展起来,例如电子商务认证服务行业、电子商务信用服务行业、电子金融服务行业、信息服务行业、物流服务行业等。它们是电子商务的辅助行业,支持着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同时也随着电子商务环境的变化适当革新。电子商务一个行业带动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发展内在转变 

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更加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与革新,电子商务也渐渐从深层次上(即根本上)改变着经济的发展方式:传统商务活动消费方式的改变、工作分工的细化、组织结构的优化、经济贸易效率的提高。 

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逐渐变得多元化、系统化、产业化、信息化,如影随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条形码技术也逐渐完善起来,新形势下的经济贸易也在不断地发展与革新中。 

电子商务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媒介,以电子化方式为消费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经济贸易方式;另外细化了传统企业的经济社会分工、责任具体到人、企业管理系统扁平化促进了企业的科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使其生产流程更加清晰、易于管理,优化了组织结构,整合了现有资源,提高了企业经济贸易的效率。 

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 

电子商务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等各种经济形式的方方面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商务贸易方式之一,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更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一跃成为国民经济最大的增长点。尤其是阿里巴巴美国成功上市,更是创下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交易,仅天猫“双11”一天的交易额,便超过870亿元,宣告着中国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

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中,电子商务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方式之一,也必将是未来重要的贸易方式之一。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商务活动成本高、效率低的现状,刺激了电子商务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变革,扩大了传统商务贸易的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广泛应用在经济发展中的促进效果尤为明显,不仅给传统的商务活动带来了重大变革,而且还缓解了国家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国家GDP的增长,增强了国家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另外,电子商务的出现整合了传统企业的现有资源,优化了传统企业配置,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刺激了其相关服务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蒸蒸日上的电子商务行业。 

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测度分析 

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测度研究可以反映出电子商务目前的发展水平,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测度指标体系分析出电子商务的现状、预测出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另外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测度研究还可作为电子商务企业预算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美国是最早进行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测度研究的国家,目前已拥有较为先进的测度指标体系、科学的测度流程、优秀的测度研究组织,而我国测度研究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测度研究分析,结合基本国情,选择性地吸收国外先进的方法。 

(一)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促进效果的测度流程 

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促进效果的测度流程主要包括:建立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促进效果的测度指标体系,搜集、整理、分析来源真实可靠的相关数据,测度指标及方法的调整,测度实施,测度结果分析。 

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促进效果的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促进效果测度研究的首个步骤,是测度研究的根本。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促进效果测度指标主要有反映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产值、收入的各项指标。 

搜集、整理、分析来源真实的相关数据是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促进效果的测度研究的可靠依据。数据如果失真研究便失去了意义。 

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促进效果的测度研究流程将测度过程标准化,减少了工作中不必要的失误,保证了测度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促进效果测度实证分析 

近年来,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广泛,不但给传统的商务活动带来了一场变革,而且还刺激着其他相关服务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改变了经济贸易方式的同时,还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率,整合了现有资源,优化了组织形式。要想充分了解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促进效果,必须通过严谨的测度研究,分析电子商务目前的发展水平。 

本文主要针对近五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及相关数据进行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促进效果的测度实证分析。建立适当的宏观测度指标体系,搜集、整理、分析近五年的可靠数据,选择适当的测度方法进行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促进效果的测度研究。 

1.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本文主要是从反映电子商务产业规模、收入及产值三个方面测度研究宏观上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主要的测度指标有: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在全社会市场交易规模中的比例、电子商务从业人数在全社会就业总人数中的比例、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与全社会所有从业人员收入的比较、电子商务总产值占国家GDP的比例。 

电子商务的主要形式有三种:B2B、B2C、C2C。其中B2B是指拥有独立的电子商务商城的两个企业之间的贸易合作,比较著名的有:阿里巴巴,慧聪网;B2C是指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商城的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贸易方式,例如京东商城、唯品会、卓越亚马逊、苏宁易购、聚美优品、凡客诚品等;C2C是指一些在购物网站上开店的个人与消费者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贸易,最典型的就是淘宝网了。同样,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是B2B、B2C、C2C这三种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总和。 

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数量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服务行业的从业人数、应用企业电子商务从业人数、政府部门电子商务相关人员数量,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收入也自然是这三方的收入总和。电子商务总产值包括电子商务服务业产值及应用企业电子商务产值。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在全社会市场交易规模中的比例、电子商务从业人数在全社会就业总人数中的比例、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收入占全社会所有从业人员收入的比例、电子商务总产值占国家GDP的比例这四个测度指标是宏观的综合测度指标,可以反映出目前电子商务产业的规模、收入情况、产值,也就是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 

2.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测度方法的调整。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效果的测度,需要汇总、整理与分析大量数据,并以这些数据作为支撑。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本文除了利用了现有来自官方渠道资料外,还整合了部分权威机构的数据信息。统计资料以《中国统计年鉴》为主,以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统计调查报告和市场监测、研究报告为辅。鉴于本文选择以时间节点作为研究对比序列,所以在数据整理中,重点对2010-2014年数据进行了时间跨度的安排。 

《中国统计年鉴》中,全社会就业人数、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指标。除此之外,为了更大限度地提升本次测度的准确性,资料来源方面,还增加了如艾瑞咨询机构的研究数据,《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2014年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报告》以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和《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等。 

根据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促进效果的测度研究,要求正确选择测度指标和测度方法,以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而测度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绩效测度方法、主成分分析测度法、层次分析测度法、数据包络分析测度法、模糊综合测度法等。而本文则选取绩效测度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电子商务行业的业绩、成就分析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促进效果得到的定性或定量测度的方法。它流程复杂、不宜操作,主要适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时,为了提升研究的精确度,本研究在绩效测度的同时,还做出了细微的调整。

最后对来源真实可靠的数据带入相应指标公式中进行测度计算与分析,得出相关的测度研究结论,反映出目前电子商务毕业论文的规模、产值、收入等方面的情况。 

3.测度实施及结果分析。本文表中数据均出自官方及权威机构,来源可靠,可对其进行测度指标计算和分析。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B2B交易额+B2C交易额+C2C交易额 (1) 

全社会市场交易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 (2)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在全社会市场交易规模中的比例=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全社会市场交易规模 (3) 

由表1、表2及式(1)、式(2)、式(3)可得表3所示结果。 

从表3可知,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在全社会市场交易规模的比例逐年增加,且其比重约为市场交易规模的9.96%至15.8%,电子商务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市场交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由表4可知,电子商务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例逐年稳步攀升,并且比例较大,证明了电子商务的规模不断增加,对人们的影响也不断加深,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电子商务就业人员收入比全社会就业人员收入较低,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不同层次的就业人员薪资水平不同,基础服务业的就业人员较多且收入低。表5显示其薪资水平逐年提升。

表6显示电子商务的产值逐年提升,占GDP的比重也不断增加,电子商务促进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3%,电子商务产值每提升1%,GDP即增长0.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进行阐述与测度研究,以测度指标体系的计算分析得出:电子商务的发展蒸蒸日上,其产业规模、收入情况、产值情况大体均反映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作为网络化的新经济活动,电子商务在对于扩大流通、改革管理与市场渠道拓展等方面,体现了内在的作用。而在外在表现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带动了GDP的增长,同时还优化了就业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商务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概念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是我国的提法,在国外没有“现代服务业”这一提法。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出现“现代服务业”的提法,2000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在以后的历届会议中都沿用这一提法。但是,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在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也没有确认现代服务业的界定范围。有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强调“现代服务业”是依赖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起来的

刘志彪等(2001)认为:“现代服务行业是从传统制造业的部分环节分化形成的,是伴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

刘有章、肖腊珍(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区别的,内涵极广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的国民经济新兴领域。”

邱立新、周田君(2005)将现代服务业定义为:“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密集的服务业。”

李江龙(2007)则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显著依赖现代科技手段和组织方式,向社会、企业、政府和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的公司与组织的总称”。

谭仲池(2007)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是指工业产品的大规模消费阶段以后出现快速增长的服务业。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包括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含量与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以上概念基本上都强调了“现代服务业”是依赖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起来的,但是也并不是没有区别的,笔者比较同意谭仲池对“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二、强调“现代服务业”是为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

朱春明(2004)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是指与现代技术密集、产业分工深化和经社会发展相伴的信息服务、研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服务等,但主要是为生产者服务的商业服务业。”

来有为、苏爱珍(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又称为‘现代生产业’,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提供的服务。”

郑吉昌等(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咨询业、信息服务、科技开发、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

晁钢令(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为了满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商务活动(公务活动)的功能强化与职能外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要为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商务活动(公务活动)降低成本、扩展功能、提升效率而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部门。”

以上概念,前两个是着重强调现代服务业是为生产者服务的,后面的两个阐述的比较全面,强调了现代服务业是为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服务的。以上含义的界定仅仅是指出了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并没有指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特点。所以笔者并不同意以上对“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三、强调“现代服务业”分为新崛起的和对传统服务业改造后的两类

常修泽(2005)认为:“现代服务业不同于原有状态的传统服务业”。笔者对其内涵界定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新兴的或新崛起的服务业;二是指“传统服务业”当中经过用新技术、新流程、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改造提升后的那部分服务业。

夏杰长、霍景东(2006)则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其需求主要受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

以上对现代服务业的界定,也是现今比较典型的一种,为许多人所接受,其论述还是比较贴切现实的。

四、强调“现代服务业”分为现代生产和现代消费

黄繁华(2002)在《经济全球化与现代服务业》一书中对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界定为两部分:现代生产和现代消费。现代生产是指应用现代科技和满足生产中间需求的各项服务;现代消费是指主要满足个人提高生活质量和能力扩展所需要的服务。这位学者的定义,虽然在国内很少有学者支持,但是他对现代服务业的界定也不是不无道理的。不过究竟该如何区分生产和消费?其实很难区分,比如说房地产行业,笔者认为既有生产又有消费。

以上对现代服务业的界定,学者们对现代服务业的理解越来越接近其本质。为了能很好地理解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从现有理论归纳的角度分析,现代服务业一般具有五大基本特征:1、高技术性,即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高;2、知识性,即现代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服务,使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3、高增加值性和集群性,即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使服务过程产生知识的增值,而且可以产生服务的规模效应和各种服务相互融合的聚集效应,引起服务的大幅度增值;4、从业人员高素质性,即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大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基础和技术、管理的能力,从而构成了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能力和“白领”、“灰领”阶层的聚集区;5、新兴性,即在时间上是现代兴起的或从过去演变而来的。

对于现代服务业的五大特点的描述,是针对现代服务业整体而言的,但具体到某一实际的服务行业,它可能同时具有五大特点,也可能只具有一两个特点。例如,旅游业的整体行业具有知识性和高增加值性,但缺乏高技术性、高素质性和新兴性,只有诸如航天中心游和未来的太空游之类的科技旅游,才同时具有五大特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志彪,周勤,欧阳良钻.南京市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的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1(增刊).

[2]刘有章,肖腊珍.湖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3.

[3]邱立新,周田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5.3.

[4]李江龙.现代服务业与城市能级提升[J].理论探索,2007.2.

[5]谭仲池,向力力.现代服务业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6]朱春明.关于我国服务业发展中的几个战略问题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4.13.

[7]来有为,苏爱珍.中国现代服务业差距何在[J].科技决策,2004.7.

[8]郑吉昌,夏晴.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4.11.

[9]晃钢令.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4.

[10]常泽修.论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体制创新[J].理论与现代化,2005.4.

商务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突出问题;对策措施

全球经济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向服务业的加速渗透,使服务业不断衍伸出全新的发展方式,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服务,代表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服务部门和行业。它不仅包括现代经济中催生出来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而且也包括现阶段保持高增长势头以及居于较大比重从而具有“现代”意义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专业化商务服务等,同时还包括被信息技术改造从而具有新的核心竞争力的传统服务业,如各种咨询业务、现代物流服务业等。

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服务业经历了“循序渐进”的制度变革过程,从放宽相关服务行业的价格管制,到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特定服务行业领域,再到完成国有服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一)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年攀升

1992年以来,随着服务领域深化改革的全面展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其增加值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首先,现代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从总量上看,现代服务业逐年上升,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其增加值增长迅猛,从2005年的886.7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4 705.86亿元;从结构上看,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05年的8.38%和27.22%分别上升到2014年的13.47%和36.31%。其次,现代服务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显著,其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210.7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312.18万人。

(二)服务业结构转换及升级步伐加快,但整体发展水平偏低

近年来,伴随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出现了积极变化,服务业结构转换与升级趋势已经显现。首先,传统商品流通业比重趋于下降。长期以来,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等商品流通业始终是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的主导。近年来,商品流通业比重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至2014年,上述三大行业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21%。其次,以生产业和社会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已出现快速发展势头。其中,上升幅度比较显著的是信息和软件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教育文化等行业,2014年其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比重达到32.1%。

但是,河南省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2014年河南省经济总量为34 938.24亿元,居第5位,服务业增加值12 961.67亿元,排第7位,但是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为37.1%,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位较低,在生产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与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其发展水平更显不足,与河南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协调,严重制约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河南省服务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市场化改革及政策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地制约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基础薄弱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工业化较为发达的基础上的,与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对众多工业化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现代服务业大规模的发展出现在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换,以及工业化后期,即人均GDP达到6 000美元时,随着知识技术密集型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程度和生产方式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制造业对服务活动的中间需求快速增长,促进了以生产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中以机器装备制造产业对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增长最迅速。纵观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联系。

2009年以来,河南省经济稳步增长,GDP在全国排名中仅次于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稳居第五,已进入经济大省的行列,但人均GDP处于第22位,2014年人均GDP为37 072元(约合5 600美元),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演进阶段,在三次产业的构成中,第二产业比重大,重化工业特征明显,传统产业比重大,资源导向型产业特征突出,产业创新动力相对不足;第三产业规模小,比重低,传统服务业占比高,现代服务业不足,生产业落后,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不强,这些是造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二)服务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滞后

1.服务领域市场准入改革亟待推进。国际经验表明,开放市场准入、建立公开、公平、透明的准入方式,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目前,在一些服务领域准入管理依然沿袭行政性审批方式,不仅准入标准不明确,而且审批程序复杂、透明度较低,特别是在一些垄断行业,不仅准入门槛高,而且存在针对非公经济的歧视性规定,不仅阻碍了服务领域的准入开放进程和竞争机制的引入,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保护了国有垄断局面。严重影响市场准入开放进程,阻碍了服务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自由竞争。

2.服务业监管体制改革明显滞后。随着技术发展和分工深化,产业、技术、产品日益融合,对监管提出综合性、专业性、灵活性和及时性的新要求。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政府更多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专业机构,甚至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传媒的功能,推动监管主体多元化。而现行的对经济领域的监管仍然以政府为主,监管手段单一、行政性手段过多;监管内容不仅涉及准入、运营行为,还延伸到具体的项目、价格、技术等微观领域。从具体行业领域看,在金融、物流、专业服务、互联网、文化创意等具有跨界性、综合性、混业性特征的服务业领域,缺乏统一的监管部门,只要业务涉及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都面临多头监管、交叉监管的情况,严重地影响着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亟待改善

1.税收优惠政策是国际上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通行办法,但是长期以来,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相比,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却非常有限,服务行业税负过重现象依然存在。在财政支持方面,多年来,各级政府支持农业和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引导基金或专项资金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财税支持体系,但是,针对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性资金投入、融资政策支持却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2.在政绩考核方面,各级政府重经济增长轻结构优化,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效果,在制定规划和政策时,往往偏重于鼓励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有很多大项目,对拉动GDP增长的作用较为显著,投资见效快;而服务业虽然也有大项目,但更多的是量大面广的分散性小项目,短期内的投资效果远远不如制造业。

(四)服务领域创新能力不足有待提高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结构升级主要依赖知识、创新、信息、管理、品牌等新型要素或无形资产以及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投入,实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方式创新和服务效率提升,带动现代服务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要素投入和创新驱动方面依然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较多地依赖土地、设施和装备升级等物质要素的投入,而忽视了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品牌建设等创新要素的投入;同时,与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所依赖的知识、信息以及高素质人力资源等要素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特别是在人力资源方面,金融、研发、创意、管理咨询、会计法律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面临中高层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

三、加快发展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迫切任务。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就要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构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格局;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托高端人力资本积累,优化服务业人才结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升级,构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格局

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工业化较为发达、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基础上的,当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后,由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服务业中间需求剧增,带动了以生产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果没有制造业的繁荣和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就会失去发展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河南省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能源资源型低度加工型重化工业产业特征明显,创新动力不足,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能力不强。因此,应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大力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体的制造产业,在实现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构建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格局,是加快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措施。①

(二)加快服务领域制度创新和市场化进程,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1.着力促进服务业监管体制和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与创新。根据不同服务业发展特点和要求,建立包括经济性规制、社会性规制及安全性规制的监管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性审批,重点加强合规性监管和执法力度;积极推进监管主体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行业管理作用,加快形成合理有效的社会化管理机制。同时,加快市场准入方式的改革,建立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制度,拓展服务业发展的空间。

2.继续推进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进程。深化服务领域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和管理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并行发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1.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这在国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已经得到验证,因此,政府在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时,要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服务业,政府不仅要在财政支出中设立专项发展基金,而且还应在信息技术、人力资源、贷款融资方面给予支持;在税收方面,应逐步调整和完善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制度,降低税收负担,建立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

2.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将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引领政府部门在制定规划和招商引资中,向服务业倾斜,从而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四)依托高端人力资本积累,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完善人才培训引进机制

现代服务业是采用高新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发展起来的服务业,主要是依靠知识、创新、信息、管理、品牌等新型要素以及高素质人力资源投入,实现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方面的创新。国际经验表明,只有知识储备丰富、科技含量高、专业化水平高的专业服务人员才能有效地服务于客户,我国依靠大量普通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现有的人力资源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优化服务业人才结构是实现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基础。首先要改变教育导向,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要保持适当比例,优化基础研究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储备比例,提高金融、保险、法律、信息服务等高层次人才比重,培养大批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政府要不断增加人力资源投资,积极培养引进复合型、国际型的服务业高端管理人才,使现代服务业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向重视知识、信息、创新等要素的投入,创新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重视商业模式的运作、服务效率的提升和品牌优势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夏杰长.中国服务业三十年:发展历程、经验总结与改革措施[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6).

[2] 潘海岚.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