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业务技能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
开展此次医师和护士基本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立足本职岗位,提高急诊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业务技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急诊医疗技术队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急诊医疗服务。
二、工作原则
(一)全员参与原则。急诊、ICU、麻醉科医师和护士承担着紧急救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乃至生命的重要职责,此次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必须组织急诊、ICU、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参与,提高急诊医疗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
(二)立足岗位原则。广大急诊、ICU、麻醉科医护人员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认真学习钻研本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做到知识不断更新,技术精益求精。
(三)讲求实效原则。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应注重急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全面提高,不搞花架子,采取多种形式,如自学、轮流讲课、定期技术比武及理论考试等,在医院内部形成学技术、比技能的良好氛围,为参加此次医师和护士基本技能大比武夯实基础。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此次医师和护士基本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急诊能力素质明显增强。急诊、ICU、麻醉科医师的法规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进一步增强,急诊医学专业知识进一步强化,急诊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能力素质全面适应岗位要求。
(二)急诊医疗行为更加规范。有关急诊医疗卫生技术规范得到落实,急诊医护人员自觉做到依法行医、合理检查、因病施治;医院急诊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按制度管理、按规范操作、按标准落实的运行机制。
(三)急诊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急诊基础医疗管理进一步加强,急诊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因急诊引发的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明显减少。
四、活动范围与培训对象
活动范围为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市紧急救中心和各网络急救医院以及设有ICU、麻醉科的医疗机构。培训对象为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有急诊、ICU、麻醉科医护人员。
五、主要内容
急诊科医师学习训练的重点内容是:徒手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机、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心脏电复律、临时起博器的安装、开放性损伤的现场急救(止血、包扎、固定)、清创缝合、脊柱损伤病人的搬运、农药中毒的救治(洗胃)、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换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报告、心电图、医学影像结果的判读等基本技能。
急诊科护士学习训练的重点内容是:洗胃、徒手心肺复苏、除颤、鼻导(塞)管吸氧、吸痰、导尿、重病人翻身、开放性损伤的现场急救(止血、包扎、固定)等基本操作技术。
ICU、麻醉科医护人员学习训练的内容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与特点,围绕增强业务技能,提高急诊服务水平,作适当调整。
六、方法步骤
(一)学习训练阶段(**年11月至12月中旬)
安排1个月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上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短期培训、观摩指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急诊、ICU、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临床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
2、进行集中培训。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要项目的学习训练。
3、组织观摩辅导。以院、科为单位,组织教学查房、技术演示、操作演练,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提升学习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二)比武考核阶段(**年12月)
通过开展急诊、ICU、麻醉科医师和护士基本技能大比武,检验技能培训的效果,促进各项工作要求的落实。
1、比武考核组织。大比武以医院为单位组织开展。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县(区)卫生局负责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比武考核工作;市卫生局负全市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的比武考核工作,同时,组织专家对县(区)的比武考核工作进行抽查和指导。
2、参赛人员的确定。为增加比赛的公平性,确保全员参与,真正锻炼队伍,在竞赛前一周随机抽取并公布参赛人员名单,保证竞赛组织和人员选拔上的公平公正。
3、参赛内容。为本方案确定的急诊、ICU、麻醉科医师重点学习培训内容,技能竞赛侧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具体评价标准按省卫生厅的要求。
(三)总结表彰阶段(2009年1月)
总结此次医师和护士基本技能培训和大比武工作,对比赛结果进行排序并予以公示,表彰基本技能培训“先进单位”和“岗位技能标兵”,三级医院的优胜者推荐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急诊、ICU、麻醉科医师和护士基本技能大比武。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此次医师和护士基本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是加强医院急诊能力建设,提升急诊医疗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迫切需要,是卫生系统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次实际行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和全体急诊、ICU、麻醉科医护人员要充分认清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技能培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技能培训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从思想、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抓好落实,保证技能培训活动顺利开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统一部署、分级负责、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强对此次医师和护士基本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的组织领导。市卫生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组长为桂秀平,副组长为蒋和平、赖细英,成员为况秋香、黄慧英、胡光华、丁彦意。各医院要指定专人负责,成立办事机构,加强组织协调,细化落实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论文关键词:服务;大运行;人才;培养
为实现国调网调运行业务一体化运作,实施各级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业务与电网调度业务高度融合的调控一体化“大运行”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是“五大”建设的重要内容。“大运行”的实施对调控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培训中心如何主动作为,为“五大”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积极有效支持?笔者现就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为服务“大运行”建设培训工作进行总结。
一、“大运行”对调控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
江苏省电力公司是国网公司实施“三集五大”工作先行试点单位。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大运行”建设工作要求,省、市、县三级调度、监控及变电运行工作要实现调控一体化,将全省500千伏交流变电站监控业务集中在省调;将地区范围内220千伏及110千伏变电站监控业务集中在地调;将县域和市区范围内的35千伏变电站及配网自动化相关设备的集中监控业务并入县调和市区配调。“大运行”工作涉及的调度、监控及变电运行三个岗位工作职责变化最大。省调因为增加了全省30个500千伏交流变电站监控业务,不仅原有人员知识结构不能满足需要,人员也严重不足,必须立即增加新进人员;地调随着县域220kV及110kV变电站的上移交接,地调监控范围扩大,监控压力剧增,对于调控人员同样面临业务能力、素质及人员不足的问题。县(配)调调控专业融合度高,调控员专业知识基础较差,经验不足。而且新的调控一体化EMS系统、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SG-OSS平台的省地县一体化OMS系统应用使老员工面临工作范围及职责的巨大扩展,新员工需要迅速学习并掌握新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尽快胜任岗位需要,保证“大运行”工作按计划于2012年6月实施,并能保证电网安全、高效和可靠运行。
二、调研培训需求并制订培训方案
为更好地服务于“大运行”建设对培训工作需要,更好地了解省公司、各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业务变化情况以及公司对员工培训的工作需求,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开发出适用于调控岗位的培训教材、培训实施,使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实际,在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和调控中心的帮助下,培训中心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多次赴省公司调控中心和地县公司现场调研,了解实施“大运行”后调控岗位业务变化、对调控人员业务能力要求、调控人员业务能力现状等,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培训需求细化。
根据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进行了各专业的“培训需求”分析,完成了《基于“大运行”体系下电网运行人员培训研究及方案设计》的调研报告,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该调研报告还被评为2011年度省公司基层单位优秀调研成果。
转贴于
三、认真组织培训实施并保证培训效果
针对“大运行”实施后省公司调控中心急需新进调控人员、市县调控人员岗位工作内容变化开展了专项培训,以满足省、市、县三级调控人员的培训需求。
1.省公司调控中心新进人员的培训
根据“大运行”建设方案,省公司将成立500kV监控中心对全省30个500kV变电站进行集中监控。省公司调控中心现有人员根本无法满足集中监控工作需要,遂紧急从各地市公司抽调30多人。为使从各地市供电公司监控中心抽调的500kV监控运行人员能尽快熟悉监控业务、胜任监控岗位要求,以保证“大运行”建设按计划实施,省公司决定对抽调的监控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中心举办了省公司2011年“大运行”500kV监控运行人员及2012年新进调控人员培训班。
培训中心在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和调控中心指导下,根据省公司“大运行”建设要求、调控岗位职责和业务能力要求,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迅速制定了培训方案,得到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和调控中心的充分认可和确认。
为期近两个月培训时间内安排学员学习的内容有:监控岗位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全省及各地区电网接线方式;全省500kV变电站典型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事故处理;厂站端自动化系统主站端监控系统;全省500kV变电所现场实习等。培训采用集中授课、交流研讨、仿真演练、现场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中心安排实践与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老师任教,并聘请调控中心和供电公司调控、运行方面专家来中心授课。不仅教授学员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加强对学员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教育,使学员能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自己的工作对公司、社会的影响,增强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对学员的工作作风教育,教育学员牢固树立安全、高效、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还对学员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处理复杂事故的能力。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中心多次与调控中心、培训学员进行沟通,安排中层干部担任班主任,全程参与培训工作,及时听取他们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及时修改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调整培训方案。同时做好学员食宿、业余活动等各项组织服务工作,保证了培训班的顺利实施和培训目标的圆满实现。
2.市公司调控人员培训
由于市公司调控人员同样面临工作岗位职责增加而原来的调度员、监控人员和变电人员知识结构存在不足的问题,急需要培训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
培训班的主要内容包括:调度管理制度、调度术语及设备状态转变的典型操作;调控一体化规程规定;PMS系统应用;变压器、母线、高压开关及线路等设备停送电操作;继电保护原理、保护范围及动作过程;厂站运行监视信息测控装置;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分析判别处理;DMS系统应用;地县一体化等。培训班对原来从事调度员工作的人员加强了监控和变电运行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对原来从电运行的工作人员加强调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同时共同增加了调控一体化、继电保护、自动化运行和智能电网等相关专业的培训,拓展调控人员的知识面,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两年来,培训中心先后完成四期市公司调控员技能培训,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促进了市公司调控一体化工作的实施。
3.县公司调度及监控人员交叉换岗培训
根据“大运行”建设要求,为实现县公司调度与监控的融合,对调度与监控人员实行“交叉换岗”培训,以帮助调控员更快地熟悉岗位业务技能。培训中心组织调度人员系统学习监控知识,监控人员系统学习调度知识。培训班注重调控专业工作流程的培训,注重专业融合,增加了新知识讲座。培训中心先后完成八期县公司调控一体化调度及监控人员交叉换岗培训班,经过培训的人员能熟练掌握调控日常工作流程等内容,基本具备胜任调控业务工作的能力。
4.研制调控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
为主动适应省公司“大运行”建设调控一体化要求,提高培训效果,培训中心主动研制“大运行体系下的调控一体化培训仿真系统”。该系统能实现省调、地调、500kV集中监控、220kV集中监控以及变电站运维等调控一体化联合培训功能,成为适应省公司“大运行”建设后第一套有效的大型仿真培训系统。2012年该系统获得国家专利。
培训中心利用调控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成功开展了调控一体化下分角色联合反事故演练培训。将省调、地调、500kV监控、220kV监控、500kV/220kV运维人员安排联合演练,按照调控一体化实际运作流程进行仿真事故处理。多角色、多工种联合演习的创新培训模式受到了调控专业培训班学员的热烈响应和高度评价,为调控专业培训在创精品、铸品牌、提高培训效果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培训中心还在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运行高级技师培训班中运用该方法,同样受到学员们的充分肯定。他们认为这种别开生面的综合业务演练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体验过程,更是提高处理事故应变能力及技术水平的极好平台。2012年利用这套联合仿真培训系统,培训中心还成功地承办了江苏省电力公司地级调度机构监控专业调考操作考试,提高了调控人员对调控一体化的认识水平、操作和事故的处理能力,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5.承办其他网省公司“大运行”相关培训班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3(2011)005-174-01
中国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开展了几十年,成绩斐然,考核的各类工种划分越来越细致,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也越来越健全。但是由于各鉴定机构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1. 现状分析
1.1 软件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较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使用北京金地鑫公司开发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务管理系统(v2008版)”进行考务组织和证书管理。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因为手工操作带来的各种麻烦,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无法考务相关信息,因此报名前期的相关政策宣传难,各鉴定机构还需要靠电话通知或者张贴纸质的“布告”等。又比如学员报名时,需要机构的工作人员采用人工录入的方式把学员的报名信息一个个录入系统,由于各鉴定机构的人员配备本身就较少,再浪费很多时间在这上面,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且容易在“身份证号码”、“申报等级”等数字信息录入时出错,给后续的证书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1.2 人力资源库建设滞后的问题
这是目前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一方面,一些企业因为工作岗位的需要,有时会面临无人可用的现状;另外一方面,一些学员在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后无法及时获得企业的需求信息,处于一种无班可上的尴尬局面。如何在企业和受培训对象之间建立一条纽带,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很多鉴定机构目前没有着手处理的问题。我们的鉴定机构不仅仅是技能培训,颁发证书。技能鉴定的最终目的,是使受培训对象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鉴定机构需要及时把企业需求信息传递给学员,为学员的就业开辟一条捷径,同时应及时有效地把学员信息传递给企业,方便企业选择,为企业提供便利。
1.3 技能培训数据库建设不完善的问题
这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考试题库的建设,二是培训内容信息库的建立。目前部分地区的技能培训数据库建设比较滞后,各种技能培训考试的题库建设虽已提出,但实施过程还没有成型,每次考试前需要靠任课教师去给学员找资料,教师之间不可避免做重复工作;对于一些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培训内容(比如电工培训、芒果种植培训)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2. 建议实施方案
针对上述的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它不仅仅是一个网站的建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题库的建设。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综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2.1 资源整合
由于鉴定机构已经购买了国家指定的技能鉴定考务管理系统。因此,我们所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基于这个系统之上,而不是抛弃或者忽视这个系统本身而重新搭建一个新的平台。有的鉴定机构是推倒现有条件,花大力气重新设计一套新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系统。到头来却发现所做的工作到头来还得依靠国家指定的考务管理系统上报数据信息。我们应该采取资源整合方案。结合各机构现有条件,开发一套适合自己的业务系统。比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该结合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现有资源条件,比如学员报名时。身份证号码信息等在学生管理系统中是有现成条件的。只要鉴定机构自己开发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之间建立了数据共享中心,那么这些报名资料很容易得到,大大降低了因为人工录入造成的数据错误,也把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从繁琐的信息录入工作中解脱出来。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把国家指定考务系统中的考务安排、准考证打印、证书查询等信息结合起来,让学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自行查看,而不是靠鉴定机构逐个去通知。
2.2 加强与企业合作,完善各种信息数据库建设
很多机构把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当做是一个任务,而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作用。我们这里谈的各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数据库,它包括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向各企业获得职业工种相关证书的各求职人员基本信息,以及鉴定机构向学员提供企业的招聘信息。鉴定机构的信息化平台上应该包括上述两个信息的查询。二是鉴定机构的业务信息数据库。重点是题库建设和培训资料数据库的建设。题库建设国家已经提出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各鉴定机构也在逐步落实,这里要提的是应该注重及时更新。由于部分工种信息(比如电子类)更新比较快,各种新技术不断得涌现出来,我们在建设题库时,应该定期维护,剔除已经被淘汰的技术,增加现有流行的元素;培训资料数据库建设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于各职业工种的培训,培训机构应该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的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包括对各类工种相关技术的介绍、技术特点和要领以及发展趋势等信息。技能培训不应该仅仅是看做一个短期的培训过程,学员考核合格拿到证书后培训鉴定机构的任务就完成了,这种理解方式是错误的。培训鉴定机构应该为学员提供一个平台,学员不仅可以学到现有的技术,能顺利通过考核。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培训学员号或身份证信息等查询培训机构最新补充的资料。这样就把短期培训和长期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加了学员知识面的厚度,为学员的谋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3 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
找准作力点:“三大培训”聚沙成塔
2013年5月,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进一步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新一轮全员培训工作,用三年的时间(2013-2015年),从三个不同层面、三个不同方式、三个不同主体分层次、有侧重、重差异地推进“三大培训”工作,以点带多、以多带面,促进全员培训和全员素质提升。
三个不同层面的培训对象、目标和内容
按照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人才需求的“金字塔”结构,重点实施大规模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简称:技能培训)、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人员培训(简称:专业培训)和骨干人才培养(简称:骨干培养),即“三大培训”。分层分类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以增强培训针对性。技能培训突出对主业一线人员、“双技能”人员、转岗人员“会干活”能力的培训,包括岗位必备安全知识、常用理论、业务常识、工作技能、系统操作等知识;专业培训突出对各单位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人员“会管理”能力的培训,包括岗位必了解掌握的国网公司、公司专业工作会精神及专业相关政策法规、专业理论、规章制度、规程规范、技术标准、规划计划、业务流程、系统操作、工具方法等知识;骨干培养突出对骨干人员高精尖技术技能“会引领”能力的培训,包括系统的专业技术、业务技能、大型工作组织、疑难问题处理及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技术技能。
三个不同的培训组织方式
技能培训,落实“谁用工、谁负责”原则,采取基层单位自主培训方式,以培训、普考、年检、复测的形式,开展生产技能人员实用化培训和岗位胜任能力考评。专业培训,采取培训中心统一培训方式,以专业培训、工作指导、任务完成等方式组织实岗实训,由专业教研室按照“主岗位职责认证”的原则,梳理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内部资格考评认证专业,分年度、分专业组织内部认证培训和考评认证。骨干培养,采取专业支撑实施单位委托培养方式,以知识强化、跟班学习、实岗实作、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主要委托电科院培养电气试验、二次、计量及采集(技术)专业骨干;委托检修分公司培养变电运维、变电检修、带电作业、直流专业骨干;委托客服服务中心培养营销稽查信息技术、电费核算、业扩报装、服务品质管理、负荷控制、用电检查、计量及采集(应用)专业骨干;委托南岸、江北、市区供电公司培养带电作业专业骨干;委托经研院培养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专业骨干;委托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等单位,培养继电保护、运行方式、自动化技术骨干和专业培训师资。
三个不同的培训实施主体
对技能培训,基层单位是实施主体,培训中心是管理平台,专业教研室是指导平台。对专业培训,专业教研室是实施主体,培训中心是组织平台。对骨干培养,专业教研室是实施主体,支撑实施单位是培养平台,培训中心是保障平台。
把握作力正方向:“三大保障”同向合力
为有序、顺利实施全员培训工作,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积极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资源保障体系“三大保障”,在人员与责任落实、建章立制、资源调配上给予全方位支撑。
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两级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和专业考评鉴定委员会。在公司和基层单位两个层面,分别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全员培训领导小组,设置由人资部牵头、专业部门和培训中心(培训分中心)参与的全员培训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员培训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专业分管领导任主任、专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人资部相关负责人任委员的公司专业考评鉴定委员会,全面负责相关专业技术技能的考评鉴定工作。
成立专业教研室。按照“抓业务必须同时抓培训”的原则,突出专业部门在专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以国网公司网络大学重庆分院建设为契机,依托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23个专业部门主体,成立了电网运行、电网检修、电力营销、工程建设、科信、安保、领导力、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物资管理、发展规划、行政党群12个教研室。其中,电力营销、财务审计、行政党群教研室按专业进一步细分,下设营销、交易、财务、审计、监察、行政、经法、后勤、运营监测、政工、对外联络、工会、企协、离退休14个专业教研组,构建起覆盖公司全部专业部门、全部专业的专业教研室(教研组)网络。公司各专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专业教研室主任,分管负责人、培训中心分管负责人兼任专业教研室副主任,专业部门专业处长及专责、培训中心及部分单位专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教研室(教研组)成员,具体负责专业教研室的规划建设和常态运作。
明确职责分工。梳理全员培训组织管理关系和工作流程,厘清公司人资部、专业部门、培训中心及各单位在全员培训中的职责界面,建立了“人资牵头、专业主导、培训中心支撑,各单位共同履责”的全员培训主体责任体系。公司人资部是全员培训的总体牵头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全员培训总体方案编制、机制建设、组织协调、资源配置和重要信息。公司专业部门是专业教研室(教研组)的主体责任部门,主导各专业培训的计划编定、组织管理、资源建设等工作,负责编制全员培训各专业年度计划、年检(复测)方案、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考评认证方案,明确培训、考试方式和考评标准,并牵头开展专业培训和考评。培训中心是全员培训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单位,主要负责搭建并完善三级培训体系,牵头督导各单位技能培训及考评工作质量,协助专业教研室(教研组)进行教学管理。各单位是技能培训的主体责任和组织实施单位,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开展本单位技能培训及考评认证。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建立定期跟踪、分析及通报机制。建立月度信息报送机制,以两级年度培训计划执行为路线图和时间表,按月收集各专业教研室和各单位培训组织开展情况,实时掌握各培训项目的实施进展和具体状况。建立季度专业教研室工作会和年度片区工作会机制,定期掌握两级培训工作阶段进展,分析存在的主要不足,找出并落实下阶段培训工作的改进思路、方法和举措。建立定期督导和通报机制,根据各单位报送的月度培训计划,以“不事先告之地点、时间”的方式深入各单位培训现场进行督导,检查培训和考评实际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并限时整改,对工作推动不力的单位实时给予预警,并在公司月度例会、季度例会上进行通报。
完善制度管控体系。相继出台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培训中心培训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教育培训重点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教育培训工作先进评比管理办法》等“四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培训主体责任、工作流程、考评内容及方式、结果运用,规范全员培训工作开展。印发《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完善专兼职培训师遴选、培训、使用、奖惩体系建设,明确兼职培训师的选聘、使用、调配的流程、范围及待遇、考核标准。建立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企业经营责任制考核机制、员工技能达标培训强制约束机制、骨干培养激励机制、员工岗位任职内部认证机制等“四项”机制,加强对全员培训工作成效的激励约束。
建立健全资源保障体系
建立培训大中心。积极搭建集公司、片区、单位、班组培训平台为一体的培训大中心。公司层面,加快技能培训新基地建设,把带电作业、仿真运行、故障检测和典型专业设施场所纳入培训中心统一管理,建设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培训重点的西彭实训基地,力争2015年投入使用,缓解培训设施落后的现状;同时依托专业支撑实施单位成立电气试验、变电检修、营销、调控、工程技术、信息通信等6个骨干培养工作站,为骨干培养创造特殊的培训环境。片区层面,结合重庆地域特点和供区分布现状,新建市区、江北、永川、长寿、万州五个片区培训分中心,将片区培训分中心作为培训中心培训业务的延伸,行政上接受所在供电单位管辖,业务上接受培训中心管理,为片区各单位技能培训搭建了“随时就近、灵活便利”的公司级培训平台。基层单位层面,在32个供电单位和检修分公司组建班组实训角,为生产一线人员积极搭建现场培训平台。
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将近5年退休和在职的本部专业处长及以上专业管理人员、各级优秀人才和后备干部、基层单位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核心骨干,纳入公司专兼职培训师遴选范围,通常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加强初、中级兼职培训师队伍培训,着重培训兼职培训师在选课、备课、讲课、表达等各环节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技巧,提升兼职培训师队伍的授课能力。加强兼职培训师的激励约束,将兼职培训年度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纳入本人年度绩效考核。完善兼职培训师激励发展机制,将担任兼职培训师作为公司各级优秀人才和专家评定的优先条件。2013年,聘请专兼职培训师526人,其中19名专业领军人才担任专业教研室34个重点培训项目开发负责人,每人每年完成不少于60学时的亲自授课,3名兼职培训师因表现优秀被提拔至高层次岗位或领导岗位,有效激励了兼职培训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加快构建内部培训市场。借鉴“市场化”理念,以培训计划为龙头,以需求为导向,按照“内部模拟市场”方式,发挥市场在培训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开展“就地平衡、区域平衡和系统平衡”三级培训资源调配,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培训资源。依托部分单位的资源和专业优势,成立市区供电公司安全风险实训分基地、检修分公司变电运检实训分基地、电科院电气试验实训分基地、信通分公司信息通信实训分基地等四个专业实训分基地和云阳县、武隆县供电公司两个专业实训场,避免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建立片区培训分中心管理流程,明确集中培训、委托培训两类片区培训项目计划的储备、立项、实施、评价的流程及主体责任,确定培训费、教师酬金、交通费、住宿费的取费标准和原则依据,进一步开拓内部培训市场,做实片区培训分中心。
增大作力大小:“三大评价”驱动最佳成效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推进培训效果考评、质量抽检和结果应用,以考评促进培训效果,以抽检促进培训质量,以应用促进培训结果,形成以“考评、抽检、运用”为一体的“三大评价”驱动力,促进全员主动参与培训、自觉在岗履职。
规范培训效果考评
对技能培训,主要由各单位进行自主考评,至少包括应知笔试考试、应会实作考试两部分内容,两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方可视为考评合格。鼓励部分单位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工作业务评判内容。考虑个体差异,对无法进行应知笔试考试的员工,允许采取口试等方式进行应知考试。
对专业培训,主要采取笔试考试和工作业务评判的方式进行考评,两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方可视为考评合格。专业教研室(教研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实作、答辩、撰写报告等考评方式。笔试考试,包括培训后笔试、竞赛调考笔试、认证笔试等多种形式。工作业务评判,包括工作及时性、资料完整性、管理规范性等日常工作评判和对标结果、竞赛调考排名等年度业绩评判。
对骨干培养,主要采取笔试、实作、答辩、工作业务评判四种方式进行考评,四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视为考评合格。笔试和实作考试,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的应知、应会能力,可由多次笔试和实作组成。答辩考试,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组织大型工作、处理疑难问题和进行技术攻关的能力。工作业务评判,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回到工作岗位后在承担急难任务、技术攻关、事故处理、技艺传授、师带徒等方面的工作业绩,由本人提交申请,经所在班组、车间(业务支撑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逐级审核确定。
加强培训质量抽检
开展主要生产技能业务年检、复测,由公司对基层单位自主考评合格人员进行抽检,促进自主培训质量提高。公司抽检包括应知考试、应会考试两部分内容,抽检成绩分别达到及格标准才视作抽检合格。抽检及格标准由专业教研室确定。公司抽检的单位范围包括32家供电单位和部分专业支撑实施单位。其中,年检抽检人员从各单位自主考评合格的人员中抽取,复测抽检人员从各单位上年度自主考评合格且未参加公司年检抽检的人员中抽取。
加强培训结果运用
关键词:企业、培训工作
一、企业培训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员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不仅有责任要说明学习应符合战略目标,要收获成果,而且也有责任来指导评估和加强被管理人员的学习。
(二)员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需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论。
(三)员工培训的多样性。就是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职工培训网。培训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有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有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四)员工培训的计划性。即组织把员工培训已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之内,在组织内设有职工培训部门,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二、当前企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培训工作还没有其应有的地位,培训中心成为企业中可有可无的机构,效益好时,这个机构才有立锥之地,效益不好时,遭到裁减的首先为培训机构。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培训的收益对组织的效益相关性不大,使培训不受注重;二是培训方案没有科学设计,使培训并不能满足培训需求,培训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三、如何做好企业培训工作
(一)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要有的放矢,不能单纯地为培训而培训。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维度来进行,包括企业、工作、个人三个方面。
首先,进行企业分析,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根据企业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本企业未来在技术上及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以推测出培训提前期的长短。
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研究工作者本人的工作行为与期望行为标准之间的差异。
(二)做好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下面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
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员工未来需要从事某个岗位,若要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现有员工的职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消除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培训目标。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依循的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
2、培训内容的选择
在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学习结果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培训中所应包括的传授信息了。尽管具体的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3、谁来指导培训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组织的重要内部资源,利用内部资源,可使受训者和培训者多方都得到提高。当企业业务繁忙,企业内部分不出人手来设计和实施员工的培训方案,那么就要求诸于外部培训资源。
4、确定受训者
根据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即受训者。
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业务和员工,新员工来到公司,面对一个新环境,他们不太了解企业的历史和企业文化等等都不了解,为使其迅速适应环境,企业必针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岗前培训。
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职能与既有的职务或预期的职务出现了差异,职务大于职能,对他们就需要进行培训。对他们可采用在岗培训或脱产培训。
5、培训日期的选择
培训日期的选择。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这道理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却往往步入一些误区,下面的做法就是步入了误区。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做到何时需要何时培训,通常情况下,新员工加盟组织、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由于环境的改变,要求不断地培训老员工、满足补救的需要进行培训。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确定需要培训哪些知识与技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这些知识与技能培训作出日程安排,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以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从而推断培训提前期的长短,根据何时需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及提前期,最终确定培训日期。
6、适当培训方法的选择
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下面着重分析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三种常用方法,在培训时可根据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目的而择一或择多种配合使用。
7、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
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则决定了最适易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而许多工作设备是无法推进教室或会议室的。培训设备则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有的还需幻灯机、录相机等,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最终确定了培训场所和设备。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