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化经济体制

现代化经济体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化经济体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化经济体制

现代化经济体制范文第1篇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特殊的政治与社会因素之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在这种经济结构性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表现得十分明显,即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其中,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状况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的经济。为便于明晰,现把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差异特列表如下: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地区差异[3]

地区 消费支出 农民收入

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1年 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1年 东部

中部

西部 1.8 1.9 2.1 1.9 1.9

1.3 1.4 1.4 1.2 1.2

1.0 1.0 1.0 1.0 1.0 1.8 2.0 2.4 2.1 2.2

1.3 1.4 1.5 1.3 1.3

1.0 1.0 1.0 1.0 1.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1,2002年有关资料整理而成

从上表可以清晰看出,自1985年至2001年间,中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拉大之势。另据资料记载,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2001年占人口62%的农民消费只占我国全年社会零售额的37%,占人口38%的城镇居民消费占全年社会零售额的63%。城市弱势群体收入增长几近停滞,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全国平均20%高收入户的平均收入约为20%的低收入户的7~8倍”。[4]这则资料也清晰表明,城乡经济以及城市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足以表明,尽管我的经济已取得十分明显的成就,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问题。诸如居民收入差距增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的经济还欠发达,经营模式还多停留在传统的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民众之间发生经济纠纷的情况十分少见,法律在当下社会中的作用也不具备明显的重要作用。鉴于法律意识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政治文明建设水平的制约。农村经济水平的低下,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滞后状况必然影响到我国国民整体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

正如有学者所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乡村社会,即所谓的‘送法下乡’。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现实的情况并未达到发起这场运动的人们所设想的理想状态,相反倒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在很多情况下,原有的社会控制手段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往往规避法律或者干脆按照习俗行事。”[5]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何在?以笔者浅见,尽管其中有传统习俗的影响使然,但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以及自给自足的社会现实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因。孟德斯鸠曾说:“法律和各民族谋生的方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从事商业与航海的民族比一个只满足于耕种土地的民族所需要的法典范围广泛得多。从事农业的民族比以畜牧业为生的民族所需要的法典内容要多得多。从事畜牧的民族比狩猎为生的民族所要的法典的内容就更多了。”[6]按照孟德斯鸠的观点,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居民依然采取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下,民众相互之间产生的经济纠纷较少,因此对法律的需求也相应降低,这无形大大降低了民众对法律重要性的认知,他们的法律意识也因此不发达。

现代化经济体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税收征管;征管问题;国家治理

一、前言

税收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税收是与国家有着本质联系的分配范畴,它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有了国家就有了税收产生的客观基础,国家形态与私有制的结合就孕育出了税收。税收产生之后就必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选择,在哪征收,什么时间征收,谁来具体征收,多久征收一次,以什么形式征收等,这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探索。于是,也就出现了税收的征收管理的不同形式。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是我国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目标。在实际生活中,我国税收征收面临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税制改革,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新时期的我国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一是税务机关服务意识不到位。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也是税务机关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从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以及西方社会契约论的观点,个人通过有组织的政治过程可以作为公共商品的买方,来选择自己所认可的公共决策的代表人,订立契约,这从中体现的是一种普遍的交换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赋予政府以“权力”,政府不能只重管理而轻服务。

二是个别税务人员素质偏低,依法治税观念淡薄。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因素是组织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组织效率的高低。但就目前来看,个别税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整体素质偏低,与现代税收所要求的专业化水平还有一段差距,尤其是部分基础税务干部业务素质较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税收征管工作整体效用。

三是税收征管程序有待完善。税收征管作为一种涉及管理学的专门科学,应该包括管理学的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控制与创新等基本内容,实质上现有的征管模式这些基本内容都没有。在新时期下,现有的税收征管程序已显得陈旧,纳税评估的质量不高,对纳税申报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不到位,税收征管环节的配合不协调等问题突出。

四是缺乏统一完善的税法体系。在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中,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对税收的规定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短短的19个字。税收实体法体系不完备,在我国现行的17个税种中只有三部是以立法形式确立,其余都是以条例法规形式出现。立法层次低,税法体系不完备。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我国税收征管的改革对策

国家治理现代化反映在税收上即为税收治理现代化,所谓税收现代化,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指的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达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融合我国传统税收管理思想、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和未来税收发展趋势,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逐步实现税收制度结构和税收征集管理现代化的改革过程和目标状态。

一是加快税法体系建设工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一切的政府活动都应该有法律作橐谰荨0凑账笆辗ǘㄔ则,加强政策法规管理,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公正处理税收争议,完善现代税收法治体系。

二是整合税务机关。我国目前税收征管机构分设为国税、地税两个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和保障了中央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税收征管成本。特别是在目前营改增之后,地税征收任务减少,而国税系统任务加重,因此整合税务机关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进一步思考。

三是转变税收理念,提高税收服务质量。最初的税收管理是将税收视为一种强制性的义务,把纳税人与税务机关放在对立的位置。这就很容易让税务机关的权力意识膨胀,也更容易激起纳税人的反抗意识,无形中加大了纳税的难度。而新的税收征管理念则是将纳税人与税务机关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纳税机关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为纳税人提供服务的角色,以使纳税人更加顺利地完成纳税义务。

四是进一步提升征税人才的素质。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是治税人才的现代化。如果没有良好的税收征收队伍,税收治理现代化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针对当前我国治税人才面临的部分人员专业能力不合格,自身税收素质低等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治税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比如定期召开税务时政讲座,定期组织税务实务考试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对税收队伍采取激励机制,加强管理,促进税务人员素质的提高。

五是加大税收的力度,提高税收执法水平。明确税务机关的执法地位,执法手段和执法责任,严厉打击各种税收违法乱纪行为。坚持实逐步依法提高对个体税收的监控水平,严格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抗税行为。使违法犯罪者为其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付出更高昂的代价和成本,从而使其不致再犯,并对他人产生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现代化经济体制范文第3篇

经济价值。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对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思想和经济行为的直接作用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市场经济所包含的改革、自由、平等和竞争等现代性理念的支撑和推动下的发展进程。当前,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拓展,无疑需要对这些现代性理念进行深化和具体化,并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蕴含这些现代性理念的体制和机制,保证这些现代性理念在经济运行中自觉贯彻和施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其中能够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和个体确立主体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性观念,培育市场主体的独立自主性,从而可以激发起全社会投身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另一方面,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强化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改革意识、大局意识、效能意识等,提高政府驾驭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建立和巩固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从而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政治价值。政治价值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价值。长期以来,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与市场经济要求的自主、平等、自由等现代观念相适应,人们对民主、法治、参与、监督等政治权利的行使要求也日益增强,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提上日程。但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相较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以及其他历史原因所致,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意识还比较淡漠,政治参与能力比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开展公民政治意识教育,培养公民的民主政治观念,提高全社会的政治素质,尤其要高度重视培养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在此基础上,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更为重要的功能,就是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在社会和国家的权力结构、权力秩序、权力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做好思想引导、正常宣传、服务保障工作,最终保证国家权能部门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有依据和保障。

文化价值。文化现代化,从其包含要素上看,集中体现在政府和公民思想道德的现代化,尤其是核心价值的现代化;这些理念,还会延展到哲学、法律思想、政治思想、文艺思想、教育思想等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追求公正、实现自由”这些人类的基本价值观的推动。正是由于实践了这些基本价值,我们才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世界的尊重。在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全社会广泛倡导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培养政府和公民具备现代的思想道德素质,并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核心价值的构建。在社会的现代核心价值构建中,既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因素,如孝顺、忠诚、节俭、谦和等,又要坚守在我国社会建设进程中形成的时代精神,如改革、创新、责任、诚信、守法等;同时,还要大胆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唯有如此,我们的一切工作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现代化经济体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工商管理;作用

在市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更要明确工商管理在其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我们要居安思危,探寻出更好的工商管理措施,来净化市场经济环境,稳固市场经济体制。在对市场经济其调控作用的因素中,工商管理是一种现代化比较成熟的方式。自由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的一大特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其产品和销售是由价格所决定的。所以,工商管理作为影响价格和商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介绍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深远意义。

1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管理简述

何谓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商管理,其含义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其主要内容即是运用管理学的手段以及经济学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来对市场经济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发展来进行研究。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是不同的。管理现有的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工商管理者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开放的思想把市场经济的特性同国内目前的形式结合起来。以往在对于工商管理人员的培养中,往往过分注重对其专业知识的传授,这种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很好的对当前的市场经济进行管理。工商管理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主要体现出以下的几种职能:首先是工商管理可以规范我国的经济发展,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进行完善,而工商管理就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它为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其次,工商管理起到了桥梁作用,积极沟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国家基础性建设。我国的工商管理属于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部分,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最后,工商管理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工商管理的职能发挥对象主要是企业,其发挥的主要职能也是体现在企业管理中。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各个企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工商管理则给这些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防止企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

2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管理现状

对于我国而言,工商管理的作用是很明确的,就是要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市场经济不受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所不同的地方。价格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的制造成本直接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同时消费的对象也由产品的价格所决定。在这样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每个企业间的竞争会变得异常激烈。所以不同的企业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增大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但在这个过程中,工商管理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工商管理负责监督商品的价格,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目前的工商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很多时候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对商品的价格起着决定性因素。还有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结构也需要被改进,目前工商管理的经济监督功能并不能充分的发挥。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管理的艰难之处。

3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的作用

3.1工商管理可以净化市场环境

我国之前是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其加以监督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商管理,它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监管每个行业每个领域的发展,对准备进入市场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企业是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监管指导作用的主要对象,所以在企业管理中主要体现了工商管理的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领域,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工商管理在其中一方面监督企业间的竞争行为,防止违反乱纪的行为发生;另一方面,保护每个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绿色的市场环境。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得我国经济遭受的伤害降到了最低,工商管理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2工商管理可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的经济体制在不断的变革,与之相对应的工商管理体制也需要相应的改变。我国的经济类型从主要由国家控制逐渐发展为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的形式,这使得我国经济类型得到多样化,也导致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变革。工商管理的作用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类型的改变逐步作出调整的,不断的推动我国经济分配制度和流通制度的改革。我国的经济主体仍然是社会主义,所以工商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还要发挥监管与净化作用。但有一点需要明白,无论如何改革目前的经济体制,我国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类型共同发展。但毕竟是市场经济,要尽量减少工商管理对其的干预,保证其自由经营,提高企业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性。

3.3工商管理可以引导经济发展方向

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经济制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我国,国家宏观调控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工商管理正是我国宏观调控常用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国家与市场进行双重调控,自从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对于经济的调控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虽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调节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宏观调控作为控制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不可能被抛弃的。因此,新时期下国家会加强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可以保证总的经济性质不变,以及保证经济的发展方向始终朝向正确的方向,工商管理正是我国用于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细看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以及政府逐渐放权给企业,造成我国很多企业都将发展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位,而没有考虑到人民的真正需要。国家作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势必要将偏离正确轨道的经济发展引导回来,发挥宏观调控应有的作用。我国通过工商管理的手段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力度,努力使经济发展走上正确的方向。而当经济危机来临时,国家更应当加强宏观调控,运用工商管理的措施,将拉动内需作为奴隶的方向,努力减少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各个企业的危害。虽然工商管理的作用很重要,但也要注意其仅限于起到监管作用。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只靠工商管理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监管部门也并不能对企业的经济实际发展起到控制作用。在引导企业进行发展时,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方法,不可盲目采取强制的方式进行管控,而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鼓励企业设计出适合自身的发展计划,使其将国家与需要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

4结语

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管理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职能部门。社会逐渐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工商管理部门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变革。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工商管理,需要其提供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也为每个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工商管理部门需要不断作出调整,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主义经济,为我国的经济保驾护航,助其早日腾飞。

参考文献

[1]白兴儒.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管理发挥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7(01).

现代化经济体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调整方向;功能定位;国有经济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国有经济能不能和谐稳定发展比较关键。但是国有经济能否实现其真正目标,主要取决自身的社会功能。但是从国有经济现实需求来看,目前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存在偏差,和市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矛盾。因此,探讨国有经济功能定位以及调整方向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有经济功能定位探析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下,必须要对国有经济功能进行整体定位,合理调整国资布局、管理体制以及经营模式等,进而发挥国有经济最大作用。

1.明确思路,对现行的国有经济模式、目标以及布局进行调整

要确定其功能定位,首先要明确思路,只有正确的思路指引下才能够增强国用经济作用。

(1)明确经营目标,确保利益最优;事实上政府是整体利益代表与国有经济所有人,因此必须先调整自身行为,站在有机增殖立场调整国有经济发展与布局。为了实现保值增殖的目标,对土地要实现开发强度或者货币最优化思路,着眼整体利益有机增值。

(2)对国资经营模式进行调整,确保国资的整体发展;按照常理政府确实不应该干涉企业经营,但是作为出资者必须要不断加强国企总体发展方向。目前许多国有资产的经营机构都属于行业与系统组建,整体实力不强,其资产固化现象比较普遍,阻碍着国有资产跨部门、系统流动与重组。因此必须要借鉴现代化管理经营模式,推动国有资产的证化及资本化,减弱这些机构行政特征,提升国有资产的经营能力,实现价值最大化,确保各种经营机构重组。

(3)对国资布局进行优化,体现国有资产活力与带动力。如今全国各地国资产业部门众多,而且分布在各个行业之间,但是相比之下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方面,国资相对比较少一些,大多数国企都是新增、相近的投资领域。因此就需要优化国资布局,降低国企在一般性竞争中的战线,朝着公益性、基础性以及现代服务、新型战略性的产业转型。

2.加强管理体制调整,逐渐实现统一管理

对于国有经济而言,必须要以利益最优化作为其价值取向,因此就要在目前管理机制上进行调整,从分散管理过度到集中统一管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必须要追求目标最优,实现经济效率与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国有经济如果要实现保值增值、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放弃分散管理、让权让利来促进企业的经济性,通过现代化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竞争。但是站在整体利益角度来看,国有经济目标最优不能够和国企利益最优形成同向合理,单纯依靠企业做大做强,是根本不能够实现国有经济的根本目标。所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统一管理上的整合,是国有经济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国有经济功能调整方向

虽然对国有经济进行了功能定位,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变化是复杂的,这就需要根据市场变化现状对国有经济功能进行调整。

1.从理论角度再认识国有经济定位;事实上固有经济应该属于政府职能之延伸,要对市场的失灵进行弥补,在以后发展中要进一步国有经济承担的社会职能及政治职能,让其回归到本位上。同时国有经济要首当其冲延伸到其他民营企业不愿涉入的行业领域,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安全和民族稳定的行业。对于那些不需要国有经济来控制行业,要多给民营经济留够空间。

2.多角度再分析国有企业功能;事实上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国有企业主要功能上存在“二重企业论”与“特殊企业论”这两种观点。这就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属于特殊企业,具备了社会效益最优化,为社会稳定及经济稳定做贡献,还要实现利润最大化,进入市场竞争,对国有资产进行保值增值。

3.通过实践再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虽然上面两种观点的立论基础存在差异,但是也是国有企业在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反思。从国有企业的职能现状来看,目前存在任务不明、职能不清现象,也没有真正明确国有及私营企业间的界限,导致国有企业目标与职能更为模糊,有一些企业还走入极端,将利润作为了国企主要目标,将利润作为了衡量国企经营好坏主要的指标,而轻视了国企职能与社会效益,各种因素影响到国企功能定位,因此必须要在实践中总结问题,进一步完善国企的治理结构以及管理薪酬体制,不同类型、功能的国企要实行分类管理与考核。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明确了国有经济功能定位,才能够健全与完善现代化市场体系。这就需要减弱国企控制功能,削弱法律和政策对国企在获取生产要素、市场准入等各个方面的优势,让国企真正回归到市场之中。同时还要强化国企的社会职能,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则,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功能定位,确定国有经济功能定位的调整方向,这样才能够健全现代化市场体系,才能够真正实现市场经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海航: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三十年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1).

[2]李荣融:国有企业改革在新的起点上稳步推进[J].求是, 2007 (16).

[3]雷星晖:刘万才.从功能变迁看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J].经济体制改革, 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