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专业特色;引导策略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其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要不断适应社会需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不断适应科技与经济发展,加快专业特色化建设,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优秀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一、机械设计投行及自动化专业内涵

机械设计投行及自动化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技术性,主要研究对象为程式工业机械设备以及机电产品,包括对这些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运行把控等整个流程,要求学习者能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各种知识并且能够有效运用,在学成后能够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设计制造、科研和运行管理等具体工作。

二、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

1、人才市场需求旺盛

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面临着各领域新型技术的冲击、渗透与融合,如来自于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材料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的支持与融合,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也出现了质的飞跃。当前越来越多的行业依赖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专业的人才缺口也越来越大,单一领域的人才需求往往就可能在十万以上,如通信行业、化工行业、建筑行业等。2015年,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要求以人才为本,打造制造业强国。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战略发展机遇,加快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重视对高端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培养。

2、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对于专业性要求极强,同时还要求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做好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的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通过动手尝试,将自己所学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创新思维、创新实践。高校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与操作能力。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都配备了专业的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平台,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械设计制造作业指导。当前,各高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正逐步转变传统的讲解式教学,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该专业的实践性,使教学更加与时俱进。

3、专业教学特色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特色教学更为突出,以避免大而全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当前社会需求多元化显著,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化系统的知识,虽然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却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不能为社会提供各种专而精的人才。因此,各高校在机械设计制造中不断加大对专业特色的体现,在教学中设立侧重点,并为学生提供更有专业特色的选择,通过专业的师资力量,围绕社会需求建立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标准,以充分的实践机会相融合,在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储备中做到去粗取精,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中获得一个稳定的地位。新时期下,还需要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充分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责任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需要在教学中突出专业特色,优化专业教育,减少非关键性基础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引导策略

1、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涉及的行业与专业技术也越来越广,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等新型技术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各高校,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及市场需求,加快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换,并加快创新与推广,作为专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色。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数控开发及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将现代设计制造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开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特色。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学科融合

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对于人才的机械O计制造能力、创新能力、技术开发、日常管理、技术维护以及市场营销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需求的高级技术性特征越来越显著,在专业教学中,需要不断对力学、计算机学科、网络技术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信息化学科以及自动化学科等有效融合,通过各技术学科之间的优劣互补,建设应用性更强、复合型更高的学科。

3、加快专业人才从专业型到应用型的转向

在教学中,加快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的能力,在技能运用的同时,培养开发与科研意识和能力。机械制造正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设计的数字化、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以及精密检测等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产教研协同发展与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专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要在课堂中强化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的传授与应用,在各种技术的融合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要加强学生机械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如,机械基本原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知识、测控和自动化等知识,并且能够对软件、外语、计算机以及人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确保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以充足的机械理论知识储备、先进的技术理念、熟练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技术工作中。

四、结语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旨在向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实用性的机械设计制造人才,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知识不断渗透到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中,该专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各行业领域的发展动力,既成为该专业需求的机遇,也对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随着越来越多学科的渗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正不断向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鹏. 浅析新时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J]. 科技展望, 2017, 27(2).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 自动化 专业教学 策略 改革

一、概述

国家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点产业之一。且随着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设计制造产业亦较从前有了不断的变革。传统的机械设计产业人工参与度高,自动化水平低下,已逐渐无法适应市场对于高生产效率、高出产品质的需求,因此,随着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业实现了其自动化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

革新后的机械设计制造产业对业内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者需接受过专业培训方能具备一定的相关行业素质。这一要求亦改变了机械制造领域市场的招聘需求。从近几年来各大国企、外企及民营企业的人员招聘模式分析可知,企业并不希望在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中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而是更倾向于聘用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已接受过适用于岗位工作的相关素质的应届毕业生。由此可见,传统理论式灌输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必须提出全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方能引导学生接受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及其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二、进行教学体系优化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多以传授理论知识为教学核心,忽视了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新的行业要求之下,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各专业院校所淘汰,转而将培养核心转移到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解决问题等的能力培养上来。通过教学理念的变革,学生逐渐在学习中掌握了如何进行所学知识的应用及变通,同时其参与社会交往的水平及对社会的适应程度、自主创业及创新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此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学校不再单纯将学生的应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其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评价。以学校的综合测评方式变革为例。在传统的测评体系中,学生的考试得分通常约占综合测评成绩的80%以上,德育、体育等所占份额较小。通过教学改革,学校降低了考试分数在综合测评中所占份额,将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企业实习等均计入测评得分之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到实习、实践中去的积极性,学生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为日后更快的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改革现有的教学体系

旧有的教学模式之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以在校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而如今,改革后的教学体系增设了能力培养、素质培养两个体系,并与知识体系一起构成学生的专业培养模式。在三个体系之中,以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主线,即成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同时适当压缩理论教学的授课课时,增设实践教学、素质培育等“第二课堂”,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例如许多高等院校机械设计专业在进行教学改革后,将原有64学时的理论教学课压缩为48学时,剩余课时用于学生的自主实践:教师为学生设立一个学习方向,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流程并参与到实践之中,最终以汇报的形式向师生呈现个人或团队的实践成果。在此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逐渐摆脱了对教师较强的依赖程度,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提升。

(三)增设课程层次

教学改革之前,我国大部分机械设计专业教学中不曾进行课程层次的区分,对于全部学生采用一套统一的教学方案,实践证明,这种课程安排缺乏针对性,仅适用于中间水平的学生,而对于能力较强或成绩后进的学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为此,“三套课程层次”的理念逐渐提出,共包括基础、拓展、复合三部分内容。基础部分即最起码的专业知识要求,是后期一切能力提升的先决条件;拓展则要求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相应的实践能力有所进步;复合层次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学科知识体系的结合。基础层次是对于全体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应达到的专业水平;而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学校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素质拓展能力,即不能仅满足于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应积极参与到各类实践、实习之中,从而使已掌握的知识体系及自身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复合层次则主要针对于专业素质较高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综合、升华的过程,例如学校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学科竞赛之中,如“挑战杯大学生自主创业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通过参与相关活动,学生的专业素质将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其团队协作水平、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三、改革教学模式

除教学体系的革新外,学校还应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的变革,其中包括密切与企业间合作、增加学生实践项目,提升教学团队素质、实现“双师型”改革等。

(一)增进校、企双方间合作,实现企业岗位与专业实训间对接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理论知识教学工作的开展已基本到位,目前各院校应着重提高的即为其实践教学的发展,通过加强与相关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增设合作项目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逐步实现企业岗位与专业实训的全面对接,即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学生实践培训方法。

例如学校可与当地机械制造厂部分车间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与金工实习、控制系统实习等。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与生产一线技术人员接触的机会,因此向他们学习更多的实践本领,并将自己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师傅进行探讨,以理论完善实践,并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修正、补充。

(二)完善“双师型”教师及企业技师队伍

目前,各高等院校及职业学校在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普遍存在教师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现象,为实现其业务素质水平的整体提升,则可以通过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及聘请长期在企业生产一线的技师作为特聘教师来实现。

“双师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一方面能够有较强的课堂理论教学能力,同时不能脱产,需经常参与到机械自动化制造企业生产一线中去,从而更好地了解当前市场的各种新技术、新设计思路。也只有通过在实践中反复的应用,方能更好的掌握各类技术,同时形成更多的创新点,以便将其带入课堂之中,使所教授内容更加符合市场需要,保持课堂活力。而现场技师作为特聘教师则可以通过其多年的生产经验传授给学生更多、更实用的实践经验;同时,由于技师长期不脱离市场,因此对于当下的就业需求有着更加全面的认识,通过将这些认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向着更加顺应就业导向的方向学习、发展。

总之,机械制造产业及其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教育教学体系必须随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改革,方能保证专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能够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学生也因此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发展平台,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进而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邱友梁.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难点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173.

[2]曹源文,马丽英,陆兆峰,李玉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运行模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11-113.

[3]李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1,34:73-74.

[4]曹坚,钱苏翔,胡红生,温利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A].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7)[C].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2010:3.

[5]钟守炎,张晓东,戴静君,黄清世,孙良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石油教育,2001,05:89-90.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现状 趋势

一、引言

机械行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上游产业(如钢铁、煤炭、有色等)和下游产业(如住房、日用消费品等)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拉动能力。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没有强大的机械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工业获得持续高速的发展,中国已是一个制造大国:世界各国都在大量进口中国产品,并且中国的出口中,机电产品已占多数。在当前的经济寒 潮和危机中,机械工业虽受到较大影响,但总规模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出口已超过德国,达到世界第一位,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已超 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2010年《全球制造业白皮书》公布的《全球10大制造强国》排行榜中,中国名列第三。今年《世 界机械500强》中,美国以126家企业入选而居榜首,日本以124家居第二,我国入选企业77家居第三。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机械制造业从产品研发、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却不多。例如:海尔、海信、TCL等企业的品牌虽然已经“国产化”,但去商场买空调时,导购会告诉你压缩机来自日本,去买冰箱时,导购还是会告诉你压缩机也是来自日本。通过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机械制造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了将近30年。

今年世界机械500强前10名中,中国无一入 选;世界机械100强中,中国仅入选9名。应该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虽然是制造大国,但不能称为制造强国。例如钢铁,我 们大量出口低价钢材而进口高附加值的合金钢。机床也是出口廉价的中低档机床,而进口昂贵的数控和精密机床。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是美国、日本的 1/3~1/5。中国很多机械产品价虽廉,但质量也低。近期,由于人民币升值和国内劳动成本迅速升高,再加上经济寒潮和危机,严重影响了中低档产品的出 口,更迫使我们要尽快提高机械工业技术水平,变危机为机遇,向制造强国奋进。

近年来,我国工具工业虽有不小发展,但远 落后于机床业的发展。生产中使用的高效先进刀具,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含外国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刀具)。我们现在也出口不少刀具,但主要是廉价低档的标 准刀具。2004年我国生产刀具约25亿件,其中20亿件是廉价低档刀具(大部分出口),这以后几年出口的仍基本是中低档刀具。在美国市场上,中等规格的 麻花钻每支价格约10美元,而市场上中国生产的低档麻花钻价格仅1美元,被用作手工工具。我国现在有世界规模第一的汽车工业,但汽车工业从国外引进的高效 生产线,所用的刀具80%~90%至今仍是进口刀具(含国内的外资企业产品)。现在我国刀具生产供销情况是,高端先进刀具产品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而低档 刀具产品恶性膨胀(大部出口),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改变。

三、我国机械制造业趋势与前景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始终是机械制造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赢得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20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这个名词没有确定的定义,但目前公认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从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方式转变。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机械制造自动化;精密工程;传统加工方法的改进与非传统加工方法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开发和引进,今后外语、计算机应用将成为每个技术工人的必备素质,市场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希望这些人才有继续提高发展的能力(文化基础扎实),我国要成为制造大国,就必须有成千上万的有知识和技术的劳动者。本专业的学习特点要求我们要有有较强的理工科基础,不能偏科,所以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好专业技术,并用自己一流的技术、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回报祖国,成就人生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苏生荣 中国科技信息 2010.

[2]《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先进制造模式》 邓武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9.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机械设计制造 自动化 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当下,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与此同时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看重理论基础知识素养的同时,更加重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对于高校的独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越来越看重特色办学。

一、独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当下,一些高校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教学当中,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缺乏实践和创新。

在我国独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当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体制的长期影响,缺少工程训练,实践力度严重不足,使工程实践与相关教育严重脱节[1]。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很差,缺乏工程意识,无法将学习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此,这些学生毕业后开始工作时,由于创新和实践能力不足,很难立即胜任其工作,需要很长的适应周期。在机电一体化的知识已经被运用到了行业各方面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工程技术都需要机电知识合一,传统的教学体系和内容无法达到机和电的相关知识的结合。另外,由于缺少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很薄弱,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发挥教学应有的实效,无法达到“转型”发展的要求[2]。

(二)职业能力水平不达标。

当下我国机械设计制作及自动化在本专业教育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美中不足的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仅仅处于试验性阶段,以往的相关专业知识体系和传统的能力要求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制造业结构升级的需求。要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就应当让学生尽快接受相关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使其尽早进入到就业岗位当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多多实践。因此,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渗入学校的培养方案当中,是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独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独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工程的实际需要。作为一门传统性专业,机械工程的人才培养必须建立自己的特色,发挥自身优点,在目前竞争非常激烈的就业环境下,保证人才的就业率。对于改革的进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订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对机械专业的相关社会、行业、产业和职业岗位背景的调查,了解当前机械专业的具体市场需求情况。在掌握相关信息和资料后,可通过召开研讨会等方式,对当前机械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分析,从而立足于市场需求培养本专业人才的能力、知识和综合素养。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及时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进行相应调整。其次,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过时的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科之间所存在的界限,重新进行整合,结合本专业的具体情况,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3]。再次,要对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修改,对相关课程在专业的培养计划当中的作用作分析,结合专业对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制定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的教学大纲。最后,学校要引进新兴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教学方法的先进化和多元化。

(二)加强师资力量。

师资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学习的质量,要想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应当以培养本校师资为主,引进为辅助,多引进一些专业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了解市场当下需求的专职专任教师,不断完善壮大师资队伍,并提高整个师资的质量。一方面,要鼓励本校教师以身作则,到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相关合作;鼓励教师积极地参与到科研项目之中,为合作企业的技术创新和项目开发等给予技术,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当中引进高级工程师等来校进行指导,或作为专任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多聘请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及一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来学校讲学,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得到更专业化的训练。

(三)完善专业课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改革教学方法。

学校应当以教学研究作为基础,并将课程内容的改革作为核心部分,制定具体方针,分阶段地有计划地加快本专业的特色和精品课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同时要加强学校的基础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专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面向学生二十四小时进行开放,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更方便的环境;不断完善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内部的相关基础设施,在器材设备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创新思想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4]。在教学方法上,要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引用研究性、探究式等新的教学手段,并积极推进启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面临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人才的不断增多,独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须重视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的问题,从培养方案、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做出改革,只有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应社会要求,形成独特的办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才能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赖惠芬.独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与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0,11:119-121+146.

[2]彭三河,眭满仓,耿家源,刘怀海.独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建设探讨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35:92-94.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本科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实习基地;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1-0097-03

近几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各理工科院校的重视。实践教学[1,2]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代替的重要环节。由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因此构建科学、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各大高校不断扩招,近年来高校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管理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3]。笔者结合山东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经历,就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如下介绍。

1.1 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

目前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在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攻克技术难题的实用性人才,然而高校长期以来一般多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管理不完善。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可以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工程实践基本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高校一般还没有建立起本专业的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能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考核,严重地影响了高校本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

2)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目前高校实习经费不足是不争的事实。例如针对机械类本科生每学期生产实习的实习经费有些高校为每人200元,有些高校为每人700元,还有一些高校的实习经费在300~500元不等。仅实习经费这一项高校间就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使原本紧张的实习经费更加捉襟见肘[4]。

3)具备工程实践综合素质的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工程实践综合素质较好的指导教师。目前高校从事机械工程实践教学指导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不少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从而也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此外,学校在引入师资力量上一味追求高学历,单纯的高学历并不代表高实践能力。

1.2 校内外实习的资源不足

1)校内工程训练中心设备有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有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传动、控制工程、数控技术等,而与这些课程紧密相连的用于教学的实验室(例如机械原理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控制技术实验室、数控综合实验室等)中的仪器设备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习的实际要求。

2)校外实习基地资源不足。校外实习基地数量相对紧张,无法满足办学规模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重点考虑经济效益,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许多企业认为,接受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会给企业增添诸多麻烦。对于接受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单位来说也是尽量不让学生参与到生产与科研的环节中去,这也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实习的质量和实习的热情。

2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多样性

2.1 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必要性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规划中提出了未来10年“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要求。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校内外实习基地是学校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纽带。学生在脱离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实习的基础上,一切实践教学都无从谈起,因此增强对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势必能够增加学生的就业信心和就业竞争力,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及知名度。

2.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尝试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在各高校扩招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大背景下,传统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不足之处正在逐渐显现。例如:对于校外的合作企业来说,企业能够提供的实习条件有限,对于逐渐增多的实习的学生,企业不得不增加实习时间,分批次的接受学生实习。而生产企业为了减少学生实习对本企业生产的影响,必定会压缩学生的实习时间,减少学生的实习内容,最终造成学生实习质量的下降。

为解决关于教育部强调加强实践教学与目前实践教学资源少之间的矛盾,专门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本文认为构建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增加投入,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校内外实习基地作为传统的实践教学的基础,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是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的桥梁。学生通过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实习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生产实践,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及工作创新能力,又可以通过实习基地的实践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官认知。高校今后应该持续增加对校内外实习基地的投入,引进完备的实践教学设备仪器,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丰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内容。

2)整合资源,创立校办工厂。一直以来校办工厂都是高职学校办学的必备条件。高职类学校旨在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多年来高职类学校在校办工厂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校办工厂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科院校在加大校内外实习基地投入的同时,还可以借鉴高职类学校在校办工厂方面的经验,建立本科院校的校办工厂,接收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厂实习,高校可以集中学校在“高、精、尖”技术方面的优秀教师,让他们进厂指导学生,相当于身在工厂的“双师型”教师。

3)视觉实习,实践基地与视频教学相结合,建立实践教学视频库。学校在积极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同时,还可以开拓思维尝试实践基地建设的多样性,可以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视频数据库的方式,丰富学生的实习实践的学习方式。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内容,通过建立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视频数据库,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阶段性的实践视频。通过课堂上的视觉实习,可以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在达到相同效果的情况下,既减少了实习经费的支出,又减少了在工厂的时间。

3 实践教学体系的多样性实施

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特别是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建立科学、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做了以下一些努力。

1)学校继续对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完善。对于校内的实习基地,学校成立校内工程训练中心,不断完善与本专业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传动、控制工程、数控技术等紧密相关的仪器设备;对于校外的实习基地,学校在继续巩固与山东科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的同时,还不断的拓展可以给本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业,已经与山东诸城车辆厂、潍坊福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建立了学校与校办工厂的新型管理机制。校办工厂是学校内部机构,自然分担学校人才培养的任务;明确工厂不仅要在教学实习层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要为学生校外实习以及就业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注重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正规“初始化”训练;校办工厂学校学院教学管理系统,明确校办工厂在学校工作中的定位,避免产教分离;进一步完善校办工厂教学功能,统一生产、实习调度。校办工厂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统筹生产和实习管理。每年4、5月份,工厂在抓好生产的同时,安排机制系毕业班学生分四批进行生产组织、工艺流程的实习以及进行质量检测、钳工部件装配实习,进行划线、钻孔、刮、削、研磨、转体的静平衡及故障排除、使用百分表、平面表检验零件成品精度及整机装配等工作内容的实习。

3)建立实践教学视频数据库。山东科技大学利用两年的时间,组织机电学院的教师,通过网络搜集、亲自去工厂拍摄等手段,建立起了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庞大的视频教学数据库。针对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组织他们有目的的观看数据库实践视频,了解总体生产过程以及各个工部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在进入实习之前建立感性的认识,通过现场真实的体验,更能增加学生的理解。

4 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多样性的实施,山东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践效果已初见成效。

1)通过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完善,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校内实习的要求,丰富了学生实践的内容,较好的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大大提高。

2)实践表明,新的管理机制调动了校办工厂搞好学生实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挖掘了工厂潜力,初步形成了产教协调互动的机制,推进了产教的有机结合。校办工厂每年接收千名以上学生实习,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学校在更大的范围里推动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经验。

3)视频数据库与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来共同实现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建立感性的认识,通过现场真实的体验,更能增加学生的理解。实践视频教学数据库的应用,丰富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增加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实习实践的积极性。通过视频库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普遍提高,可以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毕业生能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4)山东科技大学通过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在学生的培养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第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2010年成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第二,大大提高了山东科技大学本专业教学的质量,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素养。第三,培养的学生得到了周边企业的广泛认可,就业率由2005年的91%提高到了2010年的99%,较大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李建楠,刘玉峰,李春晖.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中的困境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9):152-154.

[2]周忠于.测绘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测绘,2010,(4):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