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校园 外卖 推广
为解决校园中随意摆摊,同学叫“外卖难”、“快递难”,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为了克服交易信息不确切、跳蚤市场少、兼职信息不可靠、学生资源整合不力、淘宝一类网站服务不具有针对性等缺陷,将大学生在校期间所需的信息分门别类,建立“校园六八网”这样一个网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一、时代背景
中国互联网是全球第一大网。网民人数最多,联网区域最广。中国互联网已经深入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基本要素。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业务,不断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关注一种趋势,那就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获得最大的优势,中国互联网经济势不可挡,各种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慧金融、数字营销、物联网等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崛起,互联网产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创新的力量正在重新解构行业格局;大数据时代的遍地狼烟,更是迫使企业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变革。
二、行业背景
(一)商务型网站分析(淘宝网)
淘宝网是国内领先的个人交易网上平台,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迅速占领了国内个人交易市场,创造了互联网企业的一个发展奇迹,成为了社会个人网络创业平台的首选。淘宝网的辉煌世人共睹,电商战争正热火朝天的进行着,公司企业都在这无硝烟的战争中争夺着自己的地盘。
通过分析淘宝网的不足,发现校园68网特色校园服务的市场机会:
① 淘宝不能满足客户当天服务到位,客户需要等待时间有2-3天。
② 淘宝卖家成千上万,必将导致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客户对商品的信任指数。
③ 淘宝是面向社会的,无法达到特色的校园服务网站。
④ 淘宝客户群广大对于本地服务这一领域无法顾全。
(二)信息型网站分析(58同城)
58同城网是一个本地城市资讯网络平台,58同城网流量已经跃升生活服务类网站第一名,访问人数和页面访问量在行业内遥遥领先。做为中国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本地化、自主且免费、真实高效是58同城网的三大特色。其服务覆盖生活的各个领域,提供房屋租售、餐饮娱乐、招聘求职、二手买卖、汽车租售、宠物票务、旅游交友、交友征婚、兼职服务等多种生活信息,覆盖中国所有大中城市。如此神奇的网站却不能渗透校园生活当中,在此有必要进行思考:
① 58以城市为主体,虽然城市已经覆盖校园,但很难渗透进入校园生活,因为校园是一个独特的生活圈,有着校园独特的运作模式,如果58整出校园切换则显得非常乱,服务不够专业(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② 58同城这一类服务类网站所展现的闲置信息资源缺乏优质筛选,对于线下信息只有陈列、分类,缺乏对线下商户以及服务网点的深入合作模式的探索。
三、网站创新与优势
(一)走高校特色服务之路
校园68网具有三大特色: 本校化、信息精确化以及走综合服务道路。
(二)自主研发智能“e-餐”系统
项目灵感来源于校园六八网外卖运营,在外卖运营过程当中,体会到了人工协调来不仅占用时间,而且效率也不高,客户得不到快捷的服务。为了达到优良的运营模式,网站衍生出了智能外卖下单系统的开发,系统分为网络端和客户端两部分,上部分为网络端订单系统,下部分为客户端外卖下单系统。此系统有利于提高校园68的核心竞争力,纵观外卖行业,还有望成为公司的附属产业,其优势如下:
1. 运营成本底,客户端不需要电脑网络等设备的支持;
2. 可以降低校园68的人力成本,提高我们的服务效率;
3. 维护成本小,本产品设备极易维护和操作;
4. 信息传达方便高效,有望改变传统下单模式。
(三)网站立足点
网站的本身是校园商务和校园信息服务网站,前期网站的基本骨架是可以支撑着二类网站的体系的发展的,以构思打造基础,以前景构思未来,绘制蓝图案,网站的内部技术构思不断,不断完善,有投资企业未拨费的情况,后期技术已构思但未打造。看好的企业和投资商也越来越感兴趣。
(四)市场商家
校园店铺租金贵,而校园店铺对于校园市场的眼红,即为校园六八网提供了大量的货源,校园“隐形商家”一直扎根于校园,但是新的校园管理团队和校园创新团队的发展不断冲击着他们,还有校园微信商业团队,虽然他们不用面临实体店铺的租金压力,但是微信商业团队受到很多因素的局限性,难以产业化。
四、盈利策略
校园68网主要通过 “E餐外卖”、“校园商城”、“二手市场”、“信息服务”等四大板块获取收益,提高网站整体运营能力。
1.中介收入
通过校园68网的“E餐外卖”服务,实现外卖商家的线上线下联动,带动外卖整体销量。对实现的每一笔成功订单向商家收取0.3元中介费,若商家需要外卖配送,则另外收取配送费1元。
2.广告推广收入
广告对商家产品销售是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的,所以对不同类型的广告制定不同收费标准,实行差异化广告营销策略。前期为吸引大批外卖商家入驻,不收取网上店铺费,对其只收取实现订单时的中介费,但此项基本业务只提供将商家的商品名称及价格罗列到网上,附赠3张产品展示图片,若想更加提高店铺吸引程度,可办理包月增值服务。
3.店铺排名竞价收入
尽管网络店铺前期不收取店铺费,但若想排名靠前,更多被顾客关注,需要另付黄金浏览地带排名费,具体收费视竞争情况而定,否则商家店铺位置服从竞价安排。
继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之后,汽车系统屏幕可能就是被广告商抢占的下一个领地。
有没有想过:每一辆汽车都像智能手机一样,变成一个个性化“伙伴”,播放着你的音乐,用着你喜欢的APP,操作着你喜欢的界面。
有一款专门为车联网而开发的APP叫做“Orangetame OpenBeak”,在驾驶的时候能实时收到来自Twitter的更新信息,也能读出那些最新的评论。无论你是否亲身实践过,这就是车联网给未来的驾驶体验所带来的冲击。
有人会说“车联网”并不新鲜,但一直雷声大、雨点小。现在,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酵之下,“车联网”的脚步越发真切:2012年,宝马开始在国产宝马汽车上搭载宝马互联驾驶(Connect Drive)系统,宝马Mini则搭载了Mini互联空间站;福特汽车在新福克斯上搭载了SYNC(车载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奥迪也在部分车型上尝试用奥迪Connect;2012年12月的凯迪拉克CUE系统,电容触屏使回馈感更为直接……
这些汽车自身系统的升级还只是必要的硬件支持,“车联网”的真正落地更得益于合适的软环境——移动互联网思维,iPhone不但颠覆了手机行业,也给汽车业带来了很多启发。很多在智能手机端初露端倪的商业模式,都有可能被车联网所借鉴,因为二者有着两个核心的相同点——智能和移动。如大多车载导航地图都已添加了本地生活指引,餐饮、娱乐、服务尽在其中,借助LBS技术,一块小小的车载屏幕联通了网络与现实。
而止步于“信息提示”,似乎还没有挖掘出“车联网”的全部潜力,是否能为车主的“入店消费”提供一些更为不可抗拒的理由呢?来看看下边这个星巴克的例子。
移动互联网、车联网、LBS、移动支付……几条线索的发展都汇聚于此,车联网的商业应用也可以并不只局限于汽车本身,完全可以延伸至其他生活服务品类。几年来,国内车联网企业一直苦于在C端(消费者层面)如何突破,星巴克的这个外卖车道的案例兴许可以抛砖引玉。
其实早在2011年,中国首个“车载购物平台”就已出现,由联华超市、中国联通、启明信息和银联电子支付等四家企业联合发起。从这四家企业的各自属性就可了解到车载购物的产业链,其是将车载信息、移动支付、商超实体网络等整合到一起。
业内人士也表示这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但为何几年来一直未有大规模发展呢?“从技术上来说难度并不高,同时这一服务可能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人们在车上的时间就相对有限;另外购物平台提供的产品也许不是那么丰富;还有就是导航仪屏幕大小的购物界面可能还是会比较小,从用户体验来说未必会很好。”深圳亚美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产品策划李祥认为。
同时,他还表示,车联网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要看是否能探索出一套盈利模式。“比如现在在出租车车载屏幕上可以看到很多广告,假设今后能在车载信息平台上投放一些广告的话,也可以成为车联网的盈利点。”
对于车主来说,车联网带来的是更为方便、时尚的生活体验;而对于广告商来说,车联网所带来的营销空间或许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JD Power(美国一市场调查机构)去年针对美国市场的调查显示,在拥有智能手机的汽车消费者中,有77%的人对于车联网很感兴趣。不难想象,继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之后,汽车系统屏幕可能就是被广告商抢占的下一个领地。
【案例】
星巴克推“汽车咖啡”一边走路一边捧着杯咖啡,这就是很多人眼中的“星巴克范儿”。有没有想过,在今后,你可以一边开着车,一边买上一杯星巴克咖啡啦。
2013年年初有报道称,全球最大咖啡连锁运营商星巴克正在建设更多的外卖车道,2013年新开设的店铺中60%都将拥有外卖车道,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点餐的需求。而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星巴克门店有车道。
星巴克中国方面随即在回应中表示,目前外卖车道还主要是在欧美市场,中国市场暂时还没有具体的计划。
虽然国内的星巴克粉丝不能在第一时间体验到“汽车咖啡”,但在欧美极为普遍的肯德基“汽车穿梭餐厅”早已在国内出现。与汽车穿梭餐厅相比,这一次星巴克不是设立“外卖车道”如此简单,而且还搭载上了“车联网”的先进理念。
根据星巴克的计划,建设更多的外卖车道不仅仅是意在与麦当劳、肯德基竞争,同时他们更为看重的是汽车系统的创新空间,车内的触屏操控面板将会拥有更多功能,比如点餐功能,消费者可以在进星巴克之前就点好了餐,只需到店去取餐。
有分析称,这种新的方式将会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点餐的需求,并且随着汽车内部触屏操控面板功能的齐全,这对于那些拥有外卖车道的店铺而言,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NBG Productions公司首席股票分析师Brian Sozzi表示:“星巴克意欲为进军下一轮的技术革新奠定基础,该革新正来自汽车内部。很显然,微软的车内同步技术走在行业前列,但仍在许多方面被豪华汽车的新配件超越。在未来的几年中,这些车内触摸屏控制面板非常有可能包含从当地食品连锁店(配有外卖车道)预订实物的功能。”
原因很简单,对于消费者来说,他可以因此节省10分钟的时间;对于星巴克来说,提升了门店层面的效率,并促进了购买力。
可见,喜欢“尝鲜”的星巴克这一次可能又会引发一股“外卖车道”的新潮流。同时,移动支付的闭环已几近成型,Brian Sozzi还指出,星巴克也正在与移动支付平台进行合作,表明星巴克正在打通支付和订单处理环节。
可熬过了最难的2016年,迎来的却可能是比往年更为凶险的2017年。
大数据有好有坏
刚跨了年,主投连锁餐饮的九润资本阮志勇就抛出了关于2016餐饮业数据的“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他将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大众点评公开数据汇总之后做了对比分析。餐厅存量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减少25001家餐厅,增长-14.5%;上海减少11534家,增长-6.7%;广州增加13210家,增长10.5%,深圳增加7567家,增长率为6.2%。其中,就日均增量而言,北京-68家,上海-32家,广州36家,深圳21家。
京沪负增长、广深正增长,这说明京沪两地市场存量基本饱和、市场开始真正洗牌;广深两地市场尚有小量增幅,市场缓慢接近饱和。
其中,各地区品类趋势中,北京增幅最高的是海鲜,降幅最高的是北京菜;上海增幅最高的是小吃快餐和西餐,降幅最高的是川菜、本帮江浙菜和其他(特色菜、创意菜等);广州增幅最高的是快餐简餐、小吃、面包甜点,降幅最高的是其他(特色菜、创意菜等)和粤菜;深圳增幅最高的是小吃快餐,降幅最高的是粤菜、其他(特色菜、创意菜等)、面包甜点。
品类变化的整体趋势为:除北京外,沪广深三地品类增幅都集中在小吃快餐简餐;中餐(正餐)市场进一步缩水;火锅、川菜都进入负增长;各地区西餐均为增量市场。
阮志勇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投资方向之后,还指出了餐饮业正在发生的几个变化:一是移动互联网压缩了时间和空间。在过去,创业者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埋头练好内功。而今,只要稍稍有点苗头,不出1个月,对门200米就会来一家克隆店。他家老板也许根本不懂什么是成本结构什么叫产品结构,会以5折、4折、3折甚至更低价格来抢夺你的客群,先逼死你、再逼死自己。在过去,一家店养一年不过也就是十几万、几十万。而今,养店成本至少是过去的3倍甚至5倍以上。200万开一家店,半年都养不起的遍地都是;二是市场对于创业者的综合要求正变得越来越高。创业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突破,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三是品类决定了到达终点的难度,最终决定能否到达终点的还在创始人。品类确实能告诉你哪些道路目前是否通畅,但在去的路上随时遇到拥堵,已成常态。
阮志勇说,好消息是第一轮肉搏基本落幕,坏消息是第二轮更凶残的肉搏正在拉开帷幕。?如果说第一轮肉搏大部分是新手们的战场,那第二轮则更多是老鸟祭起雷神之锤的厮杀。谁都想让自己快速成长变强,事实上却极易开个店玩几个月灰溜溜关门陪太子读书。
仍有四大困局求解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全国餐饮收入29105亿元,同比增长10.9%,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7409亿元,同比增长6.0%。由此可见,在宏观经济形势下,餐饮市场步伐放缓,但中国的餐饮行业依然是朝阳传统行业之一。
但“乐铺帮”的看法要悲观很多。“乐铺帮”认为,2016年无疑是餐饮界最难熬的一年,干什么什么多,干什么什么不赚钱,资金难、人员难、管理难、推广难……一直以来称霸实体行业的餐饮业,突然发现参不透行情,变得不会做生意了。
分析人士指出,仍有四座大山是餐饮业乃至整个实体业需要面对的。
一是产品困局。经营者渴望短时间内获得收益,过于注重产品的速度和数量,从而使产品缺乏想像力,差异化不显,同质化竞争让餐企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二是品质困局。迅速膨胀的低差异化产品,跟不上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随着占比加重,想从中跳脱出来,却是越陷越深,而太多难题,如技术、设备、人才匹配不足,导致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产品很难达到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品质。
三是传播困局。即使有企业解决了产品和品质难题,生产出高品质的差异化产品,但互联网真假难辨,复杂繁琐的的传播途径,导致企业很难找到有效的传播方法,把产品告知客户,从而抓不到目标用户群体。
四是信任困局。越来越多的商家避重就轻,盲目放大自身产品优点,过度宣传。但实体企业本身的品质差异导致顾客的信任感越来越低,陷入诚信危机。客户不信任你,是产生不了购买的,常说的转化率就不会有提升。
竞争的层次越来越高,只有注重产品本身的再造,生产出符合社会消费趋势的产品甚至专注聚焦做到单品极致;再到用差异化占领消费者心智,才能突出重围。
总体而言,整个餐饮行业在经历了低谷之后,在2017年将会慢慢回暖,但品牌更迭和两极分化将会继续,竞争依然激烈。
2017年注定又将是365天的艰辛。餐饮人,你们准备好了吗?
回看餐饮业波澜起伏大事
回首望去,2016年餐饮业实现3.5万亿元的预期目标虽无悬念,但潜力较大的餐饮行业也吸引着更多企业涌入,竞争压力逐步加大,关店数量屡创新高。
1、互联网餐企出现两级分化
曾经以为营销大于产品,打着互联网旗号颠覆传统餐企的一部分新锐餐企由于低估了餐饮业的复杂性不断遭遇困境,纷纷跌落神坛。比如黄太吉关闭半数线下工厂店、合作的12家品牌商家集体出走,雕爷牛腩营业状况不佳、COO出走等。从卖煎饼果子营销起家的黄太吉利用与传统餐饮截然不同的事件营销、名人营销,创始人微博互动,在线上聚集粉丝,在线下门店消费粉丝,吸引人们到店消费,AB两轮融资超过2亿元。
相反,另外一部分注重深耕产品和盈利模式的互联网餐企却迎来了逆势增长,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认可。比如在年底,遇见小面、西少爷分别获得弘毅资本2500万元的A轮融资、1150万美金的B轮融资。
与此同时,互联网快餐订餐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已达1615.5亿元,占餐饮规模比重5.0%。在订餐和送餐点餐服务平台帮助快餐店减少运营成本,降低进入壁垒,也满足了消费者追求便利的需求。不少地方出现非实体店,靠线上下单外卖送上门,省去了门店经营费用,菜品价格也更加实惠。11月,重庆乡村基旗下首家互联网体验餐厅“饭来了”在渝开业,成为又一个采用互联网O2O营销模式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
喧嚣过后为什么有些互联网餐企留存,有些成为泡沫破裂?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除了将互联网作为营销手段之外,互联网餐企是否深耕产品,是否用互联网的新科技和理念探索出了清晰的单店盈利模式和标准化可复制的扩张模式。
2、传统餐企遇低谷增长缓慢
虽说2016年整个餐饮市场在持续稳健地增长,但是餐企的死亡率却高达30%,年初开始火爆的潮汕火锅之类的增速也在放缓,知名餐企的开店速度、开店面积、资本投入也都在收缩,例如西贝将大店分拆成小店,江边城外放缓扩张速度,一些商场店中店店铺面积也由原来的200-300O,收缩为100O-200O。
对此,业内资深人士认为,餐饮竞争走入下半场,已进入供大于求的阶段,开店速度减缓,业绩普遍下滑,2017年可能比2016年日子更难过。弘毅投资总经理王小龙的态度则比较积极,他认为如果传统餐企做好了品牌、产品、服务,又对整个消费者习惯变化研究比较深刻,并做出变化的话,想要保持一定的增长趋势,并没有那么难。
有意思的是,中式快餐的跨区发展却在提速。安徽老乡鸡5月火爆进军南京后,又相继在武汉等地开店,并亮相第四代餐厅。北京老家快餐品牌历经20多年的积累,完成了市场模式、标准化研发、工厂化配送和体系化管理的挑战,先后进军天津、河北、山东、辽宁、河南市场。浙江老娘舅也在加速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开店速度,平均1.5天开一家新店。
3、快餐转型出现“去快餐化”
为顺应市场变化,曾追求快速和简捷的快餐开始向个性化、慢节奏、重体验和休闲慢餐方向转化,并出现“去快餐化”的迹象。年中真功夫吸引更年轻、消费要求更高的目标群,推出3.0版新餐厅品牌模式和年轻消费偏好的自选模式餐厅。
麦当劳则宣布旗下5000家门店开通自助点餐,在一线城市推出“我创我味来”项目,允许消费者自主选择不同的原料制成“独一无二”的汉堡,提升顾客个性化体验;12月,麦当劳在深圳推出中国大陆首家“未来2.0”概念餐厅,提升数字化的硬件、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肯德基主题型餐厅的开店愈加频繁,不同的时尚主题结合当地文化,为年轻消费者推出五花八门的主题设计;德克士“舒食+”店则让人体验舒适的“森林风”,营造店铺自然环境。
4、外资品牌大动作连连
百胜中国拆分独立上市。11月1日,百胜中国完成了从母公司百胜餐饮集团中的分拆,在纽交所正式敲钟上市,以一个独立的身份开展中国业务。独立后,百胜中国拥有肯德基、必胜客以及“塔可钟”三个品牌在中国的独家经营权,并拥有小肥羊和东方既白连锁品牌。
拆分同步进行了股权转让,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共同向百胜中国投资4.6亿美元,融入中国本土资本。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还计划向符合条件的超过6000名餐厅经理授予一次性价值2000美元的限制性股票奖励,让餐厅经理与百胜中国共创共享共赢。
麦当劳引入战略投资者。2016年,麦当劳宣布引入战略投资者,决定将中国区域特许经营权出售给中信集团和美国凯雷集团,包括在中国大陆和香港近3000家门店店铺,预计交易额超过20亿美元,从直营走上特许经营之路。
永和大王要做全品快餐。当单品为王、精简菜单被不少快餐人津津乐道,以豆浆、油条闻名的永和大王却在不断扩充产品线:饭线、面线、煎台、蒸台,常见的中式快餐品类几乎都有涉猎。永和大王表示,单品为王策略并非适合所有企业,对于像永和大王这样的全国性快餐连锁企业而言,面对不同地域的口味偏好以及大量跨区域流动人口,只有扩充产品线,才能降低品尝门槛,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同时,依托快乐蜂的国际化背景,永和大王在国际化平台上寻求差异化价格采购。
5、便利店在快餐领域“跑马圈地”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影响下,一些传统便利店也求新求变,开始在快餐界跑马圈地。以往的便利店最大的特点就是通宵营业,以卖小食品饮料等为主,如今的便利店内部大变脸,多个品种口味的快餐盒饭码放在柜里,热狗、包子、关东煮、豆浆咖啡应有尽有,玻璃橱窗前还有长条桌子,能容七八个人同时就餐。便利店希望利用快餐盘活经营,将24小时营业效率发挥到极致。有报道说,7-11便利店食品已占比70%,成为全球门店最多的餐饮集团。
6、餐企在创新上花费的精力越来越多
面对激烈的竞争,想要赢得战役的最后胜利,离不开大胆的创新,餐企不仅要坚持在食材、口味的创新,还要在餐饮经营的思路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做更多的创新。
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创新的难度在增加,餐企在创新的投入以及花费的精力也越来越多。比如西贝计划推出的西贝燕麦面,在内部磨合了3年,更新了5个版本,最近又进行了调整,估计春节后推出。
一笼小确幸创始人殷良认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丰富程度和变化速度很快,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资本、更多的人才涌入。不断有新人带着新打法来抢夺蛋糕,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更加努力求变,把创新视为生存之道。
好豆网创始人杨荣波表示,餐饮市场在等待着一次大的技术创新和变革。事实上,微信、电子屏幕等自助点餐机的普及推动了餐饮产业升级,而以美味不用等、雅座为代表的餐饮服务商提供了从排队到客户运营的软硬件管理体系帮助餐企获取了庞大的会员数据,如今的餐饮行业正在实现数据驱动下的精益化运营。
相关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6年消费者到店消费中,第三方平台现场支付的比重从9.9%跃升至35.6%,第三方平台现场支付的比重实现了360%的大幅增长。支付方式的改对于餐企来说,不仅简化了结账流程、加快结账速度,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成本。
7、效率和健康或成新机遇
餐饮环境日新月异,消费主体在转移,消费需求在升级,再加上近几年社交网络和餐饮O2O平台迅速崛起,使得各种新兴业态、营销理念不断颠覆传统餐饮行业的认知。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小众化的消费需求有了明显的提升。投资者也更愿意看好拥有一定市场教育成果的新兴业态,如健康餐饮品牌沙绿轻食和新兴餐饮品牌“不怕虎牛腩” 近日就分别获得数千万融资。
零零后、九五后为餐饮行业提供了一些新概念。如轻食简餐、快餐的正餐化、正餐的快餐化。他们代表了新的消费趋势,更关注效率和健康,背后孕育着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机遇。
8、品牌打造变得越来越重要
日益加剧的全方位竞争使得把餐饮当成企业经营的概念在2016年更加明显。很多传统餐饮人纷纷从开餐馆转变为开公司,餐企越来越重视品牌运营。资本方也更加青睐运营品牌有道的新兴餐企。如“遇见小面”,就赋予了传统美食新的品牌印象;而在A轮获得1亿元融资的茶品牌“喜茶”也在一定区域内拥有强大的品牌认知度。
王小龙表示,做餐饮原来是味道、位置很重要,现在经营品牌越来越重要,一好的品牌本身代表了很多东西,品牌化的发展趋势在2016年非常明显。宅食送CEO穆杨也表示,随着行业洗牌加剧,餐饮业对餐企的综合竞争力要求更高,资源也向着优质品牌聚拢,餐饮企业整合加速,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9、资本抄底好时机
2016年是资本抄底餐饮业的好时机。如弘毅投资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弘记餐饮,对权金城、权味进行了投资;还斥资近百亿元收购英国餐饮品牌PizzaExpress;2016年更是频繁出手,先后收购北京知名快餐品牌和合谷共79%的股权、2500万元投资遇见小面、联合今日资本1150万美元投资西少爷肉夹馍。其中,西少爷肉夹馍创年度国内餐饮业单笔融资的最高额。
再如百胜中国上市之后,拟收购“到家美食会”,解决“最后一公里”。还有中信集团、美国凯雷已以20亿美元拿下麦当劳中国以及蚂蚁金服、春华资本4.6亿美元获得百胜中国部分运营权等,无不在说明资本在抄底收割餐饮市场3万亿的红利。
比较之下,资本似乎更青睐快餐品牌。包子的龙头企业“巴比馒头”门店达1800多家,与加华伟业合作完成首轮融资达1.5亿元。仔皇煲完成千万元级别的A轮融资,新希望以2.98亿元收购嘉和一品中央厨房业务资产等。
10、外卖O2O平台尴尬“变脸”
经过多轮洗牌,当前外卖市场已初步形成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分天下”的局面,但2016年外卖平台的日子并不好过。3・15晚会曝光饿了么平台存在无证违法经营行为事件后,外卖巨头急忙自查无证无照违法电商,立即启动全网全国违法商户下线行动。
2012年12月1日,欧美同学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北京市青联和飞马旅创业项目,在北京市朝阳规划艺术馆联合主办《投身服务创业 锐意推新北京——青年创业论坛》。在论坛上,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飞马旅发起人之一袁岳解读了什么是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8标准;现代服务业解决传统服务业存在问题的2个方案;现代服务业的9个发展趋势。对这些解读的学习,能进一步激活在服务业中的创新。
想得到好服务的人很多,想干好服务的人并不多。
水在我左前方的桌子上,我站在讲台上拿不着,这时有人把水从桌子上拿给我,这就叫服务。服务的本质是链接,是把人和物、人和人、物和物建立起链接。由于链接有水平高低、形式新旧和效率高低的不同,这也就决定了不同的服务形态。现代化服务业是一种超级链接,包括快速、全面地获得信息,并快速地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成本低,建立了多元链接,并能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按照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一个经济体的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经济体的人民对社会服务多领域的需求呈上升态势,经济体也将进入长达10~12年的服务革命时期,从而带动服务领域的大繁荣。中国的服务业已进入这次革命的临界点,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浙江全省、成都、西安……这些城市都具有大量的服务创业和就业机会,人均GDP低于5000美元的城市,将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终端市场,而不是创业集中地。此外,中国中产阶层和80、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对新服务提出了要求。比如,1980年以前出生的人会在家里做饭,但是,1980之后出生的人即使爱吃,他们爱吃的概念也和以前不一样了,比如汉堡,也会通过外卖来实现。外卖意味着对服务业的支持。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到来,要求我们有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建立新链接,把能看到的服务链接重新设计,建立与以往不同的链接。
8个服务标准
在对中国22个服务行业的一项最新调查中,最好的服务行业得分为59.7(满分100),最差的得分25.7,中国服务行业的平均得分45.7。45.7分,连及格线都没达到。美国服务行业的平均得分为81,与我们相差35分。我们是不是在服务时多些笑脸,多摆几个pose,就能追赶上差距?
不行。因为笑脸和pose只是技术层面的改进。
这次调查采用了8个评分标准——认知、易得、方便、快速、尊重、一致、默契和意外,前四个标准构成了初级服务;“尊重”和“一致”体现了中级服务的要求,达到这两个要求,能得75分。分数还要往上提高,就得靠“默契”和“意外”了。
“认知”,消费者知道所提供的服务是什么吗?服务到底有什么特点?比如,A银行和B银行有什么不同?“易得”,指消费者能不能很容易得到服务。“方便”,所提供的服务好不好用,比如,现代住宅里有很多安全系统,50岁以上的人都不敢用安全系统,因为怕用坏了。所以,消费者需要傻瓜化、不懂技术就能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快速”,产品、服务出了问题,消费者打电话、发微信,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达到这四个标准要求的,能得到45分,我国的服务行业的平均分刚好达到了,这说明我国的服务行业处在初级水平。
“尊重”是什么?服务中,消费者感觉很舒服。我们住店退房时,店主老查房,生怕我们偷了东西;来到超市,服务员表面上好热情,却老是跟在后面让我们感到不自在。这些都是不尊重的表现。怎么样才能做到“一致”?消费者在不同的连锁店吃的东西是一样的;中午、晚上进同一家店吃的东西也是一样的;一家店换了经理,消费者能吃的东西也是一样的……能做到“一致”不容易。在中国,不同的店做的菜味道不一样,因为是不同的师傅做的。
这就是中级服务。
所谓“默契”,当消费者认为要是有这项服务就好了,结果,真的提供了。“我都没想到这个,你居然提供了。”这叫“意外”或“惊喜”。一个服务公司不能靠“惊喜”活着,天天提供“惊喜”,公司也完蛋了,因为“惊喜”远远超越了消费者所期待的价值。但是,没有“惊喜”的店,消费者也不会觉得刺激。所以,像光棍节的低价一年也就一两天。
要是一家服务企业的60%服务达到初级水平,核心关键点达到中级水平,二三个点达到高级水平,这就比较合理了。
2个解决方案
对照8个标准会发现,我国22个服务行业普遍不能以高度规范化水平,提供一致服务。这如同一道坚固的城墙,决定着中国的服务行业只能处在中低水平上。只在传统服务行业上小修小改,是不容易把这道城墙推倒的。现代服务业不是一个行业,是对服务革命提出的两道解决方案。
精细的条形码。它要求我们把过去干活中的某个东西单独拿出来,做成一个价值链更长、精细度更高的服务。比如,每个企业都有接客户电话的活儿,把这个活儿单独出去,做成呼叫服务行业;财务部有专门负责预算的,把这个活儿单独出去,做成预算服务行业……这也被称作第三方化,它是解决传统服务业存在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有些管理和经营人士同时有一个正确和一个错误的认识——我们要学习现代管理系统知识,才能提高水平;我们学习了现代化系统知识,就能提高水平。前者是正确的。真正的现代化企业,它的70~80%的功能不是通过学习提高的,是通过整合把主要服务功能外包出去的,比如,西门子。西门子的经验说明——要把关键环节提高到很高水平,自己做事不如外包。
聚合化。这么多活儿都被第三方化,企业怎么弄得清楚呢?这就要求聚合服务,即第四方化。比如在物流中,运输、仓储等都被外包了。物流企业要跟各个第三方打交道、谈合作,觉得很复杂。现在,有一家机构帮这家物流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辨别、接受和安排第三方公司。在美国的上市公司中,70%的是服务业模式,在这些服务业公司中,70%的是聚合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精细的条形码和聚合化两种服务模式,构成了现代化服务业。
9个发展趋势
服务业的一个特点是让服务对象容易理解服务,这就产生了问题——服务创业模式很容易学,很容易被对手干掉。服务业技术门槛低,这就对服务创新周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做服务业,还能持续做下去,这对人的智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干服务业,就要不停地创新。所以,即使是一只猴子,闯进了现代服务业,它要不停地琢磨对手,琢磨服务人群,干出来就是一个人。而有的大学生在就业时,要求好的福利待遇、轻松的工作环境,这就是猴子动机——人进去后出来成了猴子。现代服务业对创新不停要求的特点,也决定了在现代服务业中,将诞生一批高知识含量的创业群体。
现代服务业中存在9个重要发展趋势,它们将构建未来的创业和就业机遇。
新技术向新服务的转化。突出高新科技发展的同时,却很少把科技应用服务作为一个高标准提出来。有很多海外专家回国前曾在国外的实验室担任首席工程师,回国后,他们把高科技东西琢磨出来了,却发现找不到下家。这就是链接出了问题。真正的科技,不但要找到客户,还要找好,并形成稳定的链接关系。科技应用服务在中国相对滞后,在找技术时,不见得是找尖端先进技术,要找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有应用价值的。比如,把物联网用于物流的企业大库;把机器人运用于生产线改造的企业青岛硕泰;把监测技术用于热量开展减肥业务的企业4+1……从技术上,这些企业所运用的技术都不是最先进的,却可以找到目标消费群体。这一个趋势北京有优势,有很好的创业基础。在这里,创业者可以挖到金矿。
新制造向新终端服务的转化。前一段时间,我走访了一家制药企业,2012年它的产值达到136亿元,其中,100多亿元是靠下属的连锁售药集团提供的,它自身的制药产值20多个亿。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这也代表了一个重要趋势——渠道将决定企业的发展。这也是由消费者越来越关心谁卖而不是谁制造的趋势决定的。
文化创造推动娱乐服务的新增长。去美国的超市会发现,有20~25%的空间是用于娱乐项目的。因为有了娱乐项目,消费者才会来,所以,我国也将有越来越多的空间用于玩。
服务设计成为服务业创新基础。淘宝上,有个店专门做童装,它是由一帮设计师创业的,这家店的品牌模式跟以往的商业模式不同。在现代服务业中,设计将成为服务的主流。什么是服务设计?它有四个特点——设计师要有洞察力;设计师要跟技术研发一致化;产品设计师和终端设计师一体化;产品设计、终端设计和行为设计(服务人员设计)一体化。比如,在Hello Kitty(凯蒂猫)店,产品体现了“可爱”,店面也体现了“可爱”,服务人员也体现了“可爱”。
服务加方效应进一步显现。现代服务业要求不断创新,比如,卖保健品的企业,不能仅卖保健品了,因为人们的保健观念有机食品化了。这就要求把有机食品与保健配合起来,这就是服务的不断加方。
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很多为人民服务的措施,而政府不可能一项服务一项服务亲自实施。这使得很多公共服务被外包,由公益组织和商业组织来承担,这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新商业机会。
服务精细化发展创造空间。在精细的条形码和聚合化两种服务模式中,现代服务业的第一个阶段是精细化,也就是把活儿干得更精。比如,家政领域至少可以分七个层次——顶端家政、高端家政、中高端家政、中端家政、中低端家政、大众化家政和公益化家政,每一个层次都会产生创业机会。
没有试过,我会遗憾
与风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90后鲜肉创业者们相比,77年出生的陈晨是个十足的大叔。十多年前,陈晨就已经闯荡职场了,出色的能力让陈晨屡获赏识,事业也越来越成功,成了湖南有名的职业经理人。这些年,他先后在苏宁云商、通程控股、步步高等上市公司担任高管。
辞职创业前,他在江西腾达公司担任总经理,拿着上百万的年薪,早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但这些并不能让陈晨感到满足,他的内心有一团火,尤其看到风起云涌的创业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他不愿被拍死在沙滩上,他要做挺立潮头的弄潮儿。
移动互联网发展让他感慨颇深,这像极了他在2000年左右见证的零售连锁行业的大发展:爆发式的发展速度,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大众的消费习惯深刻而剧烈地改变。
大公司的基因和模式决定了它很难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实现大的突破,凭借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也很难改变公司的发展方向。陈晨意识到“小而美的公司才是未来商场的赢家”。他想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有挑战的,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事情”。
今年春节后,陈晨终于下定决心。“是为了挣钱吗?也不是,更多的还是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不担心失败,因为就算失败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收获。他担心的是在这个变革时代,他没有尝试过,“那样我会觉得很遗憾。”
扎根社区,共享邻家美味
“你负责厨艺,我补贴场地;你当老板,我拉订单:你只管专心做饭,我负责网上订餐把你的厨房展示给周边方圆2公里范围里的所有人。不需要租门面,不需要工商行政那些繁杂的手续。就是在家开饭店,以及数钱数到手软。”
8月底,在湖南长沙,隔壁味道团队正在为APP上线做最后的冲刺。项目准备在长沙东塘社区启动,上面那段话就是招募家庭厨房的广告语。陈晨天天在朋友圈呼吁大家关注隔壁味道,加入隔壁味道。
隔壁味道的模式让人耳目一新,不过,陈晨最初想做的并不是共享家庭厨房。一开始,陈晨的想法比较乌托邦,他设想搭建一个社区平台,让社区内成员互帮互助。“社区内有律师、教师、司机、安装工,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互相帮助,不仅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还可以提升邻里关系。”但是很快陈晨就发现,这个想法没法落地,每种服务的特性不一样,“很难融进一个平台”。
但是陈晨看好社区,他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从物业服务还是商业业态来说,社区的竞争都是不充分的,社区将成为商业发展中最具有潜力的一块。他对扎根社区的想法很坚定。大而全不行,那就做减法,就做一件事,做大家每天都用得上的事情。
Airbnb共享了空房,Uber共享了私车,我们还可以共享什么呢?
陈晨想到了吃的问题。为什么不把退休大妈、大叔和家庭主妇等空闲时间比较多又经常做饭的社区居民聚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家做饭,为社区周边那些父母不在家的懒人、没有条件做饭的白领以及爱尝鲜的美食达人提供邻家美味?“饿了吧”、“百度外卖”在餐饮外卖领域战得正酣,但是传统外卖的食材和作料基本一致,口味也是如出一辙,吃久了就麻木了。而隔壁味道,可以让用户直接吃到真实家庭的饭菜,既富有人情味,又健康、美味,不仅解决了懒人、白领、美食达人们的饮食需求,还可以帮助社区中低收入者解决自由就业的问题,既“符合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的目标定位”,也符合互联网+的产业大潮。陈晨认为这是一个“兼具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项目”。
谈到为什么起名叫隔壁味道,陈晨说:“这源于一种儿时的感觉,小时候调皮经常去隔壁家蹭饭吃,那时候总感觉隔壁家的饭菜更香。”
做食品最重要的是卫生、安全,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隔壁味道制定了评判措施,要求每个家厨上线前提供健康证和身份证,再通过平台的“质检员”上门检查,确认厨房卫生状况达标后才可以开店。后期平台的工作人员会定期上门回访,来把控源头卫生质量。陈晨相信,让用户来评价,是最有用的监控,这也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特性。
要做就做“独角兽”
这次创业,陈晨和合伙人拿出了500万现金,陈晨说隔壁味道是一个土豪团队。
网上更有传闻,隔壁味道还没有上线,估值就已经达到了4000万。而陈晨则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按照4000万估值拿到了一部分融资。
陈晨对初创团队的实力颇有信心。他说,一个投资人看到项目后,给了隔壁味道团队很高的评价,“投资人说这是他在湖南见过的最好的团队之一。”
团队中,陈晨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多年来管理公司的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他4位创始人都是80后,但也都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
担任策划总监的朱经发,曾是某地产公司的策划总监,在收到陈晨的合作邀请后,五分钟就做出了决定。信息总监唐俊辞职前是湖南某高校年轻有为的副教授,主持过多个省部级项目,陈晨跟他交流了两个多月,最终成功说服他放弃教职。陈晨认为唐俊最终下定决定,一方面是他个人也有创业的意愿,另一方面则是自己给他描绘的“从0到1”的蓝图打动了他。此外,隔壁味道的技术团队是曾为苏宁、步步高等做过后台系统开发的团队,这都让陈晨有理由对隔壁味道的未来充满期待。
陈晨认为,公司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它的模式创新,符合共享经济的趋势。他认为传统O2O模式只是解决了便捷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效率问题,没有实现社会资源最大程度的整合和匹配,而隔壁味道所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做到了这点,它代表了移动互联网未来的趋势。
对于项目的运作,陈晨很有信心,“我们在整个商业模式上,想得非常清楚,我觉得目前在我看到的互联网企业中,能够像我们想得这么清楚的不多。”
陈晨并不认为移动互联网领域是90后的天下,他觉得刚出校门的年轻创业者们虽然有很多80后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年轻也是他们的劣势,没有经验的积累,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从孩子变成一个领导者、掌舵者,其实自身的实力还不够,年轻人的韧劲也不足。他觉得隔壁味道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管理能力更强,人格也更成熟。“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会建立在一些前提和假设上,我们会验证这些假设和前提是否成立。但是一些90后创业者对项目可能遇到的现实困难并没有充分的准备。”他觉得,跟90后创业团队相比,隔壁味道更有可能坚持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