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一、创建特色学校的反思和再认识

董局长在报告中指出:“反思和自我评价是一个人成长的内驱力,也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在特色学校创建可资借鉴的案例很少的背景下,总结、反思、提炼、创造更成了我们创建特色学校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我在对报告的学习中认真地贯彻落实了这种思想,认真分析了当前特色学校建设方面存在的认识上的“八个不到位”,结合“八个不到位”努力查找、认真反思,使自己对特色学校建设有了新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特色学校的“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所谓特色办学,就是在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征。它包括办学模式的特色、课程教学的特色、教育途径的特色、学校管理的特色等。

特色学校既有一般学校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它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校园环境、学校设施等方面均有区别于一般学校的独特个性。创办特色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较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有较高的教育质量,同时还必须在“特”字上下工夫,形成不同于一般学校的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

独特性是指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又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它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形成在教育上的个性风貌,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是特色学校的主要特征。实践证明,没有独特的教育,也就谈不上特色学校。

先进性是指学校有很高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学校的某项工作或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优于其他学校.某一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也处于领先的地位。

科学性是指学校办学符合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顺应社会的教育发展趋势,形成了较为完善系统的办学思想和经验,并为人们所接受,有推广价值。

稳定性是指办学的个性和成果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并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成为学校的传统,具有较深的社会影响。它标志着教育个性的定型和成就。

所以说,特色学校就是以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等区别于其他学校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社会和其他学校所认可的学校。比如人们一提到分层次教学,就会想到南京师大附中;提到成功教育,就会想到上海闸北八中;提到选择教育,就会想到上海建平中学;提到课程改革,就会想到北京四中和锡山市高级中学……特色学校的特色最终体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普遍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和某一方面的突出能力。在特色学校的诸多特征中,独特性是核心,这种独特性集中体现在全体学生或多数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突出发展上。

二、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和经验

近年来,我校一直非常注重学校特色创建工作,采取了种种措施,做到了两个结合:一是创学校特色与学校实际相结合。要根据本校的师资水平、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传统优势,来确定本校的特色项目,强调体艺活动项目要与学校的特色教学结合起来,在课程的设置上偏重于学校特色的安排,根据本校教师的水平不足,向社会招聘高水平的教师。种种措施使学校创特色活动进一步深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是创学校特色与创建校园文化相结合。创特色学校更多的是着重于学校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发展,各校在发展特色项目过程中,全员参与,不断提升学校影响力,提升文化品位,在持续强化中形成了特有的校园文化。根据自身的特色,出台了相应的考级方案。在考级过程中,学生以一级为最低目标,根据考级方案,参加考级活动,在达到一级目标后,参照自己的水平,申请考二级,逐级上升,通过一次次的考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水平,学校特色也得到了凸显。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出台了以学校特色为主的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总结近年来的特色学校创建经验,有以下三点:

第一,办学特色是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实际能做大、做长远,发展成优势的项目。

第二,办学特色有规划、方案做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具体作法为挖掘实践亮点,吸纳梳理内容,概括生成特色概念,从教育、教学、活动三方面提炼出办学特色的主线即: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特色,分类推进、分层次指导教学特色,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特色。

第三,办学特色正逐步形成全员共识。体现干部、教师办教育的责任意识,进取心,理性认识和实践精神。

三、特色学校创建的一些思考

董局长指出:“学校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创新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积淀形成学校优良教育传统的过程。校长应在认真分析学校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学校特色发展的脉络,确立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理清学校特色发展的思路,坚定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信念。”这句话阐明了一种思想,特色学校创建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校长在这个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要有一个特色目标

校长要根据学校自身优势,多学多思,带领学校的团队,加强研究,制定规划,确立学校建设的特色目标,形成特色发展战略。科学的特色发展规划,是促进特色建设健康、持续和稳定开展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特色学校发展规划,是以特色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特色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提炼和形成学校特色文化为目标,由学校全体成员制订并实施的学校特色建设方案。

确定的目标要反映出学校领导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体现出办学追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如边门镇大东小学环境优雅陶冶情操,开展系列爱家乡、爱校园、爱祖国“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从小立志,勤勉好学,长大为家乡,为祖国做贡献。学生情操得到升华,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教育成绩名列全镇前列,在凤城市花园学校评比中获奖。

学校在选择特色目标时要考虑三个因素:即师资和生源,包括教师的学历、能力和学生的爱好、智能水平、经济水平等,这是特色建设的人力基础,办学条件。包括场地设施、教学设备、经费投入等,这是特色建设的物质基础。教育环境,主要指家庭、社会对学校特色建设态度,这是特色教育的群众基础。

(二)是要做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校长

董局长在报告中指出:“特色建设,给了校长自主办学的发展空间,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激情创业的人生舞台。”对校长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讲学习,二是要有理想,三是要有思想。四是要有思路。五是要有胸襟。六是要有团队。由此可见校长在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校长是学校组织者和决策者,肩负着建设特色学校的神圣职责,自己必须具有勇于开拓、科学管理,有创新意识和特色意识,多学习、多思考、强调研,及时发现问题,事实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带头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小培养学生成功者的心态,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实现“合格+特长”的办学目标。

校长的自身的创新意识,特色意识和独特的办学思想对创建特色学校至关重要,尤其是校长的特色意识和教育思想。因为特色不可能从外部移植,在形成学校富有创造性的整体办学风貌中,从特色项目的确立,到学校特色的创立,直至特色学校的最终形成,校长的特色意识和教育思想起着主导作用。

(三)要培训一支特色的教师队伍

董局长在报告中指出:“教师是学校特色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实施特色教育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特色建设的速度与水平,目前许多学校的特色建设工作陷入瓶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学校缺乏一个特色教师群体,要培养特色教师群体决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这几年各学校的校本培训都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今后的培训,要将提升教师的特色教育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作出强调,要求明确培训重点、注重培训实效提高培训的普及程度。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创建特色学校没有一批高素质的富有教学特点的教师是难以实现的。校长的办学思想必须得到全体教师的普遍认同,才能得到切实贯彻,全面产生实际效果。特色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根本所在,学校领导应该把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师作为建设特色学校的重点来抓。所以培训一支特色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必须结合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制定的目标,制定培训内容,强化教师培训,一是通过自学,二是通过有组织的聘请专家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对建设特色学校的认可度,共同努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四)要发挥自身优势,找准突破口

董局长在报告中指出:“围绕学校主体特色开展丰富的特色主题研究,用科研引领解决特色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研究的过程成为打造特色、提高学校品质和水平的过程,应该成为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举措。”

创建特色学校,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潜在优势在哪里,即挖掘特色,寻找突破口,这是特色学校建设的起始活动。

一是以传统优势为突破口。特色建设不是对过去、传统的彻底抛弃,而应在继承中创新。学校的传统特色,包括学校已有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等方面。以学校传统优势为突破口是大多数特色学校形成的途径。例如,天津市第十三中学从1958年起就开始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了大批有特长的学生和合格人才,多次获得国家和天津市的表彰和奖励。

二是以学校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对于学校工作中长期存在的疑难问题和薄弱之处,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不断努力地解决它,最终化薄弱为特色,以此为突破口,为薄弱学校走出困境指明道路。

三是将偶然突出的优势转为特色。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偶然出现突出成就,比如教师在某次大型教学比武中获奖,学生在某次大型比赛中获胜等,外界也会给予学校一些良好的发展机遇,学校要把握这些机会,创造出特色。

四是要突破“五育”创特色。学校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一般来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是基本内容。学校可以抓住其中的某一“育”作为“突破口”,对学校实行整体优化,形成鲜明的品牌特色。如德育方面,可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的德育网络体系,创新德育平台,整合德育资源,坚持大德育观,从而形成鲜明的德育特色。也可以以行为养成教育为突破口,狠抓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打造特色鲜明的德育教育品牌。如智育方面,可以在教学管理,质量管理方面打造亮点,创建特色。比如江苏洋思中学,就大胆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口号,在教学管理上狠下功夫,终于创造了每年高中升学率百分之百的教育奇迹。再如体育、美育方面,可以选择学校自身的优势特长,打造“拳头”项目,实现整体优化。例如徐州市少华小学的“乒乓传统体育特色”,上海市卢湾第一小学的“艺术教育特色”等,都是从打造“拳头”项目开始最后发展成为“培养国手的摇篮”、“培育栋梁的沃土”,成为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成功的实现了创建特色品牌学校的战略目标。

各个学校的条件尽管千差万别,但每所学校都应该辨证地分析自身优势,并把此优势作为创建特色的“生长点”或突破口。

(五)全体动员,共同努力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十一前,由教育部、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教育局承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展。黑龙江省教育厅及部分地市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4个计划单列市和90家企业参加了本次展演活动。

我省展区以“我应用·我改变”为主题,分“未来教室新理念、多维教材新体验、教学教研新模式、主题网站新探索、资源建设新突破、四位一体新格局”6部分,采取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基层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现场展演,主题宣传片、主题歌、展板、宣传彩页、多媒体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展演,充分展示了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全省中小学艺体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现场会在鸡西市召开

日前,全省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现场会在鸡西市召开。此次现场会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和《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精神,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创建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召开的一次现场会议。

近年来,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认真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不断推进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开展。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引领,城镇学校100%开设开齐音体美课程,农村学校基本开设了音体美课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内校外文化体育活动,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建立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制度,积极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坚持做好每年一次的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坚持每两年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坚持校内外结合,推进优秀体育艺术后备人才培养;加强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队伍建设,提高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师业务水平;坚持政府主渠道投入,推进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了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机制,不断推进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

据了解,鸡西市在整体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提升教育内涵质量的过程中,高度重视艺体教育工作,大胆推进艺体教育改革,不断拓展艺体教育功能。尤其从“十二五”开始,全市启动了素质教育领航计划,提出了打造艺体教育名城的发展目标,即在体育特长培养上,在全市建设10所足球运动市级以上名校,10所冰上运动市级以上名校和50所学生围棋基点校;在艺术教育普及上,组建50支学生管乐队、50支学生民乐队,打造50所以版画、摄影、剪纸为主的美术特色学校,努力形成“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点、校校有特色”的艺体教育大格局。

会上,还命名了全省中小学首批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会议期间,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市师范附小、十九中学、和平小学、东风小学、第四中学和鸡东新建小学、下亮子学校艺术体育展示活动。

特约通讯员 王洪涛

哈尔滨市200名农村幼儿骨干教师进名园参加跟班实践研修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艺体特色;思路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农村普通高中办学的压力越来越大,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农村普通高中由于受到学生生源、教学设施、教育环境、教学资源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发展起来缓慢,有的甚至有了萎缩的趋势。这种局面给农村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方面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和干扰,教育教学的现状很不容乐观。面对这种教育现状,要使农村普通高中长远发展,并富有生命力,就需要有新的办学思路。大力发展艺体特色教育是走出困境的一种思路。艺体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艺术兴趣与爱好,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成为一种生活的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讲,培养学生艺体兴趣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艺术学习的动力,其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是一种反映在情感、态度与价值层面上的具体目标。艺体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艺体教育并不排斥其作为专业教育的特性,但主要功能是在素养教育方面。艺体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开启心智、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领域,引导受教育者亲自参与体验,在熏陶、感悟的过程中对精神世界产生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情操、胸襟。因此,农村普通高中适时转变办学观念,大力推进以音体美教学工作规范化为主的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改革,是凸显学校艺体特色教育,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农村普通高中可以结合自身艺体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以音乐、美术、体育为艺术教育的切入点,使艺术教育向教育教学的纵深发展,努力创造一个“大艺术”教育氛围,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好开足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开办艺术类特长班,使学校的艺体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农村普通高中要创办艺体特色学校,其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深化认识,制定艺体教育发展规划

1.投入经费,完善硬件设施

建设艺体教育特色学校,需要学校具备一定的基础,不仅要有硬件设施等,也需要相应的师资配套。最基本的就是应配备齐相应的教学设备,促使学校具备发展艺术教育特色的基本条件,有效提升学校开展艺体教育的实力。为了实施艺体教育的需要,学校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来加强艺体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配置专门的美术、音乐教室、体育训练活动场地;配置专门的书画室、琴房、试唱室、舞蹈室。同时,配足配齐艺体教师,购置艺体教育器材。

2.确立思路,强化文化氛围

农村中学可以提出“以艺体教育为特色,创办特色学校”的思路,要求学校以艺体项目为特色,实现全员普及,同时开设多种小型艺教项目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开办艺体兴趣小组,建立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班。学校的室内外文化氛围要与主要艺术特色相统一,力求形成学校鲜明、稳定、优质的艺体办学特色。学校要确立长远的办学规划,对特色学校发展进行精细化构思。从办学规模,学校管理,艺体特色运行,兴趣小组组建,特色项目开展等方面确立思路,创新课堂教学。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3.建立制度,规范办学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学校艺体特色发展,学校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如《特色工作实施方案》《特色工作管理办法》《特色工作考核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保障艺体特色的有效开展,并建立“六定”制度:活动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期检查、定期汇报等具体措施。建立领导机构,提供组织保障。学校可成立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体艺教研组组长、艺体教师为组员的工作指导小组。校长、副校长负责制定《创建特色学校远期工作规划》《近期工作目标》,负责学校艺体特色活动有效、正常、长期开展。组员具体筹划、实施艺体教育,如兴趣小组的活动、艺体特长训练、具体活动的开展等。

二、整体推进,逐步形成办学特色

学校整体推进艺术教育,狠抓了音体美课堂教学改革、艺体类校本课程建设、艺术团队提高三个环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淀丰厚的特色底蕴。

1.加强艺体课堂教学

音体美课是面向全体进行艺术教育的主阵地,要全面落实课标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加强基础、培养能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变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激发学习兴趣,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教学中提高素质、培养艺术能力。

2.开发艺体校本课程

在关注学生需求、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切都以学生自身的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研究目标,开发内容和课程的实施措施,以求达成最终的培养目标。学校以艺体课程标准为依托,围绕艺体课程目标的四个方面: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搭建校本课程的结构框架,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艺体课程的专任老师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逐步将过去开设的兴趣活动课发展完善为全员普及、学段分层、评价完善的校本课程,列入课表,实行常态管理。校本课程的教学要讲求趣味性、实践性和专业性的统一,逐步探索出了“自主合作、实践鉴赏、创新提高”的课程模式。

3.组建艺体团队,成立音体美专业班

学校从生源的实际状况和学校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满足广大学生不同层次的成才需求,满足社会对各方面和各类型人才的需要,满足广大家长对子女成才的渴望,充分挖掘学生的才艺潜能。让那些具有艺术潜质的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抓普及的同时,通过加强团队建设来促进艺术教育水平的提高。学校可设立田径、球类、体操、武术、书法、绘画、摄影、声乐、器乐、舞蹈等各种兴趣小组。

4.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

学校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每学年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艺术活动,比如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书法美术作品展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气息。学生在展示中得到锻炼,也增强了学校的艺体氛围。

三、全面实行大课间活动制度

艺体课外活动是艺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大课间”文体活动,就要制定好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好活动,l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其特长,突出班级特色,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体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强化机制保障 加大投入力度

机制建设是通过组织行为改进原有规程或建立新规程,以追求一种更高的效益。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强化。 为此,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省教育厅出台了《甘肃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等三个文件的通知》。同时,全省14个市(州)也将结合实际制定地方性实施意见,这些实施方案和意见的出台,都全方面、多角度对全省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遵循。

体制机制顺畅了,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就学校体育工作,相关部门之间相互衔接沟通力度得到了明显加强。近年来,通过校园足球工作的发展和制定贯彻落实国办意见实施方案、全省大中学生体育运动会、“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等工作,教育、体育、发改、财政、人社、卫生、编制、团省委等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的合力。

省发展改革部门把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省级财政部门完善支持学校体育的投入政策,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从2014年开始,每年筹措1000万元,用于创建快乐校园体育示范学校,从2016年起,设立校园足球专项经费每年1000万元,同时不断增加学校体育工作赛事活动经费;省体育部门把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在技术、人才、场地和组织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在中小学积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各级教育部门会同财政、发改等部门,进一步完善支持学校体育发展机制,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活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优先支持农村和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并随教育经费标准提高而逐步增加。各级各类学校也普遍把体育教学及活动条件改善纳入学校预算,并将体育经费用在体育教学及体育锻炼上,发挥经费最大效益,保障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还广泛动员、积极吸纳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学校体育事业。

据统计,2015年,全面改薄工作投入农村学校体育条件改善经费共计4.2亿元。仅2016年,甘肃省省级财政就在学校体育工作专项投入275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全省第二批创建200所“快乐校园”示范学校奖补,1000万元校园足球专项经费,750万元教育系统重大体育活动经费。可以说,作为对学校体育工作专项投入,这是前所未有的。

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师资建设

要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是框架,投入是支撑,而最关键也最核心的因素是人。为此,甘肃省高度重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核定的教职工总编制数内,调整优化教师结构,按照体育与健康课、课余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与竞赛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需要,按照体育课教师配备基本标准,通过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甘肃省政府民生实事教师补充项目、鼓励退役优秀运动员按照相关规定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等途径,招录一批合格体育教师到师资紧缺学校任教,并要求有重点地补充足球教师。

截至目前,全省中小学校共有体育教师13588人,各教学阶段体育教师数量呈现出逐年稳定增长的趋势。为了进一步强化师资力量,省教育厅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和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等形式,在制定、实施培训政策和计划时,对体育教师单独设计、单独培训,县校也能积极选派体育教师参加相应培训,并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师中,鼓励选拔部分热爱体育教学的青年教师,经业务培训合格后补充到体育教学岗位。

与此同时,甘肃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确保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表彰、业务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并把体育教师从事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课余体育运动训练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常规性工作合理计入教学工作量,将体育教师带队参加国家、省、市州举办的各项赛事成绩和承担赛事活动裁判工作的业绩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评优选先条件。

坚持阳光体育 提升课程品质

为切实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甘肃省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努力按照国家制定的各类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配备、安全和质量标准,有计划地逐步改善体育教学设施条件,并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

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中,将体育设施和器材补充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加大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和学生体育锻炼条件的标准化改善力度。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制度进一步健全。

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学生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和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阳光体育运动方案,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倡导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理念,号召各学校创办了不同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或社团,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导向,打破班级、年级界限,面向全体,经常开展冬季长跑、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努力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一人一技,一校一品,特色发展。

同时,甘肃省要求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削减、挤占体育与健康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为了进一步合理安排体育课教学内容,全省推行“体育艺术2+1项目”和“一校一品”特色建设,在重视提高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从培养学生掌握一两项受益终身的体育运动技能角度开展好体育课堂教学,重点开设足球、中长跑项目等课程。在体育课教学中尝试打破以班级组织教学活动的传统模式,探索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为纽带,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调动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据统计,2015年,全省中小学校体育课开足率为100%,体育教学实施情况总体呈现出制度化、规范化、阳光化的趋势,学校更加重视体育课,体育教师更加用心上好体育课,学生更加喜欢上体育课。

构建竞赛体系 做好风险防控

甘肃省在积极倡导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基础上,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引领,积极通过组建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成才路径,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奠定基础。全省目前有国家级体育示范学校99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2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10所。

据了解,为了倡导体育竞技精神,我省以文件形式要求各市州每三年要举办一届中小学生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县(市、区)每两年要举办一次中小学生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各级各类学校每学年在春、秋两季各举要办一次以田径或传统项目、趣味项目为主的学校运动会,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校际之间、班级之间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构建校、县、市、省四级相互衔接的学生体育竞赛体系。

特别是在校园足球的的发展上,除积极参与全国大中学生体育协会举办的如“特步”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甘肃赛区)和CUBL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 、高校“校长杯”乒乓球比赛等单项赛事以外,甘肃省专门成立了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服务中心,重点培育、推进校园足球及其四级联赛的竞赛体系和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

省教育厅坚持“省市联动,以县为主”的原则,与体育局积极合作,科学合理布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加强对校园足球学校的管理,构建并组织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竞赛体系和活动,探索建立学生运动员可持续培养模式,有效普及校园足球活动,扩大足球人口,提高运动技能。

到今年为止,我省已连续5年举办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校园足球系列联赛及总决赛,初步建立了校园足球4级联赛管理体制和运动机制。截止2016年6月,全省有357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个国家级校园足球试点县(区)。

在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发展的同时,我省高度重视学生体育运动风险防范工作,坚持既要组织上好体育课和开展好课外体育锻炼,又要防范好运动风险的思路,并把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作为单独一条进行强调,从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机制的健全完善、学生的安全教育、校长及体育从业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能力、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定期检查和维护、完善校方责任险、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的探索建立等方面进行了要求安排,以期树立安全意识,排除安全隐患,实现健康、快乐的体育运动。

创建特色校园 强化评价效果

为了充分发挥体育特色学校在体育艺术教育中的辐射、带动、示范作用。2014年我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启动了千所“快乐校园”体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创建200所,连续实施5年,目前已命名400所,今年的200正在评审认定中。此外,为进一步促进校园足球工作发展,我省还计划结合国家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重点打造1000所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强化校园足球工作的普及与发展。

为强化特色校园建设,全省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和《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并根据教育部的办法制定下发了实施细则。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校长工作绩效和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及全县教育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回归原点、突出重点、夯实起点、打造亮点”的教育工作思路和方针,进一步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扎实推进。坚持育人为本,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规范管理,狠抓落实,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

1.素质教育更深入。启动“公民教育”行动,融入小事德育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形成省市有影响的工作品牌和项目。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获奖面和获奖层次进一步提高。建成全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发展指导得到进一步加强。

2.规范办学更到位。全面的教育质量观进一步确立,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常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管理规范有效落实,“五严”规定执行情况良好,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致化。

3.教育发展更均衡。稳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高中、义务教育招生更加规范,义务教育不合理“择校”问题基本消除。留守儿童、问题儿童等特殊教育群体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得到保证。

4.品牌效应更显现。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一大批学校在养成教育、公民教育、课程改革、体育艺术2+1项目、科技创新教育、高色建设等方面初显成效,启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典型学校效应不断扩大,教育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5.发展质量更优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省优质幼儿园达70%以上,基本完成每镇一所省优公办园目标建设任务;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9.7%,初中按时毕业率达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8%。基础教育各类质量考核、考评、测试继续保持省市先进水平。

三、推进举措

(一)坚持育人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1.扎实推进养成教育。确立育人为本理念,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以推进养成教育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不断优化德育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德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订校本化养成教育方案,深入开展“小事德育工程”。3月份,在全县各学校开展“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9月份开展“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加大养成教育督查推进力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重现场、重过程、重实绩,分层召开现场推进会,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2.完善公民教育体系。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开展三好学生、三好标兵、四好少年、美德少年、优秀团员队员等评选活动。建立全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有关节日开展主题或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和管理,为农村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课外活动场所。通过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在学校做一个守纪律、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明礼仪、知荣辱、守公德的好公民。

3.深入推进体艺2+1项目。积极推进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举行初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会和中小学阳光体育节,组织中小学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等比赛。推进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县队校办基地特色项目建设。深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举办中小学校园艺术展演,举办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书画大赛、摄影作品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4.深化基础教育课改。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加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力度,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推进特色活动课程建设。协同教研室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深化年”活动,协同教科室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协同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宫实施特色活动课程。组织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5.强化实践创新教育。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课外活动及校外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开展好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举办小学生小巧手比赛、初中学生手工制作比赛、航模比赛等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6.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健全学校卫生工作组织及相关制度,完善健康档案。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工作,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好学生健康体检、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健康体质测试等工作,开展省市健康促进学校及心理健康星级学校创建评比工作。健全完善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7.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水平。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普通话及汉字书写能力,培养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组织开展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中小学书写大赛、推普周、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城市创优、乡镇达标”活动,指导长沙镇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镇”。

(二)坚持教育公平,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8.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稳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统筹、优化盘活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促进各类学校均衡发展。重点做好镇、镇、镇、镇、镇、镇有关学校的撤并与资源整合工作,推进实验小学、马塘小学、洋口初中等校异地迁建工程,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同时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9.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巩固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改革成果,实行“就近免试”入学政策,组织做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坚持依法招生、规范招生,确保全县所有儿童少年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有效扼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细化措施,统筹协调并认真组织好县城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工作,妥善处理招生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顺利进行。

10.推进中招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关于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做好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工作,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55%根据初中毕业生人数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继续实行推荐报考。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提高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权重。

11.关注特殊教育群体。进一步完善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帮扶体系,做好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学困生、问题生等学生的教育工作,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开展帮扶行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接受相同的教育。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三)坚持文化立校,促进特色内涵发展

12.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继续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修订县特色学校建设指导意见,组织特色学校创建评选和特色学校展评活动,培植、推介典型学校,努力提升教育品质,扩大教育影响力。各学校要认真总结梳理办学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找准突破口,确定特色发展目标。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和打造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13.启动国际交流项目。选择2~3所学校进行试点,尝试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启动高中“学生使者”国际交流项目,尝试组织赴港澳教育交流活动。引进吸收国外和地区先进课程资源,尝试有益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四)坚持协调发展,优化学前特殊教育

14.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制订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规划。加大每镇一所省优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政府回购、小区建设配套、新建改建等形式,全力完成每镇一所省优公办园建设任务。通过实施生均公用经费、困难幼儿经济补助等形式,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加强学前教育指导与管理,实施学前教育信息管理,规范学前教育招生,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保育质量。积极发挥公办园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开展结对帮扶、优秀教育活动展评、师资培训、幼儿素质展示等活动。新店幼儿园、苴镇中兴幼儿园、曹埠童舒幼儿园、马塘培英幼儿园创建省优质幼儿园。

15.优化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着力培养残疾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残疾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特教质量。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研究、指导、服务,完善档案资料,强化培训指导。组织开展“助残”活动,倡导全社会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五)坚持科学管理,完善考核督查机制

16.完善巡视督查制度。加大巡视督查力度,正常组织开展中小学“百里行”行动,强化学校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对学校规范办学、常规管理、重点工作推进等情况组织专项督查和随机检查,认真排查突出问题,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致化,建设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17.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教育评估的激励导向作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考核评估细则,坚持发展性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改进考评办法,重视过程,注重发展。组织初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引导学校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完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组织做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建立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举行初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交流、研讨、展示等活动。

18.试行校长例会制度。围绕全县教育工作“回归原点,突出重点,夯实起点,打造亮点”总体要求,坚持城乡一体、区域一体、整体推进策略,有重点、分阶段、分层次召开校长例会,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发挥典型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现场展示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有序推进养成教育、体育艺术2+1、高效课堂建设、队伍建设、特色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19.严格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加强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学籍管理数据库。坚持实事求是、规范程序、服务群众的原则,加强管理,明确责任,规范操作,严格考核。严格控制县内学校的借读、转学、休学,严格控制班学额。

四、重点工作及逐月主要工作安排

(一)重点工作

1.完善巡视督查制度。正常组织开展中小学“百里行”行动,对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办学、养成教育、体育艺术2+1项目推进等情况进行巡视、调研、督查。

2.完善教育质量考核评估体系。修订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考评细则,组织初中、小学、幼儿园年度办学水平评估。

3.组织做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加强管理、指导与监督,重点做好县城初中、小学、幼儿园招生的组织协调工作。

4.进一步推动文化立校。培植、推介典型学校,组织特色学校创建、评选、展示活动;组织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5.试行校长例会制度。分阶段举行现场观摩、交流、研讨活动,推进重点工作开展。

6.以推进养成教育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分层召开现场推进会;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组织做好高中、初中、小学各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7.积极推进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和卫生健康工作,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举办初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会和中小学阳光体育节。组织中小学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比赛等活动。推进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县队校办基地特色项目的开展。

8.推进艺术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举行全县校园艺术展演活动,举办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书画大赛、摄影作品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初中学生手工制作比赛、小学生小巧手比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