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教学,影视多媒体技术,整合运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程度成为学校实现现代化变革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使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给予影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到艺术教学而言,影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和艺术教学的特点相融合,从而实现艺术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本文以影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艺术教学中影视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运用的有效路径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一、影视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影视多媒体技术不是简单对各种信息媒体的结合,它是通过把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进行有机地融合,再由操作人员对计算机进行操控,从而完成将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可以说,影视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在计算机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实现了计算机应用范围从实验室或办公室到全社会通用的工具的转变,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影视多媒体技术应被广泛引用到学校的日常的教学中去,并成为是否完成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影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它的特点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动形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固然要把知识的传授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却是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之一。如果教学方法过于刻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利于他们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升。而影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有着化枯燥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的妙用。学生学习的热情被有效地激发,他们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动力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有助学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丰富教学资源。众所周知,信息是构成知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教学的本质目的就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的有效传递。而传统的通过黑板来展现教学内容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受黑板版面的限制,更受课时的限制,而影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避免了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为丰富知识的传递成为了可能,在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二、艺术教学中影视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运用的有效路径

艺术教学中影视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运用的有效路径,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使教学知识量变得非常丰富、有助于实施案例教学法、给予学生更为广泛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适应现代化能力的提升,具体内容如下:

(一)使教学知识量变得非常丰富。影视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不论是应用于哪个教学科目,这个特点都得到了很好证明。教学知识量变得丰富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快速的对知识进行检索,方便课堂教学临时进行的信息查找,非常便捷。教师在进行课件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专业的特点,从而实现高效的艺术课堂。

(二)有助于实施案例教学法。通过影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对大量的案例进行播放,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这些作品中的艺术气息,能够让学生在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中,加深对自己专业知识的理解。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这是它所不具备的优势,传统教学模式因受到各种教学条件的制约,比如,若是把案例写在黑板上,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同时,还受到黑板版面大小的限制,若是教师只是对这些案例简单的读一下,学生对其中的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充分的掌握和理解,教学效果也十分不理想。而艺术学习作为一门视觉化的学习,这个学习过程可以说是将实用和艺术所进行地有机融合。由此可见,艺术教学和其他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那就是艺术知识和形象是分不开的,因此,很多知识只是依靠教师口头表述无法传递其实质的,特别像形式美感、独特创意以及意境的营造这些内容更是无法言说的秘密。而影视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可以把较为抽象的知识变得生活形象,非常具体,有利于情景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顺利完成艺术知识的传递,从而达到艺术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的目的。

(三)给予学生更为广泛的想象空间。正如上文所述,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枯燥的文字和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和图片的方式来展现出来,还能播放音乐,这就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给学生了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影视多媒体对艺术作品的播放,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是对作品表象的理解,更是对表象的延伸和想象,从而深刻地感受艺术作品中艺术气息和情感,有利于学生艺术水平以及鉴赏能力的提升。

(四)促进学生适应现代化能力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总是被隔绝在教室里面,无法和外部世界建立有效地连接,可以说,这种距离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难被打破。而影视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整合运用,使学生接触到了新技术、新观念以及新知识等,因此,有效促进了学生适应现代化能力的提升,更拉近了他们和时代的距离。

结束语:总而言之,影视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是艺术教学的迎合时代要求的重要手段。虽然,多媒体教学的研究还没有完善,在应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诸多的问题,但是,其应用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在艺术教学中的高效应用是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的。

参考文献:

[1]吴维敏.艺术学院多媒体艺术教学的思考[J].装饰,2006,(06).

[2]杨璐.多媒体对艺术教学的辅助之益[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8).

[3]孙.浅谈多媒体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5,(03).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范文第2篇

    一、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历程

    现代影视技术的发展从技术角度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模拟影视技术、数字影视技术和多媒体影视技术。模拟影视技术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磁带录像技术,它彻底改变了以往磁带记录仅限于声音的历史,使得声音和图像在磁带这一大众化媒体上完美结合。磁带录像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最流行的视听记录存储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的第一个里程碑。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光盘存储技术是数字影视技术的代表。目前,以vcd视频光盘为主导的产品已对磁带录像产品造成巨大冲击,而数字dvd视盘给人们带来了远比磁带录像更高质量的视听享受,其发展潜力更加巨大。数字影视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的又一里程碑。

    以上所述影视制作技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由于都没有与计算机发生联系,都属于单媒体影视技术范畴。到了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功能进一步强大、硬盘存储容量也显著提高,同时声音和图像的数据压缩标准也得以确定,计算机已能够对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等所有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直到这时,现代影视技术才进人了多媒体时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推动现代影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级阶段,为影视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多媒体视听产业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是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视频技术为核心的一门综合性影视技术。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涉及的技术层面很多,如多媒体制作、数字摄录像、数字影像、网络视频、光盘存储、计算机非线性编辑以及多媒体动画等视听应用新技术。大型计算机、数字智能化摄像机、编辑机、视频切换台、数字三维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先进电视设备的问世,将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二、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对传统影视制作的影响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体现在硬件设备平台的变革与创作空间的扩展上。

    传统的模拟特技编辑系统至少需要三台编辑录像机、控制台、特技台、调音台和字幕机等设备,繁多的设备及大量的视音频连接电缆常会因简单的机械故障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还会出现器件老化、端口参数不匹配等问题,造成视频信号的较大衰减,严重影响视觉效果。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非线性数字化编辑系统,把模拟设备的所有功能都包容在硬件和软件中,省去了大量的外围设备,进而节约了大量设备购置与维护经费。外围设备数量减少,系统连接变得相对简单,系统的稳定性将得以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非线性数字化编辑系统中,节目素材存储于计算机,最终的节目技术质量不会因制作中不断的修改而造成信号损失。

    在影视节目的创作方面,自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人影视制作领域,数字影视就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占据了艺术创作的重要地位。在轰动全球的经典巨片中,精彩的电脑特技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三维数字动画无疑成为了影视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由于计算机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实时产生编辑场景和画面,使得创作方式更加灵活。在工作中,导演可以随时方便地修正已编辑完成的段落,甚至利用相同的素材,方便地剪辑出不同创作思路的作品。

    三、适应影视制作方式的变革,为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多做贡献

1.电化教学片在设计与制作上的一些基本原则

    利用现代多媒体影视编辑系统制作教学片与教学软件是多媒体影视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主要成果和标志。电化教学片有一个特点—媒体多样性:有实地拍摄镜头、文字图表、图形图像、二维/三维动画、字幕解说、现场音效、后期配音及图表或动画与实地拍摄镜头的叠加。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使我们摆脱了传统编辑系统繁琐的操作,把更多的精力从技术操作转移到艺术创作上来,令我们的创作更加轻松自如。但是应该注意,我们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尽情发挥我们的创作激情的同时,不能忽视电化教学片创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首先,电化教学片在内容设计方面,必须以教育性和科学性为宗旨,内容必须与教材一致,不得随心所欲地夸张、臆造。形式要生动、形象、直观、富有吸引力;在制作方面,艺术性与技术性必须服从于教育性与科学性,追求“真实无技巧”的高境界,必须用技巧的地方,应尽量做到不露痕迹。其次,在具体制作时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画面与声音的设计:画面、解说、音响和配乐要做到内容精炼、言简意赅。只表现与主体最有关的内容,删除一切无关的或可有可无的内容。

    画面的组接:画面组接要力求流畅,自然无跳动感,要注意色彩和亮度的协调。

    图形与动画:运用适度的抽象视觉符号比运用真实具体的视觉符号的效果会更好。如合理地使用箭头、方框、圆圈、结构框图、流程图等,有时更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形象思维。

    2.成品的输出

    从前,影视作品在发展,只能输出到录像带(分专业带和家用带)。专业带录制质量较高,信号清晰;家用带信号录制质量较低,观看效果也大打折扣。现在,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数字视频记录标准的制定,我们在采用传统记录媒体的同时,还可以把节目输出为vcd或dvd的形式。这两种载体有保存时间长(是录像带的几倍)、信号不易损失、易于拷贝、携带方便等特点。特别在dvd机大量普及的今天,基本可以做到随处播放。从制作成本考虑,目前,dvd空白盘的价格已远远低于家用录像带的价格,dvd拷贝机的价格也大大降低,所以单片dvd的制作成本已低于家用录像带的制作成本,而dyd的信号质量远远超过家用录像带的质量。随着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evd,hdv技术的出现,数字视频已形成了短期内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在今后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工作中,采用数字dvd作为传播载体时机已经成熟。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把由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的电化教材向专业带输出的同时,还应考虑在非线性编辑的时间线上直接进行符合dvd标准的mpegii的压缩,并完成dvd母盘的制作。这样,可以避免今后制作dvd时,利用录像带作为信号源再次采集与压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制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中,电子编辑、特技、字幕、音乐合成等工作由分工不同的多个技术人员完成。如今,电视技术进人多媒体制作时代,特技编辑、音响效果、字幕及图形创作已被集成为一体。因此,制作人员以往纯技术性的技能已远远不够,需要全方位地融技术与艺术于一身。这就要求我们从事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工作的电化教育人员必须注重和加强自身对音乐、美术以及综合艺术方面的学习和提高,以适应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掌握基本编辑软件使用技巧的同时,还要掌握相关制作软件的使用,如:平面设计、视频合成、三维动画等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的优势,集各种软件所长、创造性地制作出高水准的电化教材。

    4.发挥网络优势,拓展电化教材的影响领域

    如今,internet风靡世界,极大地促进了多媒体网络影视技术的发展,远程网络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如何适应本系统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的需要,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电化教材是摆在我们电教工作者面前新的课题。可以预期,能够适应视频点播等双向业务要求的电化教材制作技术与环境将得到逐步发展和改善。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 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184-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的学习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层次的教学过程。这就促使教学改革发生了一次高速的飞跃。此种形式下,大学英语旧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成为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得到的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自2006年以来如何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中日益受到英语教师的关注,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点项目。迄今为止的关于多媒体技术对英语教学影响的研究使我们对多媒体技术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较为清晰的认识;对大学英语改革内涵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研究多媒体技术如何有机的和大学英语课堂相结合奠定了初步的、坚实的基础。

国外资料的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从美国于1959年生产出第一台用于辅助教学的计算机到现在,CAI的理论基础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以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他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CAI的主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这为CAI的普及和推广运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最佳阵地。主要由教师、学生、信息三要素组成,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灵活轻松的英语课堂互动环境,对学生信息的输入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都是良好的锻炼。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永远是广大教师关注的课题。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由学生参与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参与的数量较少。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默默地接受信息。再加上学生本身的惰性,信息的处理和输出程度更差。特别是对英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能否被激发与教师的课堂设计和组织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学生们是愿意参与到一些能够自由发挥的活动中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是信息传送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控制课堂。粉笔,课本,纸质教案是教学的主要工具。迄今为止大部分的英语教学仍沿用这种方式。这种条件下的课堂环境使信息量的传送受到制约。科技发展的今天,信息形式不仅仅是文字式,信息以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出现。纸质教案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对信息承载的要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课件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于一体,形象、直观、高效地传送信息。多媒体课件在提高课堂效果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多媒体课件可以应用到课文的导入部分,增加导入内容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比如教授《新视野大学英语4》第二单元卓别林一课时,导入部分就可以放映他的电影《摩登时代》3-5分钟,然后就卓别林在电影中的表演特色进行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增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度,自然而然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中。

多媒体课件中的有声资料为英语学习者提供模仿素材。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需要真实大量的模仿材料。多媒体没有应用之前,教师多用录音机为学生播放英语供学生模仿。这种练习过于机械,只适合初级的语音练习阶段。多媒体技术使原版的英文电影和电视剧成为语言学习的工具。通过播放故事性兼趣味性强的影视剧情,为学生创造真实自然的英语语言环境和学习氛围,训练学生的语言听说基本功。首先,采取多样的信息输入手段,即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包括声音、图像和文字,进行多样化的信息输入训练,使学生在视和听的交互作用下强化接收信息的能力;然后通过灵活实用的听力理解拓展练习来不断提高学生捕捉获取信息的能力。最后在信息输出层面通过各种互动性口语表达训练,在学生理解影视内容并进行了拓展性补充阅读后,提炼有文化的内涵的各种不同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以影视剧为基础进行模仿演绎或创新性演绎,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听说技能。比如模仿《狮子王》中的人物对话。经过实践的检验这种练习更为学生喜欢。

多媒体技术不仅仅使用于听说环节,大学英语精读课中对于文章的理解部分也可以用到多媒体课件。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三单元中对于美国福利制度的理解部分,就可以用图形配文字使用简单的动画来演示。英语教师根据图型让学生做简单的复述,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迅速、直观。

多媒体在课文的背景知识介绍方面提高了信息的输入数量和速度。多媒体课件中信息的承载量是纸质教案无法比拟的。背景知识的介绍。课文内容的扩展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完成。浩瀚的互联网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把和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加入到多媒体课件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扩展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把课堂上无法消化和理解的问题留给学生,安排学生在课后寻找答案。

多媒体技术还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软件中的自主学习部分,让学生自己去搜寻资料、解决问题、完成信息的处理过程。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动手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堂上演示。

多媒体中的网络资源可以用于教师作业布置、作业的查收和批改。利用网络进行课后作业的传递为教师和学生节省了大部分时间,网络资源也为师生间的沟通创造了条件。但是,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1.多媒体课件如果制作过于花哨则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由于英语教学经常追求生动和形象。为把课件形式设计得丰富多样,经常需要插入一些动画以及使用过于花哨的课件背景。这些都违背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知规律,很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动画和背景上,而忽视教学内容,影响教学质量。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花哨内容。课件的形象和生动是以学生“学”为目的,该平实的地方一定要平实,适当地插入动画或视频。

2.多媒体课件如果播放过快不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多媒体课件可以承载大量的知识,而且事先输入好内容。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容易不自觉地加快播放速度。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过程,幻灯片的快速浏览,使学生缺乏思考的机会,整个课堂沦为满堂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注意适当的停顿,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堂教学仍然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课堂活动,教师提问以及对课件内容适当的讲解都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外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发现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来临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科技和教育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和研究的热点,对于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的结合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其前景是无限广阔的。要想合理使用这一手段,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广大英语教师要具有时代精神,转变思想,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理论和教育理念,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知识,以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顾小清.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2).

[2]徐飞.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5,(2).

[3]张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3,(4).

[4]钟浩.创新教师培训模式适应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导刊,2005,(2).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 合作要素分析 计算机类专业 软件技术

[作者简介]孙勇(1974-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媒体技术、信息技术、高等教育。(浙江 杭州 31001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课题“基于合作要素分析的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ZW59011210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24-02

近几年,国内相关专家和学者做了很多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研究,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研究通常包括:教学工厂、顶岗实习、厂中校、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服务外包等。以上所述校企合作的模式,是从校企合作的教学时间安排、合作场地、学生就业、教学内容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也有人按校企双方的合作深入程度将校企合作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类型。这些分类方式抓住校企合作的某一特点进行分类,并被各方广泛使用,但是这些基于不同维度的分类方法却存在以下问题:(1)在说明校企合作模式时只注重了校企合作的单一特点,缺乏对内在合作要素的整体分析,造成即使是所谓同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但在实施中差距很大的情况。(2)校企合作模式未针对计算机类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某专业合适的校企合作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别的专业,造成盲目在不同专业中推行某一成功校企合作模式的情况。(3)评价校企合作效果时关注内容太多,未从内在合作要素入手,评价难以深入。

计算机类专业众多,为了便于分析研究,本项目以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三个有代表性的专业为例进行分析研究。软件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专业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网络集成与工程监理、Web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的高级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基础,能够进行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熟练掌握数字媒体的制作基础,技术与艺术并重的高级人才。这三个专业面向的岗位,实施的课程和校企合作的项目包括了主要的计算机类专业的情况,具有典型的研究意义。

一、合作要素分析

根据专业对IT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入手,提取校企合作育人办学的合作要素,主要可以分为硬件要素、软件要素、文化理念要素三个方面。

1.硬件要素主要由场地要素和设备要素组成。场地要素主要包括生产场地(流水线)和教学场地。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为主,流水线似的生产不一定指生产车间里的机械手工操作,在IT类的专业中更明显地表现为对专业技能的一些具有固定模式的基本操作,如根据图片建立三维模型、根据已搭建的网站模型制作类似网站等。学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场所,除了请企业资深员工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之外,还包括对企业员工培训等各种社会服务。基于场地要素的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共同发挥对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等作用。

设备要素的合作主要包括生产研发设备和办公设备。IT类专业的生产与研发对设备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就涉及图形图像处理专业设备、视频拍摄与制作的影视器材、音控设备等。办公设备的合作通常见于小型工作室中,提供对工作室日常运营的保障。

2.软件要素主要由人员要素和技术要素组成。在人员合作要素的研究上,可以进一步将其分解。根据受益主体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人员合作要素进一步划分为学校的学生、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员工。学生以顶岗实习、参与项目开发、接受企业教师的培训等方式提高实践能力。教师以顶岗实践、参与项目研发等实践活动以及为企业员工培训、指导项目研发等社会服务为平台进行合作。而企业员工主要参与的合作方式为指导学生、共同研发项目以及技术指导等。

创意和技术的合作是作为校企深度合作的核心内容。IT专业在选择合作形式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合作主体受益的情况,更要综合考虑技术方面的合作深度。而根据能力层次的水平进一步划分之后,我们可以将技术要素分解为技能、技术、工程与研发四个层次。技能水平通常停留在制作与操作层面,与技术水平相比,设计与策划等综合职业能力所占的比重较少。技术一般是理论知识较强,适用面较广,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再创造的能力。而工程,则需要组建一个团队,在一个较长时间周期内进行项目统筹、实施、验收等一系列协作活动的过程。除了具备专业技能之外,还需对项目管理、生产实施、决策分析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当然,高职院校也一向支持在产学研中求进步,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可以通过共同研发项目、攻克关键技术等方式进行合作。这个能力水平层次的划分需建立在培养目标、企业状况等因素之上。

3.文化理念要素主要由校园文化要素和企业文化要素组成。校企实现文化融通,推进了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接轨。显而易见,学生会较深程度地受到校园文化多方面的辐射与熏陶。作为学生来说,当接受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时,接触到企业文化,确立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对职业的认知,明确职业规划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体会管理模式。学生接受校企合作育人,体会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奠定基础,提高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纪律、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其二,提高职业兴趣。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生产与开发,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教育如不注意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可和兴趣,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从事低层次实践工作后产生职业倦怠,丧失了对职业前景的期望,最终导致人才流失。其三,规划职业发展。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其中之一就是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从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进程和职业发展路径出发,不仅可以对自己的学业作一个详细的分析与计划,更能用长远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结合合作要素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将以典型的IT类专业(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为例,分析计算类不同专业对校企合作要素的不同要求。

网络专业需要网络设备、服务器等设备进行教学,但企业生产主要在各个具体的施工现场,校企合作开展基于真实项目的顶岗实习和生产性实训一般都在不同客户的现场网络设备进行调试、管理、维护。由此可以发现,在网络组建、维护、信息安全等专业培养中,场地和设备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如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开展类似“订单班”的校企合作,培养从事“华三”网络的维护、管理人才。在这些校企合作中,网络专业中设备是校企合作的关键要素,这些校企合作都围绕某种品牌网络设备来开展。事实上,市场上的网络设备的主要品牌不多。各个品牌之间的技术原理相同,对教师来说并没有什么技术门槛,人员要素并不突出,但是不同设备具体的操作命令和使用界面还是有较大的差别。对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实际动手能力是培养的关键,对这些设备的使用是关键。因此,虽然表面看来有不同模式的校企合作,但从校企合作要素分析,硬件要素中的设备要素就成为校企合作的关键。

在明确网络专业校企合作的要素后,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网络设备的供应商进行校企合作。这类成功的案例非常多,很多品牌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培养潜在的客户,推出了包括设备、教材、实训项目在内的完整的教学包,这对专业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十分有利。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对软件专业来说,从硬件要素进行校企合作、开设“校中厂”企业在获取场地设备等硬件要素的利益后,并不能完全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往往出现只利用水平较高的学生生产,让水平不够的学生打杂的情况。因此,教师和技术是校企合作的关键要素。在这类校企合作中应注意让教师深度参与。如江苏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信息系软件专业开展了“对日软件外包”的校企合作,主要培养学生的日语能力和初级编程、测试能力。这是软件专业较为典型的校企合作形式,从中可以发现场地设备的硬件要素并不重要,关键的要素是人员、技术的软件要素,以及将学校的校园文化与日本软件公司企业文化进行融合的文化要素。教师是人员要素中的关键要素,带领学生完成初级的程序编写和测试是关键的技术要素。

在明确软件要素是校企合作关键要素的前提下,则应该把教师放在校企合作的主体地位,利用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技术水平。让教师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带领学生完成真实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软件企业和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情况,并将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用于实践教学中。

对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来说,不少学校采用了“工作室”或“项目训练营”“指导工作室”等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校企合作模式有很多共同点,其中设备和技术是校企合作的关键要素。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对图形图像处理、数字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影视编辑等方面都涉及安装有专业处理软件的计算机设备,摄影摄像等还包含较多的摄录设备、摄影棚等专业的硬件设施和场地设备。与网络专业不同的是,不同品牌的设备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比如,不同的摄影摄像设备不但成像原理相同,操作方法也大同小异,在社会的岗位需求上也没有对掌握某种特定品牌设备的要求。因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时对硬件要素的需求介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之间。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时又有与软件专业类似的情况,对教师和技术要求比较高。

在明确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要求的前提下,应该注意在校企合作中突出设备、教师、技术要素,培养具有把握和驾驭专业知识的手段和能力,对本专业的发展和未来具有较强前瞻性的师资力量。同时配备必需的设备器材。

从校企合作要素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把握不同专业的合作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把握校企合作的基础,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曹根基,裴智民.基于“工作站”的高职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1(13).

[2]刘夏,陈谊楠,徐万胥.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职业时空,2011(6).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性能计算;数字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889-03

1 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是以我校计算机学院2009年申办的“数字媒体技术”新专业和“油气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为支撑进行建设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隶属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是2009年申办的新专业。专业定位是培养“技术为主导,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因此,本专业的学生不仅将学习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还需要接受数字媒体开发所需要的软件技术与艺术设计的基本训练,借助于计算机的广告动画、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电子出版、多媒体及远程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制作、电视电影的特技制作、电子游戏设计制作、虚拟现实中的各种媒体表现,掌握必备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编程技术,能进行网站整体形象设计与策划、网络动画、网络广告、网络视音频艺术设计与制作,掌握面向网络环境、新型交互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形成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毕业后可服务于与IT有关的各大门户网站、网络公司、电视台或电台网站、广告制作公司、电子音像出版社、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制作公司、电脑视音频娱乐产品开发与制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开发与制作公司等与各种数字设计、媒体制作和传播等工作。

“油气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石油行业各类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建模方法、系统开发、系统集成和系统支撑技术等规律性问题,为以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石油行业各类信息系统提供科学的开发方法、管理手段及有关的工具、标准、规范等。经过近八年的努力,实现了研究中心(实验室)在科研项目和经费(包括纵向课题)、科研文章(包括核心期刊)、专著和教材等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术梯队和有一定特色的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

2 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平台建设本着坚持“拓宽专业、加强基础、提高能力、注重素质”的教改思路,在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学科与学科、长远和当前的关系的基础上,搞好整体设计布局,进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增加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室的扩容、改造和建设,提升实验条件,提高实验室建设层次,力争实验设备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提升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产学研协调发展,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建设目标

3.1 项目建设目标

“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平台”是将传统的数字媒体教学与高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有机地结合,建立一个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和实时交互能力的综合性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从而将教学与科研环境提升到一个具有技术创新水平的平台高度。立足于本科教学,兼顾研究生教育,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和方法始终与社会需求相紧密联系,强化工程实践环节的建设,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方面满足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三维动画技术、数字摄影与摄像技术、数字视音频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游戏设计与开发、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数字媒体设计、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动画广告创意与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在艺术方面通过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场景设计 、角色形象设计等知识渗透,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学习环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以后从事广告设计、网站设计、计算机图像处理、媒体视频处理、电影特效处理、游戏艺术设计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

在科研上重在突出油气信息高性能计算在计算智能的油藏表征与描述、基于软计算的石油地质建模理论与方法、计算智能与石油测井数据分析与评价、计算智能与地震资料的数据处理、计算智能在钻井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计算智能与油气藏描述、计算智能与油气开采的风险评估、地质网格计算与油藏模拟、有限元法与油藏模拟、流线式油藏模拟、空间数据库与空间数据挖掘、地质统计学及其应用、数字油田等方面的科研应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石油工业海量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不断增长的需求。

3.2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3.2.1 建设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广播、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能适应传媒业所需和参与数字媒体、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创意人才与技术人才。毕业生要求能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理论,适应新媒体艺术创作、网络多媒体制作、广告、影视动画、大众传媒等。

同时,为了适应西北地区能源这一人才市场的需求,随着石油单位以及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应用的增加,我系新申办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该专业前景发展十分广阔。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平台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唯一专业实验室,它的发展前景也和专业发展前景一样广阔,在教学和科研上该实验平台能够提升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培养出更多的能适应于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目前学校的教学实验平台较落后,阻碍了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此拟申请共建专项资金用于科研实验平台的建设,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科研条件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水平,从而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3.2.2 可行性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及艺术等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围绕新世纪我国动画和计算机游戏等数字媒体产业对专业设计制作人才的需求,以及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信息可视化与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迫切需求,以技术为主、技术与艺术并重,以培养学生的动画和计算机游戏等数字文化艺术作品的设计、制作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强调数字媒体制作和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需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的数字媒体的开发设计能力,实现大众知识体系与产业需求之间无障碍对接。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化人机接口技术,也是数字媒体技术的高级阶段。它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知的三维虚拟环境,用户可通过使用各种交互设备身临其境地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仿真和信息交流。

高性能计算作为第三大科学方法和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与作用被广泛认识,并开始走出原来的科研计算向更为广阔的商业计算和信息化服务领域扩展。更多的典型应用在电子政务、石油物探、分子材料研究、金融服务、教育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中得以展现。由于商品化趋势使得大量生产的商品部件接近了高性能计算机专有部件,标准化趋势使得这些部件之间能够集成在一个系统中。高性能计算走向普及已是大势所趋。

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正是立足于凸显虚拟现实和高性能计算技术,从教学和科研两个环节的紧密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该平台学生参与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够很直观、真实地体验媒体开发的整个过程,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室项目建设符合我校学科发展规划要求,在技术上是先进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教学上是适用的。对于转变实验教学思想、优化学科结构、改善实验条件、提高专业实验教学水平是有利的,其建设是必要的。

4 主要建设内容

该项目建立的实验平台主要由九个组成部分:开发与渲染平台、三维沉浸式显示系统、桌面型开发子系统、6自由度实时交互系统、集成控制系统、高性能集群服务器、快速网络交换机、负载共享系统软件Platform LSF、非PC环境的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接口装置等,使各部分协同工作,共同组成一套完整的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

1)开发与渲染平台。即三维图像生成与处理系统,包括虚拟现实工作站和虚拟现实软件平台两部分。采用高性能专业虚拟现实工作站作为图像生成处理的硬件开发平台,负责虚拟现实应用的开发、运算、渲染和显示输出;虚拟现实软件平台部分作为二次开发的高层API,用于建立三维图形场景驱动和软件开发环境。

2)三维沉浸式显示系统。采用双通道沉浸式柱面立体投影显示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高度沉浸感的沉浸式显示环境,用户利用必要的交互设备即可从不同角度和方位实现与虚拟场景的实时交互、操纵,漫游。

3)桌面型开发子系统。为个人或小组单独用于学习和科研的小型数字媒体VR系统。建设30套,可满足30-60人规模的班级同时开展实验。该子系统与大屏幕沉浸式柱面立体投影系统相结合,将构成一个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教学系统。

4)6自由度实时交互系统。实时交互性是虚拟现实技术与三维动画及多媒体技术的根本区别之处,因此,实时交互是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的必备功能。配置6自由度空间模型交互系统作为主要的交互系统设备,作为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的实现载体。该交互系统是虚拟现实应用中的人机交互接口,利用它可获得非常逼真的人机交互感觉。

5)集成控制系统。是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的管理与控制中心,采用无线触摸屏中央控制系统,使整个平台的各部分顺利地运行并能够协同工作。

6)高性能集群服务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但由于基于服务器和终端机的计算机网络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同时种类繁杂的各种应用程序自身的代码缺陷导致的漏洞致使网络整体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的攻击,而黑客的攻击行为也从单纯的能力炫耀转变为利益驱使的不法商业行为,所以网络中整体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其承载和处理信息的服务器安全和保密技术保障尤为重要。高性能集群服务器一方面能全方位地针对各种不同的威胁和脆弱性,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另一方面提高海量数据信息的计算效率。

7)快速网络交换机。EN-3408SVW 11英寸铁壳WEB管理型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提供8个10/100/1000Mbps RJ45自适应端口。所有端口均支持自动翻转功能(Auto MDI/MDIX),既可用作普通口,也可用作Uplink口。EN-3408WVW提供了一个简单、经济、高性能、无缝隙、标准的迁移到1000M网络的解决方法,提供全中文Web管理和通过 Console口进行的带外管理,提供线路检测功能,为线路故障排除提供方便。支持端口限速、端口镜像、端口汇聚、基于802.1x的端口安全控制和基于端口的VLAN管理等功能,在提高工作组性能上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具有使用简单灵活,安装方便,性能优越,性价比高的特点。

8)负载共享系统软件Platform LSF。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许多传统大型计算机的客户都纷纷将自己的计算业务和数据处理转到分布式计算环境之中,这种转向无疑增强了工作站的计算能力,降低了成本,但同时却带来了如何使分布和异构计算机网络形成协调一致的计算环境问题。负载共享系统软件LSF(Load Sharing Facility)可使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实现负载共享,使用户最大限度地利用分布式异构网络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9)非PC环境的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接口装置。非PC环境的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接口装置主要由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系统硬件平台、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系统软件平台、实时音视频采集与监控接口、实时音视频网络用户及控制接口四大部分所组成;通过实时音视频采集与监控接口,连接的音频采集、视频采集设备,连接音频监控、视频监控的设备及实施音视频监控的用户;通过实时音视频网络用户接口,连接网络上的不同用户,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无线网的用户;通过RS-232接口,连接PC控制和解码平台。本装置采用嵌入式媒体处理器的单片集成解决方案,将控制逻辑、通信协议处理与多媒体处理运算联合实现,提高了集成度和可靠性,减少了元器件和功耗、缩减了体积、大大降低了成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