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范文第1篇

1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

1.1 水利工程施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循环再生综合利用;共生互补;合理利用主体空间。这几条原则强调了在施工的同时要兼顾环境不能遭到破坏,并且在建成后的水利工程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施工时做到不破坏当地的植被,不破坏生物圈的平衡,尽量少的占用耕地等等。要想做好这些,那就不得不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和环境维护费用,虽然从长久考虑这样是划算的,但是在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是很强的现在,做到这些还是很难;有一些时候,权衡的结果就是暂时牺牲一下环境。另外,我们施工队伍的素质和实力良莠不齐,如果施工队伍本身就对破坏环境不以为然,那后果之可怕,可想而知。总之,这几原则要想真真切切的实现,不仅要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上有所加强,更要在提高我们工程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上下足功夫。

1.2 水利工程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大体可以总结如下:

1.2.1 水利工程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水利工程必然改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和结构,这一点体现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使上游水流速变慢,水深增大等等。这些改变对当地的水体影响很大,例如,水流流速的变缓以及水深的增加都会减弱水利的自净能力;水温德改变会改变水体中各种成分的含量(bod、微生物等)。而这些改变时很难消除的,只能通过在建设水利工程前的论证分析、理论研究,选择一个能把这些影响降到最低的方案。

1.2.2 施工时影响土地的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占用了大片的土地,这些土地往往遭到破坏,造成浪费;同时很有可能破坏周围的植物,造成该地的生态破坏。这一点的影响也很难全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施工技术,尽可能的减小这些影响;而在施工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做到一边施工一边保护,不造成工程计划范围外的环境破坏。

1.2.3 施工废弃物、悬浮物及本文由收集整理生活垃圾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多或少都会造成土壤、河流的污染。只要施工人员的素质和环保意识得到保证,这一方面的影响还是不会太严重的。

1.2.4 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建造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大型的工程,很有可能打破原有水系内的生物生活环境,更严重的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灭绝,进而破坏食物链,引发瘟疫等一连串不良反应。经过细致、谨慎、科学的提前研究和讨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关于那些经过前期讨论,得出不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项目,就应该严格的予以否决,不能建造。

1.2.5 减灾防灾效益 这个方面是建设水利工程的最主要目的。我们之所以建造水利工程,就是希望能通过控制不均匀的天然来水,把丰水年的储存起来,等到枯水年再用,基于这一个目的,我们在前期讨论时,自然要想各种办法将这个效益最大化。

1.2.6 工程建设的环境效益 想比较与火电站,水电站对环境还是比较“温和”的。综上所述,对生态环境来讲,水利工程的建设总是伴随着危害和效益两个特性的,我们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完善的讨论一个方案的危害和效益的大小,尽量放大效益,同时减小危害;但是,对一些严重破坏环境生态的工程项目,无论它的效益有多大,都不应予以建设,在修建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事先的计划建设,不能因一时的方便而有破坏环境的举措。此外,在工程建设完成后,还要设法在第一时间对环境进行修复,尽量减少工程建设的影响。另外,对于那些已经被破坏的环境,我们应该加大科研的力度,争取早日完成修复。除此之外,还应从减少对水的需求上来缓解对水利工程建设需求的急切程度,一次来缓解建设水利工程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求城市尽量建设节水型工业,城市居民减少对水的浪费,提高用水的质量,也可以考虑其他获取淡水资源的途径,比如海水淡化等等;农业上,采取滴灌、喷灌技术替代浪费严重的漫灌;对那些重型工业,要尽量提高他们的污水处理水平,保证污水在进入江河时水质达标,减少对有限的水资源的污染。

2 城市污水处理

现在城市中对水的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污水处理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法设法将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降低到水体的自净能力范围内,这样就不会对水体产生危害,水资源也可以得到循环利用。

2.1 物理处理方法

废水的物理处理方法的去除对象是废水中的不溶解的悬浮物质,可以采、离心分离等工艺。相对来说,这一类的方法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应用的范围也已经很广。

2.2 化学处理方法

顾名思义,就是在污水中加入一些化学物质,使之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对水体无害的新物质。

2.3 生物处理方法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口增长 水资源 水利工程 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E933.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181-01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水利工程对其流域水量平衡的影响

据水量平衡方程式:S=P-R-E 其中S为流域多年平均蓄水量变化量,P为该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R为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E为多年平均蒸发量(E的蒸发量包括自由水体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三种蒸发量之和。)由水量平衡原理可知,多年平均蓄水量变化量S≈0即P=R+E成立。当该流域修建水利工程后,原来的小河道成为库区,自由水面增加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因为自由水面的急剧增加,本流域的自由水体蒸发量随之增加,即水量平衡方程中的E增加。要满足水量平衡方程式,只有方程式中的径流量R减小。径流量的减小导致下游河道水位的降低,影响下游的生态环境。

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道泥沙淤积的影响

水体中的泥沙可分为悬移质、推移质、河床质三类。悬移质为悬浮在水体中随水体流动的沙粒;推移质为在河床上随水流一起运动的粒径稍大沙粒;河床质是指静止在河道底部不随水流运动的沙粒,其粒径一般比较大。三者可以根据水流条件相互转化。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阻碍水流的流动,水体流速减小,水体中的悬移质部分转化成推移质或河床质;原来的推移质部分随着水流流速的减小慢慢沉淀下来形成河床质不随水流一起运动,堆积在河道中,造成河道的淤积。随着水利工程使用年限的增长,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河道中的淤积现象必然会越来越严重,造成库容量不断减小,影响水利工程的发电、防洪、灌溉等作用。另外,因为大部分泥沙淤积在库区,河流下游,特别是河流入海口的堆积的泥沙量大幅度减少,影响入海口处冲积平原的形成。例如1964 年苏联为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的阿斯旺大坝, 在大坝建成前尼罗河每年向地中海输送泥沙并使之向海岸淤积的速度和海水对岸边的侵蚀速度大致相等。大坝建成后, 泥沙被截留在水库内, 地中海岸的冲刷得不到补偿, 固有的自然平衡状态受到破坏。

3)水利工程建设对河道中水生生物及河道附近动植物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弃的建筑垃圾等污染物。如果对污染物处理不当,就会对河流的水质产生污染,并影响到河流下游区域水生生物及河道附近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水利工程建设中,往往需要修筑堤坝,这样将使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的正常生活习性受到影响, 洄游路线和食物链将被阻断,影响其觅食和繁殖,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灭绝。水利工程的运行过程中,虽然不会直接产生污染,但它要接纳流域带来的污染物。 水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质变差,出现了富营养化和水温分层现象。由于水质变差,严重威胁到水体中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导致其灭绝。例如: 长江特有的白甲鱼、中华鲅在渔业产量中的比重已很少, 特别是白暨豚近几年来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都是沿河道或者湖泊建设。 绝大多数都远离城市,周围的动植物种类丰富,生态环境较为原始。 水利工程的兴建过程中,除兴建水利工程以外,必定要修建道路、房屋等设施。 故修建水利工程很容易造成当地林木植被的大面积破坏,减小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保护动物的栖息场所。 同时林木植被面积的大量减少,树木蓄水能力下降,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难。 而水土流失一方面会加剧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河道出现河床抬高,流量下降的现象。

4)水利工程建设对历史文物和自然景观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具有浩大的工程量,例如三峡大坝的建设规模: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三峡蓄水完成后,许多像白鹤梁这样的历史古迹将永远淹没水中,文物部门虽然在其周围建设了巨大的水下无压透明容器以方便游客观赏和学者研究,但是也避免不了水利工程对历史文物的影响。 文物古迹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风情、科学技术、军事和历史等情况,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古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重要的古迹要进行防护、迁移、仿制并进行录像保存,力争将水利工程对历史文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5)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是规模极为庞大的工程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人群的健康和文物古迹等方面问题和其主要功能效益(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之间的关系。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重大影响无疑是人口迁移,随着库区蓄水位的不断上涨,大部分耕地被淹没。在耕地本来就很稀少的中国,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无形中减小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对迁移人口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口,他们因为对家乡的留念而不愿离去,即使思想工作做通后勉强同意搬迁,在这些搬迁人口的心中永远留下一道伤痕。因此, 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必须全面了解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各个方面和其影响的大小。

二、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不总是负面的,而且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每一个规划设计合理,各种负面的影响因素都综合考虑的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是利大于弊的。例如跨流域调水工程固然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该工程也解决“调水地区”易遭洪水威胁的灾害问题, 挽救地区性生态危机。

人类正确认识与对待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需要有一个过程,虽然人类在兴建水利工程总是以兴利和改善环境为目标,但这目标往往未能得以实现或全部实现。 有些水利工程因为对环境影响评估不全面甚至错误,结果使这些工程建设引发了一些不良的环境效应,对此应正确分析,科学评价。要科学评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使水利工程项目发挥最大的效益和将其危害降到最小,就要做好正确的风险分析评价。

总之, 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 势必会改变该流域原的有生态平衡,这一生态平衡的改变, 不能一票否决。人类生存和发展, 自然需要改变那些自然界原有的恶性的生态平衡, 使原有的生态模式从“恶”变“良”; 同样, 也正是因为人类要发展, 还需要克服自然界原有的“良性”生态平衡因为水利工程建设向“恶性”生态平衡转变,而是让其向着更有益于“良性”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水利工程的功能效益和其影响,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建设过程中所应充分注意的对环境保护问题,力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孙东坡,侯元有.环境水利,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

[2] 赵敏,常玉苗.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研究综述[J].水利经济 ,2009,27(1):1-4.

[3] 李皎皎, 李天昕,等.水利枢纽工程自然环境影响分析 [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6,(5):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能力建设;因素;对策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概况

1.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末端工程 灌溉渠道系统是指将水源引取的水输送、分配到田间并进行农田灌溉的工程措施。我国按地形条件、控制面积和渠道设计流量大小对灌溉渠系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灌溉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五级。一些复杂的大型灌区,可增设总干渠、分干渠、分支渠等多级渠道,而在地形平坦的小型灌区,渠系少于五级.

1.2 工程规模小 工程规模小,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其它工程之间的显著区别。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末端工程,一般规模都很小。

1.3 工程的区域性 农业生产受土壤、气候、光热和水资源等诸多自然环境的限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生产的区域规律。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性。

1.4 工程形态多样化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田间,用蓄、引、提、轴等方式给农田提供灌溉,其形式多样。通常有水库、渠道、塘坝、闸门、涵洞、机电井等。而且由于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地理特征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取水、输送水的方式各异,即使是功能相同的工程,不同地区的工程形态也大不相同。

1.5 工程使用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常都是季节性使用,半年使用半年闲。风调雨顺的年份,雨水充足时,工程利用频率小或者根本不用;天旱或者渍涝的时候,工程可能需要超负荷工作,而且可能会因为资源稀缺而发生水事纠纷。而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地处野外农田,无人值守,日晒风吹雨淋,易老化损坏。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A建设特性

2.1 建设地点的分散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末端工程,面对农村的千家万户,分散在不同的村落,分散在田间地头,土方工程多,维护工作量大,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都比较困难。但是其运行效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农作物的收成。

2.2 建设内容的多样性 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建设内容。受工程形态多样化的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建设内容多样性的特点。水库、渠道、塘现、闹门、涵洞、菜站、机电井等,各有不同的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式各有不同,很难采取哪一种固定的模式。

2.3 施工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是土木工程施工的共同特点,但是农田水利工程比之其他土木工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更甚。除了露天作业,日常施工受大风、雨雪、气温影响大之外,农田水利工程还受季节影响,一些工程必须避杂昙尽⒑樗季节。一些工程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还必须安排在冬天农闲季节施工。

2.4 施工队伍素质不高 相对于房屋建筑、铁道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其他土木工程而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不高,大多为普通的土方工程,相对比较简单的钢筋混凝土工程等,不需要施工资质等级较高的施工企业施工。

此外,单个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程量不大,工程造价不高,在工程招投标中,往往大中型施工企业不屑一顾,参加投标的一般都是小型施工企业,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施工管理水平都不高。

2.5 建设监管难度大 由于存在建设地点的分散性、建设内容的多样性、施工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施工队伍素质不高等特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难度大。同样投资额的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工作量比其他工程项目的监管工作量更大,监管难度更高。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

3.1 因素分类 根据专家调查法的结果,我们将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大因素分为管理、资金、人员、施工四大类,然后再细分中层因素和下层因素。

①管理。中层因素有:缺少有效的组织机构、缺少有效的规划、工程纠纷多、管理粗放、工程管理难度大、风险大。下层因素有:农民参与程度低、产权不清、权责不清、“一事一议”难度大。②资金。中层因素有:建设资金缺位、预算管理不严格。下层因素有:吸引社会资本难度大、农民自筹资金能力低。③人员。中层因素有:施工队伍素质差、管理效率低、业务水平低。④施工。中层因素有:工程监理不到位、缺少质量保证体系、缺少有效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不足、工程分包多。

3.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的系统结构

4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对策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合理的工程使用机制。

因地制宜,制度符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审批、施工管理制度。首先,政府职能须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审批管理,要重视项目的前期可行性论证,使项目的建设在符合地区总体规划的同时与环境相协调。审批后的项目要进行公开的招投标,严禁私下发包给没有资质的施工队。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必须有上岗证。项目的图纸必须由具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设计好的图纸上要有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的签字和设计单位的公章。在项目资金的投入上,应扩宽项目的融资渠道,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投资政策,加大民间资金的投入比例,以利于项目运转。其次,加强项目的质量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切实将项目建设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在每道工序施工前,由专门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建设单位领导要重视发挥监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最后,工程竣工后,要进行质量验收,合格方可使用。(2)使用得当,加强对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

合格、优质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完成,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可是,农田水利工程应当做到长期充分地发挥其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对已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与维护显得极其重要。首先,加强工程的安全管理。应当加强宣传《水法》当中的相关内容,以能够做到在防止自然灾害冲击的同时,也能做到水利工程不受极小部分唯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水利工程的设施管理。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设施,应当进行等级造册,将其绘制成工程分布图,分类排列。对于重点的水利工程设施应当进行挂牌、由专人进行重点的管理。其次,是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最后,先进技术的推广以及先进人才的培养。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效益长期化的工程,因此要求工程建设规划应当具备发展的目光。地方水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时也应当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使得现有的、正在施工的农田水利项目都可以充分地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明晰产权,让农田水利工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责权明确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的根本。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形成了比较狭隘的思想意识,集体的东西都毫不吝啬地去享用,但谁也不愿去维护、爱惜,甚至人为去破坏。多年来,不管是水利工程产权还是林权的改革探索,都已经充分证明了只要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使用者的责任心就能较好地树立起来,就能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建设、管理的,产权明晰、管护到位、运行良好,发挥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是三农问题中重要问题。只有科学规划、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TV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112-01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局部气候的影响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局部气温造成的影响

水利工程中,例如水库在建成之后,其库区以及空间的接触,是通过陆而变成水而,和空气里的能量交换形式以及强度都出现了改变,进而使得气温产生改变。大水库的水深是7m以上,到冬季的时候,平均气温会比陆地气温高出1 8℃到2.9℃,可是到了夏季,通常起到了降温的作用,尤其对于干旱地区来讲,其降温效果更加明显,平均可以下降1.0℃到4.0℃。对于高原地区就会体现出增温的效果,增温数值非常小,约为0.2℃到0.8℃。对于春秋两季来讲,大水库可以提升年平均温度0.8℃到1.9℃,对于较为极端的低气温来讲可以提升3.0℃到5.0℃,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大约会降低2℃左右,年较差会降低1.5℃到2.0℃,对于干旱地区会降低5℃左右。因此可以看出,对于水利工程的大型水库局部温度影响来讲较为明显。

(二)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局部降雨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局部降雨起到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而:

(1)水而蒸发比较强,空气湿度过大,具备了令降水增加的正效应;

(2)气流进到水域之后,因为风速的加速,流线辐散,出现下沉运动,具备了令降水减少的负效应;

(3)暖季时期,水上温度比陆上温度低,大气层构造比陆上稳定,并不有利于对流的发展,也具备了降低降水的负效应。对于湿润以及相对湿润的区域来讲,由于水气相对充足,对降水的主要条件起到决定性的因素是对流发展或者空气上升运动的强弱,因此在暖季成为了第二、第二两个负效应的主要因素,水域或者周遭邻近区域的降水会有明显降低。而对于寒冷季节来讲,因为水域令降水加大的正效应超出而使得降水减少的负效应,湿润和相对湿润区域的水域和周围邻近区域的降水会有所提升。对于我国季风区来讲,由于降水大多集中在暖季,因此水域通常都具备了令其周围地区年降水量降低的作用。对于干旱地区来讲,是水气来源或者空气湿度决定了降水,而水域或者周遭空气湿度全年每个月都要比干燥的陆地大出很多,尤其是相对湿度,水域比陆地更具有降水的条件,因此不管是寒冷季节还是暖季,水域都具备了加大降水量的正效应。

(三)对水文的影响

各类水利工程的创建不仅会转变流域周围的水文循环状况,对整体周围流域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具有好的一而,也具有不好的一而。例如水坝的修建会令水流方向的河流出现非连续化,而原有流动的河流生态系统就变为相对静止的人工湖。水流的速度、水域的深度、水流边界的条件以及温度都会由于影响而出现改变。并且,因为大多数的岩层都具有一些透水的能力,这就无法避免的出现了渗漏的现象,使得地下水位提升。这种形势下水库的水位变化以及在自然条件下水文的变化具有极大的区别。例如蓄水能力强的水库水位变化幅度极高,而径流式水库的水位变化就没有那么显著,季节周期性也不容易观察。

(四)对土壤的影响

水库储水之后,会使得沿岸地下水的状况出现改变,通常对于水库的近坝来讲,会产生地下水位升高的现象,而水库周围的地下水位一旦升高,就会产生浸没土地的现象,并且会令土地沼泽化、盐碱化。

(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在一定时期或者空间里,一切生物的物种和变异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主要是因为人类各类经济以及社会产生活动而形成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毁掉了大批的森林、草地,这也是无法忽略的主要因素。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物多样性出现的影响大致可以分成对陆生生物以及水生生物造成的影响。

二、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探讨

水利工程对于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它可以通过水力进行发电,促发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行,通过水利疏导、存储来应对旱涝灾害,可是对于兴建大型水利工程来讲,一定会将原有的生态平衡打破,形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给人类的发展、环境的保护提供先决条件,当前水利工程的建设一定要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透过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等方而的研究以及对生态环境转变的引导,体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把水利工程建设所影响到的环境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并且,建设施工相应单位也要透过环境评价、工程价值评价以及长时间跟踪评价对生态环境进行随时监控,并对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应对,加快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2.039

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战略,同时也是人类在社会与经济活动中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重新界定。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对自然界的索取逐渐的扩大,导致了很多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并且人类向自然界不断的排放污染物造成了生态平衡破坏、社会环境恶化等现象,这些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兴建,有利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尽管能为人类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自然界的水体、气候、地质等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高社会经济的同时仅避免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这将成为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1 水利工程建设对气候的影响

三峡大坝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国际上许多研究机构都曾研究其对地区降水的影响,并采用了卫星数据和数字模拟测试仪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三峡大坝的建设造成的用地变化,导致了三峡大坝和秦岭之间地区的降水量增加,而三峡大坝附近的降水比从前减少。目前我国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程很多,这些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区域附近的气候环境变化较大。特别是水库容量在10 亿立方米以上,水域面积超过100公里的大型水库对地域气候的影响非常严重。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影响气温和降雨两个方面。

1.1 对局部气温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当水库表面与空间的接触由原来的陆面变成水面,会造成其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以及交换强度产生变化,从而造成气温不断变化。由于大水库的存在,在冬季区域平均气温可比陆地高1.8℃~2.9℃,而在夏季大水库一般是发挥着降温作用,尤其是在干旱地区降温效果非常明显,平均可下降1.0℃~4.0℃。在高原地区大水库则会有增温效应,但是增温效果较小。在春秋两季,大水库可增加平均气温0.8℃~1.9℃,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差平均减小2℃左右,年气温差减小1.5℃~2.0℃,而在干旱地区比较突出,可减小5℃左右,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后大水库对周围气温影响是非常突出的。

1.2 对局部降雨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水面蒸发较强,空气湿度较大,会促进降水的增加;二是气流进入水域及周围后,由于风速较大,流线辐散,进一步形成下沉运动,进而使得降水减少;三是在夏季,水上温度比陆地上低,大气层结构与陆地上相比较稳定,对流程度减少,这也会导致降水减少。在气候湿润和比较湿润地区,由于水汽相对充足,决定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对流的运动或空气上升的强弱程度,因此,在暖季后两个方面起主要的作用,水域及其周围区域的降水有显著下降。而在冬季,由于水域使降水增加的影响比后两者显著,导致湿润和比较湿润地区的降水将会有一定的上升。具统计分析,小浪底水库蓄水后,研究了库区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水域区周围55公里的范围内,平均降雨量上升了16.9%,并且水域和周边的温度均呈上升趋势。

2 对水文情势和水温的影响

2.1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其水文循环和地貌情势,这会对整个水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方面水库蓄水后,之前的河流改为湖泊,水位上涨并且水面面积变大,这促进了水面的蒸发量,进而引起水分循环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地下岩层具有一定的渗水性,促使地下水水位升高。水库水位的变化规律与天然情况下水位的变化差异较大。对于大水库,其水位变化相对较大,而径流式水库的水位变化相对较小,不会产生明显的季节性影响。除此之外,拦河坝的建立使水文情势产生突变,严重影响原河流区域的生态过程和功能。水文情势的主要变化涵盖有:水域流量的稳定化和流速频率的变化;季节性高峰水域流量的下降,流速变缓;水位落差变化趋于平缓,以及水量的蒸发和渗漏都会改变水分循环等。

2.2 对水温的影响

对水温的影响主要是指水库的特殊水温结构使得入流和出流形成温差的现象。水利工程产生的水温变化是水库建设中无法消除的因素。由于水库流速从上游逐渐到坝址处会不断降低,水体性质也逐渐产生改变,并且长期停留在水库内的水与大气之间的热对流的变化,会影响水温和流态产生严重变化。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