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的方向及规划

农业的方向及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的方向及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的方向及规划

农业的方向及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院校;学生特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了广泛开展和普遍认可,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从幼儿到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而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是近年来才引入的。因此,目前我国还并未有一套适用于农业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方案。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的相关理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现阶段已由“照搬西化”慢慢向“本土化”转变。但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起步较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材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教材专业针对性不足,并无专用的农业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

高质量“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应具备专业性、实用性和本土性的特征。很显然,一本“广泛应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无法满足农业院校学生的需求,无法达到高质量教材的要求,专业针对性较弱。

2、非农业院校编写的相关教材在农业高校“水土不服”

目前,大多数“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定位。农业院校的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非农业院校编写的相关教材并未针对农业专业学生,造成学生定位不明确。第二部分为职业了解、就业政策、就业程序、面试技巧等。农业院校就业方向不同于其他院校,而一般教材中无法深入的有针对性的介绍就业方向、就业环境。因此,造成了学生对于教材的不满,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材过于陈腐,往往是假、大、空,缺乏趣味。

二、农业院校学生特点

1、性格特点

农业高校与非农院校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农业院校学生较多来自农村,其大多生活简朴、学习刻苦、善良真诚,但同时存在着人际交往不主动、自卑心理较强、在新环境中易迷失的特点。

2、择业特点

农业高校毕业生与大多数毕业生一样,在选择所向往的职业时,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大中型公司的职业是排在前位,而选择到乡镇和县区民营单位以及生产性企业的很少;理想的就业地点为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以及沿海开放城市,几乎无人选择县城及乡镇。而这与现实是大大相反的,农业院校学生的发展在正是在农村、在基层。

3、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特点

由于农学类专业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农学类专业的教育方向,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是缺乏了解的,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及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是知之甚少的,对自己兴趣、性格、能力的认识是不够清晰的,长远的职业生涯定位是模糊不清的。

三、农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设计方向

为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专业知识扎实、“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人才,一本适合于农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的必不可少的。

1、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完善全面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编写农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材,要根据农业院校学生特点及农业院校培养人才目标。教材中应不仅仅是职业生涯的理论内容,还应结合农业专业的就业择业特点,学生实例的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可从以下三个层次入手: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专业就业方向;加深自我探索、应用职业测评工具进行专业分析自身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分析专业就业领域情况;分析自身的优势与缺点,结合专业就业所需,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测评科学可靠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为评估自我、了解环境、职业选择、有效行动、及时反馈。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也是后面四步的基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评估主要是指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四个方面的认识与探索。目前,国外应用广泛的理论一下三种理论进行自我评估:(1)MBTI(梅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测量)。MBTI将人的知觉、判断和态度分为四个维度:内倾和外倾、感觉和知觉、思维和情感、判断和知觉。(2)霍兰德生涯理论。霍兰德理论提出了6种人格特质,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3)“职业锚”概念。职业锚将职业价值分为八种类型:技术/职能型、管理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创业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以上三种评估工具并不矛盾。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应用MBTI评估兴趣,霍兰德兴趣量表评估性格,“职业锚”概念评估价值观。

3、贴近社会、实例现实

职业生涯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人—职匹配的过程,除了正确的自我评估,正确的职业环境认知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材中,应正确的给与当下行业发展趋势、职业特征和岗位性质,而非多年前的“老黄历”。在实例中,并非列举那些“不一般”的例子,将“一般人”的情况作为学生实例,贴近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

一本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不应只是一本上课只有老师讲还可以看得懂的书,它应该还具有读本的功能;当职业生涯中遇到疑惑,它可以当做一本工具书,为你解决问题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1]钟谷兰.等译.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李洋等译.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程(第七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农业的方向及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规划;分区

【中图分类号】TU64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194-01

一、引言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用水总量达4000亿m3,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3600~3800亿m3,占农业用水量的90%~95%。然而,农业用水中的浪费现象却相当严重,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低,平均仅为0.45左右;(2)农田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低,仅达到56%;(3)农业用水的效率不高,其中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仅有1.0kg/ m3左右,旱地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为 0.60~0.75kg/ m3。与国外发展节水灌溉先进发达的国家相比,农业浪费的水实在太多。随着我国节水灌溉的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农田灌溉用水效率、水分生产率、农田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等不断地提高,表明我国农田灌溉节水潜力十分巨大。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节水农业,在全国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不仅仅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节约灌溉用水,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用水、管水的方法,还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提高品质,甚至大大促进了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了灌溉科技含量。节水灌溉现已成为水利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根据各地具体的地理、气候、农业种植结构、灌溉方式等编制的节水灌溉规划是科学合理地发展和推广节水灌溉的基础与前提,是政府上马节水改造项目的依据,发展规模要以其规划作为依据,然而节水规划分区是节水灌溉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区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规划的科学性。

二、节水灌溉区划与规划概述

1、节水灌溉区划与规划的概念

节水灌溉区划是从摸清自然情况、分析客观的自然规律出发,对不同地区的农业水资源开发条件、现有的农田灌溉现状、农业生产对发展灌溉的要求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区,提出各区高效利用当地农业水资源的方向、战略布局和关键性措施。节水灌溉规划是根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研究一个地区如何高效地利用农业水资源,从技术经济论证入手,拟定近期发展目标和远景设想,着重于确定具体的节水灌溉措施、工程建设规模、以及人力、物力和投资的估算与投资来源分析,拟定工程建设程序实施方案。

2、节水灌溉区划与规划的关系

节水灌溉区划与规划都是决策一个地方发展节水灌溉时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都是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但工作上有先后之分,内容上也各有侧重。节水灌溉区划是一个研究和认识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客观规律的过程,就是说这是一个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而节水灌溉规划是在认识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采用何种措施来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作,就是说这是一个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研究改造客观世界的工作。要改造客观世界,首先必须认识客观世界。也就是说,在相对的范围内来说,节水灌溉区划是节水灌溉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制定节水灌溉规划提供依据,与规划工作相辅相承。

3、节水灌溉规划分区与区划分区的异同点

节水灌溉规划分区与水利、农业、自然等大型综合区划分区既有相似性,又有其特点。相似性是均需考虑当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气象、生产力水平、水资源等因素,但节水灌溉分区更侧重考虑规划范围内的生产力水平、作物种植结构、水资源供需情况等因素。唯有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才能编制出科学合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的节水灌溉规划。政府以《规划》为主要依据,计划、安排节水工程的立项、上马,全面发展与推广节水灌溉;农民以《规划》为指导,采取适当的农艺、管理措施来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增产、增质、增收的效果。

三、节水灌溉规划的作用及内容程序

1、节水灌溉规划在水利规划和农业规划中的作用

节水灌溉规划是水利规划和农业规划的基础,也是水利规划的组成部分,而水利规划又是综合农业规划的组成部分。节水灌溉规划的编制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水利规划与农业规划的编制是否合理,影响未来水利与农业的发展。政府部门指导工作和科学决策就是以各种规划、指令、法律等作为重要依据的。任何一个好的规划都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其提出的要求,确定其发展的任务和重点。节水灌溉既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它反映了水利与农业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节水灌溉规划为水利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指导水利投资方向等内容和农业区划种植结构、发展规模等方面的提供了重要规划依据。但节水灌溉规划必须遵循水利规划的一些原则,要与整个水利建设方向一致,同时又要反映农业规划中对水利发展的要求。农业布局不当,必然导致节水灌溉措施不合理,而节水灌溉发展不遵循客观规律,也必然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节水灌溉规划主要是根据农业气象、农业水资源条件、水利建设现状和农业生产发展要求等因素划分的,而综合农业规划则是根据土地利用要求、农业气象、农业种植和农业技术改良措施等主要因素制定。可见节水灌溉规划与综合农业规划关系密切,但由于侧重点不同,节水灌溉规划又保持了本身的特点。

节水灌溉规划是比水利规划范围更小的一种专业性农业规划,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灌溉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手段,节水灌溉是灌溉的一种形式。因此,节水灌溉规划必须服从水利规划中对灌溉发展的要求,只有需要灌溉的地方才有发展节水灌溉的可能性。从广义上说,节水灌溉规划是研究需要而又可能发展灌溉的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向和发展模式;从狭义来说,是研究灌区节约灌溉用水、增产增收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2、节水灌溉规划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利用息息相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农业、城市生活和环境用水量都会迅速增长,而人口的增加必然引起对农产品需求量的增加,从而要求灌溉面积亦随之增加。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与农业用水的矛盾将愈来愈突出,可以预见到下个世纪,中国的 水危机将愈来愈严重。如果采用节水灌溉措施,将灌溉水利用系数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 0.1,则每年可节约380 亿m3的灌溉水,相当于正在规划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引水量的 2.7 倍,这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起到重大作用。所以,搞好节水灌溉规划,摸清水资源家底,掌握农田灌溉发展情况,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拟定各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向和措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强地促进作用。

3、节水灌溉规划编制内容及程序

编制节水灌溉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区域的基本情况、农业用水与节水工程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供需分析、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节水灌溉分区、总体规划与进度、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农业用水管理、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环境影响对策、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区域节水灌溉展望等等。编制节水灌溉规划的一般工作程序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典型调查、综合分析研究、确定分区、选择规划方法、构造数学模型、参数分析计算、制定规划方案、效益分析、优选方案、规划图绘制等等。

参考文献

[1]黎华寿主编,农业区划与布局,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农业的方向及规划范文第3篇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深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意见精神,为优化完善农业财政投资管理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财力支持我区农业发展,结合区委区政府《关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激励办法的补充规定》,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目标

通过支农资金的整合,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分割,整合优化各类财政支农资金,逐步规范政府支农资金投向,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原则

1.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原则。打破部门界限,整合优化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发挥项目资金的集聚优势,集中支持“优质稻米、蔬菜园艺、畜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发展。

2.规划引导、资源整合原则。依据全区农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制定支农资金整合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引导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有序开展。财政及农口各部门按规划和计划安排、实施支农项目,充分发挥资金整合的合力。

3.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原则。做到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发挥支农资金的积聚优势,放大资金使用效益。以我区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及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根据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对支农资金进行归并,带动支农资金的集中使用。财政及涉农部门清晰界定职责,明确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4.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原则。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和支农机制,规范和加强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注重资金使用的绩效,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范围及方法

(一)整合范围

除救灾、防汛抗旱、水利基建和特殊用途资金以及国家规定补贴到农民个人的资金之外的所有支农资金,包括区财政预算安排的支农资金和上级财政下达用于项目建设的支农资金、国土部门的万亩良田建设资金、交通部门的农村四级公路建设资金。

(二)整合的方法

1、以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农业重点发展项目为平台,以确立的年度支农资金整合规划为蓝本,以重大项目为中心,以中小项目为配套,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资金用途的前提下,把投向相近或目标一致、但来源不同的各项支农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①以优质稻麦产业基地建设为平台,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重点县项目、农机具购置补贴、集中资金建设中扬、罗圩、龙河片区的3万亩优质稻麦产业基地。

②以高效蔬菜园艺基地建设为平台,整合省市黄河故道高效农业发展资金、中央省市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省级财政脱贫攻坚资金、水利重点县资金、省级强农富民和科技入户资金。打造从城区到罗圩、南蔡、洋河、屠园、仓集等乡镇的高效蔬菜基地和观光农业基地。

③以秸秆综合利用为平台,整合省级河塘、河道整治资金、畜禽防治资金、省市农村清洁能源项目资金、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资金、省秸秆全量还田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省秸秆日光室建设技术研发与推广项目资金、秸秆养畜及农业龙头企业资金。保持农村良好环境,实现秸秆化废为宝。

④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整合整合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康居示范村建设资金、省市农村安全饮水资金、省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资金、省市农桥建设资金、省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资金。改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以统一申报为切入点,以定期会办为手段,促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

财政及涉农部门向上申报支农资金项目的,由区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招集相关部门按照年度支农资金整合规划进行会商,审核通过后再行申报。项目下达后,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项目批复实施,统一协调项目建设,统一管理项目资金运行,统一项目竣工验收,区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进行项目会办。

对没有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或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而有项目资金结余的,由区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招集相关部门会商后,统一安排项目资金用于类似项目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成立由政府分管农业常委任组长,分管农业区长任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工办、区财政、发改、农林、水利、农开、交通、审计、文广电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支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主要职责是:审议财政支农综合性建设规划,确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规划方案,提出年度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原则和使用方向,衔接协调各项支农投资建设重点项目布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研究确定项目规划、资金安排等有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财政局,负责支农资金整合的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财政局重点负责资金的拨付、核算、监督检查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农林局负责草拟全区农业综合性建设规划,其他各农口部门负责根据确定的全区农业综合性建设规划制订出部门支农项目投向方案,并积极组织申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农业的方向及规划范文第4篇

1热带农业重点学科体系的特点

我国热带农业具有特色鲜明,农业产出率高,光、热、水等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等特点和优势,基于热带农业的突出特点和热区的特殊地理位置,热带农业重点学科体系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研究对象特殊。热带农业学科主要是以天然橡胶、木薯、热带水果、热带花卉、热带特殊经济作物等热区特有的作物和植物为研究对象,开展选种育种、植物生理、抗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二是学科及研究方向设置体现热带特色。例如,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学学科群的设置,体现了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的特点;农业昆虫与入侵生物防治学科的设置,体现了热带气候条件下农业害虫危害严重和外来入侵生物对热区环境生态破坏性较强的特点;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和天然橡胶加工方向的设置,突出了天然橡胶制品作为国防战略物资在热带农产品加工产业中的重要地位等。三是学科建设服务地方区域农业发展。为适应当前海南省建设国家冬季菜篮子基地、果盘子基地和国际旅游岛的形势,设立了热带蔬菜学和果树学等重点学科,农业经济学学科设置了休闲旅游农业经济、热带现代农业经济等方向,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2热带农业重点学科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人才队伍建设对学科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热科院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质量不理想、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科创新团队建设仍然非常薄弱,缺乏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十一五”期间,热科院引进各类人才410多人,而海外博士和留学归国人员仅有20名。跨领域、跨学科的复合型战略人才非常匮乏,成为制约热科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瓶颈”。二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较少,学科骨干力量不足。截至2010年年末,热科院有博士学历的科研人员185人,仅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16.0%,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99人,仅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25.9%,学科创新工作力量不足,有竞争力的科技骨干更是缺乏。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截至2010年年末,热科院具有硕士学历以上人员比例仅占在职人员的19.4%,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48.2%,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员的比例为1∶1.51∶1.09,与农业部部属科研机构平均1∶1.05∶0.53相比,高级职称人员偏少,初级职称人员过多。人才年龄结构、岗位结构、专业结构等都不够合理。

2.2学科运行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学科在管理和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缺乏一套以院所热带农业重点学科为主线,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项目策划等有机结合的全院统筹协调机制;二是学科内部管理比较松散,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负责人和学术骨干之间责权不清晰,不利于形成合力;三是缺乏周期性考核、奖惩和相关责任人评价的机制,缺乏专项经费支持,学科建设绩效评估体系有待健全,不同学科建设能力和发展水平很不平衡。

2.3学科建设规划性不强学科建设前瞻性、战略性规划力度不够,热带农业学科体系整体的影响力还很弱,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对学科国际前沿、发展趋势的把握有待加强,学科发展思路不够清晰,部分学科研究方向与热带农业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有影响力的成果产出较少;二是部分学科重点研究领域不明确,同一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甚至不同学科之间,仍存在部分交叉重叠的现象,各研究所的研究领域难以明确划分,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如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环境生态学之间的关系不清,研究方向存在重叠;三是学科交叉是学科建设的现实情况和客观要求,但各研究所和不同学科之间的分工不合理,侧重点不明确,容易造成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研究,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加强热带农业重点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3.1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在学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一是做好学科团队建设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科带头人、学科研究方向负责人、科研骨干的遴选、引进和培养,创造有利于学科团队实力快速提升的政策和文化环境,理清学科建设依托单位、主要参与单位、学科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和角色定位,明确院外专家、特聘专家在学科建设中的身份定位。对于相对薄弱但发展潜力比较明显的学科,要攻坚克难,尽快引进学科带头人,统筹本学科的科技资源,实现学科快速发展。二是在创新岗位设置上,要按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不同分工,分别设置不同创新岗位,并注重学科人才年龄、职称、专业和学历等合理搭配,构建结构合理、高效运转、开拓创新的学科团队。

3.2进一步理顺学科运行和管理机制一是以热带农业重点学科体系建设为主线,建立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科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策划有机结合的统筹协调、决策机制,完善学术评议、学术交流合作、学科运行管理等制度建设。将热带农业重点学科体系作为统筹全院科技资源的主线,作为发挥科技资源系统集成和整体效应的重要纽带。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估制度和滚动运行机制。由主管部门统一制定评估指标体系,从学科团队建设、项目资助、科技产出、成果获奖、成果推广转化应用及学术交流等几个方面定期开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不同手段督促学科加强建设,对建设成效较差的学科限期整改,淘汰评估不合格的学科,继续支持建设成效显著的学科,根据研究领域拓展需求立项设立新的重点学科,并将学科评估结果作为学科团队成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享受待遇的重要参考依据,真正建立优胜劣汰的学科建设竞争激励机制。

3.3制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建设重点一是根据当前热带农业快速发展的形势,科学编制热带农业学科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建设思路、任务目标、年度计划和保障措施等。根据学科发展现状,紧扣热带特色,制定具体的学科建设方案,集中组合分配学科建设资源,优化学科结构,调整学科及学科研究方向,理清学科创新团队建设、科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策划之间的关系,在允许学科交叉的前提下,理清各重点学科、各学科建设依托单位和参与单位、各研究中心和研究室之间的侧重点。二是制订学科建设资源整合和集成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推出一批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促进优势学科达到国际前沿水平。加大学科建设宣传力度,编制出版热带农业重点学科体系年度发展报告,系统掌握学科建设进度和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发展状况,提升学科建设的影响力。

3.4结合项目策划、平台建设,争取项目经费支持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和科研政策研究,瞄准热带农业和热区农村发展急需的学科领域,策划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并结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平台的建设,积极向国家争取各类经费。二是做好区域农业服务工作,组织相关学科科研人员直接到热带农业产业第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并实现制度化,争取地方经费支持。三是设立学科建设专项经费,根据学科建设依托单位性质(非营利、拟转企、农业事业单位等)不同,以及各学科创新团队和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科技创新水平的差异,有选择地扶持经费来源有限但急需建设的学科,提供必要的经费用于学科体系内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科建设调研研讨等工作。

4结束语

农业的方向及规划范文第5篇

农机维护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农村、基层农机部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个体农机专业户和农业机械化第一线,从事农业机械化管理、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及农业机械新产品试验,从事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及各类农业机具的使用、维护与修理,以及从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汽车、农机产品的营销等工作。

2 我区农业现状及未来规划

淮阴区拥有近70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47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3万公顷,蔬菜面积2.33万公顷,蔬菜总产量近60万吨, 在稳定粮食增产的同时,该区以蔬菜、牛蒡、冬枣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累计实施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40万亩。 “十一五”期间,调优农业结构,基本形成了“田面平整、土壤肥沃、排灌自如、道路通畅”的开发效应,如今,淮阴区有机凌桥大米、袁集辣椒、丁集黄瓜、棉花庄西瓜、刘老庄蔬果和精品苗木、赵集粉丝品牌农产品已斐声省内外,金银花、葡萄、食用菌、香瓜、山药、冬枣、牛蒡、水芹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已在当地小有名气。

2010年至2020年,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40万亩。规划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以北,淮涟、竹络坝两个国家大型灌区之内,土地总面积63.89万亩,其中耕地规划区涉及王兴、棉花庄、丁集、五里、徐溜、渔沟、吴集、西宋集、新渡、老张集、凌桥、袁集、刘老庄、古寨、三树15个乡镇、98个行政村。项目实施后,可新增高标准农田40万亩,2020年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69.9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61.2%。同时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可改善灌溉面积24.2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25.65万亩,增加农田防护林面积18.44万亩,新灌溉面积1.5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40万亩,新增优质粮食生产能力3440万公斤,产值约6980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16359万元。①

3 农机维护专业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服务的内容

3.1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学校坚持“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方向,以农业机械运用、农业机械维护、农业机械营销为主要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3.2 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一线农机手

该专业按照“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原则,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的各种理论知识、工艺技术进一步与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学生毕业时会使用与维护下列机械:农用拖拉(下转第199页)(上接第157页)机、增氧机、秸秆打捆机、玉米收割机、田园管理机、插秧机、旋耕机、静电喷雾器、鱼塘投饲机、条饰机、水田秸秆还田机、园盘式开沟机、机动喷雾器、农用叉车、秸秆还田机、农用垃圾车、农用汽车、园林机械。逢农忙时节,培训的农机手还会主动走入田间,为村民服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3.3 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与应用,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如学校成立的农机服务合作社,将秸秆粉碎机与收割机合为一体操作,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秸杆具有良好的粉碎效果,同时合理利用秸秆打捆机,把秸秆捆用作沼气原料,可用于秸秆发电,以及人造板材的制造。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充分发挥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的特性,合理开发秸秆的价值,并且在农田作业中,秸杆还田后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破解秸秆焚烧难题,为实现低碳、环保、绿色农村做了贡献,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再如: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技术,围绕蔬菜、花卉等作物的设施栽培,推广应用温湿度控制、电动卷帘、气肥增施、田园管理等机械设备,推动设施农业由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方式向高科技、自动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工厂型发展;机械化畜牧养殖技术,围绕猪、鸡、牛、羊等养殖业开展机械化养殖设施、机械化饲草加工等方面的示范推广应用。

4 农业现代化对农机维护专业的影响

4.1 影响专业建设方向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通过对区内的农机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现状及未来规划的调查,农机操作和维修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是发展我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是现代科技的载体,它技术含量高,操作、维修、保养都有一套成熟的技术要求,使学生能掌握一些初步的操作与维修技能,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农机维护专业确定以农业机械运用、农业机械维护、农业机械营销为主要专业方向,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4.2 影响专业教学内容

一是影响教学进度安排,我区许多农业受生长周期与季节的影响,教学进度的安排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如:收割机的教学,只有在收获的季节,才能结合生产实际,将成本与利润、驾驶与维修、劳动量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中有所掌握、领悟,比平时课堂上讲授、看视频,效果要好得多。二是影响教学内容,如:插秧机的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水稻都采用种植技术,不需要插秧这一过程,教插秧机的使用,也是纸上谈兵,学会了也无处使用,所以干脆不用教插秧机的使用与维修了。

4.3 影响专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