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课堂实录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备课的有效性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事先的精心准备。如何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需要语文老师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要写好教案,首先要能够找到本课程目前最好的教学资源。这包括课程标准、名师的优质教案、课堂实录、课件等。如果你找到了本课程最好的教学资源,那么自己的备课才能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其次,要舍得花足时间写出详细的、完整的教案,包括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课堂讲稿、阅读清单、考试试题、教后反思等。通过仔细研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能大致明确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掌握本课题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选择好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准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
二、导入的有效性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第一印象,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阅读的有效性
《语文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因此,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地告诉学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这一环节的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以便于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
四、提问的有效性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启发学生自省,从而引起学生的活动。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提问呢?1.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发问态度要自然,问题尽量说一遍。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一个问题尚未做出明确结论之前,不能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以免干扰学生。2.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不能由相对固定的少数同学回答,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请生回答,也不宜先抽学生再提问。3.提问之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4.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问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的回答问题。5.当学生的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
五、朗读的有效性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高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事实上,朗读有不同的层次,较低层次是读准——读通——读懂;中高层次是读通——读懂——品读。最高层次是品读层次,要求能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来。如果教师把朗读看成只是一个教学步骤,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摆设,缺乏一定的指导,也就失去了朗读的“有效性”。
六、作业的有效性
孔子在《论语》中指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是师矣。”作业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为让各类学生的作业达到实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差异化布置作业,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坚持精当、适度、适量的原则。同时,要想全面落实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还必须要有适度的训练与考试。全国课改修订组组长温儒敏先生针对目前的课改现状也曾提出这样的建议:要理直气壮地抓训练。
七、评价的有效性