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管理的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 互联网经济 发展趋势 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和构建
一、供应链管理目前的管理模式分析
(一)供应链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供应链最初的原型是“价值链”,由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后来慢慢演变成“供应链”。并广泛地应用在经济领域。供应链管理是指在一条链条上涉及的节点互相依托,互相协作的管理方式。供应链从采购原材料、生产、物流,以及到达最终客户手里的这一整条链条的衔接。涉及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这三者在这个链条中的传递和运作。
(二)供应链管理传统管理模式的介绍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采购、生产、供应、物流等节点。厂商根据采购的原材料进行生产,物流配送到客户的手里,并且以系统、技术为依托,配合好生产计划和供应计划,提高整个链条的反应速度和柔性管理。在供应链运作中还会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第一,供应商管理以及CRM客户管理。第二,产品管理,包括产品周期管理,产品需求计划/供应计划,以及产品的切换。第三,产品设计进度把控,包括设计,前期试产/量产生产计划,质量控制。第四,物料,物流在各个企业之间的流动以及企业内部的流动控制和跟进。第五,基于网络、软件等建立的供应链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互联网经济下对传统供应链的冲击以及新型供应链的需求的变革
(一)互联网经济对传统供应链产业的影响以及对新型供应链的促进作用
(1)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对传统供应链产业的冲击较大,尤其是信息流动、信息的传播、信息的不断更新交替,极大地冲击了供应链产业。
(2)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市场的营销模式。互联网经济是一个跨国界、跨区域的载体,并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支付越来越便捷,这二者之间的联合,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发展。
(3)互联网经济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提升了企业管理的先进性。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快速反应以及整个供应链链条的优化,并且对企业管理的创新起重大的推进作用。
(4)互联网经济下的传统供应链必然被新型的供应链替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供应链无法在新的经济体下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必然推动供应链的变革,供应链的不断变化,不断变革,不断创新。
(二)互联网经济下的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变革迫在眉睫
纵观经济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每一个经济周期都会出现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基础创新,这种基础创新是历史的发展产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很多经济学家对此做了很多推测,其中社会心理健康被认为是第六个长波周期的基础创新内容。
(1)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信任问题。供应链涉及的成员企业较多,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等等之间的协同发展,这三者之间必然要有很强的信任关系,一环套一环的运作,如果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后面都无法进行运作。因此,供应链成员之间必须建立信任关系,彼此间的信任会增加供应链整个链条的协同性。
(2)供应链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供应链是一个整体的链条,而且需要很多人力分布在不同的岗位上。例如,计划、采购、订单管理、物流配送以及客户服务等等,这些关键的部门需要有关键的人力去管理,需要有核心人力、核心骨干人员的存在,这就需要跨部门之间、人力之间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管理。
(3)供应链管理的社会责任管理问题。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也要关注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等方面的责任。很多企业开始关注社会责任管理问题,在互联网经济下,这种责任管理已经延伸到全球范围,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进行采购和生产,这就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对第三国家环境以及社会责任的管理。
(4)供应链的风险规避问题。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需求的不确定、信息不对称以及供应商不稳定等诸多随性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供应链管理中有很大的风险性,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例如,生产事故、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等事件,都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供应链管理需要做好各个节点的企业合作,信息共享,使得整个供应链能更好地协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消除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这样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规避风险,使得供应链能够良性运作。
三、互联网经济下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基于经济长波理论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
基于经济的理论供应链模式的构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1)战略层面。企业应该把供应链管理上升到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利益从上到下的增长,为了实现这种从上到下的增长,就要解决信息共享和社会责任管理问题。
(2)运作层面。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运作层面的创新需要从传统供应链向新型的供应链转变,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云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嫁接供应链管理,实现该企业的供应链快速响应,柔性管理。
(3)技术层面。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供应链管理更加信息化、高速化,互联网技术、SAP、EDI、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广泛运用,使得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更大程度地运用了信息技术,便于供应链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畅通无阻。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的方法
(1)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响应和柔性管理。企业需要更加准确的信息和沟通桥梁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供应链成员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共享、流程整理和系统集成才能更加快速地进行柔性管理。
(2)供应链网络合作和网络经济组织。不管是企业内部成员还是企业的外部成员,都需要ERP或者EDI信息系统对接才能更好地加强合作,每一个企业成员都应该积极共享信息,需要资源配置发挥到最大的作用,这样才能实现客户的最终需求和经济的最大化。
(3)供应链KPI考核标准的建立。互联网经济下的供应链健康良性的运作,需要KPI考核的监督和管控。供应链上的节点较多,涉及的供应链企业也较多,因此需要KPI来监控每个节点的运作水平。尤其是新型的供应链在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供应链KPI的水平要求更高,响应速度和柔性管理更高。
(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研究生学院)
参考文献
[1] 肯尼斯・莱桑斯,布莱恩・法林顿.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电子工业传版社,2014:69-72.
[2] 薛伟贤.网络经济效应及测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4-26.
[3] 唐慧.网络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J].消费导刊,2008(3):255-256.
文/邱慧欢 刘通 唐睿
汽车物流园区依托汽车制造产业园区而建,机器设备要求达到汽车物流的标准,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经验,采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等也都围绕汽车物流展开,为产业园区的汽车企业承担专门的物流责任。为了预测汽车需求,尽可能帮助汽车生产企业实现零库存,物流园区采用先进的技术,根据汽车企业的要求为其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同时每种零部件的规格、大小都各不相同,加大了汽车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为满足汽车制造产业园区汽车企业的要求,汽车物流园区需要从零部件采购到产成品销售都精心规划,在运作过程中加强协作,保证汽车物流的顺利完成。
供应链管理对汽车物流园区经营变革的新要求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当一些跨国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后,汽车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因此,各家汽车生产制造企业都在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受到了明显的重视。 《物流行业研究报告》提到,与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相比,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成本偏高。由于自营物流成本高,为了提高竞争力,生产企业可在物流上和物流园区进行合作,而自身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汽车生产环节。物流园区对企业的汽车供应链进行管理,充分整合及利用资源,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供应链管理是集成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汽车的价值较高,且多以长距离运输为主,因此对汽车有着严格要求。供应链管理可以对汽车物流运作每一个节点进行精确把握,准确预测汽车消费客户的需求,想及汽车制造企业所想,帮助汽车制造企业量化生产,实现需求与供应的协同管理。
网络和信息的迅速发展,为供应链上的企业相互联系提供了新的快捷方式。借助于发达的信息技术,建立共用的供应链系统的操作平台,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增强企业间的协同效应。
汽车物流园区盈利模式重构的基本框架
基于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对于物流的需求,笔者在此对原有的汽车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进行变革与改造,以供应链物流为核心,完善整个产业供应链体系,升级原有的物流功能,同时开发新的物流服务,制造新的盈利空间,实现联动发展。笔者将其总结为“四大盈利板块”,即供应链信息服务、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供应链物流协同服务。
信息协同共享是供应链物流优势的集中体现。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在供应商之间,供应商与整车生产厂商之间的传递,各个物流环节最新讯息能够及时共享。汽车物流园区结合生产厂商的需求搭建信息平台,提高生产的敏捷性和准时性。其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立标准化的信息平台,通过运用条码技术、gps/GIS技术、RFID技术以及POS信息读取等技术,及时录入仓储、配送、运输等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密切联系上游厂商,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同时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缩短供应链反应时间。以整车生产商为核心,订单信息与其他零部件厂商进行对接,厂商根据订单信息和自身库存情况组织生产。同时进行信息的安全维护,防止信息外泄。信息平台采用会员制管理方式,通过收取会费实现盈利。
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园区搭建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客户可通过线上直接达成交易。一方面扩大销售渠道,另一方利于零部件商增强自身知名度。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与维护,线上广告以及销售提成,将是一个新兴的盈利重点。
物流信息交易中心。信息交易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物流信息的撮合,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供需信息公布在平台上,物流供需双方可以在信息交易中心达成交易。汽车物流园区作为交易中心的构建者与维护者,可获取信息服务的收益。
汽车生产企业在生产中面临着产品库存量大,流动性资金缺乏的问题,但商业银行在融资企业质押产品安全、看管等方面有所顾虑,导致了双方的业务开展并不广泛。而物流园区由于介入了汽车生产的供应链环节,了解汽车生产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库存进行动态监测,这一巨大的优势使得作为汽车生产企业和银行的纽带的物流园区成为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不二选择。一方面,物流园区通过对企业的汽车供应链进行管理,充分利用资源,为企业做出融资建议;另一方面,物流园区将企业产品供应链的运行情况置于控制之下,能够为银行的保理、保兑仓、存货融资等业务提供质押物的实时信息,确保借贷过程顺利进行。
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还属于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一些生产企业面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还存在着许多疑惑。供应链的管理咨询服务就尤为必要,在提升汽车生产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物流园区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汽车物流咨询。为客户进行具体项目分析与管理的咨询,设计供应链,制定战略,整合现有资源,提供个性化的供应链物流整体解决方案。
物流人才培训。汽车物流园区为客户企业举办前沿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各企业提高员工物流业务素质以及企业管理水平。
供应链协同服务。在新的盈利模式中,物流园区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将众多零部件供应商的仓库进行整合,形成零部件总仓库,减少分别建库成本。总仓库进行统一管理与调配,运用RFID技术,实现入库、在库、出库全程管理,进行零部件精确调配和运输,优化库存,增加利润空间。同时也解决了重复建设和运送效率低的问题。
简单加工服务。主要包括对零部件的简单加工,并从中获取收入。通过供应链的统筹管理,根据不同生产厂商的具体需求,园区将提供个性化服务,对零部件的整理、归纳、组装和包装等,增加附加值,同时达到为生产节省时间,加快生产运转速度的效果。
汽车物流园区介入汽车生产厂商的供应链时,可以适当的为其提供相应配套服务,既能让厂商得到便利,又能使物流园区增加利润来源,实现互利共赢。汽车物流园区建设现代化的停车场,向往来的车辆收取费用。同时可以进行汽车设备租赁,为园区内的物流企业提供运输车辆。建立零部件交易市场,采取前店后库的形式,将批发与零售相结合,赚取销售收入与场地费用。将园区内办公楼进行出租,管理园区。为人园企业及司机等有关人员提供食宿、购物、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
建议对策
重构汽车物流园区的获利结构,改造当前盈利模式,是有序推进的一个过程。通过对汽车物流的供应链进行管理,有利于资源整合,控制成本最小化,同时根据目前汽车物流的最新需求,有利于增加新的业务提升收入,实现利润最大化。根据以上基于供应链管理构建的盈利模式,针对目前我国汽车物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加强与汽车制造企业的深度合作,引导其剥离物流业务。引导汽车生产厂商剥离物流业务,有助于增强其竞争力。汽车企业和物流园区有必要也必须进行深度合作,形成战略联盟,努力实现“双赢”的局面。汽车物流园区对汽车企业物流供应链进行管理,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问题,既可以让汽车制造企业后顾无忧,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也可以扩大物流园区的盈利来源。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零库存综合竞争力
在企业管理中,由于未来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之间、生产环节之间衔接的非协调性及非同步性,人们才不得已采用库存来应对外界变化。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是一个特殊的库存概念,它并不是要求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量真是为零,而是通过供应节拍加快,节拍间歇缩短,每种物品的备货数量相应减少,实现各节点企业库存量的最优化。这样,就可以解决仓库建设,在物品保管、维修、装卸等方面的费用,人员配备、库存占用的大量流动资金以及在库品的老化、变质等问题,提高库存管理效益。
一、企业库存的成因分析
1.信息共享程度差是库存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竞争,企业总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资源的自我封闭(包括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人为地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和沟通的障碍,企业不得不为应付不测而建立库存,库存的存在实际上就是信息的堵塞与封闭的结果。
2.企业动作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企业生产决策过程中,因为无法预见到外在需求量或供应的变化信息,从而库存成了维系生产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3.缺乏合作与协调性。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需要协调各方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运作效果。而组织间缺乏协调与合作,就会导致交货期延迟和服务水平下降,库存水平也由此而增加。
4.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由于制造商不能实时得到所需的相关数据,预测误差就会加大,制造商对最新订货信息的有效反应能力也就减小,造成所谓的“牛鞭效应”,即需求变异加速放大,生产出过时的产品和造成过高的库存。
二、传统模式下的零库存管理实施方法及其缺陷
1.准时制生产方式。基于传统的库存观点,库存管理就是物料管理,于是人们花大量的实践与精力去优化库存,但是总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转移库存就是利用本企业的优势,将库存分散转移到上游的供应商处或者下游的分销商处,由供应商或者分销商来承担库存的风险与成本。这种库存管理方法局限性较大,只适用于在供应链中处于决定地位且实力较强的大企业。而对于在供应链中不具备主导地位的企业而言,就必须通过准确的预测和优异的协同供应来尽量降低本企业的库存。
3.轮动方式,也称同步方式。是指在对系统进行周密设计的前提下,使各个环节速率完全协调,从而根本上消除库存的一种零库存形式。但是,实现轮动方式是一项需要很大投资而且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管理
1.协同供应链。库存是企业之间或者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无缝连接的结果,因此库存管理的真正本质不是针对物料的管理。而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工作管理。
2.导入企业资源计划(ERP)。零库存管理是建立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之上的,要实现零库存管理首先必须保证企业之间、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管理的精髓是通过所谓的“信息增值”机制,以信息代替库存,以供应链作为库房,实现物流的敏捷配送。ERP系统就是适应了这一需求,由于设计、采购、制造、配送整个流程信息传递畅通,使得企业库存能够降至最低甚至为零库存。因此在这个系统中,所形成的企业库存最低或者零库存不再是传统的库存转移,即把库存转移给上游供应商或者下游的经销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
3.科学评价供应链零库存管理绩效。缺乏均衡一致的供应链业绩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目前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弱点和导致供应链实践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零库存管理环节。此外,应该建立“奖惩”机制,对零库存管理的不断改进提供激励机制和持久动力。
4.集成供应链各环节。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集成,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将各个环节组成一个“虚拟组织”,组织成员通过信息共享以及资金和物质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优化组织目标(整体绩效)。这些都是零库存管理的必要手段,通过供应链的集成和精简,库存数据能够实时、快速地在整个供应链传递,有助于消除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
5.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目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结构的动态企业联盟,实现企业和供应商、消费者的互动沟通,为零库存管理提供了一条极佳的途径。电子商务将有助于降低库存成本,进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营业绩,这是为实践所证明的。
6.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资源。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实施零库存管理应该坚持走专门化、集约化的道路,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本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流程,把非核心的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只保留少量的安全库存,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转变成供应链体系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的管理是建立在合作竞争理念之上的,它主要通过企业间通力合作,控制和协调各个节点上的企业行为,达到降低整体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增加顾客满意度,从而全面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综合竞争力。其实,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管理,达到了削减流通各阶段存在的大量库存,挖掘更大利润空间的目的,正是供应链管理的效果之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模式
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1、1 供应链内涵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始于原材料的供应商,止于最终用户(见图1)。供应链的目的是要使整个供应链产生的价值和利润最大化。在大多数商业供应链中,供应链的价值与供应链营利紧密相关,供应链营利越高,供应链也就越成功。
1、2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理论是物流管理与系统论等其他相关学科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领域,它是确保顾客满意的一个主要环节,即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SCM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分配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减少工作周期,从而增强竞争实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
2 供应链管理模式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控制、采购与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供应链的构建、供应链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重构。而笔者将这几个方面归纳为以下三个要素:
2、1 货物的实际流动
货物在物流管道中的实际流动是供应链活动中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在分析供应链时,要分析从原材料或零配件供应的起点开始,通过生产制造环节和分销配送环节,直到最终用户手中的货物流动。
2、2 供应链信息化
电子商务是一种未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拓展市场的有效方式,它也为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则是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业的信息,帮助企业创建一条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
2、3 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结构
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精要,是对管理供应链建立一种整合的方法,从而使供应链内部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服务提供商以互利互惠、互信互补的原则,一同去面对市场竞争。
3 中外控制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现状对比与分析
3、1 国外关于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结构的解决
国外关于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结构的解决方法有很多,可以说,国外的企业发展,很注重企业环境的发展,以下笔者列举两种有代表性的供应链结构的解决思想。
(1)归核化战略:美国在与日本很多企业都实施归核化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2)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整条供应链中,虽然一些位于关键环节的企业,对于环境管理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内部标准,但他们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却并不一定遵守同样的标准,这就使得供应链环境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遭到了破坏,根本无法达到关键环节企业的环保目的,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产生了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中包括多个环节,在众多环节中,如何选择绿色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特别是对供应商的选择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商品贸易的交易范围也逐渐的扩大,社会物资不仅实现了空间上的移动,也进一步挖掘了其广度和深度层面的发展空间。传统的物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通过不断优化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的资源整合,才能使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效益和效率得到较大提升。本文以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及优势为主线,进一步阐述了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策略,为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
一、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供应链管理实质是一个扩展企业概念,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促生了新竞争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其借助于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有效连接起原材料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及最终的最终的消费者,将这种连接构成一种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讲求让贸易伙伴具备多重的身份,在物流活动中,既可以是供应商,更能作为供应商的客户。作为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了物流行业中的各种组成部分,如贸易伙伴关系、信息流、资金流等等,将其凝聚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整体规划物流企业的源头原材料供应商直至零售商,让企业整体流程达到最优,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总的交易成本,继而促进物流企业的完善发展。
二、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策略
1.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供应链管理中应用最为普遍,也是新时期物流发展的技术支撑,在向供应链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势必要用到的对应的数据库系统的共享及EOS系统、POS系统等等,对于Intranet、Extranet的商务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和加速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加速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得物流工作更为便捷有序。物流对现代供应链的形成和连接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够优化、改造当前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并且在物流发展的基础上,也促进了生产和流通企业物流外包现象的出现,并借助于后续的降低成本等方式,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最终引起了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此外,就物流发展中的配送方面而言,向供应链方面的转变,使得其发展中需要更为专业的物流配送,亟待提高物流配送服务的水平,以适应供应链的管理在物流行业的运作,引起了物流方式的改变和发展,这时,第三方便随之出现,基于情况的不同,甚至于会出现第四方,这也使供应链管理运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综合来看,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实现传统物理管理向新时期现代化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的根本动力。
2.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工作导向。在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现代物流企业若想合理运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获得高效发展,就应注意到企业运营中跨企业的资源整合,该企业管理模式必然让维持和管理客户关系变得更加重要,因此,企业物流的源动力是客户需求,物流增值方案管理更是物流也从单纯的物的处理应当提升的方向所在,针对服务对象的不同和要求的不同,物流企业势必需要度身定制可行,具体细化而言,就是需要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整个管理的供应、生产等一系列过程,在其中的各个环节体现这种管理的价值和理念,组织其必要的物流供应链,并从企业自身竞争力等方面出发,确保其无绕道、无等待及无中断等,继而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增值物流供应链,带动企业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3.优化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整合。从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来,供应链的竞争逐渐成为了新时期物流竞争的关键所在,这必将成为未来很长时期内的物流发展趋势,将来势必需要更科学的物流规划和生产管理。所以,当前的物流企业发展中,企业若一味注重自身的利益,转而使得对应合作伙伴的利益被牺牲,用这种代价去追求所谓的“零库存”,这样的发展模式必将失去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基于此,笔者认为物流企业应当在向供应链转变方面注重的联合各节点的企业,有效地联系起管理和产品等各个方面,改变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借助于各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促使物流企业供应链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
4.完善信息共享和物流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在向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对于物流整合所需要的信息,供应链节点企业应当做到与其他企业的分享,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有效的物流管理体系的形成,此外,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其功能要素,势必需按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其进行整合,借助于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和支持,完善对大量信息、数据的采集及后续分析等,并在企业的发展中注重对其及时更新,因为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中,势必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交流沟通,任何一个节点企业之间更是如此,企业应建立面向客户的物流数据信息平台,并保证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产、供、销关系的协调与控制上做到更完善和更合理,确保其能及时反映物流活动和其资金状况,并结合用户组成及实际需求的不同,为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形成以客户为导向、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格局,完善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且其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也将不断地得到提高。
三、结语
相比于传统物流管理,新型的现代供应链管理更趋向于整合发展,在库存管理方面,传统物流管理认为库存是必须的,但是现代供应链管理则认为库存不是一定需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更注重社会化、集成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重在用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物流企业的发展,使得各个环节的功能得到良好发挥。综上所述,当前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物流管理主流,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晓惠,任海艳,钱方远.基于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物流技术,2013,21:354-356.
[2]李春学.企业由传统物流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的转型研究[J].时代金融,2014,03: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