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景旅游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设计;空间布局;创新设计
一项目现状与资源
1、藏王墓
目前有史可考的规模最大的古陵墓群。整个陵墓群面积约305万平方米,据史料记载有墓葬二十二座,现仅存十六座,能确定墓主的有九座,靠近河边有一座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之墓。墓上有松赞干布祠庙,内供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2、日乌德钦寺及其遗址
该片区包含日乌德钦寺及其遗址、琼结宗遗址、金城公主墓、烽火台遗址、运水隧道等。
日乌德钦寺雄踞青瓦达孜山腰,其遗址遗迹的断壁残垣具独特的历史风情和观赏价值,更因其具有青瓦达孜宫遗址的可能性,文化保护力度有待升级。
3、琼洁雪古村落
琼结雪古村落是吐蕃古都的历史碎片与现实载体、一个未开发的宁静村落。古都格局犹存且独具美感,古都后裔的生活也是生动风景。
4、地形地貌
规划区内主要由平原和坡地组成。藏王墓群和琼结雪古村落均位于琼结河谷的平原地带。青瓦达孜山西南半坡,东边坡度较陡,西边坡度较缓,山坡上平缓地块较少。
5、植被
受到高原气候等多方面的自然因素影响,规划区内平原地带缺乏高大的林木植被,而坡地部分则多为的黄土,整体植被覆盖率较低。藏王陵墓周边的农田,种植有青稞、小麦等农作物;沿河地块的植被主要是杨、柳等林木。
二、定位与战略
1、定位
以尊重历史为原则,以历史记忆复原为主导,保护历史遗迹遗址,修复琼结琼洁雪古村落街巷格局与建筑肌理,再现历史原貌,活化历史文化,增进历史的现实感,重建世界对吐蕃古都的历史记忆,让吐蕃古都活起来。在景观营造方面,处处传播和弘扬的是吐蕃建筑、园林、广场、道路等景观营造手法;在规划分区方面,体现吐蕃古典文化聚落式居住区、商业区、休闲区、观光区等的自然分隔与融合;在文化基底方面,彰显吐蕃文化的博大精深,策划吐蕃古都的历史文化追忆产品、吐蕃古都的居住文化产品、美食文化产品、商业手工业文明产品、衣俗婚俗丧俗节俗和艺术,以顶尖设计、精品包装、个性化打造、高端品质满足现代人追古怀旧的情结。
2、景村一体战略
将藏王墓、青瓦达孜山日乌德钦寺及其遗址、琼结雪古村落捆绑为一个吐蕃古都。
3、保留与发展战略
保留原始的人和物,不采取整体搬迁措施,留住部分居民从而使古都文化脉络得以传承,以免导致文化空间破坏,缺少古都应有的生活气息;吸引原住地及周边的居民进入旅游区休闲、购物、就餐,形成本地人与游客共享的商圈,提升旅游区内商铺经营财气,优先安排原住地及周边居民就业,通过建设幸福古都改善其居住品质、美化生活环境、带动致富,提升其幸福感,使其更好的融入和支持旅游事业,打造一种全新的“居游共享”旅游区开发模式。
三、空间布局
1、有机整合、人性化布局原则
因地制宜地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通过调整点、线、面等结构要素的配置关系,使整个旅游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形成主题清晰、功能互补的功能分区和旅游线路,保障旅游者旅游活动的有序进行。
2、以自然手法分割与融合各功能区
分区规划要求体现和再现吐蕃古都的历史聚落,并融于大自然与现有人文史迹中。以自然手法分隔与融合吐蕃古都聚落式居住区、商业区、休闲区、观光区等,尽可能用河流、林卡勾勒边界,区隔休闲区的静与商业区的动;用古村落阡陌交织的古街老巷道路网络系统融合居住区、商业区的繁华便利;用以生态游步道串联观光片区,烘托沧桑历史与优美风光。
四、重点项目设计与创新
1、古村落的“保留”设计
1)创意思路
就如何提炼琼洁雪古村落个性上,它关系到整个吐蕃古都旅游区的个性气质,琼洁雪古村落,它的规模和格局,根据布达拉宫壁画记载,传承了吐蕃古都的轮廓形态,可以通过人工再现手法,重塑古都的历史意境。实地考察中,琼洁雪古村落的错落街巷、过街骑楼和阳台、院落盛开的花卉,令人印象深刻,有种误入欧洲鲜花小镇之感,因此我们将琼洁雪古村落作为吐蕃古都游憩区来打造,让琼洁雪古村落做为吐蕃古都的核心载体,打造成欧洲中古世纪的鲜花小镇一样具有美学气质和休闲气息的地方,吸引游客前来、驻足、寄情于古,这里通过古都意境重塑工程、鲜花工程、重点项目示范工程这三大工程来实现构想,前两个工程顾名思义,通过环境和景观修缮再现一个历史残垣与浪漫色彩交织的土蕃古都,保留原始的人和物,不采取整体搬迁措施,留住部分居民从而使古都文化脉络得以传承,留住文化空间,保住古都应有的生活气息。
2)规划范围
琼洁雪古村落,占地面积210000平方米。
2、的园林-独特的“林卡”
1)创意思路
林卡”是藏语的音译,泛指树茂草盛、风景优美的地方,吐蕃时代,贵族上层、官家、寺院、庄园大多拥有人工建造的林卡,王室林卡则更是藏王处理政务、举行典礼、消夏避暑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夏宫。该区域是吐蕃王朝宗源地,几代赞普分别在此建立宫殿,建设王室林卡有充分的理由与历史依据。
依托深厚的吐蕃王室文化与天然树林景观,建设一座典型的吐蕃王室园林,为规划区的林卡赋予吐蕃王室园林的色彩,成为吐蕃王室休闲生活的体验地。
2)规划范围
琼结河东南昌嘎村苹果园,规划面积44000平方米,该区块毗邻琼结河,水资源丰富,且有大面积的苹果林林,环境优良,昌嘎村还是琼结乡村旅游示范点,有生态观光园一座,种植草莓有机蔬菜。
3)林卡的设计
主要为赞蒙湖,林卡王宫建筑,特色帐篷及园林绿化组成。
3.1赞蒙湖
建设要点
a) 林卡内开凿出一个线性人工湖,丰富林卡景观,同时也是为休闲业态营造环境。
b) 该湖泊命名为“赞蒙湖”,与赞普林卡的名称对应。
c) 杜撰文成公主经常在湖边游憩故事,建文成公主与宫女湖边游憩的雕塑。
d) 采用修旧如旧方式建设一座古亭或摆放休闲茶座,作为游客休憩的场所。
e) 区内酒店、餐厅等可沿水系分布,增进住宿就餐环境的优美感。
3.2林卡王宫建筑与帐篷
建设吐蕃王宫主题酒店,并取名为“林卡王宫”,集餐饮、住宿、文化表演于一体。在本林卡区规划林卡王宫酒店,一则土蕃王宫的居住文化体验非常具有吸引力,但青瓦达孜山青瓦达孜宫遗址已不存在,且青瓦达孜山遗址片区以保护为主和地势高给排水难度问题,不适合开发建设住宿项目,二则规避了过多酒店住宿放置于古村落,占用居民居住用地。而利用林卡空地,让游客在树林环绕的优美环境中体验土蕃王族休闲生活,对游客居民开发商三者都是更好的选择。
3.3建设要点
a) 依托赞蒙湖水景,依水而建。
b) 固定建筑与移动帐篷相结合,灵活应对客流变化,同时丰富游客体验。
c) 酒店的固定建筑主体部分采用石木结构的藏式碉楼形建筑,融合吐蕃宫殿建筑特点。大量采用落地玻璃窗设计,尽可能的呈现林卡景观,增强室内外的通透感,增强采光。
帐篷是吐蕃时代藏族最常见的居住方式,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爱情故事为主题打造蜜月帐篷酒店,将豪华帐篷营造出野奢之感;帐篷均建在精心搭建的木质平台上,由杉木板路连成一体,或隐匿在河边绿荫中,或坐落在山坡树林间。白色羊毛毡帐篷配备特大号床和大号坐卧两用沙发床,洗浴设施齐全,恒温控制卧房,古香古色的梳妆台和茶几、华丽的吐蕃地毯、油灯、珍贵的瓷器和银饰以及无数盏蜡烛营造出完美氛围,和帐篷外粗犷丛林形成鲜明对比。
3.4帐篷是吐蕃时代藏族最常见的居住方式,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爱情故事为主题打造蜜月帐篷酒店,将豪华帐篷营造出野奢之感;帐篷均建在精心搭建的木质平台上,由杉木板路连成一体,或隐匿在河边绿荫中,或坐落在山坡树林间。白色羊毛毡帐篷配备特大号床和大号坐卧两用沙发床,洗浴设施齐全,恒温控制卧房,古香古色的梳妆台和茶几、华丽的吐蕃地毯、油灯、珍贵的瓷器和银饰以及无数盏蜡烛营造出完美氛围,和帐篷外粗犷丛林形成鲜明对比。
3.5绿化设计主要以现有的果木植被为基础,广泛种植杨树、藏青杨和汉柳,而人工湖周边则主要以种植柳树为主。
4)史迹的保护与设计
4.1规划思路:乌德钦寺遗址现仅存寺庙墙体轮廓,地上藏传佛教仍清晰可见;琼结宗遗址仅存地基;青瓦达孜宫的城墙和石砌碉堡现在该遗址区仍有残存。
深挖本区作为吐蕃王朝历代赞普宫殿青瓦达孜宫遗址所在地的历史价值,以“保护先行合理规划”理念对遗址进行保护,增进废墟历史传承,提升观光价值。
4.2主要内容:日乌德钦寺遗址修缮工程
对该片区以保护为主,旨在通过自然修缮手法,如日乌德钦寺遗址的墙体固化、边坡绿化、野生花卉种植、道路铺装做旧与改善等绿色保护措施,增进断壁残垣的观赏性。为保护和防止游客踩踏新开挖出的遗址地基,在不对遗址因施工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可在地下遗址遗迹上空覆盖玻璃保护屏障,游客仅通过玻璃屏观光地下部分。
① 墙壁固化
采用专业古建施工单位,用藏区特有原生态建材对日乌德钦寺遗址墙体进行加固。
② 路面原生态铺装
对遗址地面过多的碎石、乱石、晃动垒石进行清理,以大小规整的卵石加嵌草铺装出一条游步道,引导游客沿游步道参观遗址,其余地面则覆盖草皮,通过自然修缮法进行绿化,起到土壤加固作用。
③ 边坡绿化与野生花卉种植
选择适应本区海拔和气候条件的四季常青草种和低矮野生花卉对遗址周边大面积的边坡进行生态绿化,以鲜艳的植物色彩烘托遗址断壁残垣的历史沧桑感,提升吐蕃史迹的观光价值。
④ 烽火台修复
雄踞山上的青瓦达孜宫及其烽火台,因其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而使吐蕃王国在数次战争中胜利,烽火台是吐蕃王宫建筑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依照史料文字、图片记载以及青瓦达孜山遗存的城墙堡垒,原址恢复该烽火台一座及其相连城墙,并将该烽火台开发为休闲观景台,也是旅游区独特的风景。
⑤ 运水隧道修复
该隧道不仅是吐蕃时期往山上青瓦达孜宫送水的运水隧道,还是吐蕃王宫的军事防御设施,它作为吐蕃王宫山上与山下的唯一内部通道,具有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是吐蕃王宫建筑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恢复该运水隧道与山下泉水;在修复隧道的技术层面,应防止隧道爆破带来的坍塌问题、隧道内壁的加固问题等等;山下泉水可用打磨做旧卵石或石板自然围合,石板上可用藏文篆刻泉水可治愈眼病等美丽传说,水边树立吐蕃运水工具等景观小品。
5)特色集市与广场的设计
① 吐蕃古都的八角街
项目选址:五世达赖故居前干部居民楼所在地、县政府接待中心以南松赞干布路两岸沿街建筑。
建设要点:村落式购物街区,建筑肌理自然融于琼洁雪古村街巷,吐蕃时期商业手工业文明体验地。模拟琼洁雪古村落的建筑风格与街巷肌理来设计本购物街区,既有临街商铺,也有隐于闹市中的院落式商铺;购物街与古村的街巷相通。
② 羊皮卷广场
项目选址:位于琼洁雪古村落入口前北侧,松赞干布路以西,对角线地块为本规划入口服务区的游客中心和停车场。
建设要点:选择本土风干羊皮纸为景观素材,以丙烯或油画颜料在羊皮纸上绘画,画卷上加涂透明漆,保证画面不易剥落;主体景观考虑尺寸较大,可采用PU人造革替代;并在各羊皮画卷前后装裱透明亚克力,外框为木材做画框,以亚克力画框的形式规避日晒雨淋造成的损毁和修缮。
广场特色迎宾演出:琼结白面藏戏、吐蕃宫廷乐舞、古鼓舞、土风舞、拟兽舞、法器舞、“羌姆”神舞等。
五、结束语
民俗风景旅游区显著的地域差异、浓厚的历史氛围、鲜明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景观形态,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世界的瑰宝,对于现在的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吐蕃古都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规划和设计是探索民俗景观的一个鲜明的案例,民俗景观设计还需要设计行业者不断的完善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陪秀.试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民俗文化特征[J]. 艺术百家. 2006(05).
关键字:旅游规划景观规划设计时空形态格局
WithfocusonthecreationofChinesemoderntourismplanningdiscipline,thetrilismoftourismplanningisestablished.
Basedonthepracticeorientation,conceptformation,disciplinecon2structionandprofessionaleducation,etc.,thecharacterizing,posi2tioning,formingandorientingofChinesemoderntourismplanningaredemonstrated.
Keywords:tourismplanning;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pat2ternsoftimeandspaces
“旅游规划”近年正在中国骤然兴起,作为这一学科领域的核心,中国旅游管科和风景园林学科因此而发生着转变。其动因来自4个方面:国际旅游与景观规划学术,工程实践的示范,中国国务院学位办对于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取消,以及环境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这些变化一方面促使中国旅游规划领域正在经历着初期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中国现代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形成。为此,确有必要认清形势,理顺思路,把握“现代旅游规划”在中国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出现的前兆,明确该学科领域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采取相应的实施对策。
基于20年来风景景观规划设计和近年旅游规划的研究实践,笔者以为,旅游规划其狭义的概念就是包括旅游规划、旅游项目设置、客源市场在内的旅游策划,这是旅游界的强项、核心。其规划的形式特点是以文字、数字、图表为主的描述、、论证、设想;然而,过去的实践结果和未来的需求告诉我们,仅有这种旅游策划是不够的,尤其要把设想计划落实在有形的空间形体和有阶段的时间范围上,这就需要有更为具体的时空规划以及对应于单体项目的设计,需要以景观规划设计界的规划设计图纸为主;此外,除了客源,近年旅游规划中,大家都无法回避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优美旅游景观环境创造这两大;同时,除了产业的问题,游憩心理行为和旅游地时空形态格局正在成为旅游规划研究的重点。
因而,新一代的中国旅游规划,实践深度:要从宏观的策划这一元走向宏观策划、时空规划、单体设计的三元;实践:要从以客源市场为主的一元扩展为客源市场、生态环保、美景创造的三元;理论研究:要从产业经济为主的一元扩展为产业经济、游客心理行为、时空形态格局的三元。这三个层面的三元及其分别从一元向三元的扩展,就是作者所提出的旅游规划三元论的核心实质。
1、现代旅游规划的三元
如同传统的旅游规划,现代旅游规划其基本的追求仍然是为旅游者创造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文化与的新奇、生理心理上的满足。笔者认为,现代旅游规划自始至终都应以此为核心和最终目标。
以此为出发点,从中国旅游规划的实践需求看,笔者认为,其中均蕴含着三个层面不同的需求:
(1)旅游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旅游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关于人们行为活动以及与之相应的经营运作的规划需求;(2)景观时空层面,基于景观空间布局的规划,包括区域、总体、景区、景点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布局、设计,即关于景观时空布局的规划需求;(3)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人文与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生态环境大地景观的规划需求。这些构成了旅游规划需求的三元。与需求对应,现代旅游规划的内容同样包含三元:(1)以“旅游”为核心的群体行为心理规划和项目经营;(2)以“景观”规划为核心的优美的旅游景观环境形象创造;(3)以“生态”为核心的旅游环境生态保护。简而言之,旅游、景观、生态,这就是笔者所提出的现代旅游规划的三元素(刘滨谊,2001)。
笔者认为:对于中国,全面的旅游规划应包括“旅游”、“景观”、“生态”这三元的规划,并以这三元作为基本侧重。“旅游”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游客行为心理与项目经营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的规划,又称风景园林规划,其核心是对旅游项目、游客活动、设施建设这三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生态”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旅游区、旅游地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旅游开发建设而引起的进行识别、分析、保护规划。一个几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好、一个旅游地的项目策划也好、一个旅游地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好,虽然规模、层次、深度各不相同,但是,规划中都必须将这三方面作为基本内容予以考虑,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而已。纵览全球旅游规划的实例,任何一个具有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也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侧重不同而已。
笔者提出现代旅游规划三元论,首先,源于旅游与景观规划实践的切身体会和理论思考(刘滨谊,1999a),其次,源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系列理论研究(刘滨谊,1999b),再次,分析旅游规划本身,笔者发现旅游规划在层面、重点、阶段、支撑专业等方面都具有三元的特征:
①旅游规划的三个层面:区域—景区—景点;
②旅游规划的三个重点:资源(区域上)—布局(总体上)—选择(景点与项目策划);
③旅游规划的三个阶段:发展规划(阶段1)—总体规划(阶段2)—详细规划(阶段3);
④旅游规划的全过程:“策划”—“规划设计”—“管理”;
⑤支撑学科领域:旅游游憩学、景观园林(包括建筑、规划、园林)、环境艺术。
根据旅游规划三元论,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旅游规划倾向和流派中,我们可以辨别出三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流派:(1)以旅游策划为核心,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游憩流派;(2)以景观规划和环境艺术设计为核心,重在空间规划布局与景点设计的景观流派;(3)以旅游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利用为核心,重在自然生态的生态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旅游规划,提出旅游三元论的基本目的就是要解决旅游规划的定向问题,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旅游规划发展方向。
2、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新观念
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新观念,其形成与现代旅游管理和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观念的转变有关。与全世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潮流同步,向国际同类先进学科专业看齐,在今后5~10年期间,中国旅游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专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实践取向这四方面都需要形成结构性的体系,,作为这种体系的雏形———现代旅游规划的观念正在形成。
中国的旅游规划,尽管在过去20年中,依附于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风景园林规划等相邻学科专业的研究与实践,已得到一定的发展,然而,就现代与国际接轨的旅游规划意义而言,这一学科领域目前尚处于形成初期,姑且称之为“生成期”,正在经历着最为关键的结构确立、反馈调整、转变重组。学术方面,一是受到中国旅游界、风景园林界、建筑规划界的影响,二是受到国际旅游学科专业的推动;社会实践方面,一方面,迅速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为该学科专业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鱼目混珠、外行多于内行的状况,导致该专业实践成果缺乏原创、“克隆”国内外旅游景观实例成风,水平难以提高。对此,首先需要在学科专业上形成正确的观念,这是解决生成期该学科专业“定性”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这种观念的形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原管科关注重点的转移和范围的扩展:从后期管理运营转移到先期开发建设,从单一传统专业扩展为综合交叉的专业;二是指随之而来的学科核心的转变:从以项目策划为核心的旅游规划转移到以包括项目策划等多种元素构成的以旅游规划三元素为核心的综合旅游规划。对于旅游界,这种新观念已经具备客观条件基础,这就是近年迅速扩展的旅游规划市场需求及其工程实践。与过去20年的实践相比,旅游规划项目种类、规模和工作深度均已大大扩展。例如,在许多城市规划中,旅游发展规划已从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中分离出来而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规划;又如:近年兴起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滨水区规划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等,这些项目都在不同规模层面上与旅游规划相互交织。此外,随着国外高水平旅游规划实践的介入和国内旅游规划院所日趋国际化的旅游规划的操作方式,学科领域新观念的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实践操作已开始深入人心而势在必行。
这一新观念形成的主观条件是国内一批专家学者数十年坚持不懈的追求、倡导、宣传、开拓。诚然,时至今日,在专业内容侧重的理解上,仍然主张各异,称呼有别。对此,笔者呼吁,关键需要就以下3方面学科领域基本原则达成共识:①学科领域核心:广义的旅游—景观—生态;②学科领域根基:旅游学、景观规划、景观生态学;③与近邻专业的关系:该专业是与景观规划设计、环境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学科领域新观念的确立,这是解决中国旅游规划定性的关键。
3、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支撑专业
当今中国旅游规划学科正在迅速扩展。传统旅游规划界由旅游经营为导向的规划局面正在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旅游游憩学、景观园林(包括建筑、规划、园林)、环境艺术三大类专业共创旅游规划设计天下的“三国格局”。就发展趋势而论,这三大专业正在构成现代旅游规划设计交叉学科的支撑专业。对于旅游规划设计学科,其核心就是这三元的综合。一元是艺术,即以景观环境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一元是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植物的综合运用、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建筑、规划、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的。这就涉及到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以及由此引发的经营投资回报效益等问题,这样又引出一个大的分支,国际上叫游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在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派生。这就是三元中的又一元。从与这三元相对应的来看,全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约100所左右;设有园林专业的大专院校有50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多所。尽管迄今中国还没有“旅游规划”这一学科专业名称,这些院校专业背景也不尽相同、专业名称各异,或是一级学科、或是专业、或是某一专业中的方向,但都或多或少具备了培养从事旅游规划专业人才的能力。从与这三元素相对应的规划设计院所来看,国内已存在风景园林类、环境艺术类、旅游规划类三类规划设计院所,其工程实践的都与旅游规划有关。
从学科领域基本组成而论,现代旅游规划学科领域包含这三大方面。从专业操作过程看,环境艺术以“设计”为全过程,风景园林以先期“规划”、后期“设计”为全过程,游憩娱乐以项目选取、游人活动组织管理的先期“策划”和旅游景区运营的后期“管理”为全过程。“策划”—“规划设计”—“管理”这三个过程的结合构成了现代旅游规划的全过程。
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艺、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革命以后引入的,景观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支撑专业的增加、实践过程的完善、实践领域的扩展,这是当代任何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的必备条件。对于现代中国旅游规划学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这种学科交叉与专业综合无疑是有利的。但是,目前国内3个专业及其依托的主管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各自为主的局面已经造成了学科发展上的混乱。应当改目前这种群雄逐鹿的“三国格局”为现代旅游规划学科的“三位一体”。对此,对于这一学科专业的整合“定位”,基于数十年的积累和未来将要发挥的作用,中国旅游界和国家旅游局理应为主,担起重任。
4、旅游规划专业教育的结构
要使中国旅游规划学科领域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其专业教育需要有三个层次:①面向学科发展,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博士、硕士人才;②面向需要,为国家旅游管理和旅游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大学本科、硕士人才;③面向中国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旅游开发市场需求,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在这三个层次中,第三个层次已运转若干年,为中国旅游规划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第二层次也已开始运转,随着近5年专业教育的发展,第一层次正在走上正轨。专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完善,将为旅游规划学科领域未来的加速发展铺平道路。
三个层次教育中,大学本科专业教育当为基础。但是,目前这个基础还相当薄弱。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科)本科专业的取消,原来独立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士点降级为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点中的一个方向,在轰轰烈烈、日渐上升的旅游规划事业表象的背后,教授讲师们已感受到了由于这两方面所造成的学科专业危机:旅游规划专业人才奇缺,高层次人才培养断源,外行大量涌入,学科专业水平难以提高。对此,需要一个专业教育上的“革新”、“强化”:一方面,争取恢复原风景园林工科本科和硕士点专业目录,另一方面,强化“旅游规划设计”本科、硕士、博士这一专业方向的独立专业教育,采取多层次、多途径、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是专业知识结构的调整。当前中国社会的旅游规划业需求孕育着新型的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除了城市规划中的风景园林规划(工科)、环境艺术(文科)、旅游管理中的规划(理科)专业的兴起,一批近邻、边缘学科专业的实质性介入也大大扩展了旅游规划专业的知识范围:建筑学科、地理学科、机与信息学科等。旅游规划专业教育课程设置面临着扩展转变的需求。对于这种转变,笔者主张:一方面,要开设旅游管理的专业课程;同时,更要引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艺术的专业课程。这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结构调整。对于一名立志成为现代旅游规划师的学生而言,如果要把三大专业及其近邻边缘学科知识都浓缩于一身,在四五年内,他应当如何掌握如此广泛的知识呢?
笔者认为,可以把知识获取的渠道方式分解为三种:一是通过看书、听讲座、思考学到的,比如管理学、游憩行为等;二是必须动手实践才能得到的,比如景观规划设计;三是并非靠学校书本,而是通过社会实践、靠阅历、经历去逐步积累起来的。这三方面的比重不同,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大不一样。与一般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相比,旅游规划方向的学生培养所要求的这三个方面的比重需要一个大的调整,根据教学研究与实践,对于4年制(或5年制)旅游规划专业方向的教学,笔者认为三方面的比重控制在2∶6∶1为好。
总之,培养什么样的旅游规划人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些都直接关系着中国旅游规划学科专业的发展壮大,关系着学科专业的“定型”。
关键词: 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 三元论
一 前言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环境建设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曰是举足轻重。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市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明确景观规划设计的根 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方案的眼界标准,熟悉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景观杰作,是每一位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同行首要解 决的根本问题。 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数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到数hm2的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 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生态的再造,从传统文化的发掘 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文学艺术的灵感顿悟,总之,落实在各个具体项目中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时空跨度之大、项目 种类之多、呈现结果之丰富,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园林。诗情画意还要,叠山理水也不可少,但仅靠这些园林的传统已难以满足今天社会对于景观的需要。目标的大众性、项目内容与参 与人员的丰富性、规划设计实践的环保生,这三个特性代表了现代景观有别于传统园林的基本特性。
二 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
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笔者认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均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
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
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
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如同传统的风景 园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层次,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笔者将上述三个层面予以概括提炼,引出了现代景观规划 设计的三大方面: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笔者称之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或三元素)。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源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纵览全球景观规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 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侧重不同而己。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 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 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元素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这也就是中 国古典园林中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一体的综合作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包含着传统中国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强调景观环境形象首先需要的呈鲜明的视觉形象强调环境生态,首先要有足够的绿地和绿化强调群体大众的使用,首先要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恰 恰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侧重的差异所在,也正是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自始至终所面临的三大难题,考察时下中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只要能够首先把着眼点 放在解决这三万面的问题上来,就可以算是成功了一半。
当前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在形象问题上,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回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不少设计仍然被僵化地局限于西方传统园林的模仿、照搬。
环境绿化设计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景观规划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阴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景观环境建设中,各类缸砖、花岗岩、石料、 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占比例仍然过大,相比之下,绿地草皮、林木花卉、河池水体则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场地意识淡薄,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司题。由于人口众多、几千年来城市户外环境场地一直极度缺乏。习以为常之后,就连景观规划设计也丧失了“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来满 足游憩行为这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目标。对于居住,人们都知道建筑面积、人均居住面积等术语;可是,对于居住的景观环境,若要问一下,一个人起码应该有多少户外活 动场地才适合,就 连我们专业人员也很少去认真思考。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 这三方面,也许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三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
1、 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
2、 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3、 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三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转贴于
三 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
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是最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三元。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环境艺术、专家学者、部门领导、管 理人员,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对于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的理解、解释各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为此,人人都需要跳出学科、专业、职业、经历的局限,根据中国社会 的需求,以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检验作为立足点,来看待自身也在不断演进的景观规划设计。根据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笔者以为,对于中国,全面的景观规划设计应包?quot; 游憩行为“、”景现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 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二者进行 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quot;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 护的规划设计。一个几万km2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也好、一个风景旅游区的项目策划也好、一个景观场所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好,虽然规模、层次、深度各种相同,但是,规划设计中 都必须将这三方面作为基本内容予以考虑,所不同的只是三方面的比重、深度有所十同而已。
四 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的三元
多学科专业人员介入、层次明确的系统理性、规划与设计的专业素质,这是景观规划设计操作方法论上的三元。
景观规划设计的多学科专业性,要求操作中,首先要保证一定数量人员的同时介入。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一个稍上规模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通常需要来自不同领域总共数人乃全 数十人的介入,其中至少要有四五位专项负责人员参与,若要保证起码的质量,哪怕是再小的景观规划设计也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 其次,在众多学科专业同时介入中,必须树立规 划的层次级差观念,哪些方面是重要的?那些方面是次要的?哪些是潜在决定的因素?哪些是间接甚至是引起误导的表象?目的是抓纲带目、纲举目张。谁是纲,谁是目?必须达成共识,否 则纲目混淆,主次颠倒,反而给规划帮了倒忙。这就如同城市规划,社会经济、人口、文化、总体、道路、景观绿化、市政管线,在众多分工专项中,需要由“总体”作为龙头,也 如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水、暖、电、概预算中要由建筑作为统领对于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心理行为、游憩、资源、文化、历史、景观、园林、环艺、交通、设施、环保、生态 等等,在这些众多因素的专项规划中,也需要一个“龙头”,这个龙头必须是游憩行为一时空形态布局一环境生态保护三结合的“规划”。结合国情,基于实践,笔者坚持以景观与城 市规划师的规划专业素质作为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实践根基。这种规划的根基,除了时间空间布局与形态设计,其根本的素质在于:一方面要具备条分缕析、辨别纲目的严密的理性思维 与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具备灵活应变、始终创新、自由浪漫的感性思维与行动。这也正是“规划”与“设计”的本质所在,景观规划设计更不例外。
五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三元
明确观念、分清纲目、不断创新,要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做到这些,还必须借助于理论,借助于结合中国国情的景观观划设计理论。对于目前我国刚刚起步、众说纷纭、观点各 异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笔者提倡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侧重:
1、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固入门,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游憩规划设计和以环境为主导的景观资源筹划;
2、从景观规划设计的操作落实着手,研究各类景观活动项目空间与时间分布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规划设计;
3、从景观规划设计诸纲目因素的分析评价突破,分析判定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观念,把景观经济、社会、环境的三大效益评价与景观规划设计关联的各个要素挂钩量化,寻求发现满 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在规律。
六 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三元
当今中国景观观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专业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打破,代之而起的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旅游游憩三大专业分争景观规划设计天 下?quot;三国格局“。不足为奇,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其核心就是这三大方面的综合。一是艺术,即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带动的景观艺术,在这方面,环境艺术专业最为擅长;二是物质 环境的规划设计,即以环境绿化、水土整治为核心的园林绿化艺术与技术,这是园林专业的强项;此外,园林绿化也好,环境艺术也好,所营造的景观园林环境终究是为人类所使用 的。这就涉及到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什么样的环境为人们所喜爱,什么环境下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活动,等等,进一步通过组织人的活动、安排娱乐休闲时间,这样只引出一个大的分 支,国际上叫”游憩娱乐学“。在中国名义上没有这个专业,但实际上正在从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学科中产生。目前,在全国,设有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专院校约100所;栌性傲肿ㄒ档 拇笞ㄔ盒S?0所左右;设有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方向)类专业的大专院校约80所。由此就构成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这一学科。从学科发展演化来看,环艺、游憩娱乐都是近现代、工业革 命以后引入的,园林专业则较为传统。
具有竞争生存力的现代学科,往往需要若干个专业的共同支撑。面对未来学科之间的竞争,应当变群雄逐鹿的“三国格局”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三位一体”。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游憩系统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leisure function already more and more the importance of fully reflected, how to better planning of urban leisure function, 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experts, scholars and the urban management department wide atten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urban planning, and how to design a special city idea, is facing the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personnel to an urgent and challenging task.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Urban leisure system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户外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对城市公共健身游憩活动空间的需求不断上升。规划一个高效率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游憩系统,是游憩系统规划追求的目标。研究游憩系统的空间布局,必须针对公共空间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空间资源特征、从事活动的人群和公共活动特色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以建立“人群―活动―场所”特征突出而相互匹配的系统系统。
本文尝试从我国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现实处境出发,探讨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体系的建立,对如何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思考。这对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游憩空间,满足民众的游憩需求,推动城市规划研究城市游憩、“优化城市生活空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我国城市游憩及游憩系统规划的现状特征
1.1 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缘起
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城市病”使城市空间缺乏人,性化和场所精神,如何提高城市空间的环境品质和人文价值,体现城市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如何创造适应人们需要的户外生活空间,这些问题在风景园林学科中首先得到重视。风景园林学科把创造适应大众需要的游憩空间作为学科研究的首要问题,从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城市郊区游憩地三个层次进行规划研究和实践,因此关注人们生活空间布局的风景规划设计便成为游憩规划的起源。早期,专门化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在国外主要由风景建筑师承担,国内主要由风景园林师完成,其工作内容基本相同,都以风景规划设计为中心,通过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来满足人的情感、健康等的需要。传统风景园林的审美艺术理论与方法主要关注美好的物质形态,然而除了美好的物质形态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游憩活动的质量,传统的规划与实践是难以全面满足市民的游憩需求的。时至今日,现代游憩规划的设计范围已远远超过风景园林的传统范畴,也超越了旅游规划的一般意义,直接关系到闲暇资源的开发使用效率和城市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可以说,城市游憩系统规划虽最早纳入于风景园林规划,但其要解决的问题却不是单纯的思考如何进行游憩场所建设,而是要综合考虑更多方面的问题其规划更加综合化和复杂化。
1.2 当代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现实处境
游憩活动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之―,其大众性和日常性决定了城市游憩功能具有共属性城市应建立不同级别的游憩单元以形成完整的游憩系统,从而满足人的基本游憩需要。但游憩活动并不是单纯的公共活动,商业,性的游憩活动产生的经济效应都与产业活动相关聪城市游憩系统也需要通过经营和管哩才能发展起来。因此游憩活动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城市游憩规划应以政府为主导,以实现城市的基本功能为目标同时因―部分游憩活动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属性,而需鼓励相关产业开发,以实现城市的基本功能的多样化。综上所述,城市游憩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类型,是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相互制约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提供城市的休闲游憩功能。
从我国的现状看,―方面,在强调发展效益的主导观念下,政府没有花专门的精力关注城市游憩系统的质量,导致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缺位:另一方面,开发商与企业只关注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产业部分,很难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关注游憩系统的整合。城市游憩系统因未受到政府和市场这两大推动城市发展力量的关注而备受冷落,同时社会休闲游憩需求不断出现的多元化现象,对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公平合理、有效分配游憩资源的同时,如何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活质量成为城市游憩空间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作为指导城市游憩系统合理利用与发展的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正名册”迫在眉睫。
2 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性
首危游憩作为人是基本活动,在空间上的投影形成了游憩作为城市基本功能的事实。然而,城市的游憩功能在中国尚未得到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注在中国发展历史过程中,广泛意义上的休闲游憩一直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基本功能。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充足的时间和金钱的支持下,民众对游憩的需求迅速增长,游憩资源正日益成为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规划师和市民的关注,对游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成为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与城市环境的必要环节。因此,把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可以直接提升游憩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与“工作''、“居住”、“交通”城市规划传统三大功能同等重要的功能。
其次,目前属于风景园林规划领域的游憩规划只着重研究了自然生态、户外空间等物质层面。然而,游憩系统规划除了对休闲空间和休闲要素等物质性层面的规划设计外,还涉及到游憩行为研究、游憩活动计划和游憩管理。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追求生态的自然环境或者美的形体空间,而是要在引导、安排市民各种游憩活动的基础上,为市民提供方便、舒适、愉悦和安全的不同层次的游
憩场所系统。因此,把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规划机构及相关人员来完成城市游憩系统的规划设讹可以提升和强化其专业性。
最后,与城市游憩密切相关的城市旅游规划是在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下于20世纪80年代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985年第―个由政府主导的市域旅游战略规规划―北京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成为城市旅游规划的范本,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1999年国家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地方政府上报旅游项目资金的制度也刺激了城市旅游规划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区域层面的国土资源调查规划工作包括了旅游资源评价和利用规划,风景名胜区、森材公园、度假区的建设也促进了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和度假区旅游规划的发展。从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城市旅游规划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它强调城市及备类景区对外服务的功能,可以认为城市旅游规划是―个特定经济部门的发展规划,这便决定了城市旅游规划与具有公共属性的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不同。城市旅游规划是―种产业发展规划,具有经济属性,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来经营,关注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是市民闲暇生活规划,具有精神文明建设性质,关注市民的游憩需求与城市生活质量。虽然前者对城市规划休闲游憩空间的塑造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产业发展的经济属性导致缺少从市民的角度对城市游憩功能进行直接关注和系统规划。因此,把城市游憩系统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可以使城市游憩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区别开来,构成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目前与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密切相关的风景园林规划和城市旅游规划都无法在总体层面上整合城市游憩这一基本功能,城市游憩系统规划自身的目标和特性决定了相关规划是无法替代它的,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以专项规划形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为城市总体规划重要内容的必要性正在于此。
3 建立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体系
3.1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子规划
我国规划类型众多,相互关系复杂,其中,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简称“四规”)是目前我国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有效保护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的四种规划类型。为切实提升城市“游憩功能”的地位,以优化居民休闲生活结构、提高城市空间生活价值为目标的城市游憩系统规划,只有与法定规划相对接,才有其贯彻和实施的途径。在具体的衔接途径方面,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和子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风景园林规划存在并列而又有所交叉的关系,三者共同接受“四规”的指导和约束(图1)。
图1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与法定规划的衔接
图3城市游憩空间中的宏观体系
3.2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体系框架和规划内容
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是以人为中心,以户外生活空间为对象,科学开发利用城市闲暇资源,优化生活结构,提高城市空间的生活价值的规划。城市游憩系统包括由游憩活动体系、游憩空间体系和游憩管理体系三大体系。在“四规”的指导和约束下,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的基本框架包括两个层面:休闲空间和休闲要素等物质性层面的规划设计,以及游憩行为研究,游憩活动计划和游憩管理等非物质性层面的规划。
从规划内容看,城市游憩系统规划涉及游憩活动的全过程,其核心在于把游憩需求与游憩空间联系起来,游憩活动体系由室内游憩、社区游憩,城区游憩和地区游憩四个层次组成,形成了由近及远、从大众化到专门化、从多数人到少数人的游憩体系。城市游憩空间体系建立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游憩空间系统基础上,由城市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园与游乐区、森林公园、
高尔夫球场、购物中心和工业园区、历史性城镇等对环境品质有特定要求的空间组成(图2)。
圈2城市居民游憩活动体系
关键词:猛洞河;风景名胜区; 总体规划; 给水排水
Abstract: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general planning about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of Mengdong river landscape resort, especially about the two most important water systems Mengdong river and Niulu river, their general distribution and neighbor relationships, the water systems' protection and all complicated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questions, it is very useful for this landscape resort and the other ones' protection. This general planning project won the second medal 2007, by Hunan province construction government department.
Keywords:Mengdong river;Landscape resort;General Planning;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6-0107-03
1概述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猛洞河风景名胜区于1987年经湖南省政府湘政办发[1987]11号文件公布为湖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1月13日经国务院国函[2004]5号文件批准升格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该风景名胜区以猛洞河、牛路河两大河流为轴线,两河相交于格洞,因猛洞河漂流而成名,号称“天下第一漂”,由老司城、司河、猴儿跳、王村四大景区组成,景区人文景观古老神秘,民族特色浓郁,自然景观丰富多姿,资源类型齐、个性强、品位高,具有较高的文化、科研和观赏价值,形成一幅雄奇壮美的自然和历史人文画卷。
2005年,笔者作为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专家组成员,参与了猛洞河总体规划设计,具体负责猛洞河景区给水排水规划工作,包括景区猛洞河和牛路河两大河流的总体布局及周边相邻关系、水系保护及各种给水、排水处理的复杂问题。该课题在2005年9月通过了湖南省建设厅、湘西自治州建设局和永顺县委县政府组织的评审会,并开始实施。2008年,该规划项目被湖南省建设厅评为“2007年度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二等奖”。也就是在2008年,有“天下第一漂”之称的猛洞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十家限期整改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首。这一消息的确让我们当初的规划者震惊。本文希望对相关工作进行回顾思考,以引起对该规划成果的重视,利于今后猛洞河建设和保护管理工作,也对其他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2给水排水规划设计的前提
2.1 地理方位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中南部。永顺县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东邻张家界市境,西接龙山县、保靖县境,北枕桑植县境,南临古丈县境,东南同怀化市沅陵县境毗连。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35'-110°23',北纬介于28°42'-29°27'之间,是我国东部丘陵山地常绿阔叶林向西部高山高原针叶林转变的过渡带,为云贵高原、鄂西山地黄壤岩溶山原的东缘。
2.2 气象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天严寒、夏少酷暑,四季分明,经1971-2003年近三十多年的记录分析,年极端最高40.5℃(1981年8月8日),年极端最低-8.7℃(1981年1月30日),日最大降雨量344.1毫米(1995年5月31日),多年平均气温16℃左右;多年平均日照1301小时,年有雾日62天,能见度30米,多年平均降雪日15天,积雪日平均8天,年均无霜期286天,年平均风暴日26天,年平均风速2.4米/秒。
2.3 水文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主要有猛洞河、牛路河两大河流,两河相交于格洞。牛路河是风景区的主要河流,牛路河源于塔卧镇粟南溪以上的茅花界,流经塔卧、车坪、吊井、麻岔、老司城,在格洞入猛洞河。其上段名灵溪河、中段名司河、下段名牛路河,全长88.9km,流域面积895.3km2,河宽30-50m,沿河接纳了仓坪、三家田、颗砂、万福、大明、石堤、羊峰等乡溪流,多年平均流量22.264m3/秒。
猛洞河源于桑植上河溪、马鬃岭西麓和龙山的分水岭,全长158km,经县境112.1km,河宽30-80m,落差98m,多年平均流量28.73m3/秒。
2.4 服务设施与社会经济概况
随着猛洞河漂流旅游活动的日益提高,来永顺的游客迅猛增加。永顺县城、王村镇等地的宾馆,酒店发展迅速,其中主要在永顺县城与王村镇,宾馆、招待所40多家,床位1648张,旅游餐饮服务设施达28处。2004年游客人数达70.88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近两千万元,旅游形势十几年来有序增长。
当然,给水排水规划设计还考虑了地质、土壤、森林植被、野生动物及景区人口与民族分布等情况,也参考了各种相关规划资料,这里不一一列出。
3给水工程规划
3.1 风景区服务设施及城镇供水现状
永顺县城为设施完善的旅游风景区接待城,王村镇为旅游镇,老司城为旅游接待村。哈妮宫和牛路河为旅游点。旅游服务部8处,服务部8处分别为吊井、自生桥、射圃、祖师殿、落水坑码头、包公图码头、海螺电站码头、列夕码头。
永顺县城、王村镇给水排水依托镇基础设施,永顺县城、王村镇给水排水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其他服务点远离城镇,形成独立系统。永顺县城建有自水厂和排水管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王村镇原有水厂一座,供水规模为3000m3/d,正在筹建新水厂选址泽龙哈,供水规模20000m3/d,建设用地2.4hm2。王村水厂以曹家湾水库为供水水源,输水管长15.5km,管径DN500。牛路河大桥漂流终点站以地表水为供水水源,建有简易供水设施,用水量很小。上河、祖师殿、落水坑、海螺电站、小龙洞、八音洞目前居民人数少,接待设施少,当地居民均打井取水,没有集中供水设施。
3.2 用水量预测与水源
风景区远期最大日游人容量规模预测:近期(2010年)游人规模为174万人次(约43万人),中期(2015年)游人规模为280万人次(约70万人),远期(2020年)游人规模为450万人次(约112万人)风景区日最大容量约为1.95万人次,日最佳容量约为1.76万人次,年最大容量约为516万人次。
旅游床位数约为3700张,其中高档床位1110床(30%),中档床位1480床(40%),低档床位1110床(30%)
高峰期游客为22000人次/日,县城、王村接待设施为城市供水,仅预测用水量。老司城按居住人口、游客住宿规模和餐饮服务规模预测用水量。宾馆招待所用水定额按400升/床・日计,家庭旅馆生活用水定额按220升/床・日计,城镇居民综合用水定额按400升/人.日计,服务点当地居民用水量按200升/人.日计,餐饮用水量按20升/人.餐计。用水量预测如表1。
3.3 水环境质量
现状风景区内河流水体污染较小,主要污染源为游客游玩丢弃垃圾污染和当地服务船只的生活污染,在风景区内的少量水面积聚有白色垃圾。由于水体流动不息,且水面随枯丰水月份多有起伏,水体的自净能力强,风景区内水体整体质量较好。2004年监测永顺县城水质为GB3838-2002中的二类水质标准,风景区内水体质量明显高于这一标准,现状应接近或达到了一类水质标准。
3.4 供水规划
老司城:日游客数量为7800人次,接待设施300床位,餐饮人数7800人・次,停车场30车位,住宿用水定额按220-300升/人・床计,旅游服务餐饮按10升/人・餐计,总用水量为330m3/d。停车场为IV类,消防用水量10l升/秒,两小时消防用水量为72m3。老司城用水量相对较大,当地下水源有保证时,优先使用地下水源。也可以牛路河为水源,采用一体化净水设备处理地表水,提供生活用水。该服务点设置400m3水池。
哈妮宫:哈妮宫为漂流起点,主要用水点为服务人员及游客用水。服务人员按200升/人计,游客用水量按3升/人・次计,用水量为90m3/d,停车场为IV类,消防用水量10L/S,两小时消防用水量为72m3。服务点用水量较小,采用地下为供水水源。该服务点设置165m3水池,保证72m3消防用水。
牛路河大桥服务点:牛路河大桥服务点为漂流终点,主要用水为洗浴及快餐,日游客量为3400人,100%洗浴,用水定额为100升/人・次,快餐配餐按10升/人・餐计,用水量为390m3/d,停车场为IV类,两小时消防用水量为72m3。牛路河大桥服务点用水量较大,当地下水源有保证时,优先使用地下水源。也可以牛路河为水源,采用一体化净水设备处理地表水,提供生活用水。该服务点设置465m3水池。
海螺停车场为IV类,两小时消防用水量为72m3。有停车场的旅游接待点设置消防水池及两座消火栓,采用高压消防制。城镇停车场采用低压消防制,市政供水为消防水源,室外消火栓间距120m。
4排水工程规划
4.1 排水现状
旅游城县城及旅游镇王村目前尚未建设污水处理厂,建有合流制排水管道。
雨水、污水由排水渠道就近排入水体,县城污水未经处理排放。景区目前用水量小,污染甚微。
4.2 污水量预测与污水处理方案
污水量与用水量相关,污水排放系数按0.8-1.0考虑,污水量预测如表2:
县城及王村镇污水处理服从城镇总体规划。景区污水为生活污水,规划采用埋地式污水处理厂,采用厌氧好氧生物膜法处理达到排放标准,老司城、哈妮宫牛路河均执行一级排放标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前,污水应经化粪池处理,并提升到远离游路的偏僻地段进行土壤净化。如污水处理规模小、占地小,采用埋地式污水处理器时,可就近布置。
王村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因为酉水王村段流速缓慢,且为平湖游河段,建议在污水处理厂建设前雨水利用原排水管就近排放,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后,王村初期雨水进行一级处理后排入酉水。规划在后湾以西、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外建设新建王村污水厂,处理规模为20000m3/d,控制用地范围3hm2左右,规划采用SBR工艺。
旅游服务点污水量很小,生活污水处理结合沼气池建设,采用厌氧处理,为景区绿化提供有机肥料。处理达标后以渗管排入山林,进行土壤净化处理。
4.3 水环境保护措施
对景区现有旅游服务设施和其他建设项目应严格控制和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产生量;
景区内各旅游接待点和居民点产生的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尽量做到二次利用,禁止直接随意排放于河流水体中;
结合“十一五”规划,尽快建设王村镇和石堤镇污水处理厂;
大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提倡节约用水,建立节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