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设计的要素

景观设计的要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设计的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设计的要素

景观设计的要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观光茶园;景观设计;景观要素

“啜苦咽甘,茶也”,作为茶叶的故乡,茶树栽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饮茶风尚自唐代盛行,更有“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说法,自古至今深受国人喜爱,茶的发展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今高速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城市的发展逐渐与传统的农耕文明相脱离,故而农业观光旅游日益兴起。

1观光茶园的简介

在农业观光旅游兴盛的潮流中,作为茶业新发展的观光茶园应运而生。观光茶园以传统的茶田为景观基础,满足茶叶种植的生产功能,并从形式与色彩上给人传播景观的美感,是一种强调景观视觉审美体验,在参与茶叶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展休闲、娱乐、教育、旅游以及文化传承的农业景观类型。这样新型的茶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对茶资源进行了多元化的利用与发展,有效的调整了传统茶产业结构,带动了经济生产的需求,促进了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光茶园有如下几点特性:

1.1生产体验性

茶叶生产是茶园的基本功能,观光茶园在传统的茶树种植与生产过程中强调可参与性,可以让人们体会茶叶种植、采摘、制作以及茶事活动,并从中获得农耕劳作的乐趣,拉近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1.2景观观赏性

茶园的选址通常在自然条件良好的地区,茶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工的规划与设计,使得茶园更有艺术观赏性,形成独特的茶园景观为农业观光旅游提供了发展条件。

1.3休闲娱乐性

观光茶园伴随农业旅游发展而来,在茶文化体验的同时具有休闲、度假、观光、游乐、购物等的综合旅游功能。可以让游客感受田园气息,从农田生活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满足游客在高度城市化的现代生活中回归自然的质朴愿望。

1.4文化教育性

观光茶园让人们享受茶园景观风光之余,还感受了茶文化的魅力,是人们对于精神文明追求的体现。通过观光茶园可以学习到跟茶相关的知识,了解茶艺、茶道等茶文化艺术,对茶的物质文化发展起到传播与弘扬的促进作用。1.5生态可持续性观光茶园在常规的茶叶种植以外,重视整体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生物的多样性使得观光茶园有着良好的生态平衡,并且农业观光旅游的形式有助于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从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上都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观光茶园的景观设计要素

观光茶园的景观营造是基于景观设计的要素来完成的。艺术的对茶园进行设计、规划与管理,借助科学的知识与文化的素养,运用生态可持续的理念对茶园的自然与人文要素合理的安排,最终设计出令人愉悦的观光茶园景观环境。

2.1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自然要素

2.1.1地形“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基础依托是地形要素。地形可以直接影响着观光茶园景观的美学特征、空间构成与空间感受。由于茶叶种植特性的需求,一般茶园多选择有地形起伏的山地、丘陵地形。“园地惟山林最佳,有高有低地,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地形变化丰富的山林地是自然天成的造园之选,有着自身独特的景观优势,因此只需对不理想的部分进行改造,结合茶园的具体情况设计观光景观。在地形起伏大的地方,借势造景,依附自然山体营造优美的观景区。相对平坦的地势则适合做功能性的景观节点,如茶文化广场,茶业科普园等。在对地形改造设计时尊重场地条件,以“师法自然”的态度结合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其他要素构成景观空间,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挖填方,合理的利用地形组织茶园排水,还可以考虑光照、风向、降水量等因素来创造茶园局地小气候。2.1.2植物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景观要素,常与地形结合构成景观空间,营造出景观的生机活力与美感,观光茶园景观在植物配置上应该多元化的选择。茶树从尺寸上来划分可分为灌木、小乔木与乔木三类,设计可以依据不同类型的高度来配置茶树品种,能够丰富景观层次并且不同根系长度的茶树对土壤资源也能有效利用。在不影响茶树生长的情况下,适当种植一定面积的防护林,可以保育水土,也有利于局地小气候的形成以避免寒冷天气茶树冻害的发生。从景观效果上讲,也可以达到一定“障景”的功能,防护林有效的划分空间,控制了人们的视线,将所需的美景尽收眼底。茶树间可以套种经济林木,如柑橘、板栗、桃树、李树、柿树、橡胶树等,在视觉上制造出景观高差变化,也能增加农耕体验乐趣。茶田边缘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最常见的是结合豆科植物种植,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壤肥力,另一类就是种植油菜花等观花农作物,提升观光茶园的景观效果。2.1.3水体“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水的融入会使茶园景色更加灵动活力,并且充满文人气质的山水画意情怀。茶园水景的设计可以增添景观的观赏性、体验性,还可以从实际功能上做到对局地小气候的温度调节,削减噪音、延伸空间感的作用。对于观光茶园水景的营造可以从水体的形态利用类型考虑。平静开阔的水面,如自然的湖泊、池塘,人工建造的水体面积则不宜过大,水体中可适当种植荷花、睡莲等观赏水生植物。在景观驳岸的处理上可以将自然驳岸与人工驳岸穿插设计,局部可以采用栈桥、亭榭的形式,注意水体倒影的特性,与茶田可产生呼应关系。对于流动的水体设计可以结合地形特征,在坡地的汇水处设计景观,以溪流、落水的形式将茶田多余的雨水有组织的排出,溪流两侧以自然边界为主,在高差大的地段可以用山石搭配植物设计景观叠水丰富景观空间。

2.2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人文要素

不同地域文化孕育着不同类型的景观,观光茶园的景观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还叠加了文化特性,在建设景观物质条件的同时还需满足游客在观光茶园游玩所需的精神文化需求。观光茶园景观的人文要素具体体现在建筑构筑物、景观道路与铺装、景观小品三个方面。2.2.1建筑构筑物观光茶园的建筑构筑物以服务性的公共建筑为主,如游客接待中心、茶业科普馆、茶文化博物馆等,通常作为观光茶园的核心功能区,因此设计时就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实用功能性,还需要结合茶文化设计建筑特色,体现与观光茶园主题的统一性。在水榭茶轩、林间茶室等观光茶园的小型构筑物设计时需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呼应关系,构筑物从形态与细部上可以利用茶文化元素来体现观光茶园的特色。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就地取材,使用竹、木、石材等乡土建筑材料,从实际上做到绿色生态设计。由于观光茶园具有的休闲娱乐性,为了满足游客的可游可居需求,观光茶园内可以考虑修建部分民居建筑,参考当地的建筑形式结合观光茶园特色,让游客可以更深入的感受茶园乡土风情。2.2.2园路、铺装园路是观光茶园交通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主干道、次干道与景观步道,当茶园坡度大于8%时考虑以台阶的形式处理。观光茶园的主干道设计主要起引导与集散的作用,需要连接观光茶园的各个主要功能片区,道路宽度设计在5-8m,考虑为车行道。次干道道路宽度设计为2.5-5m,主要为游客进一步游览茶园提供交通道路。第三层次的观光茶园游园步道道路宽度设计为1.2-2m,设计可以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道路设计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步道、台阶、汀步、桥廊虚实变换,营造“曲径通幽”的景观意境。园内的铺装建议多采用质朴的自然透水性材料,如砾石、草木等,在铺装题材上可以选用与传统茶文化有关的元素符号,以增加观光茶园的文化氛围。2.2.3景观小品观光茶园的景观小品是表现茶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观光茶园内的雕塑、文化景墙等景观小品来体现茶诗歌赋、茶事名人、历史故事等,使得观光茶园景观在精神层面上能与游客有所互动,增加景观文化性的同时也让传统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播。此外,在观光茶园的座椅、路灯、垃圾箱等基础小品设施样式设计时也应当融入茶元素,体现观光茶园的主题性。

3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3.1注重观光茶园景观的形式美

观光茶园景观以农业茶田为基础景观元素,将茶田生产特色与自然景观因素结合起来,以简单的几何形态塑造了极具形式的景观美感。根据茶树的种植生长特性,茶田多以带状为单元分布模式,依附地形走势规则排列,在形态上组成曲线式、规整式等,形成连续、重复、渐变的茶田节奏韵律美感。在茶田与其他林木的组合中,高低的对比又形成了起伏、交错的韵律,增添了景观的空间动感。在色彩上,大面积种植的茶树决定了景观绿色的基调,茶田边缘的暖黄色调油菜花、豆科作物等可以适当的调剂观光茶园的景观颜色。此外,对于植物颜色的丰富可以采取点状装饰的方法,可以种植一些具有季节色彩变化的观赏性树木,如樱花、杜鹃、枫树、银杏等,使得观光茶园的景观四季不同,各有所赏,达到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的观光茶园景观效果。

3.2思考观光茶园景观的文化性建设

观光茶园景观还应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性。茶文化的传播是观光茶园景观发展的精神层面升华,对于茶文化元素在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是一种有效设计手段。观光茶园景观的文化传播多以旅游展示的形式开展,如举行传统茶文化节、采茶节等。此外,还可以思考延展观光茶园的景观茶文化体现方式:一是提炼茶文化符号,从图像形式上应用于观光茶园的景观空间中;二是从传统茶文化本身入手,结合观光茶园的景观空间的功能设计,在茶事文化上进行继承与发展;三是将传统茶文化体现在观光茶园的体验活动中,从衣食住行的日常方面潜移默化的向人们进行传统茶文化的传播。

4结语

长久以来人们对田园生活都有着一种向往之情,面对现代城市发展土地紧缺的情况,观光茶园景观的发展可以给忙碌的都市人带来多样的景观体验,同时也让茶园实现了生产与景观功能的促进发展,是一种健康的观光农业景观发展模式,对乡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发展做了有利的探索。

作者:米满宁 徐瑞 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的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景观要素 可识别性景观 设计 应用

Abstract: the landscape elements of identification is the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ventional landscape design is different.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seeping into the terrain, plant, water system, and architectural elements, folk symbols, historic context landscape elements, can make the landscape form more reg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duplicated sex, base on the traditional life habits representation and the sublimation, let users a familiar heart belonging.

Keywords: landscape elements of identification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景观形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可识别性以及不可复制性等,这一类型的设计不仅仅是从景观表面设计元素上对地域性的保护和发展,更多的是对基地传统生活习性再现和升华。让使用者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心灵归属感。

一、地形

地形是景观设计的基础,是构成景观的骨架,景观设计中的其他景观要素都是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地形并相互联系。地形能够影响景观的美学特征、空间构成和感受、工程排水、小气候的改变以及其他景观元素的功能布局。

(一)景观基础骨架作用

地形是各种景观要素的载体,为其提供赖以存在的基面,如平地、丘陵、山地等地形。例如:中国传统园林是在山水地形上进行景观空间布置和建构建筑;意大利园林就是在丘陵的斜坡上,依山就势层层建造平台,在平台上构筑景观;法国园林是在平坦的底向上营造规模宏大、水平轴线深远的景观布局。

(二)营造景观空间

地形通过其自身的特性,具有分割和限定外部空间的作用。自然界中地形的平地、凸地、凹地等构成了不同的景观空间,在景观设计中通过对原有场地地形的改造可以达到不同的景观空间,如对原有基地的挖土填方可以形成凹地形和凸地形;对原有地形的架空可以改变景观平台等。可以得到不同的景观空间,丰富场地中景观类型增添乐趣。

(三)控制视线

起伏的地形不仅丰富了景观空间,也创造了不同的视线条件,形成不同特性的空间。地形高差起伏是景观中自然屏障,通过控制可视目标和可视程度,形成不同的景观视域、景观序列以及丰富景观层次。如英国田园景观,便运用了类似手法来遮蔽墙体和围墙。在自然风景园中被称作隐形的墙体,及时设置在谷底斜坡顶端之下和凹地处。这样在某一高地势处就不可能看到墙体或者围栏。这种方式的使用,最终使得田园风光成为一种连续和流动的景色。同时,为了更好的控制人们的视线停留在某一个特殊的焦点上,我们也可以通过定性条件封闭两侧的干扰视域,而只专注于前方的焦点。

(四)影响游览路线和控制速度

地形根据自身的特性,可以控制在景观中人行和车行的速度、方向和节奏。在平地和坡地中都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常规的比较清楚的客观现象。一般人步行坡度不超过 10%为宜,但是在某些山地景观中都很难达到这个条件,如果咬在坡度更大的地面上停留时,为了降低地形的陡峭带来的不便,道路应设斜向等高线,而不能做垂直等高线。在山地景观中设置路径最好在地形的山鞍上设置道路,相对较为平缓。

(五)改善小气候

地形通过光照、风向、降雨以及植被等,在景观中可以改善小气候。随着太阳照射度、常规风向、降雨强度等的不同变化,在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地形的坡长和坡高来控制以便于打造理想的景观条件。

(六)实用功能

适当的地形起伏有利于工程排水,便于景观工程建设后的顺利使用。景观设计中随着不同的地形变化,可以满足不同的植物生长,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提高。地形也方便人们开展各种户外活动,增添其深层次的景观享受。

(七)美学功能

地形的高低起伏,赋予景观勃勃生机。随着地形的高差比,形成山体、洼地、山涧等,都给景观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独特的个性色彩。地形既可以作为景观主体存在,也可以作为衬托景观焦点的背景,增加景深、丰富景观层次。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经过设计师的艺术设计,形成独特的具有震撼力的景观,如大地艺术便是如此。

二、景观设计中常用地形类型及其景观特性

(一)水体

水是园林的血脉,是景观设计中变化较多的要素之一。能够成多样的形状和态势,游刃于自然、规整和动、静之间,丰富其景观表现。东西方园林都崇尚岁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东方崇尚自然情趣,西方偏爱规整华丽,都格局其景观情趣所在。

1)景观功能

a、作为景观基底,统一作用

水体作为景观基底时,可以将景区内的分散景点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是的景观区域内的景点显得更加紧凑。如苏州的拙政园、杭州的西湖等,都是通过水体作为景区基底,形成良好的景观系统。

b、连接景观空间作用

水体可以连接不同的景观空间,避免景观分散。不同形状的水体,将不同的景观空间连接起来产生一个整体感强烈的景观空间。如扬州的瘦西湖,绵长的水体将两侧不同形式的景观节点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景观空间。

c、艺术审美作用

水体通过自身的形态、声音等特征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视觉焦点。人的亲水性,是的水体可以调节人的不安情绪,赋予愉快的心情。在景观设计中常表现为瀑布、喷泉、水帘、溪流等都成为景区内的景观焦点。如同地形一样,自身作为景点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其他景观元素的背景,衬托其他的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艺术表现。

d、实用功能

水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这是众所周知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不仅可以养殖水生动物、植物,还可以降低噪音、吸收灰尘、提供灌溉和消防等各种实用功能。水资源的有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景观设计中都要注意保护水资源杜绝浪费。现代的景观设计别是山地住区景观设计,利用其很好的地形优势,收集地表水和生活用水进行水体循环利用作为景观用水,既节约水资源又提升景观环境。

2)水体的景观形态和连带景观要素

a、自然水体,就是大自然中的水体或者园林中模仿自然水体的形态,一般不规则,曲折多变,在中国园林、英国田园风格的园林中使用较多。

b、规则水体,运用认为手段设计的几何形水体。如规整的池塘、水渠、喷泉、瀑布等,如西方园林中规则水池,和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喷泉、瀑布;

c、静态的水,如平静的湖泊、水池等,给人以宁静的美,在景观中倒影店的其他景观元素丰富景观空间;

d、动态的水,给人以动感、轻快、刺激等感官享受,如河流、跌水等;

e、水景连带景观元素:驳岸,具有防洪、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在景观中驳岸的处理会直接影响水体景观,一般有草坡、自然山石、堡坎等格式驳岸,既是配景自身景点。可以作为交通和浏览路径,将水景分隔成不同的景观空间,能使人更加亲近水景,如著名的杭州西湖的苏堤、白堤等。与水景向连带的景观元素还有很多如桥、护栏、汀步、水生植物等。水景正是有了这些连带景观元素的介入,才使得其更加丰富多彩,表现出不同的景观空间和景观层次。

景观各要素在可识别性景观设计的应用,是建立在常规景观设计良好的运用基础之上。可识别性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与常规景观设计相比较更加注重对基地个性的保护和延续,较好的运用基地特有的地形、植物、水系、建筑元素、民俗符号、历史文脉等景观元素,表现这个基地所特有的景观表达形式。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的要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湿地、公园、文化、规划设计

中山市东凤镇属于西江、北江冲积平原,主要由西江以及北江所带来的泥沙在古海湾中淤积而成。全镇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多为鱼塘和含沙泥层。镇区内主要河道为镇北部的鸡鸦水道。和穗湿地公园项目就位于鸡鸦水道河段的细沙岛上。如何在公园规划设计中融入当地历史文化,体现文化主题,突出文化表现形式,是该项目的重要探索点。

一、 项目背景与场地概况

东凤镇利用现状河网和过渡性的湿地打造公共空间,既有利于这些自然水道生态环境的养育、护育及修复,维护一个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又能在适度的范围内布置让人能够观赏、体验,甚至有科普科研意义的公共活动空间。

规划的和穗湿地公园位于东凤镇中东部细沙岛上,用地形态犹如浅滩上的戏水游鱼,整片规划用地属堤外滩涂地,周边主干路网完善,区域可达性强。和穗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中山市内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公园。

二、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文化表现形式

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文化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公园的主题性、公园的开发利用方向以及公园的美化三个方面体现。其中,公园的主题性是以某种游乐的形态为目标,围绕该种游乐方式营造文化氛围,公园内的所有色彩、造型和植栽都围绕着这个主题服务,形成易于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线索。公园的开发利用方向则是设计者对用地利用的把握态度,例如是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保留自然遗迹,还是运用部分或大量工程措施进行改造的决策态度。公园的美化则是通过对公园的园林设计、景观小品、建设风格等形式上的塑造,突出文化美感。

三、 湿地景观文化的表现类型

1、自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湿地景观文化

湿地景观设计不应单纯等同于一般的滨水景观设计。优秀的湿地景观设计,应是综合考虑其包含的生态系统的健康性。没有生物多样性参与的湿地是没有生命力的。在进行湿地景观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构筑具有完整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湿地生态系统,兼顾湿地生态良性循环和为城市市民服务的综合目的。

2、历史、人文的湿地景观文化

生于水边,长于江岸,以舟为家。岭南文化中的龙舟竞渡是从古代南越人的传统习俗沿袭下来。“水任器而方圆”,赛龙舟成了岭南人性格的最好诠释。随着歷史的发展,岭南龙舟文化将一些传说与民俗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了端午节的节日民俗活动。这项运动年月久远,传播并影响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南宋时广东已有大型的龙舟竞渡比赛。

东凤镇的“五人飞艇”项目,其实是由中国传统中的龙舟演变而来,是东凤镇人民对龙舟运动的精简与提炼。作为岭南水乡的生动显影,五人飞艇的龙舟习俗在东风镇绵延逾千年,成为融入当地民众生活的一项传统运动。2012年,五人飞艇更被列入中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法律意义上需保护的传承民俗。近年来连续举办的十届“五人飞艇”公开赛,吸引了镇内外70多支龙舟队参赛,每次比赛有近万人观看,成为当地一大盛事。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而我们所说的非物质的东西,民俗文化的东西,就依存在建筑等物质载体当中”,和穗湿地公园就承担着这样一个神圣的任务——以“五人飞艇赛”为文化主题,以民俗活动为文化载体,不仅营造贴近市民生活、被市民理解与熟识的公共性场所,更要为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提供保护。

和穗湿地公园将是一条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景观带,岭南文化在这条充满回忆的景观带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公园中的展示区将把普通民众的生活片段或是流传在百姓里的民俗典故一一展现,历史传唱。和穗湿地公园,将是承载东凤镇文化历史的画廊长卷,将是东凤镇里一道靓丽的风景走廊,是集人文、生态、科教于一体的城市景观。

3、科普、教育的湿地景观文化

在追求和穗公园湿地的审美价值和游憩价值同时,我们也应更加重视其生态价值和环境教育价值。湿地不等于通常意义所理解的滨水区或滨水景观。它是具有完整意义的生态系统,它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其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也应该是完整的。通过设计的引导,环境的教育,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湿地景观文化中最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

4、美学角度的湿地景观文化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美学文化,应体现大众的审美需求。湿地园林化的理念,就是以审美的角度进行设计,将设计者的思想、美学观和价值观用一系列的手法通过景观解构、建设风格等形式体现出来。

此次和穗公园湿地规划将坚持将生态功能的保护欲恢复放在首位,避免湿地景观的破碎化,尽量保留桑基鱼塘的道路形式,局部保留原有鱼塘,以自然为主,并进行细微的人工干预。整个公园将以开敞式为主,通过点、线、面的传统美学设计手法串联起各个功能区域。

四、 规划设计方案中的文化要素解析

和穗湿地公园中蕴含着六大文化要素。

1、自然生态水系

湿地公园地处新沙岛对岸,紧邻鸡鸦水道,周边水网交织、河道纵横。风景原始古朴,水乡风情浓郁,两岸植物丰富、风景秀丽。水,既是整个“湿地公园文化景观”的基本载体,也是景观的首要组成要素。作为鱼眼点睛之笔的人工湖,是基于现状鱼塘水系开拓出来的大面积开阔水域,紧随其后的桑基农田,体现了湿地公园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道家”文化。

东凤镇和穗湿地公园(文明林)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2、江河入口的带状空间

湿地公园位于鸡鸦水道的河口处,滩涂平缓悠长,适于延滩涂布置休闲步道,形成步步为景的观赏层次,呈现出一面为水、一面为林的文化空间特征。

3、水林相间的景观格局

公园力求保持原生态的自然格局,打造一个较为安静休闲的景观空间,形成水林相间、独特而丰富的景观格局,为人们营造出一个观景互动,交流,休憩的舒适场所。是湿地公园文化的整体架构。

4、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景观单元

人工湖、文明林、天后宫、莲花池形成了一个个姿态迥异的系列景观单元。 “文明林”,是中山市“森林围城”绿色行动的主打项目之一,通过种植主题,赋予树木人文色彩,体现追求和谐的生活文化思想内涵。天后宫,则寄托着人民对妈祖的崇敬与纪念。这些景观单元或借助自然风光,或依托人文古迹,体现出系列型的观赏主题和情感关联,成为湿地公园文化的支撑要素。

5、龙舟观演区(五人飞艇)

五人飞艇比赛是整个湿地公园文化中最具影响力和价值的核心要素,是“自然与人的联合作品”。 五人飞艇观赛场地设置有中央观赛龙舟主题广场,赛时可提供300个参观席位。广场的北侧预留龙舟文化展示区与龙舟博物馆,体现出东凤地方文化。

6、特色植物

利用本土丰富的植物资源,以简洁、大气的造景手法营造充满亚热风情特色景观。在湿地水域中种植荷花、荇菜、茭白、莼菜、芦苇等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以及开花植物鸢尾、千屈菜等,利用浅水处种植柳树、芦苇、水芋等,为水鸟提供栖身之地;陆上保留原有的柑橘、荔枝果林,增加人工蜂房等元素,造就一派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以具有体量感的整形灌木营造空间纵深感。高层植物以挺拔树种形成竖向线条;底层植物以带状分布形成清晰的层次,突出不同色彩高度的配合。

景观设计的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平面构成;景观设计;广场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053-01

一、广场景观释义

广场作为现代都市中必要的公共开放型活动空间为人们所熟知。尽管其大小、形态各有不同,但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场地形式较为开阔,通常会为人们提供公众集会和活动的场所。其景观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建筑物或构筑物、植物、水体以及雕塑小品等。

二、广场景观设计与平面构成

(一)平面构成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映射

广场景观的建设虽然规模不等、风格各异,但最终都是为了通过不同形式、功能的空间,实现多样型活动的目的。从平面构成学的角度,空间形态的多样性主要依据点、线、面、等视觉因素多向组合实现,在广场景观设计中亦是如此。设计者可以把广场景观环境中的小品、植物、路线、面域等归纳为构成元素的点、线、面,运用造型要素、美学法则,组织广场景观格局。

(二)广场景观设计的形态与平面构成的联系

形态是一种结构性要素,不同的元素的排列组合构成不同的形态。“形”指形象,是空间尺度概念;“态”指发生着什么,既人们的感知。人们对于周围事物的认识大多来自于对形态的把握,比如:说到苹果,人们第一反应“它是圆的,再者吃着很甜”,那么,“圆的”是人们对其客观形象的认知,“甜的”则是人们主观的感受。人们对广场景观形态的认识也会体现这种认知形式,如说到草坪,它应该是种植在一定场地面积之内,再者它是软的,人可以躺在上面进行休憩。所以广场景设计的内容会引起人对于某一具象形态的感受,设计者只有注意到这点,并对相应的形态进行符合大众心理的处理,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三、平面构成各要素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点的应用

平面构成中对于点的解释为:“没有长度和宽度,仅存在于线的两端、线的交叉处”等。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点即可以是的某个设施,如灯具、座椅、单棵的植物,又可以被理解为是某一处 “景点”。前者不难理解,而对于后者的把握则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比如植物组团通常会具有一定的面域性特征,但就广场整体而言,它又会变于一个点。

1.植物景观

植物的孤植,既是对点的独立运用。设计者可以将一棵植物视为一个点,运用点的重复以及特异的形式法则,可以进行不同形式树阵的设计;同时设计者又可以将丛植的植物当作是绿地上的“点”,通过较为紧凑的处理将其作为区域内的独景,再配以其它组团的“点”,或者是独立的“点“,进而形成整合的空间,去除孤立式“点”容易造成的空间单调感。如若要实现植物设计的韵律之美,设计者还可以用点的密集、发散的形式法则来进行设计。

2.小品景观

广场景观中的雕塑、小品等,通常也是以“点”的形式存在。对于此类型的设计,我们通常会更多的考虑人的主观感受层面。比如地域性广场雕塑中的地方民俗文化的体现;以及从其视觉特点上给人的特有造型感受,如造型主题或是观乐或是平静,或是运动或是沉思等等,这些独立的点或是组团的点,通常会带给人某种心理的影响,这也是对“点”设计的思考。

总的来说,对于植物“点”的设计不能单单考虑形式的组合,比如不同花卉植物的色彩同样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再者,如苏州狮子林中,对于山石布置形式的处理亦体现了点的构成法则,或是以多衬少,或是以少衬多。

(二)线的应用

平面构成中最常见线的样式有垂直线、水平线、斜线,还有折线和自由曲线。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线的体现形式也很丰富,其中一种线的形式既景观道路的设计;另一种线的形式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边界“,如铺装的边界线、不同区域的边界线等等。

不同类型的线,具有其形式语言也不尽相同。直线其形式特点简单明了,其情感暗示通常是稳定、严肃的。而曲线运动感稍强,感情体现往往会有活跃、灵动之感。

1.道路的设计

广场景观中,主园路的设计一般采用直线式表达,再配以对称式的布局,就可以加强设计的整体气势,从而给人一种整齐化一、庄严肃穆的心理感受;而休闲步道的设计,通常是曲线式的,曲线式的造型可以实现游客观赏视线的转换,从而达到“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而曲线的表达又符合人们散步、游玩时的舒缓心理;曲线的转折处又具有一定封闭的特征,容易形成较为独立的面域空间,所以,又是景观节点设置的绝佳之处。

2.边界的线

植物群体林冠线的变化、场地的边缘、铺装的界线都可以被视为“边界的线”。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不仅要考虑明确的分界,更要考虑不同程度的造景关系,近景要求景物整体的形态、色彩、质地要清晰;中景要求轮廓线的错落有致,各部分要素区明确;远景则要求轮廓线美观大方,而且要注意图与底的关系,比如以蓝天为背景即可以加强树林林冠线的清晰度,又会让景观整体构图显的大气自然。

(三)面的应用

面的形态可以分为几何形与自由形。几何的面通常是由直线围合而成,所以它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感。而自由的面由于其边缘的曲线化,通常会给人自由、活泼之感。

几何形的面会让广场景观的设计整齐化、统一化,一般城市广场环境设计中运用较多。比如城市广场景观环境中的各场地面型的设计,多采用几何面,从而让广场的整体设计显的规整,与城市的设计相协调。自由形的选择通常会考虑其形式语言的表达必要,在运用时一般是为了实现空间的某种特性,比如花坛的设计,为了加强其美观度,我们可以将挡土墙进行曲线式的处理,从而形成曲线的面域美感。

四、结语

平面构成对广场景观的平面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初学者更好的理解广场景观设计的平面规划。它不仅是平面造型的基础,更是进行深入设计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胡云斌.平面构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弓萍.构成艺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景观设计的要素范文第5篇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status quo, Commercial street and commercial landscape design elements are fully combined. The lacks are supplemented during the landscape designfrom the aspects of marketing concepts, business forms, perspective of consumer, psychology of human nature, humanity places,A few important factors in Landscape Design for Commercial Street are analyzed.

关键词:商业规划;景观设计;消费心理;街道美学

Key words:business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consumer psychology; street aesthetics

中图分类号:TU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137-01

1商业街的整体运营策划是确定商业街的商业形态的重要前提

商业街策划的灵魂是理念设计,理念设计的提出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商业街策划要考虑商业街的商圈特征、消费习惯、区域历史文化、建筑与商业文化。理念的设计则要在商业街历史基础上创新,兼顾历史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未来城市的发展。

近几年的商业项目开发过程中反映出一个问题,国内发展商在商业地产开发方面缺乏经验,操作思路、操作程序、招商渠道等也把握得不好。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认不清商业地产和住宅项目开发的区别。做住宅项目时,发展商可以自己分析市场,根据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做产品定位,决定户型的比例以及住宅产品的类型,然后通过销售处进行直接销售。但大型的综合商业则完全不同,它的销售对象不是直接的购物消费者,而是商家,特别是主力店。发展商首先要找到主力店,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这样才能满足后期的市场销售。

2抓住商业形态,从建筑到景观进一步实现生态链

2.1 关于尺度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著名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观的细部上,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2.2 空间的限定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同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

从人的行为模式来看,一般步行商业街的宽度宜在10~20米之间,超过20米宽的街道难有近人的尺度。

2.3 艺术性、文化特征的组景成为多元的特色商业街自然形成的传统商业街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不同时期的建造,风格迥异的铺面杂拼在一起,造成以极其的多元化而达到统一的繁华效果。新设计的商业街往往因人为的统一而流于单调乏味。为追求传统商业街的意境,设计师应有意识地放弃追求立面手法简单的统一,甚至应刻意创造多种风格的店铺共生的效果。

不同风格的建筑单元拼在一起使人联想起小镇风情。即便是同样设计的不同单元,也通过材质、颜色的变化,加强外观差异化。商业街的魅力就在于繁杂多样立面形态的共生。这也是商业街与大型百货商厦的区别。

台州路桥“十里长街”起源于南宋,鼎盛于明清,它依傍南官河,水街一体的江南传统布局,以青石板铺就。店面密集。还保留各种庙宇,有些庙宇相对而建,素有“庙对庙,桥上市,阴阳水”的传语。是路桥商贸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台州商埠中心历史发展的缩影,结合悠久历史与人文景观,造就一处供观光、购物、休闲的风情商业街。

2.4 注重内外景观的统一商业街建筑与其它建筑外观的重要不同是店家需要根据自身商业的性质特点,二次装修店铺外观。建筑的外观设计仅仅是一个基础平台。店家最起码需要安装招牌,有些连锁店还需要改为特定的颜色、样式。而招牌、广告、灯箱等室外饰物往往成为建筑外观中最惹眼的元素。失控的第二次外装可能会同原建筑设计立意冲突,甚至破坏建筑空间的效果。所以成熟的商铺外观设计应考虑改造外装的可能,预留店名、招牌、广告和其它饰物的位置。

为突出人情味,商业街表面构件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软性面材,例如蓬布遮阳、竹木材料外装、悬挂的旗帜和其它织物招牌等饰件。这一趋势使得建筑立面设计更趋近装修装饰设计、也要求设计师不能停留在建筑框架的设计深度上,必须以装修的精度来做商业街立面设计。换句话说,商业街的外观设计与室内的店面设计元素上要相互统一。

2.5 重视景观细节的设置商业街室外空间与气氛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但也取决于其它一些建筑元素的运用,比如室外餐饮座、凉亭等功能设施,花台、喷泉、雕塑等、灯具、指示牌、电话亭等器材、灯笼、古董、道具等装饰,铺地、面砖、栏杆等面材。这些元素是商业街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若想使这一界面更“友善”,景观小品和城市家具等元素要一体设计,从细节中展现品质。

总之,商业街区设计的成功既是一个城市设计的成功,也是一个商业营销策划的成功。国内商业街区建设速度很快,从城市设计与营销策划的角度入手,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处理好城市设计理念与营销理念共同作用下的商业街区设计,同时兼顾城市商业环境与开发经济效益、投资成本,使之共同作用,达到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设计师必须考虑人的尺度,从装修装饰与景观设计的深度来进一步要求商业街外观的设计成果。商业街的设计不应是简单满足规模、流量、流程等技术指标,也应重视它所给人的心理感受。达到一个舒适、活跃而有新意的视觉与空间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克莱尔・库帕・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的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