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能源锂电行业发展趋势

新能源锂电行业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能源锂电行业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能源锂电行业发展趋势

新能源锂电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新能源行业的兴起需要感谢Elon Musk,他创办的两家公司Solarcity与Tesla,对于光伏、电动车行业都有很大的影响。两家公司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锂电池是Tesla的动力环节,也是Solarcity的储能环节,而电站给Tesla做了最好的后勤服务。我们预计接下来要推出的平价车的价格是在30万元左右,尽管油价降低30%,但特斯拉充一次电只要40元钱可以行驶500公里,仍能比使用汽油成本低80%以上。

Solarcity模式在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很成熟,这些国家拥有更高的电价,德国电价约为2.5元/度,远高于中国,为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只要1/3的别墅上安装光伏系统,就可能满足德国居民一天的发电量。未来三年将会是该种模式大规模发展的机遇期。

国内政策推动行业发展,稳增长、调结构是核心动力

回顾国内新能源近年来发展,政府推广是最大驱动因素,而发展新能源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在于稳增长、调结构。

新能源行业发展初期只是铁路、基建等行业的对冲手段,但随着体量增长已经上升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手段之一,国内每年超过10GW的新增装机量可拉动1000亿元的社会投资。调结构的七大支柱产业上届政府已经提出,本届政府加大落实力度。目前中国的光伏制造业已经是全球第一名;锂电池产业在全球也是排第三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且竞争力逐渐提升,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能力。

光伏制造业自引进中国以来,光伏发电成本已大幅降至约0.7元/度,6年时间降幅达到80%以上。并且还将进一步降低,我们预计三年后光伏发电成本可下降至0.5元/度左右,与居民电价基本持平。

锂电池随着数码、电子产品的普及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化,估算目前的成本是在充放电一次1.2元左右,我们预计3年后这一成本有望下降至0.6元,届时新能源真的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国外已真正实现评价上网,在国内也会临价,新能源将真正为人类造福。补贴是大家对于新能源质疑最大的地方,临价后有望脱离补贴,质疑的声音也有望就此消除。

光伏投资策略:配额制出台,景气仍在上行

光伏行业性机会的主要参考指标为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我们认为2015年国内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率可达30%,行业持续温和增长趋势。

APEC会议中美签署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合作的联合声明,达成温室气体减排协议。在中美碳减排协议中,中国承诺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从2015年的15%提升到2030年20%左右。这势必对中国能源结构、发展格局乃至全球能源格局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能源,新能源重中之重就是光伏。

另一个重要政策是配额制。根据各大媒体报道,国内正在酝酿配额制出台,我们预计相关政策有望在2015年初落地。配额制对于各地方政府提出了2015、2017、2020年发电量要求,不达要求的省份将会得到惩罚,这将导致2015年上半年就会出现抢装,对于中东部省份企业压力尤其大。

光伏运营商的本质是电力公司,不过不同于传统电力公司,传统电力公司初期有一定的投入,后期投入情况受煤价影响加大,而光伏运营商初期投入很大,而发电原材料是阳光,后期运维成本微乎其微,初期投入即可基本锁定后期收益率。

目前的政策水平下,全线的回报率超过10%,如果加上杠杆,假设投资成本七成来自银行贷款,资产回报率将超过15%,使光伏电站成为非常好的固定收益率的产品。投资回报率高且稳定、风险低,这也是巴菲特2012年购买光伏电站的主要原因。

光伏行业2015年有望出现运营商并购潮,例如地产企业、高速公路企业、中民投等大型企业纷纷看好其固定收益属性,并加码光伏电站。

分布式目前已在欧洲普及,中国分布式仍处发展初期,国内可建设分布式屋顶建筑物约有300TW,塔里木盆地1/10的土地建设太阳能即可满足中国电力需求。但是中国企业健康周期仅有3年,电费回收成最大的问题;第二大制约因素在于信用体质;基于这样的风险,银行融资也较为困难。

未来上述问题有望得到缓解,政策持续加码分布式收益率显著提升。

资源和资金成为竞争加剧以后的核心竞争力,建议重点关注东方能源、华北高速、林洋电子、森源电气、特变电工。

新能源汽车:关注板块调整后政策、销量刺激

电动汽车是2014年新能源里表现最出色的,2015年仍将有释放行情。尽管油价下跌30%,但能源汽车的发展最大的推动力是国家的战略,油价下跌会影响它的进程,但不会影响它的方向。

按照政府制定的发展目标,2015年保有量达到50万辆、2020年达到500万辆,而截至2013年底,中国新能源的汽车保有量不到3万辆。政府已经将35万辆保有量细分到40个城市,并且对这些城市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在这样的奖惩机制下,基于示范城市35万辆保有量能兑现,我们预计2014年销量8万辆,同比增长370%,2015年销量25万辆,同比增长200%。

销量井喷背后的原因在于补贴的力度非常大,电动大巴价格是200万元,补贴接近100万元,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电池成本和电机成本;另一个爆发的领域在于锂电微型电动车,目前锂电低速车售价约为7万-8万元,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基本可以覆盖整车成本,故二三线城市以及城乡结合部出现热销。

预计未来两到三年,锂电池成本有望下降一半,届时补贴会逐渐淡化,企业的竞争力凸显。到2020年左右锂电池或许只需要少量补贴,规模效应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带来的影响巨大。

我们重点看好碳纤维、石墨烯两种材料,有望成为二级市场追逐的热点,以石墨烯为例,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并降低锂电池重量,对于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新模式:电动车具有类金融属性,它的使用成本很低,大概是传统燃油汽车20%左右,推动了租赁模式的兴起,租车可以大幅降低消费者使用成本,也推动了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热情;另外电动车还具有互联网属性,小米、乐视网都在对电动车行业蠢蠢欲动。

我们认为,传统汽车的帝国很大,但新能源汽车正在利用跨界的力量颠覆这个行业,预计两到三年会达到一定效果,目前已经可以看到一些雏形。

锂电池行业具有一定周期性,进入壁垒较低,长期处于降价趋势中,2015年行业投资机会或不如2014年,但爆发式增长态势仍在持续。催化因素主要在于“十三五”补贴计划出台。重点关注信质电机(与特斯拉电机唯一供应商福田电机深度合作)、多氟多、拓邦股份。

储能:2015年的“风口”行业

储能行业属于后新能源领域,风电、光伏的存量市场为储能配套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电网的稳定性要求、削峰平谷让储能为储能发展提供了必要性,而电动车爆发推动锂电池扩产、锂电池产品价格下降为储能提供了发展条件。

基于锂电池和光伏的成本下降和居民电价的慢慢上升做的测算,德国已处于大规模推广临界点,德国居民电价约2.5元/度,可以覆盖0.9元/度(高于中国0.7元/度)的光伏发电成本和1.5元/度的锂电储能成本,假设韩国、日本、中国的锂电企业也持续扩大生产规模,锂电池价格战如期而至,德国的家庭分布式将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

国内的储能存量市场目前主要在离网系统,主要集中于偏远地区、海岛,但是对于可并网的光伏(包括分布式)、风电尚不具备经济性,需要国家政策扶持甚至补贴支持,2014年11月国家首次将储能列入《国家能源战略计划》,后续具体政策有望逐步出台。

新能源锂电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1、此消彼长发展不平衡

全球电池行业自2007年起,经过2009年的波动,2010年至2011年均有较大增长。

其中,铅酸电池的市场份额占据主要地位,增长平稳,增速放缓;锂离子电池增速最大;太阳能电池波动较大。

2、主要电池产业现状(1)铅酸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市场需求量正逐年下降,增长速度自2000年以来已明显放缓。锂离子电池已经在电动自行车市场开启了大规模替代铅酸电池的进程,燃料电池正取代铅酸电池成为电动叉车的主要能量,其它市场的替代进程也陆续开始。铅蓄电池目前主要在中国、巴西、墨西哥等国生产。

(2)锂离子电池

1991年才实现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速度最快。2005-2015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从56 亿美元增长到23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5.2%。如以15.2%的年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全球锂电池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66亿美元。

2000年至2010年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源等便携式锂电池等应用领域的发展是驱动锂电池行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2010年以后,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逐步成熟,并逐步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拓展。

2013 年电动汽车成为全球锂离子电池的第4大产品。

新能源汽车强劲增长的需求推动动力电池成为锂电池重要组成部分,占比上升到2015年的28.26%。各类电动交通工具持续翻番增长将会成为推动锂离子电池、尤其是动力锂电池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间蓬勃发展的主力。

储能市场(4G移动基站微站、家庭储能市场、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应用)将会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新蓝海。

全球锂电池产业呈“三足鼎立”态势。2014年中国、日本和韩国合计占有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日本占据锂离子电池技术优势和高端产品市场,韩国迅速追赶,中国则更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竞争。

全球的锂电池产业在向中国转移。松下、三星、LG 等多家锂电池产业巨头纷纷在华设立子公司或将生产制造部门甚至研发部门迁至中国。

(3)燃料电池

全球燃料电池产量飞速增长。其中固定领域对增长的贡献最大,运输领域增长相对平稳,便携式领域几乎停滞不前。氢燃料电池发展迅速。2011年全球氢燃料电池市场规模为10.3亿美元,较2010年6.7亿美元成长54%。

固定式燃料电池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根据Pike Research的预测,到2022年固定式燃料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35万台,相对于目前的规模有一个巨幅的提升。加拿大的巴拉德动力公司和美国的Bloom Energy,Fuel Cell Energy,UTC Power是该领域的主要生产公司。

交通运输领域燃料电池已在物料搬运设备领域实现商业化。北美的Plugpower和加拿大巴拉德动力公司是主要厂商。未来发展主要集中在物料搬运设备市场和轻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上。

氢燃料电池在电动汽车发展中有望后来居上,突破只是时间问题。其发展机遇有:其一,全球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已经从开发阶段进入市场导入阶段,成本的持续显著下降助推燃料电池汽车加快批量化生产进程;其二,激烈的专利竞争为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为了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丰田汽车在2015年1月宣布开放其5680项燃料电池技术专利的使用权);其三,全球汽车巨头在燃料电池汽车上的投入及相互合作,推动燃料电池商业化的快速发展;其四,政府补贴以及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导入量相匹配的加氢站建设也在积极推进。目前全球加氢设施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三大区域:北美、欧洲和日本。

根据预测,从2020年开始,全球燃料电池车销量出现大幅增长;2023年,全球燃料电池车销量有望突破1.5万辆,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基本上各占1/3;2024年,亚太地区的燃料电池车销量将超过欧洲和北美。

燃料电池在便携式领域的发展由于携带和使用安全等难题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还需很长时间。

(4)太阳能电池

2008年以来,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波动性增长,产量持续稳步增长。其中,全球EPC市场容量(非住宅光伏市场)迅猛增长。

2011年,中国大陆光伏电池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60%,其余产能主要分布在美国、台湾省、韩国、欧洲等区域。

在太阳能电池中,多晶电池仍为主流,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美国的First Solar公司掌握薄膜电池生产专利技术,是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光伏模块制造商之一。

在2012年以前,以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三国为代表的欧洲区域为全球光伏发展的核心地区,占全球总装机规模的70%。2013年以后,中、美、日三国成为主要增长区域,南非和印度成为了最有潜力的新兴市场。

全球光伏发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光伏行业的终端需求受各国政策变化的影响大。根据各国政策,日本、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等未来需求将减少,中国、印度、泰国、韩国、菲利宾、巴西、智利、洪都拉斯、乌拉圭、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南非、阿尔及利亚、法国、土耳其、荷兰的新增需求将快速增加。

(5)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

镍镉电池呈现出年销量下滑态势。由于镉具有毒性,许多发达国家已建议禁止使用镉镍电池。传统镍镉电池在民用领域将被逐步取代。

镍氢电池是早期的镍镉电池的替代产品,近年来市场在逐步萎缩。目前在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领域被钴酸锂等锂电池取代,在便携式电器市场、电动工具、电动车市场被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取代。

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全面退出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6)原电池

原电池市场需求稳定,市场份额相对萎缩。201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36.6亿美元,占全部电池市场的18%,比2009年的24%有所下降。其中锌锰电池逐渐减少,碱锰电池增速缓慢,锂一次电池增速强劲。

日本碱性电池产业发达,全球知名碱性电池厂商都集中在日本。美国和德国是主要碱性电池进出口贸易国。

3、国际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

全球电池行业的发展有如下几方面的趋势。

(1)市场趋势

各类电池的市场规模此消彼长,以新能源作为材料的电池发展潜力巨大。铅酸蓄电池增长放缓;镍镉和镍氢电池市场持续萎缩;锂电子电池涨势迅猛;燃料电池市场突破在即;太阳能电池发展受各国相关政策影响大。

(2)生产趋势

全球电池产能在向中国转移。日本、韩国和欧洲的一些电池巨头由于成本或环保问题,纷纷在华设立子公司或将生产制造部门甚至研发部门迁至中国。如,日本和韩国的锂电池,欧洲的锂锰电池及太阳能/光伏电池等。

(3)技术趋势

第一,各主要新能源电池成本显著下降。而随着厂商扩大生产规模、调整融资、提高效率,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2011年以来,动力锂电池成本价格下降了50%,能量密度也不断上升。(如下图所示)。

燃料电池中铂的用量在过去十年间下降了80%,成本较2006年降低50%以上,且还存在继续下降的空间。交通运输用燃料电池的成本有望接近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内燃机汽车竞争的起始点。

太阳能发电技术成本在过去二十年已大幅下降,并将继续下降,能量转换效率也在不断的提升中。

第二,锂离子电池技术停滞不前,燃料电池重获重视并有新进展,两条技术路线将在较长时期齐头并进,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构成不明朗;结合几种电池优势的混合产品率先实现量产和市场化。

①锂离子电池技术现状及趋势。

目前能够生产出的使用石墨负极的第一代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离理论极限值(600Wh/L)不远,无法满足市场应用的需要,制约潜在需求的释放。

目前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发方向为第二代锂电池(使用硅负极,最高能取得800Wh/L左右的能量密度)和第三代锂电池(使用更高能量密度的金属负极甚至做到无负极,能超过1000Wh/L的能量密度)。

锂离子电池分国别技术迁徙趋势如下图所示。

②燃料电池技术现状及趋势。

目前,交通领域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达到了接近内燃机的水平。从燃料电池的寿命看,小车达到了5000小时,大巴超过了1万小时。

日本在燃料电池研发上处于世界领先。根据近年来燃料电池专利持有情况来看,各大汽车公司在近几年的专利数目节节攀升,其中丰田公司更是位居榜首。2014年,丰田推出首款量产版氢燃料电池车。

燃料电池的研发方向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质子传导膜的适用温度范围扩展、氢气储存和运输技术难度大、氢气安全性等问题,以及继续降低铂族金属作为催化剂的使用比例等。

目前各大电池企业和汽车巨头在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研发上齐头并进,未来新能源动力车辆的技术构成不明朗。

③太阳能电池技术现状及趋势。

对于太阳电池来说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晶硅电池因转换效率、运行可靠性等综合性能指标较优,成为目前光伏市场的主流。

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在不断提升(美国能源部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实现了目前最高的45.7%的转换效率);发电成本在过去二十年已大幅下降,并将继续下降。

高分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望获得9%的光电转化效率,但距离聚合物电池投入商用的15%的光电转化效率尚有一定距离。

目前结合几种电池优势的混合电动汽车产品率先实现了产业化和市场化。诸如燃油混合动力汽车,以及联合使用风能、光能和储能的发电系统等过渡产品必将在某种占绝对优势的电池产品成功商业化之前长期存在。

第三,处于电池研发技术前沿的新能源终端电池,如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铝空气电池、石墨烯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凭借各自的突出优势有非常好的前景。但由于上述电池等各自在技术、成本和市场应用上的一些关键问题没有解决,产业化和商业化尚需时日。

(二)国内电池行业

1、总体情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电池制造行业保持多年增长,在全球电池行业中的份额逐年增加。2013年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92.19亿元,利润总额162.92亿元,利润率5.94%。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型电池发展迅猛,铅酸蓄电池发展呈稳健上升趋势,锌锰电池产量稍降,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碱锰电池产量降幅较大。我国电池产业重点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河北等省份。

2、主要电池类别发展现状

(1)铅酸蓄电池

我国是铅酸蓄电池的产销大国之一。2009年以来,我国铅酸蓄电池产量呈现上升趋势,2014 年达2.21亿千伏安时。

铅酸蓄电池的下游主要是电动汽车行业,以及作为通信基站的后备电池和储能电池。

拉动铅酸蓄电池2011年以来增长较快的电动自行车的市场容量已基本饱和,未来几年是锂离子电池大规模替代铅酸电池的时间。

随着环保、工艺落后的小企业将逐步退出生产,铅酸蓄电池的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

我国铅酸电池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天津、河北、四川等地。

(2)锂电池

①发展现状。2009年以来,我国锂离子电池的产业规模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高于其它类电池增速和全球增速。201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52.9亿只,已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

我国锂离子电池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北京、天津、河南、四川、江西等地。

我国锂离子电池企业主要有ATL,比亚迪,天津力神,光宇国际、海特电子和深圳比克等。

我国锂离子电池整体还处于产业链低端。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续航能力、使用寿命、成本、使用便利性等方面急待提高和改进。高端动力和储能电池差距近两年来在缩小,但距离仍然比较大,是制约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

②锂电子电池4大材料行业现状。在锂电池4大关键材料生产上,虽然目前我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远超日本和韩国(2014年),但整体来说工艺、技术水平不高,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偏低,企业很难获得规模效益。在隔膜、电解液、动力锂电池的核心配方以及电池管理技术等方面,我们也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一直被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外企业把持。

我国目前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中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主要产品的市场容量已基本饱和,未来对锂电池增长拉动有限。

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由于投资急剧扩张、技术水平不高,未来将在中低端产品上出现产能过剩和价格战。

(3)太阳能电池

2005年以来,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高速增长及产能盲目扩张期、出口骤减进入产业寒冬期、政府扶持增加国内需求进入稳步回暖期这三个时期。

我国太阳能电池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四川以及北京、天津等地。无锡尚德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面板制造商。

① 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

目前我国产业化生产的多晶硅和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我国铟、镓资源丰富,加之铜铟镓硒技术的效率提升,使我国在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②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

第一,市场严重依赖出口。中国目前是太阳电池的生产大国、光伏发电市场应用的小国,光伏产业仍未改变出口为主的局面。

第二,电网方面,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仍然十分落后,存在诸多技术问题,新电改中的输配分离仍面临技术、资金、安全等困境。

第三,电站方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需要在屋顶建立电站,但是投资方一般难以获得屋顶业主的产权。电站产权制度的设计是制约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居民中推进的一大阻碍。

③太阳能电池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国际光伏市场迅速发展、国内需求不断增加。未来发生像2012年全球性产能过剩问题的可能性不大,甚至可能面临首次太阳能电池板短缺的问题。

随着我国西北部地区地面电站的逐渐饱和,以及光伏平价上网的条件达成,配合储能技术的成熟,未来东部及南部地区将兴起建分布式电站的热潮。

(4)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

随着锂电池对镍镉电池的替代和镍镉电池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镍镉电池的市场规模急速下滑,生产镍镉电池的厂家数量不断减少,未来成长缺乏动力。

我国的镍氢电池产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目前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重点生产区域有广东、江苏、山东、江西、河南等省份。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深圳德赛电池、湖南科力远新能源、惠州超霸电池等。

虽然镍氢电池是我国现在电池的主流方向之一,近年来其产量呈下降趋势,市场规模在萎缩。

我国镍氢电池三大应用领域:电动车、便携式高耗电产品、电动玩具(2014年)。镍氢电池在大功率工业用动力电池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占比,但未来成长空间有限。纯电动汽车的推进或影响镍氢电池前景。

(5)燃料电池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和国际相比有较大差距。截至目前,我国仅有200余辆燃料电池电动车示范运行,2015年燃料电池车产量仅有10辆。目前拥有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生产技术的国内车企仅为上汽集团一家。

虽然我国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在燃料电池发动机等产业链主要环节上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尚未形成明确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线图,加氢站的建设任务也很艰巨(目前仅有北京、上海、郑州3座),未来燃料电池发展面临较多变数。

(6)原电池及电池组

我国原电池及原电池组行业产量平稳增长。2014年产量为384.42亿只(折R20标准只),比2007年的峰值略有下降。

预计锌锰电池国内需求将逐渐减少,碱锰电池增速较缓慢,锂一次电池增速强劲。锂锰电池目前处于行业整合期。

国内主要原电池生产企业有南孚、双鹿、广州虎头、香港松柏、香港高力等。

3、我国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

(1)市场趋势

我国的铅酸蓄电池发展平稳,未来增长空间有限,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高;锂电子电池涨势迅猛;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回暖;镍镉和镍氢电池市场在萎缩;燃料电池处于市场探索期。

新能源锂电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回到会展上来,面对雾霾天气,会展又在做些什么?其实环保展和新能源展在一定的程度上,都为环保事业践行着会展业的力量,在新能源推广,环保技术普及、低碳节能倡导做着有力的推动。

在会展领域,环保展和新能源展是直接相关于环境保护的两大类展会。以下以环保、新能源展为切入点,从会展视角看环保展和新能源展的发展趋势,以及会展业对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推动。

5月13日,亚洲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环境领域盛会中国环博会(IE expo2013)将在上海举办。该展会是世界最大环境展IFAT中国展和由上海中贸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EPTEE&CWS合并而成的全新品牌。中国环博会每年一届固定在上海举办,2012年展会吸引了来25个国家与地区的近千家展商参展,展览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53个国家与地区24000多观众参观展会。

“像环博会这样的环保展会,上海每年都有4-5场,展览面积达十多万平方米。今年的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热点,但是包括参展和观展的环保相关企业和观众都还是比较慎重的。一方面水处理整体行业大环境不是太好,另外一方面大气治理由于展品技术分散,企业不知道该挑选什么样的展会。”在大家以为2013年环保展大热的期待下,2013中国环博会组委会的市场部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凸显了环保展的发展并不是坦途一片。

但是3、4月份北京,上海等举办的一些环保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4月1日将在上海举办的环保类展负责人就告诉记者,在环保问题突出的情况下本届展会的招展迎来利好,展览面积较上届展会扩大了22%,将占用上海世博展览馆1号馆和外场。在北京即将于3月21日举办的节能环保展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有10多家室内净化企业要求参加展会,相关企业很是踊跃。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在对中国环博会的寄语中说道:“尽管环保展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随着人们愈加关注环境问题及国家关注环保产业的发展等众多利好因素,环保展会的发展正处于极佳时期。”同时,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网站获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竞争制高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抓紧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包括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等。环保展会无疑将成为会展业的一块大蛋糕。

据中国能源协会网站显示,2011年全国有关新能源的展览会就有50场之多。从展会排期看3月到11月,每个月至少有两场展览会,其中6月份更是多达10场展览会。从展会分布看全国布局平均,一、二线城市,能源大省都有举办。从数据来看,新能源展会在会展业占据着一定的份量。

在3月5日开幕的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日内瓦车展,30多家制造商展示了约90款“绿色车型”,这些车型或是使用替代能源,或是使用传统燃料但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00克以下。日内瓦车展主席莫里斯・图雷蒂尼说,往届车展上,只有环保主义者和“新技术控”才会关注新能源汽车,而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上,所有的参观者都对新能源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变化昭示着新能源汽车已经渐渐的成为车展的新宠儿,不仅局限于车展,可以预见的新能源也将成为未来展会的主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展会主要分布在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每年大概有10―20场专门的新能源汽车展会,而各地的汽车展也都设立有新能源汽车展区。上海一家新能源汽车展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在行业内有种说法是“叫好不叫座”。而展会就是搭建平台让大众消费者真实的触摸感受,试驾新能源汽车;让新能源汽车上下游厂商在展会上都找到自己的商机;让研究新能源汽车的学术机构,投资商都在这里找到适合的项目。

有趣的是,3月份的政协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乘坐一辆纯电动车参加了多场会议。他表示,应对空气污染不仅要使用科技手段,还应“从我做起”。

世界电动车大会、世界能源大会、世界未来能源论坛、世界风能大会、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中国环博会、SNEC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暨论坛、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锂电新能源展览会,长春太阳能及新能源展览会……从世界到中国,会展都在关注着环保和新能源,为环保摇旗呐喊。面对雾霾,会展业至少可以发挥产业自身的整合营销、技术扩散、产业联动等功能。环保和新能源展的发展,积极地推动着环保行业发展。在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时,正是环保展和新能源展发力之时,为环保贡献会展业的“正能量”。

新能源锂电行业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报告说明 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新能源汽车电池精密结构件(包括顶盖和壳体),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等都是冲压加工的冲压件;冲压设备主要指压力机(冲床)。以现代高速多工位机械压力机为中心,配置开卷、矫平、成品收集、输送等机械以及模具库和快速换模装置,并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可组成高生产率的自动冲压生产线。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2634.25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18629.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2.31%;建设期利息 262.1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16%;流动资金 3742.4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6.53%。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642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52728.75 万元,净利润 6798.89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5.47%,财务净现值 4825.69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4.41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报告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投资融资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分析评价意见。

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项目绪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五章 选址分析 第六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 第七章 原辅材料供应、成品管理 第八章 工艺技术方案 第九章 环保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评价 第十一章 节能分析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管理 第十三章 项目规划进度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 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第十六章 招投标方案 第十七章 风险风险及应对措施 第十八章 项目综合评价

第十九章 附表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 附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附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 5: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 6:项目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附表 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 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 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第一章 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一)项目名称 陕西高端制造项目 (二)项目投资人 xx 有限公司 (三)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

二、编制原则 本项目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保证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做好投资费用的控制。

2、根据市场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操作安全稳妥,投资经济适度的原则。

3、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

4、根据拟建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安全,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进行布置;同时遵循国家安全、消防等有关规范。

5、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等方面,本着“三同时”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装置在上述各方面投资,使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做到以新代劳,统一治理,安全生产,文明管理。

三、编制依据 1、承办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报告的委托; 2、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法规、规划; 3、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 4、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政策;

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四、编制范围及内容 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

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

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

五、项目建设背景 由于精密级进冲压模具业务系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型行业,并在客户关系的建立、技术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天然的先发优势,因此对于行业潜在竞争者构成了较高的障碍,具体情况如下:模具技术是模具设计、加工、装配等技术的集成,潜在进入者只有全面

掌握相关技术才能形成市场竞争能力。电机铁芯模具广泛应用于电机铁芯的生产,对于电机铁芯的要求主要是精密、高效、安全、可靠,上述特点要求电机铁芯模具的生产、加工和检测过程需要遵循较为严格的标准。

由于精密级进冲压模具业务系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型行业,并在客户关系的建立、技术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天然的先发优势,因此对于行业潜在竞争者构成了较高的障碍,具体情况如下:模具技术是模具设计、加工、装配等技术的集成,潜在进入者只有全面掌握相关技术才能形成市场竞争能力。电机铁芯模具广泛应用于电机铁芯的生产,对于电机铁芯的要求主要是精密、高效、安全、可靠,上述特点要求电机铁芯模具的生产、加工和检测过程需要遵循较为严格的标准。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六、结论分析 (一)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占地面积约 64.07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精密结构件 60 万套的生产能力。

(三)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四)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22634.25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18629.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2.31%;建设期利息 262.1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16%;流动资金 3742.4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6.53%。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22634.25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 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1934.25 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10700.00 万元。

(六)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64200.00 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2728.75 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798.89 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5.47%。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41 年(含建设期 12 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9674.45 万元(产值)。

(七)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42713.29 约 64.07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46984.62 容积率 1.10 1.2 基底面积 ㎡ 24773.71 建筑系数 58.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266.93 1.4 基底面积 ㎡ 24773.71 2 总投资 万元 22634.25

2.1 建设投资 万元 18629.66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5702.49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2538.09 2.1.3 预备费 万元 389.08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262.15 2.3 流动资金 3742.44 3 资金筹措 万元 22634.25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1934.25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07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642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52728.75 "" 6 利润总额 万元 9065.19 "" 7 净利润 万元 6798.89 "" 8 所得税 万元 2266.30 "" 9 增值税 万元 2140.89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406.06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6813.25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6107.51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9674.45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4.41 含建设期 12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5.47%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4825.69 所得税后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一、产业背景分析 (一)政策鼓励与支持为本行业带来良好的政策环境 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推动。近年来,国家已将其作为优先发展的鼓励项目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先后出台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模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机械工业“十三五”发展纲要及专项规划》、《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等产业振兴政策,提出要进—步大力发展技术附加值高的中高档模具产品,重点发展大型、精密、复杂、组合、多功能复合模具和高速多工位级进模等模具,不断提高它们在模具总量中的比例,以提高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服务的能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自“十三五”规划出台以来,我国制造业开始不断谋求转型升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 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

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以及“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心支撑软件等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也明确提出要“围绕传统机电产品、高端装备、在役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高端、智能和在役再制造示范工程,打造若干再制造产业示范区”。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 2025》进一步指出:“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艺,持续提升电机、锅炉、内燃机及电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机电产品和技术”。

面对日益紧迫的环保压力,各国均积极推广锂电池的使用,如我国国务院就出台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大力发展锂电池,逐步降低电池行业铅、汞、镉等重金属的耗用量;国家科技部把锂离子电池以及相关产品及技术列为优先发展技术领域;发改委也将锂离子电池归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鼓励类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此外,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和对传统燃料的取代,亦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锂电池还具有能

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的特点,因此应用领域持续扩大,且已在新能源汽车、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由此也带动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产业快速扩张。

(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为本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空间 随着近年来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国家出台了《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 1-7 批)》等一系列鼓励高效节能电机发展的政策,促进了下游行业对高效电机铁芯模具的需求;另外,随着国家将汽车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产业之一,并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战略性发展方向之一,国家相继出台了《“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的通知》等一系列鼓励汽车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促进了下游行业对汽车电机铁芯模具及新能源汽车电机铁芯模具的需求。国家对于电机铁芯模具下游行业的支持与鼓励,为本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电机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需求旺盛

电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基础行业,是家电、工业、汽车等领域不可缺少的动力部件,具备良好的设备通用性和行业通用性。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家电、工业、汽车等领域将不断要求电机产品在便携、高效、节能等方面的持续提升,进一步刺激电机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空间。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电动工具需求量不断上升,成为电机行业新的增长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将给精密冲压模具以及电机铁芯制造带来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全球产业转移带动行业分工深化 一方面,全球跨国电机制造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抢占全球大、具潜力的消费市场,纷纷将制造加工基地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机的生产制造基地。由于国际电机行业分工水平较高,这为我国电机铁芯制造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促进了该行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大力支持、市场空间广阔、相关上下游行业配套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动力锂电池企业在全球动力锂电池领域已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份额迅速增长。随着我国工业技术、工艺水平、产品品质等的提升,成本优势的体现以及一批先进精密结构件配套企业的崛起,松下、三星 SDI、LG 化学等多家锂电池产业巨头

纷纷在我国设立子公司或将生产制造部门甚至研发部门迁至国内,从而使得近年来锂电池材料国产化比例快速提升,为我国锂电池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五)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兴的蓝海市场,将带动相关的动力锂电池和汽车结构件市场高速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世界主要的汽车厂商均制定了新型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并将逐步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我国也出于降低传统燃油汽车污染、减少对原油等资源的依赖,把握汽车行业新发展契机等战略因素,优先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务院及各部门陆续出台的支持政策包括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城市,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的补贴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政府用车领域、邮政物流等专用领域的使用,建立充电站设施的完善机制等。

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也是制约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锂电池目前仍是电动汽车电池的主流解决方案,在新能源车的成本中占比很高,是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动力锂电池结构件需要同时具备锂电池构件的和汽车结构件的技术和品质,在结构件的交叉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系未来结构件发展的蓝海领域。少

数具有交叉技术优势的企业,将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井喷需求和规模化生产,而获得巨大的发展。

二、项目必要性分析 (一)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精密级进冲压模具业务的利润水平主要由产品技术要求、下游应用领域发展情况、竞争态势等决定,往往差异较大。总体而言,低端模具由于制造技术简单、市场竞争激烈、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因而毛利率较低。而以高效节能电机铁芯模具、大型三列或多列电机铁芯模具为代表的中高端模具基于其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国内生产者较少,市场竞争较为缓和,毛利率水平较高。由于精密级进冲压模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行业内企业近年来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另外,由于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相对较低,其价格波动对行业利润水平影响较小。

精密结构件产品一般采取成本加成的定价模式,成本主要以原材料硅钢片、铝带、铜片价格市场公开价格为计量基础。因此,在这一定价模式下,即使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有波动的情况下,产品正常的毛利水平、盈利可得到较好地保证。硅钢片、铝带、铜片价格的上升会

对行业内企业的资金周转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精密级进冲压模具业务属于现金流动性较强的业务,能够为行业精密结构件业务提供现金流保障并为未来业务规模的扩大提供支撑。

(二)模具标准和标准件生产供应滞后于模具生产发展 模具标准化程度和应用水平是衡量模具工业水平重要标志。模具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模具技术标准的制订和执行、模具标准件的生产和应用以及有关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推广等工作。我国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宣传、贯彻和推广工作力度不足,因此模具行业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有不少已经落后于生产,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起步不久,大多数企业缺少企标,标准件品种规格少,应用水平低,高品质标准件还主要依靠进口。这些因素都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以模具为核心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协同发展缓慢 目前,我国以模具为核心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协同发展已跟不上模具核心产业链的发展速度,尤以模具材料发展滞后为明显。模具材料对模具质量影响极大,国产模具材料长期以来,不论从品种、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模具生产的需要,高档模具和出口模具材料几乎全部依靠进口。模具上游的各种高端装备(机床、工夹量刃具、检测、

热处理等设备)和生产手段(软件、辅料、损耗件等),以及下游的高端成形材料和成形装备等产业链各个环节,大都分属于各有关行业,缺乏密切联系和默契配合,协同程度较差,制约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

(四)跨国企业竞争压力 近年来,国内模具制造及其下游精密结构件制造行业已跻身国际市场,但是与发达国家竞争对手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大多为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无论是资金实力、制造能力,还是技术研发能力都相对国内企业拥有明显的优势。

(五)国内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模具制造及其下游精密结构件制造技术发展迅速,行业中的领先企业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攻关,具备了一定科研开发实力,在材料和工艺研发、精密模具设计制造、精密冲压、精密成型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满足了国内外下游客户对产品和结构件的大部分需求。但在部分关键技术环节、行业重要技术的探索方面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整个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有待不断提高。

从全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

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全球贸易增长乏力,TPP 和 TTIP 设置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

从国内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高度,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新特征。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全省看,陕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势能潜能加速释放,科教实力雄厚、自然资源富集、文化积淀厚重等优势在未来竞争中将更加凸显。同时,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发展短板仍未有效突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繁重。

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 一、模具行业基本情况 模具是用于高效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中的有关零部件和制件的工具,是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艺装备,被誉为“工业之母”。模具行业旨在通过运用模具技术、设计和制造模具,模具成型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获得特定的力学性能,同时保持较高的产品加工精度和产品一致性。

模具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使用模具批量生产制件具有高生产效率、高一致性、低能耗、低耗材以及有较高精度和复杂程度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家电、信息、航空航天、轻工、军工、交通、建材、医疗、生物、能源等制造领域。汽车零部件的 95%、家电零部件的 90%为模具制件,消费电子、电器、包装品等诸多产业当中 80%的零部件由模具成型制造。

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依赖模具制造技术的突破和提高,模具技术对于下游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下游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水平,直接决定下游零部件的生产效率、加工精度、加工成本和使用寿命。模具已成为衡量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

根据《2012 年中国模具工业年鉴》分类,模具可分为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铸造模具和其他模具。冲压模具按照工序组合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电机铁芯模具均为冲压模,目前级进模是电机铁芯模具采用的主流模具类型。

按照模具加工精度,一般认为模具误差在 0.02 毫米内的即可称为精密模具,其他的为普通模具。

二、电机铁芯模具的定义、分类及应用 电机铁芯模具是指应用于电机铁芯生产制造的模具,是电机铁芯冲压必备的生产资料。电机铁芯模具按照模具技术类别,可以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等;按级进模列数,可以分为单列级进模、双列级进模、三列级进模、多列级进模等。

三、精密级进冲压模具的特点 精密级进冲压模具由多个工位组成,各工位按顺序关联完成不同的加工,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一系列的不同的冲压加工。一次行程完成以后,由冲床送料机精准的按照一个固定的步距将材料向前移动,在一副精密级进冲压模具上就可以完成冲裁、弯曲、拉伸、成形、焊接、铆接等多个工序。实现自动化一次性连续大批量冲制成型。

精密级进冲压模具的上述运作方式,决定了精密级进冲压模具有极高的生产效率,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升了材料利用率,实现全自动化冲裁,省去需要利用数台冲床完成数个工序的过程并使得各工序之间的无缝衔接,避免了操作中设备等待的过程,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具有天然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性。

同时精密级进模高精度、高效率、长寿命的需求决定了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具备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的特点。

由于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在批量生产产品中具有高生产效率、高一致性、低耗能耗材、高精密度以及高复杂程度的特点,因此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在高效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的有关零部件和制件中得到广泛运用,同时对制造业的高效节能又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42713.29 ㎡(折合约 64.07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46984.62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 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精密结构件 60 万套,预计年营业收入 642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选址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1、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 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 3、节约和效力原则; 安全的原则; 4、实事求是的原则; 5、节约用地; 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介于东经 105°29′—111°15′,北纬 31°42′—39°35′之间,总面积 20.56 万平方千米。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位于该省。陕西省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由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貌构成,其中黄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40%,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

温带季风气候,陕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 14 个政权在陕西建都。2019 年,陕西省下辖 10 个地级市(其中省会西安为副省级市)、30个市辖区、6 个县级市、71 个县,常住人口 3876.21 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25793.1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990.93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11980.75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11821.49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 66649 元。

从全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全球贸易增长乏力,TPP 和 TTIP 设置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

从国内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高度,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新特征。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全省看,陕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势能潜能加速释放,科教实力雄厚、自然资源富集、文化积淀厚重等优势在未来竞争中将更加凸显。同时,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发展短板仍未有效突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繁重。

陕西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增长 6%,财政收入增长 2%,城镇登记失业率 3.2%,调查失业率 5.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8%和 9%,CPI 涨幅 2.9%。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增长 6%,财政收入增长 2%,城镇登记失业率 3.2%,调查失业率 5.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8%和 9%,CPI 涨幅 2.9%。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尽管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复杂,但我国经济稳定向好、长期向好,我省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的总体形势没有改变。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只争朝夕,毫不懈怠,一步一个脚印把每项具体工作谋深、抓实、干好,就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追赶超越的新步伐。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 6.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 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38 万人,城

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 5.5%、4.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7%和 8%左右,CPI 涨幅 3.5%左右。

三、创新驱动发展 (一)推动管理创新 系统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主攻方向,以资本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力争在军民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金融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开放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打造国家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创新中心。

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推进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完善创新评价和考核制度,推广“延长模式”。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激发创新活力。推广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创新模式,加快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完善工研院运行体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改革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办法。

(二)加强科技创新

强化知识创新。加强管理、信息与通讯、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学科建设,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品牌学科和精品专业。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及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国家实验室。加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可能产生颠覆性突破的重点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增强技术创新。依托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工程,组织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 100 个产业技术联盟。吸引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和创新型企业来陕设立研发机构,鼓励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内外机构建立科技合作机制。

(三)强化产业创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拓展产业链,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实现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融合发展。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创新重大专项,在智能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民用客机/货机、无人机、增材制造、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及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及应用、DMTO(煤制烯烃)、生物育种、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取得突破及示范应用,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自旋磁存储等前沿技术研究,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四、 “ 十三五 ” 发展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1 万美元。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分别达到 15%和 45%。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 60%、45%以上,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外向度达到 15%以上,富裕陕西建设提高到新阶段。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长 10%左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220 万人。全面实施 13 年免费教育,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物价指数保持稳定,和谐陕西建设迈上新的境界。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现代化。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法治陕西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非公经济占比达到 58%。政府管理运行水平明显提升,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省级重大文化项目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6%,陕西特色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下降,森林覆盖率超过 45%,治污降霾取得显著成效,关中、陕北、陕南优良天数分别达到 275 天、290 天和 295 天以上,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美丽陕西建设展现新的景象。

五、产业发展方向 实施工业强基战略。围绕新能源汽车、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机器人、电子信息等具有比较优势领域的“四基”发展需求,组织实施一批工业强基示范工程,支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到 2020年,力争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实施百万辆汽车工程,突破整车控制、深度混合动力等关键技术,构建整车制造、关键零配件、售后服务等

完整产业链,打造全国自主品牌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到2020 年,实现产值 2500 亿元。

航空。积极推进新舟 60/600 系列化、新舟 700 研制、运八民机改型、民用无人机研制和产业化,扩展 Y20、C919、ARJ21、AG600 等重大机型配套业务,带动航空维修、航空客运、航空物流等产业发展,建设全球最大的涡桨支线飞机研制生产基地。2020 年,实现产值 1000亿元。

航天。围绕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航天运载动力,构建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产业链,打造国内领先的卫星应用产业集聚区。到 2020 年,实现产值 500 亿元。

能源装备。推进输变(配)电、油气钻采输送、煤炭采选等传统装备提质增效,做大做强风电、地热、核电、氢燃料电池和新型储能装置等新兴装备。加快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研发,推进特(超)高压输配电设备集成化。推进大型高效能量回收系统关联技术及成套机组的开发利用。

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积极发展高精、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突破智能数控系统、在线远程诊断等先进技术。加快掌握

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技术,推动成果产业化,扩大应用范围应用。到2020 年,实现产值 500 亿元。

轨道交通装备。提高整车设计制造与试验验证能力,加快关键系统与核心零部件开发,加强列车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和工程化应用。重点发展网络控制系统、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市域快轨信号系统、碳化硅 IGBT 芯片、高功率密度电机等。

现代农业机械。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提升高端整机、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水平及研发检测能力,突破大型发动机电控系统,高性能大型穿凿机械驱动、液压系统等技术,重点发展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化精密播种机、中高端粮食烘干机、秸秆收获机械等。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发展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精密工模具。推广应用精密成型、智能数控等加工装备和柔性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技术,推动制造向柔性、智能、精细、绿色转变。到 2020 年,智能装备占比超过50%。

三、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项目选址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

远离居民区,所以,从项目选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项目选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

第六章 建筑物技术方案 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1、建筑结构设计力求贯彻“经济、实用和兼顾美观”的原则,根据工艺需要,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及地需条件综合考虑。

2、为满足工艺生产的需要,方便操作、检修和管理,尽量采取厂房一体化,充分考虑竖向组合,立求缩短管线,降低能耗,节约用地,减少投资。

3、为加快建设速度并为今后的技术改造留下发展空间,主厂房设计成轻钢结构,各层主要设备的悬挂、支撑均采用钢结构,实现轻型化,并满足防腐防爆规范及有关规定。

二、建设方案 1、本项目建构筑物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文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

.2、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轻钢框架结构。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

.4、根据地质条件及生产要求,对本装置土建结构设计初步定为:生产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5、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及当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生间拟采用全钢结构。

.6、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

.7、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安全等级为二级。

三、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项目建筑面积 46984.62 ㎡,其中:生产工程 26922.19 ㎡,仓储工程 5450.22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2866.06 ㎡,公共工程 11746.16 ㎡。

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工程类别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投资金额 备注 1 生产工程 14195.34 26922.19 4294.36 1.1 1#生产车间 4258.60 8076.66 1288.31 1.2 2#生产车间 3548.84 6730.55 1073.59 1.3 3#生产车间 3406.88 6461.33 1030.65 1.4 4#生产车间 2981.02 5653.66 901.82 2 仓储工程 2873.75 5450.22 700.40 2.1 1#仓库 862.13 1635.07 210.12 2.2 2#仓库 718.44 1362.56 175.10 2.3 3#仓库 689.70 1308.05 168.10 2.4 4#仓库 603.49 1144.55 147.08 3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2605.51 2866.06 343.08 3.1 行政办公楼 1693.58 1862.94 223.00 3.2 宿舍及食堂 911.93 1003.12 120.08 4 公共工程 5099.11 11746.16 1661.06 辅助用房等 5 绿化工程 3118.07 23.93 6 其他工程 14821.51 1511.20 场地、道路、景观亮化等 7 合计 42713.29 46984.62 8534.03

第七章 原辅材料供应、成品管理 一、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本期项目在施工期间所需的原辅材料主要是:混凝土、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xxx 及周边市场均有供货厂家(商户),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

二、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一)主要原材料供应 本期工程项目将以精密结构件量生产为流程,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均在国内市场采购,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是:铝材、铝棒、铝带、铜棒、铜带、镍带、除铝粉剂、除油剂、光亮剂、PP 塑料粒子、PFA塑料粒子、切削液、压板油等矿物油等若干,xx 有限公司拥有稳定的供应渠道并且和这些供应商建立了比较密切的上下游客户关系。

(二)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管理 1、所有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在进厂前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为确保最终成品的质量,原辅料购入需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并按标准程序进行验收、入库贮存。

2、本期工程项目还可根据具体订单的特殊要求,按照顾客的不同期望采购不同的原辅材料,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满足用户需求。

第八章 工艺技术方案 一、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公司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设备结合,以智能产品和智能工厂为重点深入推进智能制造。

1、持续推进 4.0 产品工程。4.0 产品以“模块化平台+智能化产品”为核心,深度融合传感、互联等技术,均可实现“自诊断、自调整、自适应”,在性能、可靠性、智能化、环保方面更上新台阶。公司计划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入,全面实现原有产品的换代升级,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优势,不断创造全新的市场需求。

2、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建设。该项目的建设,将完全按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的标准进行建设,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产业制造基地。产品实现多种不同规格的标准生产,努力成为行业智能工厂新标杆。

二、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一)技术来源及先进性说明 本期项目的技术来源为公司的自有技术,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项目技术优势分析

1、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产品质量水平上相对其它生产技术性能费用比优越,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在工艺水平上该技术能够保证产品质量高稳定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根据初步测算,利用该技术生产,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用电效率,在装备水平上,该技术使用的设备自动控制程度和性能可靠性相对较高。

2、技术设备投资和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经济合理性;本期工程项目采用本技术方案建设其主要设备多数可按通用标准在国内采购。

3、节能设施先进并可进行多规格产品转换,项目运行成本较低,应变市场能力很强。

(三)工业化技术方案可靠性分析 1、这条生产线充分考虑和核算了生产线整体同各单机间的物料平衡协同关系,并考虑和计算了各单机的正常加工、进料出料、输送、故障停机及排除所需要时间和各单机间的合理缓冲。

2、产品生产线能够运行连续稳定、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要求,并确保能够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三、项目技术流程

摩擦焊片→卡口→安装盖板→卡簧→注塑包胶→激光焊接→检验→成品 四、设备选型方案 为适应本项目生产和检验的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增强生产工艺的可操作手段,必须完整配置各种技术装备,本项目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应选择国内外现有的先进、成熟、可靠的设备,在主要设备选型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要设备的配置应与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及生产规模相适应,同时,能够达到节能和清洁生产的各项参数要求。

2、项目所选设备必须技术先进、性能可靠,达到目前国内外先进水平,经生产厂家使用证明运转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生产高质量产品要求。

3、设备性能价格比合理,使投资方能够以合理的投资获得生产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设备,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类设备的最佳技术水平。

本期工程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63 台(套),设备购置费6959.67 万元。

主要设备包括:铣床、手动平面磨床、精密成型磨床、大水磨、数控穿孔机、台钻、攻丝机、CNC 加工中心、卧式注塑机、立式注塑机、高温烤箱、模温机、强力粉碎机

第九章 环保分析 一、环境保护综述 坚持“三同时”制度,认真贯彻“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清洁生产、预防为主、保护环境”的总体原则,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尽可能将“三废”消除在工艺内部,变废为宝,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取严格的治理措施,确保各排放物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二、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由于场地平整、土方挖掘、水泥和砂石等建筑材料的装卸和运输、弃土的运送等,车辆频繁过往和混凝土砂浆的配制等施工过程,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施工场地道路与砂石场遇风亦会产生扬尘,产生量与施工进度及天气有关,致使周围环境空气中的降尘和 TSP 量的增加,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在短时期内将下降。运输扬尘一般在尘源的 30 米范围内(刮大风时除外),但这种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随着工程的建成完工而消失。施工场地周围环境敏感点较多,为最大程度减轻扬尘的污染,施工单位应贯彻执行“清洁生产”的要求,通过采取对施工场界进行临时护挡措施,使原料堆场、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