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综合体市场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被誉为北京“黄金之角”的西南四环上,由北京中铁华升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铁华升)开发的“诺德”品牌写字楼已获得市场的推崇。今年6月16日,诺德200米超高写字楼正式推向市场。这个建筑不但填补了此处摩天大楼的空缺,也凸显了京西南“黄金之角”的商业价值。
写字楼市场供不应求
据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北京写字楼市场没有新增供应,甲级写字楼租金水平已达国内最高。第一太平戴维斯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租金上涨至每月每平方米298.23元,环比上涨1.27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7.46%。同时,在无新项目入市的情况下,写字楼空置率下降至1.97%,环比降低0.79个百分点。
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研究及顾问咨询部董事王琼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过去北京70%到80%的写字楼需求都是由外企带动,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而现在内资企业的租赁需求已经占据很大比例。“今年1月份北京甲级写字楼租赁成交3.75万平方米总量中,内资企业占比为60%,外资企业为40%。”
中国房地产协会一位高层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北京的写字楼市场最近供不应求,其中大量的购买或租赁客户来自国内企业。这不仅仅体现了中国经济内生动力的可持续性,也可以体现出商业地产的价值洼地。”
在北京众多区域中,西南区域一直被公认为“黄金之角”,诺德中心被视为这一区域的标杆。一位去年购买了诺德中心写字楼的文化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正打算购买刚开盘的诺德超高层写字楼。我的投资计划依然是一部分自用,一部分出租。”
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此前他所购买的写字楼今年涨价了。“这就是升值空间,价值洼地。”
北京诺德置业有限公司是中铁华升的诺德项目公司,公司项目总经理李新春认为北京诺德中心在整个北京的商务地产发展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它的出现填补了京西南地标建筑的空白。同时它也可以说是引领北京南城商务地产发展的一个标杆项目。
“众所周知,北京正在大力发展南城。而就商务地产的发展而言,南城还没有那个项目能够代表南城的商务地产高度,而我们的北京诺德中心,无论是在建筑高度、品质高度、诚信高度都可以说是南城的一个标杆性项目。”李新春说道。
崛起的新地标
纵览全球,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中心,主宰着区域的高度。在北京中央商务区,是国贸三期;在上海陆家嘴商务区,是环球金融中心;在香港中环商务区,是IFC;在纽约曼哈顿商务区,是帝国大厦。
北京诺德中心以打造区域中心为目标,其磅礴的体量以及多元化的业态组成,在整个总部经济区极为罕见。
众所周知,在京城商务地产市场,北京诺德中心自2011年底入市以来,就以升级总部经济区为己任,在2012年中更是取得了一期售罄,热销30亿元的极佳业绩,并在当年就顺利交付使用,成为了众多企业及投资者争相追逐的地标资产。
北京诺德中心2013年6月正式推出200米超高层地标写字楼,标志着诺德中心推出伊始所提出“一个区域、一个中心”的序幕强劲开启。其建成之后将填补京西南超高层建筑的空白,成为目前京西南第一高建筑,以鹤立之势擘画京西南城市天际线、成为总部经济区地标、问鼎京西南商务制高点。
而作为其缔造者的北京中铁华升总经理王景明,自然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铁华升地产先后在全国各地成功开发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项目,其中200米以上的项目就多达5个,例如深圳诺德中心、大连中铁诺德大厦、青岛诺德广场,每一个项目都是区域地标。”
在王景明看来,北京诺德中心也不例外,其落户总部经济区,得益于中铁华升对于这一区域的充分认知以及对于该区域美好未来的憧憬。而北京诺德中心项目正是总部经济区“东进”战略的首个项目,可谓是代表着整个园区总部经济发展的标杆。
王景明说:“众所周知,现代都市促进了城市综合体的诞生,城市综合体的诞生促进了现代都市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作为总部经济区第一个综合体项目,北京诺德中心城市综合体的诞生,也标志着总部经济区将迈入大都市时代,其汇聚高端总部写字楼、总部独栋、国际时尚商业中心、总裁行政公寓、会议中心等多元业态,集高端商务办公、休闲购物、餐饮娱乐、高端会议、高端居住于一体,营造功能完善、业态互补的一站式都市商圈。
同时,200米超高写字楼的落成,无疑将成为整个区域的标杆,这对于园区乃至整个京西南而言都将是一个形象的提升,填补区域缺乏地标性建筑的空白。拥有了良好的形象必然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入主京西南,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地标综合体填补区域空白
作为世界500强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中铁建工集团早在2007年就已进驻总部经济区。这家长期从事重大项目施工和房地产开发的中央企业多年来持续看好总部经济区的发展前景。
在总部经济区全面升级之际,以打造区域中心为目标,将其旗下诺德品牌首个综合体项目——北京诺德中心落户于此,以其45万平米的体量以及200米区域第一高度,当仁不让成为京西南的中心地标。
北京诺德置业有限公司是中铁华升的诺德项目公司。其项目总经理李新春告诉记者:“北京诺德中心可以说是公司的一个标杆性项目,作为诺德品牌‘立足北京,布局中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李新春回忆起一期项目在建时,他每天不止一次地去项目实地探访。他几乎每天都会把每一层都看一遍,以保证能如期竣工。李新春一直对北京诺德中心充满信心:“京西南地区一直被大家称为黄金角,但仍是整个北京城的价值洼地。区域内像诺德中心这样的高端写字楼极其罕见。”
李新春认为,这个项目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区域发展对于项目也是一种利好,项目是在与区域共同发展
诺德置业副总经理刘巍从销售优势角度补充说:“我们有三个具体销售优势。第一就是我们有世界500强中国中铁这个强大的品牌后盾;第二就是我们的超高层写字楼,无疑是展现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的绝佳选择;第三我们契合政府规划,我们希望配合政府打造升级版的总部经济区。”
刘巍认为,这些前景对于进驻的企业而言,在享受国家级科技园区诸多优惠政策的同时,更是坐享未来无限的发展前景,无形中使得自己的资产保值升值。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探究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类建筑空间设计都在蓬勃发展中,并且都有了一定的成绩。本研究着重阐述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类型,指导不同商业综合体不同设计。
1.商业综合体的简单介绍
现代城市商业建筑的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百家争鸣的大体格局。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型商业建筑类型,在城市发展建设潮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复合型现代城市商业设施,整合了包括零售、餐饮、娱乐、酒店等在内的多种商业功能,满足了人们消费生活多方面的需求,并日益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形态来源于街道和广场,一种典型的体现规模效应的产物,其通过统一的开发建设,创造出具有集聚效应的空间载体,从而实现规模上的集约化。大规模的主力店、小型租赁店聚集于一处,给购物者提供了莫大方便,发挥出巨大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商业综合体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街,却又保持着商业活动所必需的空间环境特征,融合了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优势,因此受到公众的欢迎。街道、广场、水系等城市元素被引入到建筑内部;区域、路径、节点、地标、界面这些城市设计要素,也充分地体现在商业设施内部的空间上。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现代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一体化建设中更是向综合化,多功能的方向复合发展。
2.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定义
2.1公共空间的定义
“公共空间” 一般被定义为“由公共权力创建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它包括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交通枢纽、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和体育场地等”。
狭义的公共空间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公共空间设计是指根据建筑所处环境、功能性质、空间形式和投资标准,运用美学原理、审美法则、物质技术手段,创造一个满足人们社会生活和社会特征需求、表现人类文明和进步,并制约和影响着人们观念和行为的特定的公共建筑空间设计环境。可见它即要体现出合理的功能价值,又要能反映出地域特征、历史文脉等文化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空间设计主要表现为高度现代化、智能化、回归自然、空间形式统一和空间风格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力求创造出现代、高效的公共空间形式。
2.2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在发展趋势上承担起更多城市空间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西方传统的广场和我国传统的街道式城市公共空间,其空间范围与以上定义不同,是指介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部功能空间和城市外部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以及各功能之间的转换空间,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渗透性,是综合体内最活跃的空间形式。公共空间是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核心部分,包含了多种社会公共活动,起到疏散人流、促进人们交流、刺激消费的重要作用,同时承担起一部分城市空间的职能。城市商业综合体综合了多种不同业态,而正是由于各种公共空间的存在,不同业态之间才能相互联系,有机互补,形成一个高效率的整体。
3.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点分类
3.1街道式空间
街道式空间主要包括室内步行街、室外步行街、连廊,它属于线性空间,导向性最强,为人流在各功能间的转换起到重要的作用,按其构成形式可以分为直线型、曲线型、折线型。研究表明:亚洲城市中,线形空间占据了公共空间的主导地位。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它往往与点状的广场空间和中庭式空间一同构成空间的主轴线,引导人们从空间的一端过渡到另一端去。街道式空间反映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中主要是指步行街,设计中首先应将它与综合体内其它公共空间进行整体性设计,让使用者感受到建筑本身特有的场所氛围,另外,场所是有限的环境空间,必须被限定后才有意义,例如在我国传统的商业街道空间中,牌坊起到了组织空间的作用,使街道成为封闭性和内聚性的空间,它是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步行环境。
3.2广场式空间
广场式空间主要包括了外广场、内广场,是外向性充分展现的场所类型,常表现出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早期广场是城市的核心部分,作为街道空间放大为人们提供集会、举行仪式的场所。现在广场的尺度明显加大,广场的精神意义逐渐衰退,成为人们流动和展演的场地,场所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广场式空间根据竖向位置的不同分为地面、地下、空中三个层面与城市环境联系,其中,地面层是城市商业综合体最重要的对外出入口,它的合理布置可以高效地引导人员到达综合体的各个功能空间;地下层、空中层可通过设置下沉广场或上升的平台的空间形式使之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一组毫无生气的、超越人体尺度的空矿空间是不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
3.3中庭式空间
中庭式空间主要包括中庭、边庭、天井、庭院等,其空间可大可小,具有内聚性特点,通常位于综合体内部重要节点的位置,起着统领空间以及组织各功能空间的重要作用。人们对中心的体验是与垂直轴密切相关的,在城市商业综合体重要的中庭式节点空间中,往往上下贯通,将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内部结构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视觉感十分强烈的场所,人们可以从任何位置看到每层建筑空间中发生的活动及整体空间的序列变化,同时,通过自动扶梯、电梯等垂直交通设施的合理布置可以使人们在此空间中快速定位,引导人们方便快捷地到达各个空间层面,使之成为综合体的功能转换中心、室内展示中心以及交流中心,是整个建筑空间的部分。
4.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未来发展趋势
商业综合体在功能上的复合化和空间上的城市化,使之成为集购物、社交、娱乐和休憩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街道、广场、公园等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如此,随着通讯技术和传播媒体的发展,人们相互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简化,城市公共空间的传统功能和优势遭到削弱。而此时,具有环境优美、温度适宜、时尚现代、区位优越、标志明显等因素的商业空间散发独特吸引力。商业空间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中公共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同一城市中不同的消费阶层、不同的消费目的也带来了不同的需求,商业类型的多样化是与这种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相对应的。根据服务半径和市场定位的不同,社区型、市区型、城郊型商业综合体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未来发展具有良好趋势。
5.结论
通过本研究的介绍,我们知道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满足不同形式的商业类型,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很广阔,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优点,加快商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目前,国家对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是为了使这个行业更加规范,无论是在住宅地产还是商业地产方面。国家调控实际上是使一些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然后把资金集中在这些企业中。因此,未来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将是优胜劣汰的局面,而这种趋势对整个行业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通过洗牌,留下的将是品质更高,竞争力更强的企业,市场才能更加规范,才能打造出更多在价格、在品质上具有优势,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大势下 切忌“一窝蜂”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这轮洗牌中重要的是先要让自己“活”下来。一方面,首先要认真研究自己的产品,不要出现一窝蜂,比如现在都看好城市综合体,但是它必须有足够的企业经验、人才和资金。从商业角度来讲,传统住宅尤其是社区型的商业实际上也是市场中比较被看好的趋势,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做,并不是大家都来做购物中心,就盲目跟风一起上。所以,比较关注这方面需求的地产商在起步阶段首先要研究的就是自己的产品。
第二是企业能够做到良性循环。不管是从渠道还是产品的销售,拿商业来说,万达是有经验的,我们的商业是只租不售,它能对市场产生一种商业的良性循环,而不是把精力用于销售,如果销售环节出现问题,商业就会出现经营不下去等问题。
未来十年应该是商业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它的发展前景和投资前景都是非常可观的,关键还是怎么样做到良性运作。万达现在做的旅游文化比较多,当然也包括了度假、休闲都在里面,偏重文化为主。
和商业地产一样,在目前的情况下,养老地产也是处于一种被看好的阶段。但是,它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前景,但是缺少分析。目前市面上在这一块成熟或者运作很好的企业比较少,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避免蜂拥而上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调整中 地产渐归理性
在看到这些问题的同时,跳到大的环境来看,房地产市场确实是越来越理性了。尤其是作为我们国家来讲,这个行业没有受到国际上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是我们最大的成就,而且我们很多大的企业,包括万达这样的企业也挺过了这一关,这是非常值得祝贺的事情。2012年的房地产市场前景会更好,这种前景不是虚的东西,一方面商业地产在这种交流、合作互相借鉴的过程中,会有更好的模式和产品出现。另一方面,随着大牌企业的进驻,加上一些不能适应环境的中小企业的被淘汰,市场环境会越来越好。
乔润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
城镇化已经成为下一个阶段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但我认为城镇化并不是新问题。我们前十年、前三十年一直都在推进,如果继续走老路,城镇化不一定能够成为我们的最大红利,还有可能产生风险。如果延续以往的路子,由快速城镇化所导致的高房价、农民工不公平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就会进一步涌现。由于缺乏透明造成的金融风险也会带来,由于建筑能耗高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土地污染、河流水源污染问题也会有风险。由于城市扩张模式占用大量的耕地,我们的粮食也有风险。如果继续走老路,风险非常大。二战以来的经验表明,除了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成功进行了城镇化并实现了现代化之外,在很多的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虽然很高,农民也大量进城,不仅没有促进经济发展,反而陷入了中等收入的陷阱。
所以说,我们的城镇化一定是新型的。这新型是指不能走老路,一定要转型升级。根据我的理解,城镇化应该有4个重点:第一,新型城镇化一定是一个体制变革的过程,比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改革;第二,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改变过去人口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过度积聚的现象,是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过程;第三,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过程,由过去的粗放发展、污染发展向绿色、低碳、智慧的方向发展;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城镇化一定是一个包容式、分享的过程,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是城镇化的重中之重。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房地产业存在哪些机遇?
接二连三产业综合体 和二产接着又和三产连着,不仅仅是生产业,还包括小型的科技公司、创意集团、文化产业、旅游公司等,这在中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过去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主要处于产业链的中间,就是搞生产。产业链前端的高附加值部分,从设计和策划开始,全部是在国外。现在要搞中国版的产业升级城市,就是将这个产业作全面发展,需要做文化、创意、科技、培训以及人力资源的提升。这一块我们需要大力解决,首先需要闯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我把它概括为接二连三,二产接着,连着三产。
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绿色产业 这是未来的新型产业,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以健康产业为例,健康地产在中国基本上没有。谁如果能解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在京沪看病的问题,把商业地产开到某个地方,人们不再集中北京、上海看病,你这个产业不就做成了吗?麦肯锡咨询公司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医疗市场价值预计高达1万亿美元。我国的医疗市场是全世界增长最为强劲的市场,所以说健康地产、养老地产,发展前景广阔,需要房地产投入。
2006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刘晓钟工作室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合作了华远地产和西安立丰集团共同开发的首个项目:西安1001厂改造项目,这是一个集商业、娱乐、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设计对于现代建筑融入传统文化、提升生活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项目背景的优势和挑战
项目位于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外,这里是西安小寨商圈核心,商业环境成熟。用地向西为高新区,新的办公楼、总部基地以及住宅区不断涌现,潜在消费市场预示着小寨商圈今后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南城是西安传统的高校区,人口密集程度和整体知识层次高,加上完善的生活配套,便捷的交通以及无限的升值潜力,使南城成为西安人理想中最适宜居住的地方。这都使开发商及建筑师对项目充满了期望。华远地产将迈向西部市场的第一步选在西安小寨显示了对于当地地产发展的洞察力。
在传统文化积淀厚重的城市,建造一个高密度的城市综合体无疑是一种挑战,前期对项目的分析和设问显得至关重要。分析认为,有三个方面应该得到关注,并应妥善解决。首先是城市设计的问题。西安城市具有鲜明的特点,在高容积率的情况下,如何塑造丰富的城市空间以及具有西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态和城市界面,将成为贯穿设计始终的线索。其次是高容积率问题。项目用地有限,6.5的容积率将复杂功能的有序排布以及用地三维空间的合理利用提到关键位置。第三,合理划分用地的问题。该项目是由北京华远地产及西安立丰集团作为资方与土地方总参第1001厂三方合作,设计要求用地中须划定0.86ha给予1001厂作为还建用地,其上建设还建住宅和商业。合理的用地划分是方案可行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上述三个问题的综合解决贯穿了本方案的总体规划,建筑平面以及立面造型设计。建筑设计体现了对城市传统空间的认知
西安传统城市中围合布局占有重要的地位,城市如此,每个街区也是如此。“围合”体现了一种内敛的性格和“内藏天地”的精神取向。中国人将这种精神用到了极致,大到长城,小到合院式的民居。以至于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城市就是“围墙”的城市。“围合”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城市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一点在西安显得更加突出。传统城市的建筑群体布局,应当反映特色空间形态,在不同功能单元的共同组织下,形成对城市空间以及群体内部空间的界定。
通过对设计任务书的解读,建筑群体主要由四类功能构成――高层公寓、高层还建住宅、高层销售住宅以及商业裙房。四类功能相对独立,都需要直接的对外出入口。首先,高层公寓及商业更多需要对外的形象,应该邻近城市道路。北侧小寨西路商业氛围浓厚,西侧含光路是交通干道,因此将商业出入口设在北侧,公寓设在西侧。其次,还建住宅以及销售住宅是内向型的功能,需要回避喧闹的外部城市空间。因此考虑将两者延东侧及南侧布置,以获得安静的内部环境和充足的日照。如此的围合布局,四大功能各得其所,流线明确,同时便于塑造良好的群体内空间。
总图布局中重要线索之一就是对还建用地的划分。划分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首先,需要保证两块土地的完整性及使用效率。其次,还建用地的位置要满足还建住宅的独立使用以及商业建筑的价值体现。最后,用地划分需要考虑两侧商业的结合,同时便于今后独立经营。通过多方案的比较,最终将还建用地置于项目东北部。这里北邻小寨西路,东邻城市规划路,交通便利。还建商业具有良好的临街商业面。同时有一条长边与西侧的持有商业结合。上部的住宅避开了喧闹的十字路口和商业广场,南北向的板式塔楼拥有良好的日照。还建住宅和商业可以围合院落,拥有独立的内环境,便于经营和管理。该用地划分方式得到了厂方职代会的一致认可。
由此,确定销售住宅宜位于用地南侧,为板式高层,这里具有充足的日照且有条件形成独立住宅入口和内环境。商业主于北部,货流延销售住宅与商业主体间的内街解决,分为地上(大型货柜车)及地下(厢式小货车)两种方式。各流线清晰明确,互不干扰,保证了复杂的综合体的正常运行。
本项目建筑覆盖率接近60%,外部空间十分有限。设计着眼于建筑群体内部空间的塑造。由于西安每年有较长时间的室外活动期,方案在高层建筑围合的“U”型空间中,布置了两个屋顶花园,为公寓和还建住宅住户提供了优美的室外环境,漫步其中,已经忽略了身处闹市。这也成为了方案的亮点。为了强化销售住宅的品质,建筑师将其独立处理,在住宅南侧设计了结合入口空间的院落型景观,住宅北侧结合商业后台,布置了大面积的种植绿化,减小了商业对于住宅的影响。同时,两处屋顶绿化,也为高层住户提供了极佳的可视景观。群体内部空间的立体化塑造,改善了居住环境,提升了整体品质,这对于在复杂综合体中建设高品质住宅十分重要,使西安1001厂项目具备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综合体的鲜明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1001厂拆迁问题的影响,总图曾经修改了另外一版方案,除还建用地位置加以调整之外,最大变化在于将销售住宅形成自身围合的独立环境,不仅更加提高居住的品质,更丰富了总图布局的空间层次,对围合空间作了进一步的诠释。但由于一些原因,最终确定了原方案。设计在完善过程中也将修改方案中对多重围合的理解加以应用。
与总图不同的是,建筑平面设计着眼于在围合中对内部空间灵活使用的塑造。项目的商业平面由于市场的原因而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建筑师对此提出了“灵活空间”的解决方式。平面设计综合考虑建筑轮廓、消防疏散以及可能的商业布局,将疏散楼梯延四周布置,为今后的商业平面创造了很大的设计空间。由于商业楼层面积过大,建筑师在持有商业与还建商业之间设计了一层高的室外商业街。这有效地解决了首层疏散问题,增加了首层入口空间和临街店铺的面积,便于交通组织,提高商业价值。因其仅为一层高,对楼层商业整体性的影响非常小,更会通过挑空中厅形成极具趣味的空间。同时更具实际意义的是由于它的存在使还建商业与持有商业独立经营成为可能。
建筑外观体现对传统城市记忆的提取
城墙是“围合”空间的构成要素。对于城墙的体验给了建筑师以灵感。城墙由城门、垛口、角楼等一系列设施构成。这些元素形成了人们心中对古城墙的认知。设计对元素进行重构,以“城墙印象”为概念,汲取其神韵,感受古城墙带来的厚重与灵动的完美结合。
建筑群体造型处理关键是整体性。西安1001厂项目在形体塑造上采用了类似城墙主体的几何形体组合,简洁明快,形体挺拔。城市天际线错落有致,犹如垛口,富有韵律,体现了印象中古城墙那厚重、大气的形象和不凡的气魄。建筑色彩采用西安具有代表性的土黄以及灰色的组合,是对城市整体性的回应。
建筑单体的立面处理,首先表达了对城墙墙面肌理的解读,错动的砌筑工艺形成了统一的大秩序,稳重且灵活。建筑师将这种元素运用不同手法进行表达。公寓的立面中以窗为“砖”、以墙为“缝”,商业立面中以墙为“砖”,以窗为“缝”,类似的处理在住宅中也有体现。这既满足了甲方对立面虚实度的要求,又求得了整体性。夜晚时分,跳动的灯光使群体沿城市干道形成了“光之墙”,这是对“城墙印象”的经典诠释。
为使设计概念更加完整、生动,建筑师将对城墙的印象反映到了每个细节处理。例如住宅的顶部,设计为突出屋顶的玻璃盒子,夜景中玲珑剔透,是对群体天际线的最佳点缀,使人联想到城墙的角楼,稳重中不失活泼。其次是裙房的商业入口设计。“主城门”是位于西北角的商业主入口。由穿孔铝板结合玻璃幕墙构成的楔形体使其更具气势和强大的吸引力。夜晚,大型的LED显示屏烘托了商业气氛,内部灯光透过楔形体投射到广场中,更富活力。北侧的商业次入口及西侧的公寓入口均采用柱廊的形式。其形成的灰空间,将城市融入到了建筑之中。内侧的玻璃幕墙投射了商业空间的活动,建筑内空间与城市空间在此处产生了互动,这正是现代商业设计所倡导的。人的活动为建筑提供了一幅动态的立面,使这座印象中的“城墙”具有了生命的活力。
结语
西安城市的特殊性,促使了建筑师去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的建筑语言去融入传统的城市文化之中,西安1001厂项目是一种尝试。从城墙中提取灵感,用写意的手法去解读城市空间、城市文化和城市印象。在西安“城市复兴”的大环境中,建筑师有责任去创造既体现传统文化,有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建筑,使西安城继续保持其几百年来一贯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