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信息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127-01
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许多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已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无论在规划还是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都还存在很多疑虑和困惑。对究竟如何规划和建设本学校的信息化非常茫然,不得要领,既怕仓促上马招致失败,又怕迟疑不决贻误良机。而对于中职学校信息化的基础工程信息资源规划,更是怕中职信息化大厦的地基打不好,导致整个信息化建设不能正确持续的发展。文章对于企业信息化(特别是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的意义和现状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更好的推进中职学校的信息化。
一、中职学校信息化
学校信息化是学校应用信息的过程,是指学校的在学生的学籍、成绩管理、图书管理、健康管理、档案管理、教师业务管理、教学管理、试题库、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电视监控管理和校园网络管理等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和软件等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并充分集成、广泛利用校园内外的信息资源,提高学校资源共享和管理水平,增强中职学校竞争力的过程。学校信息化的目的在于信息的应用和学校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简称IRP,是指对学校教学与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时刻存在着信息的产生、流动及使用)。比如,目前大量的学校都建立学校自己的网站,利用它学校信息、资源信息等,使这些信息可以很方便、很快捷地传递到各个角落,达到宣传学校的效果,同时也开始尝试使用学校邮箱、信息化模块化、管理智能化等信息化技术。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信息化的现状做的还是比较多,特点是单位内部各自为阵,所以效果差,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资金投入不足和投资主体单一;2.人才缺乏,信息化的人才基础薄弱;3.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的集成度不强;4.信息化的目的不清楚,信息化的效果不明显。目前,在信息化上作出成绩的学校太少,特别是信息化给学校带来的效果不明显,也是影响其他学校积极进行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中职学校信息化的对策
和大学相比,中职学校在资金和人才方面的短缺是影响他们进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这迫切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中职学校以扶持,以抵消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快速的推进我国中职学校的信息化,迎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一)加强中职学校信息化意识和教育
在信息化的推进中,学校的领导层必须理解信息化,领导并参与整个项目的实施,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可通过产品展示会、经验交流会、人才培训等活动,宣传和普及信息化知识,有意识地树立中职学校信息化的示范学校,通过实效让广大中职学校学习跟进。
(二)兼顾信息化中的软件和硬件投入,合理的使用有限资金
资金不足和信息化建设承受能力低是目前中职学校的现状。因此,中职学校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开发”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职学校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实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科技力量,降低信息化的成本和投资风险。
(三)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学校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全国的中职学校具有数量较大、规模大小各异,专业各具特色,地域分布广、学校发展状况参差不齐等特点,因此在中职学校要推进信息化建设时,要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具体的操作可本着减少成本、扩宽渠道、提高效率的思路,从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和财务资产管理信息化入手,逐步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学校资源共享和管理系统、学校图书管理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
(四)寻找合适的信息化途径
寻找合理的信息化方案和成熟的信息化操作的机构是降低信息化成本的最佳途径,学校应该借鉴国外或大学成型的信息化机构的做法,由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分区域集中为学校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等等。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学校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既可以节省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又能使中职学校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
【关键词】中职 校园信息化 智慧化
虽然中职卫生类校园信息化的项目都比较庞大,而且涉及到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网络工程技术、网络安全技术、项目管理技术等多个领域。但是中职卫生类学校校信息化也通过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校园内通过光纤网连接学校的各个办公室区、住宿区等建筑。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正在为学校教、学、管、研等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深入,师生需求不断的提高,应用孤岛与信息孤岛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中职卫生类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如何避免此类问题,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校园信息化功能,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上如何减少重复投资,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 树立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全局规划意识,明确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确定平台建设开发模式
在规划校园信息化建设时,以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的形式,请校园信息化专家做校园信息化顶层设计的专题讲座。主要做法是:一是组织人员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调研活动,摸清师生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技术难关,为校园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组织人员到相关中职学校学习取经,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三是在校内广泛征求校园信息化建设意见,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献计献策。
并且结合当今国内外中职、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的趋势发展,达到中职卫生类校信息化建设并以合作开发的模式进行的思路,形成统一的规划、突出其应用、数据共享、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标准方针。
2 在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时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2.1 坚持实用、成熟和先进性的原则。
系统总体设计要关注硬件和软件的逻辑合理性,技术的可行性,方法的正确性。建设过程不仅要追随当今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还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更要考虑经济性实用的技术和成熟、稳定、实用的产品特点。
2.2 坚持易升级及可扩展的原则,坚持开放性、标准化的原则
系统在组织实施与架构设计都应该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确保系统之间的安全互联互通、有效协调与信息共享。要求有简便、规范、畅通的基础数据服务,便于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而且信息平台之间具有相互交流与兼容的条件和能力;信息门户系统的统一也可从具有较高服务及扩展性的架构与访问接口的集成,迅速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2.3 坚持可靠性、稳定性和容错性原则
在我们考虑开放性与技术先进性的同时,还应该技术措施、系统结构、系统管理等几个方面下手,这样才可以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与此同时,系统应具备高度的容错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4 坚持保密性、可管理性、易维护性、安全性的原则
在应用支撑平台设计中,以符合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来统一身份的认证、密码安全与设备的选用、网络互联、安全管理、安全策略等即要考虑信息资源共享,也应注意信息资源保护隔离,采取不同保密措施以保证不同应用与不同网络通信环境的安全。整个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易维护性以便于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3 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法和内容
现在我校: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HIS教学系统、毕业生离校管理系统、图书集成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网上课堂管理系统、校园卡系统平台、教职工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上网认证计费系统、卡务管理系统、水控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等。这些工作平台需要整合到一个平台做为校园信息化公共数据平台。
从校园应用服务上,信息化建设要以服务为核心,注重服务于教、学、管应用体系促进发展,重构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流程,以实现多个行政科室的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4 校园信息化公共数据平台规划模型
校园信息化建设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学校的快速、健康和科学发展。实现从分散应用向集中应用转化,从固定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化,从科室级应用向校级应用转化,从信息管理向信息服务转化的目标。提升我校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水平,使我校信息化综合应用水平达到同类中职学校先进水平。促进学校在信息大爆炸的数字时代健康发展。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数字信息化、智慧化提升学校的现代化、智慧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蔺勇.学校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卫生职业教育,2006(15).
[2]黄景华.浅谈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与设计.电脑与电信,2011(1).
[3]刘政良,申昌安.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问题与思考.科学与财富,2011(12).
[4]许建,马强.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与实现策略.中国科技信息,2008(13).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学校信息化;发展
与一般意义的教育技术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更多地注意探讨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系的课题,充分利用众多的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吸收系统科学和系统思维的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特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离不开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硬、软件设施的建设。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学和学习支持系统及相关学习支持工具的开发是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关键。因此,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如何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
一、优化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化
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前提。抓好制度建设是适应现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教育行政部门对各校教学设备的配备日益完善,但很多学校的管理工作明显跟不上配备速度,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针对这个问题,各学校迅速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例如:与校园网络管理有关的《网络中心维护管理制度》;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有关的《计算机室管理制度》《多媒体室管理与使用制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采购、使用与维护制度》;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相关制度,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评价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应用,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管理井井有条,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二、加快硬软件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离不开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硬、软件设施的建设。近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市加大了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很多学校进行了原有设备的更新配置以及新设备的添加。购买多媒体教学软件、各种教学资源,充实教学素材库;建设校园网;实现校园广播系统数字化管理;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管理电子化,使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建设飞速发展,给学校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三、强化教师培训,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的现代化是当务之急。我们需要一支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又精又专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教学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1.建立培训制度
为了让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教师培训制度,由校长直接领导,信息中心负责管理,分期、分批、分层次对教师进行培训。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自培模式。
2.扩大培训范围
为了增强教师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程。
3.确定培训方式
由校内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让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采取聘请专家、为教师购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专题书籍、观摩录像及专题网站等形式为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创造条件。
4.精选培训内容
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文字编辑系统、课件设计培训、Internet Explorer、网络运用培训等。经过不断地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加强。
四、加强教育资源管理,充分应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不断运用的直接结果是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越来越丰富,种类也越来越多。诸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作的CAI课件及素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下的电子化作品;学校各类活动的数码图片及摄像;教师的课堂实录、优秀电教论文等。那么如何使这些优秀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呢?我们可以使用FTP服务器这个资源管理平台,让学校的FTP服务器成为全体教师存、取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大银行”。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还要利用现代新型信息技术来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利用大数据和云存储等现代网络技术来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使档案信息能够更高效的得到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相应国家信息化战略,并以国家的相关规划和部署进行开展,能够使学校档案管理得到有效的转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以下属性:
1.整体布局、有序安排
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也是积极响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是在国家的整体布局规划下有序的开展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是为了能够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必须要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建设。
2.有效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所以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其实也就是实现档案管理的多媒体化和信息化,利用互联网络来储备和传送大量的档案数据,这必须要有效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要在档案管理各个步骤中将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融入,并且要不断的进行技术革新,要让档案信息化水平跟上科学技术发展步伐。
3.科学分配和管理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加强档案信息数据的科学分配管理,让档案管理能够更加的规范、统一,利用网络来推动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能够使档案管理的相关数据能够完整、安全的得到妥善的保存和应用,能够满足校内校外对档案信息数据的需求。
4.转变档案管理模式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档案管理服务,这个建设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从而使中职学校档案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化管理模式。
二、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并利用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来对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化,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并以信息化手段完成教学档案的采集、整理、管理、储存和调动等,实现现代化管理。这也是建设信息化校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实现档案数据的校内校外共享。
1.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符合时展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实现,在教育行业也逐渐开展信息化改革,现代教学工作已经和现代信息和科技密不可分,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开始融入现代信息设备,在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各种教务管理系统软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选课、查课、学籍管理、信息查阅等服务,因此进行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通过多种形式来存储档案信息,并且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能够使档案管理模式不断地发展更新,使其越来越便利,不管是形成模式还是管理方法都得到了更新。
2.符合现代信息校园建设的必要需求
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并且我国已经颁发《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已经将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政策性要求,因此在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要严格遵循相关要求,要实现电子档案统一规范化管理,加强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要为相关人员提供便利的查询服务。
3.档案的价值最大化
高校档案信息数据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因此将原有的纸质档案转变为信息数据,能够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来构建高校档案信息数据库,能够使校内校外的相关部门通过信息手段来查询相关的档案信息,能够使原有的纸质档案查找更加便捷,节省步骤和时间。同时能够将档案信息最大化共享。
4.工作效率提升
中职院校的人事档案复杂,种类繁多,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纸质档案人工储备,不仅需要大量的空间,还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因此实现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让档案储存更加高效便捷,并且还能够更长时间安全得保存,使中职学校档案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5.档案服务更加便捷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将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能够使数据收集更加及时,并且能够为需要的人员更快速的提供。将档案信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录入,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来储存档案信息,能够使档案管理更加方便,实现智能化管理。
三、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
1.构建完善的档案数据库
中职学校想要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将原有的资源进行重新构架,需要将大量的档案资源进行详细的分类整理,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形式。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将原有的档案进行良好的整理,想要有效的快速的将档案进行信息化整理必须要构建一个容量大且安全的档案数据库,这样才能够将大量的档案数据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整合储存,数据库要具备保存、防护、搜索信息的功能,并且要不断完善数据库系统,让其能够更快速有效的提供相关信息。
2.实现电子文件管理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记录和储存信息已经离不开电子文件,尤其是在办公领域中电子文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并且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建设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时候通过电子文件来管理,能够使建设速度快速提高。电子文件具有严密的管理体系和科技手段,能够使档案管理更加真实安全的储存。
3.建设档案管理系统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依靠统一完善的信息网络开展,建设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中职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在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下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应用各种计算机档案管理应用软件来推动。
四、中职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1.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领导
要有效开展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校内各个领导和部门的配合,因此校内领导必须要正确认识档案工作的积极作用,通过正确的领导来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2.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备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以学校信息网络和实际需求为基础,建设适合学校的档案管理系统。中职学校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职学校培养的大多是实用性技术性人才,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来健全人才团队,构建和完善校内档案管理系统。
3.保证资金投入
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各种现代化信息设备,虽然学校可以承包给专业的企业或机构来实行信息化管理,但是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所以学校就必须要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总之,随着现代化信息进程不断加快,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应用也刻不容缓,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符合时展需求,而且也能够满足学校管理需求,能够使学校的相关工作更好的开展,实现校内校外的资源共享,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师生能够更快速的获取相关的档案信息,能够推动给中职学校的发展,提高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佚名.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8,No.297(16):72
[关键词]信息化;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4-0008-05
[作者简介]李克明(1960―),男,北京人,北京市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张丽娟(1977―),女,北京人,本科,北京市昌平区城南中学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在当前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充分、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管理、应用水平,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深层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昌平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全面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校园,提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构想,制定了“以学生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学校在教育教学应用、教科研探索、学习型团队建设、校本培训、行政管理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信息化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应用信息化的水平和效能,促进各项工作跨越式发展,为打造学校信息化特色品牌奠定了基础。
一、抓好 “三个建设”,软硬兼施,实现管理信息化
(一)环境建设
根据“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继续完善”的原则,学校多次进行信息化设备的升级改造,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校园网络畅通,电子交互白板使用正常,资源平台、点播系统、校长评估系统实时应用,1-3年级各教学班还配备了互动反馈系统,支持课堂决策和调控,实现课堂学习即时评价、反馈,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这些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为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同时为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了条件,为学校进行现代化管理和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调整完善数字化校园网,将校园系统分为四层结构。第一层,数据基础层,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服务、协同工作环境组成基础架构服务;第二层,数据互通层,实现各类应用程序的数据互通;第三层,软件应用层,是众多建立在数据互通平台之上的应用程序组成的应用系统层;第四层,交互展示层,通过门户技术和单点登录技术建立横跨所有应用系统之上的校园综合信息门户网站,强调统一管理和安全服务,为师生提供更具人性化、科学化、高效化的安全服务。
(二)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学校建立了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导向引领和机制激励同步,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教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决了资源分散的问题,提高了数字化资源的共享程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支柱,建为所用,立足应用是校园互动网络平台建设的根本。因此,学校资源建设的原则是:1.应用性,能够直接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2.综合性,这是教师备课、上课、辅导、教研、反思乃至开展课题研究的综合平台;3.互动性,有利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解决生成性问题;4.连续性,能够显示教师、学生的成长轨迹。根据以上的建设原则和标准,依托教材,遵循课标,学校设计、制定了平台的框架结构,教师可在线修改、直接运行,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使用、交流,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为了使教师的备课、上课、检测、教研、反思等形成系列,学校在资源库中设立了以下栏目:教学设计、同步资源、试题集锦、主题资源、教学积累、学生作品等。在教学设计中,学校收集整理了一至六年级各单元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资源。例如,原来英语教师在备课时,由于资源没有一个较好的归类,搜索相关主题资源非常耗时。现在,学校的资源库内设立了多个主题资源的类别,如服装、食品、节日、运动、天气等,教师可以便捷地找到很多相关的素材。在同步教学资源中,设立了一至六年级同步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提取资源为教学服务;在试题集锦中同样建立了一至六年级的试题集,有单元检测试卷、月测试卷、专项测试试卷等,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课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案例、反思、论文等放到教学积累中,以供自己和其他老师学习。学生可将自己课上、课后的作品放到学生作品文件中,作为个性化资源的支持。教师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备课、上课、查找资源、制作资源、练习等,有效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实现了资源平台支持教学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各教研组要求本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明确训练重点和三维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合理利用现在网络资源,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有效实现资源共享。
(三)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落实到教学环节的关键,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也是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的又一关键。因此,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成为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必然举措。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师观念
引导教师进一步学习、领会相关课程改革文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以及《新课程标准》,提高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并恰当地运用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学习,教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2.加强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其中,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为保证拥有一批水平高、能灵活运用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教师队伍,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活动。首先,对各教研组中具备较高信息水平的、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这些人既有教学经验又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他们接受培训之后很快就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在教学中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这些教师又能发挥自身的辐射作用,在本教研组内进行各种信息技术培训,这就使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得以普及。其次,学校对全体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的普及性培训,科学规划,层次分明,按需开展,注重实效。通过培训,教师能够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能力。实践证明,对教师进行有层次的、以点带面式的培训,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全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一线教师都在国家级、市级、区级的课件资源制作评比中获奖,其中多人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
3.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管理与指导,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
坚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统一规划,有计划地进行校本培训,以满足教师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强烈欲望。学校可通过组织培训、专题研讨、评课讲座、应用展示、技术推广和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观念逐步跟上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形势,从而由观念的转化带动工作的发展,强有力地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向深度与广度发展。
在培训过程中,我校非常重视积累经验,从培训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进,形成了很多优质的培训教程和典型案例。对于这些教程、案例,我校进行统一整理,形成了城南校本培训经典教程和城南校本培训经典案例集。这些教程和案例集被全部放在了学校资源平台上,供教师随时学习,并辅以相应的专题板块供教师深度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落实“两个提高”,研用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研究与应用。学校通过落实“两个提高”――提高管理效能和提高教学有效性,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一)领导重视,提高管理效能
1.促进学校管理精细化
建设数字化校园,可从常规管理、质量监控、校本教研和科研活动入手,促进学校管理的精细化。网上办公环境为校长提供了面向全校管理层面的决策支持服务,校长可以适时掌握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整体部署、落实检查和效果反馈,以利于学校透明化管理的实现,形成和谐校园。学校已实现无纸化办公,凡是通知、讨论、交流等内容均发在网上,形成教学管理的完整数据包。学校重视利用论坛、博客等促进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沟通。例如:为强化电子白板理论的学习,学校在行政通知栏里设置了白板学习主帖,提供学习资料,每位教师认真学习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学习反思和感悟,分享交流经验。
2.促进教研形式及时化
建设数字化校园,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抓手,建立学科组教研平台,促进教研形式及时化。积极开展基于网络模式的校本研修活动,能够提高教师教学地应用能力。针对中心校和分校并存、受时间限制而集中教研时间短且缺乏及时性的问题,学校重点加强了教研组博客的建设,并形成了三级研讨的规模。一是教师间问题解决式的研讨,将工作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在同伴互助下得到解决;二是教研组层面的研讨,就教学的教材教法、教学策略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三是学校层面的研讨,由教导处人员收集整理各学科组博客中呈现出来的共同问题,组织学校层面的研讨。学校每学期都会有针对性地召开研讨会,有各学科典型整合课例研讨、资源建设经验介绍、个人研究成长案例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等丰富内容,并请市区专家点评、开展讲座,全面引领工作的开展。通过校园网、博客平台等媒介,教师在教学研究、资源开发、整合经验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形成了学习型团队。
(二)课题引领,提高教学有效性
技术的革新必将对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新兴技术并非都能为教育带来预期的效益。这就需要引入者的智慧,既要对学校应用的新技术有一定的敏感性,又要理性思考新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
学校在如何应用技术促进师生发展上下工夫,积极探索多媒体网络、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反馈系统等多种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通过课题引领,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学校积极参与了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的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并根据学校实际确定了子课题“建设学校个性化资源库,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学校总结了资源库建设的经验:以管促建,通过科学管理形成有效机制,加快了资源库的建设进程;以用促建,支持教学的方便使用,激发了教师建设的热情;建用结合,保证了资源与教学的密切相关,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突出特色,教师全员参与使用,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全员参与使用,提高信息素养。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走进课堂,学校成功申报了北京市教育规划办“十一五”青年专项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的研究”。为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展示各组研究成果,学校每个学期都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课评优活动和电子白板说课活动,引导教师重视对于资源、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反思,强化思考技术对教学的影响,为更好地利用白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在实践和研究中,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学校将教学模式大致分为课堂互动探究模式、课堂互动协作模式、课堂动态展示学习内容模式三种类型。通过研究课堂上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与学模式,学校建立了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方法,让有限的课堂时间向课外延伸,向社会生活延伸,从而使学生获得更丰富、更新鲜的学科营养。同时,研究如何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从而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变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成效,首先应该提高课堂互动的水平和质量。2011年,学校申报的“十二五”国家级课题“互动反馈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绩效提高的研究”顺利开题,通过反馈、白板、交互软件等互动技术改进教学媒体,加强课堂教学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互动关联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能在课堂上又能够在互联网上充分发挥互动反馈多媒体教学系统优势,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堂。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发现,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可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开展具有实效作用,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011年7月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举办的“全国互动反馈教学应用大赛”中,我校两位教师分获现场课和说课比赛一等奖。
三、夯实“校本课程”,寓教于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没有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谈不上学校教育信息化。学校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让网络数字技术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
智能电脑机器人的教学是以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进行的。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成功地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在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达到学习目的,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从2005年开始,学校在五六年级开设“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力求渗透程序教学编程语言,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课程以任务型的教学方式为主,引导学生理清程序设计思路,编写程序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想。在教学中以开放式的习题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完成各种任务,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去大胆想象,重在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在教学中事先设疑,让学生先自行思考,动手实践。一旦出现问题,再组织学生集思广益加以解决,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给学生广阔的施展舞台,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可以从完成任务的方式和完成任务的效率上进行衡量――一般情况下,用最简单的方式、最快的速度完成特定的任务就是最佳方案。在同学互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进行正面的、鼓励性的评价,从而让学生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机器人灭火、机器人足球等全国、市、区各级比赛,获奖达90余项,为学校赢得了诸多荣誉,也为学生展示自己特长搭建了平台。随着机器人的更新换代,学校开始组织人员进一步整理完善机器人校本教材,补充多种比赛类型的机器人编程技巧的内容,并增设机器人比赛项目,如机器人擂台、机器人相扑、机器人舞蹈、工程机器人等,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提升教材质量。
(二)“电脑美术”校本课程建设推陈出新
艺术形式的创新从来就是每个时代审美追求的一面旗帜。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运用这一高科技的技术手段驾驭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电脑美术”校本课程应运而生。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意义的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感受电脑美术设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发展和新软件的版本升级,学校组织教师对原有电脑美术教材进行第二次改版,使教材质量更上一层楼,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师跨学科整合,利用兴趣小组开展“电脑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反复推敲验证后逐步进行推广。更多的学生走进了机房,用电脑展现自己无尽的想象与灵感,电脑美术作品成为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一把金钥匙。
总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在引入研究拓展型学习课堂、拓展新型育人途径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并引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探究过程中,学校激励教师做新课程的构建者、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教师积极思考、自我超越,以实现教师课程理念的深刻创新和能力技术上的跨越发展,锤炼出了一支具有科研精神、锐意改革的教师队伍。学校也逐渐形成了“探究新理念、理念促创新、创新求发展”的信息化特色发展之路。城南中心小学正以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开放化的全新姿态,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