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PBL;形势政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69-03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为此,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将在医学院校获得较高评价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探索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PBL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作为一种特定概念与教学模式的问题式学习(PBL),源于半个多世纪以前北美大学医学院的教学改革”。[1]1969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率先进行教学改革,从新生一入学就把他们置于与医疗实践相关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PBL由此而产生。1980年,医学教育改革之风席卷欧美各国,PBL逐渐受到关注而迅速在欧美散布,并直接影响了哈佛大学的医学教育。PBL经哈佛大学进一步完善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认可并获得较快发展,逐步推广到教育、管理、化学、法律等学科。进入21世纪以后,PBL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范围有所扩大,逐渐扩展到理学、法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和专业。

PBL是基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小组式讨论及自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概括起来,PBL的主要特征包括:1.问题性。与传统的讲演式教学以提供现成信息开始教育不同,PBL教学始于问题。PBL中的问题是教学的起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PBL中的问题是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和复杂问题相关联。基于问题,激活学生与此主题相关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2.自主性。与传统的讲演式教学相比,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和答案的提供者,而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思考,不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解决问题。而学生则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积极的、主动的建构。3.合作性。小组合作学习是PBL的重要特征之一。在PBL中,学生通过解决真实性的实际问题而学习,“学生不仅要发挥各自的主体性,而且要充分发挥小组的社会性”。[2]在小组中,学生共享知识,共同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共同承担责任,相互鼓励和沟通。学生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只注重自己与老师的交流而不注重与同学的交流。通过PBL学习,帮助学习者成为一个愿意合作也善于合作的人。4.探究性。PBL是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在PBL中,教学以问题方式呈现,学生的学习始于问题的识别,终于问题的解决。不管是对识别问题还是解决问题,学生都将直接面对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欠缺与不足。这需要学生探究和合作。他们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和彼此分享。这不仅对学生的知识产生影响,而且对学习的情感体验、态度,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式等产生影响。

二、PBL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探索

基于PBL的基本理念,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贴近”教学要求,探索PBL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问题设计

PBL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因而设计的问题的优劣是课程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PBL教学进程的动力之源。基于PBL教学的基本理念,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体现以下特征:1.针对性。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着眼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2.真实性。设计的问题应具有真实性,从而能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产生共鸣。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问题的真实性,设计的问题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要点,结合文献资料和社会发展现状设计问题,使理论思考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3.导向性。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引导他们去探索、学习。形势与政策课有自身特点的教学目的,设计的问题应紧紧围绕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的,在一些细节上一定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既要有理论性也要兼顾现实性,难度要适中,为学生的讨论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如讲授“中国经济转型”时,可以安排讨论“雾霾与中国经济转型”。雾霾现已成为当下社会热议的话题,也是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中国经济转型息息相关。而雾霾这一话题,与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息息相关,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组织实施

1.分小组学习

分小组学习是PBL的基本特征。在PBL中,无论是问题的识别,或是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合作。组成小组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随机组成一组,每组人数通常为6~8人。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学时少,为了顺利推进教学进程和便于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宿舍为单位,并自行推出一名组长组织学习、讨论。教师课前把问题给到学生,要求学生分组准备,并保持与学生的沟通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2.课堂讨论

在教师对问题作简要介绍后,各小组派代表阐述基本观点及学习过程,然后从各小组中随机抽取其他成员对本小组的观点进行补充,之后进入自由发言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要点适时对各小组的发言予以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进教学进程。在讨论过程中,提倡民主,尊重他人的观点,可以激烈的辩论,强调,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

3.总结

总结的过程就是学生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收获得以体现。如在讨论“雾霾与中国经济转型”时,学生谈到“雾与霾可以作简单区分,雾是小水滴,霾是小颗粒”“霾中的所含PM2.5颗粒经呼吸进入细支气管、肺泡,再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雾霾中的PM2.5颗粒大多来源于工业生产,这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改善空气质量”。从学生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的。总结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重点肯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适当指出一些不足之处,以鼓励督促学生进一步提高。

三、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思考

(一)基于课程特点开展教学改革

开展教学改革是形势与政策课永恒的主题。“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程,以及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3]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性也就成为承担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开展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也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形势与政策课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学内容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发教学要点来确定。这些教学要点大多直面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要求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也正是基于此,可以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进行PBL教学的探索。将教学内容凝练成一个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的问题,特别是凝练成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联系的问题,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合作最终解决问题。也正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准确定位教师在PBL中的角色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以讲授知识为主要任务,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在PBL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负责指导学生识别问题,把握关键,寻找正确的、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以适当的深度和广度在相应范围中进行学习。作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积极地旁观,当学生在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的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并适时参与其中。因为若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仅是一味的听而不参与其中,不给予学生适时的反馈,学生会感受到讨论没有什么结果,也不知对错,而对PBL失去兴趣和积极性。二是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就事论事,与他人和睦相处。由于教育背景、知识面的不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阐述的观点就存在相左的可能。因观点不同引发的讨论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也是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基础。

(三)教师应努力拓展知识

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进行PBL教学,教师不仅需要精心的课前准备而且在课堂进程中需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这对教师的知识面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形势与政策课涉及经济学、法律学、社会学、农学等内容,需要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拥有较宽的知识面。而在PBL中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社会热点设计问题,以问题开启学生学习之旅,这对教师的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的问题既要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又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需要教师在课前完成大量的功课,凝练问题,这对教师的知识面是一个考验。同时,学生的讨论是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阐述的观点就可能会各不相同,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教师此时需要适时地参与其中,这是对教师知识面的又一考验。为此,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培训,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也要加强经济学、法律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学习,同时安排他们参与社会实践,丰富阅历,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PBL能有效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PBL一般适合小班教学,占用的教学时间较多,在形势与政策课大班教学、学时有限的现实背景下,如何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开展PBL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 注 释 ]

[1] 连莲.国外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高术刚(1964- ),男,河北安国人,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叶红(1983-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41-01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策性、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就是培养大学生分析形势与政策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迅速,他们的思想行动和行为方式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除了教学内容要反映时政信息、解读时政热点、引导正确思考人生外,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也有较多期待。但是,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

1.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不够。大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已在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不落实,在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教学所需的场所和设备等方面,落实不到位,对课程缺乏长远规划,与形势政策教育的相关科研课题也难以得到支持。

2.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实效性不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形势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剖析等,具体内容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变化,这就决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体系。但由于教师认识不到位,讲授时不能面对时展和社会现实所呈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帮助学生正确解决思想困惑和人生矛盾,缺少针对性、时效性,缺少师生互动,致使新鲜的教学内容讲起来枯燥无味,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大学生的期待相去甚远。

3.教师队伍不稳定,科研能力不强。一些高校配备专职负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老师很少。根据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老师中,70%左右为兼职教师,他们投入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科研精力有限;同时由于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没有足够的价值认可和激励措施,也导致任课教师队伍不稳定,科研意识、教学能力不强。

4.学生认识模糊。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4%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要认真学;32%的学生认为重要,但由于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学;30%的学生认为经常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形势政策课等于浪费时间,应该把时间花在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硬本领上。

二、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途径与方法

1.精选教学内容,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鲜活感。第一,增强针对性。形势与政策课不同于政策理论学,它不需要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的理论,而是以重点分析国际国内重要形势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该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广,课时有限,因此不应当也不可能全面介绍各种形势。应根据教育部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关注什么和什么与他们相关,积极而灵活地把握现实工作的重点、焦点和难点,掌握学生的思想热点和兴奋点,坚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阐明相关的政策,重点突出、分析深入、资料翔实,从而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形势观和政策观①。第二,追求热点性。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迅速,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局势的变化非常关心。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始终把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重点,跟踪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跟踪世界特别是我国周边地区的局势变化。如一直牵动着学生的心,学生之间认识也有失偏颇,讨论很激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设置了专题“分析”,引导学生及时了解我党的政策立场,使学生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清事物的本质。几年来,我们先后开设了“知识经济”“理国”“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等二十多个既紧扣国际国内形势,大学生们又迫切想了解的专题,深受大学生喜爱。

2.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多数学校采用学术论文成绩为主、日常综合考核成绩为辅的考核制度。学生对这种考核制度已经略感枯燥,可以结合现实情况,对考核方式进行一些改进。如引导学生站在主讲教师的角度,运用学过的计算机多媒体知识,制作出以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内容为主的“精彩一课”教学软件,组织师生进行统一评定。此项活动不仅推动学生主动读书、学习和查找资料,而且寓教于乐,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专业课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也可以采取论文答辩这种方法,发动学生自己找材料、写论文,主讲教师组织答辩,统一考评。

3.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实践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适当的课堂提问,让师生互相提问。对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可以变课堂的讲授为学生的讨论、辩论等形式,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点评总结。在讨论中允许不同意见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只进行隐形的控制和引导,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师生也可以课后通过QQ、博客进行问题探讨。这样,通过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第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以丰富的音像资料,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充满感染力和渗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课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拓展到社会上②。如到改制发展较好的国有、民营企业参观访问,邀请企业负责人作报告,组织学生到农村了解国家的三农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听听农民对三农政策的感想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亲身实践中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增强分辨是非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使形势与政策内化为学生的共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必须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的特点,需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求政治上坚定,思想境界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拥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所谓思想境界高,是指授课教师把教育当成事业追求,把教育放在育人的高度来研究,把教育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出现混乱的情况下,能立场坚定,激浊扬清。在此基础上,可聘请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党校、讲师团专家学者、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来作报告,做到专兼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都可以视为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的必要补充。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学、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举止文明,这些都是这门课教学的可靠保障。学校要为教师进修、查阅文件、进行社会考察提供条件,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开阔思路,把握时代脉搏,丰富教学素材。

教学实践证明,当代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有着内在需求,他们关心政治、关注社会、关怀人生。关键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高等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式。

[注释]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范文第3篇

一、教师自主性的基本探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2020年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要实现此战略目标,就需要发挥教师自主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依赖于教师自主性的提高。

教育哲学家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必须发展个体关于其思想和行动做出决策的能力。而要培养具有自主性的学生,就要把独立和自主作为教师的高级目标。此外,还有学者通过分析指出人类的自主性有五个特征,即同时性(simultaneity)、及时性(immediacy)、可能性(possibility)、多面性(multidimensionality)和历史性(history)。而教师职自主性恰恰也具备上述五种特性,所以比起其他职业,教师自主性的发挥对教学工作是极其重要的[1]。

本文在使用的自主性(agency)理论与国内大多文献所使用的教师自主性(teacher autonomy)略有不同。本文使用的自主性理论来源于班杜拉(Bandura)的人类自主性理论(human agency theory)[2](Bandura, 2006),班杜拉把人类的自主性定义为一种高级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显现,它能够使人们超越周围环境对其的限制,通过发挥自己特有的能力来改变生活环境和生命的历程。戴维斯(Davies, 2000)进一步认为,虽然自主性无法避免受到那些组成自我的各种结构的影响,但自主性是一种能够认识到这些结构的能力,并通过这些结构来反抗,推翻,改变自我所处于的多种语境中[3]。因此,自主性的概念并行了人类(教师)的主观性和周围环境(教育改革环境)。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在改变周围环境的同时,也在被周围环境所改变(Bandura, 2006; Giddens, 1984; Pignatelli, 1993)[4]。也就是说教师自主性并不是随意地无拘束地自由,教师应该在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二、形势政策课的性质与教师自主性

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有四个领域需要教师自主性的发挥,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形势政策课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认识、理解、接受政党和政府的政策,进而形成对执政党和政府政策的认同和支持。教育目标具有统一性,但各所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受到社会、理念等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同所高校不同任课老师和不同班级的学生水平也皆有差异。所以,如何殊途同归,用适应本校情况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个体自主地进行分析和思考。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并无材,讲授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知识;二是国内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新的动态以及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中国的对外政策及与一些相关国家的关系发展动态;三是国际形势发展的热点问题。形势政策课的强理论性和时效性,赋予任课教师高度的自主性,可根据教师的客观判断,在确定授课专题、学习资料等方面进行选择,以保障课程质量和对学生的教授效果。

教学方法包括对学习资料的运用、课程内容的时间安排以及教授方法。而形势与政策课在这三方面皆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并无统一规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发挥其自主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此外,在教学考评方面,形势政策课为考查课,学期末基本上以论文、出勤、作业以及课堂参与度几方面来进行成绩的评判,没有统一的考核方案。因此,此课程的性质使教师在考评中完全体现自己的意志,在做出客观判断认为需要的情况下,采用任何一种考评方式。当然,教师在行使自主性来进行考核的同时必须具备专业素养和公正素养以保证考评结果的正确公正。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对教师自主性要求较高的四个教学领域中,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效果、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自主性。形势政策课的课堂性质决定了教师有很大的空间来设计课堂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与考评方法。教师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中的自主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成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形势与政策课中的自主性应用

如何将教师自主性应用于形势政策课,可通过四个方面进行展开。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自我并设计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主性来自于充分认识自己。教师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所反映出的思想倾向、对待教学的观念和态度、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个人教学理念、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理解自身理念、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才能对其进行深入的反思与扬弃,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在教学中的自主性。

发挥自主性需要形式与政策教师充分认识自身的思想的倾向,全方位考量环境因素,抓住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然后设计教学的内容以及选择教学方法。在设计课堂内容时,教师在发挥其自主性的同时要具有明确的目标,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要达到此目标,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而一个班级中,不同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同,甚至存在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模式时要思考如何兼顾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学生的自我认知差异,由于学习态度、兴趣、精神状态等特征的不同,学生会在学习中出现差异,而这差异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三是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中的态度和言行比较敏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看法。因此,教师还应该考虑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姿态。

要在形势与政治课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还需要教师结合课程进行反思。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师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其含义在于教师行为的改变,这种变化来自教师的内心,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反思教学常规,包括备课内容是否符合课程的要求,对教案、课件是否熟悉,课程内容是否需要改进等。二是反思师生关系,如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课堂氛围如何等。三是反思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四是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理念、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来自于自身的生长环境、教育过程、人生中发生过的重大事件以及当今周围的环境和意识形态。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反思和重新审视能够优化教师自主性的效果,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最后,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还应注重其他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评价。课程评估不仅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还是对教师自主性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用效果的重要反馈。因此,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自主得进行教学评估。通过收集学生和其他参与听课教师的意见,从中总结经验,以便及时进行教学上的改进,进而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素养。

四、结语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范文第4篇

一、加强学习,打牢根基,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做好文秘工作的前提,而综合素质的培养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为此我们做到: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自觉参加政府机关召开的党员干部学习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及时掌握国家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国际形势,把握政治方向,树立大局观念。

2、强化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在学习内容上,侧重学政策、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法律、学写作、学计算机、学现代市场与科技知识,以拓宽知识面;学习领导讲话时的构思、处理问题时的技巧,使文稿起伏与领导语言、工作方式达到“同频共振”;虚心向其他部门学习,做到不懂就问,勤于思考,认真总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做一个“通才”、“全才”,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3、强化工作实践学习,提高实用能力。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工作实践中学习,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使撰写的文稿血肉俱全,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我们全面了解吸纳本部门和外界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做到广闻博览,广泛涉猎,大胆借鉴,收集素材,丰富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上级部门及镇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1、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文秘质量。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严格按照公文规范要求,行文办事时要在思想、体裁、内容上大胆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经常性站在领导和全局的高度去思考、处理、解决问题,及时捕捉领导的思维亮点,确保了公文运转准确、及时有序,为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正确的指导作用。

2、认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协助办公室领导,及时传达领导和上级部门指示,及时向领导和上级部门反聩了工作中的新情况,做到了上情及时迅速传达,下情及时报告,为各级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3、认真做好公文起草、审核制发等工作。几年来,按照领导和上级部门要求,我们认真完成了会议材料、总结、报告、意见、通知等各类公文的起草以及审核制发,未出现一次原则性错误。

4、认真做好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工作。针对重点工作,善于捕捉工作亮点,编发工作简报,对先进性经验在全镇范围内加以总结推广,促进了全镇工作的开展。对重大活动,及时收集信息,在第一时间上报上级有关部门。总结我镇各项工作,认真写好新闻报道稿件,近几年,我们在《菏泽日报》、《牡丹晚报》等发表多篇报道,为树立都司镇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随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系列改革深化,办公室文秘人员应主动适应改革后的新体制,做好自身工作,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乐于奉献。办公室文秘工作繁而杂,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所以文秘工作者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做到爱岗敬业,勇担责任,乐于奉献,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干文秘工作要明晰工作思路,分清工作主次,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逐项落实。工作中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文秘工作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准备领导讲话材料,这项工作往往是具有突击性和时效性的,而且材料的收集经常是涉及多个部门,这就要求文秘工作者在详细了解领导意图的基础上,动作迅速,及时准确向各部门获取有用素材,并马上组稿形成文字材料,供领导审阅并熟悉。这充分说明文秘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才能适应现代工作的快节奏。

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发展改革 能力 素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改委不仅承担着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战略研究等促进经济发展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推进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的重大任务,是落实深化改革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作为新时期的广大发展改革干部,其能力素质能否适应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需要,能否经受经济体制转型的风浪,能否傲立经济高速发展潮头,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能力素质的广泛定义

广泛意义,“能力”是指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包括智能、潜能、技能等。“素质”是指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基本特质,一般反映在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道德涵养、处事方略等等。能力和素质相辅相成,能力印证素质,素质通过能力体现。本文所指的发展改革干部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是指发展改革干部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公务活动中应具备的本领和人格特征。

二、发展改革干部应具备的能力

国家人事部于2003年下发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该框架提出了中国公务员要具备的九项通用能力: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发改干部能力定义除应具备上述这些外,还应根据工作特点和性质,应重点包含以下几方面能力:

(一)纵览全局、把握重点的能力

有一句话叫“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发改部门作为一个经济综合部门,是国家和地方省市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必须要树立大局意识,从国家层面、省级或市级层面出发,考虑各种各样的综合因素,比如政策出台所影响的各个行业之间的关系,审批一个项目对当地的经济、未来规划发展的影响等。发展改革干部对经办的工作,要善于从全局着眼,站在全局的高度观察,把握矛盾的重点来处理各项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具体工作和全局工作的发展步调一致、协调发展。

(二)总结提炼、归纳分析的能力

发改部门作为经济综合部门,业务面非常广,接触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既有经济形势信息,又有社会发展信息;既有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又有未来发展规划;既有地区经济分析,又有产业发展政策。如何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对当前形势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就要善于总结提炼和归纳分析,从复杂的现象中洞察事物的本质,在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措施,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敏锐性。

(三)改革创新、拓展思路的能力

改革创新能力对发改干部尤为重要。首先是由发改委担负的历史重任决定的。发改委承担着促进发展和深化改革两项职能,在现代市场体系中发挥着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的作用。面临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都需要发展改革干部具有改革的意识、创新的能力,这样才能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另外,发改委在工作中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时代课题,如很多高新技术产业,往往是前所未见、无路可循的,这就要求发改委干部要不断创新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的能力

发改委要给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就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发展改革干部在工作中向领导提出政策建议时,不能靠闭门造车,要结合工作需要,经常到基层扎扎实实地搞一些调查研究,真心诚意地向基层取经,向群众学习,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一名发展改革干部,如果不知道基层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就难以保证研究制订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所以,发展改革干部要多接触基层,充分了解国情、社情与民意。只有把基层情况摸准了、摸透了,才能真正体会到所提的意见、建议和所做的政策规定,到底是不是符合实际,是否真正解决问题,是否真正得到基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五)公文撰写、文字表达的能力

公文撰写、文字表达能力既是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也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发展改革干部而言,编制规划、课题调研、项目申报批复、政策建议、各种提案的办理等等,各项工作都要体现在文字上。如果文字能力不行,就难以胜任发展改革工作。文字能力不仅仅是写作的问题,还包括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政策修养能力,是一个人对问题、事件、现象的调查、分析、综合、思考,从而提出解决办法的过程。

三、发展改革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目前国内对什么是公务员素质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般将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作为一般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干部要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坚持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科学文化素质要求干部要具有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还要具备政策法规知识和行业知识,以及外语、现代办公设备操作知识。业务素质要求干部要熟悉和精通业务,及时掌握国家在该项业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并且能够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更新自己的观念,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健康素质要求干部生理、心理健康,不仅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发改委的干部除了应具备以上四方面的素质外,在业务方面还要具备以下素质:要有较丰厚的经济理论素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财政金融和国际贸易知识;要具有较高的经济政策水平,特别是要依据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配套性政策;要熟悉当地经济情况,善于独立思考和调查研究.并且能够在了解当地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措施,献计献策.促进经济的发展;懂得有关的经济法律知识和法规,有较高的法制观念,在具体工作上做到依法办事。

四、如何提高能力与素质

提高发改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既是发改干部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单位建设的重要举措,需要在内外结合上下功夫,在机制规范上作文章,把个人自学与外部培训结合起来,以规章制度为依据,相互补充、相互推进。

(一)立足内因,开展业务能力自学

唯物辩证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的、第一位的原因,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个人的内在动力和对知识的渴求是提升自我的主要途径。发改干部要提高能力素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需要树立远大理想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律和自学,不断充实自己。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发展改革干部如果不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谋划好发展改革工作。发改干部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变化,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进步,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把学习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努力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既要学习自己本职工作方面的业务知识,还要涉及综合知识,不断增加知识面。同时,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二)健全机制,开展能力素质考评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和辅助,内外因同时发挥作用事物才能向前发展。要提高发改干部的能力和素质,除了要加强个人自学以外,还要健全各种促进培训和学习的约束性规章制度。必须加强对发改干部的考评力度,建立健全竞争和激励机制,完善发改干部的各类制度。组织人事部门要把能力和素质作为考评、选拔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在干部考评、选拔时增加能力和素质测评环节,对原有干部考察方式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干部选拔考察更加深化、全面和科学。同时,要把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纳入组织部门的工作体系,成立干部能力素质工作机构,将干部的能力素质测评情况归档备查,定期比对分析,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