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业考核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师及主管护师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
一、能够熟练掌握科室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和强化技术技能。处理疑难差错事故,应对突发事件。
二、具有带教及授课能力。独立撰写论文,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
培训计划及内容:
一、每季度组织学习一次专业最新知识,有机会申请出去学习更先进的消毒灭菌理念。
二、每月安排考核一次,成绩存档。
全体护士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
一、熟练掌握本科室专业应用知识,从分应用到工作中去,对提高工作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能及时应对普通突发事件,及时上报护士长及上级部门,保证本科室工作正常运转,不延误前勤工作。
培训计划及内容:
1既有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我校对于该专业方向曾经制定了 2009 和 2012 版的培养方案,对比两个方案,我们发现其中变化不大。从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看 2009 版培养方案是符合当时光伏产业发展特点的, 当时光伏产业高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和代价的,且当时国内开设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少之又少,因此 2009 版的培养方案处于摸索阶段,实际是基于传统物理+部分光伏知识的结果。而 2012 版培养方案修订实际是在 2011 年,对于 2012 年出现的巨大变化始料未及。 按照此两种培养方案,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对于学生日后所从事的光伏产业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而传统物理知识过多,造成该方向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学生毕业后对要从事的行业了解甚少,这一点在我们带学生去企业实习中已经有所反应。 为了改善该方向教学现状,我们在课堂上作出了种种努力,例如降低教学难度等,加大光伏知识的讲解,但是受制于专业建设的设计,教学依然没有得到太大改变。
众所周知,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找准本校人才培养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注重人才培养的行业企业背景,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2009 版和 2012 版的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毕业标准等基本的方案内容上问题不大,但是对于专业建设的设计需要做调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光伏方向,我们试图在光伏产业特点、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在本校实际情况下,研究专业建设的设置,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实际意义上的提高,使学生能够从容面对将来的就业。
专业建设, 即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的。 专业建设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且,一个专业要具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业务范围,就应有自己独立的专业建设。 光伏方向的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五个方面。
2012 版的培养方案中 ,公共基础教育平台 、学科基础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 选修课程、 集中实践与第二课堂占总学分的比例分别为35.59%,22.03%,13.84%,14.41%,11.86%和 2.26%, 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具体光伏方向的选修课程只占到了总学分的 14.41%,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就业是不利的。而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其比例高达 71.46%,两者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对于相关光伏产业的知识传授是偏少的。
应用物理学(光伏方向)作为一个面向产业发展,为产业提供人才的专业,其专业发展应该紧密联系光伏产业发展方向,把握产业发展的特点。 例如国家允许私人发电并网,其中私人发电很大一部分就是家庭光伏发电,这就要涉及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课程,而在我校应用物理学(光伏方向)专业的专业建设中并没有相关的课程。
因此,对于应用物理学(光伏方向)专业的专业建设,要体现产业特点、发展趋势,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增加基本技能的锻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2专业建议的几点思考
2.1 一条主线
结合应用物理学专业特点和徐州作为新能源发展较好地区的优势,我们提出"科教结合"、"校企结合"(协鑫集团、海润光伏、艾德太阳能等)一条主线,坚持四年实践教学不断线,通过构建实验、实习、创新实践三大硬件平台,构筑课程体系框架,校企联合编写特色教材、开设学科思维意识讲座以及在学分基础上探索创新学分等手段,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目的性的有序长效开展。
2.2 平台建设
融合我院拥有的太阳能驱动 LED 照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徐州市光电工程重点实验室、徐州市新型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等资源,强力打造功能集约、开放充分、高效共享的实践教学基地,力争实现教学、实习教学和创新实践教学的三大教学平台,且三大平台相辅相成。
2.3 课程设置
除保障通识通修的基本科目,例如思政课、外语课、高数课之外,将剩余学分分成学科基础、学科基础选修、专业发展选修、就业发展选修等课程类型,现实目的多样性的分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构架。
2.4 实践模拟
以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将今后学生面临的工作任务转化成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项目化的教学是当前新形势下探索专业建设改革新的核心。具体来说,就是选取典型的企业任务作为载体,以学生出发点,同时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工作工程的顺序和学生已有的通识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的目的。
例如江苏省提出要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以此实际需求,把能够独立完成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维护的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围绕这个实际目标,将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类:
(1)项目申请
作为受政策影响较大的产业,光伏企业很大一部分市场直接来源于政府,因此与政府打交道必不可少,类似申请书,项目书的书写必不可少,因此要求学生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我校已经决定在 2015 级学生中开设《
大学语文》,这对该部分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时应该鼓励学生,选修文学院开设的《应用文写作》等相关的公选课程,加强该方面的锻炼。 (2)项目执行
项目申请到后,就涉及到项目的执行。 这当中包含了光伏组件的选择、控制器、逆变器、防雷接地系统、流量监控等的选择,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 我们目前已经开设 《光伏材料》、《硅片晶控技术与加工工艺》、《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光电子技术》、《材料物理与化学》、《光纤技术及应用》、《电子材料与器件测试技术》等课程,但是应该清楚看到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还应该选修《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与应用》、《材料、制备工艺及检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等课程充实学生的知识水平。
(3)项目运营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的光伏电站的发展,都存在重建设和轻管理的问题,如果不重视运营管理,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组件不注意清洁维护,严重影响发电效率;反之,加强运营管理,则可以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减少业主经济损失;获得更高的发电量,提高经济效益;良好的运营维护管理可以有效的减缓组件的衰减及系统效率的降低速度。 所以这些运营管理对今后的电站投保以及电站交易有重要意义。 而这部分内容在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得到体现,虽然我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例如我院 2014 年 12 月 8 日与协鑫新能源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去其运营的电站协作运营管理。但是应该在培养方案适当加一些类似的课程,以及请协鑫公司等相关公司帮忙共同编写相关的教材,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3拓展实验室功能
围绕学生充分就业这样一个中心问题,构建以模拟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除保障基本实验外,应该鼓励学生实现自主管理,注重过程的运行模式,坚持项目制度,注重过程管理。以江苏省大学生物理竞赛、节能减排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学术/创业竞赛、点子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为纲,鼓励学生积极参赛,自组团队,自定题目;同时通过专家会诊把脉等措施,赋予实验室学生实习的消化功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对行业的热爱
【关键词】考试方案 职业教育 联合考核 过程考核
“从微博中寻找当前的热点事件、周围事件或热点话题展开评论,制作网络评论专题。”这是高职《新闻评论》课程的考核试题。与本科《新闻评论》常规考试中的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应用题的考核系统完全不同。这种考核系统是更简单?更复杂?更科学?还是更……其实,评价一种考核方案的优劣不能仅仅局限于短期的主观评论。笔者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被学生认可,被用人单位认可,被就业岗位所需,才是检验考核方案的最终标准。
围绕“强化动手能力”这一目的,《新闻评论》的课程考核形成了“联合考核”与“过程考核”两大特色。所谓“联合考核”,是针对“网络评论专题”的制作需求,《新闻评论》课程与《网页制作》、《网络音视频制作》课程联合制作考核方案,共同完成一个专题网页,分别指导,分别考核;所谓“过程考核”,即考核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课程讲述给学生布置阶段性任务,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完成专题网页制作。
事实上,考核方案的改革并不是主观随意的变动。在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已然作为两种教育体系,需要各自走出特色的阶段,在用人单位强调全方位的职业能力的当下,高等职业教育不得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大力气。而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既有赖于宏观层面专业建设的整体设计,也离不开每门课程的集体作用,更离不开教学手段、实训教学、考试考核这些微观层面的贡献。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在这样的职业教育背景中重新定位。而思考的方向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就业、职业、专业、课程四个维度定位考核方案
1、从就业岗位出发,围绕核心技能定位考核点
“以就业为宗旨”是高等职业教育当下形成的普遍共识。这不是简单的口号,也不仅仅是就业相关部门的责任,它需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每门课程的安排甚至课程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全面落实。以《新闻评论》课程为例,这是面向高职网络编辑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毕业生就业岗位多为北京地区的各类网站。因此,围绕岗位核心技能展开考核,成为专业教师的共识。网络编辑的核心技能是“内容编辑”,即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搜集、整合,编辑成网络新闻、网络专题及其他互联网呈现形式。《新闻评论》课程依据这样的逻辑思维,将对新闻事件、热点问题的深度观察、理性评论与网络专题的制作结合,通过“网络评论专题”的制作既考查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也让学生学会了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技能,形成网络编辑的综合技能。
2、从职业教育出发,将知识点转化为动手操作点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关键点就是“动手能力”的强化。针对这一特点,在本科课程体系中,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大面积增加“实践教学”部分。这不仅是增强学生兴趣所需,而且是提升学生岗位适应性,提升就业能力所需。因此,在《新闻评论》中,新闻评论概念、新闻评论特点、新闻评论选题、立意、论证、谋篇等基本的理论知识就需要向实际操作层面转变。围绕热点事件动手形成一个“网络新闻评论专题”即是调动各种课程知识点,发挥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既消化了知识点,也掌握了实际应用的技能。
3、从专业结构出发,联合多门课程将单项技能考核转化为学期阶段性综合技能考核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毕业生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严重脱轨”是近年来就业市场传递出的强音。近年来,从用人单位的岗位调研中笔者发现,一个岗位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而学校教育一般将综合能力分解成各种专业教学模块,同时在教学模块中再分解为具体的各门课程。在最后的考核环节,各门课程往往各自为战,分别考核。因此,学生掌握的技能往往是多个单项能力,没有形成综合技能。以网络编辑专业的专业课程模块来说,该模块分为新闻基础课程、网页技术课程、网络编辑课程、音视频制作类课程等。学生在课程体系中学会了网页制作、新闻采写编评、音频视频制作技能,却往往无法在一个网页中完整呈现出来,因此,“联合考核”是从专业结构出发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必要做法。
4、从课程本身出发,注重考核面及考核重点
具体到考核方案的细节的确定,则需要各自把握课程的知识点,注重考核的覆盖面和考核重点的突出。如在“网络新闻评论专题”的考核中,从《新闻评论》课程的角度出发,需要在方案中重点突出新闻专题的选题、立意和论证。
至此,一份具有高职特色的,符合就业需求,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考核方案形成了。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考核方案不能随意丢给学生。这不仅因为高职学生在自觉性和悟性方面有所欠缺,还因为基于以上四个维度形成的“考核方案”就是真实的“项目”,基于“项目”的教学才刚刚启动,我们还需要在考核过程中严格把控,以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于项目在“联合考核”与“过程考核”中把控考核过程
如何把控考核过程?“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即是高职传媒专业把控考核过程的好做法。大项目实现作目标,小项目配合作过程,联合指导作手段,在整个学期中,教学环节和考核环节相互渗透,互为依托,实现了良性循环。
1、大项目与小项目形成考核项目系统
在考核方案的设计中,要注意将大项目分解为阶段性的小项目。这既是配合教学进度的考核小技巧,也是化解学生畏难情绪帮助其循序渐进完成大项目的良策。以《新闻评论》考核项目为例,大项目是“制作网络新闻评论专题”,子项目分解成了:新闻评论专题分析、选题汇报、观点撰写、论证结构撰写、策划方案完成等。学生在分析了网上已有的专题后明确了什么是网络新闻评论专题,对其内容和形态有了既直观又深刻的了解;在选题汇报阶段,每位同学撰写五条选题上交,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选题的可行性,并最终确定一个选题……大项目与小项目配合形成了考核项目系统,学生在阶段性项目的操作中实现了各个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找到了职业自信心。
2、考核方案学期初布置期末收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的教学中,笔者往往在给学生解答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三个问题后,将考核方案向学生们公布。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宽裕性,更多的是给学生设置学习目的,带着项目及其完成项目的疑惑进行主动学习。期末当项目完成后,进行随堂个人成果展示。如此,考核渗透在整个学期中,推动了教学的顺利开展。
3、学生是项目主体,多位教师跟进指导
在考核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学生是项目的主体。以《新闻评论》考核为例,要求每位同学完成一个专题,因此每位学生既是编辑,又是网页技术人员,还是美工、音视频制作人员,更是项目主管。因此,出色地完成项目是学生们的普遍追求。联合考核的各门课程的教师在课堂及课下积极跟进指导,帮助学生攻克难题。这样的模式颠覆了以往教师出考卷,学生被动考试的状态,收获了积极的效果。
4、在技能提高的同时,注重汇报、展示、沟通等职业素养的提升
德国是全球公认的职业教育领跑者,其“职业能力理论”被普遍接受。所谓基本职业能力及从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与具体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①事实上,在国内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上,与人沟通、学习能力等方法和社会能力已经超越了专业能力成为用人单位首选的用人标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职教育的必需。以项目考核来说,阶段性汇报中的表达能力、PPT制作的能力、与听众的沟通能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与教师的沟通能力等都应成为考核点。毕竟,考核不是目的,促进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全方位提升才是关键。
三、学生评与教师评、阶段评定与最终评定等多维度评定确定考核成绩
确定考核方案,实现过程监控,最终需要通过考核成绩来实现优劣的评定。结合考核方案的特征,为了相对客观,也为了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成绩考核环节,笔者在《新闻评论》的成绩确定中进行了三个尝试。
1、学生评与教师评结合
在最后项目的呈现及答辩环节中,联合考试的几位教师同时进入答辩现场听取汇报并现场提问,学生现场回答。教师们在听取汇报后随时给出各门课考核的最终分数。与此同时,全体同学针对汇报人答辩情况,按照不同课程的考核标准给汇报同学的各门课程打出相应分数。教师将学生的评分相加平均处理,与教师给出的分数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统计,得出该生的最后分数。
2、阶段性评定与最终评定结合
答辩的分数并不是最终的成绩,阶段性的小项目及日常素养占据了考核项目的一定比例。学生每完成一个小项目,教师即给出阶段性成绩,而出勤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在成绩中有所显示。
3、综合评定与单项评定结合
对于“联合考核”来说,最终呈现的作品往往容易遮盖住一门课程的优劣,因此,进行综合评定和单项评定的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针对最终呈现的专题网页给出一个分数,再根据本门课程的主要考核点给出一个分数,两者按比例相加即可。
事实上,人才培养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高职教育不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化,从某种层面来说,意味着更复杂,更细致,更系统的教育体系的形成。“考核”正是这一系统的细小环节,对于像传媒类这样的强调“项目驱动”的技能型专业来说,考核往往决定着整个教育过程,因此,需要更精细,更科学。
参考文献
①姜太源主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
关键词:卓越计划 实践教学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34
1 引言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了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3]。“卓越计划”作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3]。
本文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结合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针对“卓越计划”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探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方法。
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是北京市特色专业。具体实施是从2011级学生开始,在大二学生中进行选拔,组成“卓越计划”试点班,目前已选拔两批。第一批通信工程“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将于明年全面进入关键的企业实施阶段,这个阶段是关系到卓越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时期。
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是厚基础、重应用、时代特色鲜明。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卓越计划”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现代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个培养方向。三个方向在通识教育、工程基础教育两个层次上课程设置相同,在工程专业教育层次略有不同。工程专业教育又分为公共类和专业实践环节(分三个方向),专业实践环节大部分安排在企业进行,充分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组织实训实习,体现了企业深入参与培养过程的特点。
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育占据重要地位。按照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能力培养的不同层次,实践教育可分为通识教育实践、专业基础教育实践和专业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准确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准确衡量实践教学质量,需有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实现。
3 实践考核体系现状
通过研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现阶段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3.1 弱化了对指导教师的考核
目前,实践教学考核主要针对学生进行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一般通过上交实验总结和参加实验基本功大赛的形式进行,考核不全面。
3.2 考核主体单一
目前,实践教学考核主要由教师完成,基本没有学生和第三方参与。这种考核方法容易实施,考核周期短,但没有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他评,忽略了对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心理过程的了解,考核结果不客观。例如,有的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实验过程态度积极,但由于理论知识不扎实,实验效果不理想。若仅凭教师考核,不结合学生自评和他评,教师无法获取这些信息,最后给出的成绩可能比较低,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3.3 考核方法、项目单一
教师主要根据实验、设计等实践环节学生的出勤、文本报告、和答辩情况来评定成绩,兼顾学生的实验过程表现。但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无法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实验表现、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答辩。不可避免会出现个别学生为了获得平时成绩到实验室上课,但在课堂上应付差事,最后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考核过程特色不突出
考核内容简单、不灵活,没有结合不同的实践教育层次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特色考核与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专业基础实践教育和专业综合实践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相应的考核方法就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各有侧重。
通过以上分析,找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深入了解实践教学情况,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体系进行改进,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4 “卓越计划”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研究
根据“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表1:实践教学环节概况),在广泛调研其他工科院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现行实践考核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基本思路有:强化对指导教师的考核、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更加全面、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对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采取灵活的考核方法。
表1 我校“卓越计划”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概况
[[实践
环节分类\&专业基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具体
形式\&专业
认识
实习\&课程
实验\&公共类\&分方向\&课程
设计\&企业
工程
实习\&毕业
设计\&现代通信
系统与通信网\&移动
互联网\&物联网\&校内/
企业\&校内\&校内\&校内\&企业\&校内、企业\&企业\&]]
4.1 强化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带路、把关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非常关键。因此,通过合理的教师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素质,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可以通过常规的实验教学检查、组织实验教学观摩、对优秀实验教师给予鼓励等措施来进行。
4.2 专业基础实践环节
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主要包括专业认识实习和课程实验,全部在校内进行。课程实验与所在课程合并计算成绩,在教学大纲中已经明确它占的成绩比例;课程实验的考核由教师完成,重点是把握平时实验过程记分,督促学生重视每一项实验步骤。具体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实验考核方案(百分制)
[[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主体\&分值\&出勤\&出勤率\&教师\&10分\&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否清楚\&教师\&10分\&实验过程\&实验过程是否正确\&教师\&30分\&实验态度是否认真\&数据记录是否完整\&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否正确\&教师\&20分\&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否正确\&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是否完整\&教师\&30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实验心得\&]]
4.3 专业综合实践环节
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在企业的专业实践三大块。
4.3.1 课程设计
一般在校内进行、分组完成。考核由教师、被考核学生和同组成员共同完成,重点是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具体方案如表3所示。
表3 课程设计考核方案(百分制)
[[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主体\&分值\&设计过程\&查阅资料、文献\&学生自评、
他评(同组成员)\&30分\&团队协作\&设计工作量\&小组
答辩
情况\&设计方案整体思路是否清楚\&教师\&40分\&设计目标完成情况(目标1、2、3…)\&创新性\&课程
设计
报告\&报告内容是否完整\&教师\&30分\&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心得\&]
]
4.3.2 毕业设计
在校内或企业完成,考核由指导教师和答辩教师共同完成。考核的重点是方案设计及其创新性、设计过程的完整性以及设计目标是否实现。针对毕业设计的考核,学校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方案,而且每年进行调整。
4.3.3 在企业的专业实践
该环节是落实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途径,主要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考核的重点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由培养企业根据具体实践课程,制定考核方案并实施。考核要结合师评、自评和他评。
5 结语
通过广泛调研各高校的实践教学及其考核方式,针对我校“卓越计划”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案,以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卓越计划”高素质工程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方案的特点是:强化了对指导教师的考核、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更加全面、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对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采取灵活的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1]曾永卫,刘国荣.“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7):75-78.
[2]张韦韦.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教育与职业,2010,(19).
[3]张洋.工科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1.
一、考核评价方案要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
教师考核评价方案,不仅事关教师利益,也事关学校工作;不仅决定教师的发展,也决定学校的发展。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在确保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同时,必须具有“人性”,亦即能够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唤醒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的职业动力,帮助教师反思自我、明确发展方向。
1.贴近实际,科学建构。我校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分为六个一级指标:职业道德、工作量、工作表现、专业发展、育人效果和合格率。其中,职业道德包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团结协作四个二级指标;工作量包括课时工作量、管理工作量、出勤率三个二级指标;工作表现包括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两个二级指标;专业发展包括继续教育、发展成果、课程开发三个二级指标;育人效果包括习惯养成、身心健康两个二级指标;合格率是指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
在方案制订过程中,尤其是制订具体细则时,我们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特点,符合我们学校的校情,使其最大程度地趋于科学合理。比如,对于教师教学成绩的量化办法,我校就分为任教一门检测学科的、任教两门检测学科的、专职体育(音美)教师、考查(非检测)学科教师等四种具体情况。
2.民主修订,日臻完善。在我校,教师考核评价方案每个学期都坚持修订一次,目的是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考核评价方案修订时间一般安排在开学后的第二周,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提出建议。根据教师建议修订的方案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公布,印发给每一位教师。每次学校例会上都要拿出一定时间,由各分管领导分别领学相关内容,使其切实成为教师学期工作的明确导向。
我校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提出的“教师课程拓展”理念,鼓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开发基于学校区位资源、教师个人专业优势、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校本课程。为此,我们强化了教师考核评价的引导,在考核评价方案一级指标“专业发展”之下增设了二级指标“课程开发”,按照质量和数量、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课程开况进行综合认定。这一考核评价指标的设立,激活了教师的专业潜能,课程开发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走上了从无到有、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日趋规范、不断丰富的梯次发展之路,校本课程实施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以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为例,我校一共开发了五大类19门校本课程,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我校以“全面・幸福”为明确指向,每学期都坚持组织一次指向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实践性考查,不仅包括语、数、英等主要学科,还包括科学、品德、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小学科”。每次考查结果都作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纳入教师学期考核。这一举措仅实施两个学期就显现出成效,不仅所有“小学科”一律按照上级的规定开齐、上足,并且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二、考核评价工作要保证教师有机会参与
根据我校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学校领导仅拥有与全体教师一样的相关评价权,完全是方案的遵照者、执行者。为了不让教师产生“领导操纵”等误解,确信考核评价结果就是每个人日常行为的综合体现,我校建立了这样一个考核评价原则:在制订考核评价方案时充分发扬民主,保证讨论、修订过程公平、公开、透明,以合乎最大多数教师的切身利益―――此为“人性化建构”;修订、完善后的方案一旦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则本着对全体教师负责的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此为“刚性化实施”。
1.循序进行,主体参与。我校每学期教师考核评价实施的程序是:首先民主评议,其次抽选考核评价工作小组成员,再次累积积分证件,最后核算统计成绩。其中,在抽选考核评价工作小组成员这一环节,我们先按照考核评价工作的需要,确定小组成员的数量,然后采取抓阄的方式,现场抽选和确定本学期考核评价工作小组成员,组成包括学校领导、教代会成员以及一线教师在内的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小组,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考核评价工作、见证考核评价成绩的核算。
2.过程精准,交互核对。在教师考核评价工作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对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我们强调,在整个核算统计过程中,要本着对每一位教师负责的态度,做到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对照标准,对每一项核算统计结果至少进行两次复核,做到精准无误。在整个过程中,尤其是原始分数录入环节,保证做到至少4人一组,有人负责操作,有人负责监督。在每一项指标成绩核算无误后,参与的工作小组成员还要签字进行确认。最后,由每一位教师本人自己对照教师考核评价方案,自主核算一遍,确认无误后同样要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