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智能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下为报告详细内容:
中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2.3%
2017年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4.91亿部,相比2016年下降12.3%。上市新机型1054款,4G手机占比94.1%。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覆盖率提高,市场需求已渐趋饱和。
人工智能方兴未艾 投资将趋于理性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研究高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在多个领域有较好发展,初步的应用场景得到实现。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展开,资本投资也将趋于理性。
智能投顾规模扩大 大数据助力市场发展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众互联网理财的观念渐渐普及。智能投顾运用大数据及算法模型等手段,对理财用户进行合理分类,提出针对性投资组合,辅以传统投顾加以分析咨询建议,让投资更理性,更全面。
无人货架便利性强 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比其他无人零售模式,无人货架更加贴近消费者,便利性也更加强,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如何解决规模化配送问题和拓展商业盈利模式,成为企业发展首要问题。
小程序依托微信社交性 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小程序电商最大的优点是利用微信的社交性来降低获客成本,其次把电商的技术平台格式化,降低了卖家的技术门槛,减少了开发和维护成本。小程序电商可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吸引实体店铺加入,进一步扩大小程序电商市场规模。
移动母婴发展潜力大,服务品类拓展成关键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基于人们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移动母婴有较好的发展机会。在备孕,怀孕,生产,产后的过程中,移动母婴厂商可结合不同阶段的特征,充分挖掘商业机会,进行服务品类拓展,在胎教,产后保健等众多可关联产业形成对应品牌,形成全周期服务体系,提高用户粘性。
鲜花市场消费升级 供应、配送为发展关键因素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鲜花消费需求提升,鲜花电商市场受到了资本追捧,行业竞争加剧。强化供应链管控,提升配送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格调是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
知识付费时代到来 知识内容专业性增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移动支付解决了知识付费的工具问题。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普及,高素质人才增多,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对内容进行消费的观念逐渐养成,知识付费发展基础良好。各行各业对于知识的专业化要求提高,未来知识付费将继续发力专业化内容生产。
移动电竞职业化 VR/AR促进行业发展
移动电竞市场处于发展黄金期,产业链不断升级,众多移动电竞厂商先后加入,移动电竞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预计2018年中国移动电竞市场规模达461.5亿元。随着移动电竞的职业化、国际化,电竞赛事方兴未艾,与VR/AR结合技术不断探索,未来的移动电竞行业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短视频商业变现能力强 优质内容争夺战开始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4G网络进一步成熟,为短视频行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短视频集合了视频播放、拍摄、编辑、分享互动等功能,承载内容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了用户碎片时间。优质内容至关重要,是提高平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内容应往多元化、垂直化、精细化发展。短视频商业变现能力强,未来商业模式还需进行更多尝试。
市场格局基本定调 提高管理效率是工作重点
2017年是共享单车市场角逐激烈的一年,多家共享单车倒闭,行业市场格局基本定调。随着共享单车市场往二三线城市扩张,用户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19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2.76亿人。未来随着用户增速逐渐放缓,后续市场竞争将围绕用户体验打造及企业车辆运营管理效率提升进一步展开。
行业喜获资本青睐 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的风口转移到共享充电宝上,共享充电宝市场获得资本投资后急剧升温,市场竞争格局仍不稳定。当前市场针对共享充电宝业务盈利模式仍抱有保留态度,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仍有待市场校验。
儿童智能穿戴设备发展放缓
随着儿童智能穿戴设备技术进一步成熟,80后、90后群体逐渐晋升为家长,对新型产品的认可度高。儿童穿戴设备市场持续受利好因素刺激,在过去两年用户规模保持高增长率,现进入缓和期。
智能音箱发展潜力大 智能技术为核心竞争要素
如果觉得以上太过文艺,智能家居还可以为你描述这样一幅具象场景:通过手机APP,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被转换成数据流,经由手机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然后将语言转化成为指令,经过诸多复杂算法,再通过光纤和家庭无线网络发送到空调、电饭煲的智能芯片中,电器就可以按照指令开始行动……而与此同时,它们会将开关机、用电量、温度等相关数据回传到控制中心,并随时向使用者“汇报”……
这一幕幕场景,是否让人们想到了科幻影片?事实上,智能家居早已不是仅仅存在于影视作品的“概念”,而是已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智髓家居产业前景广阔
智能家居的早期目标,主要以灼’光遥控控制、电器远程控制和电动窗帘控制为主,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延伸,其智能控制的功能亦越来越多,控制对象不断扩展,联动场景要求逐步提升,逐渐延伸到家庭安防报警、背景音乐、可视对讲、门禁指纹控制、家电自动化等各个领域。
近年来,智能家居概念几乎已渗透进所有传统弱电行业,市场发展前景愈加诱人。而以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传感器为核心的现代数字技术,更为其幻化出无限可能。
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当前,我国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为了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城市发展,政府在《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全面推动宽带普及、宽带提速,加快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增长……这在政策层面,为智能家居、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预测分析报告前瞻》分析,目前我国智能家居产品与技术百花齐放,市场开始明显出现低、中、高不同产品档次的分水岭,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面对中国庞大的需求市场,预计该行业将以年均19.8%的速率持续增长,在2015年产值达1240亿元。而前瞻研究院的《2013-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机会分忻报告》则显示,2013-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高达2500亿元左右,市场前景广阔。
巨头逐鹿智能家居市场
智慧家居是家居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前景诱人,且毫无悬念地引发诸多行业巨头进驻相关领域跑马圈地。
细心的产业人士发现,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企业就纷纷加大动作抢占智能家居市场。大量不同类型企业聚集在同一狭隘客厅中进行火拼。乐视网与富士康、高通等企业合作,打响了互联网企业进军智能电视行业的第一枪;随后,爱奇艺、小米、阿里巴巴等无数互联网巨头,以各种方式,纷纷闯入用户的“客厅”。
在互联网企业的四面夹攻下,传统制造业也开始加快步伐。三星、LG、东芝等日韩家电巨头,及海尔、长虹、康佳等民族家电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产品和解决方案,标志着智能家居大潮已全面来袭。
实际上,企业不应只局限于客厅,局限于电视、冰箱等传统电器。这些也只是智能家居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智慧家居的范畴不应仅限于家庭娱乐和家居控制(比如开关、灯光、温湿度控制等),在不远的未来,能源、医疗、教育等传统产业都将与家庭应用密切结合。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都是冰山一角。
在这方面,国际IT巨头视野更为开阔,其全面进入到智能家居的上下产业链,并下血本加大产业并购力度,以快速打通行业市场。如2014年伊始,CES(美国消费电子展)即刮起智能家居大潮,而Google更宣布以32亿美元现金方式收购Next Labs,震惊业界――Nest Labs的智能家居产品与智能硬件十分有名,其创始人又恰恰是业界著名的“iPod之父”,此项并购可谓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或许是32亿美元的价格太过惊人,谷歌对Nest的收购引发了行业关于智能家居的大讨论,诸多业界人士称“智能家居的春天就要来了”,全球产业巨头亦纷纷追不及待入华跑马圈地,布局智能家居市场。
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瓶颈
2014年,与物联网、智慧城市概念密切相关的智能家居产业风光无限,但细心的产业人士亦指出:较之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智能家居系统起步较晚,市场主流产品(系统)不能全面解决产品本身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内涵仍较为贫乏,技术门槛不高,价格高昂,智能家居市场的坚冰还未完全打破,这使智能家居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挑战,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价高和寡”。厂商巨大的前期投资,势必会影响到智能家居产品的价格,这决定了初期用户必定是高收入家庭。在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看来,智能家居依然是属于“锦上添花”类的奢侈消费品,甚至可望不可即。美国智能家居公司control4曾在广东顺德开了一家旗舰店,而后由于业绩不佳而被迫关闭。业内专家直言,之所以销售差,是因为价格昂贵,一套智能家居产品多达10余万元,对于旧房用户来说,还需要重新装潢,代价太大。
事实上,智能家居在国内市场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但现在只是零星地分布在一些别墅、高档住宅之中,并没有在大众之间普及开来。整个国内智能家居市场仍以商用市场为主,智能家居行业尚未实现规模化发展。因此,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和消费价格,是未来智能家居市场拓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智能家居厂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消费需求,积极研发适合消费者个性化配置的产品,降低智能家居系统安装的成本,这样才能令其真正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因此,企业率先生产出个性化、平民化的产品,对于如何在这个市场中站好位置,占住有利地形,关系到其能否把握住机遇,抢占该领域长远商机。
其次,智能家居似乎并不“智能”。如今,国内宣传甚广的“智能家居”概念,大多停留在场景构造、开关集成上。打开一个“智能家居系统”网站,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智能家居系统都由多个独立模块组成,包括灯光控制、音响控制、安防控制、家电控制等等,而这些独立系统,都是“旧瓶装新酒”,其发展并不成熟,还不能于统一平台上实现互联互通。而在没有“杀手级”应用出现的当下,市场也很难找到爆发点。
家联国际上海家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洪佩军博士指出: “智能家居目前在设计上并不能够做到整体智能。每个品牌基于自身能力的智能方案实为画地为牢,只关注自己能做什么,而忽视消费者需要什么,结果每个家庭被不同品牌割裂成了多个孤岛。”
另外,影响智能家居普及的关键因素,除了高昂的价格,还关于用户体验,即是否使用简单、操作容易。目前,大多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不够人性化,形成了操作难度偏高,尤其对中老年人群而言,要弄清楚其复杂的操作,不啻于打一场“硬仗”。对于购买智能家居的用户来说,家是放松自我的地方,原本是想是享受更便捷、更从容的生活,如若遇上操作流程繁复的智能产品,该产品迟早会变成家中一件摆设。
而想要达到“智能”的水平,不仅要在系统和数据搜集上花费足够的功夫,硬件(主要指智能家用电器)功能、硬件之间的通信和兼容性也亟需改进――整合不同硬件并组成系统,让家居真正智能化、自动化、人性化。
模式、安全、标准之田
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挖掘。在家庭核心消费领域,智能家居一直以来充当的都是“非必需品”,属于改善型产品,如何进一步挖掘其市场价值,成为产业发展难题之一,而如何寻求产业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模式,成为智能家居行业的突破点。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表示:“智能家居产业正处于市场发展初期,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还没有成功的商业模式。”
产品技术、质量、功能固然重要,但市场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也极为关键,只有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整个行业才有可能良性循环发展。否则,一味埋头做研发和凭空鼓吹概念一样,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厂商大多以“赔本赚吆喝”的状态在做推广应用,可谓辛苦不已。
“安全性”是一大新挑战。智能家居产品必定要与网络互联,而家居不像手机、笔记本电脑一样,有超长的密码保护和安全测试。如果网络安全出问题,用户将面临家庭隐私泄漏、财产物品损失等严重后果。
我们手持各种手机、Pad、笔记本,然而哪些终端可以控制哪些电器?各种授权、密码怎么使用?这都为用户带来了新的思维负担,而一旦弄混了终端,会不会出现“我都不知道是谁把家里的炉灶点燃了”的尴尬状况?如果自己明明在家,突然发现大门被别人控制、自动打开了,人们的心情又将如何?
所以,不管是通过微博发送私信,还是在下载的APP上控制空调打开、操作电饭煲煮饭,又或家庭安防自动监控、远程操作,对于使用者来说,“安全”和“隐私”始终是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业内人士发现:越是对技术熟悉、感兴趣的“发烧友”,越不敢轻易尝试这种被技术深度植入的“智能家居”。因此,要想推动智能家居的普及,系统安全的保障任重道远。
【关键词】物联网 传感器 RFID 嵌入式系统
2015年10月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谷歌公司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大胆预言,“未来互联网将消失。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将会让位于物联网,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可联网。一个高度个人化,人性化和高效率的世界将会到来。”应该说,物联网发展的巨大趋势,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巨头的共识。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其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物联网覆盖了可穿戴设备、车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以及工业互联网等众多垂直应用领域。
一、物联网体系结构
物联网体系结构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1.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为了对实体物品或外部环境的全面感知,物联网通常需要多种传感器分工协作,来完成复杂、多样、动态的“小数据”搜集。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物联网通过分布式计算、预测性算法来实现对实时大数据的智能处理、应用。
3.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多领域的各种应用。
二、物联网产业结构
物联网涉及的行业、领域太宽泛,技术应用和商业产品非常广泛。物联网产业结构主要分为:物联网制造业、物联网服务业。
1.物联网制造业。物联网制造业以感知端设备制造业为主,又可细分为传感器产业、RFID产业以及智能仪器仪表产业。感知端设备的高智能化与嵌入式系统息息相关,设备的高精密化离不开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微纳器件、新材料、微能源等基础产业支撑。部分计算机设备、网络通信设备也是物联网制造业的组成部分。
2.物联网服务业。物联网服务业主要包括物联网网络服务业、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物联网软件开发与应用集成服务业以及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四大类,其中物联网网络服务又可细分为机器对机器通信服务、行业专网通信服务以及其它网络通信服务,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主要包括云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等,物联网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又可细分为基础软件服务、中间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智能信息处理服务以及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又可分为行业服务、公共服务和支撑。
三、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互联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三阶段开始的关键时刻。物联网现正处于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交汇点上。从工业革命的维度来看,我们正进入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生产阶段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从信息革命的维度来看,我们正在迎接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我国物联网已在公共安全、民航、交通、环境监测、智能电网、农业等行业得到初步规模性应用,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中国物联网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应用需求,开展物联网基础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应用为牵引的特色发展路线,在技术、标准、产业及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接近国际水平,使中国在该领域占领价值链高端成为可能。
四、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
从全球看,物联网产业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将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一是转变商业模式。第二是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诸第三是触发生产力的跃迁。第四是变革生产关系。未来几年,物联网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使物联网发展优势更加突出,新技术的突破将带来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据IDC测算,2020年全球物联网有望影响的下游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美元,超过250亿台系统/装置联网,而同时使用因特网的用户总数达44亿人。麦肯锡2015年7月的最新报告则指出,全球物联网有望渗透的下游应用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以前成长达到3.9-11.1万亿美元,达到约11%的全球经济占有率,并与城市管理、生产制造、家庭事务、汽车驾驶、能源环保、物流运输、工作办公、消费结算、个人健康等重要领域结合形成9个千亿级规模以上的细分市场。我国国务院总理在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在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达到7500亿元,据国际权威机构估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物联网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许许多多的新兴产业。在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支撑下,将带领我们进入生产协同、消费共享的全新经济时代。
参考文献:
[1]谷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中国新通信, 2016.
关键词:智能化;发展前景;智能化建筑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China came into being, and in recent years are growing rapid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found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for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building a reasonable discusses.
Keyword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telligence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智能建筑的发展基础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电子商务的出现,人们通过网上信息服务,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将生产单位、个人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带入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新局面;(2)管理事务处理的规范化,可以有效的将数据处理与人工操作结合起来,减少人为失误因素,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3)为经济和制造业全球化提供便捷工具,通过普及的Internet网,一个新的设备可以实现在美国设计、中国加工、俄罗斯制造,从而大大的节约制造成本。
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加,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和成熟,这一切给智能化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成为智能化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等进行智能化设计,将这些看成是计算机系统的几个子系统,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进行最优化组合。全面实现对通信管理系统、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设备、给排水设施、变配电场所、照明、电梯、消防、消防通道等)的综合信息化管理。尤其是现代建筑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现代机械控制技术不断发展,也都为智能建筑的产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2智能建筑的概念及其发展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以传统建筑概念进行的设计提供的服务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智能大厦(IntelligentBuilding,以下简单称IB)的出现,使得一幢幢楼就变成一个小社会。IB把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大厦的“智能化”并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简单的综合布线系统,更不是时髦的头衔能随便加在自己头上。我们必须对智能大厦有一个全面、综合、深入的认识,这对于设计者、使用者乃至发展商都是非常重要的。
3智能化大楼发展的前景
3.1智能大厦的沿革
智能化的发展过程,是从原来的纯监控到现在的全面管理的发展过程,它其实是楼宇设备监控的进化发展史。最原始的高层楼宇一般拥有很多子系统,例如:通风系统、排水系统、配电系统、安保系统、消防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停车场系统等等。只依靠中控室的话,很难对这些系统进行完善的调节和控制。从80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先进可靠计算机主机基础上,搭配一些监控和显示等设备,可以有效的对这些系统进行管理。
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市,一座名为CityPlace的大厦建设完成,它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它的建设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当然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十分不开的。各大高科技公司为了增强自己在彼此间的竞争力,纷纷建设或改进自己的高科技装备的高科技大楼。比如: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五角大楼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代表,它们的建设预示着新时代职能大厦建设潮流的开始。
1984年夏天,日本开始引进智能大楼的概念,透过消化吸收,日本已经追赶上了智能大厦的发展潮流,一大批智能大厦建设完成,比如: 野村证券大厦、安田大厦、KDD通信大厦、NEC总公司大楼、ARK森大楼、本田青山大楼。日本可以算是对智能大厦研究比较深入的国家,为此它还专门成立了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
根据资料显示,美国在建设和已完工的智能大厦将超万幢,日本和泰国新建大厦中的60%为智能大厦。为了顺应时代潮流,1995年后,美国就开始大幅度的调高智能大厦在全部建设楼宇中的比例。
在中国,北京的发展大厦普遍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座智能大厦。在它之后,中国又相继建成了一批准智能大厦,例如:深圳的地王大厦、北京西客站、上海证券大厦等,智能大厦的建设潮流已经在中国兴起。
总之,自从进入90年代以来,智能型建筑开始蓬勃发展,直追国外美日的后尘,英国,瑞典,法国等国家也开始出现大量的智能型建筑,香港,新加坡也大力的发展智能建筑,一批批的智能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3.2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建筑中去,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智能建筑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利益, “建筑智能化”观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新建楼盘是否是“智能化建筑”或者是“智能化”程度如何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话题,可以设计和建筑智能建筑的单位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尤其是在上海,广州等地,智能建筑的出现可以有效的吸引人们进行投资,上海商业金融大厦和深圳的赛格广场对国际公开进行招投标,这样大型建筑的招标不仅仅是对国际智能建筑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对智能建筑的一种无形宣传,智能化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毋庸置疑,也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一种发展方向,也是现代信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现在建筑与高科技的结合甚至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评定的一个方面,并且也是21世纪房地产发展的趋向和竞争所在。
在当前智能建筑的发展条件下,智能建筑的技术改造和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革新和创造,另一方面要从法律法规上对智能建筑的规章制度和设备进行合理的保养,在技术上及时培养智能建筑的技术人才,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当前我国当前社会对智能建筑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发达,各种应用软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和欢迎,而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居住环境的和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开发必然可以取得更好的进步,更加的趋向于人性化和完善化,在管理上也必然会日益成熟,更加科学,只有如此,智能建筑在我国才能取得更加良好的发展。当前社会对智能建筑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但随着国家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一定能取得更加美好的前景。
结语
总之,智能化大楼并将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我们相信,在国家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和社会对于智能建筑需求日益高涨的将来,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与开发必将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魏立明.智能建筑电气技术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然而对于一个现代城市而言,更多的建筑正在趋于平庸,类似火柴盒一般的设计,迅速地在摊平着一个城市的面积,一环又一环,毫无新意。千城一面?当然,城市的发展在迅速“大饼化”的同时,寸土寸金的地价也在让建筑向着地上和地下两个维度发展,所以就有了摩天大楼、建筑综合体、地下环廊这些建筑形态。区别于火柴盒,因为高、大、异形,它们往往被冠以城市的地标,成为一个现代城市最流行的IN语。
无论是历史陈迹,还是流行IN语,有一点相同的是,建筑中贮存的人文精神从未消失。只不过对于陈迹,它的表现形式为手工的刀石斧凿,雕梁画栋;而对于现代建筑而言,机械化、智能化的便捷、畅达、互联感知则是新的表现。这一点,在智能建筑概念兴起后,得到了业内更多的认同。
就智能建筑的内涵而言,BIM/物联网/新材料的应用,在继综合布线、安防、强弱电之后,成为新的关注点。BIM的应用,让建筑业进入到全生命周期管理时代,而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则提高了建筑本身的智能化水平……
《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这意味着我国智能建筑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领域的延伸,未来几年智能建筑市场前景仍然巨大。
对于智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原因,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协会会长黄久松表示,可以从内、外因两个角度来总结。究其内因,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产生的。智能建筑及节能行业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已经成为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