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区生态恢复的关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而矿山环境又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解决矿山环境问题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开采,避免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二是推行无废开采工艺,尽量减少废石尾砂产出量,减轻采矿对生态的破坏;三是实行土地复垦,恢复本地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着环境保护和减灾防灾活动的开展,世界许多国家开始对矿区环境进行生态开发利用,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例如,德国通过对科隆矿区的复垦改造,一方面发展淡水养鱼,另一方面围堤、植树、置景,塑造了一个由40多个人工湖组成的游览公园,使科隆矿区成为一处秀丽的风景区;捷克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煤矿塌陷的生态开发治理工作,其主要途径除复田、复林外,还在塌陷区兴建渔场、游泳场、牧马场、体育场、赛车场、狩猎场以及水上公园、森林公园等,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再造和多种经营开发,1952-1985年累计复田1万多公顷,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在矿区复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淮北矿务局1983-1985年复田6000余亩,其中884亩用于建筑用地,127亩植树造林,410亩进行水产养殖,还修建了游泳池、水上公园、体育场等。山东肥城矿务局、江苏徐州矿务局、河南平顶山矿务局等用电厂粉煤灰等充填塌陷,造地还田,种植棉花、玉米、蔬菜等,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技术途径和模式。
我国矿区生态恢复制度与方法
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尚处于较低的水平。到目前为止,经济的增长仍然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由于片面追求GDP的上升和少数人利益的最大化,牺牲环境、破坏生态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采矿是人类对自然的剧烈扰动。矿区地质环境的治理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当放到整个矿区生态恢复中统筹考虑。
我国生态环境法学体系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总论,阐述生态环境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二是环境污染防治法;三是生态保护建设法;四是国际环境法。
实际工作中,就矿区生态环境而言,在开采过程中以环境污染防治法为主,兼顾土地等资源的保护;在开采结束的范围内则以生态保护(恢复)建设法为主,包括对开采造成的污染进行治理。环境污染防治法和生态保护建设法构成了我国矿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主体框架。
我国矿区生态恢复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责任转移,主体错位。通过收费实施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立法和行政管理的一大突出特点。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矿区生态恢复的责任主体本应是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本文统称矿山企业)。然而,政府一旦收费,责任主体就由矿山企业转移到了政府头上,政府做了不该由政府做的事情。在实施过程中,许多企业没有缴费,或者没有足额缴费;缴费以后,政府也不一定及时组织了治理,或者治理的区域并不是缴费的矿区。
二是职能交叉,重复收费。如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等都有土地整理的内容,水土流失、森林植被恢复等都有植被恢复的内容。就每一项收费而言,收费标准偏低,不够实际所需;就重复收费而言,矿山企业又不堪重负。如果把上面提到的各项费用收齐,政府各部门收取的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费用占总产值的比例高达21%。如果是廉价的石膏,则这一比例还将提高2―3倍。这就说明,为什么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收费政策难于施行,为什么我们必须改革和重构我国的矿区生态重建制度。
三是部门局限,立意不高。现有制度站在部门立场上看问题,全局观念不强,立法的生态意识较差。例如,土地复垦要达到的目标,限于将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复垦土地优先用作耕地或其他农业生产用地的规定,虽然与我国人多地少这一国情相符合,但是,由于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恶化,我国从“九五”开始即已实施规模浩大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因此,在一些重要生态功能区和一切有条件的地区,将矿区损毁土地优先复垦成林草地,优先复垦成野生生物栖息地,同样是十分必要的。
四是企业偏小,诚信较低。矿山企业自行复垦的规定,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土地复垦制度是一致的。但是,这一制度设计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商业诚信,而政府则必须加强监管,严格执法。所有这些,恰恰是我国目前所严重缺乏的。大多数小企业在开采期间不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开采后留下千疮百孔,一走了之;而少数较大规模的矿山企业自行复垦的比例也很低。这也正是我国实行矿山生态保护建设收费制度的一大理由。
矿区生态恢复的内涵
矿区生态恢复,是指对采矿引起退化的矿区生态系统,通过重整地形和表土,采取植被或其他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恢复其生态平衡的过程。根据恢复生态学的理解,恢复已被用作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包含重建、改建、改造、再植等含义。
矿区生态退化表现在诸多方面:土壤掩埋、压实、污染,水土流失;地面挖损、塌陷、开裂、沉降;地下水疏干,地下水均衡系统破坏;动植物死亡,生物迁出量大于迁入量,生物多样性受损。由于这些生态因子的退化,能量和物质在矿区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和循环减弱、受阻、中断,矿区生态朝着种类减少、结构简化、功能缺损的方向发展,直到失去生态系统应有的自动调节、反馈调节功能,致使矿区生态失衡。
不难看出,上述生态因子的退化,关键是土地的退化。土壤是植物生活的基质和动物生活的基底,采矿对土地的破坏,实质上是对土壤这一重要的生态因子的破坏。土壤破坏不仅使本地生态系统失衡,就土壤侵蚀而言,它对外地造成的损失要比本地还大一倍。因此,矿区生态恢复的关键是土地复垦,通过重整地形和表土,恢复地下水平衡,建立合适可持续的矿区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只有植物才能最有效地保护土壤的完整性,减弱风力和暴雨的冲击。即使作为耕地,也会由于翻耕而极易造成土壤侵蚀。因此,矿区生态恢复的优先目标应当是再造植被,将采矿损毁的土地作为林地、草地或野生生物栖息地,恢复本地自然生态系统。
矿区生态恢复一般限定于矿区范围。矿区及其周边区域生态失衡的根源是矿区土地损毁。在挖损、塌陷、压占等土地物理损毁区域复垦后,矿区以外受影响区域(如流域土壤污染等)的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根本改善,并在环境自净和自然演替作用下得以恢复生态平衡。因此,矿区生态恢复的范围一般不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推导来确定。
矿区生态恢复应遵循几项主要制度
一是矿山企业自行复垦制度。复垦是矿山企业应尽的义务,矿山企业是复垦的主体。要在矿山企业中建立诚信评价体系,通过强有力的立法,在矿业权市场准入和许可证发放、延续中,严格审查企业的资质条件,引导矿山企业向集约、规模经济的方向发展,鼓励诚信水平高的企业,限制、禁止诚信水平低的企业。在开展矿区复垦时,矿山企业应当建立起与政府、当地农村集体和未来土地利用者之间的磋商机制。在没有未来土地利用者加入的情况下,矿山企业应当将复垦工作负责到底,直到建立起新的可持续的矿区生态系统;在未来土地利用者加入的情况下,矿山企业应当将矿区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再将复垦的后续责任移交给未来土地利用者。
二是矿区生态恢复抵押金制度。要尽量避免以收费的方式将企业责任转变为政府责任。特别要注意避免政出多门、多家收费的现象。在目前难以保证所有矿山企业自行复垦的情况下,应实行统一收费、分别监管的办法,待条件成熟时全面取消收费,实行缴纳抵押金的方式强化企业履行矿区生态恢复的责任,真正实行谁破坏、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政府不直接组织复垦。矿区生态恢复不能一个部门一个政策,而应授权一个部门,如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实施统一管理。
三是强化矿区复垦的生态功能制度。矿区生态恢复既要重视提高土地的直接生产力,又要考虑矿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现状,极大地关注矿区复垦的生态学意义。通过适宜性研究,审慎比较土地用途的多种方向,将采矿破坏的土地复垦成野生生物栖息地,重建本地自然生态系统;复垦成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重建农业生态系统;复垦成运动场地、休闲场所、建设用地,重建城市生态系统。
四是周边矿山生态恢复统一规划制度。一个矿区包含一个或多个矿山,矿区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与矿田、小流域相联系。因此,企业在制定复垦规划时,必须与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与矿山建设规划相协调,与周边其他矿山的复垦规划相协调。
(因版面限制,选登论文内容有删节。)
链 接
评价及影响
本文针对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矿区地质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措施和制度规定,指出了我国在矿区生态恢复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矿山生态恢复的一些可行性建议。这篇文章在湖南最早提出“矿山生态恢复”这一概念,把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具有浓厚的首创精神和学术价值。同时,湖南作为矿业大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生产是地方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就是为了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就是为了全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能够和谐共生,这在“两型社会”语境下具有非常迫切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点评人:戴塔根(教授、湖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关键词】矿山;采空区;治理;生态环境保护
1、引言
1.1矿山基本情况。新疆铁厂沟煤矿位于伊宁市西北方向的铁厂沟内,行政区划属伊利县巴彦岱镇。目前主要开采A组、B组浅层煤,经过四十多年的开采,已基本采完。目前A组、B组浅层煤开采后形成多处采空塌陷坑,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1.2矿区地质环境现状
1.2.1自然地理概述
(1)地形、地貌。铁厂沟煤矿矿区位于伊宁盆地的北缘,北天山南麓的低山丘陵地带,区内冲沟发育,地形变化较大,矿区地形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向东南方向倾斜,区内海拔高程725-915m,相对高差190m,在A组、B组煤的第一水平采空区形成多处地面塌陷坑。
(2)气象、水文。矿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降雨量428.10毫米,蒸发量2364.8毫米,气候干燥,光照时间长。多年平均气温8.66℃,极端最高气温40.1℃,最低气温-39℃,最大冻土深度1.8m,多年年平均日照数2764.6小时,全年风速不大,风向以西北为主,且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最大风速为5.0级,一般在2-3级。矿区苏阿勒马特河穿过矿区,是矿区唯一地表水系,为常年性水流,年平均流量0.24m3/s。
1.2.2地质概况。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三迭系(T)、侏罗系(J)、第三系(E+N)和第四系(Q)。
1.2.3水文地质概况。矿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碎屑岩类裂隙水。
1.2.4工程地质条件。(1)区域稳定性。矿区位于区域活动断裂附近,地震设防基本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根据地质指标和地震指标,矿区属次稳定区。(2)矿区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矿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将岩土体划分为岩体和土体两大类:①岩体。矿区内出露的岩体属较坚硬―软弱互层状的砂岩、泥岩岩组以层状构造为主,软化系数低,抗水、抗风化性能弱,力学性质较差。②土体。矿区内出露的土体属碎石土及粉土,广泛分布于矿区,覆盖于侏罗系之上,工程力学性质较差。
1.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矿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采空塌陷区的影响。铁厂沟煤矿较大规模开采始于1957年,目前主要开采A组、B组浅层煤,经过四十多年的开采,已基本采完,目前形成30余处采空塌陷坑,塌陷坑深度多在10m左右,最深可达30m,形状多为椭圆状和圆状,直径多在10-20m,最大可达30m。
矿山地面塌陷坑主要危害对象为区内煤矿矿井、工业广场、矿区运煤公路、运煤车辆、生活区、生产办公区及矿区工作人员。
2、恢复治理的意义
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塌陷区地形地貌及植被,从而使矿山资源尽可能得到最大利用,恢复植被提高矿区水土保持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生态环境意义。
3、地质环境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3.1实施的目标。通过项目实施消灭或尽量减少矿区存在的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各种隐患。通过项目实施基本恢复矿区及周围的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绿色矿山”。通过项目实施充分利用社会各种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投资多元化,解决生产矿山的无废开采与废弃矿山(物)的综合开发利用。
3.2地质环境治理的任务。地质环境治理的主要任务是消除或减轻现状采空区,预防发生新的由采空区引发的地面塌陷;清除、充填现有采空塌陷区,科学、合理的设计防治方案;恢复治理工作符合矿山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使地表环境恢复到自然状态;通过此次矿区采空区的环境恢复治理,消除、减少地面塌陷的发生。
4、地质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4.1地质环境治理原则及工作程序
4.1.1地质环境治理原则。依据矿区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本着“以人为本”的方针,拟定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原则。采取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治灾与兴利相结合,绿色设计与绿色施工,保护和美化环境治理原则。坚持以治理矿区地质环境,控制人为采煤破坏生态环境,解决治理矿区探矿工程及矿山开采形成的地表及草场植被破坏、地面塌陷等隐患区地质灾害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
4.1.2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程序。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程序如下:
现场调查-可行性研究-前期勘查-施工组织设计-地质环境治理-植被恢复。
4.2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根据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主要包括采空区勘查和采空塌陷治理两个步骤。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初步确定矿区A组、B组煤层的第一开采水平采空区为地质环境治理范围,治理方式初步确定为放顶回填碾压,根据开采现状确定治理面积约360000m2,现状塌陷坑深度10-15m。
4.2.1勘查阶段。由于矿山开采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空塌陷区,为了做出科学合理的治理工程施工方案,必需进行前期采空区勘察工作,详细、准确的查清采空区边界、埋深、走向、体积、顶底板状况以及围岩的工程力学性质等。
勘查工程主要采用资料分析研究、工程测量、工程物探(包括地面物探和和钻孔内物探,如:浅层地层地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瞬间瑞利波法、岩体声波纵波测试、钻孔超声成像等)、井探、钻探、室内测试等工作手段和方法。[1]
4.2.2治理阶段。根据其它煤矿治理采空区经验及相关规定,结合实地调查,针对采空区的规模及力学特征制定专门的治理方案:根据勘查结果对A组、B组煤层的第一开采水平未塌陷地段的采空,区进行放顶,为回填碾压的选择提供依据。经过治理加固后,还应做好地表的防护工作,在地表上植树种草,以达到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利用目的。
5、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5.1社会效益。通过治理,消除了采空区引发的地面塌陷的影响,从而保障运输公路及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基本恢复矿区及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当地经济的稳步发展和持续发展,为当地农牧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利于社会稳定。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的治理,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对人民生产及生活的影响,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矿山生产设施,确保煤矿改建后安全生产,使矿山资源尽可能得到最大利用。铁厂沟煤矿目前正处于改扩建阶段,塌陷坑的存在对矿山的建设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治理后将更有利于矿山建设开发。
5.2环境效益。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塌陷区地形地貌及植被,恢复植被提高矿区水土保持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环境意义。
参考文献
[1] 匡忠祥,宋卫东.《地下金属矿山灾害防治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期刊杂志 1~75业.
作者简介
关键词:煤矿区;生态环境;环境变异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054-02
1煤矿区生态环境系统及其特征
煤矿区是指准备开采、正在开采或曾经开采的煤矿资源富集区域,应该包括若干矿井或者露天矿的区域,具有完整的生产工艺、地面运输、电力供应、通信调度、生产管理以及生活服务等设施。它是一个功能结构远较矿山企业复杂的多样性的社区;它具有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经济产业结构是以矿物开采和加工为主导,资源结构相对依赖于煤炭这一种耗竭性资源,生态结构相对比较脆弱。除了煤炭资源这一主导资源外,还有土地、水、大气、景观、人口劳动力、人文历史、乡镇、社会等其他重要环境资源。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其他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煤矿区生态系统协调与平衡的关键,是矿区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1.1煤矿区生态系统结构
煤矿区的生态环境结构是由空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生物群落和岩体等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结构有序的系统。在生物学里,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指构成生态诸要素及其量比关系,各组分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各组分间能量、物质、信息流的途径与传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主要包括组分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三个方面。
组分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由不同生物类型或品种以及它们之间不同的数量组合关系所构成的系统结构。时空结构也称形态结构,是指各种生物成分或群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同配置和形态变化特征,包括水平分布上的镶嵌性、垂直分布上的成层性和时间上的发展演替特征,即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空分布格局。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以食物营养为纽带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它是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主要途径。
煤矿区生态环境是指矿区范围内由水、土壤、大气、生物群落、噪声等各种环境因子组成的总和,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自然和生态经济网络所组成的开放型耗散结构系统。由于人类的开采活动,使矿区系统内外协同配合,进行大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成为推动矿区发展的巨大动力。煤矿区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各要素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矿区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区域自然——社会复合环境生态系统。系统中各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和联系,形成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
1.2煤矿区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从矿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从生态系统生态学角度来看,矿区生态系统是一个被改变了结构和功能的、受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明显的复合生态系统。
矿区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矿区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且该系统的产生、存在、发展和消亡都是按人的意愿进行。矿区生态系统大都是在对原有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破坏之后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我国的大部分矿区主要集中在农业区,矿区开发之后,随着物流、能流、信息流的输入和大量非农业人口的涌入,原有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已发生了变化。环境系统的功能也演化为以矿产资源和交通条件为主,加入了大量人工环境,使得矿区生态系统的环境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2)矿区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整个社会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息息相关。既受自然生态规律的支配,又受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生物群落发生改变,生产者数量减少,生物性生产下降;有相当数量家养动物和一定数量野生动物,但主要消费者是人。
(3)特殊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表现为能流与物流是开放式的。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在矿区生态系统中输入、输出、排放都大大超过了原来的生态系统,剧烈的人为活动在改变原环境的同时也不断地对其产生破坏;另外,矿区生态系统需要大量的辅助能源和辅助物质以维持其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
总之,煤矿区生态系统大都是在对原有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破坏之后建立起来的新的生态系统。
2煤矿区生态环境演变的模式
我国大多煤矿区的共同特点是:处于生态脆弱区,有较充足的光温资源、较贫瘠的水土资源和较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资源开发对于煤矿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表现在:光温不变、水土废弃、矿石耗竭。因此我国目前煤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关键词:生态恢复;平果铝矿区;技术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for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But in mining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also poses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roblems, especially for the mining land resources has caused negative influence, land is damaged, soil and water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damage to vegetation, geological disasters, "three wastes" worsening pollution and so on.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from the aspects of ping guo aluminum mining area ecological restoration.
Key words: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ing guo aluminum mining area;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D8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平果铝矿区位于广西平果县境内,属堆积型铝土矿床。矿区已探明铝土矿储量为2亿t,可开采储量1.53亿t, 平均氧化铝含量60%,铝硅比平均为14。按一期工程的开采进度,平均每天采空0.072hm2,平均年采空21.6hm2,开采40年以上;二期工程年平均开采用地面积为29.76hm2,开采10年以上。
露天开采将扰动、开挖原地貌,破坏矿区地表土壤、植被,增加地面面积,减弱地表植被对雨水的蓄水、拦截作用,加剧区域内水土流失,对水土保持有不利影响。由于水土流失带走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从而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植被的发育,若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土壤更加贫瘠,植被难以恢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严重影响矿区农民的生计。因此,搞好复垦、保护环境、恢复植被是协调工农关系、利国利民、造福于子孙的大事,也是矿山建设者的一项责无旁贷的任务。
1平果铝矿山恢复生态的立地条件
1.1平果铝矿区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平果铝矿区位于北纬23°18′30″~23°38′13″,海拔200~400m,属高温多雨的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21.5℃,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8.2℃(7月份),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2.6℃(1月份),无霜期300~350d。
矿区处于广西扶绥崇左少雨区与百色田东少雨区之间,虽全年平均降水量达1324.6mm,但主要集中在6~8月份。平均年蒸发量为1531.9mm,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由于蒸发与降水高峰期集中,而且分布不均,因此,旱涝灾情时有发生。
矿山废弃土地地貌、岩性构造及土壤的理化性质
矿区地貌以构造溶蚀为主的峰从洼地、峰林谷地和溶岭谷地地貌,峰顶标高一般在350~700m左右;洼地谷地标高一般在150~350左右,洼地、谷地中有落水洞、天窗、溶潭等岩溶微地貌分布。
矿床主要为溶于残积粉红粘土和溶淋作用下的残积铅矿石混杂堆积,底板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泥盘系上统(D3r)至二迭系茅口组(P1m),其主要岩性为中厚层状灰岩、鳞状灰岩、燧石灰岩、砾状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间夹泥质灰岩或泥质硅质岩等。区域开采范围构造为雅朗背斜和旧城背斜。
矿区为露天开采型,其土层平均厚度0.8m左右,较厚者达5m,矿区剩余比为0.024,剥离层的土石比约1:1,通过复垦的耕层土壤材料筛选试验及农业性状调查,用其作为复垦耕作层土壤材料可行性高,但该土(红粘土)为强酸性粘重土壤,塑性指数搞、遇水易膨胀,干后板结龟裂、可耕性极差。
平果铝土矿每年需复垦废弃露天采矿场20hm2左右,复垦区中边坡地占20%~30%,坡度一般在16°~18°之间,土壤质地为粘性生土,呈强酸性(pH值5.03),土壤容重大(1.58 g/cm3 ),塑性指数高(25~30),土层薄,土壤结构性差,微生物活性差。土壤全N、全P含量很低,大多数农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不能生长。
1.3相关政策
国家对矿山废弃地的治理与生态恢复给予高度重视,实行“谁破坏谁恢复、破坏多少恢复多少”的政策,一般要求原来属于哪类型用地就恢复为哪类型用地。国家相关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对矿山废弃地实行验收制度,即对矿山使用者的前一批征地的生态恢复工程进行验收,合格后公司方可申报下一批征地,所以现在的矿山使用者一般都比较重视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治理。
1.4平果铝对矿山生态恢复的态度
因为涉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公司很重视矿山的生态恢复,在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给予足够支持,不存在资金缺乏问题。
从建厂初期开始,就坚持绿化美化、创建优美环境与基本建设同步进行。累计投入绿化美化资金近 1000 万元。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劳动,累计种植乔木151773棵、花灌木475700棵、绿篱37467m,、草皮263453m2,绿化面积100多万m2。无论厂区还是生活区,无论是春季还是冬季,到处都是绿树成荫、绿草茵茵、繁花似锦的优美风景,使厂区由一片荒地变成了一个大花园,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花园式”现代化铝工业企业,成为广西“百色之旅”线路中重要的工业旅游景点。
2铝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目标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开采前为那种类型的用地,应尽可能恢复为原来类型的用地。平果铝矿区废弃地大部份原来为农用地,主要种植各种农作物,少部分为坡地及岩石露地。最终恢复的目标是:
1、恢复为农用地,使其能够适应农作物的生长。由于土壤贫瘠、酸性高,恢复过程中应该先增加土壤肥力。因此,选择种植一些绿肥植物、豆科植物及根瘤植物,改良土壤,最终恢复为农用地。
2、坡地、岩石露地等不能恢复为农用地的,也要恢复为林地。
3、对于边坡则尽可能恢复为原来的边坡植被类型或绿化树种。
3平果铝矿区废弃地的整地措施
平果铝矿区采用综合的整地措施,经过垫土、盖表层土、整平等工序得到平整土地,符合作物生长的要求,它的土壤来源主要是剥离土、底层土、尾矿土。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1)由于开采形成采空区,采空区深度不一,浅的1~2m,深的可超过10m,从而会出现较长较宽的边坡,对采空区进行梯田式恢复最好。在开采过程中,还会有许多大的岩石,这些岩石会影响到采空区的填平恢复。采用爆破的方法使岩石变小,后将其填入采空区的空洞中,一般坚硬岩石在下、松软岩石在上。由于平果铝土矿中含有大量的泥土,并和铝矿一同被运走,加上矿表土层很薄,采空区空洞中可能就会缺少泥土填充,因此,尾矿土也是一个填充的主要来源。
(2)盖上表层土。表层土是覆盖在铝土矿上面的一层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的土壤,较适合植物的生长,对生态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垫好泥土后,将其压平。由于开采后土壤质地变差,因此一般在刚整平后的土地上,回填耕作层土壤,再种植绿肥或其他植物,连续3次种植绿肥植物,春夏2季种植豆科植物,适时压青,冬季种植能够越冬并正常生长的植物,并在春夏特别茂盛期时压青。经过12a的压青培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4)整地完成之后,就根据当地的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以及复垦的目的来确定所选用的植物种类。
4平果铝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生物种群匹配设计
生态恢复的前期即短期目标,至少能够防止或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达到保持水土并且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草本植物有很强的生长的能力,能够迅速的覆盖整个废弃地地表,起到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并且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也有相当好的减尘作用;豆科中的草本植物由于其高的N、P含量,可以作为增加土壤肥力的绿肥植物。宜选择狗牙根、多年生黑麦草等草本植物和银合欢、竹豆等豆科植物;另辅以生长快的禾本科植物宽叶雀稗,因为它也是很好的绿肥作物。由于灌草类植物对与防风抗污的能力较弱,因此,种植任木等一类高大的乔木,形成乔木―灌木―草本群落,增加其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增强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从而有效的保持生态平衡。从中长期目标来说,在生态恢复取得一定效果之后,草本植物中加种乔木和灌木,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5植被筛选
5.1筛选原则
根据当地的水分、年均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积温、光照条件、土壤pH值、对土壤N、P、K等养分的要求、土层厚度以及植物引种原则,确定出一些先锋植物种和一些能适应环境生长的植物种,如银合欢、任豆、相思类、糖蜜草、宽叶雀稗等护坡植物。而平地则尽量复垦为耕地,可以种植大豆、绿豆、赤豆、玉米、甘蔗、木薯等经济农作物。
在边坡应选择一些护坡的绿肥植物,主要有:银合欢、任豆、宽叶雀稗、竹豆、狗牙根、多年生黑麦草等。
5.2筛选植物的生长条件、生理特性及其用途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禾本科,为多年生深根杂草,不仅是优良的固土护坡植物,也是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优良草坪草品种之一。由于狗牙根的草茎内蛋白质的含量较多,牛、马、羊等牲畜食口性好,因此,又可作为放牧草地开发利用。
银合欢是豆科含羞草亚科银合欢属多年生乔木,喜温热湿润气候,耐热耐寒性好,不耐水淹。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生长最好,但在酸性(PH5.2-6.5)红壤土中仍能生长,可作为肥料和饲料的木本植物。
任豆(Zenia insignis Chun),又名任木、砍头树、四料木、米杠、翅荚木,苏木科,落叶大乔木,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任木能耐一定水湿,高15cm的幼苗被洪水淹没一昼夜,仍未死亡,也能耐一定的干旱。主要适应海拔500m以下石灰岩山地,为石灰岩地区速生树种。
任豆树全身是宝,其木材纹理直,结构均匀,材质轻韧,可作建材、家具等,也是造纸的好原料,还可用于生产木耳、云耳、香菇等,枝条可作薪炭材,其鲜叶营养丰富,含粗纤维12.7%,粗脂肪14.98%,粗蛋白质23.17%,氨基酸18.96%,羊、猪、牛都很爱吃,特别适宜于羊的圈养。
桉树作为电解铝行业电解效应棒应用在铝电解生产中,使平果铝2001年在全国铝电解行业率先实现电解效应棒自给自足。
宽叶雀稗(broadleaf paspalum)是禾本科雀稗属热带型多年生禾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适宜于亚热带年降水量1000~1500mm的地区栽培。是一种产量高,牛、羊喜食的优良牧草,耐贫、耐旱可用于保持水土,治理水土流失,广泛应用于草坡改良及人工草地的建立,特别适合于恢复矿山植被。
5.3所选植物对矿山生态恢复的作用
矿区废弃地土壤酸性较大一般pH=5.03~5.3之间,并且土壤的N、P含量很低肥力很差,特别是在边坡地区采矿时使得表土和下层金属含量较高的土壤混合,使土壤的肥力更加差。因此,边坡复垦时应选择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耐酸并且能够提高土壤N、P含量的植物。
6生态恢复工程的效益
6.1生态效益
所筛选的植物能够起到净化环境、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如任豆、银合欢、相思类是绿化、饲料、燃料、保持水土及用材等多种用途速生树种。造林后很快郁闭成林,枯枝落叶腐殖质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N、P含量,并且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6.2经济效益
(1)及时复垦,恢复植被,改良土壤,还林还地,对企业、对农民的经济发展及经济效益都是好的。
(2)能较好地恢复矿区的废弃地,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一些草本植物可以给牲畜提供饲料,如:宽叶雀稗单播人工草地亩产鲜草3000~5000kg。玉米、木薯的产量在复垦中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也能够投放市场从而取得收益。
(3)在不能复垦为农用地的山坡种植任豆、银合欢等树种,3~5年以后,树叶可采来喂牛羊,7~8年后树木成材,都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6.3社会效益
复垦土地工作做好了,有望将征地改为租地,这不仅能有效降低采矿成本,而且保护了珍贵的土地资源。据调查,近年来,平果铝矿区采场复垦率超过90%,其节能、厂区绿化等也做得相当好。因此,平果铝矿区已成为“百色之旅”线路中重要的工业旅游景点,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席旭东,耿殿明,郝占刚. 矿区生态产业链(网)及其产业规模研究[J]. 煤炭学报, 2009,(11) .
【2】耿殿明,刘佳翔. 促进煤炭矿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思考[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1,(06) .
【3】张国英. 区域能源、环境及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与方法[D]. 天津大学, 2007 .
1.1煤矿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历史上的乱采乱挖及建国后大规模开采,使得窑街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严重破坏。一是地表岩土体在自身重力以及大气降水的入渗浸润、潜蚀作用下,使得裂缝不断扩展,坡体物质愈加松散,坡体稳定性越来越差,许多坡面不断形成陷槽、陷坑。受降雨冲蚀,一些塌陷槽、裂缝逐步发展成细沟,对窑街矿区4万余人、10亿多元的财产安全和下游窑街街道及海石湾城区均构成了严重的潜在威胁。二是矿区内滑坡、崩塌范围及数量不断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不断加大,大片耕地及居民住宅被损毁。三是煤矸石堆石场高陡斜坡的自然塌落及受降雨冲蚀的碎石物质不断四溢,不仅扩大污染面积,毁坏掩埋耕地,而且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矿区承灾能力差,抗灾能力不足矿区内地质环境脆弱,承受地质灾害的能力差。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危害将十分严重,直接关系到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矿区尤其以塌陷以及泥石流地质灾害最为普遍,一旦发生大规模地面塌陷及泥石流,矿山上万职工的生命及数亿元财产安全将遭受重大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1.3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灾害趋势加剧窑街矿区地质环境问题严重,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普遍,尤其是地面塌陷、滑坡、崩塌非常发育。区内地面塌陷使地形破碎,坡面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产生大量固体松散物质,直接堆积于狭窄的沟道内,严重堵塞沟道,一旦遇强降雨就会发生较大规模泥石流灾害。
2矿山地质主要措施
2.1立足实际,研究分析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自2008年开始逐年实施。在开展工作前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一是对矿区内的水文、气象、地质、地震、灾害等相关资料进行了广泛收集,对矿区的地质环境基础条件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诱发条件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二是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时间、发展速度、分布情况及治理成本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并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特征,结合其他地区恢复治理的成熟经验,制定支挡、硬化、绿化、拆除、改线等有效的措施方法。三是对矿区进行地形测量,准确掌握矿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从空间位置上分析地质隐患的影响范围和可能产生的破坏程度等,确保治理工作有重点、有缓急、有实效。
2.2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既要立足实际,还要着眼长远,更要注重实效,所以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对于顺利实现综合治理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根据矿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结合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结果,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将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综合治理区。其中近期规划确定为2008-2010年,主要完成矿山环境影响严重和较重区域的治理,包括地面塌陷区居民搬迁安置、地表沉陷裂缝回填、不稳定斜坡整修、修筑排水渠、拦渣墙、以及泥石流拦挡坝、排导沟等,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中期规划确定为2011-2015年,针对环境影响较重区域进行治理,主要完成矸石场平整、分级堆置、覆土绿化、矿区道路整修以及矿区绿化、美化等。远期规划一直延伸至闭矿期。主要对地面塌陷、零星矸石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监测,并落实边生产、边整治的长期治理措施,杜绝地质灾害,并分年度对周边山坡进行植被绿化,创建绿色矿山,使矿山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和谐平衡。
2.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为保证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得以实现,窑街煤电集团公司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切合实际,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综合治理原则,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加大投资,组织实施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对处于地面塌陷区内遭受地面塌陷危害的4000多户居民分年度实施搬迁安置。二是对于地面塌陷区出现的裂缝实施人工或机械夯填,并进行复垦植被。三是对崩塌、滑坡灾害实施放坡、挡墙、护坡等工程措施进行整修加固,并作好坡面排水,加强和完善排水系统。四是对泥石流沟浴首先清理废弃物,保证沟浴畅通,同时适当采取修建排导渠、设置拦挡坝、格栅坝等措施进行有效防治。五是对排矸场采取坡脚拦挡、分级堆置、设置防尘隔离网、在坡面坡头覆土种草植树、坡脚修筑截排水渠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六是对于废弃的工业场地和闭矿后的工业场地等区域,拆除建筑物,进行土地复垦。
2.4综合利用,以用促治大力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是当前国家鼓励的一项产业政策,窑街煤电集团公司灵活运用政策机遇,借助产业政策扶持,积极组织实施了以煤系共伴生、矿山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陆续建成窑街劣质煤热电厂、油页岩炼油厂、矿井低浓度瓦斯与油页岩炼化尾气发电厂、水泥粉磨站生产线、免烧砖厂、新型墙材料生产线等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并规划建设窑街矿区2×350MW低热值燃料发电厂,对矿区历史堆存、新增煤矸石、油页岩等低品位矿山排放资源和煤层气、炼化尾气、半焦、烧变岩、粉煤灰等废弃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使低品位和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解放了土地资源,进一步改善了矿区环境质量。
2.5企地合作,互利共赢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履行环节,既是企业在发展生产过程中应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地方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是一项公益性活动。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在综合治理过程中,通过修建矿山医院、整修公路设施、开展包村帮扶行动、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控制污染排放等一系列措施,并通过广泛深入的舆论宣传,动员全民力量共同参与,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实现了群众、政府支持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蓬勃发展的“和谐矿区、互利共赢”新局面。
3矿山地质主要成效
3.1通过加大地质隐患治理,促进了矿区稳定发展
治理因采空区形成的地表沉陷区域8.81km2,对塌陷区裂缝、坑槽进行充填夯实,并恢复植被,使得已破坏的地形地貌景观得以修复重现,通过实施拦、排结合的工程措施和恢复植被的生物措施,对不稳定斜坡进行加固拦截处理,将大部分泥沙石块拦蓄于沟内,削减洪峰流量,稳定沟坡,减轻泥石流灾害隐患,使矿区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工作,拆除塌陷区危房约24000m2,修建采煤沉陷综合治理搬迁安置房39.96万m2,安置搬迁居民6430户,重新修筑因塌陷毁损的矿区公路3.18km,从而有效防止了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确保了矿区的和谐稳定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3.2通矿区矸石山治理,有效解放土地资源
历史堆存的煤矸石、废石、废渣,堆积高度不一,形态各异,不但压占地表植被,极大的破坏了原生地貌景观,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通过对矿区内的矸石山进行分级堆放、平整覆土和复垦绿化,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通过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加大对排放的煤矸石、油页岩等低品位尾矿的大量消耗利用,并利用废石、废渣充填沉陷区坑槽裂缝,使2.56km2的山坡荒地得以重新开发利用,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3通过对矿区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打造生态宜居新窑煤
自2008年以来,坚持每年投资大量资金对矿区环境进行大整治,修建矿区文化广场12000m2,铺筑矿内路面7000m2,整治矿区花园1400m2,种植草坪27900m2,植树2533棵、花卉38400株,在储煤场周边设置防风抑尘墙1500m,使矿区内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等都有了较大改观,呈现出了“矿在绿中、楼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园中”的生态宜居新景象。
3.4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企地和谐发展
一是通过建设完善职工的生活设施,保障矿山内后勤工作到位,使职工的生活有保障、有质量,营造矿区和谐气氛。二是通过整个公路和、铁路路基、护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加了矿山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输损耗,保障铁路运行安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是通过实施拦挡和水保工程的实施,极大削弱坡面侵蚀强度,有效改良了坡耕地耕种条件,实现了土壤保水保肥,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维护了当地居民经济收益。四是通过实施防风抑尘墙工程,有效阻拦粉尘浮尘,空气质量大为改观,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提升了企业社会形象。五是通过矿区环境的逐步改善,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进行项目投资建设,加快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4继续强化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几点建议
4.1要做到防治结合,动态管理
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应从提前预防、动态管理和工程治理三个方面着手,其中预防和管理是综合治理的基础,工程治理是体现成效的关键。所以,在矿井设计阶段,要根据资源开发方案和开发计划,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预测防治内容,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范围、程度进行综合预测、评价,分区分片对治理措施进行科学配置,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边开采边治理,重点加强观测、监测,并及时对监测、观测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后,确定治理方案的实施步骤,做到以测布控,测控结合,从而构建完善的动态管理体系。
4.2要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要结合实际的经济技术和现场条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特别是对于土壤恢复和本土化植被方面,要遵循区域性、差异性、地带性征和气候条件,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兼顾防护和绿化美化的要求,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同时要充分考虑矿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可能引起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科学预测,并具有前瞻性,治理方案设计要本着操作性强、成本低、效果好的目标制定,使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后即可发挥资源自身价值,使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4.3要做到齐抓共管,共同推进
企业要与地方政府建立密切的协调机制,统一运筹,管理矿山开采,正确运用政策,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强危险区监测、监控、监督管理。同时要通过文艺表演、广播、板报、专栏、标语、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绿化国土、美化家园的重要意义、大张旗鼓宣传法律法规以及环保知识等,认真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动员一切力量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之中,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还要把环境保护与矿区发展建设协调统一起来,使资源开发、资源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达到动态平衡,在追求稳定发展中实现生态宜居,促进矿区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