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引导式教育总结

引导式教育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引导式教育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引导式教育总结

引导式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教育;思维能力;策略

目前我国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对数学教育的内容、方式、教学对象、工具等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在数学教育发展中逻辑思维的作用

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种理性分析的能力,是对观察、总结、分析、判断、推理、论证、假设、演绎等方法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逐步探求出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结论。与形象思维方式不同,逻辑思维重在对概念和方法的应用,并不是对事物的特征的简单总结,而是对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原理、规律等内容所展开的深入分析。数学本身所蕴含的理性价值与思维光芒正是无数学者愿意为数学呕心沥血的原因。数学教育的价值也体现在其能够使人们超越直觉的、感官的、具象的事物本身,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逐步探究出世界之源,使人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逐步从外在的特征抽象总结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这一规律进行推理、演绎和概括,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数学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与逻辑思维的应用具有一致性与协调性,在数学教育中通过分析应用数学概念和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思维训练,有意识地进行逻辑思维应用,从而在具体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

二、在数学教育中提升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因而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中必须要以问题为基础,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的质量、深度、创造性会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也能够让学生养成以问题为主导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提问时要重视问题的启发性,所提出的问题要以发掘事物的本质为内容要引导学生重视事物或现象规律的总结,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论证和分析。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是对事物规律的判断、总结、归纳、演绎,学习的过程能够充分锻炼和培养教育对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因而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双线发展,要善于利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达课程提升学生的论证能力和建模能力,促使学生在问题中掌握思考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规范数学证明和计算过程。在数学教育中,数学概念、解题方法、数学实验、数学延伸活动等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为教育对象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思维对象。数学知识的发展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逻辑分析与推理的作用下,更多实体事物的特征能够被总结归纳成为数学概念和原理,并逐步形成数学符号以便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对象需要利用不同的思维形式对数学基本概念和数学原理进行论证及应用,并不断建立起数学模型以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客观事物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论证,并在教育过程中规范数学证明和计算过程,让学生能够规范地运用数学语言符号传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有意识地培养起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论证能力。数学是一门以数学符号为基础的学科,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能够通过数学符号传达自身的思想,并在不断的思考、表达、验证、创新过程中深化思维的深度。数学教育不能脱离开数学语言,数学语言的学习和训练是提升思维能力的基础,在数学教育过程中通过符号语言的学习,学生既能够掌握教师的语言体系,明白语言符号所代表含义,又能够根据自己对语言符号的理解进行自学,准确利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更好的根据需要用不同的语言符号与事物、表象等进行转化,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语言将事物或现象等描述出来,并通过总结数学材料等提出假设,通过关键变量和数量关系的分析,对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进行论证和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展现自身的思维过程,并利用数学语言符号进行知识的转化,因而科学的数学语言表达以及数学建模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运用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四)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虽然当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也提倡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课程设计上每个课堂是以明确的知识点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设计围绕着具体的知识点展开,而不是围绕着思维类别和思维水平开展的。教学评价中虽然也设置了思维能力的评价标准,但是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因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能沦为空谈。为了转变这一现状,切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育有必要针对思维能力培养设置专门的课程,同时以双线课程体系的方式将基本知识学习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要根据逻辑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设置不同的教学阶段。如幼小阶段的数学教学以实体事物和虚拟事物表象为基本素材,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通过分析事物的基本特征,自主研究和总结事物的数学特征,并逐渐深化学生对逻辑思维的认识,引导学生由具象转向抽象,学会抽象分析事物特征。通过这种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双线发展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教育对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王慧宇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林.从教师角度探讨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以忻州市第十一中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7).

引导式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一、自我认识,寻找特色

要培养教师教育教学特色,首先要引导教师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然后再调整特色。在这方面,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帮助教师认识自我,了解自己,使他们在自我反思中认识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个人反思,离不开同伴互助,也离不开名师的专业引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到底是以什么状态出现在课堂上?别人怎样认识我?我在学生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念如何调整?自己的哪些教育教学特色可以不断发展?

为了帮助教师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寻找特色,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可以开展一些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一是开展解剖研究活动。在这方面,学校要想方设法给教师搭建平台,引导教师通过录像或录音将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课后自己再看、再听等自查自纠研究的方法来探寻自己的特色。二是开展蹲下来说话的研究活动。学校有意识地设计问卷调查表,让学生回答,也可以组织学生座谈等方式与学生对话,在与学生的交流畅谈中获取教师的教育教学特色,然后帮助教师扬长避短。三是开展同伴互助、互查活动。通过相互听课、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引导教师共同寻找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特色,以便教师张扬个性、各显特色。

二、树立理念,确定特色

教师教育教学特色的形成,既取决于教师个体的素质和追求,又取决于学校的培养和帮扶。学校要了解每位教师的个体特长和潜能优势,发现教师的特色,指导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大胆扬其所长,展其所能,发展成为特色教师;注重帮扶和培养,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教育行为。

当今的教育,要求我们要树立“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等教育理念,要引导教师分清概念性的理念和实践性的理念。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理念的形成,不是靠传授得来,不是靠说教得来,而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同时还要参与实践研究,通过参与实践研究去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废除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实践研究,从而实现从观念到行动的根本性蜕变,实现在新理念指导下自身教育教学特色的不断发展。

三、智慧提升,开发特色

学校是人力资源聚集的地方,既有善于教学设计的强手,又有善于组织教学、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既有阅历丰富的资深教师,又有兴趣广泛的年轻教师……所以,学校要营造良好氛围,搭建平台,引导教师大胆实践,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特色。

要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特色,就必须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智能。首先要引导教师强化观察意识,培养自身的观察力。其次,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引导他们去深研博览,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逐渐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深研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文化知识。教师渊博的文化知识往往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因为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当今教育要求博览群书、知识渊博,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风趣幽默的教师。所以教师的工作要像蜜蜂酿蜜,需要采集众家之长。要引领教师除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外,更需要善于向名家学习,汲取名家之长,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再次,还要培养教师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想象力是教师教育教学成功的加速器,思维力是教师智能的核心,创造力是教师智能的明珠,是教师不可缺少的智慧品质。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师的智慧提升和教师特色的不断培养。

四、总结提炼,形成特色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个人反思,离不开同伴互助,所以学校在培养教师教育教学特色的过程中,耍引导教师对自己实施特色教育教学的实践进行反思,总结提炼,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引导式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本文就声像教学与面授辅导的具体结合方式及其注意事项进行探讨分析,以期对实际教学活动有所启发。

一、交替穿插式

采用声像教学与辅导讲解穿行的教学方式,即在声像带中出现了难以理解又有必要强调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暂停画面并作进一步说明。该种教学方式,一般适用于讲解植物、土壤以及其他生物的结构、生长发育、化学结构的变化过程为主要内容的章节。

采用交替穿插式进行辅导时应该注意:首先,保证声像内容的完整性。如果是以声像教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那么在穿插讲解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拆开声像中比较完整的内容,否则会使声像内容显得支离破碎,不利于学员对知识的整体掌握。其次,注意课堂内容衔接的艺术性。由于声像教学与面授辅导交替进行,因此,课堂内容的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衔接不当,会影响学员对知识连贯性、整体性的理解。一般课堂衔接应该注意内容上要点题准确,衔接要自然,不牵强呆板,给人以自然亲切之感。

二、提问引导式

提问引导式,是指教师在播放录像前,先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以问题的方式提出来,并形成板书,以引导学员有重点的去听、去看,有利于学员把握课程的重点、难点。该种教学方式比较适用于知识连贯性强,往往几个方面的内容整体收视收听效果更好而重点、难点又不很突出的章节。

采用提问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应特别注意导言的设计,要求每个问题的提出不要平铺直叙,而力求新颖、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可用人们熟悉的口头禅、民间谚语等,给学员以新鲜感,从而激发学员学习欲望。如讲《遗传学》时,可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出遗传的概念;可用“一母生九子,九子也不同”引出变异的概念。这些几乎众人皆知的语言,不但使学员听起来有亲切感,也深入浅出的理解了遗传变异概念的含义。

三、归纳总结式

引导式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自主学习是指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索、实践、分析、总结等方法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之前我国一直推行的是接受式教育,学生学习以老师上课的讲解为主,这种教育方式难以培养优秀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被,称为“填鸭式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改革一步步完善,我国正逐步推行素质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流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教学人员在设计教学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下,自主学习主要不是要老师教授知识,而是要老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特别是针对动手能力要求高、知识涵盖面广、在学科体系中地位比较重要的物理学科。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探究实验任务,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会大大提升。高中物理学习好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要求掌握四种能力:

(1)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对于学习一种知识来说,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要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才能从这个问题出发,通过一系列实验和资料查阅后总结规律获得知识。比如说,地板上有水的时候容易滑倒,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一问题的探究实验,就可以得出关于摩擦力的一些结论。

(2)善于动手实验。动手能力的缺失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教育的短板,很多中国学生在理论研究领域可以取得重要成就,但是动手能力却很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习物理,在发现问题后,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试验才能够得出结论。为了完成“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需要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槽的同一深度,换坏不同位置,记录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位置,只有这样不懈地实验才能最终得到理想的结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细致的试验,才能够获得知识的启迪。

(3)善于通过试验总结规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试验并能获得知识,只有根据试验的结果和前人发现的普遍规律进行总结,才能够发现新的规律,完成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如在做摩擦带电实验后,总结规律:摩擦会使玻璃棒带电,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后,它所带的电荷就很多。从而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释。

(4)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研究科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现实生活,所以我们得出的物理结论也必须能够符合现实生活并是我们对现实生活产生一些指导,才能够称为掌握一项知识。比如说,在了解了摩擦力的原理之后,注意在雨天不穿平底鞋出门、尽量走干的地面防滑。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课堂内自主学习实践

(1)引导探究式。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发现科学结论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去独立探究、思考、学习,不断地发现事物变化的原因,通过练习找出规律。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利用实验观察研究的课题,比如杠杆、密度、大气压强、电流和电压的规律等。

(2)问题讨论式。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是指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自觉主动地讨论和辨析,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综合运用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这种模式适用于综合性的知识,如电功和电功率等。

(3)自学指导式。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是指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再进一步引导思考,达到透彻理解。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向交往,发展学生的交互学习能力。这种自主学习的模式适用于介绍新概念、新理论的教学内容,如光的传播、太阳能、能的转化等。

(4)网络整理式。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是指按照知识系统和结构,反映知识的内在联系,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梳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优化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几乎每一单元都可以做这样的整理。

(5)信息技术整合式。随着网络技术大发展,自主学习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很多时候我们都鼓励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有时也可以在网上观看一些实验的模拟视频和与课程有关的一些百科视频。有一些网络教育平台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几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板块:学习要点、重点讲解、知识运用、经典例题、练习反馈、联系生活等。让学习自己上网,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有关本节课的自主学习。

四、组织课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

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比如说在学习了光的折射后,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验证这个规律。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课外活动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要鼓励学生多参加这些活动,如果时间允许,老师还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以辅助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方面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与物理内容有关的书和杂志,勤做读书笔记,适当时候进行读书活动交流;②结合学校开放性学生实验课程研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开放性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③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小课题,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积极尝试课题小论文的写作。④组织课外物理兴趣小组,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的物理竞赛专题辅导,为部分学生进一步深化物理知识和参加各级物理竞赛服务。

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自主学习模式越来越得到学生、老师、家长和教育界的认可,推行自主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必将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秀英,王志刚.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宁夏教育科研,2009(02)

[2]谢汉萍.实施情感趣味教学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3]朱霞,任正军.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革新,2009(01)

引导式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主题班会活动课最大的特点是有主题教育、有实践活动,寓主题教育于活动之中,润物无声,它有别于班主任一言堂的说教式的传统班会形式,是一种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体验式的班会活动形式,它以主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以网络、多媒体为辅助,通过有序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达到学生自主体验、自我教育的目的。

主题班会活动课可以是思品教育,可以是道德教育,也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它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课前准备、成果展示、课后延伸三个阶段,学生获得的主题教育在三个阶段中经历了感知、体验、提升的过程。实践证明,每学期举办一次主题班会活动课,学生获得的主题教育是深刻的、恒久的;它有助于拓展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锻炼、潜力的挖掘,提高综合素质,健全美好人格,促进自己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它有助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善人际关系,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班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它有助于学校推动课程改革实验,深化落实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培育德育特色,塑造办学品牌。

在参与主题班会活动课活动方式实践探索中,笔者认为,要提升主题班会活动课的教育实效,应处理好以下三方面关系:

一、处理好课前准备、成果展示与课后延伸的关系

主题班会活动课包括课前准备、成果展示、课后延伸三个阶段,这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教育链条,也是一个主题教育完善的过程,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课前准备的主要工作是主题的确定、活动的设置、小组的分工、资料的搜集、串词的撰写以及活动的演练等,课前准备是主题教育的感知阶段,为成果展示打基础,是成果展示成功的关键。其中,主题的确定、小组的分工是两个重要的环节,主题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主流、贴近生活实践,分工要人尽其才、展示个性、发挥特长。如我校举办主题班会活动课,紧扣“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这一目标,围绕“忠、孝、礼、义、信、智、健、勤”八德教育,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阅历、热点等特点,开展“感恩父母”、“感恩的心”、“《弟子规》伴我成长”、“诚信伴我成长”、“我与班级共成长”、“学会宽容,快乐生活”、“把握青春的风帆”、“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十六岁的花季”、“责任伴我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珍惜时间,冲刺中考”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初一年侧重开展行为习惯养成、爱国爱校爱集体等教育,初二年侧重开展法制、青春、心理健康等教育,初三年侧重开展懂法守法、理想、成才等教育,三个年级形成阶梯式、渐进式主题教育链条。

成果展示的主要环节是主持人的串词、系列的小组主题活动、适度的生生互动、班主任的总结评价,辅之以课件、多媒体或背景音乐等,成果展示是主题教育的体验阶段,主要是全班同学共同分享、检验课前准备的成果。其中,主持人的演绎、班主任的总结是两个重要的环节,主持人要善于营造氛围、把握节奏、调动情感、适当点拨,表情自然,语气亲切,用词简明、连贯、得体;班主任的总结评价要突出重点、客观简洁、评判有度、提炼提升,多褒扬鼓励,多建议期待,把自己融入集体。如我校初一年九班全体学生和班主任谢忠怀共同合作的主题班会活动课《感恩父母》,由“4个父爱和母爱的故事”、“欣赏小品《罗嗦的母亲》”、“同学讲父母对自己疼爱的故事”、“女声小合唱《妈妈的吻》”、“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男声小合唱《感恩的心》”、“全班齐声朗读《新三字经孝敬篇》”、“10题有奖问答《具体行动上如何感恩回报》”、“全班同学感恩卡展示”、“感恩书法作品展示”、“女声独唱《鲁冰花》”、“班主任总结”、“作业:期末举行‘十佳孝子孝女’评选”13个活动组成,通过主持人巧妙的串词衔接和学生有效的合作互动,全体学生在整个体验过程中获得了深刻的感恩教育。

课后延伸的主要工作是学生和班主任对主题班会活动课共同的反思、评价、总结和跟进,可以是自评、互评、总评,对整个活动过程的优劣、得失作深入剖析,这是主题教育的提升阶段,是主题内涵的发展性阶段,更是行为跟进的完善过程。主题教育形成自觉行为需要一个过程,一堂主题班会活动课成果展示后,没有行为跟进,其主题教育就不能形成全体学生的行为习惯、品质素养。尤其是作业的布置,没有后续的行为跟进与落实,就无法帮助全体学生立诚信。主题班会活动课只有课后延伸举措落实到位,学生受到的主题教育以及形成的行为习惯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品质素养。

二、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这里的内容指的是教育的主题及其内涵,形式指的是围绕主题教育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及其活动方式。主题班会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要表里一致,高度统一,成为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

1.主题要明确深刻。主题班会活动课确定选题时,主题不能空泛或只是一个概念,要贴近学生实际,内容充实,能适合学生年龄、阅历、兴趣及其发展需要;内涵的挖掘和演绎要准确、深刻、到位,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思维方式,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教育。如开展“学会宽容,快乐生活”主题教育,不能满足“宽容是一种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情怀,宽容是一种力量”、“宽容是对他人的谅解,对自己的释怀”这种表层的教育,还要深入挖掘“宽容需要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内涵,且在特定背景下“不能无原则地宽容”。内涵挖掘深入才能彰显教育的深刻度。

2.形式要服务于内容。主题班会活动课的形式可以是正反辩论题、故事引申题、情景表演剧、才艺展示题等,可以是调查题、讨论题、简答题、选择题等,主要环节包括导入、正题、总结,这些形式的确定都要服从于主题教育表达的需要。节目设置、环节安排如“讲故事”、“引名言”、“才艺展示”、“情景剧表演”、“谈感悟”、“读《宣言》或《公约》”等,运用多媒体资源营造教育情景和氛围,都要紧扣主题教育展开,要与点评、串词、总结有机结合,与亲身体验、教育目的密切结合,不能随意拼凑节目,不能为表演而表演,不能游离于主题之外。其中,班主任最后的评判、评价、引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班主任总结、提升是否到位关系到一堂主题班会活动课是否成功、精彩,班主任对学生课前、课中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可以鼓励学生士气、营造良好班风,对活动内容、得失进行评价可以进一步使学生明辨是非、减少分歧、给予正确导向、提高认识。

3.预设与生成要合理结合。主题班会活动课问题的设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预设更要生成,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实现预设。为达到成果展示中有放矢的的预期效果,课前准备可以预设相关的问题及其“答案”,但在具体真实的情境氛围中,生生互动更要追求动态生成,使预设与生成和谐共存、相互转化。因此,课前准备还要预设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让主持人利用适当的时机抛出“问题”,让学生即席发挥,并充分利用生成的动态资源进行创造性互动,随机进行智慧交流、思维碰撞,才能真实地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生成学生的真挚心声,激活学生生命内在的主动性,焕发学生生命成长的活力和个性。

二、要处理好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

学生自主体验、自我教育是主题班会活动课的根本目的,学生是主题班会活动课的参与者、体验者、受益者,班主任是主题班会活动课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提高活动课实效,就要把握住学生和班主任在整个活动中各自不同的地位、角度和角色。

1.要分清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从活动的地位看,主题班会活动课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体验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主体也是学生,因此选题的确定、资料的收集、内容的安排、节目的演绎等,都要充分依靠全体学生,利用学生资源;课前准备中要根据环节设计,最大限度地设置几个节目,引入竞争机制,让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如一起收集资料(论证主题的故事、名言、论据、诗句等),一起制作课件、卡片、手抄报、调查成果等,择优选用;展示、延伸活动中,要尽最大可能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全体学生一起体验,一起互动,一起评价,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在组织、实施、总结、评价中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与学生一起协商主题、环节、节目、串词以及活动顺序,主动协调小组分工、任务安排、节目排练,在活动重点节目、难点问题上发挥咨询与指导作用。

2.要分清倾诉与倾听的关系。从活动的角度看,学生是倾诉者,班主任是倾听者。在整个主题班会活动过程别是展示阶段,学生以意见、故事、感悟、表演、即席发言等方式倾诉心声、表达观点,他们呈现的感人之处、动情之处、机灵之处往往发生在瞬息之间,他们发表的心声、观点也许独到,也许不完全正确、严密。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做一个忠实的观察者、倾听者,细心观摩、观察活动细节,用心倾听学生肺腑之言,适当记录学生活动中的亮点、优劣、得失,为最后的评判评价、总结提升作具体充实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