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心路历程论文

大学生心路历程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心路历程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心路历程论文

大学生心路历程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科协-英特尔求知计划教师征文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主办,活动于2007年5月1日启动,2007年7月结束,历时两个月。

本次征文活动面向2003~2006年参加英特尔求知计划培训的教师,征集与教学有关的文章,从教师工作、学习等角度反映英特尔・求知计划(Intel・Learn)为这些教师带来的教学观念上的转变;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感悟来激发社会共同探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

在本次征文活动中,将就如何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极大地发挥社会力量,促使广大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集中广大教师的意见,借助幕后真实感人的故事,反映这个公益项目对全社会的深刻意义。

学易网推出高考辅导系列课程

随着2007年高考的临近,学易网(省略)推出名师经典辅导系列,由名校特级教师讲解,针对考生的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进行辅导。提供独特且有针对性的高考内容,学易网的网络课程无疑给备考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帮助。

目前,学易网高考频道的内容,包括了大量的备考提示――如倒计时和各地3~6月份的具体事务,推荐的高考课程,热点新闻和参考资料,报考指南、政策动态等栏目。让高考生利用网上资源了解更多的高考信息。而像试题集锦、心路历程、名人访谈和经验交流等内容,为考生备考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资源需求。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会议征文活动启动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将于2007年7月26日至28日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本届学术年会将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以特邀报告、、信息技术教师专场、研究生专场、协作组工作进展专场等为主要形式开展。其主要内容为: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游戏、机器人教育、高等院校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理论、课程实施、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等的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国际比较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等。为保证会议学术质量,现面向全国征集相关内容的论文,并计划正式出版论文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进展(2007)》(不收取任何费用)。

附:会议及征文活动相关事宜请与第三届学术年会秘书处或专委会秘书处联系,或浏览会议网站:210.31.182.165/NBArticle/。

汤姆逊的播放解决方案助SFR进军固网市场

2007年5月9日,汤姆逊宣布,法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SFR选择汤姆逊为其提供一个全面的宽带解决方案,来促进其以家庭移动用户为中心的策略实施。这个项目更进一步强化了汤姆逊在迅速发展的VoIP、IPTV和宽频互动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市场的领导地位。这些解决方案能使运营商拥有全球性的IMS框架体系。

大学生心路历程论文范文第2篇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原理,“需要”往往就是动力。有目的地持续地满足“需要”能够收到强化激励的实效。因为考试要考“读本”,学生又有“得分”的需求,这样便可以生成“利益驱动”效应。为此,执教者首先应当界定一个概念,考试不是考教本,考试考的是教材。所谓“教材”,指的是国家明文规定必修的教本与读本,当然也包括《大纲》所列的课外阅读篇目。特别是“读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因为“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犹如理科的例题。概念明确了,导向就清晰,加之抓住了“考分”这条筋,运作起来也就比较顺畅。诚然,抓好落实,少不了各种措施的及时“跟进”。譬如,做每周读本札记,课堂配合使用读本中的同类文章,课堂选用读本文章的语基及阅读分析进行小测等等。

二、跨文本比较人物性格

新教本高中第一册的第一个文言单元塑造的是一组古代说士形象:有勇赴国难的烛之武、隐忍有远见的文仲,有善于讽谏的邹忌、委婉机智的触龙。教师在完成教本作品内部的这种形象比较分析之后,可以及时将阅读比较的触角伸到读本里去,如要求读《晏子故事两则》,寻找晏子的性格特点,从“使楚”看晏子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可以教读本上的《召公谏厉王止谤》,让学生揣摩出召公的政治远见和直言不讳的勇气。还可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如《荆轲刺秦王》,分析荆轲与读本中几位说士性格的不同;荆轲主要不是依靠机智,而是依靠那种不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去维护国家的利益、去实现一种人生的追求。这种跨文本的人物性格比较,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积累写作的材料。

三、跨文本探究人物成因

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之后,不少学生认为像烛之武这种人在先秦很多,不足为奇,他们倒很欣赏那个隐忍不乱、及时撤兵的晋文公。可利用教本课下注释:“即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一句,向读本延伸,晋文公曾经是个无赖贵公子,他后来是怎样成为胸有全局、临危不乱的君王的,可以让学生从读本《重耳之亡》一文中找到答案。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到,没有遭受卫、曹、郑的无礼甚至侮辱性冷遇,没有19年遍尝颠沛流离之苦,就没有《烛》一文中那位从容镇定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这就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一来,不但扩展了对人物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人生观。这就是在教本里建立形象,再在读本里探究这个形象的原因,从人物的“心路历程”上补充对形象认识的厚度,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跨文本感知人性多维

孔子是经师也是人师。学生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里看到的是他“循循善诱”的一面,学完教本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之后,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孔子》为题练笔,不少学生谈到孔子耐心地引导四位学生各言其志,而不是武断地否定学生的选择,并且客观地评价他们不同的志趣,但是,这是否是孔子的全部呢?或者说,孔子还有哪些性格层面的东西值得关注呢?这样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定还有他人格魅力的另一面。这就把话题自然延伸到读本里去了。在读本《季氏将伐颛臾》里,我们看到了孔子“金刚怒目”的一面——他“当仁不让”,在“主义”和信仰面前决不后退半步的形象也是具有多重性的。

五、跨文本把握倾向基调

概括文章重点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基调。通过教本和读本同类作品的对照阅读,可以磨砺辨析和把握要点的眼光。教本中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涉及对都市文化的解读,也涉及对传统文明的评价,可以和读本中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王安忆的《上海的弄堂》对照阅读。三人都面对传统都市文化,但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感情:汪曾祺是在怀旧的无奈中惆怅低徊,从都市胡同里咀嚼北京人的特点;贾平凹面对“废都”古城墙,却昂扬出一种有中国文化魂魄的大气和自豪;王安忆则是从多个角度刻画了托起上海这座城市躯体的无数个弄堂,呈现了上海的历史沧桑。把阅读的视角定位在感情比照上,有所取舍地确定要点,可以比较好地开发出读本的价值来。

六、跨文本拓延文章主旨

作者的某一种著作一般有一个基本精神即主旨,教本和读本同时选了里面的几篇文章,也就意味着与这种主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教师在指导阅读时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这就是要立足教本,适当延伸读本。如《庄子》一书,教本选《秋水》,《读本》选《庖丁解牛》,《秋水》的主旨在宣扬事物的相对性,却让我们看到了视野的局限和谦虚的必要,这种作者主观立意和作品客观意义相分离的主旨“分裂”现象,还在《庖丁解牛》中表现出来:《庖丁解牛》用故事演绎保身、全身、养亲、尽年的人生旨趣,主旨在消极出世,却让我们看到了敬业求精、注重实践、把握规律的“言外”之意。教师甚至还可以引伸至《逍遥游》,庄子在《逍遥遊》中指出无论是大鹏、蜩与学鸠还是宋荣子和列子,都是“有所待”的,都不能达到所谓“至人”、“神人”和“圣人”的绝对自由的“逍遥遊境界”,但是,庄子这种贬抑大鹏、为自己追求绝对精神的主旨张本的做法,并不能减弱我们对大鹏神奇浩大形象的向往,“鹏程万里”绝对是极富正面意义的形象。从教本里学会阅读庄子的文章必须具备两套眼光,再延伸到读本中进行操练,很有意义。七、跨文本建构知识体系

利用读本第一册中P190页的《先秦诸子散文》一文,制作表格,列出诸子各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基本观点、写作方面的主要特征等要素,在学完该单元文章后,填表作业,这就自然延伸到读本的篇目。读本中儒家著作《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墨家著作《墨子》中的《非攻》、法家著作《韩非子》中的《五蠹》、兵家著作《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等与教本的篇目构成“互见”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互见”的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当然,这张表格的完成时间可以相对较长,诸如《五蠹》等文字较为艰涩一些的文章,还有待老师的点拨。

大学生心路历程论文范文第3篇

那一年,她15岁

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面对一盆芭蕉,她的小脑袋里在想些什么呢?每次浇水多麻烦呀,要是有一个东西可以自动给花草浇水多好啊。于是,一个小发明诞生了,这就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吴莹莹的第一个发明――自吸水花盆。是天赋使然吗?我更愿意相信是后天形成的性格和培养起来的兴趣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吴莹莹三岁的时候,走起路来还略显蹒跚的她就被妈妈送进了芭蕾舞的殿堂。站在教室的角落里,她吓得发抖,吃惊地看着姐姐们随意做着那些让她不可思议的下腰、劈腿动作。从瑟瑟发抖地看着到亦步亦趋地学着,整整18年,艺术启蒙了她好奇的天性,赋予了她健康的体格,培养了她敢于尝试的勇气,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意志。这一切都对她的人生轨迹产生着润物无声的影响,十余年的发明创造之路,令人惊羡的一百多项发明,莫不源自于此。

其中,令她最满意的发明无疑是“OPEN书系”,它是由“OPEN书系快速检索装帧技术”和“速查字典”两项国家专利为核心的检索装帧技术。小小的它有着大大的荣誉:2000年“速查字典”在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发起的“亿利达”(四川省)青少年发明大赛上夺得一等奖第一名;2004年获得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并获得最高奖――最佳创意奖。目前,OPEN书系正在和新加坡鸿国国际集团洽谈合作事宜,从该公司获得的海外风险投资高达300万。就是这样一项国家专利,你也许根本想不到其核心技术问世的时候,吴莹莹还是个小姑娘,那一年,她15岁。

讲起OPEN的由来,吴莹莹说她小学毕业的时候,语文成绩非常优秀,这得益于学校和家庭对她的教育都特别重视基础,具体体现在查字典上,稍微有疑问的地方都要过手去查一遍,这样的经历导致她从小就有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检索经历。所以上了初中就产生将这个检索过程变得简单些的想法;初二想到分层,具备了二维坐标的思想;初三就开始寻找一些具体的方案,比如打口、染色,让二维的立体坐标在字典上建立起来,完成了快速检索的机制。不久,“速查字典”成品就问世了。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很顺利的过程,其实每一次进展的取得都是艰辛而曲折的,需要夜以继日的思考和试验。而在这个过程中,她非常感谢父母和老师,他们没有因为担心她耽误学习而限制她的特长和兴趣,给了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智慧。特别是在OPEN就要喷薄而出之时,正是中考前学习压力最大的时候。吴莹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老师在上面讲课,而她在下面偷偷地用剪刀裁剪字典、设计打口的“嚣张”场景。结果,OPEN成功诞生了,吴莹莹也顺利考入了四川省重点中学石室中学。

现在,OPEN已经发展了三代八类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工具书、教材等一切按章节编排的书籍。据统计,仅OPEN书系中的中文拼音检索工具书一个产品,就能为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节省325个小时。

ACM之路:痛苦源自精彩

在博客里,吴莹莹写到最令自己伤心的事就是痛失ACM金牌。她用“痛苦源自精彩”这句话来总结这次失利,她的表情十分淡定,然而眉目之间仍掩不住些许失意。

十二年前,吴莹莹在老师的指引下开始了程序设计竞赛的漫漫征程。从此以后,假期、周末甚至午休都成了奢侈,海量的竞赛题训练成了课余的休闲。每一道题目都隐藏着无数的陷阱,需要用智慧、技巧,更需要用耐心和信心去征服。在近似魔鬼集训的岁月里,她收获了眼泪、收获了痛苦,但对知识的渴求和必胜的信念从未因此有过丝毫的动摇。因为在泪水和痛苦的洗礼中,她更多品尝到的是战胜赛题的得意、获取知识的愉悦和不断进步的兴奋。终于,割麦的季节来了,2005年,吴莹莹作为队长率领北京师范大学代表队获得了第29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总决赛的银牌,亲手实现了师大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痛苦源自精彩”,因为她离金牌曾经那么近。

一路披荆斩棘进入总决赛,吴莹莹和另外两个同学在赛场上拿到题之后就乐了,初步判断只有一道题不会做。ACM一般是八到十道题目,根据往年的经验做出四道题以上就是相当厉害的了,五六道题基本就保住金牌了。想起当时的情景,吴莹莹记忆犹新:“我们当时是一阵狂喜,拿起题就开始做。五个小时的比赛时间,我们三个人在前四个小时一直处在狂喜之中做了六道题,但是一道题都没有做对。最后一个小时的时候大家都有想哭的感觉。我当时都有点吓懵了,另一个女孩子就在那里一言不发地不停地算,另一个男孩子冲出赛场用冷水直接冲头,全身湿淋淋地就跑回来了。还好,最后一个小时拼出了三道题,而且有一道题是全场只有我们队做了出来。”

由于题目比较诡异,那次比赛所有参赛队的成绩都不太好,做对三道题以上就可以获得金奖。虽然她们也做对了三道题,但由于主办方并未按照ACM的惯例对金奖名额按照现实情况做出调整,因此限于金奖名额的规定,北京师范大学获得了银牌。但是,谈到比赛失利的原因,吴莹莹不愿强调客观的因素,而是将自身的得失谈得很透彻。“我们能够做出全场都没有做出的题目,足以说明我们自身的实力。但是,作为队长,我对那次比赛要负很大的责任。首先,虽然我参与ACM的主持和替补做了两年,但是包括我在内的三个队员居然都是第一次参赛,经验不足直接影响到我们在赛场上的判断力,比如那道一开始就被我们认为不会做的题目,其实是我们想得太深了,以为需要非常高深的算法才能解答,轻易就放弃了,事实上那道题用最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而我们就没有想到用简单的方法去闯一闯。其次就是心态问题,我没有能够协调好整个团队的心态。”

ACM对于吴莹莹来说,竞赛之外拥有更多的精彩。进入大学之后,她成为了ACM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负责ACM在亚洲竞赛开展、宣传组织等方面的基础活动。由于对ACM的热忱和执着,一年以后被任命为ACM亚洲区协调人,承担了大量ACM美国和中国以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的联络工作。其间,努力促进亚洲地区比赛的开展,达到了ACM亚洲参赛人数历史上最大幅度的增长,并为中国夺得世界总冠军的骄人成绩贡献了力量。2005年11月15日,吴莹莹当选了ACM亚洲助理主席,成为了第一个进入ACM主席团的中国人。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这是大哲学家罗素的名言,可以说是吴莹莹多彩人生的最佳注脚,而她一直享受其中。

在参加ACM比赛之外,2005年吴莹莹还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市一等奖,今年更是一举夺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球总决赛的二等奖。比赛的过程是艰辛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比赛往往安排在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期间,选手们失去了很多和家人相聚的美好时光。然而,谈起去年中秋节参加全国大赛和今年大年初二到初八参加全球大赛的经历,说到老师们如何和大家一起分享月饼,而寄出参赛论文时又是如何因超重致使国际特快专递邮费翻了一倍的时候,吴莹莹眉目之间绽放出笑意,可见她在充分享受那份甘苦自知的记忆,那里面除了得奖的幸福,更有着师恩的难忘和友情的珍贵。

进入北师大的时候,吴莹莹并未选择任何与计算机或发明相关的专业,而是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心理学专业。她说:“我意识到人类痛苦的根源并不是由于技术不够发达,而是内心不够安宁。由此,我选择了心理学,并努力用自己在心理学上的专业知识,解除人们的困扰,致力于化解世间愤怨,解除人们的痛苦。”她主持了两项北师大的本科生科研基金,其中《科技创造性人才成因分析》已经由国际发展心理学最高会议ISSBD接受;论文《大学生自主性动机发展特点与跨文化研究》入选我国心理学的最高学术会议全国心理学大会,并于今年4月出席了在德州奥斯汀举行的美国心理学会SWPA会议;她编写的《数据结构――角色划分》一书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算法艺术与程序设计竞赛》在程序设计爱好者中收到广泛欢迎。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骨干,吴莹莹参加了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在创造力研究的过程中,为了选取被试,获取试验数据,她走访了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多所学校,并远涉大洋彼岸,足迹遍布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德州大学等多所海外高校,采访高创造力人才,并与海外专家交流,听取建议并获得进一步研究的资料。

拥有十八年舞龄的她,已经达到了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分级考试四级以及中国民间舞九级。主修傣族舞之后,吴莹莹以《春之印象》为代表作参加了各类文艺演出,包括中央电视台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北师大一百零一年校庆演出和“我心飞翔”首钢工人慰问演出等等。作为学校英语演讲协会会长,她于2005年2月代表中国赴美国哈佛大学参加了“模拟联合国”会议,并在会上就人道主义工作者的法律援助问题发表意见。曾经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田径运动会跳高比赛全校第二名的她还积极参加长跑、攀岩、骑马等多项活动,她说要以良好的体格,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面对业已取得的傲人成绩,吴莹莹显得很淡然。她感觉压力无时不在,特别在经历每一次人生拐点的时刻。但是,她又是一个颇能自我激励的人,打开她的博客,到处洋溢着充满自信和自我鼓励的话语。每一次困难和挫折来临的时候,她都会告诉自己可以走过去。她还是一个敏感的女孩子,对生活、对人生有着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方式。她说她喜欢远足,喜欢去野生动物园看袋鼠,喜欢去喂校园角落里的野猫。吴莹莹说:“我一直渴望寻找心灵上的安宁,不断寻求自己内心深处那种最本质的善良,然后全力将它们发挥出来,让那种善良之心喷薄而出,同样是一种宣泄压力的办法。”她意识到自己心理上的弱点,有时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经常想当然地去帮助别人做自己认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她很害怕这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道路,特别是在需要团队合作的情况下。于是,她逐渐学会了自省己身。

大学生心路历程论文范文第4篇

通过阅读10篇基金论文全文和10篇篇名中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字样的论文全文及132篇篇名中含有“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论文的内容摘要,初步梳理后得知,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本位范式向人本位范式转换的两个向度上:一个是社会本位范式向人本位范式(人学方式、人本位范式、以人为本范式、生活化范式、对话范式等)的转换,占多数,但在弱化;另一个向度是由片面强调社会范式、人本范式向社会范式和人本范式有机统一的转变,占少数,但在强化。在具体的范式研究过程中,绝大多数借用库恩的范式概念,从范式转换的必要性、体制、机制、内容、方式、方法、路径、师资、保障等操作、工具层面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基础理论研究上明显乏力,以至于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何以为是、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实现这些基本问题远未达成基本共识。这些问题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本质属性和合法性问题,是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必须回答的最基础的理论问题。在这个基础问题上一直面临社会本位与人本位两难博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我们党在高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的指导地位,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功能定位,坚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价值取向,这些坚持决定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范式、灌输范式、领导和老师主体范式、管理与教育范式,等等,都是必须的。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是具有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而且是有一定文化自觉的大学生,是社会青年的精英层,过去被称为天之骄子,他们个性鲜明,有独特的接受方式和期待视野,片面地向他们施加思想影响和控制,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反之亦然,放弃社会本位,不坚持党性原则,不讲大道理,片面坚持人本位,片面强调大学生的主体性、个性,那也行不通。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意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的融合、统一。问题是社会本位与人本位如何统一。根据库恩的范式“不可通约性”理论,社会本位范式与人本位范式是不可通约的。从原本意义上讲,社会本位与人本位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如果融合为一体,那就彼此都消解了,社会本位不再是原来的社会本位,人本位也不是原来的人本位。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在方式方法上,可以兼顾社会本位和人本位的价值要求,但这种兼顾,从范式的思想逻辑体系上看,已经既不是社会本位范式,也不是人本位范式。范式的资源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但范式的本质是不可通约的。范式一旦通约,就意味着泛化、虚化、消亡。所有问题的症结在于: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本位与人本位融合、统一,另一方面范式之间“不可通约”。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两难博弈的出路在于构建一种新范式,用这种新范式取代我们坚持了几十年的社会本位范式和人本位范式,让社会本位范式和人本位范式作为一种文献存在,而不是作为现实范式而存在,社会本位与人本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已经从本质上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这就是笔者拟突破的研究难点。

二、范式的本质内涵及其合法借用

“范式”一词源自希腊语,原意是指语言学的词源,词根,含有共同显示、词性变化规则等意思,后引申出范型、范例、模型、模式、规范等意思。“范式”作为一个科学哲学概念始于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1959年库恩在《必要的张力:科学研究的传统和变革》一文中首次引用这个概念,196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把这个概念作为科学哲学的核心概念,并作了许多解释和充分发挥,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在国内外学者对库恩范式的众多分析和批评中,马斯特曼和朱爱军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英国学者马斯特曼在1965年的伦敦国际科学哲学会议上指出:“根据我的统计,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至少以21种不同意思在使用范式。”她逐一列举了这21种描述,并将其概况为3种类型,即“分为3个部分”:一是形而上学范式或元范式;二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周寄中先生认为马斯特曼的见解最具独到:“她的分析和批判最令库恩信服。她的分析重点是在范式的概念,并从范式的本质来看库恩学说的得失。”

我国学者朱爱军从7个方面分析库恩范式概念的本来意义:一从本质内涵上讲范式是世界观;二从基本功能上讲范式是一种“眼光”的确立(眼光即视野,看问题的立场、方法);三从总体上讲范式是选择与预示的统一;四从最根本的特征上讲范式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五从实现的方式上讲范式的转换是一种革命;六从指向范围上讲范式的母体是科学共同体;七从构成要素上讲范式是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由于库恩没有对范式下明确的定义,也没有作出前后一贯的解释,从而引起人们的争议和批评,褒贬不一。1974年,他为此特意写了《再论范式》一文,进一步补充和澄清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后记’中,库恩决定采用‘学科基体’一词来代替‘范式’。该概念包括4个主要因素:一是符号概括,是指科学社群成员以定律、公式等形式对普遍认可的理论成果作出的统一描述;二是模型或共同信念;三是共享价值;四是范例。”[5]纵观库恩本人和国内外学者对范式的众多解读,笔者认为:范式作为一个科学哲学命题,特指科学产生、形成、转换的标志,主要含义是特定科学共同体或特定科学社群成员普遍认可并接受的世界观、方法论、思想构成及其具体范例。库恩的本意是用范式来解说科学本性的,但由于范式这一命题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等哲学功能,所以在数学、物理、哲学、逻辑学、文化学等自然科学和哲学、人文及社会科学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库恩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一些人赞赏本书,主要并不是因为他阐明了科学的本性,而是因为他们发现本书的主要观点可以应用于许多其他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运用范式论的领域。周爱军先生指出:“范式从本质内涵上讲是一种世界观,是一个具有形而上内质的范畴,它具备着运用于人类所有活动领域的可能性。范式概念具有这样的潜能,它能够让我们将其从特定的科学领域的特指性的科学范式提升抽象出来,把它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认识范畴,以此来观照作为整体人类活动的某一特定领域的活动本身的样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借用范式这一概念,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事实上,如前所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就已开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现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借用范式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怎样、如何借用。朱爱军先生认为:“在不同领域借用范式时不能离开范式的本义———范式的哲学内涵。只有遵循这一根本原则,我们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中对范式这一概念的借用才具有合理性。此外还要遵循两个主要原则:1.要从世界观的意义上,从具有革命意义的发展维度来借用范式这一概念;2.借用范式这一概念时要注意区分范式本身的样态质,范式可分为两种样态,一种是理论研究模式,即理论意识样态;另一种是活动践行模式,即行为规范样态。”据此,笔者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分为理论范式和实践范式。理论范式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实践范式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做的问题。无论是理论范式还是实践范式,其本质内涵均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共同体或群体成员普遍认可并接受的世界观、方法论、思想构成及其具体范例。世界观的核心是价值认同;方法论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或认识、研究工具;思想构成即学科体系结构,核心是思想观点逻辑体系;具体范例是构成范式整体不同层次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结构要素或观点群。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化育范式的出场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与创新面临人本位范式与社会本位范式的两难博弈,解决两难博弈的出路在哪里呢?其出路在于构建文化哲学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化育范式。众所周知,哲学是形而上学问,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文化哲学是相对理性哲学、理念哲学、经验哲学而言的人性哲学。“是从文化视域研究人、自然界和社会最一般规律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追问人类终极关怀的人学哲学。”在文化哲学视域中,人是文化存在物,文化是人之本真存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本真存在是文化。文化是人化与化人的对立统一样态。人化与化人对立统一样态的基本形式是人的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主体化存在与对象化存在的对立统一。人和人类正是在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主体化存在与对象化存在的不断斗争、不断统一过程中一步步脱离动物界,走向文化自觉、走向文明、走向本真。哲学就其理论本性而言是文化哲学。正如武汉大学何萍教授所言:“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是偶然的闪光,而是贯穿于他早年到暮年的哲学探索,贯穿于他哲学创造的各个层面。”

在文化哲学视域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化育范式。化育的原本意义是孕育繁衍、生长消亡、变化发展,后延伸出教化、教育、养育、培育、培养等意思。化育作为一个科学哲学范式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上有社会本位意义上的“教”和人本位意义上的“育”双重功能,其基本含义是: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文化哲学为工具,以化育大学生为基本理念,以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以主体间性为模式,以主体与客体、思想与行为、外力与内化为基本范畴,以性质、地位、作用、功能、方针、原则、内容、方法、形式、路径、体制、机制、保障等具体范式为结构要素。在大学生生思想政治教育化育范式中,首先把大学生看成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主体化存在与对象化存在的对立统一物,大学生既不是单纯的个体,也不是片面的社会工具;既不是单向的教育接受主体,也不是本质上的教育被动者和教育者意志的对象化世界,而是一种不断走向自觉的文化存在,是教育客体与接受主体的有机统一体。教育者或教育工作者不是大学生对象化的创设主体,而是大学生的引路人和文化张力的调控者、文化惰力的激活者、文化旧习惯力的外界破坏者、文化活力的引导者、文化创新力的促进者。在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不断自觉批判旧文化,不断解构旧的文化心态、构建新的文化心态,并在这种不断的文化解构与重构中,完成思想涅槃,实现思想进步、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从以上简析中,不难看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化育范式内涵有范式的哲学本义,具有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内在融合功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型过程中摆脱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难博弈、实现创新的理想选择和有效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化育范式是对已有范式的扬弃。如前所述,已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化育范式可慨括为三大范式,一是社会范式,二是人本范式,三是社会人本范式。社会范式虽然也讲大学生的人性、个性、本性及个人利益和需要,但从范式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上看,其本质是以社会根本利益和整体需要为本,并以此为价值取向,以国家、社会、集体的根本利益和社会整体需要来教育、引导甚至调整、控制大学生的思想,这种范式是改革开放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范式,时期走向极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社会范式的否定,人本范式出场。人本范式虽然也强调国家、社会、集体的整体需要和根本利益及共同利益,但从范式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上看,其本质是以大学生的个性自由和个人需要为逻辑起点和核心,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是这种范式的极端表现。人们在反思社会本位范式和人本位范式的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人本范式。社会人本范式主观上是想吸收社会范式的“社会基因”和人本范式的“个人基因”,摈弃社会范式的“非人性基因”和人本范式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倾向。社会人本范式的想法是好的,但在范式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上走不通。如前所述,根据库恩的范式“不可通约性”理论,社会范式与人本范式不可通约,从原本意义上讲,社会本位与人本位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如果融合为一体,那就彼此都消解了。化育范式在范式的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上就具有社会本位的“社会基因”和人本范式的“个人基因”,功能结构上具有社会本位意义上“教”和人本位意义上“育”的双重功能,是在逻辑体系内吸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有范式精华,剔除其糟粕之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范式。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化育范式中的文化张力与调控

大学生心路历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实践 学生主体地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战略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设置的课程中有其特殊性,它是实现学校教书育人办学宗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没有很好的把握好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实践,只是单一的把教育者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断扩大,却经常没有考虑接受教育者是否能接受这种实践性教学。在学科理论的构建上,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性,否定其思想性和政治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置于“超越意识形态”、“远离崇高”、脱离现实的“纯学术”研究的位置上。我国高校在2006年实施思想政治课新方案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的取得不少成果,但是它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在新课程设置方案实施中,强化实践性教学是时代的呼唤、理论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

一、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学习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求教学双方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互动的学习机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收效。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理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互动式、辩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反思创新的能力、运用新技术的能力都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把自己放在组织者、指导者、解惑者的地位对学生进行讲授和指导。讲,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但要精要地讲、启发地讲、创造地讲;导,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但要指导在学生迫切需要指导或学生不解、费解、难解的关键时刻,犹如画龙点睛。这实质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师德素质、文化素质、科研素质、能力素质等,才能承担起育人的艰巨任务。

二、改进教学与实践的模式

一直以来,怎样能让学生更好的成人成才,教师经常会从当今社会本质上考虑,主要讲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社会形势和时代进步的知识,讲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引进外交、国内外形势等等;却很少注意到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心理想法、交友能力、友谊相处与恋爱等等现实、日常问题,更何况要谈论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自然而然,学生就会潜意识里认为要想成才就要学习了解国家、社会等“大事件”并学习解决这些“大问题”,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没有被管理好,这门课程也对他们没有太大用处,这也就是致使思政课教学效率不高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及三贴近原则,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开展必要的知识传授,加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时效性、管理性,让他们在老师的管理下更好的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将教学实践和社会实际,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对事实和现象的分析来阐释理论,引导学生去培养、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主动去观察问题、分析间题、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实践要与实际相联系,这样会给学生起到指导和示范、管理作用,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要与实际相联系,这也是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目标与依据。

三、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原则

高校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原则;因为学术性是反映理论教学的依据,而作为理论教学的一部分,在实践教学的引导下,降低了高校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从而导致了实践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设施不完善,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这不可避免地招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素质不高,动手能力不强。高校可以通过学校和社会两个途径,配置好教师和社会两种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分为教材课和社会课,制定相应学分和学时制度。教材课方面,在教授通用教材的基础上,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以及心理健康、职业规划指导等相关内容的课程,保证学生能紧跟社会和时代潮流,树立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社会课的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邀请杰出青年、劳动模范、成功人士、创业家、廉政干部等开讲座,传授人生经历、心路历程等,或者将他们的成长故事拍成小电影和纪录片,供学生观赏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访问一些优秀的企事业单位,或者定期派学生参与单位实习和社会实践,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等。不同学校应根据实际灵活开展社会课的教学,务必让学生融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比单纯的教学丰富厚重很多。

四、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从实践角度看,社会实践教学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也可以在校园内、课堂中进行。思政课教学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在讲课内容中应尽量弱化系统的理论知识,少一些死板的说教,代之以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培养批判和诘问意识。基本思路应弱化教材,以学生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实践问题为中心,注意授课应当对学生有现实指导的作用,整合相关内容。就思政课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而言:课内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观看教学录像、案例教学、读原著等;课外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参观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去孤儿院、敬老院做卫生打扫,为贫困地区儿童募捐书包、字典、衣服等。到社会生活中接受锻炼,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体会民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把学生到实践基地接受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社会实践环节要有相应的考核机制,细化量化各项指标,纳入考核成绩和学分评定。

五、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质是:“从教育对象和社会的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的发展目标,遵循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把理论、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转化为对象的思想与行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的特殊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所在。”而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是原理和时间的中间环节。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推进和实施思想政治课新方案,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真正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提供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1]王丽霞.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J]

[2]顾加水.浅议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J]

[3]叶雷,陈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