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山丘陵 ;农业生态园 ; 生态园规划设计

【引言】:现阶段农业旅游已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体验旅游发展,使得探索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相关理论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对低山丘陵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进行理论探索,主要通^利用低山山丘陵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和休闲农业项目,对促进丘陵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完善协调的农业生产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1.发展现状研究

1.1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休闲农业是城市化进程、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源于世纪上半叶,开始建设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都市农业的形式出现,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和文化的一部分。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市民农园法制化的国家,经过不断地发展,市民农园由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转为注重体验的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态和生活三位一体的经营方式,是德国休闲农业的代表之一。日本土地资源虽然十分有限,但其休闲农业相当发达且类型多样。农业特区是日本开发山地农业的特色模式,能让城市市民租用土地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并且注重其对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国外发展休闲农业对我国的启示有三个主要方面:特色鲜明、政府扶持作用较强、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

1.2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相比起国外对休闲农业应用性的广泛研究,国内学者则注重对休闲农业的理论研究。有关休闲农业的性质,大致分为三种主要观点,台湾学者多数认为其属于农业范畴,是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有些学者认为休闲农业属于旅游业范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最主流的第三种观点认为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交叉型产业。我国内地休闲业兴起于改革开发以后,第一阶段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第二阶段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主要兴建了具有采摘、垂钓、野餐等各种旅游活动的休闲园区;第三阶段是休闲农业项目多将“体验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融入其中,创设很多既新颖又具有生态性的体验项目,极大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

2.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特征

2.1地形

地形构成了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的骨架,也可作为重要的造景元素,利用地形的起伏和高低变化可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植被也相应的随着地形变化而高低错落,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空间。

2.2水文

山地丘陵地区通常降水量较大,形成的地下和地表径流若处理不当会对山体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尽量减少这种不利影响,应合理规划设计丘陵山地型农业生态园的排水路径和排水方式,也可巧妙利用地表沟壑营造独特的景观环境。

2.3植被

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山地丘陵地区原生植被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并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景观上表现出丰富的植物群落特色。经过后期规划,在原自然植被景观的基底上种植规划果树或茶树等品种,使人工植被镶嵌在自然之中,韵味知足。

3.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设计原则

3.1结合地形优势明确规划目标、达到最优规划

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的基地现状分析首先应了解其高差变化,明确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最重要的是局部高差变化,为园区各分区的布局和各项设施的建设位置提供重要依据。结合丘陵走向考虑汇水方向和方式,从而得出水系规划。

3.2明确农业生态园规划目标

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目标是结合特殊的丘陵地形,开发休闲体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以满足人们的休闲活动为目的,并增长农业产业链,把农事体验作为园区的核心内容布置安排,并且结合地域文化打造以休闲体验为灵魂的综合性农业休闲观光园。

3.3内外交通联动、特色突出

休闲农业园一般位于市郊,交通不是太便利,并且与周边环境相近,出入口不明显。所以,合理解决外部和内部的交通显得尤为重要。外部道路引导线规划应以便捷为主,主入口要选位得当,易于发现,设计应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标志性的景观效果,同时给游客留下深刻且向往的印象。内部道路规划设计应主要考虑人流量,根据接待能力的估算值来确定道路承载能力,确定道路宽度、景观设置等内容,主要分类包括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及游步道。

5.总结

随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业生态园园是休闲观光农业的载体,在全球发展迅速,不仅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而且能够协调两大产业与环境间的矛盾。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将生态农业和循环理念融入到农业生态园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吕明伟,孙雪,张媛.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何斌,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D]河南农业大学,2010,1-40

[3]程红波,农业观光园规划理论探索[D]南京林业大学,2001,5-6

[4]林文雄,吴志强.农业生态设计与评价[J]福建农业科技,1990,42-52

[5]刘小龙,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天地――生态旅游农业[J]生态经济,2001(8):30-33

[6]杨金娥,张建林.以山地景观为特征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探[J]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56-10557

[7]刘黎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研究[D]西南大学,2012,49-56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范文第2篇

1相关概念解析

1.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其实就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简称,其主要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构成,达到物质反复循环流动利用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便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其基本行为准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而循环经济在我国诸多地区成功应用到了农业生态园中,出现了诸多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生态园。

1.2农业生态园

所谓农业生态园指的就是以生态园模式来实现对观光原来农业的生产以及布局,其主要是将农业活动、环境保护、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科技示范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机的融合,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案例分析

2.1研究概况简介

该市研究概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然环境,该市地形南低北高,西南方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四季鲜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约在753.2mm之间,一条河流由北向南穿过该市。由此可见,该是自然环境极为适合蔬菜等高效作物的种植。②交通优势情况,该市交通具有明显的优势,有三条国家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六条省级公路在该市交汇,同时在市中央建设了国际机场,该市在交通上的优势能为现代农业以及农业休闲观光的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③蔬菜品种优良,该市在发展蔬菜种植,克服了自然条件以及生产障碍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改革创新培养出具有高产、抗倒等优势的品种。④该市已基本实现了农业发展机械化、信息化设施化。例如粮油作物的播种、收获以及管理等实现了全程机械化。⑤该市具备了较为先进的栽培技术,在该市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新型的栽培方法达到30多种。图1为该市区土里利用规划图。

2.2该市农业生态园的不足

2.2.1客源渠道较为单一

因为受到旅游产品创意欠缺、产品类型单一、文化性和体验性欠缺、形式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该市农业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很难在短期内提升游客量。除此之外,虽然该市农业生态园区采取了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方式,但是其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不具备相关的生态知识,其服务质量达不到相关的标准,管理上出现了混乱。

2.2.2前期规划设计存在较大漏洞

循环型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主要是对生态示范以及拓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建设。打开有机农场前期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循环型生态园区建设的内容,最终导致不能深入发掘生态园区的资源,园区功能分区模糊、产品结构单调、不合理的旅游线路等问题[1]。

3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规划思路

3.1指导思想简析

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同时树立了建设高端循环农业生态园的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合理统一规划的发展原则。同时对农业生态园区内的各种资源进行深入的发掘,提升对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将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合理程度内。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3.2规划设计中融入循环经济思想

上文中我们对循环经济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分析,在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之中融入循环经济的思想,真正的实现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目的。更进一步而言,在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中融入循环经济思想是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要求之一,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代农业生态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需求。3.3规划设计原则简析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原则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协调发展原则。②统一规划原则。③因地制宜原则。④产业化发展原则[2]。

4规划设计总体规划以及分区的规划

4.1总体规划

该市农业生态园区总体规划是分为八个区位,并以这八个区为整体规划的核心,同时建设了两栋规模较大的农业生态体验馆,如图2所示。

4.2分区规划

而在该市农业生态园区的分区规划设计中,其农业生态园区分成了八个区,其主题是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域、特色养殖示范区域、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域、特色水产养殖区域、特色休闲果品区域、农耕体验区域、植物区域。在此八个区域中,种植了种类多样植物蔬菜等等,例如在植物区便引进无土栽培技术,共种植了1万m2韩国无土植物,建设出规模浩大的无土栽培植物园。而在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域中,建立了农家乐一条街,在该区域设置了咸菜坊、磨坊、豆腐坊、油坊等,在这条街中出售的商品一般都是从该农业园区中生产的小麦花生黄豆等制作成的,其手法古老,味道纯正。还有在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域中,生产了大量中小苗植株,其主要采用了现代林业苗木繁殖培育技术,培育了大量珍稀苗木,珍稀苗木的培育不仅仅能够成为农业园区的绿色景观,同时也能够为农业生态园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而在农耕体验区域之中,在都市之中生活到人们可以在其中尽情体验工艺活动、农业活动,从而实现对古老农耕文明的了解。尤其是对于接受现代文明的孩子而言,农耕区域的存在能够使他们了解相关的农业知识,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践场所。综上而言,该市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将循环经济主导思想融入到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之中,实现了农业生态园多样化、持续化发展的目的,促使其真正成为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态园。不仅仅带动了该市的经济发展,也成功的为该市树立了良好的发展形象。

5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结

5.1实现协调发展

在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协调统一。从本质来讲,农业生态园区开发中的观光旅游经济收入仅仅是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更为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的发展和提高了科技水平,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高水平、高素质。”因此,农业生态园的相关管理者在发展农业生态园区的过程中,必须具备长远的目光,不能过分的追求农业生态园区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的增长等等。而是在现有基础之上,不去刻意的改变农业生态园区的自然生态。同时必须和乡村的诸多特点进行一定的结合,将农业生产作为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的基础,构建农业生态的特色,同时融入当地地域文化,以此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对环境管理方面必须要得到加强,实现文化、经济、自然环境这三者之间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5.2完善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

循环经济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因此有关于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有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对农业生态园区的建设加以引导。总体来说,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此才能真正的促使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3]。

6结语

综合全文来说,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区的发展是新型经济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农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将循环经济思想融入其中,才能真正的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态园区。

作者:刘能星 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参考文献

[1]刘芳清,周克艳.长沙市有机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01).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范文第3篇

迁安,一座历史悠久的黄城。早在4.3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殷商以来历朝在此均有建制,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始名迁安县,伯夷叔齐让国、老马识涂等历史典故流传至今。

迁安,一座新兴的中等城市。是河北省重点培育的12个新兴中等城市之一。

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迁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五”转型攻坚计划,即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等值化、社会治理和谐化、党的建设科学化“五化联动”为总揽,以大城区、大园区、大产业、大交通、大开放“五大战略”为核心,以思想大解放、智力大提升、融资大平台、土地大开发、项目大会战“五大支撑”为平台,以科学决策、工作推进落实、大督查、干部考评任用、扶持奖励“五大机制”为保障,利用三年左右时间,打造“魅力钢城、绿色迁安”。

“三足鼎立、两翼齐飞”产业发展格局

迁安以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作为产业支柱,以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旅游服务业为驱动,着力构建“三足鼎立、两翼齐飞”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发展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精品钢铁方面,以首钢迁钢公司为代表的钢铁企业蓬勃发展。全市钢铁产业初步形成了从采矿、选矿、烧结到炼铁、炼钢、轧钢一整套完整的钢铁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在装备制造方面,省级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聚集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已有首钢装备制造产业园、北京三元乳业、葵花药业集团等20多家企业落户。迁安先进制造业工业聚集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已有首钢迁钢、天津轧一等大型钢铁企业落户,是河北省规模较大、工业企业最为密集的园区之一,近期可获河北省政府首批产值超千亿元的工业聚集区批复。曹妃甸迁安临港产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正在加快建设,主要发展港口物流、大型装备制造、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业。

在新型战略产业方面,正元印刷包装集团、葵花药业、晒阳科技、润安玻璃等高新科技企业方兴未艾,成为迁安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大城区战略托起“魅力钢城”

迁安是区域副中心城市,正在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城乡建设市场广阔。河北省政府确定迁安为“区域副中心城市,以钢铁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发达的滨河生态园林城市”。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42万,建成区总面积达到46.2平方公里。

本着“用不平衡的发展理念打破发展的不平衡”理念,把全市120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划分为西部工业区、生活服务区和农业生态区三大主体功能区。

在西部工业区:开发大西区,镇园一体化,全域城镇化。目前,迁安正在抓紧编制西部工业区全域城镇化规划,2011年全面实施,2013年完成11个村的搬迁改造,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

在生活服务区:以河西区为产业支撑、以河东区为服务依托、以河南区为形象展示、以滦河为特色景观,打造主城区“一河三区”空间结构。迁安已完成河东区12个城中村的拆迁改造,今年计划改造的8个城中村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总投资28亿元的村民回迁安置楼已经启动。下一步,拟在四年内拆迁改造40个城中村,可拆清面积8655亩,为城区建设提供发展空间。对河东、河西两区之间的20平方公里滦河夹心滩,计划搬迁改造5个村庄,扩大水域面积,加强绿化景观建设,打造城市“绿心”,开发水上高尔夫、狩猎、自行车绿道、自驾车绿道等旅游项目和低密度住宅、高档别墅等房地产项目。把燕山大路、钢城大街作为河东区的两条重要景观轴线,实施大规模开发建设;发挥滦河、三里河环城优势,打造滦河沿岸滨河景观带、三里河滨水宜居休闲带,建设“两轴两带”城市景观。同时,依托黄台湖水利风景区,实施引水入城工程,丰富城市水系;围绕强化“迁安印象”,建设滦河燕山大桥、黄台山景观塔修复等十大标志性建筑。河南区规划正在抓紧编制,依托津秦高速铁路客运站,建设城镇形象展示区。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景观;水景生态化;植物配置

1.扬州沙头镇生态农业观光园玲珑水街南区基地分析

基地位于扬州市沙头镇,地处扬州南郊,南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境内长江支流夹江环绕,施港公路和在建的沿江高等级公路穿越而过,水运、铁路、陆路交通十分便利。该园区以沙壤土为主,肥力中上,地势平坦;温、光、水3要素协调,极适宜蔬菜生产;排灌条件较好,灌溉水源直接来自长江,水质优良。园区雨水充沛,光照条件优越,附近无污染性工业企业、无三废排放、无城市垃圾。据监测,大气、农田灌溉水、土壤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估均为一级。园区内将路、沟、河、渠、堤、坡等进行合理的绿化,田林路综合配套,排灌设施齐全,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其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办成休闲观光旅游的一个景点,一个亮点,充分突显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中的特色和内涵。

2.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概念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生态观光农业的具体形式之一。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美国家,最初多为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和休闲农庄,逐渐演变至今成为将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形式。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可初步定义为以景观生态学、循环经济学、系统科学和环境美学为指导,因地制宜地设计出集农业生产与示范、观光旅游和环境保护为一体,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地域性和参与性的交叉型农业产业园区。

2.1“生态”的概念

“生态”与“生态学”在英语中属于同一个词语,而最早的“生态”一词是来源于古希腊文中的,它的原意是“居住的地方”和“家”。1869年,德国科学家海克尔[1]首先将生态一词用于科学研究,并生态学的概念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

2.2景观的概念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用来描绘具有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色。美国景观生态学家福尔曼和法国地理学家戈德伦认为,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公里到数十公里范围。[3]

2.3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地植物学家Troll1939年在利用航片解译研究东非土地利用时提出来的,用来表示对支配一个区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他当时认为景观生态学并不是一门新的科学或者是科学的新分支,而是综合研究的特殊观点。德国汉诺威工业大学景观管理和自然保护研究所的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4]

3.规划设计手法

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三产综合”为发展理念,以原生态乡村风貌为基底,以高效农业产业为基础,以高品质都市乡村休闲度假产业为引领,融乡村休闲、乡村度假、文化体验、情景社交、产业示范、生态涵养等多功能复合,引领都市人群回归返璞归真的乡村自由生活。这是该方案欲打造的主题,因此在规划设计中最大限度尊重现状,充分尊重现状地形、水系、现有村庄、道路尽量保留。设计的风格继承江南水乡的古朴清幽,构景方式随意自然但不失韵味。尽量保留本土文化和植物的原生态。

4.水景生态化

水景生态化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来处理水体的造景,水体景观不但要在景观上富于水的情趣,而且要求水体洁净、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共生,并且水体景观有可持续性,在较少,甚至没有人工干涉的情况下,水景能得到保持,并且能随水体生态系统的发展而发展变化。[5]在驳岸的设计中较少地加入人工因素,保持自然,这样在其水体驳岸之间形成一个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湿地带,在湿地上随水体的深浅不同,栽种不同的水生和半水生的植物,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水面上自然式点缀一些浮生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游人可以在水中荡舟探幽。

5.植物配置的生态性原则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植物配置上,不仅要考虑其观赏性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景观植物不仅有乔、灌、草、藤本等形态特征方面的差异,其是否喜光,干、湿耐性,酸、碱性适应能力等生理、生态特性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构建生态功能强大的复层植物群落时必须尊重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及生态特性,这样才能保证植物正常生长,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此外,植物固有的生态习性决定其有明显的自然地理条件特征,每个区域的地带性植物都有各自的生长气候和地理条件背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周围的生态系统达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大力开发运用乡土树种,丰富绿化树种的多样性。[6]在此设计方案中植物配置的种类上遵循生态性原则,采用大量乡土树种,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相互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下创造复层绿化。

6.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创建生态型社会理念的加强,我国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该方案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性原则,提倡自然循环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米,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通过该农业观光园区的建设,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

参考文献

[1][美]摩特洛克著,李静宇,李硕,武秀伟译.景观设计理论与技法.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7—1—1

[2][日]河川治理中心编著.滨水地区亲水设施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1

[3]宇振荣主编.景观生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03

[4]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王仰麟等编著.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9.06

[5]王浩主编.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

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湿地;城市湿地公园;湿地景观设计;南宁相思湖湿地公园

[基金项目] 文章系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广西设计创意研发及人才培养”,项目小组成员:何璐。项目编号:YCSW2013094。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015-2

一、序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活动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湿地也不断受到人类活动的侵蚀、破坏。200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始建立城市湿地公园,并颁布相关管理办法和设计导则。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极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之为“湿地公园”。

二、湿地与城市湿地公园

湿地,顾名思义为有水潮湿的土地,“水”与“土”均是构成湿地的重要因子。狭义的定义把湿地看做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强调湿地生物、土壤和水文的彼此作用。广义的定义,即湿地“指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广义的湿地定义有利于建立流域联系,以阻止或控制流域的不同地段人为地破坏湿地,有利于将陆地上所有水体和周边土地,以及受沿海潮沙影响的地带都被划入湿地的范畴,便于统一制定湿地保护、恢复、利用等措施。

湿地是景观美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景观是从一个地方或整个地区观看到的内容的总和。同样的,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它为视野提供了多样性,成为视线的焦点,具有十分珍贵的自然生态特点,减轻了单纯混凝土环境对居民的压抑感。城市湿地景观的营造,将大大提高现有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城市景观。

三、案例分析――南宁市相思湖湿地公园设计

(一)项目概况

目前,中国城乡生态环境整体仍然在不断地恶化,我们也正在遭受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的威胁。中国正在处于传统农业景观向现代农业景观转变的过程,针对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建立相对完善和生态系统内部友好的岛屿独立生态,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条能够合理地解决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可行之路。基地坐落于南宁新城规划区域内,与邕江相接,具有亲水性和舒适性,基地内部的湿地生态系统处于水陆交界的生态脆弱带,易受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干扰,生态平衡极易受到破坏。南宁相思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体现了生态可持续成为中国当下面对自然生境管理及利用的主要目标。

(二)设计理念及目标

这是一个环境再生、城市再生的独特项目,设计师试图为城市营造一个优质价值的生态核,其中包括高质量的生态基础设施,在解决基本生境优化的前提下使得相思湖景观价值得以进一步地提升。同时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一处郊野悠闲休憩地。规划扎根于对现场详实的分析,提出了以“水”为修复的核心,以地域性的“茶”、“农”为文化的先锋载体,以“仙”为设计意境的定位,尤其是巧妙地将香港湿地公园的设计概念引入本方案的设计中,以创造出令人脱胎换骨的身心体验。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对生态进行修复,健全生态系统,改善景观生态过程,对景观各个要素进行重组规划,协调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合理的景观安全格局,谋求其可持续性,同时追求物镜、情境、意境的审美意趣,对人为破坏的已有的生态生境进行修复与再生。尊重生态过程的景观生态规划才能真正为我们进行生态修复提供切实的方法和策略。

(三)规划内容

1.植物景观规划。南宁相思湖湿地公园其独特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特性构成了湿地特有的自然景观,保留了原有大片的野生植物群落,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湿地自然环境和湿地生物多样性特点。乡土植物占主导地位,这样不仅可以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境,而且能够将维护成本和水资源的消耗降到最少。相思湖湿地公园内部的植物配置时遵循物种多样化、再现自然的原则,体现陆生-湿生-水生生态系统的渐变特点,植物生态型从陆生的乔灌草-湿地植物或挺水植物-浮叶沉水植物等。根据花卉的不同特性,选取恰当的绿化方式,尽可能创造更多的绿色空间,将现存的芦苇等植物予以保留,规划将湿地地形调整为自然曲线形,并实施鸟类、禽类生物的放养计划,恢复其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植物景观规划中对这一理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设计,增加种群及群落类型,创造郊野、岛屿自然环境,成为标志性的城市湿地公园,突显农耕生态,形成低成本的养护体系,突显植物生境的疗养价值,把具有地域性文化的茶、刺绣融入到植物景观设计中们塑造独特审美特色的山地、水域植物风貌,烘托“仙”的意向。

2.驳岸设计。池岸处理以自然生态驳岸为主,充分考虑因水位变化而带来的景观效果变化的问题,园内充分考虑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水源补充调节问题,模拟自然湿地中地表低温偶尔积水、季节性积水、常年性积水等不同的水位形态,创造不同的自然水位。长时间的养殖对相思湖水体造成了污染,景观修复部分以山地地形为基础,丘陵回填区过度均匀,大面积的洼地及池塘进行了湿地改造,在陆地边界形成一条完整的净化缓冲带。地形坡度的调整与改善,凸显坡脚轮廓,重塑空间形态,增加了观赏面。相思湖范围内湖潮防洪的亲水性设计,在保持防洪安全格局的前提下增加了可以提供适当亲水的缓冲地带。

3.园路设施规划。园内建筑、设施等多为木质干栏建筑形式为主,具有与环境协调的色彩及形体轮廓,具有乡土特色。园内观鸟屋利用自然光和双层天窗来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通风,使游客感觉舒适。原有的步道系统采茶种植道和人工防护堤步道给予其旅游价值,加强了自发式合理性的游览道线。木栈道引导人们跨过湖泊,达到以木质观鸟屋、浮桥和自然教育途径为景观特征的更加接近真是大自然环境的“地区”。户外照明装置仅限于入口广场和建筑入口坡道,在湿地公园的大部分区域没有照明设备以减少对野生生物的干扰和降低能源消耗。材料的再利用,包括混凝土碎石料、花岗岩废料、弃置的蚝壳等都被巧妙地运用在公园景观设计中。

4.水系规划。湿地公园以水景作为全园的核心景观,通过将邕江水的引入,形成水系并进行地形的处理,在景观空间上形成或开敞、或幽闭,形式不同的水体景观。并在水与岛、水与陆地之间架设形式各异的木桥,形成全园的景观骨架。目前,基地内部水库退化严重,水库大部分已经淤死,残存少量的池塘和湿生植物群落,另外,由于城市雨洪水携带污染物,长期积累后对湿地土壤产生污染,对库塘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形成较为严重的危害。在总体规划中欲借用相思湖优美的湿地和田园风光打造具有与周边开发的现代化现代化相思湖新城特色的“南方水城”,创建独属于南宁北部城区的园林城市。基地内部改造前无地表收集利用途径,以景观规划弥补园内原本缺乏资源的情况,例如雨水利用作为雨水花园设计,泄洪通道被设计为雨水排放至相思湖的过滤绿化通道。通过水系统的设计,原来被上游污染源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水,经过多种净化过程,重新流入邕江,使得来自于生态缓解区淡水湖的水,通过循环又回到湖中,从而仅在晚上使用,以降低蒸发和消耗,并能保证不与游客发生冲突。

四、结语

现今,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在逐步加快的过程中,与此同时,我们要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利用科学的方法去设计自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在于: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水土资源、营造鸟类栖息地,公园能够持续地为人类服务。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需要多学科协调,风景园林师应作为领导者、组织者带领团队完成建设任务,并在设计中注意生态学的科学性和风景园林的艺术性并重。当前城市湿地保护、恢复的人物婆在眉睫,但是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城市湿地的手段,其建设观念上普遍存在着“重装饰、轻整治”的思想,风景园林师不能在这种大环境下随波逐流,而要基于职业道德,做“整治领土景观的医师”,“急事慢做”,引导建设走向合理有序的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王浩,汪辉.城市湿地公园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成玉宁,张炜.湿地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吴为廉.景观与景园建筑工程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5]卜菁华,王洋.伦敦湿地公园运作模式与设计概念[J].华中建筑,2005.

[6]朱建宁.城市湿地保护与景观建设[A].见:建设部城建司主编.园林城市与和谐社会[C].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7]杨云峰.湿地的概念与城市湿地公园设计[J].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