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目前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目前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状;规模效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09-02

连锁经营,就是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名号的若干企业,在同一个总部的领导下,按统一经营方针进行共同的经营活动共享规模效益。这种经营方式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而我国起步较晚,不过目前已经有比较好的势头。如今外资的进入,使得我国连锁商业也受到了国外的“狼”的威胁,同时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危及到传统的连锁经营。当然,要解除这种警报,我们必须仔细分析我国连锁商业的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使我国连锁商业在竞争中站住脚。

一、我国连锁商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连锁商业以多种状态存在,如超级市场、社区便利店、综合性的百货商场、大型购物广场等,这些连锁商业发展迅速,其配送与分拨以及企业的管理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有的企业效果并不佳,甚至倒闭,这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状,那么,我国连锁经营业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其症结又在何处?经过分析与市场的表现可看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连锁商业大多数的企业管理都没有统一的规范。连锁商业的企业在经营时都应该有同样的店名、同样的装修风格和装修样式,从同样的供货商处采购,各连锁店均采用同样的配送模式和分拨,销售时采用同样的标价,从而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而目前我国连锁商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采用同样的配送模式和分拨,使得其销售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得不到良好的品质保证,由于采购渠道不统一导致其进货价不一致,中间环节不一样,从而达不到进货成本的最低化,失去了连锁经营的优势。配送中心的作用也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各个连锁店在配送时,由于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统一配送率低,多数连锁经营的企业统一配送率只在50%上下,造成其内部人员分配无法达到资源最优化,其配送的运输设备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使用,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较高,利润减少。

2.大多连锁企业经营中的信息系统不完备。国外很多先进的连锁企业都有自己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甚至能实现单品管理,能随时了解自己企业经营的状况,随时知道哪些商品是需求量大的,销售速度快,哪些商品容易滞销等,当然也能随时了解自己企业随时随地的销售收入,从而毛算出自己企业的利润等情况。而目前我国连锁经营的企业对这样的信息系统使用和管理不到位,虽然有的大型商业已经投入运营,但是还有很多小型的连锁商业并没有使用,还没有达到普及的效果,全靠人工完成会产生人工的误差,不能迅速地采购和补货,易使进销脱节,有的消费者想买的产品却买不到,导致顾客减少,效益降低。

3.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尚不完善,经营中会存在不规范现象,同时各连锁商业所售卖的商品也存在品种不齐的问题。我国目前很多连锁经营的企业在布局自己的网点时,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往往同一个经营商圈重复布局多个网点而形成自己与自己竞争的局面,竞争中又往往利用低价竞争,减少了企业的利润,没有根据企业网点周边购物环境、消费者消费习惯、消费水平进行相应的定位,而是统一布局相同的商品,导致品种单一,并不一定符合此网点购物者的要求。比如说,如果一个消费者准备购买300多元的东西,他可能会在一家店购买200多元的,然后到另一家店购买100多元的,这需要到多个店去完成自己的购买行为,而如果这个企业所经营的连锁店商品种类齐全,他就无需再到别的店进行购买,为这个消费者节约了时间,同时也为这个连锁经营的企业带来了利润,那连锁企业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国连锁商业这种品种不齐的现象是不容忽视的,而且,经营者们不懂得调查市场,看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这种现象导致企业的效益大大降低,乃至会使那些因以前在该店里没买到想要的东西的消费者不再踏入该店,从而永远失去这个顾客。长此以往的话,就会流失很多顾客,企业损失就大了。

4.连锁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引用和开发,导致企业内人才缺乏,素质堪忧,同时又缺乏优质的经营理念。我国目前大多连锁企业的管理人员主要是从原来的副食店、百货市场转移过来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了一个门脸,其内部依然延续着原来那种传统的管理理念,缺少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另一方面,连锁经营发展迅速,尤其目前很多国外先进的大型连锁商业的进驻,导致我国连锁企业措手不及,无法与其进行竞争。因此,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目前存在的人才缺乏的情况进行专业的培训,使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并能灵活应用各种先进手段管理自己的企业,同时要树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性宗旨,为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消费者是企业的利润来源,那么企业就应该有时刻准备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为顾客提供一站式服务,使其进入购物场地时就一次能将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全部购买完成。目前很多连锁企业没有自己的经营理念,无法与同业竞争,更别说与国外先进企业竞争。经营理念其实就是企业的生命线,要使企业生存下来,这条生命线就必须存在,否则将被淘汰,这个社会只有生命力强的企业才会生存下来。

二、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

虽然存在这么多问题,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连锁经营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

1.加工生产水平提高,连锁经营商品种类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流的发展,使得我国连锁商业的经营资源配置也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这就为连锁企业经营品种齐全提供了条件,理所当然地顾客就有更多的商品种类可以选择。

2.资源的配置更加优化和合理,竞争方式将改变。目前有很多的外企进入我国,由于合理的分工与协作,从而使资源合理配置,但是,竞争对手的强大,使我国连锁企业不得不去应对,竞争也就更加激烈了。连锁企业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价格的竞争,同时会根据消费者购物的体验出发进行竞争,从顾客需求出发,尽量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包括齐全的商品品种、舒适的购物环境、可心的服务态度等。

3.管理人才的竞争将成为连锁企业竞争的核心。连锁超市企业管理中,其先进技术需要人掌握,管理理念需要人传播并深入人心,这就要求企业要有优秀的人才,人才的竞争成为所有连锁企业间竞争的核心。懂经营、懂金融、懂法律、懂现代管理技术的专业人才,将受到各个连锁企业的青睐。

三、我国连锁商业企业发展对策

以上所述,我国的连锁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又存在很多的问题,这要求企业不断分析问题,想出对策,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1.加大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行为。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竞争中的大国,企业的商业经营行为必须符合国际规则才能与外国的连锁企业进行有序有力的竞争。企业经营不能随心所欲,需要有一定的规则,这就要求政府建立严格的市场规则,将有利于企业与外国企业竞争的法规以及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上升为相应的法律,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对连锁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的检查与监督,同时,企业也要加强自律,促使整个连锁商业市场往规范化发展。

2.对人才进行培训与培养,提高企业竞争的核心能力――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需要很多既懂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同时又能进行经营与管理、能把握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各种经营人才。企业自身就得进行人才的储备与培养,进行专项培训,学习外国著名企业的经验,开展国际法律、国际规则、现代经营与管理等专项业务培训,全面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营销理论与经营管理的手段,不断提高我国连锁企业的核心能力――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力。除此以外,也要对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

3.进行差别化经营,丰富商品品种。由于我国目前很多连锁商业还停留在社区超市,以经营日用品为主的较低级的模式,那么随着目前各大型生活社区、大型商圈的出现,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以日用品为主的超市已经不适应大型社区、大型商圈的需求,这就要求连锁企业要不断地为消费者提供各类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要根据连锁企业周边的环境、周边消费者的状况进行差别化经营,丰富商品品种,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利润,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4.抓紧建设现代物流业和信息业。连锁商业的发展与现代物流业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要抓紧建设与我国连锁商业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业和信息业。现代物流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蓬勃发展,连锁经营者应该依托电子商务的发展中的物流业来开展自身商品的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甚至依托第三方物流完成自身商品的分拨与配送。同时,通过完善自身的信息系统和网络,将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分店都连接起来,从而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

5.进行条块分割,创建大型连锁商业。规模化是连锁经营得以生存的前提,进行条块分割,创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连锁商业。但是,不能盲目地为了自身规模而仅从量上增加分店的数量,而应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可以以加盟、直营、投资等各种形式进行条块分割,从而将各种小型的业态联合起来,实现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创建大型连锁商业。

6.注重管理。企业要有自身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必须强化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当然,这绝对不可能有一个标准模版,企业只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管理标准,强化企业自身的理念,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

综上所述,我过连锁商业发展还是有很好的前景的,连锁企业应该分清利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企业的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制定一定的目标,按照计划朝着自身理想的目标,一步步地奋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丹.中国连锁经营需要联合创新――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J].经贸导刊,2001,(04).

[2]郭华.目前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剖析[J].商业研究,2010,(17).

目前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问题;建议

一、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地区的经济以农村信用社为主要核心,不断的发展和壮大。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初步形成了一个力图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主要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九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但是,“农”字号银行支农功能呈现出“边缘化”趋势。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撤离农村,为邮政储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与信用社两足鼎立的局面。但邮政储蓄只发放小额贷款,随着存放资金的增多,这些资金又回流到城市,使得农村资金供给缺口加大,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失衡。

二、现今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缺位,金融产品单一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由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家银行构成“三驾马车”的基本框架,但这三家由于经营目标、服务对象以及规模实力等原因使得目前农村社会化金融服务缺位,信贷投入不足,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农村金融机构大多只是开展存、贷、汇等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以及贷款的期限、利率、额度等不能满足现代农村对资金的基本需求。

(2)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等发展力度小,发挥作用难

当前,农业保险的规模与农村经济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相称。农业保险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推动农村金融市场深化的重要工具,是农村金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农业保险发展滞后,一方面,导致“三农”经济收入平稳增长缺乏保障;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风险较高。缺乏抵押担保物品是农民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利用部分财政资金引导农村开展抵押担保创新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大力推动农村信贷抵押担保创新。

(3)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每年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近年来,大量的农村资金从农村金融组织转移到城市,资金大量外流的渠道主要是农村商业银行资金运用非农化,逐年减少对农村的资金支持。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使得农民的贷款需求难以满足,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三、农村金融问题的对策分析

(1)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积极开展融资方式创新。

建立以政策性金融为导向,合作金融为主导,商业金融和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为形成有效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需要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科学合理规划调整基层网点布局,努力构建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商业性经营为主体,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为支撑,邮储银行等其它法人金融机构为辅,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和民间融资为补充的商业性与政策性并存、功能互补、合作竞争、充满活力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通过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弥补农村金融机构和资金的不足,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位问题。

(2)加速农业保险发展,促进农业经济

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农业保险,想要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的金融,就必须加快我国农村农业保险的发展。这就要求:由地方财政出资,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在经营农业保险较好的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继续引进经营农业险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在积极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农业政策性、专业性保险业务,建立覆盖农村的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相辅相成的农村保险体系。

(3)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为抑制农村信贷资金外流,提供制度性保证,要积极引导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合理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通过税收优惠和利用财政资金补偿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等措施,引导农村资金高效率地转化为农村投资。增加对当地经济信贷投放较多的金融机构再贷款额度;鼓励邮政储蓄资金参股农村银行,投资设立农村小额保险组织,试办农村小额贷款机构,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投入来源。(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丁宁,浅析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论坛,2013

[2]于磊,浅析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2013

[3]李敏,浅析我国农村金融支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东方企业文化,2013

[4]龙云飞,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研究,社会民生,2013

[5]朱宏春,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分析,三农金融,2013

[6]范艳丽,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商学苑,2012

[7]翟斌,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经济天地,2012

[8]刘寒冰,浅析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经济纵横,2011

目前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不具备完整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仍处于成长期,需要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的支持。创新水平低、缺乏广泛的产业等问题解决。因此,分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如果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全独立,审计的结果势必会受到影响,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存在的一大劣势,也是关键问题所在。在我国,内部审计部门的任命和任务指派听令与上级领导,所获取的内容结果也要及时和上级反馈,丝毫没有自身的独立特征,相关的组织机构更不具备应有的权威和权力权限,当面对错误的人或错误的事,没有一柄能够形式权利的剑,这就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效果不理想,不能真正的达到国际审计的标准,造成的后果则是,内部审计得不到应得的结果,相关审计人员更无法行使自己的职能和权利,银行的发展也渐而屡屡受制。

(二)我国目前的审计方法较为传统

1.对金融创新点的理解不够深入金融创新的意义深远,需要对商业银行的深刻认识。目前,对金融创新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认识到金融创新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许多商业银行只把金融创新作为传统的关联业务来处理,没有意识到金融创新带来的巨大商业模式转型的重要性。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充分利用了金融创新的两个动机:追求利润、规避监管和提高经营灵活性。我国商业银行没有意识到这两个动机,因此没有给商业银行带来实际利益。和西方一些金融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目前所使用的内部审计方法较为传统和落后,所使用的合规性审计方法,还停留在事后找补救的阶段,比如,当我们在开始一个项目的审计工作时,更多的关注力都集中在了我们所收集的资料是否完整,或者是业务的执行者,执行方法上是否有错误不合规的情况,然后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所发现的问题来进行反馈,虽然再根据反馈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全属于事后监督发现整改的模式,这一点上西方国家就做的较好,他们较多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内部控制的形式完成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2.咨询服务、投融资等金融工具投资过少,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特别是银行内部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较少,无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此外,尽管近年来中国的商业银行推出了很多金融产品,但它们通常针对高收入群体,这使得大多数低收入群体无法进入信贷大门这一点我国目前还没有实现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再风险发生前进行内部控制,风险预估,监督指导等事前的操作,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瓶颈所在,如何突破目前的传统模式,结合西方的审计方法创新出适合我国自己的内部审计体系,从而来提高商业银行的价值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三)我国急需加强内部审计相关人员的团队建设

1.内部审计体系的完善的核心相关人员团队的建设,只有一个高效尽责的团队才能在内部审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和内部审计相关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这也和我国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也与工作的性质并无关联。另一方面,我国针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健全的培养体系,导致很多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并不具备一个合格审计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商业银行本身又缺少相应的经验和指导,就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越来越糟,工作效力不高,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当银行持久性地暴露在风险管理不足的漩涡之中,持久下去势必会影响银行的商业价值。2.与此同时,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很低,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没有相应的电脑知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专业培训,不能满足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低质量水平的内部审计人员和审计能力弱的商业银行将会导致长时间的内部审计监督,不能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和风险在商业银行及时的操作过程,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当员工出现错误和问题时,没有一套具有执行力的惩罚方法。对于犯错误的员工,只建议整改,不给予经济处罚。当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相应的权力时,其效果就会下降,因此也就没有办法使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二、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

(一)搭建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并落实执行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首先就要保证内部审计组织具备完整的独立性,这是保障审计工作能够合规化进行并具有成效的基础,如果这一点没法实现,所谓的内部审计,也只能沦为空口白话。其实我国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一直以来一直在进行优化,但是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就是因为这个造成的。一旦内部审计失去了完整的独立性,审计工作所监督和指导的内容就很难达到工作本身所需要的深度和需求,更别提所谓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所以,要想保证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就需要做到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有权威的人员负责并执行相关审计工作,尽可能排除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成其他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可以有董事会负责,对涉及利益,资源等内容可行使董事会所具备的权利,在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同时,也保证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二)结合国外的审计方法完善自身的内部审计

制度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技术的问题。内部审计所采用的方法直接影响审计后的结果。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足以完成现阶段内部审计的需求,所以我们急需引进国外的优秀的审计方法,在完善自己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形式的内部审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其他业务职能部门一起进行工作,从而实现事前风险评估监督指导的作用。不同的内容审计的流程和方法不尽相同,为了保证针对不同内容的审计标准,更要制定一套标准化流程,通过不断的测试实践完成流程的优化,以此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进行时,也可依据相关制度处理并给到合适的风险应对方案。

(三)完善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体系,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审计团队的能力水平

1.商业银行应建立了独立、权威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引入新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拓宽审计内容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技术和方法要与风险导向的理念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可以发现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和缺陷。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细致的开展审计工作,更好的配合其他业务部门,提前根据风险控制进行审计工作。要加强和改进工作程序和步骤。由于审计工作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业务需要,制定相应的流程,优化流程,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对新产品、新业务进行监督审计。当内审人员发现新产品、新业务存在问题时,应及时提出改进方案予以解决。再好的体系,再好的方法最终的导向都需要人来执行和解决。内部审计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要远胜于其他行业,为了能够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人员的培养及素质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拥有一支具备高综合素质,能力水平过硬的内部审计团队,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这样也才能让审计工作充分发挥本该具有的价值。2.为了能够培养出这样一支内部审计团队,商业银行应该提供科学合理的培训条件,定期对相关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素质素养的提升,以及业务能力的学习等,对外也要注重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在人员上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倒逼工作人员自主提高从而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要设立合理化的激励奖惩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外在和内在两者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学习能力强,具备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审计团队。最后一定要注重审计成员的诚信培养,保证审计人员能够在一个健康良好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只有这样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团队,才能够帮助商业银行走出目前陷入的困局,并且能够破圈而出实现更高的价值。3.高素质的员工可以有效的保证工作的质量。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一支综合专业素质高的审计人员队伍,才能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可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建立一定的权威性,也可以使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使员工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可以更好地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内部审计和团队。在吸纳优秀人才的同时,要对员工的素质水平提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熟练掌握知识。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后续教育,使其掌握新的业务和专业知识,并通过考试测试其掌握程度。此外,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诚信和道德教育,使工作人员能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工作。

三、创新和改革并存,提升科技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现在这个时代是科技信息的时代,商业银行的全面位也都被信息技术所包括着,这也为我们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信息科技也逐渐成为了商业银行管理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信息科技化,一切数据内容就变得透明化公开化,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内部审计人员在资料搜集整理上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商业银行应该注重新型科技技术在业务上的应用,比如信息查询,数据记录等各项科技系统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科技对于我们的生活的裨益会越来越大,抓住科技发展的进程,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充分调动专家们的力量,增加风险管理预判能力,整体上提升内部审计活动所带来的审计效益,对于商业银行的前行势必会有大的影响。

四、结语

目前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保险合作;问题;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不同企业之间经济发展的相关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1]。在这种情况下来说,单一的金融发展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各个国家的金融业发展开始走向了混合型的发展经营模式。商业银行与保险的合作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可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但是由于二者之间的运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商业银行加强与保险的合作,对于实现产品多样化,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银行保险的概念

本文认为银行保险的主要含义是指银行与保险公司进行良好的合作,进而借助于银行的相关销售渠道对相关的消费者提供大量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整个过程。银行保险在本质上是一种共赢的行为,是指保险公司借助于银行实现自身的良好的发展,而银行丰富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商业银行与保险合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与保险合作已步入正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一)模式单一且合作不紧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对于银行保险的发展越来越认可,并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实现二者之间的良好合作与发展[2]。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商业银行与保险的合作虽然如火如荼,但是其合作的模式比较单一,不够紧密,这样就导致了其合作的质量不高。举个例子来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与保险合作所采取的主要模式是销售协议形式,这种合作模式与发达国家所普遍采用的相互控股、共同提供银行保险产品等合作模式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这种单一的不够紧密的合作方式,容易导致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和面对重大风险时分道扬镳。

(二)投诉率居高体制不完善首先,对于相关职能的划分不清楚,管理的效率不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采取的是独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分散的管理体系相互结合的方法来防范风险的发生,保证银行的安全稳定发展,但是这种相互结合的管理方法往往导致相关职能的划分不清楚,信息的沟通不畅,执行的能力受到不良影响,最终导致管理的效率的下降。其次,制度建设滞后,执行力不高。对于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来说,建章立制是必要的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多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存在着问题,很多的业务都是先去办理,然后再补充相关的制度条款,这样就使得银行内部的风险问题增加。另外,部分商业银行现有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这样就使得制度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后果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导致目前商业银行的退保率和投诉率居高不下,这都是机制体制不完善带来的恶果。

(三)技术薄弱法律规范欠缺首先,从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督机制来看,大多数的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很复杂,不同的部门都会参与到内部的身价过程中来,而各自的职能划分又不明确,这就使得其内部监督难度增加。同时大多数商业银行并没有建立起垂直监督和实时监督体系,使得其监督的范围和力度都受到不良影响[3]。其次,从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督来看,主要是靠外部审计的方式进行监督,但是外部审计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往往没有办法获取商业银行的真正的核心的数据和信息,因此无法对商业银行的相关运作情况进行真正的深入认识,这样也就导致其不能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发挥实质性的监督作用。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信息技术建设水平不高,这样就使得其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相关产品和市场信息,也不能实现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对接,无法准确及时地推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保险产品,因此非常不利于实现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的良好合作。

三、促进商业银行与保险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与意见

本文认为加强商业银行与保险健康发展并非易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采取有效措施:

(一)深化改革合作模式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常情况下来说,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合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综合性过程,就目前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合作水平来看,尚处于初级阶段,和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4]。另外,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合作模式也比较简单,不利于二者的长期发展。因此作为银行业和保险业来说,应当根据二者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到二者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体来说,首先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要找准合作的切入点,在二者的资源互补、产品开发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在客户资源共享、多维合作等方面的有效突破和创新。其次,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要向纵深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应当包括二者之间的资本相互渗透、文化相互交融、产品相互融合多个方面的内容,使二者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真正的融合以及相互促进,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完善监管体系促进银行保险合法健康发展对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发展来说,其经营管理的关键和根本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治理结构,完善的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和具体的员工。我国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也是这样的,而且为了有效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还将内部控制引入到了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去,建立了监管部门[5]。而且我们还要保证监管部门要保持绝对的独立性,不受其他部门的约束。商业银行与保险的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过程,仅仅依靠外部监督机制或者是内部监督机制,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将两者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才能真正做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相对于内部的审计监督来说,外部的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力度更大,立场也更加客观,因为他们是站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以独立的身份来进行风险的评估和监督的。内部审计监督也有其优势,因为他们对银行的内部运作更加熟悉,掌握的信息也更多。所以我们要将两者积极联合起来,切实发挥监督作用。另外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要正确认识监督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监督部门反馈的信息,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对不足的地方及时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银行体系的正常稳定运转。

(三)加快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完善机制考核体系商业银行的委托关系比较特殊,人往往会因为片面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委托人的利益,所以容易出现风险和懈怠等不良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主体缺位的问题,本文认为我们应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具体来说,我们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人适当的索取权和控制权,这样就能够实现对管理人员的长期激励,尽量避免恶意的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6]。除了关注银行的管理者之外,那些直接操作银行基础业务的员工更加值得我们重视,对于这一部分员工我们也要将他们的绩效工资和银行的业绩直接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通过激励机制使得银行的员工不再将目光紧紧盯在当期的短期利益上,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重视银行的未来发展,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银行员工的短视行为所带来的操作风险。这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实现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良好合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消费信贷;制约因素;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显著提高,消费习惯和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借贷消费、信用卡透支消费等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消费形式,但整个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和对经济拉动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我国为了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市场,就必须对消费信贷给予高度的关注,使消费信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本文运用消费信贷的理论,结合中国具体的消费信贷实践,分析了消费信贷的经济以及金融功能,从多角度深入地研究中国消费信贷的现状,提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发展消费信贷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消费者、商业银行、政策法规。

(一)消费者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虽然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但是大多数人还都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无债一身轻”还是人们心中最向往的境界。因此,现实社会中真正愿意接受银行消费信贷的群体狭小。

第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对涉及居民的收入和支出的制度进行了多次深层次的改革,但是制度的变迁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在一些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以消费信贷方式来改变生活质量的愿望受到了制约。

(二)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第一,商业银行的发展观念存在问题,消费信贷服务水平不高。迄今为止,很多银行仍然将重心放在几近饱和、竞争激烈的公司企业贷款业务上,而且在发放消费贷款的过程中,对消费者层层设防,往往导致消费者因过于复杂而放弃借款,形成一种双亏的局面。

第二,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高、收益低,导致积极性不高。由于零售性的特点,消费信贷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获得规模效益,但是现在由于多重因素的限制,我国的消费信贷规模仍然相当有限,导致银行收益较低,银行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第三,消费信贷产品种类少,不能涵盖整个消费信贷市场需求。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品种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品种太少,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也很小,不能满足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三)政府部门存在的问题

第一,专门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在消费信贷方面没有专门的用于保护消费者、经销商和金融机构三方的法律法规,导致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出现许多问题与不稳定,无法可依是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缺乏个人信用制度的制约。由于我国消费信贷才刚刚起步,还未建立网络征信机制,加上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银行难以对贷款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给以正确的判断。

二、我国发展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

(一)对消费者的建议

为了促进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消费者首先要转变消费观念。要转变消费者观念,必须着手做好两件事:一是业内学者和商界人士大力宣扬信贷消费的优势与好处,二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催生新的消费需求。

(二)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商业银行要坚持创新,研发更多的产品,不断提高银行内部的职能,与时俱进,为我国消费信贷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一,充分利用农村消费潜力,开发适宜农村消费信贷产品。在目前城市消费信贷发展进程慢速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当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第二,加强宣传力度,使群众接受消费信贷。银行应该向消费者大力宣传消费信贷的政策、意义、相关义务知识、风险收益状态等。

第三,因地制宜,改革消费信贷的还款方式。银行应该灵活调整还款期限内各年的月还款额度,优化提高借款人的还贷能力。

(三)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政府要采取多种措施,为消费信贷的发展创造完善的法制体系、良好的社会风气,使消费信贷在我国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一,政府积极发挥作用,完善法律体系。消费信贷在我国难以大力开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法律方面的滞后,我国应建立健全我国消费信贷的法律体系,进一步推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全面开展。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引导个人消费信贷。我国应该加快建立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渠道的、保障方式多层次的、权力和义务相对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向低水平,覆盖广的方面转化。

第三,完善个人征信系统。近年来在监管机构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由于税收征管、财产申报等配套机制并不健全,制约了个人征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第四,加快发展专业化的信用调查及信贷管理中介机构。只有通过专业化的市场分工建立起低成本、高效率、经营规范的信用调查中介机构,才能够满足个人信贷经营机构的调查需求,降低信用评估成本。

三、结束语

我国消费信贷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我们要客观的认识消费信贷,正确的引导消费信贷朝着对我国经济有利的方向发展。本文分别从消费者、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使消费信贷走上良性发展道路,为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琼,孔锐.谈次贷危机对我国消费信贷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0,(8)

[2]邵烨.美国次级债危机给中国消费信贷操作风险管理的启示[J].金融观察,2008,(2)。

[3]胡志成,唐剑.农村消费信贷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武汉金融,2010,(12)

[4]周聪慧.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消费信贷政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