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干部教育培养学习计划

干部教育培养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干部教育培养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干部教育培养学习计划

干部教育培养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抓好一支队伍建设?

即进行班干部队伍建设(包括团支部干部队伍建设)。建设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工作职责教 育、工作方法指导。班干部首先要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为集体奉献的精神,要能以身作则、顾全大局,而这正是独生子女所缺乏的一些品质,所以我把这作为班干部队伍建设的一 个重要内容。进行工作职责教育,主要能使班干部责任明确,知道履行什么样的职责,该怎样去做,保持思路清晰。这两类教育主要通过定期召开班委会进行,而工作方法上的指导, 主要在实践中进行。对于班干部的工作,不包办,给予他们一个较宽阔的空间,但在工作中我注意监督、观察,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如指导对照工作职责,结合班级情况 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如何开展工作等。还鼓励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学生会和团委工作。?

从98年10月起,我尝试着让全班27名学生均做做学生干部,目的是鼓励每位学生都来关心集体,都来参与班级管理,都有锻炼的机会。具体做法是:27名学生自由分成5组,每组5人, 分别担任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文娱委员和体育委员,每组任期两周。在每 组就职前召开会议,明确各位干部的职责,拟定工作计划;任职期满后,写好工作总结,计划和总结均要在班会课上向全体学生汇报,接受大家的监督和评价,到本学期结束,已进行 近三轮,我觉得效果不错,除个别学生不能完全胜任外,大部分发学生均能认真地、很好地履行班干部职责,为班级作贡献,有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闪现出许多优点 、有些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也能注意自我约束。在这种值周班委制施行的首轮过程中,因为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过当班干部的体会,所以我是经常地给予督促、指导、提醒、帮助,但 第二轮开始后,基本能放手工作,班级管理能正常运作。?

二、建立二项制度保障

制度是保障,除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还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班级《卫 生管理制度》和《考勤制度》。《卫生管理制度中》明确指出,保持教室和校园清洁卫生是 每个学生的义务,规定了教室值日生每天三小扫(早晨、下午上课前及放学后),室外值日生 每天二扫(早晨和下午),必须保证教室和环境区整洁、卫生,墙上无脚印、地上无废纸等杂物,可以说这项制度是九七职中会电班保持教室和环境我卫生清洁,未拖学校创建工作的后 腿的重要保证。《考勤制度》中规定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并将学生迟到、早退、旷课及升旗仪式、课间操制度等折合成课时,计入学期总评,并规定病事假包括课间、出 操时间病假都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否则以早退论处,这项制度是保证学生按时到校上课和保持较高“三率”的重要保证。制度的落实离不开班干部和班主任的监督和表率。班干部首先带头做到、做好,作为班主任,我也注意以身作则,不随便乱扔杂物,打扫卫生时亲自带着 干,升旗仪式从不迟到,课间操坚持到场并非认真做。?

三、发挥三块阵地作用

第一,是文化宣传阵地。第一学期,重新布置教室,将班训“团结、勤奋、自信、争先”、 名人警句、班级获奖锦旗及奖状挂在墙上,并开辟了团支部园地专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观、大方、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坚持每两周更换一期板报,每月更换一期团支部园地 ,板面活跃,内容丰富,充分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

第二,是班会阵地。这是培养教育学生的重要渠道。每周坚持召开一次班会课,根据学校要求,有计划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行为规范、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学习重要性 等教育,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成长。?

第三,是活动阵地。对于中学生,寓教于乐比刻板地说教效果好得多,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接受教育、锻炼才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进班级凝聚力,所以,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 类活动并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如班级开展了“手拉手”帮助“三困”学 生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南京海洋公园。还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文体节活动、知 识竞赛、“教育之光”和“江南之花”文艺汇演等活动。??

四、加强四种思想教育?

第一,行为规范教育,也包括法制、社会公德教育。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所以对行为规范教育是常抓不懈,每学期均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规范内容,督促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平时,对有些学生多讲、多提醒、多督促,对随地乱扔、蓄长发、说脏话等不文明行为及时指出,要求改正。一年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维护集体荣誉。?【1】

2010职中班主任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返回 栏目列表】

第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的行为融入集体之中,个人要服从集体。但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所以,通过组织“手拉手”帮助三困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增进友谊,大家共同进步,树立集体意识,并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 集体活动,如篮球赛、运动会等,培养学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意识,大大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一是通过班会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教育材料;二是要求学生观看新闻、阅读报纸,关心国家大事;三是支持学生参加“爱祖国、讲文明”征文活动、“红心永向党 ”演讲比赛及“弘扬抗洪精神,向校庆廿周年献礼”诗歌朗诵比赛、“党和祖国在我们心中 ”知识竞赛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中接受教育。?

第三,学习重要性教育。尽管职业中专学生基础差、学习意识差,有的学生甚至厌学,但我还是有意识地对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多学知识和技能。一是加强和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学生 上课情况,对待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共同教育、帮助;二是指导班委会根据任课老师要求制订班级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学生读英语、练算盘;三是安排好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结对子 ,负责督促、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我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因为他们一般

比较自卑、敏感,方法不当,容易挫伤其自尊心,我主要采取私下谈心的方法,这样容易沟通,容易接受。我们班有下 岗职工子女,也有父母离异的学生,对他们我平时多注意,多观察,多鼓励,目前,他们思想上不存在着什么大问题。?

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有时因为其它工作忙而顾此失彼,放松了对班级的管理,出现亡羊补牢的情形。?

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较差,也讲了,也教育了,但成效不大,没有好的办法。?

三、与家长联系不够,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多和家长沟通,互相配合,共同教育。 (2)

2010职中班主任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干部教育培养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类硕士研究生;师范院校;研究生秘书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艺术在某一方面也能够体现经济的良好发展,因此艺术类研究生报名人数的增多可以体现出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硕士研究生是经历了本科生的教育培养之后,进行的更加注重学生深入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的教育形式。而艺术类学生在本科接受教育时多是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的模式,使得艺术类研究生在学术能力的自我培养方面需要进行有力的导向,本文以作者所在的师范院校为例,对本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进行细节的分析与思考,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入学初研究生秘书的引导作用

刚刚入学的研究生虽然在价值观和人生观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理解能力,但是面对崭新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多数的研究生仍然充满了好奇、迷惑以及不知所措,而导师的引导主要从学术以及学习等方面进行,而如果在入学初期研究生秘书能够抓住学生对研究生生活的好奇、迷惑这种心理,及时地配合导师进行引导,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艺术类研究生多数都在外面进行兼职的工作,她们成熟、自立能力强,并且以女生为主,这使得研究生秘书在工作中便极易出现,学生经常因为在外兼职的工作而影响学业,但是艺术类研究生的感性思维比较强,她们比较重视在教师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在她们刚刚进入学校的时候,研究生秘书要紧紧抓住这一点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合理安排好时间。比如,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在宏观方面,开学初期我便会将整个研究生几年的学习计划以及在研究生期间基本的学习要求在新生报道时告知每位研究生,这样他们在头脑中便会对整个研究生生活具备了宏观的概念;其次,在细节方面,每次开会以及上课,做好签到记录,发现上课散漫的同学及时对其纠正,使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鼓励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以及时间观,时刻提醒计算其在时间的流逝中的得失比。

二、提升工作透明度建立起与学生信任的桥梁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研究生选优、入党等问题一定要透明公开,在进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公平、公正,这样才能够与学生建立信任的桥梁。在工作近三年的实践中,艺术类研究生她们有着良好的品德素养、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待学术严谨的学习风气,平时的技能训练使他们具备了比常人更加勤奋刻苦的能力,这同时也是我们应该从中学习的地方。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研究生秘书都应该做到公平、公正,真正地为每一位同学服好务,做到每一条信息都要通知到学生本人,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统计每一次学生的学术活动、学院活动、社会活动的出席率,并做好记录,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导师意见并进行公示,通过以上程序选取出优秀的研究生干部以及研究生党员,一定要做到选出的研究生经得起各个方面的考验,这样才能够在学生中建立一定的信任,只有信任了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尊重你,同时也在整个研究生队伍中形成了良好的品德风气。

三、及时进行学生的信息反馈的参考作用

研究生秘书的年龄与在读研究生的相差甚微,因此会与学生成为很好的朋友,研究生秘书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从与学生的谈话中发现学生对学院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建议,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院领导。以实际工作为例,在工作中笔者注重与学生在学业上以及情感上的交流和探讨。发现艺术类表演研究生的主要时间以及精力都放在了专业技能的训练上来,对于理论方面的知识掌握的比较薄弱一些,而理论类的研究生在音乐理论方面的研究则比较深入,当把此类的信息反馈至学院后,在培养计划方面学院则做了一定的调整,加大了理论方面的课程并开设了多种方式的选修课。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秘书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研究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意见以及愿望,将其及时反馈给学院。

四、对研究生细致关心对研究生归属感的培养作用

研究生归属感是研究生个体对研究生群体的认同和关联程度。研究生归属感主要指三个方面的内容:1.研究生在整个研究生群体中的自我价值肯定;2.研究生个体在整个研究生群体中的作用和地位;3.研究生对所在学校的价值观以及价值理念的认同。具有了一定的归属感后,研究生教育则会在研究生的整个人生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演出实践比较多,除了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之外,他们中有一多半的学生在外面进行演出、教学等社会实践,这使得他们具备了比其他专业更加成熟的心理特点,研究生秘书如果能够正确地进行引导,那么她们会在整个集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及建立更加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在实际工作中,强调了强化群体归类突出班集体主体功能、加强群体建设;突出指导主体,建立指导和互助体系;在参加研究生处的活动中,要求学生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以整个班级为核心,发挥团队协作的意识,如在参加研究生处举办的辩论赛中,除了辩手准备最基本的材料时,还要要求所有的同学为整个辩论赛服务,并与选手进行辩论,发掘出不同途径的探讨问题的思路,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

总之,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秘书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自身能力也不断地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因此,在工作中研究生秘书要做到要求学生的同时进行自我能力的修炼。

干部教育培养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班主任 工作方法

高职教育应该是继中等教育之后的专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生产型人才为目标,其就业指向相对具体明确。作为高职院校班主任,应对学生做全面了解,针对其自身的特性,引导其发挥自身优势,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学生特性分析

1.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之现状比较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方案上应该是平行发展的,但长期以来,我们都把高职院校看成是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次等”院校,从而在教育对象的层次选择上存在“次等”,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翻版”,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成为“次等”选择。种种不利的客观因素给高职院校班主任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2.高职学生的特性分析

高职学生不乏有那些有追求、有理想、有抱负,对一般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并能正确分析的学生。但因录取是置于普通本科录取之后,高职教育又定位于学历中的专科教育,就综合素质而言,他们有明显的不足:(1)缺乏一定的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在对待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方面,有些学生表现为自私自利、孤僻、虚伪;在对学习、劳动的态度方面,又表现为懒惰贪玩、墨守成规。(2)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意志不坚定。在专业学习上不具有明确的目的,而是被动应付;在行为控制上放任自流、张皇失措;在艰苦条件或紧急状况下不能准确作出抉择,表现优柔寡断。(3)缺乏一定的自我调节心理状态能力。在应对挫折心理、克服自卑心理、放弃依赖心理、抑制怯懦心理、避免从众心理、摒弃虚荣心理等方面的能力有待加强。此外,不少高职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往往自我评估不切实际,并且过于理想化地看问题,种种因素都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地用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处理问题。

二、有针对性地实施各类工作方法。突显高职院校学生特色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重点就是要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操作技能型人才,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形象动手操作能力。

1.正确设计职业生涯,明确在校学习目的

端正学生对于自己“身份”的认识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要让高职学生明确“高职院校”的特色,明确高职生的优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具备某种职业的综合技术能力。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指导其直接瞄准和专业相对应的某种职业做职业生涯规划。可通过座谈会、班级活动、一对一谈话、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形式,让学生能正确自我评估。通过模拟职场环境、创业市场环境,在校内让高职学生进行相应的环境分析。通过确立明确的就业目标来完成职业生涯设计,从而明确在校的学习目的,进而制作相应的学习计划。通过挖掘他们的学习内在力,让他们能真正实施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只有让学生明确自身的特点,让他们认清自身的人才规格和社会需求,让他们采取积极相应措施,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目前,高职学生如果在毕业时能够拿到学历文凭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双证书”,显然不仅证明了他们积累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证明了他们拥有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但是要同时证明他们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就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正确引导。要让学生避免盲目的考证,要引导学生从就业目标出发,形成一系列有效的考证举措,从而使学生在择业时手中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市场中发挥“就业通行证”的作用。

3.利用能利用的时间实施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学生顶岗能力

长期以来,高职学生颇受企业公司欢迎的原因是专业思想比较稳固、上岗快,省去了培训时间,可以给公司早日创造出利润。在上学期间,学生可以在学校组织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课程等方面确保实践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技术应用能力。班主任老师可以联系和学生专业相关的企业,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组织学生赴企业进行实训实践。实训期间和学生、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做好相关问题的防范。通过让学生过早的接触社会,增加他们的实践实训项目,他们的就业优势就可表现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安心第一线的技术工作,“留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熟悉职业要求、上手快,动手能力强;能较快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学生思想上某些方面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转变,班主任应指导其做到及时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4.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涉世不深、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高职学生来说,在学习、择业、就业、创业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果学生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这种过度的心理状态,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如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顺利实现从一名学生到社会劳动者的角色转换,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及时指导学生。作为班主任我们可以和学生一对一谈话了解他的想法;可以和家长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近期的状态;可以通过参与班级活动进一步了解学生相处模式;可以通过思想政治课、班级座谈会、班干部例会等形式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以及重要性,并且要随时做好记录,并不定期地进行总结。我们还要与学院心理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做到及早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

干部教育培养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就业心理;就业指导

一、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此带来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是今非昔比,计划经济体制下包分配的就业模式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自主择业,这样扩大了人才的流动性和企业招聘的自主性。很显然就业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企业招聘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大学生就业由被动就业转化为主动就业,就业市场供需双方进行博弈。特别是近十年来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招聘之间的博弈中,毕业生明显处于弱势,主要是供需关系和人才结构两方面。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2007年达到495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9.9%,2008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高达559万人。从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趋向上看,90%以上的毕业生都选择留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或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更为集中。这就形成了一个职位多人竞聘,甚至上百人竞争的局面,就业形势不甚乐观。

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

1.自卑沮丧与紧张焦虑并存

当前毕业生多为80后,在家中是独生子女,事事随心,导致其不能接受拒绝和失败,一旦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他们会立即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并对用人单位的录用程序感到恐惧,产生焦虑心理。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有生理缺陷、成绩不佳、能力一般而又不善于包装自己的学生焦虑心理更为突出。同时,面对就业的问题,高职高专的毕业生除了自身学历和面对用人单位要求的压力,还要承受很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就业竞争所带来的无形的心理压力。一些高职高专的毕业生不能客观认识自己所具有的一技之长,于是产生了过度自卑沮丧症,尤其是工作或生活中一旦遇到困难就更难走出这种心理误区,从而怨天尤人。此外,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对自己就业前景以及职业规划没有清晰的思路和认识,没有方向,心理产生了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

2.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有一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因家境或其他原因,认为只要走出校门就应该及时就业挣钱,甚至想一步到位,拿高薪,居高位,这种就业观忽视了自身的客观发展。在大学期间应该多学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多接触一些好的思想,这些对以后的工作非常有用。因为,具体的操作技能是比较好学的,而一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同时,任何人的发展都应该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如越过这段经历,就会使自己的就业价值观扭曲,患上急功近利症,还有可能掉进一些就业陷阱。

3.职位定位不清,导致盲目性

这也是高职高专毕业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有些高职高专毕业生,自己在学校时没有担任学生干部,也不是奖学金获得者,但为了在面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造涂改成绩,弄一堆假证书。还有的同学过分注重外貌,下大力气包装自己,这都很不正常。有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面时,几乎对所有应聘领导说自己很满意,但心里却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这种缺乏诚信的行为会让自己在面试时大打折扣。

4.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一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欠缺独立意识,贪图享乐,只愿意去繁华的大都市,追求舒适的环境,眼高手低,目光短浅,不能专心一意地去把一项工作做好。我认识一位高职高专毕业生小高,他毕业后就做医疗器械的销售工作,没做多长时间,发现这个出业绩很难,而认为做保健品是轻而易举的,所以改做保健品。小高又做了一段时间保健品,他又听说同学小李做房地产一套房挣了好几万,于是又打算改行做房地产了。像这种朝三暮四的毕业生欠缺独立判断意识,无法长期坚持做好一项工作,心理也很脆弱,一遇到困难就自暴自弃。

5.社会认同度不足

高职高专毕业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或感知到的社会支持不理想,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体验到的社会支持普遍偏低。城市的学生会感觉到更多的客观社会支持,重点院校的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社会支持比高职高专的认知度高很多。因此,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影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良情绪情感体验。

三、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对策

1.提高高职毕业生本身的职业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技能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不仅承担传授知识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成才、如何独立完成工作,引导学生将外在的知识、理念和技能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和能力的重任,因此,教师要做到教育培养方法与学科专业相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教育培养学生的最大作用。其次,实现校内实训,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职业技能型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也是企业人才需求的重点。因此,运用理论一认识实习一顶岗实习,或“2+1”及“3+2”等的校内、校外结合的教学模式,缩短学生由学校到企业的距离。

2.增强自我评价能力,加强高校职业测评体系建设

高职高专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提早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高职高专毕业生首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专长和就来方面,对自己做出较客观的结论,切忌眼高手低。择业的基础就是正确的自我评价。同时,还要经常关注时事,看清自己的就业形势,及时做出合理调整,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另外,引入职业测评与职业评价体系,建立毕业生专业认证机制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高专要通过开展职业测评对毕业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进行预测、诊断和评估,然后引导其从收集到的职业信息和了解的职业特性出发,对职业的社会价值、社会声望及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等,做出具体分析与判断。在毕业生个人完成职业测评与职业评价后,学校还应不断引进培训课程和培训项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专业认证,为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求职信心做好铺垫。

3.转变就业观念

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养成良好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的择业与就业是非常重要的。当今社会,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择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过去毕业生毕业就能顺利工作的形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高职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识社会和评价自我,一定要对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有明确的目标,不高估自己,不低看自己,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求职定位。而且要珍惜就业机会,循着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战胜生理惰性和人性弱点,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

4.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得越早,就业准备程度就越好,在同等情况下,找到的工作就越好。从就业指导的时间安排而言,应该把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前伸至他们入学之初,并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

首先,在入学之初,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找准自己的位置,确立发展的坐标,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制定正确的学习计划,根据职业的要求加强培养高职学生道德修养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保证其学生生涯的圆满成功。实践证明,社会需要什么,这对毕业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高职教育的实质应是培养适合企业的技能型人才,让学生明确这一目的,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干部教育培养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一、理论依据及原则

在教学模式研究中,美国学者乔伊斯和威尔斯在其所著《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了教学模式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材料、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我们依据学习理论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中的个人发展类模式,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及个人潜能的发挥,强调帮助个体与环境建立创造性的联系,作为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遵照教育传播基本原理中的共同经验原理和信息来源原则进行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一是参照共同经验原理中知识表现形式(包括:

1、讲授的知识结构,

2、信息显示传播结构,

3、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在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中让三种表现形式相互协调,达到理想预期的教学目的。二是参照注重信息来源原则,即在实践教学中重视来源于权威专家的信息,因为知名的专家、教授讲的课、写的书、编制的软件容易被人们接受。依据该原理在实践模式设计中重点把握好教师角色的选择,构建开放教育以实践为主导的翻转教学模式。

二、以实践为主导的成人教育翻转教学法设计思路

翻转课堂教学法(FlippedClassroom)在国内外很受热捧。我们研究以“实”为学,让成人学生在实践中激发自我学习的“力”。这里的“实”主要是体现在实际、实用,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并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能力、技术的提高。在实践为主的翻转教学中以“完成课前作业———回顾书本知识———实景呈现参与———讨论分享理解———思考运用内化———总结提升拓展”为学习引导方式,通过参与者的“看、听、问、动”为学习手段,设定课前学习任务和集中主题学习。在翻转教学中教师作为活动的编辑、导演,以实践主导为途径,以现实社会为源泉,满足成人学员学习心理,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让他们尝试探寻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体会团队协作的力量,实现激活其自我求知的内在动力。

三、构建以实践为主导的成人教育翻转教学法

成人学习领域的奠基人美国学者诺尔斯认为,随着学习者步入成熟,他会把生活经验带入学习过程,以整合和补充青少年形成的理智能力。因此,制定以实践为主导的翻转教学法,完全符合电大开放教育培养目标和成人学习心理特征。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凯勒提出的ARCS动机设计模式,以“注意、关联、自信、满意”四个单词的含义,构建以实践为主的翻转教学法将课程教育活动整合,体现一个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教学过程。首先,在课程开发,围绕“学什么?为什么学?哪里学?”完成课程学习资源的准备和搭建。第二,按照先学后教的原则,布置课前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式,让学员从兴趣改变成注意了解相关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熟悉学习途径,培养个人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意识,为课堂集中学习内化储备能量;第三,按照少教多学原则,以“悟”代替“灌”的传统教师主导式,通过知识和自身的密切关联,主动完成学习、思考。第四,学习评价。依据专业和课程依托实践基地采用实地讲授、典型案例分析、启发式引导法,让学生在实地、实例中评价感知自身有能力完成此学习,体验评价中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最终达到创新升华的高度。整个教学中体现了实践引导为主,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转换,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一个教育循环过程。在此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能力都在学习循环中发展,呈现教学相长的态势。应用到当前开放教育教学中以实践为主的翻转课程教学法,拟定为“一引二导三促”教学循环步骤,实现有效学习。

1、“一引”,依据ARCS动机设计模式中的“A注意、R关联”结合教材知识,注重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的关联,有计划地完成课程学习资源的准备和搭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度。通过改变以往的教师、教室和教材的传统课程教学格局,依托信息化时代特征为学生做好学习前的平台搭建,即文本教材、视频等微课堂手机移动学习资源和电大网络平台课程学习资源。

2、“二导”,依据ARCS动机设计模式(C自信),进行两次导学。首先,一导课程学习任务,学习先行。选择难易适当的学习任务,制定课前学习任务单,明确课程知识重难点的预习,下载微课堂学习,完成相应的作业等任务。二导课程教学活动,完成课堂内化。我们可以结合“一导”获取的学情,调整课堂实践学习环节安排,通过主题交流、讨论,协作、测验、个性化的辅导,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形成新认知。在双导中强调实践学习为主导,基础理论和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师生在实践学习中互动,使理论与实践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实践基地之间配合完成以实践为主的翻转学习合作,在双导过程中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师更能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3、“三促”,依据ARCS动机设计模式(S满意),增进师生的满足感和自豪感。通过前期的“一引、二导”环节,实际促进了教师、学生、管理工作的提升。

(1)“一促学生”。学生从被动灌输、填鸭式学习,逐步促成学员向自主学习转变。

(2)“二促教师”。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编辑、导演,在围绕如何按照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原则设计、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关注思考成人学员的特点,更好地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灵活整合教学资料,让自己由课程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

(3)“三促管理”。以实践为主的翻转课程教学法对于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改变以往教学管理工作中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教学管理工作项目更细致,评价、督导教学效果的形式、手段要更灵活和多渠道。因此,教师和学生的能力都在学习循环中发展,呈现教学相长的态势。教学管理工作水平、能力也实现提升。

(二)以实践为主导的翻转教学法运用

在以实践为主导的翻转教学模式设计中坚持“少教多学”和“先学后教”原则。提倡在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基地、教师与学生多点的双向互动,完成理论与实践相互验证和知识提升,达到理论知识的巩固,乃至实现知识的迁移。第一阶段:教师依据专业和具体课程制定教学组织方案,明确课程知识内容需要在学校集中辅导中解答,制作微课视频,利用手机实现碎片化的学习。将集中学习和个体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串联,激活学员本身具有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准备学习,获取学习资讯,让学员在个人个性化学习的同时自然吸引组合成学习团体,完成合作学习。具体做法:第一步:抓好第一堂课。在新学期组织专业导学课,从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考核方式都给予学员讲述演示。让学生对于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从分析第一堂课的效果入手作为后期教学工作的参考,制定最贴近学员实际、最适合学员学习的教学设计。第二步:制定集中辅导和开通手机移动学习计划,定期通过短信平台提醒、组织学生参与学习,通过集中辅导加手机移动微课学习,为后续的实践学习奠定基础,让学员在实践教学中能自然学习,主动思考,相互沟通并进行经验的分享和信息的交换。第二阶段:在完成第一阶段“一引”后,为后续的“二导”教学活动实施提供依据和参考。根据不同的实践基地遵照教育传播原则中的共同经验原理和信息来源原理,选择适宜的实践基地和实践教学的教师来完成“导”,主要是邀请专家和行业能手,学生辅导员来担任实践教学的引导者,这更利于学员的信任和关注。选聘示范村村委干部学员作为学生辅导员,利用其村资源和村级工作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学习中指导和分享如何在村级工作中有所作为。实践证明学员们愿意参加学习,并主动与辅导老师和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交流请教,引导学习初见成效。第三阶段:在完成了“一引二导”后,通过选定热点、典型实例开展以组为单位的分组讨论,学生在集中交流中对于前期学习和实践中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加深理解,进一步总结和巩固。第四阶段:通过翻转教学循环完成课程学习,最终学生通过期末课程考核。作为辅导教师自始至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并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呈现着学生爱学、教师爱教,学习支持服务到位的良好局面。

四、以实践为主导的成人教育翻转教学法实施成效

(一)学习者角度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讲解视频,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记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消除了初学者因为担心学习枯燥,畏惧、排斥、应付的消极心理。遵照成人学员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特点,通过学校与实践空间的转换,师生的思想、行为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学生本身的个体需要或者可能的外部诱因,为学生的学习设定学习目标和创设新异的学习情境。在少教多学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形成了学习小组或团队,激发学习兴趣。翻转教学激活了学生进行快乐学习、主动思考的内在力量。

3、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学互助。开放教育学员多是从事基层管理、服务工作者。他们在学习中需要开阔眼界的同时,也渴望扩展广泛的交流空间。通过翻转教学,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伙伴,实现相互间的信息互通,经验分享的同时,满足了成人“立即运用知识”的心理。

4、采用实践为主导的翻转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学员能在“生疑———思疑———释疑、再生疑———再思疑———再释疑”的螺旋式提升中,实现了要学生有所知,更有所思的初衷。

(二)教师角度

实现了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创新,教师以“导学”为核心,要求教师在引导学习过程中主要不是向学生“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

1、教学观点发生改变。

(1)教向学转变,倡导先学后教;

(2)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3)转向能力培养,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强化实践能力提升的活动设计,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课程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在其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2、学习方法中突出引导学生学习观的改变。

(1)强化学生的学习责任;

(2)有效推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3)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丰富学习经历;

(4)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为主向条件学习转变。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